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隔热体和使用它的真空隔热体

申请号 CN201610112033.4 申请日 2010-04-06 公开(公告)号 CN105673997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岛真弥;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 纤维 隔热 体和使用它的 真空 隔热体。该纤维隔热体(6)包括:具有相对的两个 传热 面(7)的纤维体(8);具有露出于传热面(7)的部分(5a)和埋没于纤维体(8)中的部分(5b)的线(5);和线相互交织而成的交织部(9),交织部(9)设置于纤维体8和传热面(7)中的至少一方。利用交织部(9),线(5)难以解开,限制了纤维隔热体(6)的压缩状态,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增强,因此处理性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隔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相对的两个传热面的纤维体;
具有露出在所述传热面的部分和埋没在所述纤维体中的部分的线;和所述线交织而成的交织部,其中
所述交织部设置于所述传热面和所述纤维体中的至少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隔热体,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交织部在所述线中产生张,所述纤维体在厚度方向上结成环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隔热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为单丝。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隔热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多个所述纤维体层叠使用,且利用所述线缝制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纤维体而构成所述纤维隔热体。
5.一种真空隔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进行了减压的袋状的外覆件;和
设置于所述外覆件的内部的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隔热体。
6.一种冷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隔热体。

说明书全文

纤维隔热体和使用它的真空隔热体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4月6日,申请号为201080015687.6,发明名称为“纤维隔热体和使用它的真空隔热体”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隔热体和使用它的真空隔热体。

背景技术

[0003]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要求冷热设备实现节能化。隔热性能的提高对于冷热设备的节能化是有效的。因此,作为隔热性能高的隔热体,真空隔热体正在普及。
[0004] 真空隔热体是在具有气密性的袋状外覆件中插入芯材然后减压、密封而成。外覆件例如由层压膜构成,具有气体阻隔性。芯材例如采用玻璃等纤维体构成,具有高的气相容积比率,还具有细微的空隙。
[0005] 在真空隔热体中,通过使得芯材的空隙小于减压下的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气体热传导变少。此外,只要芯材的空隙在1mm左右以下,则能够忽略对流热传递的影响。而且,在室温附近,辐射的影响很轻微。由此,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中,芯材的固体热传导和稍稍残留的气体热传导起支配性作用。即,与对流热传递、辐射相比,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更容易受芯材的固体热传导、气体热传导的影响。
[0006] 玻璃棉这样的芯材的气相容积比率高,因此体积非常大。这种芯材的刚性低。因此,在加工成袋状的层压膜中插入芯材非常困难。
[0007] 作为使芯材的插入变得容易的一种构造,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真空隔热体的填充材料。图40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真空隔热体的填充材料的截面图。如图40所示,作为真空隔热体的芯材的填充材料101具有通过交替叠层多个热辐射率小的金属箔102和类的无机纤维体103而构成的叠层体104。填充材料101是在沿着叠层方向压缩叠层体104的状态下,用热传导率小的材质所构成的线105进行缝制而成的。由此,作为芯材的填充材料101的处理性提高。即,芯材的插入变得容易。
[0008]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构造中,叠层体104由一根线105缝制。即,使用手缝机来缝制。在使用手缝机的缝制中,线105和作为被缝制体的叠层体104的交织(由于线的缠绕而难以解开的力)小。另一方面,无机纤维体103被压缩至80~90%,并被缝制。在此情况下,无机纤维体103被压缩至80~90%,因此压缩的反作用力大。由此,现有的芯材存在由于无机纤维体103的反作用力而导致线105从叠层体104解开的问题。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21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隔热体和使用它的真空隔热体,在对以高压缩率被压缩的纤维体进行缝制的情况下,线也难以解开,处理性好,且容易插入外覆件中。
[0011] 本发明的纤维隔热体包括:具有相对的两个传热面的纤维体;具有露出于传热面的部分和隐藏于纤维体中的部分的线;和线相互交织的交织部,将交织部设置在纤维体和传热面的至少一个上。根据该构造,由于交织部的作用,线难以解开,纤维隔热体的压缩状态被限制,纤维隔热体的刚性得以保持。另外,由于线难以解开,因此纤维隔热体的刚性得以保持。因此,处理性好,在制作真空隔热体时,纤维隔热体容易插入外覆件中。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13] 图2是表示图1的2-2线截面的截面图。
[0014] 图3是表示图1的3-3线截面的截面图。
[0015] 图4是使用该实施方式中的纤维隔热体作为芯材的真空隔热体的截面图。
[0016] 图5是沿着图1的2-2线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
[0017] 图6是沿着图1的3-3线切断该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
[0018] 图7是沿着图1的2-2线切断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
[0019] 图8是沿着图1的2-2线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
[0020] 图9是沿着图1的3-3线切断该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
[0021]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22] 图11是表示图10的11-11线截面的截面图。
[0023] 图12是表示图10的12-12线截面的截面图。
[0024]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25] 图14是表示图13的14-14线截面的截面图。
[0026] 图15是表示图13的15-15线截面的截面图。
[0027]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28] 图17是表示图16的17-17线截面的截面图。
[0029] 图18是表示图16的18-18线截面的截面图。
[0030] 图19是使用该实施方式中的纤维隔热体作为芯材的真空隔热体的截面图。
[0031]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32] 图21是表示图20的21-21线截面的截面图。
[0033] 图22是表示图20的22-22线截面的截面图。
[0034] 图23是比较例1的纤维隔热体的截面图。
[0035]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36] 图25是表示图24的25-25线截面的截面图。
