开关

申请号 CN201580073465.2 申请日 2015-08-13 公开(公告)号 CN107112158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9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塚中阳平;
摘要 一种 开关 (100),具备: 基座 (10);具有共用固定触点(41)及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的开关部(SW1、SW2);具有与共用固定触点(41) 接触 的第二可动触点(62)和与共用可动触点(62)导通且与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接触的第一可动触点(61),并可移动地支承于基座(10)的滑动体(50);安装于基座(10)的盖(80);支承于盖(80)并使滑动体(50)转动的操作杆(70);向使滑动体(50)和操作杆(70)相互靠近的方向施 力 的反转 弹簧 (90)。通过滑动体(50)的转动,第一可动触点(61)以与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滑动移动,并且第二可动触点(62)在维持与共用固定触点(41)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具备:
基座
至少一个开关部,其设于所述基座,并具有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共用固定触点及至少一个开闭用固定触点;
滑动体,其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并具有: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可滑动地接触的共用可动触点、与所述共用可动触点导通且与所述开闭用固定触点可滑动地接触或分离的开闭用可动触点;
盖,其以覆盖所述开关部及所述滑动体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座;
操作体,其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或所述盖;
弹性体,其向使所述滑动体和所述操作体相互靠近的方向施
所述滑动体以在使所述操作体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时,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力产生的速动动作进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所述开闭用可动触点以随着所述滑动体的转动,与所述开闭用固定触点进行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滑动移动,
所述共用可动触点随着所述滑动体的转动,在维持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操作体具有: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或所述盖的转动部、与该转动部连结的操作部,
所述滑动体及所述转动部以具有不同的转动支点的方式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滑动体具有设有一对所述开闭用可动触点和一对所述共用可动触点的可动接触片,
所述一对开闭用可动触点及所述一对共用可动触点各自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动体的转动轴方向,且可移动地安装,并且,弹性夹持所述开闭用固定触点及所述共用固定触点。

说明书全文

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作为开关,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该开关具备:操作部件;由共用触点及第一、第二切换触点构成的固定触点;具有与共用触点抵接且与第一、第二切换触点的任一个接触的触点部的可动触点;用于通过操作部件的按压操作使与第一、第二切换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移动的速动(snap action)机构。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3662号公报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上述现有的开关使可动触点与切换触点滑动接触,由此,提供接触可靠性高的开关。本发明人发现,可得到接触可靠性比上述现有的开关更高的开关。

发明内容

[0008]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可靠性高的开关。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开关具备:基座;至少一个开关部,其设于所述基座,并具有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共用固定触点及至少一个开闭用固定触点;滑动体,其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并具有: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可滑动地接触的共用可动触点、与所述共用可动触点导通且与所述开闭用固定触点可滑动地接触或分离的开闭用可动触点;盖,其以覆盖所述开关部及所述滑动体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座;操作体,其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或所述盖;弹性体,其向使所述滑动体和所述操作体相互靠近的方向施。