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

申请号 CN201710014862.3 申请日 2017-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7045925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5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发明人 五十岚启雄;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线圈部件。在具备:具有卷芯部和在沿着卷芯部的规定方向的各端部分别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鼓状芯体、和一个主面与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各自的顶面 接触 并架设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间的板状芯体的线圈部件中,降低因凸缘部与板状芯体之间的缝隙引起的磁阻的影响,由此,不使电线的卷绕数增加就能够获取更大的电感。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4d)所占的区域的面积与第二凸缘部(5)的顶面(5d)所占的区域的面积之和为由第一凸缘部的顶面(4d)的外周侧的2个 顶点 及和第二凸缘部(5)的顶面(5d)的外周侧的2个顶点及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2/3以上。由此,能够较大地取得凸缘部及与板状芯体(7)的接触面积。
权利要求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鼓状芯体,上述鼓状芯体具有卷芯部、和在沿着规定方向的上述卷芯部的各端部分别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各个具有:朝向上述卷芯部侧且使上述卷芯部的各端部就位的内侧端面、朝向上述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将上述内侧端面和上述外侧端面连结并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和上述底面的相反侧的顶面,上述线圈部件还具有:
板状芯体,一个主面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各自的上述顶面接触,并且架设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间;
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电极,被设置在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底面;
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电极,被设置在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述底面;以及
至少1根电线,被卷绕在上述卷芯部且连接在上述第一端子电极与上述第二端子电极之间,
当在将上述第一接触部中的第一最大宽度以及上述第二接触部中的第二最大宽度分别设为沿着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最大宽度的情况下,将第三最大宽度W设为上述第一最大宽度和上述第二最大宽度中小的一方,在将上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述外侧的边缘设为第一外缘、将上述第二接触部的上述外侧的边缘设为第二外缘的情况下,将最大长度L设为沿着上述规定方向测量出的上述第一外缘与上述第二外缘之间的最大距离时,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顶面中的与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一个主面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的面积、和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述顶面中的与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一个主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为第三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积的2/3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触部以及上述第二接触部是四边形,
上述第一接触部的面积与上述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为由上述第一接触部的外周侧的2个顶点和上述第二接触部的外周侧的2个顶点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2/3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在与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透视时,上述板状芯体的外周缘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大致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和上述板状芯体通过粘合剂相互接合,上述粘合剂被配置为除了沿着上述内侧端面的部分以外,将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第一接触部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的接触面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在与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透视时,上述板状芯体的外周缘位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的内侧,由此,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各上述顶面设置有从上述板状芯体露出的露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和上述板状芯体通过粘合剂相互接合,上述粘合剂被配置为除了沿着上述内侧端面的部分以外,与上述露出部和上述板状芯体的侧面接触,并且包围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第一接触部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的接触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剂不存在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