[0037] 图26是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38] 图27是表示图26的27-27线截面的截面图。
[0039]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40] 图29是表示图28的29-29线截面的截面图。
[0041]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42] 图31是表示图30的31-31线截面的截面图。
[0043]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44] 图33是表示图32的33-33线截面的截面图。
[0045] 图3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46] 图35是表示图34的35-35线截面的截面图。
[0047] 图3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另一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48] 图37是表示图36的37-37线截面的截面图。
[0049] 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
[0050] 图39是表示图38的39-39线截面的截面图。
[0051] 图40是现有的真空隔热体的填充材料的截面图。
[0052] 符号说明
[0053] 5、50、51 线
[0054] 5a、14a、15a 露出的部分
[0055] 5b、14b、15b 埋没的部分
[0056] 6 纤维隔热体
[0057] 7 传热面
[0058] 8 纤维体
[0059] 9 交织部
[0060] 10 真空隔热体
[0061] 11 芯材
[0062] 12 吸附
[0063] 13 层压膜(外覆件)
[0064] 14 第一线
[0065] 15 第二线
[0066] 16 片材
[0067] 17 固定线
[0068] 91 大径部
[0069] 92 无纺布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各个实施方式中的相同构造,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0071] (实施方式1)
[0072]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2-2线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3-3线截面的截面图。图4是将该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用作芯材的真空隔热体的截面图。
[0073] 如图1~图3所示,纤维隔热体6包括:具有相对的两个传热面7的纤维体8;以及具有露出于传热面7的部分5a和埋没于纤维体8的内部的部分5b,并限制纤维体8的压缩状态的线5。线5具有露出于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5a和露出于另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5a。此外,线5与纤维体8的长边方向平行地露出于传热面7。另外,在图1中,用斜线表示线5的露出于传热面7的部分。如图2和图3所示,纤维隔热体6使用线5,通过链式缝(chain stitch)的方式缝制而成。纤维隔热体6具有线5相互交织缠绕而形成的交织部9。交织部9形成于一方的传热面7(在图2和图3中的下侧)。另外,在图2和图3中,用实线表示线5。
[0074] 如果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则因交织部9而在线5中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被限制在露出于表面背面两侧的传热面7的线5之间。在被线5限制在压缩状态的部分中,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从而在纤维隔热体6中产生刚性。由于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在向袋状的外覆件中插入纤维隔热体6时,能够容易地将其插入。另外,线5通过交织部9而交织缠绕,因此难以解开。
[0075] 此外,线5的缝制线的方向与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平行。由于该缝制线的方向,相比于长边方向,纤维隔热体6更容易向短边方向弯曲。即,相比于保持纤维隔热体6的短边方向的直线性并以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呈圆弧的方式弯曲纤维隔热体6,保持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的直线性并以纤维隔热体6的短边方向呈圆弧的方式弯曲纤维隔热体6更容易。此处,线5的缝制线是指,将露出于传热面7的线5沿线5的长度方向连接的线(例如,表示图1中的3-3线的点划线)。
[007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交织部9形成于一方的传热面7。由此,有时会在两个传热面7,即在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背面,产生平面性的差。从而,在配置纤维隔热体6时,优选考虑将哪一面作为表面而使用。
[0077]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的真空隔热体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真空隔热体10通过将由纤维隔热体6构成的芯材11和吸附剂12插入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并进行减压、密封而构成。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处理性好,能够容易地插入袋状的层压膜13中。吸附剂12由沸石和等构成,抑制因气体、蒸气的侵入而引起的气体热传导的增加。
[0078] 真空隔热体10在芯材11的厚度方向,同时具有刚性高的部分和刚性低且柔软的部分。因此,检查真空隔热体10内部的真空度、进行改变真空隔热体10的形状的加工等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改变真空隔热体10的形状的加工是指,例如增加槽的加压加工、弯曲加工。此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真空隔热体使用金属箔以提高刚性。但是金属箔的伸缩性不足,因此难以进行上述加工。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体可以不使用金属箔,因此在进行上述加工时效果更好。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体可以不使用金属箔,因此没有经由金属箔的热的移动。因此,真空隔热体10的隔热效果得到提高。
[0079] 另外,如前所述,纤维隔热体6容易向短边方向弯曲,因此,具有真空隔热体10也同样容易向短边方向弯曲的效果。此外,在作为外覆件的层压膜13薄的情况下,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背面的平面性的差表现为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背面的平面性的差。因此,在配置真空隔热体10时,也同样优选考虑应该将哪一面作为表面。
[0080] 此处,纤维体8例如是玻璃棉、岩棉、氧化纤维、金属纤维等无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纤维。在使用金属纤维的情况下,由热传导性好的金属构成的金属纤维并不优选。在上述材料中,从价格便宜且纤维本身的弹性高、而且纤维本身的热传导率低这些方面来看,玻璃棉最为优选。此外,玻璃棉的纤维径越小,越能够降低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但是,即使不是非通用的小纤维径的玻璃棉,只要是平均纤维径为3~6μm左右的玻璃棉,也能够使用。
[0081] 另外,传热面7是指,纤维体8即纤维隔热体6的面积最宽的面和与其相对的面。此外,在叠层多个纤维隔热体6而使用的情况下,将与叠层方向垂直的、各个纤维隔热体6的面积最宽的面和与其相对的面称作传热面7。
[0082] 此外,线5用于限制纤维体8的压缩状态。作为线5能够使用棉、丝等天然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玻璃长纤维、金属长纤维等无机纤维。如果考虑热传导率低、且减压时产生有机气体这些因素,则线5优选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尼龙等合成纤维。