所述滑动体以在使所述操作体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时,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力产生的速动(snap action)动作进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所述开闭用可动触点以随着所述滑动体的转动,与所述开闭用固定触点进行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滑动移动,所述共用可动触点随着所述滑动体的转动,在维持与所述共用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移动。
[0011] 发明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使操作体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时,通过弹性体的弹性力产生的速动动作,滑动体进行转动,伴随着该滑动体的转动,以使开闭用可动触点与开闭用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的方式使开闭用可动触点进行滑动移动,并且维持与共用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的同时,使共用可动触点滑动移动。因此,能够擦去在第一、第二可动触点及各固定触点的表面上生成的杂质等,而得到擦拭效果,其结果,可提高接触可靠性。
[0013] 另外,通过滑动体的转动,在第二可动触点与共用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滑动移动。因此,即使具有多个开关部,也可以大致同时切换所有的开关部。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构成,所述操作体具有: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基座或所述盖的转动部、与该转动部连结的操作部,所述滑动体及所述转动部以具有不同的转动支点的方式配置。
[0015] 根据该实施方式,滑动体及转动部具有不同的转动支点,因此,与滑动体及转动部的转动支点处于相同位置的开关相比,可降低为了使滑动体转动所需要的操作体的按压力。即,可以以较小的对操作杆的按压力,得到较大的对滑动体的驱动力。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切换开关部。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构成,所述滑动体具有设有一对所述开闭用可动触点和一对所述共用可动触点的可动接触片,所述一对开闭用可动触点及所述一对共用可动触点各自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动体的转动轴方向,且可移动地安装,并且,弹性夹持所述开闭用固定触点及所述共用固定触点。
[0017] 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设置的开关部的位置与设计上的开关部的位置之间产生误差,将滑动体安装于基座时,可动接触片根据开关部的位置进行移动,可自动调整可动接触片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严格地管理开关部的定位精度,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图1的开关的去除了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0] 图3是图1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0021] 图4是图1的开关的从与图3不同方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22] 图5是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组装方法的图;
[0023] 图6是与图5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组装方法的图;
[0024] 图7是与图6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组装方法的图;
[0025] 图8是与图7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组装方法的图;
[0026] 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动作的图;
[0027] 图10是与图9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动作的图;
[0028] 图11是与图10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动作的图;
[0029] 图12是与图11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动作的图;
[0030] 图13是与图12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动作的图;