第一接触部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述第二接触部的各个与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的接触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端子电极的至少一方被配置为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凸缘部的上述底面上具有上述外侧端面与上述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以下的距离,并从上述外侧端面侧的端缘朝向上述内侧端面侧的端缘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上述至少一方的上述底面上的上述内侧端面侧形成有梯度面或者阶梯差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的至少一方的上述顶面的平坦性比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主面的平坦性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第一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的各上述顶面接触的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的平坦性比上述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主面的平坦性高。

说明书全文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尤其涉及具备卷绕有电线的卷芯部和分别设置在卷芯部的两端部的凸缘部的鼓状芯体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对该发明而言有兴趣的技术,例如有日本专利第473726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线圈部件,记载了以下那样的脉冲变压器
[0003]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脉冲变压器具备鼓状芯体,该鼓状芯体具有卷芯部及在该卷芯部的各端部分别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每一个具有朝向卷芯部侧且使卷芯部的各端部就位的内侧端面、朝向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将内侧端面和外侧端面连结并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以及上述底面的相反侧的顶面。
[0004] 在鼓状芯体的卷芯部卷绕有例如4根电线。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各个设置有三个端子电极。这些端子电极位于各凸缘部中的上述底面。而且,在各凸缘部上的三个端子电极中的2个端子电极分别连接2根电线的端部,在剩余一个端子电极公共连接剩余2根电线的端部。
[0005] 另外,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间架设有板状芯体。板状芯体成为使其一个主面与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各自的顶面接触的状态。
[0006] 这样的脉冲变压器在传送通信信号,并且获得电绝缘的用途下使用。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37268号公报
[0008] 若关注专利文献1的特别是附图,则这里所图示的鼓状芯体具有以下那样的面积关系。即,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相对于卷芯部较短,若对专利文献1的图3进行实际测量,则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顶面中的与板状芯体的一个主面接触的接触部的各面积之和只为由该接触部的外周侧的4个顶点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约1/3以下。
[0009] 尤其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脉冲变压器为代表,在电线的卷绕中心轴与安装基板平行的现有结构的线圈部件的鼓状芯体中,根据以下的理由,一般具有上述面积关系。
[0010] 首先,由于在凸缘部的顶面与板状芯体的一个主面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的缝隙所产生的磁阻比较大,所以导致由鼓状芯体和板状芯体赋予的闭合磁路中的磁效率变低。鉴于此,若要补偿上述的磁效率的降低来确保所希望的电感,则需要增加电线的卷绕数。
[0011] 为了增加卷绕数,则必须增长卷芯部。然而,在现有结构中,从安装面积的方面出发,线圈部件的外形尺寸被制约。即,增长卷芯部,则需要相应地缩短凸缘部。结果,在大多文献所记载或市场出售的现有结构的鼓状芯体中,凸缘部比卷芯部短,大体上具有上述那样的面积关系,即使较大,接触部的面积之和也为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约1/3左右。
[0012] 然而,伴随着电线的卷绕数的增加,电线的各圈(turn)间所产生的线间电容增加,并且,电阻损失也增加。结果,本案发明人着眼于线圈部件的高频特性劣化。例如,认为在现有结构中符合10GBASE-T标准等实现今后所要求的高频特性较困难。

发明内容

[0013] 鉴于此,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因凸缘部与板状芯体之间的缝隙所引起的磁阻的影响,由此能够不增加电线的卷绕数地获取更大的电感的线圈部件。
[0014] 该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首先具备鼓状芯体,该鼓状芯体具有卷芯部和在沿着规定方向的卷芯部的各端部分别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这里,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各个具有:朝向卷芯部侧且使卷芯部的各端部就位的内侧端面、朝向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将内侧端面和外侧端面连结并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和底面的相反侧的顶面。
[0015] 该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还具备:板状芯体,一个主面与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各自的顶面接触,并且,架设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间;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电极,被设置在第一凸缘部的底面;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电极,被设置在第二凸缘部的底面;以及至少1根电线,被卷绕在卷芯部且连接在第一端子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之间。