[0083] 进一步,线5的形态是,由一根纤维构成的单丝、由多个纤维构成的捻线、加工成捻线的毛线等。对于一般的缝制线,为了改善缝制时线的滑动以及为了防止制造捻线时的断线,在其表面涂抹油剂。油剂可能在减压时产生有机气体。因此,油剂优选是少量。单丝与捻线相比,油剂的附着量少,因此,优选用作线5。从减压时产生有机气体的方面来看,优选使用未被着色的线。
[0084] 此外,交织部是指,如日本工业规格(JIS)的L0120、国际标准化机构(ISO)的规格4915所示,线或者线环形成自线环、他线环、他线编带。其中,他线环是指,线的一个环穿过其他线的环。他线编带是指线与其它的线或者其他的线的环交叉或者穿过。
[0085] 此外,层压膜13用于保持真空隔热体10的真空度。层压膜13通过将最内层的热熔接膜、中间层的气体阻隔膜、最外层的表面保护膜叠压而构成。热熔接膜例如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膜、直链低密度聚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丙烯腈膜等热可塑性树脂、或者它们的混合体。气体阻隔膜使用金属箔、蒸有金属原子的树脂膜。例如铝箔、箔等金属箔,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蒸镀有铝、铜等金属、金属氧化物而得的膜。表面保护膜例如使用尼龙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膜、聚丙烯膜等材料。
[0086] 另外,作为真空隔热体10的制造方法,例如,将一片层压膜13折叠,对位于相对的层压膜13的端部的热熔接膜进行热熔接,形成袋状。在该袋状的层压膜13中插入芯材11并减压,对位于袋状的层压膜13的开口部的热熔接膜进行热熔接。此外,也能够不折叠一片层压膜13,而是利用将两片层压膜13重叠,然后同样进行热熔接的方法。
[0087] (实施方式2)
[008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纤维隔热体,在使两根线相互交织缠绕从而限制纤维隔热体的压缩状态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与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使用图1进行说明。图5是沿着图1的2-2线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1的3-3线切断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
[0089] 如图5和图6所示,纤维隔热体6使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采用针(lock stitch)的方式缝制而成。纤维隔热体6构成为,通过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来限制纤维体8。其中,第一线14具有:露出于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4a;和埋没于纤维体8中的部分14b。第二线15具有:露出于另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5a;和没入纤维体8中的部分15b。此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部9形成在埋没于纤维体8的内部的位置
[0090] 如果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则由于交织部9,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之间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之间被限制。在被限制为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由于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在纤维隔热体6产生刚性。由于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向袋状的外覆件插入纤维隔热体6时能够容易地插入。另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通过交织部9相互交织缠绕,因此难以解开。
[0091] 此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缝制线的方向与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平行。即,与实施方式1同样,与长边方向相比,纤维隔热体6更容易向短边方向弯曲。
[0092] 此处,在第一线14的粗度和第二线15的粗度相同的情况下,在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背面没有平面性的差。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第一线14的粗度比第二线15的粗度大的情况下,在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背面产生平面性的差。而且,由于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粗度的不同,产生耐久性的差别。由此,在配置纤维隔热体6时,优选考虑将哪一面作为表面。
[0093] 另外,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的变形例。图7是沿着图1的2-2线切断纤维隔热体6而得的截面图。纤维隔热体6在传热面7与露出于传热面7的第一线14以及第二线15之间,具有片材16。
[0094] 在该构造中,纤维体8与片材16一同被压缩限制。即,在传热面7中第一线14、第二线15未露出的部分,也受到限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另外,在仅在一个传热面7设置有片材16的情况下,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也得到提高。
[0095] 此处,作为片材16的材质,能够保持平面性的硬片材16、或者树脂膜这样的具有柔软性的片材16均能够使用。但是,在使用硬片材16的情况下,必须预先具有用于穿线的孔。另一方面,在使用具有柔软性的片材16的情况下,无需用于穿线的孔,但使用用于穿线的针能够贯穿的材料。进一步,必须是不会因用于穿线的针、线而断裂破损的材料。作为这种材料例如有:塑料片材、织布、无纺布、编织成网眼状的网状片材、无机纤维片材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无纺布。
[0096] 此外,对于片材16的厚度,根据表面粗糙度、缝制时线的张力适当地进行选择。而且,片材16优选覆盖纤维隔热体6的整个传热面7。由此能够防止附着在传热面7上的短纤维、异物的落下。
[0097]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由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构成的芯材11和吸附剂12插入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并进行减压、密封,从而构成真空隔热体10。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能够容易地插入袋状的层压膜13中。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真空隔热体10容易向短边方向弯曲的效果。进一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配置真空隔热体
10时,优选根据平面性的差,考虑使用哪一面作为表面。
[0098] (实施方式3)
[0099]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纤维隔热体中,交织部的位置与实施方式2不同。另外,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与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使用图1进行说明。图8是沿着图1的2-2线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1的3-3线切断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而得的截面图。
