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感器件

申请号 CN98124712.1 申请日 1998-11-10 公开(公告)号 CN1217552A 公开(公告)日 1999-05-26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发明人 饭田直树; 内山一义; 松田胜治; 川口正彦;
摘要 一种可变电感器件至少有两个线圈。在一绝缘基片上形成的两个线圈之间夹有一电感调节部分,两线圈经电感调节部分相互电连接。电感调节部分的一端与一 中心抽头 电极 电连接。利 用例 如 激光束 对电感调节部分刻槽并将它的 水 平通道一个接一个地按序切断以改变电感。这样提供的可变电感器件有可能减少在印刷 电路 板上安装器件所需的面积并能在保持电感之间相互平衡的同时稳定地调节电感。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绝缘基片;
至少为所述绝缘基片设有第一和第二线圈;
为所述绝缘基片并为使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 相连接而设置的一电感调节部分,为调节电感要对所述电感调节部分进行 调整;
为所述绝缘基片并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而 设置的输入/输出外电极;以及
为所述绝缘基片并为与所述电感调节部分的一端电连接而设置的一 中心抽头电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线圈以及所述电感调节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基片的上表面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线圈以及所述电感调节部分是按照一种薄膜形成方法形成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线圈以及所述电感调节部分设在所述绝缘基片的内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线圈以及所述电感调节部分是按一种薄片工艺技术或是一种印 刷技术形成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线圈以及所述电感调节部分是在所述绝缘基片的同一表面上并 排地排列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线圈设在相对于所述电感调节部分对称的位置处。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线圈设在与设置所述电感调节部分的表面不同的表面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感调节部分设在所述绝缘基片的正面,而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则设在所述 绝缘基片的内部。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和第二线圈的电感是相互相等的。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和第二线圈形成螺旋、螺线、曲折、或直线的形状。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感调节部分包含一阶梯电极或一实心电极。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感调节部分包含有一垂直通道的一阶梯电极,所述垂直通道基本上处于 所述阶梯电极的中央。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输入/输出外电极设在所述绝缘基片的一宽度边的侧表面上,而所述中心 抽头电极则基本上设在所述绝缘基片的一长度边上的一侧表面中心处。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输入/输出外电极各设在所述绝缘基片的一宽度边上的一个侧表面上,而 所述中心抽头电极则设在所述绝缘基片的宽度边上的另一侧表面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从相 应的所述输入/输出外电极的度看所述第一线圈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 线圈的附近,而从另一输入/输出外电极的角度看所述第二线圈的末端则 位于所述的第一线圈附近。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和第二线圈形成为每一所述线圈各有1.5或更多圈的绕圈螺旋状,而 且其中从相应的所述输入/输出外电极的角度看所述第一线圈的末端位 于所述第二线圈的附近,而从另一输入/输出外电极的角度看所述第二线 圈的末端则位于所述的第一线圈附近。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在分 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连接的所述输入/输出外电极之间的电感以及 在每一所述输入/输出外电极与所述中心抽头电极之间的电感是通过调 整所述电感调节部分进行改变的。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通过 调整所述电感调节部分改变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分别连接的所述输入 /输出外电极之间的电感而不致改变每一所述输入/输出外电极与所述 中心抽头电极之间的电感。
2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和第二线圈的电感通过调整所述电感调节部分按一不变的比例变 动。
2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线圈的构形与电感中至少有一项与所述第二线圈的不同。
22、一种可变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绝缘基片;
为所述绝缘基片设置的至少有第一和第二线圈;
一至少有一条平通道的阶梯形电极,所述阶梯形电极是为所述绝缘 基片并为使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而设置的, 而且所述阶梯形电极是为调节电感而进行过调整;
为所述绝缘基片并为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而 设置的输入/输出外电极;以及
为所述绝缘基片并为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各一端分别电连接而 设置的一中心抽头电极。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可变电感器件,更具体地涉及移动通信部件中所用的可 变电感器件。

在要求微型化的电子装置中,具体地说,在如移动的蜂窝式电话和 汽车电话之类的移动通信部件中,也需要在移动通信部件中所用的元件 缩小尺寸。当提高移动通信部件中的频率时,电路就变得复杂,并因此 只允许部件中所用的元件有较小的偏差。为了获得有与一线圈的电中点 相连的中心轴头的电路,通常使用如图25中绘示的如下结构。在印刷电 路板206上安装两个线圈元件201和202并用电路图形203和204使其相互电 连接,而且在印刷电路板206上形成一中心抽头图形205。此外,还提出 了在保持电感相互平衡的同时变动线圈元件201和202的电感的以下方法 。线圈元件201和202只要用电感不同而且适当平衡的替代线圈元件取代 。或者是,使用可变的线圈作为线圈元件201和202以逐渐并且合适地改 变线圈的电感。