[0016] 在以上那样的线圈部件中,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其特征在于,当在将第一接触部中的第一最大宽度以及第二接触部中的第二最大宽度分别设为沿着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最大宽度的情况下将第三最大宽度W设为第一最大宽度和第二最大宽度中小的一方,在将第一接触部的外侧的边缘设为第一外缘、将第二接触部的外侧的边缘设为第二外缘的情况下将最大长度L设为沿着规定方向测量出的第一外缘与第二外缘之间的最大距离时,第一凸缘部的顶面中的与板状芯体的一个主面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的面积、和第二凸缘部的顶面中的与板状芯体的一个主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为第三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积的2/3以上。
[0017] 此外,如上述那样,对于将第一接触部的面积与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设为上述第三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积的2/3以上而言,应理解为在与现有技术的关系中具有实现明确的差别化的意义。
[0018]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能够较大地取得凸缘部与板状芯体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降低凸缘部与板状芯体之间会产生的磁阻。
[0019] 在该发明涉及的线圈部件中,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可以不必是四边形,但通常是四边形。在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为四边形的情况下,优选第一接触部的面积与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为由第一接触部的外周侧的2个顶点和第二接触部的外周侧的2个顶点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2/3以上。
[0020] 如上述那样,在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为四边形的情况下,该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优选在与板状芯体的主面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透视时,板状芯体的外周缘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大致重叠。根据该构成,能够使板状芯体的全部体积有助于闭合磁路形成,是很有效的。
[0021] 在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和板状芯体例如通过粘合剂相互接合。该情况下,优选粘合剂被配置为除了沿着内侧端面的部分以外,将第一凸缘部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凸缘部的第二接触部与板状芯体的上述主面的接触面包围。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较长地取得基于粘合剂的粘合周长,所以即便是仅包围接触面的粘合剂的赋予,也能够确保足够的粘合
[0022] 如前所述,在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当在与板状芯体的主面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透视时,板状芯体的外周缘位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的内侧,由此,可以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各顶面设置从板状芯体露出的露出部。
[0023] 在上述的代替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和板状芯体例如也通过粘合剂相互接合。该情况下,优选除了沿着内侧端面的部分以外,粘合剂与露出部和板状芯体的侧面接触,并且包围第一凸缘部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凸缘部的第二接触部与板状芯体的主面的接触面。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不仅能够较长地取得基于粘合剂的粘合周长,还能够在一个剖面上使粘合剂与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的2个面接触,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粘合力。
[0024] 如上述那样,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和板状芯体通过粘合剂相互接合的情况下,更优选粘合剂不存在于第一凸缘部的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凸缘部的第二接触部的各个与板状芯体的主面的接触面。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获得凸缘部和板状芯体相互直接接触的状态,所以例如与夹有粘合剂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凸缘部与板状芯体之间会产生的磁阻,从而,能够有助于获取更大的电感。
[0025] 在该发明中,优选第一以及第二端子电极的至少一方被配置为在第一或者第二凸缘部的底面上具有外侧端面与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以下的距离,并从外侧端面侧的端缘朝向内侧端面侧的端缘延伸。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卷芯部的附近创造出在凸缘部的底面侧、即安装面侧不存在端子电极的比较大的空间。而且,这样的卷芯部附近的不存在端子电极的空间能够在电线的位置、朝向被固定的卷芯部上与端子电极上之间作为对电线的位置、朝向赋予自由度的缓冲空间而使用。因此,不会对电线强加不合理的变形,从而,能够不易产生电线的断线、短路不良。
[0026]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更优选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上述至少一方的底面上的内侧端面侧形成有梯度面或者阶梯差面。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在安装面侧形成的、不存在端子电极的空间更大,并且,对于以从卷芯部的端部周面到端子电极的方式被引导的电线,能够赋予更短的路径。