[0100] 如图8和图9所示,纤维隔热体6使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采用多线链式缝(multi-thread chain stitch)的方式缝制而成。纤维隔热体6构成为,通过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来限制纤维体8。其中,第一线14具有:露出于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4a;和没于纤维体8中的部分14b。此外,第二线15具有:露出于另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5a;和没于纤维体8中的部分15b。此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部9形成于第二线15露出的传热面7。
[0101] 如果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则由于交织部9,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之间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之间被限制。在被限制为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由于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在纤维隔热体6产生刚性。由于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向袋状的外覆件插入纤维隔热体6时能够容易地插入。另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通过交织部9相互交织缠绕,因此难以解开。
[0102] 此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缝制线的方向与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平行。即,与实施方式1同样,与长边方向相比,纤维隔热体6更容易向短边方向弯曲。此处,交织部9仅形成于一个传热面7,因此在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背面产生平面性的差。由此,在配置纤维隔热体6时,优选考虑使用哪一面作为表面。
[0103]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由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构成的芯材11和吸附剂12插入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并进行减压、密封,从而构成真空隔热体10。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能够容易地插入袋状的层压膜13中。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真空隔热体10容易向短边方向弯曲的效果。进一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配置真空隔热体
10时,优选根据平面性的差,考虑使用哪一面作为表面。
[0104] (实施方式4)
[0105]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11-11线截面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图10的12-12线截面的截面图。
[0106] 如图10~图12所示,纤维隔热体6构成为,利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来限制纤维体8。其中,第一线14具有露出于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4a,第二线15具有露出于另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5a。此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部9在埋于纤维体8内部的位置形成。上述构造与实施方式2同样。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缝制线的方向具有:与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平行的部分;和与纤维隔热体6的短边方向平行的部分,并且缝制线是直弯曲的直线的螺旋线。利用该缝制线,能够在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形成球面那样的三维凹凸面。
[0107] 如果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则由于交织部9,在第一线14与第二线15之间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在第一线14与第二线15之间被限制。在被限制为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由于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在纤维隔热体6产生刚性。由于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向袋状的外覆件插入纤维隔热体6时能够容易地插入。另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通过交织部9相互交织缠绕,因此难以解开。
[0108] 此处,与实施方式2同样,在第一线14的粗度和第二线15的粗度不同的情况下,在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背面产生平面性的差、耐久性的差。由此,在配置纤维隔热体6时,优选考虑将哪一面作为表面。
[0109]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由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构成的芯材11和吸附剂12插入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并进行减压、密封,从而构成真空隔热体10。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能够容易地插入袋状的层压膜13中。此处,利用纤维隔热体6的螺旋形状的缝制线,在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也能够形成球面那样的三维凹凸面。进一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配置真空隔热体10时,优选根据平面性的差,考虑使用哪一面作为表面。
[0110] (实施方式5)
[0111]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14是表示图13的14-14线截面的截面图。图15是表示图13的15-15线截面的截面图。
[0112] 如图13~图15所示,纤维隔热体6构成为,利用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来限制纤维体8。其中,第一线14具有露出于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4a,第二线15具有露出于另一方的传热面7的部分15a。此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部9在没入纤维体8内部的位置形成。上述构造与实施方式2同样。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缝制线的方向具有:与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平行的部分;和与纤维隔热体6的短边方向平行的部分,且缝制线是格子状。
[0113] 如果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则由于交织部9,在第一线14与第二线15之间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在第一线14与第二线15之间被限制。在被限制为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由于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在纤维隔热体6产生刚性。由于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向袋状的外覆件插入纤维隔热体6时能够容易地插入。另外,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通过交织部9相互交织缠绕,因此难以解开。