然而,在上述方法中,由于在安装线圈元件201和202的过程中,其 电感变动与线圈元件201和202的错位,从而无法使两个线圈元件201和 202得到合适地平衡。这就有可能造成与中心抽头图形205连接的部位偏 离了由线圈元件201和202所形成的电中点。此外,如上所述,线圈元件 201和202是经形成在印刷电路板206上的中心轴头图形205相互电连接的 ,因此就要求有整大面积的印刷电路板206。

而且,按照第一种方法用替代线圈元件去取代线圈元件201和202以 改变电感,其中移去线圈元件201和202的操作非常复杂,使其难以使所 需的操作自动化。另一方面,按照第二种方法在保持可变线圈相互平衡 的同时改变它们的电感,这种调节操作非常复杂而且麻烦。由于这种原 因,因而难以使所需的操作自动化。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至少有两个线圈的可变电感器件, 其中不需要用大面积的印刷电路板而且能保持线圈相互平衡的同时方便 而稳定地调节线圈的电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感器件包括:(a)一块绝缘 基片;(b)为绝缘基片至少设置有第一和第二线圈;(c)为绝缘基片 设置的一电感调节部分并将第一线圈的一端与第二线圈的一端相连,电 感调节部分为调节电感进行了调整;(d)为绝缘基片设置的输入/输出 并与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的外电极;以及(e)为绝缘基 片设置并与电感调节部分的一端电连接的中心抽头电极。

线圈可以形成为螺旋、曲折或直线的形状。电感调节部分可以是一 阶梯电极或是一实心电极。此外,阶梯电极在电极的中央有一垂直通道 。而且,相应线圈的电感可以彼此相等也可彼此不等,而且线圈可以形 成不同的形状。

线圈和电感调节部分可以按照薄膜形成的方法设置在绝缘基片上, 也可以按照薄层工艺技术或是印刷技术设置在绝缘基片内。此外,线圈 和电感调节部分还可以在同一基片的表面上并排地设置,而且线圈可以 是设在对电感调节部分相对称的位置。或者是,将线圈和电感调节部分 设在绝缘基片的不同表面。例如,可将电感调节部分设在绝缘基片的显 露面,而将线圈安置在绝缘基片内。按相应输入/输出外电极的度视 为第一线线圈的终端可以设在靠近第二线圈的位置处,而按相应输入/ 输出外电极的角度视为第二线圈的终端则可设在第一线圈附近。若是线 圈形成螺旋状,每一线圈的圈数可以是1.5或更多圈数。

按照本发明的可变电感器件,输入/输出外电极之间的电感以及在 各输入/输出外电极与中心抽头电极之间的电感可以通过调整电感调节 部分进行变动。或者是,可以通过调整电感调节部分变动输入/输出外 电极之间的电感而不改变各输入/输出外电极与中心抽头电极之间的电 感。在上述操作中,可以按照所需要的以恒定速率改变相应线圈的电感 。

按照本发明的可变电感器件,输入/输出外电极可以各设在绝缘基 片宽度侧面的一个横侧表面上,而中心抽头电极则可设在绝缘基片长度 侧面的一个横侧表面中央。或者是,输入/输出外电极可以各设在绝缘 基片宽度侧面的一个横侧表面上,而中心抽头电极则可设在绝缘基片宽 度侧面的另外的横侧表面上。

采取以上的配置,通过调整电感调节部分,就可以变动分别与线圈 相连的输入/输出外电极之间的电感或各输入/输出外电极与中心抽头 电极之间的电感而不致破坏线圈之间的电感平衡。

图1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图;

图2绘示接着图1中所示步骤之后可变电感器件生产步骤的透视图;

图3绘示接着图2中所示步骤之后可变电感器件生产步骤的透视图;

图4绘示接着图3中所示步骤之后可变电感器件生产步骤的透视图;

图5绘示接着图4中所示步骤之后可变电感器件生产步骤的透视图;

图6绘示图5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的电感调节方法的透视图;

图7绘示图6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8A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图;

图8B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改进示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 图;

图8C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又一改进示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 图;

图9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图;

图10绘示接着图9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透视 图;

图11绘示接着图9中所示步骤之后的可变电感器件的生产步骤透视 图;

图12绘示接着图10中所示步骤之后的可变电感器件的生产步骤透视 图;

图13绘示图12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的电感调节方法的透视图;

图14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图;

图15绘示对图14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进行修改的一例的透视图;