[0027] 在该发明中,优选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至少一方的顶面的平坦性比板状芯体的与上述主面相反侧的另一主面的平坦性高。另外,优选代替该构成或者在该构成基础上,与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的各顶面接触的板状芯体的主面的平坦性比板状芯体的另一主面的平坦性高。根据这些构成,能够提高凸缘部与板状芯体的紧贴性,并且,能够将用于提高平坦性的、例如实施镜面研磨那样的加工的区域抑制为必要最低限度。
[0028] 根据该发明涉及的线圈部件,能够较大地取得凸缘部与板状芯体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降低凸缘部与板状芯体之间会产生的磁阻,不会使电线的卷绕数变多就能够获取较大的电感。因此,由于不会造成因电线的卷绕数的增加而引起的电容以及电阻损失的增加,所以能够为高频特性优异的线圈部件。
[0029] 符号说明
[0030] 1、21、31…线圈部件;2…卷芯部;3…鼓状芯体;4…第一凸缘部;4a…第一凸缘部的内侧端面;4b…第一凸缘部的外侧端面;4c…第一凸缘部的底面;4d…第一凸缘部的顶面;5…第二凸缘部;5a…第二凸缘部的内侧端面;5b…第二凸缘部的外侧端面;5c…第二凸缘部的底面;5d…第二凸缘部的顶面;6…板状芯体的一个主面;7…板状芯体;8a、8b、8c、8d…第一端子电极;9a、9b、9c、9d…第二端子电极;11、12、13、14…电线;15…粘合剂;16…板状芯体的另一主面;22、23…梯度面;32、33…阶梯差面;41…露出部;D…规定方向;L1…第一凸缘部的顶面的尺寸;L2…第二凸缘部的顶面的尺寸;L3…鼓状芯体的尺寸;L4…第一端子电极延伸的距离;L5…第二端子电极延伸的距离。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表示该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仰视图,(D)是右视图。
[0032]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的凸缘部5与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的图,(A)是主视图,(B)是沿着(A)的线B-B的剖视图。
[0033] 图3是表示该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21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仰视图,(D)是右视图。
[0034] 图4是表示该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31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仰视图,(D)是右视图。
[0035] 图5是比较该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和该范围外的比较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的图,(A)表示插入损失Sdd21的频率特性,(B)表示插入损失Sdd21的测量电路
[0036] 图6是比较该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和该范围外的比较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的图,(A)表示模式转换Scd21的频率特性,(B)表示模式转换Scd21的测量电路。
[0037] 图7是比较该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和该范围外的比较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的图,(A)表示共模抑制比Scc21的频率特性,(B)表示共模抑制比Scc21的测量电路。
[0038] 图8是用于说明该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与图2(A)对应的图。
[0039] 图9是用于说明该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与图2(A)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参照图1,对该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1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构成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脉冲变压器。
[0041] 如图1所示,线圈部件1具备赋予卷芯部2的鼓状芯体3。鼓状芯体3还具备在沿着图1(B)的右侧的双向箭头所示的规定方向D的卷芯部2的各端部分别设置的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鼓状芯体3例如由体等磁性体构成。
[0042] 卷芯部2例如是圆柱状或者多棱柱状。在卷芯部2的表面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凹凸、倾斜。
[0043] 凸缘部4以及5是具有大致矩形的剖面形状的长方体状。凸缘部4以及5分别具有朝向卷芯部2侧且使卷芯部2的各端部位于的内侧端面4a以及5a、和朝向内侧端面4a以及5a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4b以及5b,还具有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未图示。)侧的底面4c以及5c、底面4c以及5c的相反侧的顶面4d以及5d、第一侧面4e以及5e、和与第一侧面4e以及5e对置的第二侧面4f以及5f。底面4c以及5c、顶面4d以及5d、第一侧面4e以及5e、和第二侧面4f以及5f分别将内侧端面4a以及5a和外侧端面4b以及5b连结。
[0044] 线圈部件1还具备板状芯体7,该板状芯体7使一个主面6与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各自的顶面4d以及5d接触,并且,架设在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间。板状芯体7其主面例如是长方形的平板状,并与鼓状芯体3同样,例如由铁氧体等磁性体构成。因此,板状芯体7与鼓状芯体3协作而构成闭合磁路。
[0045] 这里,若使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分别为顶面4d以及5d中的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接触的部分,则在线圈部件1中,第一接触部是顶面4d整个面,第二接触部成为顶面5d整个面。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应理解为即使在仅称为顶面4d或者顶面5d时,也有时还分别意味第一接触部或者第二接触部。