[0114] 此外,缝制线是格子状,因此,通过分别适当地改变邻接的长边方向的缝制线的间隔和邻接的短边方向的缝制线的间隔,能够改变纤维隔热体6的特性。纤维隔热体6的特性是指,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向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短边方向的易弯度。
[0115] 此处,与实施方式2同样,在第一线14的粗度和第二线15的粗度不同的情况下,在纤维隔热体6的表面背面产生平面性的差和耐久性的差。由此,在配置纤维隔热体6时,优选考虑将哪一面作为表面。
[0116]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由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构成的芯材11和吸附剂12插入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并进行减压、密封,从而构成真空隔热体10。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能够容易地插入袋状的层压膜13中。此处,通过改变上述的纤维隔热体6的特性,能够改变真空隔热体10的刚性、向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的易弯度。进一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配置真空隔热体10时,优选根据平面性的差,考虑使用哪一面作为表面。
[0117] (实施方式6)
[0118]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17是表示图16的17-17线截面的截面图。图18是表示图16的18-18线截面的截面图。图19是将该实施方式中的纤维隔热体用作芯材的真空隔热体的截面图。
[0119] 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构成为,将多个实施方式2的纤维隔热体6沿着厚度方向叠层。此外,在厚度方向的叠层中,以露出于传热面7的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不相互接触的方式进行叠层。另外,在图17~19中表示叠层有两个的例子。
[0120]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由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构成的芯材11和吸附剂12插入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并进行减压、密封,从而构成真空隔热体10。作为芯材11的纤维隔热体6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被分割的结构。因此,通过叠层多个纤维隔热体6,刚性的保持变得容易,通过一个一个地处理纤维隔热体6,真空隔热体10的制作变得容易。
例如,与被隔热物的形状相配合的纤维隔热体6的配置等变得容易。
[0121] 此外,露出于一方的纤维隔热体6的传热面7的第一线14或第二线15,不与露出于另一方的纤维隔热体6的传热面7的第一线14或第二线15接触。即,采用在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方向上,线的接触不连续的结构。由此,没有直接经由线的热传导,因此纤维隔热体6的隔热效果提高。真空隔热体10的隔热效果也随之提高。
[0122] (实施方式7)
[0123]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21-21线截面的截面图。图22是表示图20的22-22线截面的截面图。
[0124] 利用固定线17对实施方式6中的纤维隔热体6的邻接的至少两个进行缝制,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在图21、图22中,表示的是叠层有两个纤维隔热体6的例子。因此构成为全部的纤维隔热体6由固定线17缝制。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由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构成的芯材11和吸附剂12插入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并进行减压、密封,从而构成真空隔热体10。
[0125] 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对各个纤维隔热体6利用固定线17部分地进行缝制而固定。因此,与在厚度方向上不分割纤维隔热体6,即使用一个纤维隔热体6的情况相比,直接经由线的热传导较少。由此,纤维隔热体6的隔热效果提高。真空隔热体10的隔热效果也随之提高。
[0126] (实施例)
[0127] 对于采用以上结构的纤维隔热体6的处理性和真空隔热体10的隔热效果,通过实验进行确认,将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并表示于实施例。另外,热传导率的测量使用热传导率计(英弘精机株式会社制造AUTOΛHC-073)。此外,关于温度条件,平均温度为24℃。
[0128] 首先,说明真空隔热体10的制作方法。将作为芯材11的纤维隔热体6切成宽200mm、长200mm。将该芯材11与吸附剂12一同收纳于作为外覆件的袋状的层压膜13中。将袋状的层压膜13放置在真空腔室中,在真空腔室的真空度达到5Pa之后,立即封住层压膜13的开口部。通过上述方法制作出真空隔热体10。
[0129] 通过与一般的真空隔热体(后述的比较例2)的比较,进行真空隔热体10的隔热效果的判断。具体来讲,在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为比较例2的热传导率以下的情况下,判断其具有隔热效果。另外,一般的真空隔热体由通过无机粘接剂使玻璃棉成形的芯材构成。
[0130] (实施例1)
[0131] 在实施例1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110dtex的尼龙(Ny)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锁针缝制机中。
[0132] 另外,线的粗度使用JIS规格L0101、ISO规格2947所示的纤度。它是根据单位长度的线的重量确定的线的粗度。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表示线的粗度的单位,使用dtex。
[0133] 交织部9的间隔(以下称作缝针间隔)为5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7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以下称作缝制线的间隔)为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结果,得到交织部9和露出于传热面7的线成为图1、图5、图6所示的形状的纤维隔热体6。
[0134] 关于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为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15mm。此外,交织部9的总数除以传热面7的面积得到的数值(以下称2
作针线密度)为1.0个/cm。
[0135]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此时纤维隔热体6的端部的厚度恢复至18mm。但是,纤维隔热体6整体的厚度不会恢复。因此,处理性基本良好。
[0136] 接着,将该纤维隔热体6作为芯材11制作真空隔热体10。将该纤维隔热体6和由氧化钙构成的吸附剂12插入层压膜13所构成的袋中,使用真空包装机制作真空隔热体10。
[0137] 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0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后述的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138]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139] (实施例2)