图16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图;

图17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的透视图;

图18绘示对图17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进行修改的一例的透视图;

图19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叠层可变电感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0绘示对图19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的外观透视图;

图21绘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叠层可变电感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2绘示对图21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的外观透视图;

图23绘示对图6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进行修改的外观透视图;

图24绘示对图6中所示可变电感器件进行修改的外观透视图;以及

图25绘示一种常规可变电感器的透视图。

现在与参照生产方法的同时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可变 电感器件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图1至图7)

首先参照图1。在基片1的上表面经过抛光之后,用如光刻技术之类 的厚膜印刷方法或薄膜形成法在绝缘基片1的上表面上形成螺旋线圈2和3 以及一电感调节部分4。厚膜印刷方法譬如,是按下列方式进行的。在绝 缘基片1的上表面上覆盖一层有预定开孔图形的掩膜材料之后,在掩膜材 料上涂敷一层导电的糊剂。这样,就经掩膜材料的开孔露出在绝缘基片1 的上表面上形成一层较厚的导体图形膜(第一实施例中的线圈1和2以及 电感调节部分4)。

可以按以下的方式采用诸如光刻技术之类的薄膜形成方法。在基本 是绝缘基片1的全部上表面上形成一层较薄的导电膜之后,经旋转涂覆或 印刷在基本上是整个导电薄膜上淀积一层抗蚀剂膜(例如,一层感光的 树脂膜)。随后,将一层带预定图形的掩膜覆盖住抗蚀剂膜的上表面, 然后譬如用紫外线照射,以此使抗蚀剂膜的局部固化。在抗蚀剂薄膜的 一部分被固化之后,其余的部分被剥离,将导电膜的露出部分去除就形 成一层有预定图形的导体(本实施例中的线圈2和3以及电感调节部分 4)。然后去除固化的抗蚀剂膜。

按照另一种光刻技术,可以将一层感光的导电糊剂涂敷在绝缘基片1 的上表面上,然后覆盖一层带预定图形的掩膜。而后对掩膜曝光并显 影。

回过头来参阅图1,电感调节部分4形成为有一般U形框架部分15的阶 梯电极,它有搭接框架部分15两臂的多条平通道。电感调节部分4基本 上设置在绝缘基片1的中央。电感调节部分4的一端(末端)4a如从图1中 所见伸向绝缘基片的末侧。具有相同尺寸的螺旋线圈2和3分别设在绝缘 基片1的左右两侧将电感调节部分4夹在中间。线圈2的一端(外端)2a伸 向绝缘基片1的左侧,而线圈3的一端(外端)3a则伸向基片1的右侧。电 感调节部分4为轴向对称的。而线圈2和3则设置成以电感调节部分4的轴 L相互对称。线圈2和3的各自电感设置成彼此相等。

作为绝缘膜基片1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玻璃陶瓷、氧 体。作为线圈2和3以及电感调节部分4的材料,可以使用Ag、Ag-Pd、 Cu、Au、Ni或Al。

随后,按照以下的光刻技术形成如图2中所示有5a至5d窗孔的一层绝 缘保护膜5。经旋涂或印刷法将一层液态绝缘材料涂敷在绝缘基片1的整 个上表面上并经干燥使其形成绝缘的保护膜5。用一种如聚酰亚胺之类的 感光树脂作为适用于光刻的材料。此后,将带有预定图形的一层掩膜覆 盖住绝缘保护膜5的上表面,而后经过例如紫外线的作用使其局部固化。 然后,去除绝缘保护膜5的未固化部分,形成5a至5d的窗口。螺旋线圈2 和3的内端2b和3b分别露出于窗口5a和5b。位于电感调节部分4的末端4a 的对侧的相邻端4b和4c则分别露出于窗口5c和5d。

此后,用在形成线圈2和3中所用的如光刻技术之类的厚膜印刷法或 薄膜形成法形成中继电极6和7。中继电极6经绝缘保护膜5的窗口5a和5c 使圈2的内端2b与电感调节部分4的邻近端4b电连接。中继电极7经绝缘保 护膜5的窗口5b和5d使线圈3的内端3b与电感调节部分4的邻近端4c电连 接。

如图4中所示,然后用旋涂或印刷法将一层液态绝缘材料基片上涂敷 在整个绝缘基片1的上表面上,并经干燥形成盖住中继电极6和7的绝缘保 护膜5。

然后如图5中所绘示的,分别在绝缘基片1的左右表面上设置输入/ 输出的外电极10和11。输入/输出外电极10与线圈2的外端2a电连接,而 输入/输出外电极11则与线圈3的外端3a电连接。此外,还有一中心抽头 电极12和一为焊接虚设的加固电极13如图5中所示分别设在绝缘基片1的 末侧表面及其近侧表面上。中心抽头电极12与电感调节部分4的末端4a电 连接。如上所述形成的电极10至13是通过涂敷和烘干、或是干一层例 如由Ag或Ag-Pd制成的导电糊产生的。