[0046] 在第一凸缘部4的底面4c,4个第一端子电极8a、8b、8c以及8d按照该顺序设置。在第二凸缘部5的底面5c,4个第二端子电极9a、9b、9c以及9d按照该顺序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4个第一端子电极8a、8b、8c以及8d具有相互相同的尺寸,另外,4个第二端子电极9a、9b、9c以及9d具有相互相同的尺寸。
[0047] 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例如通过如下工序形成:印刷包含Ag粉末等导电性金属粉末的导电性糊剂,接下来,烧结该导电性糊剂,进而实施Ni以及镀Sn。或者,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例如通过将由韧或者磷青铜等铜系金属构成的导电性金属片粘贴在凸缘部4以及5而形成。
[0048] 线圈部件1还具备卷绕在卷芯部2的4根电线11~14。这些电线11~14例如由被聚酯、聚酯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那样的树脂绝缘覆盖的Cu线构成,连接在第一端子电极8a~8d的任意一个与第二端子电极9a~9d的任意一个之间。
[0049] 电线11~14以沿着规定方向D的方向为卷绕中心轴而被卷绕在卷芯部2。另外,电线11~14虽然未详细图示,但以在卷芯部2上构成与卷芯部2接触一侧的内层和比内层靠外侧的外层这2个层的方式进行卷绕。更详细而言,第一电线11以及第三电线13被双线卷绕并且位于内层侧,第二电线12以及第四电线14被双线卷绕并且位于外层侧。
[0050] 另外,位于内层侧的第一电线11以及第三电线13的卷绕方向和位于外层侧的第二电线12以及第四电线14的卷绕方向相互相反。
[0051] 第一电线11的一端11a与第一端子电极8a连接,同样地另一端11b与第二端子电极9b连接。
[0052] 第二电线12的一端12a与第一端子电极8b连接,同样地另一端12b与第二端子电极9a连接。
[0053] 第三电线13的一端13a与第一端子电极8c连接,同样地另一端13b与第二端子电极9d连接。
[0054] 第四电线14的一端14a与第一端子电极8d连接,同样地另一端14b与第二端子电极9c连接。
[0055] 上述的电线11~14与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的连接例如可应用热压接、或声波熔敷、激光熔敷等。
[0056] 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线圈部件1具有如下那样的特征。
[0057] 首先,考虑由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4d(第一接触部)的外周侧的2个顶点V1以及V2和第二凸缘部5的顶面5d(第二接触部)的外周侧的2个顶点V3以及V4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在图1(A)中,图示出这些顶点V1~V4的各位置,图示的顶点V1~V4的各位置是在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透视时的位置。
[0058] 另一方面,考虑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4d(第一接触部)的面积以及第二凸缘部5的顶面5d(第二接触部)的面积。在图1(A)中,对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4d(第一接触部)所占的区域A1以及第二凸缘部5的顶面5d(第二接触部)所占的区域A2施加有阴影线。
[0059] 而且,上述区域A1的面积与上述区域A2的面积之和为由前述的4个顶点V1~V4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2/3以上。换言之,如该实施方式那样,在上述假想的四边形为长方形,顶面4d以及5d也为长方形的情况下,对于在卷芯部2的规定方向D上测量出的尺寸而言,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各自的顶面4d以及5d的尺寸L1以及L2的合计为卷芯部2的尺寸L3的2/3以上。即,满足L1+L2≥L3×2/3的条件。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区域A1的面积和上述区域A2的面积相互相等、即尺寸L1和尺寸L2相互相等,但也可以相互不同。
[0060] 若采用这样的特征构成,则由于能够较大地取得凸缘部4以及5的各个与板状芯体7的接触面积,所以可降低凸缘部4以及5的各个与板状芯体7之间会产生的磁阻。
[0061] 具体而言,如前所述,在凸缘部4以及5的顶面4d以及5d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之间产生因顶面4d、5d、主面6的凹凸所引起的缝隙。由于该缝隙由相对磁导率为1左右的空气、树脂等构成,所以与作为磁性体的鼓状芯体3、板状芯体7相比,磁阻较大,作为闭合磁路整体的磁阻,缝隙的磁阻成为主导性的磁阻。
[0062] 这里,若增大凸缘部4以及5与板状芯体7的接触面积,则缝隙的比例相对变小,闭合磁路的磁阻与接触面积成反比例地降低。因此,在线圈部件1中,不管在凸缘部4以及5和板状芯体7的任何一侧的接触面中,具有较大的磁阻的缝隙的影响都相对变小,能够降低凸缘部4以及5的各个与板状芯体7之间会产生的磁阻。
[0063] 另外,由此能够降低闭合磁路整体的磁阻,结果,能够获取较大的电感。换言之,即使在获得与以往结构相同的电感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线11~14的卷绕数更少。因此,能够获得与以往结构相同的电感,并且,因电线11~14的卷绕数的减少而降低电容以及电阻损失,可使线圈部件1成为高频特性优异的部件。
[0064] 并且,在线圈部件1中,即使区域A1以及区域A2比以往结构大,也由于区域A1与区域A2之间的区域变小,所以无需在提高高频特性时,比以往结构增大外形尺寸。即,能够在同等外形、同电感中提高高频特性。
[0065] 其中,为了更显著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优选上述区域A1的面积以及上述区域A2的面积都较大。因此,更优选区域A1的面积和区域A2的面积之和例如为由4个顶点V1~V4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5/6以上。
[0066] 另外,上述区域A1的面积为由顶点V1~V4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1/3以上,并且,上述区域A2的面积也优选为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1/3以上。由此,能够在区域A1以及区域A2双方降低磁阻,并能够有效地降低闭合磁路整体的磁阻。这里,优选针对于区域A1以及区域A2双方面积都为一定以上,可能存在希望仅通过区域A1以及区域A2中的任意一方来充分降低整体的磁阻较困难的情况。