[0140] 在实施例2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110dtex的尼龙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141] 缝针间隔为5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为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结果得到交织部9和露出于传热面7的线成为图1、图8、图9的形状的纤维隔热体6。
[0142] 关于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为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14mm。此外,针线密度是1.0个/cm2。
[0143]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144]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2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后述的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145]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146] 另外,多线链式缝是JIS规格L0120、ISO规格4915所示的线的缝法。它是指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线的组来缝制线,两组线相互形成环的方法。此外,链式缝是指线的一个环穿过该线的其他环的方法。
[0147] (实施例3)
[0148] 在实施例3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110dtex的尼龙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链式缝纫机中。
[0149] 缝针间隔为5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为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结果得到交织部和露出于传热面的线变成图1~图3的形状的纤维隔热体6。
[0150] 关于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为11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16mm。此外,交织部9的总数除以传热面7的面积得到的数值(以下称作针线密度)为1.0个/cm2。
[0151]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结果一部分线解开。因为出现了上述这样的不能够充分得到线的交织作用的部位,所以纤维隔热体6的端部的厚度恢复至20mm。
[0152]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3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后述的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153]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裁剪后一部分线解开的部位,确认到在传热面7上有小的波浪形状。但是,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没有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好。
[0154] (比较例1)
[0155] 在比较例1的纤维隔热体中,使用线的粗度为110dtex的尼龙线。此外,作为纤维体,使用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设置在手缝机中。
[0156] 缝针间隔为5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为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
[0157] 图23是比较例1的纤维隔热体的截面图。在图23中,使用线140,利用手缝机对玻璃棉构成的纤维体80进行缝制,从而构成纤维隔热体60。但是,如图23所示,手缝机的缝制没有线彼此之间的交织作用。因此,如果解除玻璃棉的压缩,则玻璃棉会恢复至原来的厚度。结果,该纤维隔热体60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附近为54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63mm。因此,纤维隔热体60的处理非常困难。其原因在于,没有线的交织部,因此无法充分地获得玻璃棉的压缩效果。
[0158]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1W/mK。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低于后述的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但是,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在此情况下,真空隔热体的芯材出现大的波浪起伏,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发生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差。
[0159] (比较例2)
[0160] 比较例2的纤维隔热体通过下述方法制作:向作为纤维体的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以相对于玻璃棉的重量为20重量%的方式,进行酸水构成的无机粘接剂的喷雾,然后进行热成形。该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是,最薄部分为10mm,最厚部分为12mm。处理性良好。
[0161]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6W/mK。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162]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作为芯材的纤维隔热体,通过实验来确认不同缝制方法下的纤维隔热体的处理性以及不同缝制方法下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并将结果表示于表1。
[0163] [表1]
[0164]
[0165] 根据表1的结果能够确认,锁针缝、多线链式缝、链式缝所生成的交织部9的交织作用强,继续保持玻璃棉的压缩状态的效果好。特别的是,还能够确认多线链式缝所生成的交织部9的第一线14和第二线15的交织作用更强,继续保持玻璃棉的压缩状态的效果非常好。根据以上内容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3的纤维隔热体处理容易,且具有高的隔热效果。
[0166] 接着,通过实验来确认,在纤维隔热体和真空隔热体中,在线的粗度一定、但改变交织部的间隔(缝针的间隔)和露出于传热面的线的间隔(缝制线的间隔)的情况下的纤维隔热体的处理性,以及真空隔热体的隔热效果,将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并表示于实施例4~实施例8。其中,交织部和露出于传热面的线采用图8所示的多线链式缝方法形成。
[0167] (实施例4)
[0168] 在实施例4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169] 缝针间隔为2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为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170] 关于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为9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16mm。此外,针线密度是2.5个/cm2。
[0171]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172]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4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好。
[0173]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174] (实施例5)