经过上述过程就这样得到了一可变电感器件20。电感器件20的电路 构成方式是两个线圈2和3在绝缘基片1上经中继电极6和7分别与设在线圈 2和3之间的电感调节部分4电连接。在将可变电感器件20装在印刷电路板 上之后,对电感调节部分4进行调整。更具体地是,譬如用一脉动激光束 射向可变电感器件20的上表面,就在电感器件20中形成如图6和7中所示 的沟槽21,并从邻近通道16中将与电感调节部分4的末端通道16相连的水 平通道16一个接着一个地断开电连接(图6示出被断开的两条水平通道 16)。采取这样的安排,就能分级地改变输入/输出外电极10和11之间 的电感而无需改变每一输入/输出外电极10和11与中心抽头电极12之间 的电感。

电感调节部分4可以用任何方法调整,诸如在激光束之外还可以用喷 砂之类的方法。形成的沟槽21不一定要象断开电连接的水平通道16那样 长。这同样适用于以下的实施例。

于是,设置电感调节部分4的水平通道16的方式是要使输入/输出外 电极10和11之间的电感按照给定的间距分级地变动。这样就有可能提供 一种可变电感器件20,它能分级地调节输入/输出外电极10和11之间的 电感而又不致破坏输入/输出电极10与中心抽头电极12间的电感和输入/ 输出电极11与中心抽头电极12间的电感之间的平衡。

由于可变电感器件20内部包含了两个线圈2和3,就无需用电路图形 电连接线圈2和3,由此就减少了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电感器件20所需的 面积。例如,第一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20具有3.2mm的长度、1.6mm的 宽度、以及0.5mm的高度。 (第二实施例:图8A至8C)

按照如光刻技术之类的薄膜形成方法,如图8A中所示,在绝缘基片1 的上表面上设置曲折状的线圈32和33以及一电感调节部分34。这样就形 成一可变电感器件30。电感调节部分34是由矩形的实心电极形成而且基 本上设置在绝缘基片31的中央。电感调节部分34在其一端(末端)与基 本上设在绝缘基片31侧端表面中央的中心头电极42电连接。

曲折状线圈32和33的尺寸相同,它们如图8A中所示设在绝缘基片31 左侧和右侧将电感调节部分34夹在它们之间。线圈32在其一端(外端) 与设在绝缘基片31左侧表面上面的一输入/输出外电极40电连接,而线 圈33则在其一端(外端)与设在基片31右侧表面上面的一输入/输出外 电极41电连接。线圈32和33分别在其另一端(内端)与电感调节部分34 的相邻端电连接。电感调节部分34为轴向对称的,而线圈32和33则对电 感调节部分34的轴相互对称地设置。线圈32和33的电感设置成相互相 等。线圈32和33以及电感调节部分34被形成在绝缘基片31上表面上的一 层绝缘保护膜35覆盖住。在图8A中,示出一个供焊接用的虚设的加固电 极43。

可变电感器件30所提供的作用与优点与第一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 20所表现的类似。此外,由于电感调节部分34是由实心电极形成的,它 能按需要进行调整,而不是分级调节。更具体地说,就是将可变电感器 件30刻槽,使用诸如在电感器件30的上表面上照射激光束之类的方法部 分地去除电感调节部分34。这样就能调节输入/输出外电极40和41之间 的电感。在这一操作中,能够有序地改变电感调节部分34(实心电极) 的去除量,从而有序地改变输入/输出外电极40和41之间的电感。而 且,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线圈32和33形成为曲折状,就无需设置第一实 施例中所要求的中继电极6和7,从而简化了生产工艺。

图8B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改进示例。如图8B中所示,设置在 绝缘基片31上的线圈32和33为曲折状而电感调节部分4则由阶梯电极形 成。在图8B中,标号40和41为输入/输出外电极,而标号42则为中心抽 头电极。按照该实施例,由于电感调节部分4是由阶梯电极形成的,它能 使图8A由实心电极形成电感调节部分4的实施例中因调整而产生的两个线 圈32和33的电感不平衡得到进一步减小。

图8C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改进示例。尽管在图8A的实施例 中设置曲折状线圈32、33,但也能设置成如图8c中所示的螺旋线圈32’、 33’。 (第三实施例:图9至13)