[0067]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在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透视时,板状芯体7的外周缘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大致重叠。因此,能够使板状芯体7的整个体积有助于闭合磁路形成,是有效的。然而,如果不希望这样的优点,则例如板状芯体7的外周缘可以位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的外侧,反之,也可以位于内侧。其中,参照图8以及图9,对于如后者那样,板状芯体7的外周缘位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的内侧的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0068] 另外,线圈部件1也具有如下那样的特征。第一端子电极8a~8d被配置为在第一凸缘部4的底面4c上具有外侧端面4b与内侧端面4a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尺寸L1相等。)的一半以下的距离L4,并从外侧端面4b侧的端缘朝向内侧端面4a侧的端缘延伸。同样,第二端子电极9a~9d被配置为在第二凸缘部5的底面5c上具有外侧端面5b与内侧端面5a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尺寸L2相等。)的一半以下的距离L5,并从外侧端面5b侧的端缘朝向内侧端面5a侧的端缘延伸。即,满足L4≤L1×1/2、L5≤L2×1/2的条件。
[0069] 若满足上述那样的L4≤L1×1/2、L5≤L2×1/2的条件,则与前述的区域A1的面积和区域A2的面积之和成为由4个顶点V1~V4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的2/3以上这个条件相结合,能够在卷芯部2的附近创造出在凸缘部4以及5的底面4c以及5c侧、即安装面侧不存在端子电极的比较大的空间。而且,这样的卷芯部2附近的、不存在端子电极的空间能够在电线11~14的位置、朝向被固定的卷芯部2上与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上之间作为对电线11~14的位置、朝向赋予自由度的缓冲空间而使用。因此,不会对电线11~14强加不合理的变形,从而,能够不易产生电线11~14的断线、短路不良。
[0070] 另外,若以满足上述的L4≤L1×1/2、L5≤L2×1/2的条件的方式设计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则能够将与具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尺寸关系的在鼓状芯体的凸缘部所形成的端子电极的情况相同尺寸的端子电极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因此,每当应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时,能够不需要安装基板侧的设计变更。
[0071] 此外,在附图中,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分别仅位于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的底面4c以及5c上,但各自的一部分可以被设置为延伸到外侧端面4b以及5b上。
[0072] 另外,在图示的线圈部件1中,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分别具有相互相同的尺寸,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并且,该情况下,如果使端子电极8a~8d以及9a~9d中的任意一个都满足尺寸L4≤L1×1/2或者L5≤L2×1/2的条件,则能够降低与该端子电极连接的电线11~14的断线、短路不良的产生。
[0073] 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和板状芯体7例如通过粘合剂而相互接合。图2中示出第二凸缘部5与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由于图2中未图示的第一凸缘部4与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和在图2中图示的第二凸缘部5与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实际相同,所以以下仅对图2中所图示的第二凸缘部5与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进行说明。
[0074] 粘合剂15例如由环氧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被配置为除了沿着内侧端面5a的部分之外,包围凸缘部5的顶面5d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的接触面。如前所述,在线圈部件1中,由于作为第二接触部的区域A2比以往结构宽,区域A2的外周也长,所以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较长地取得基于粘合剂15的粘合周长,因此即使是仅包围接触面的粘合剂15的配置,也能够确保充分的粘合力。
[0075] 另外,如图2(B)明确所示那样,粘合剂15不存在于凸缘部5的顶面5d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的接触面。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获得不借助与凸缘部4以及5、板状芯体7相比磁阻比较大的粘合剂15地凸缘部4以及5和板状芯体7相互直接接触的状态,所以能够降低凸缘部4以及5与板状芯体7之间会产生的磁阻,从而,能够有助于获取更大的电感。
[0076] 其中,在图1中,省略了粘合剂15的图示。
[0077] 如上述那样,由于凸缘部4以及5和板状芯体7相互直接接触,所以为了进一步降低凸缘部4以及5与板状芯体7之间会产生的磁阻而提高凸缘部4以及5与板状芯体7的彼此的接触面的平坦性,由此,提高彼此的接触面中的紧贴性,对降低凸缘部4以及5与板状芯体7之间所形成的缝隙是有效的。因此,可采用凸缘部4以及5各自的顶面4a以及5a和与该顶面4a以及5a接触的板状芯体7的主面6各自的平坦性比板状芯体7的与主面6相反侧的另一主面16的平坦性高这一结构。根据该构成,能够将用于提高平坦性的、例如实施镜面研磨那样的加工的区域抑制为必要最低限度。
[0078] 但是,对于平坦性而言,和凸缘部4以及5各自的顶面4a以及5a、与该顶面4a以及5a接触的板状芯体7的主面6相比较的面并不限于另一主面16,也可以是除了顶面4a、5a以及主面6之外的、凸缘部4以及5、板状芯体7的各表面中的任意一个。
[0079] 此外,被赋予更高的平坦性的也可以仅是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中的任意一方的顶面4d或者5d。
[0080] 其中,在本案说明书中“平坦性”是指例如以JIS B 0621中定义的平面度、JIS B 0601中定义的算术平均粗糙度(线粗糙度)Ra、算术平均波纹度Wa等为指标的平坦性。但是,重要的不是这些指标的绝对值,而是顶面4a、5a、主面6的平坦性与鼓状芯体3的除此以外的表面的平坦性的相对关系,只要能够判断是否是可实现由缝隙引起的磁阻的降低的构成即可。