[0031] 图14是与图13连续的、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动作的图;
[0032]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0033]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另一图;
[0034]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开关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中,在说明附图表示的结构方面,使用“上”、“下”、“左”、“右”等的表示方向的术语、及包含这些方向其它术语,但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附图容易理解实施方式。因此,这些术语不限于表示实际上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的方向,不应解释为通过这些术语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所记载的发明的技术范围。
[0036]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开关100具备:基座10、设于该基座10上的滑动体50及操作体的一例的操作杆70、设于基座10上且覆盖滑动体50的盖80。
[0037] 如图3所示,在基座10设有两组第一固定触点端子20、第二固定触点端子30及共用固定触点端子40。在滑动体50安装有两个可动接触片60。另外,在开关100还设有与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连结的弹性体的一例的反转弹簧90和与基座10及操作杆70连结的两个复位弹簧91。
[0038] 如图3~图5所示,基座10具有由一对长边及一对短边划分的俯视矩形形状。在该基座10设有用于支承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的一对支承部11。
[0039] 如图3、图5所示,一对支承部11以从基座10的上表面突出的方式设于基座10的上表面的一短边的缘部,各支承部11以沿着基座10的短边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
[0040] 支承部11由从基座10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垂直部、和从垂直部的上端沿着基座10的上表面并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部构成。如图4所示,在水平部的下表面11a和与该下表面11a连续的垂直部的侧面11b的连结部分设有切口部12。该切口部12具有:配置于不面向另一支承部11的外向面且可转动地支承滑动体50的转动承受部13、用于安装滑动体50的滑动体安装孔14。支承部11的水平部的下表面11a和与该下表面11a连续的垂直部的侧面11b成倾斜,可划分滑动体50的转动范围。
[0041] 另外,在支承部11的切口部12的上方设置从支承部11的外向面突出的基座突起15,在垂直部的基部(下端)设有用于安装复位弹簧91的一端的弹簧安装孔16。
[0042] 在基座10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设有与盖80的形状相应的凹部10a,在基座1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设有俯视矩形形状的凹部17。另外,在与基座1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面分别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用于安装盖80的两个安装突部18。
[0043]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固定触点端子20、第二固定触点端子30及共用固定触点端子40是将一张导电板冲裁而形成的板状体,通过嵌入成形设于基座10的长边的缘部。该第一固定触点端子20、第二固定触点端子30及共用固定触点端子40排列配置成一列,并且以第二固定触点端子30位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20与共用固定触点端子40之间,且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此外,利用排列配置成一列的第一固定触点端子20、第二固定触点端子30及共用固定触点端子40构成开关部SW1、SW2。
[0044] 第一固定触点端子20具有设于基座10的上面侧的第一固定触点21和设于基座10的底面侧的第一固定端子22,第二固定触点端子30具有设于基座10的上面侧的第二固定触点31和设于基座10的底面侧的第二固定端子32。另外,共用固定触点端子40具有设于基座10的上面侧的共用固定触点41和设于基座10的底面侧的共用固定端子42。此外,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为开闭用固定触点的一例。