按照厚膜印刷方法或是诸如光刻技术的薄膜形成方法在绝缘基片51 的上表面上形成如图9中所示的相同尺寸的螺旋线圈52和53。一个线圈52 位于绝缘基片51的末侧,而线圈52的一端(外端)52a则伸向绝缘基片51 的左末侧。线圈53设在绝缘基片51的近侧,而线圈53的一端(外端)53a 则伸向基片51的左近侧。

然后,按照诸如光刻技术之类的薄膜形成方法在绝缘基片51的上表 面上形成如图10所示的带窗口55a至55h的一层绝缘保护膜55。线圈52的 内部52b经窗口55a至55d部分地露出,而线圈53的内部53b经窗口55e至 55h部分地露出。

随后,按照厚膜印刷方法或是诸如光刻技术之类的薄膜形成方法形 成如图11中绘示的电感调节部分54。电感调节部分54由一阶梯电极形 成,它有在调节部分54的中央的垂直通道54a以及与垂直通道54a正交的 水平通道54b至54e。电感调节部分54基本上设在绝缘基片51的中央,而 水平通道54b至54e则与被螺旋线圈52和53分别围绕的区域重叠。

如从图11中所见,电感调节部分54的一端54f伸向绝缘基片51的右 侧。水平通道54b经形成在绝缘保护膜55中的窗口55a和55e使线圈52内部 52b的一预定区与线圈53内部53b的一预定区电连接。与此类似,水平通 道54c至54e分别经窗口55b至55d与窗口55f至55h使线圈52内部52b的预定 区与线圈53内部53b的预定区电连接。电感调节部分54为轴向对称的,而 线圈52和53则相对于电感调节部分54的轴处于相互对称的位置。线圈52 和53的电感设置成彼此相等。

然后如图12中所示,用旋涂或印刷法在绝缘基片51的整个上表面上 涂敷一层液态绝缘材料并经干燥,以此形成绝缘保护膜55盖住电感调节 部分54。此后,分别将输入/输出外电极60和61设置在绝缘基片51的左 末侧表面和左近侧表面。输入/输出外电极60与线圈52的外端52a电连 接,而输入/输出外电极61则与线圈53的外端53a电连接。此外,还有一 个中心抽头电极62设在绝缘基片51的右侧表面上面并与电感调节部分54 的端部54f电连接。

这样按照前述的过程就形成了一可变电感器件70。构成电感器件70 的电路的方式是使绝缘基片51上的两个线圈52和53经夹在它们中间并与 线圈52和53部分重叠的电感调节部分54相互电连接。在将可变电感器件 7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之后,对电感调节部分54进行调整。更具体地 是,用在可变电感器件70的上表面上照射脉动激光束之类的方法在电感 调节部分54的垂直通道54a上形成沟槽并一个接着一个地断开电感调节部 分54的水平通道54b至54e(图13示出已断开水平通道54b)。这样就有可 能分级地改变每一输入/输出外电极60和61与中心抽头电极62之间的电 感以及输入/输出外电极60与61之间的电感。

线圈52的电感与线圈53的电感的比值(也就是,输入/输出外电极 60与中心抽头电极62之间的电感与输入/输出外电极61与中心抽头电极 62之间的电感的比值)为常数,即使对电感调节部分54进行调整后也是 如此。这是由于线圈52和53相对于电感调节部分54处于对称的位置而使 线圈52和53的电感彼此相等。此外,电感调节部分54是以相等的方式与 两个线圈52和53电连接的。于是,当按顺序断开电感调节部分54的水平 通道54b至54d时,就等同地改变着线圈52和53的电感。

在此状况下的可变电感器件70,线圈52的电感对线圈53的电感比值 设置成常数,即使对电感调节部分54进行调整后也是如此。这样,只要 两个线圈52和53的电感开始就不同,与电感调节部分54连接的相应线圈 52和53的位置就应该有差异。也就是为了将线圈52和53的电感设置成不 变需要随后的调整。将电感调节部分54的水平通道54b至54d设计成相对 于垂直通道54a为不对称。这样,当按顺序断开水平通道54b至54d时, 线圈52的电感变为不同于线圈53。

在此状况下,电感调节部分54的水平通道54b至54d所设置的方式是 要使线圈52和53的电感以给定的间距改变。这样就有可能获得能够分级 调节输入/输出外电极60和61之间的电感的可变电感器件70而又不致破 坏输入/输出外电极60和中心抽头电极62之间的电感与输入/输出外电极 61和中心抽头电极62之间的电感之间的平衡。 (第四实施例:图14和15)