[0081] 接下来,参照图3,对该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21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线圈部件21是构成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圈的部件。图3中的(A)、(B)、(C)以及(D)分别与图1中的(A)、(B)、(C)以及(D)对应。在图3中,对与图1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附加同样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2] 图3所示的线圈部件21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相比,首先,电线的根数不同。即,线圈部件21具备电线11以及12这两根电线。与此对应,在第一凸缘部4设置有2个第一端子电极8a以及8b,在第二凸缘部5设置有2个第二端子电极9a以及9b。而且,第一电线11的一端11a与第一端子电极8a连接,同样,另一端11b与第二端子电极9a连接。第二电线12的一端
12a与第一端子电极8b连接,同样,另一端12b与第二端子电极9b连接。
[0083] 另外,第一电线11的卷绕方向和第二电线12的卷绕方向相互相同。其中,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可以单层双线卷绕,也可以以任意一根为内层侧、任意另一根为外层侧的方式进行双层卷绕。
[0084] 另外,图3所示的线圈部件21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相比,鼓状芯体3中的凸缘部4以及5的形态不同。即,在线圈部件21中,在凸缘部4以及5的底面4c以及5c中的内侧端面4a以及5a侧形成梯度面22以及23。根据这些梯度面22以及23,能够进一步增大在凸缘部4以及5的底面4c以及5c侧、即安装面侧形成的、不存在端子电极的空间。并且,能够对以从卷芯部
2的端部周面到达端子电极8a以及8b和9a以及9b的方式被引导的电线11以及12赋予更短或最短的路径。
[0085] 因此,能够以更自然的状态从卷芯部2的端部周面向端子电极8a以及8b和9a以及9b引导电线11以及12,因此,能够更不易产生电线11以及12的断线、短路不良。另外,由于能够进一步缩短电线11以及12,所以能够降低寄生于电线11以及12的电容、直流电阻损失,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部件1的高频特性。
[0086] 此外,被设置梯度面的也可以仅是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中的任意一方。
[0087] 接下来,参照图4,对该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31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线圈部件31是构成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通常的电感器的部件。图4中的(A)、(B)、(C)以及(D)分别与图1中的(A)、(B)、(C)以及(D)对应。在图4中,对与图1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附加同样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8] 图4所示的线圈部件31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相比,首先,电线的根数不同。即,线圈部件31仅具备1根电线11。与此对应,在第一凸缘部4设置有一个第一端子电极8a,在第二凸缘部5设置有一个第二端子电极9a。而且,电线11的一端11a与第一端子电极8a连接,同样,另一端11b与第二端子电极9a连接。
[0089] 另外,图4所示的线圈部件31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相比,鼓状芯体3中的凸缘部4以及5的形态不同。即,在线圈部件31中,在凸缘部4以及5的底面4c以及5c中的内侧端面4a以及5a侧形成有阶梯差面32以及33。这些阶梯差面32以及33起到与图3所示的线圈部件21中的梯度面22以及23同样的作用效果。
[0090] 此外,被设置阶梯差面的也可以仅是第一以及第二凸缘部4以及5中的任意一方。
[0091]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21以及31中,凸缘部4以及5和板状芯体7为长方体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对进行倒角所成的形状。另外,凸缘部的顶面、板状芯体的主面的形状并不限于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这些的组合等。
[0092] 此外,如上述那样,在凸缘部的顶面、板状芯体的主面的形状不是长方形(四边形)的情况下,和第一凸缘部的顶面中的与板状芯体的主面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的面积和第二凸缘部的顶面中的与板状芯体的主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进行比较的面积”被适当地修正。例如,在线圈部件1中,由4个顶点V1~V4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面积在板状芯体7中表示磁通稠密地通过的范围。即,在线圈部件1中,通过相对于该范围的面积,使第一接触部的面积与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为一定(即2/3)以上,确保降低了磁损耗的磁通的通过区域,来获取较大的电感。
[0093] 因此,更一般而言,只要在板状芯体中,将磁通稠密地通过的范围的面积设为“进行比较的面积”即可。具体而言,在将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最大宽度以及第二接触部中的第二最大宽度分别设为沿着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最大宽度的情况下,将第三最大宽度W设为第一最大宽度和第二最大宽度中较小的一方。另外,在将第一接触部的外侧(外侧端面侧)的边缘设为第一外缘,将第二接触部的外侧(外侧端面侧)的边缘设为第二外缘的情况下,将最大长度L设为沿着规定方向的第一外缘与第二外缘之间的最大距离。而且,上述第一接触部的面积与第二接触部的面积之和只要为第三最大宽度W与最大长度L之积的2/3以上即可。
[0094] 在图5~图7中,为了使该发明的范围内的线圈部件的优越性变得清楚,示出了与该发明的范围外的线圈部件相比较的几个特性值。
[0095] 其中,为了求出图5~图7所示的特性值,作为该发明的范围内的实施例以及该范围外的比较例涉及的各试料,而采用了脉冲变压器。
[0096] 更详细而言,作为实施例的试料,准备了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且外形尺寸是4.5mm(L3=长度方向尺寸)×3.2mm(宽度方向尺寸)×2.8mm(厚度方向尺寸),对于图1(B)所示的尺寸L1以及L2而言L1=L2=1.8mm的试料。