[0045] 第一固定触点21配置于基座10的上表面的与支承部11相对的侧的短边的两端,并从基座1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该第一固定触点21由从基座10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垂直部分和从该垂直部分的上端部向支承部11延伸的水平部分构成。第一固定触点21的垂直部分由绝缘部件23覆盖,水平部分露出。第二固定触点31配置于第一固定触点21的水平部分的下方,并从基座1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第一固定触点21的水平部分和第二固定触点31经由绝缘部33一体化,而形成一个板状体。该板状体在第一固定触点21、绝缘部33及第二固定触点31的表面之间没有高度差,形成为同一面。另外,共用固定触点41以位于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与支承部11之间的方式配置,并从基座1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0046] 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端子22、第二固定端子32及共用固定端子42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且分别从基座10的底面向下方突出。
[0047] 如图3、图4所示,滑动体50由主体部51和从该主体部51的一侧面的两端起隔开间隔且平行地延伸的两个臂部52构成。
[0048] 如图3所示,主体部51具有俯视大致矩形形状。在主体部51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滑动体贯通孔53。该滑动体贯通孔53分别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沿着主体部5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边和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短边。在主体部5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设有从主体部51的上表面向底面延伸的突出部54。另外,如图4、图9所示,在主体部51的设有臂部52的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反转弹簧90的一端的安装轴部55。
[0049] 臂部52在其前端分别具有滑动体转动轴部56。该滑动体转动轴部56具有可收纳于基座10的转动承受部13的形状,且以与转动承受部13的接触部分成为滑动体50的转动支点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滑动体转动轴部56的面向另一臂部52的内向面设有滑动体突起57。该滑动体突起57具有可与基座10的支承部11的滑动体安装孔14嵌合的形状。此外,利用基座10的滑动体安装孔14和滑动体50的滑动体突起57构成用于在基座10临时固定滑动体50的临时固定机构。
[0050] 如图3、图4所示,可动接触片60具有将一张导电性弹簧板冲裁折弯而形成的俯视矩形形状。该可动接触片60由设于两端的一对第一可动触点61及一对第二可动触点62、和设于该第一、第二可动触点61、62之间的安装机构部构成,且以在安装于滑动体50时,在宽度方向上保持空隙的状态下可移动的方式形成。此外,第一可动触点61为开闭用可动触点的一例,第二可动触点62为共用可动触点的一例。
[0051] 第一可动触点61具有沿着可动接触片60的长度方向可弹性夹持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的形状。另外,第二可动触点62具有沿着可动接触片60的长度方向可弹性夹持共用固定触点的形状。该第一、第二可动触点61、62以可同时弹性夹持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的任一个和共用固定触点41的方式配置。
[0052] 可动接触片60的安装机构部由插入滑动体50的滑动体贯通孔53的插入部63和用于将可动接触片60固定于滑动体50的弹性臂部65构成。插入部63以矩形的板状态,从可动接触片6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向可动接触片60的上表面的正交方向延伸。在该插入部63的下端中央设有卡止爪部64。另外,弹性臂部65具有可以将滑动体50的突出部54夹于中间的分叉形状,且从可动接触片6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面起以与插入部63相对的方式延伸。在该弹性臂部65的前端设有卡止爪部66。卡止爪部64、66分别具有在将可动接触片60安装于滑动体50时,可与滑动体50的底面卡止的形状。
[0053] 另外,在可动接触片60的上表面的第一、第二可动触点61、62与安装机构部之间设有用于提高刚性的突起67。
[0054] 如图3、图4所示,操作杆70由操作部件71和设于操作部件71的一面的两端的一对杆支承部72构成。
[0055] 操作部件71为矩形的板状体,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个曲面。另外,如图4所示,在与曲面相对的面的杆支承部72之间设有用于安装反转弹簧90的一端的安装轴部73。
[0056] 杆支承部72各自分别具有操作杆转动轴部74。操作杆转动轴部74具有圆筒形状,且以其中心成为操作杆70的转动支点的方式设置。即,一操作杆转动轴部74和另一操作杆转动轴部74向沿着操作部件71的长度方向相互相对方向延伸,且两者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配置。在操作杆转动轴部74的轴心方向的两端设有临时固定孔75。临时固定孔75沿操作杆转动轴部74的轴心方向贯通,且具有与基座10的支承部11的基座突起15可嵌合的形状。此外,利用基座10的基座突起15和操作杆70的临时固定孔75构成用于将操作杆70临时固定于基座10的临时固定机构。
