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及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910052.7 申请日 2015-12-10 公开(公告)号 CN105513864A 公开(公告)日 2016-04-20
申请人 宋和明; 发明人 宋和明;
摘要 一种电气 开关 接触 材料级制备方法,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Ag含量85~92%,SnO2含量7~14%,CuO含量1~2%,0.05~0.15%的添加物,步骤依次为熔炼、雾化制粉、分选、内 氧 化、成形、内 挤压 、多次 退火 拉拔 、制成线材、最后打制 铆钉 。本 发明 加工方便,减少了镉或镉盐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抗 熔焊 性,节约了贵金属,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其特征在于: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Ag含量85~92%,SnO2含量7~14%,CuO含量1~2%,0.05~0.15%的添加物;
——所述的添加物为钇、鉍、锂中至少一种进行组合;
——所述的新型电接触材料为:氧化,分子式为:AgSnO2CuO;
——所述的SnO2含量8~11%,CuO含量1~1.4%;
——所述的SnO2含量10~13%,CuO含量1.5~1.9%。
2.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按重量百分比将银锭、铜锭、锡锭及添加物置于熔炼炉内,熔炼温度控制在1120~1250℃;2)雾化制粉:使用雾化方法制成粒度在50~150目的粉末;3)分选; 4)内氧化:在专用内氧化炉中对上述粉末进行内氧化,氧化温度在650℃~780℃,时间在2~16小时之间,对内氧化后的粉末进行检验,确认内氧化合格;5)成型:将内氧化后的粉末放在模中加压成型,压
200~300MPA之间,时间控制在5到30分钟,成型后的坯料再加热到 880~950℃,保温2~5小时;6)热挤压:对上述坯料进行热挤压,挤压比在80~220之间,挤压温度在730~780℃之间;7)多次退火拉拔;8)制成线材;9)打制铆钉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气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器开关接触材料主要承担接通、断开电路及负载电流的作用。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开关电器的性能及质量
[0003] 目前使用的化镉电触点虽有极好的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制造工艺也很成熟稳定,但镉和镉盐对人体有害,且对环境不利,将来的趋势是减少或停止使用含镉或镉盐的电接触材料。
[0004] 银氧化氧化铟是另外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虽然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因其含贵重金属铟及生产加工特性差以及较差的再加工特性,因而主要应用在形状简单及不需要再加工的使用环境上,对于需要复杂变形的如双金属铆钉则显得无能为,而且银与氧化锡的润湿性差,在使用中抗熔焊性差。
[0005] 银氧化锡加工性能差的原因是氧化锡颗粒韧性差,在材料变形时协调性差,且银与氧化锡的润湿性差,在使用中抗熔焊性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的。
[0007]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其特征在于: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Ag含量85~92%,SnO2含量7~14%,CuO含量1~2%,0.05~0.15%的添加物;——所述的添加物为钇、鉍、锂中至少一种进行组合。
——所述的新型电接触材料为:银氧化锡氧化,分子式为:AgSnO2CuO。
——所述的SnO2含量8~11%,CuO含量1~1.4%。
——所述的SnO2含量10~13%,CuO含量1.5~1.9%。
[0008] 一种电气开关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按重量百分比将银锭、铜锭、锡锭及添加物置于熔炼炉内,熔炼温度控制在1120~1250℃;2)雾化制粉:使用雾化方法制成粒度在50~150目的粉末;3)分选; 4)内氧化:在专用内氧化炉中对上述粉末进行内氧化,氧化温度在650℃~780℃,时间在2~16小时之间,对内氧化后的粉末进行检验,确认内氧化合格;5)成型:将内氧化后的粉末放在模中加压成型,压力在200~300MPA之间,时间控制在5到30分钟,成型后的坯料再加热到 880~950℃,保温2~5小时;6)热挤压:对上述坯料进行热挤压,挤压比在80~220之间,挤压温度在730~780℃之间;7)多次退火拉拔;8)制成线材;9)打制铆钉。
[0009] 本发明加工方便,减少了镉或镉盐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抗熔焊性,节约了贵金属,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