[0097]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的试料,准备了具有专利文献1的图1所记载的结构,且外形尺寸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但对于图1(B)所示的尺寸L1以及L2而言L1=L2=1.0mm的试料。
[0098] 而且,设定为实施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和比较例所涉及的脉冲变压器赋予相互同等的电感值。
[0099] 在图5中,(A)示出通过(B)所示的测量电路求出的插入损失Sdd21的频率特性。图5(A)所示的插入损失Sdd21是用分贝[dB]表示了使用该图(B)所示的测量电路求出的、输出相对于输入的比率。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Sdd21较高(即,负的dB的绝对值较小)。即,可知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插入损失特性是良好的。另外,可知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共振频率较高,能够实现更高频域中的使用。
[0100] 在图6中,(A)示出通过(B)所示的测量电路求出的模式转换Scd21的频率特性。图6(A)所示的模式转换Scd21是用分贝[dB]表示了使用该图(B)所示的测量电路求出的、输出相对于输入的比率。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Scd21较低(即,负的dB的绝对值较大)。即,可知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模式转换特性是良好的。另外,可知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共振频率较高,能够实现更高频域中的使用。
[0101] 在图7中,(A)示出通过(B)所示的测量电路求出的共模抑制比Scc21的频率特性。图7(A)所示的共模抑制比Scc21是用分贝[dB]表示了使用该图(B)所示的测量电路求出的、输出相对于输入的比率。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Scc21较低(即,负的dB的绝对值较大)。即,可知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共模抑制特性是良好的。
[0102] 对于以上那样的图5~图7所示的各特性值,之所以获得了实施例比比较例良好这一结果是因为在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每当获得同等的电感时不需要增加电线的卷绕数,因此,电线的各圈间所产生的线间电容较小,另外,电阻损失也较少。
[0103] 在参照前述的图1~图4而说明的线圈部件1、21以及31中,当在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透视时,板状芯体7的外周缘与由顶点V1~V4规定的假想的四边形的边大致重叠。与此相对,在以下分别参照图8以及图9而说明的第四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板状芯体7的外周缘位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的内侧。
[0104] 图8以及图9是与图2(A)对应的图。在图8以及图9中,对与图2(A)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附加同样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105] 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由于板状芯体7的外周缘位于上述假想的四边形的边的内侧,所以对鼓状芯体3的凸缘部5的顶面5d赋予从板状芯体7露出的露出部41。粘合剂15被配置为除了沿着凸缘部5的内侧端面5a的部分之外,与上述露出部41和板状芯体7的侧面接触,并且,包围凸缘部5的顶面5d(第二接触部)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的接触面。
[0106] 如果采用上述的构成,则不仅能够较长地取得基于粘合剂15的粘合周长,而且能够通过粘合剂15形成倒角,从而在一个剖面上使粘合剂15与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的2个面接触。因此,根据图8以及图9所示的构成,与图2(A)所示的构成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粘合力。
[0107] 尤其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板状芯体7的主面6侧的外周缘被倒角,由此,沿着该外周缘形成梯度面42。因此,由于粘合剂15可以被配置为将由梯度面42和凸缘部5的顶面5d规定的凹部填埋,所以与图8所示的构成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粘合力。
[0108] 虽然省略了说明,但对于图8以及图9中未图示的第一凸缘部4和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也优选与图8以及图9中所图示的第二凸缘部5和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实际相同。然而,并不限于此,第一凸缘部4和板状芯体7的接合结构也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接合结构。
[0109]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优选如图2(B)所示,粘合剂15不存在于第一凸缘部4的顶面4d(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凸缘部5的顶面5d(第二接触部)的各个与板状芯体7的主面6的接触面。
[0110] 此外,作为图8以及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以配置为粘合剂15的一部分延伸到凸缘部4以及5的外侧端面4b以及5b、第一侧面4e以及5e和第2侧面4f以及5f上。另外,作为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配置为粘合剂15的一部分越过梯度面42而延伸到板状芯体7的侧面上。
[0111] 以上,基于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说明了该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但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例示的,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间进行结构的部分置换或者组合。例如可以在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中采用图3所示的梯度面22以及23或者图4所示的阶梯差面32以及33。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