[0057] 此外,操作部件71的一部分构成操作部的一例,操作部件71的一部分、杆支承部72和安装轴部73构成转动部的一例。即,该操作杆70中,转动部和操作部一体形成。
[0058] 在操作部件71和杆支承部72之间设有台阶部76。另外,在杆支承部72的操作部件71侧设有用于安装复位弹簧91的一端的操作杆贯通孔77。
[0059] 盖80如图3、图4所示,其底面开口且具有可安装于基座10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该盖80设有:用于将盖80安装于基座10的盖安装孔81、用于可转动地支承操作杆70的支承孔82、用于可以进行操作杆70的操作的操作开口83。
[0060] 盖安装孔81配置于盖8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的开口侧缘部,且具有可与基座10的安装突部18嵌合的形状。支承孔82具有可与操作杆70的操作杆转动轴部74嵌合的形状。该支承孔82配置于盖8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的上面侧的一个部,可转动地支承操作杆转动轴部74。另外,操作开口83开设向盖80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中、设有支承孔82的侧的侧面及上表面的一部分。
[0061] 反转弹簧90及复位弹簧91由例如不锈钢构成。反转弹簧90为螺旋弹簧,两端部各自分别具有可安装于滑动体50的安装轴部55及操作杆70的安装轴部73的形状。另外,就反转弹簧90而言,在将反转弹簧90安装于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时,以弹性力总是向拉引两者的方向发挥作用的方式调整弹簧长度。复位弹簧91为扭簧,具有两端部向同一方向折弯,且可将一端部安装于基座10的弹簧安装孔16的形状。另外,在复位弹簧91形成有具有可将操作杆70的操作杆转动轴部74插入的内径的环状部92。
[0062] 使用图1、图2及图5~图8说明上述构成的开关100的组装方法。
[0063] 首先,如图5、图6所示,在设有两组开关部SW1、SW2的基座10上临时固定安装有两个可动接触片60的滑动体50。此时,如图6所示,滑动体50在使滑动体突起57与基座10的滑动体安装孔14嵌合,并且可动接触片60的第一可动触点61夹持第一固定触点21,且第二可动触点62夹持共用固定触点41的状态下,临时固定于基座10。
[0064] 另外,可动接触片60在宽度方向即滑动体50的转动轴方向上保持空隙的状态下可移动地安装,一对第一可动触点61及一对第二可动触点62安装在滑动体50的转动轴方向。因此,即使在设置的开关部SW1、SW2的位置与设计上的开关部SW1、SW2的位置之间产生误差,将滑动体50安装于基座10时,可动接触片60根据开关部SW1、SW2的位置进行移动,而自动调整可动接触片60的位置。其结果,不需要严格地管理开关部SW1、SW2的定位精度,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0065] 接着,如图7所示,使基座10的基座突起15(图5、图6所示)与操作杆70的临时固定孔75嵌合,并将操作杆70临时固定于基座10。
[0066] 当将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临时固定于基座10时,如图8所示,将反转弹簧90的一端安装于滑动体50的安装轴部55,另一方面,将反转弹簧90的另一端安装于操作杆70的安装轴部73,经由反转弹簧90连结滑动体50和操作杆70。当安装反转弹簧90时,滑动体50利用反转弹簧90吸引操作杆70,并且向离开基座10的方向施力。由此,滑动体50使滑动体转动轴部56与基座10的转动承受部13接触,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基座10,并且在由基座10的支承部11的水平部的下表面11a划分的第一动作位置被保持。
[0067] 此外,第一动作位置是指,第一可动触点61与第一固定触点21接触,并且第二可动触点62与共用固定触点41接触,且将第一固定触点21和共用固定触点41设为相互导通状态的滑动体50的位置。
[0068] 接着,如图2所示,以向复位弹簧91的环状部92插入操作杆转动轴部74的方式,将复位弹簧91的一端部安装于基座10的弹簧安装孔16,将另一端部安装于操作杆70的操作杆贯通孔77。当安装复位弹簧91时,操作杆70在按下的情况下,利用复位弹簧91向图2所示的复位位置复位的方向施力。
[0069] 最后,如图1所示,将基座10的安装突部18与盖80的盖安装孔81嵌合,将盖80安装于基座10,并结束开关100的组装工序。此时,盖80以将操作杆70的操作杆转动轴部74嵌合于支承孔82,且操作杆70从盖80的操作开口83可操作地突出的方式,安装于基座10。
[0070] 这样,上述开关100中,进行组装时,可将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临时固定于基座10,因此,即使在半成品的状态下也可以临时固定。因此,开关100的组装变得容易,可以提高其生产率。
[0071] 接着,使用图9~图14说明上述构成的开关100的动作。
[0072] 如上述那样,开关100具有两组开关部SW1、SW2,且大致同时切换这些开关部SW1、SW2。
[0073] 如图9所示,在操作杆70处于复位位置的状态下,滑动体50在第一动作位置被保持,将第一固定触点21与共用固定触点41设为导通状态。此时,通过反转弹簧90的弹性力,以滑动体转动轴部56为中心对滑动体50作用顺时针方向的扭矩T1。