图14中所示的可变电感器件80除电感调节部分81和输入/输出外电 极82和83之外都与图12中绘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感器件70类似。要注意 到电感调节部分81未用绝缘保护膜55覆盖。电感调节部分81基本上与第 三实施例的电感调节部分54等同,它们没有垂直通道54a,并形成有四条 水平通道81a至81d的一阶梯电极。由水平通道81d的两端伸出的连接部位 81e和81f如图14中所示经一公共引接部位81g与中心抽头电极62连接,但 它们也可以直接相连。水平通道81a至81d分别经形成在绝缘保护膜55中 的窗口55a至55d和55f至55h(图10)使线圈52内部52b的预定区与线圈53 内部53b的预定区电连接。

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83分别设在绝缘基片51的左末端和左近端 上。这样就有可能使得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83之间的距离甚至要小于 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输出外电极60和61之间的距离。

在将可变电感器件80装到印刷电路板上之后,就对电感调节部分81 进行调整。更具体的情况是,使用脉动激光束照射到可变电感器80的上 表面上的一类方法对可变电感器件80刻槽并按顺序一个接着一个地断开 电感调节部分的水平通道81a至81d。这样就有可能分级地改变输入/输 出外电极82和83之间的电感而又不致改变各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83与 中心抽头电极62之间的电感。于是,设置电感调节部分81的水平通道81a 至81d的方式是要使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83之间的电感能按给定的间距 变动。这样就有可能使得所获得的可变电感器80能够分级地调节输入/ 输出外电极82和83之间的电感而又不致破坏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中心 抽头电极62间的电感与输入/输出外电极83和中心抽头电极62间的电感 之间的平衡。

电感调节部分81可以如图15中所绘示的经由水平通道81d的中心部位 伸出的引接部位81h与中心抽头电极62相连。但对于线圈52和53来说,只 要电感调节部分81如图14中所示在其终端部位与中心抽头电极62相连, 就得到较高一级的电感。将图15中所示的可变电感器件80A装在印刷电路 板上,而后调整电感调节部分81。更具体的情况是,用在可变电感器件 80A的上表面上照射脉动激光束的一类方法对可变电感器件80A刻槽并按 顺序一个接着一个地断开电感调节部分81的水平通道81a至81d。其结果 是,它能分级改变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83之间的电感而又不致改变各 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83与中心抽头电极62之间的电感。 (第五实施例:图16)

图16中绘示的可变电感器件90除螺旋线圈92和93以及电感调节部分 94之外都与图12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70类似。螺旋线圈92和 93的尺寸相同,在它们的外端92a和93a处分别与输入/输出外电极60和 61电连接。此外,线圈92的构造方式是要使其从输入/输出外电极60的 角度看的端部92b的位置接近线圈93。与此类似,线圈93的构建方式是要 使其从输入/输出外电极61的角度看的端部93b的位置在线圈92附近。每 一线圈92和93的绕圈数为1.5圈或更多,更具体地说就是(1.5+n)圈, 其中n为一整数(0、1、2...)。采用这种设计,电感调节部分94就不会 与螺旋线圈92和93分别围绕的区域重叠。

电感调节部分94由一阶梯电极形成,它有一位于电感调节部分94的 中央的垂直通道94a以及设置成与垂直通道94a正交的水平通道94b至 94e。电感调节部分94基本上位于绝缘基片51的中央并在其一端94f与一 中心抽头电极62电连接。水平通道94b至94e经形成在绝缘保护膜55中的 窗口(未示出)使线圈92内部92b的预定区与线圈93内部93b的预定区电 连接。

由可变电感器件90提供的作用和优点与第三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 70所表现的类似。此外,由于电感调节部分94未与线圈92和93分别围绕 的区域重叠,因此流过上述区域的磁流就不受电感调节部分94的干扰, 从而就获得高的Q因子。 (第六实施例:图17和18)

图17中示出的可变电感器件100除螺旋线圈102和103以及电感调节部 分104之外都与图14中绘示的第四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80类似。

线圈102的形成方式是使其从输入/输出外电极82的角度看的端部 102b位置接近线圈103。与此类似,线圈103的形成方式是使其从输入/ 输出外电极83的角度看的端部103b位于线圈102附近。每一线圈102和103 的绕圈数为1.5圈或更多,更具体地说就是(1.5+n)圈,其中n为一整数 (0、1、2...)。采用这样的结构,电感调节部分104就不会与线圈102 和103分别围绕的区域重叠。螺旋线圈102和103在它们的内端102a和103a 分别与输入/输出外电极82和83电连接。