[0074] 当将操作杆70向Y1方向按压,使其移动至图10所示的位置时,滑动体50的滑动体转动轴部56和反转弹簧90的轴心CL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对滑动体50作用的扭矩T1抵消。而且,将操作杆70向Y1方向进一步按压,且将操作杆70按下至图10所示的位置更下侧的瞬间,对滑动体50作用逆时针方向的扭矩T2。即,对滑动体50作用的扭矩方向从顺时针方向反转成逆时针方向,并进行速动动作。
[0075] 当对滑动体50作用扭矩T2时,滑动体50通过反转弹簧90的弹性向靠近基座10的方向被施力,滑动体50以滑动体转动轴部56为中心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如图11所示,滑动体50转动至由与支承部11的水平部的下表面11a连续的垂直部的侧面11b划分的第二动作位置并停止。
[0076] 此外,第二动作位置是指,第一可动触点61与第二固定触点31接触,并且第二可动触点62与共用固定触点41接触,且将第二固定触点31与共用固定触点41设为相互导通状态的滑动体50的位置。
[0077] 此时,可动接触片60的第一可动触点61在夹持由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构成的板状体的状态下,沿着Y1方向在该板状体的表面上滑动移动,第二可动触点62在夹持共用固定触点41的状态下,沿着Y1方向在共用固定触点41的表面上滑动移动。即,通过滑动体50的转动,与第一固定触点21接触的第一可动触点61从第一固定触点21经由绝缘部33在第二固定触点31滑动,第二可动触点62在共用固定触点41的表面上滑动。
[0078] 然后,操作杆70被按下至图12所示的位置,与基座10的支承部11接触并停止。
[0079] 当解除对操作杆70的按压时,操作杆70通过复位弹簧91的弹性力,向图13所示的Y2方向被按回,并复位至图14所示的复位位置。当通过解除对操作杆70的按压,使操作杆70从图12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13所示的位置时,滑动体50的滑动体转动轴部56和反转弹簧90的轴心CL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对滑动体50作用的扭矩T2抵消。而且,在使操作杆70退回至图13所示的位置更上侧的瞬间,对滑动体50作用顺时针方向的扭矩T1,对滑动体50作用的扭矩方向从逆时针方向反转成顺时针方向,并进行速动动作。
[0080] 这样,将可转动地支承于基座10的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利用反转弹簧90连结,在使操作杆70转动至规定的位置时,通过反转弹簧90的弹性力,滑动体50转动,使第一可动触点61和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接触或分离。即,通过对操作杆70施加的外力,直接切换导通路径,因此,为了将外力传递至操作杆70,而不需要促动器等零件。因此,可以降低开关100的零件数量及组装工时,并提高其生产率。
[0081] 另外,上述开关100中,在使操作杆70转动至规定的位置时,滑动体50通过反转弹簧90的弹性力产生的速动动作进行转动,且以使第一可动触点61与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接触或分离的方式,使第一可动触点61滑动移动,并且在维持与共用固定触点41接触的状态下使第二可动触点62滑动移动。因此,在第一、第二可动触点61、62及各固定触点21、
31,41的表面上生成的杂质等被擦去,可以得到擦拭效果,可提高接触可靠性。
[0082] 另外,进行开关部SW1、SW2的切换时,通过滑动体50的转动,第二可动触点62在与共用固定触点41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移动。因此,即使具有3个以上的开关部,也可以大致同时切换所有的开关部。
[0083] 此外,上述开关100中,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具有不同的转动支点。即,成为操作杆70的转动支点的操作杆转动轴部74设于成为滑动体50的转动支点的滑动体转动轴部56的上部。因此,与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的转动支点处于相同位置的开关相比,可降低为了使滑动体50转动所需要的操作杆70的Y1方向的按压力。即,可以以较小的对操作杆70的按压力,得到较大的对滑动体50的驱动力。其结果,即使设置3组以上的开关部,也可以容易切换开关部。
[0084] 另外,上述开关100中,利用支承部11的水平部的下表面11a和与该下表面11a连续的垂直部的侧面11b,划分滑动体50的转动范围。因此,通过开关部SW1、SW2的切换而进行转动的滑动体50,与位于成为滑动体50的转动支点的滑动体转动轴部56附近的支承部11的水平部及垂直部碰撞而停止。这样,将支承部11的水平部及垂直部配置于成为滑动体50的转动支点的滑动体转动轴部56的附近,因此,滑动体50在转动时以较低的碰撞速度与支承部11的水平部及垂直部碰撞。因此,可降低因滑动体50与支承部11的水平部及垂直部碰撞产生的噪声。
[0085] (其它实施方式)
[0086] 开关部不限于两组,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1组(SW1),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3组(SW1~SW3),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4组以上。另外,开关部不限于配置成一列的情况,固定触点也可以以不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方式配置。
[0087] 上述开关100中,滑动体50和操作杆70利用反转弹簧90连结,通过对操作杆70施加的外力,直接切换导通路径,但不限于此。即,本发明只要是通过滑动体的转动,以开闭用可动触点和至少一个开闭用固定触点进行接触或分离的方式,开闭用可动触点进行滑动移动,并且维持共用可动触点与共用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同时进行滑动移动的开关,就可以适用于任意结构的开关。
[0088] 开关的组装方法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组装了基座、滑动体及操作杆的状态下,安装反转弹簧即可,基座、滑动体及操作杆可以以任意顺序组装。
[0089] 也可以向基座10的转动承受部13嵌入金属材料。由此,可以提高转动承受部13的强度。另外,也可以使用轴承结构代替转动承受部13。
[0090] 由第一、第二固定触点21、31构成的板状体及共用固定触点41只要是在通过滑动体50的转动,第一、第二可动触点61、62接触的状态下可滑动移动的大小及形状即可,可以采用任意的大小及形状。
[0091] 滑动体50也可以将插入可动接触片的滑动体贯通孔、滑动体转动轴部、及固定反转弹簧的一端的安装轴部一体形成,也可以分别分开地形成,且通过利用粘接剂等进行连结而形成滑动体。另外,也可以将固定反转弹簧90的一端的安装轴部55利用金属材料形成。由此,可以提高安装轴部55的强度。
[0092] 可动接触片60通过将插入部63插入滑动体50的滑动体贯通孔53而固定,但不限于此。例如,可动接触片60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形与滑动体50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热铆接固定于滑动体50。由此,可以提高可动接触片60相对于滑动体50的固定强度。
[0093] 操作杆70也可以将操作部件及杆支承部一体形成,也可以分别分开地形成,且通过利用粘接剂等进行连结而形成操作杆。另外,也可以将固定反转弹簧90的一端的安装轴部73利用金属材料形成。由此,可以提高安装轴部73的强度。
[0094] 此外,操作体不限于操作杆70,只要可以使滑动体50转动即可,其形状、大小及零件数量等可以根据开关的设计等任意设定。例如,操作体不限于可转动地支承的结构,也可以是可直线性移动地支承的结构。另外,不限于将操作部和转动部一体形成的操作杆70,也可以是将操作部和转动部分别分开地形成并连结的结构,也可以将操作部利用多个零件、例如向转动部传递外力的促动器和用于操作该促动器的操作部件而构成。
[0095] 反转弹簧90只要发挥与开关100的设计相应的弹性力,就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另外,不限于螺旋弹簧,也可以采用板簧、扭簧或橡胶等。
[0096] 复位弹簧91只要在按下操作杆70时,抵抗反转弹簧90的弹性力,并发挥使操作杆70复位至复位位置的弹性力,就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另外,不限于扭簧,也可以采用螺旋弹簧或板簧等。
[0097] 用于将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临时固定于基座10的临时固定机构只要是在将滑动体50及操作杆70安装于基座10的状态可临时固定的机构,就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基座设置凸部,在滑动体设置与凸部可嵌合的凹部。另外,也可以在基座设置凹部,在操作杆设置与凹部可嵌合的凸部。
[0098] 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构成要素也可以适当组合,当然还可以适当选择、置换或删除。
[009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0] 本发明的开关可用于例如汽车电子控制停车制动器等。
[0101] 符号说明
[0102] 10 基座
[0103] 11 支承部
[0104] 12 切口部
[0105] 13 转动承受部
[0106] 14 滑动体安装孔
[0107] 15 基座突起
[0108] 16 弹簧安装孔
[0109] 17 凹部
[0110] 18 安装突部
[0111] 20 第一固定触点端子
[0112] 21 第一固定触点
[0113] 22 第一固定端子
[0114] 30 第二固定触点端子
[0115] 31 第二固定触点
[0116] 32 第二固定端子
[0117] 40 共用固定触点端子
[0118] 41 共用固定触点
[0119] 42 共用固定端子
[0120] 50 滑动体
[0121] 51 主体部
[0122] 52 臂部
[0123] 53 滑动体贯通孔
[0124] 54 突出部
[0125] 55 安装轴部
[0126] 56 滑动体转动轴部
[0127] 57 滑动体突起
[0128] 60 可动接触片
[0129] 61 第一可动触点
[0130] 62 第二可动触点
[0131] 63 插入部
[0132] 64 卡止爪部
[0133] 65 弹性臂部
[0134] 66 卡止爪部
[0135] 67 突起
[0136] 70 操作杆
[0137] 71 操作部件
[0138] 72 杆支承部
[0139] 73 安装轴部
[0140] 74 操作杆转动轴部
[0141] 75 临时固定孔
[0142] 76 台阶部
[0143] 77 操作杆贯通孔
[0144] 80 盖
[0145] 81 盖安装孔
[0146] 82 支承孔
[0147] 83 操作开口
[0148] 90 反转弹簧
[0149] 91 复位弹簧
[0150] 100 开关
[0151] 161 可动触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