电感调节部分104由一阶梯电极形成,它有四条水平通道104a至 104d。电感调节部分基本上位于绝缘基片51的中央,并经由水平通道 104d的两端伸出的连接部位104e和104f与一中心抽头电极62电连接。水 平通道104a至104d经形成在绝缘保护膜55中的窗口(未示出)使线圈102 内部102b的预定区与线圈103内部103b的预定区电连接。

由可变电感器件100所表现的作用和优点与第四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 件80所提供的类似。此外,由于电感调节部分104与线圈102和103分别围 绕的区域不相重叠,因而就能免受电感调节部分104的影响而产生流过上 述区域的磁流,从而就获得高的Q因子。

可变电感器件100可以改进成如图18中所绘示的可变电感器件100A, 其中的电感调节部分104可以与从水平通道104d的中心伸出的引接部位 104h抽出的中心抽头电极62电连接。但只要水平通道104d经连接部位 104e和104f与中心抽头电极62相连就会使线圈102和103的电感更大。 (第七实施例:图19和20)

现在将对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叠层可变电感器件进行说明。

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11由一片在其上设有一电感调节部分125的绝缘 薄片112分别设有线圈导体113、114、115和116的绝缘薄片112,一片保 护的绝缘薄片112,以及一片用作中间层的绝缘薄片112构成。

线圈导体114的引接部件114a伸向与其相关的绝缘薄片112左侧,而 线圈导体116的引接部位116a则伸向与其相关的绝缘薄片112的右侧。线 圈导体113和114经设在与其相关的薄片112中的一通孔130b相互电连接, 以此形成一螺旋形线圈121。与此类似,线圈导体115和116经设在与其相 关的薄片中的一通孔131d相互电连接,以此形成一螺旋形线圈122。

电感调节部分125由一阶梯电极形成,它有一U形框架部分125a以及 搭接框架部分125a的两臂的多条水平通道125b。电感调节部分125的一端 (近端)125c伸向绝缘薄片112的近侧。电感调节部分125的近端125c对 面的左末端125d经设在与其相关的薄片112中的一通孔130a与线圈121的 一端(更具体地说,是线圈导体113的一端)电连接。与此类似,近端 125c对面的右末端125e则经设在相关薄片112上的通孔131a、131b和131c 与线圈122的一端(更具体地说,是线圈导体115的一端)电连接。电感 调节部分125和线圈导体113至116是使用由Ag、Ag-Pd或Cu制成的导电糊 通过诸如印刷之类的方法形成在相关薄片112上的。

绝缘薄片112经叠压和整体烘烤形成如图20中所绘示的叠层结构。若 有必要则可将一片额外的保护性绝缘薄片112叠压在电感调节部分125的 表面上。随后,如图20中所示,将输入/输出外电极135和136设在叠层 结构的左侧和右侧表面上,并在叠层结构的近侧表面上设一中心抽头电 极137。输入/输出外电极135与线圈导体114的引接部位114a电连接,而 输入/输出外电极136则与线圈导体116的引接部位116a电连接。中心抽 头电极137与电感调节部分125的近端125c电连接。这些电极135、136和 137是通过涂敷由Ag或Ag-Pd制成的导电糊并经焙烧或是通过干镀Ni-Cr或 一种Cu的合金形成的。

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11就是通过前述的过程这样形成的。构建电感器 件111的电路的方式是使两个线圈121和122经电感调节部分125相互电连 接。由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11提供的作用和优点与由第一实施例的可变电 感器件20所表现的相类似。而且,可变电感器件111为线圈121和122以及 电感调节部分125的叠层结构,以此缩小了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器件111 所需的面积。 (第八实施例:图21和22)

现在对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另一叠层可变电感器件进行描述。

如图21中所示,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41由一片在其上设有电感调节部 分155的绝缘薄片142,分别设有线圈导体143至148的绝缘薄片142,一片 保护性绝缘薄片142,以及一片用作中间层的绝缘薄片142所构成。

线圈145的引接部位145a伸向与其相关的绝缘薄片142的右近侧,而 线圈导体148的引接部位148a则伸向与其相关的绝缘薄片142的右末侧。 线圈导体143至145经设在相关薄片142中的通孔160b和160c相互电连接, 以此形成螺旋形线圈151。与此类似,线圈导体146至148经设在相关薄片 142中的通孔161e和161f电连接,以此形成螺旋形线圈152。

电感调节部分155由一阶梯电极形成,它有一U形框架部分155a以及 架接框架部分的两臂的多条水平通道155b。电感调节部分155的一端(左 端)155c伸向与其相关的薄片142的左侧。电感调节部分155的左端155c 的对面的右近端155d经设在与其相关的薄片142中的通孔160a与线圈151 的一端(更具体地说,是线圈导体143的一端)电连接。与此类似,电感 调节部分左端155c对面的右末端155e经设在相关薄片142中的通孔161a至 161d与线圈152的一端(更具体地说,是线圈导体146的一端)电连接。

绝缘薄片142经叠压和整体烘烤就形成了如图22中绘示的叠层结构。 若有必要可将一片额外的保护性绝缘薄片叠压在电感调节部分55的表面 上。此后,将输入/输出外电极165和166分别设在叠层结构右方的近侧 和末侧表面上。还有叠层结构的左侧表面上设一中心抽头电极167。输入 /输出外电极165与线圈导体145的引接部位145a电连接,而输入/输出 外电极166则与线圈导体148的引接部位148a电连接。中心抽头电极167与 电感调节部分155的左端155c电连接。

通过前述过程就这样得到一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41。由电感器件141 表现出的作用和优点与由第七实施例的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11所提供的相 似。 (其它实施例)

可变电感器件并非仅限于前述的实施例,而是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 精神和范围之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和修改。

前述的实施例已对单个地制造可变电感器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对 于进行大量生产则要将多个可变电感器件装在一块母板(晶片)上,而后 在最后的生产工艺中用切割或划裂的方法按照所要求的尺寸切成小片。

在第七和第八实施例中,叠层可变电感器件是通过叠压设有导电图 形的绝缘薄片以及通过整体烘烤薄片制造出来的。但本发明也不限于上 述的薄片工艺技术。可以在制造叠层可变电感器件中采用预烘烤的薄 片。或者,还可以采用下列印刷技术生产叠层可变电感器件。更具体的 情况是,在经过诸如印刷的方法用糊状的绝缘材料形成一层绝缘层之 后,将糊状的导电材料涂敷在绝缘层的表面上以形成某种图形。然后, 再将一层糊状绝缘材料涂敷在图形上,以此形成一层包围住图形的绝缘 层。重复进行上述工艺以获得一叠层可变电感器件。

而且,可变电感器件中所用的两个线圈不一定要设置成相对于电感 调节部分相互对称。例如,可以采用如图23中所示的直线线圈172,取代 可变电感器件20的螺旋线圈2(图6)。其结果是,可以形成有不同形状 的两个线圈3和172并有不同电感的可变电感器件171。

在第三至第六实施例的分别可变电感器件70、80、90和100中,输入 /输出外电极各设在绝缘基片宽度边的一侧表面上,而中心抽头电极则 设在绝缘基片宽度边的另一侧表面上面。但上述元件布置并非必要的。 例如,可以将图16中绘示的第五实施例的可变电感器件90修改成图24中 所示的可变电感器件90A。更具体的情况是,可以将输入/输出外电极60 和61的位置设在沿着绝缘基片51的宽度的两侧表面上面,而中心抽头电 极62则基本上可设在绝缘基片51的一长边的侧表面的中心处。这种修改 形成的外电极使得有可能在即使缩小了器件尺寸的情况下也不致降低它 们之间的绝缘电阻性能。在图24所示的修改中,可以在电感调节部分94 上形成一层绝缘层。

在第七和第八实施例的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11和141中,分别形成在 不同薄片上的线圈121和122以及线圈151和152是分别按图19以及图21中 所示的顺序依次叠压的。然而,例如在叠层可变电感器件111中,线圈导 体113和115可以形成在同一薄片上,而线圈导体114和116也可以形成在 同一薄片上,并且当叠压薄片时可以使线圈121和122并排配置。

此外,可变电感器件可以有三个或者更多的线圈,在此情况下,就 应在邻近的两线圈之间设置一电感调节部分,而且每一电感调节部分的 一端应与一个中心抽头电极电连接。

此外,只有在第二实施例中线圈才形成为曲折状,而在其它实施例 中线圈均形成为螺旋状。但两种形式的线圈都可以使用。此外,还可按 图23中绘示的修改那样,使用直线的线圈。要注意到可以将相应实施例 的元件进行适当的组合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与范围。

如从前述实施例中所能见到的那样,本发明的可变电感器件具有以 下的优点。至少有两个线圈经一电感调节部分相互电连接。通过调整电 感调节部分,因而就有可能改变输入/输出外电极之间的电感或是各输 入/输出外电极与中心抽头电极之间的电感而不破坏相应线圈的电感之 间的平衡。而且,由于可变电感器件至少包含有两个线圈,它无需利用 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电路图形电连接两个线圈元件,由此就减少了为 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电感器件所需的面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