[0175] 在实施例5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176] 缝针间隔是3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是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177] 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是9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15mm。此外,针线密度是1.67个/cm2。
[0178]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179]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1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180]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181] (实施例6)
[0182] 在实施例6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183] 缝针间隔是5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是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184] 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是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15mm。此外,针线密度是1.0个/cm2。
[0185]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186]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0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187]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188] (实施例7)
[0189] 在实施例7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
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190] 缝针间隔是5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是1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191] 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是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12mm。此外,针线密度是1.0个/cm2。
[0192]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193]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2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194]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195] (实施例8)
[0196] 在实施例8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197] 缝针间隔是10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是25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198] 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是11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21mm。此外,针线密度是0.25个/cm2。
[0199]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200]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19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201]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02] (比较例3)
[0203] 在比较例3的纤维隔热体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第二线。此外,纤维体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04] 缝针间隔是3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是1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205] 该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附近是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12mm。此外,针线密度是2.92个/cm2。
[0206] 接着,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207]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7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高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恶化。其原因在于,针线密度增大,通过第一线、第二线的热的总量增加。
[0208]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对减压容器中进行排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09] (比较例4)
[0210] 在比较例4的纤维隔热体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第二线。此外,纤维体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11] 缝针间隔是10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是6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212] 该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附近是11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36mm。此外,针线密度是0.17个/cm2。
[0213] 接着,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没有恢复。但是,纤维隔热体整体柔软,处理非常困难。其原因在于,针线密度非常小,因此线对玻璃棉的压缩效果不足。
[0214]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2W/mK。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215] 但是,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在此情况下,真空隔热体的芯材出现大的波浪起伏,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发生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差。
[0216]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作为芯材的纤维隔热体,通过实验来确认不同针线密度下的纤维隔热体的处理性以及不同针线密度下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并将结果表示于表2和表3。
[0217] [表2]
[0218]
[0219] [表3]
[0220]
[0221] 根据表2和表3的结果能够确认,通过使针线密度为0.2个/cm2以上2.5个/cm2以下,真空隔热体的隔热性能得到提高。此外,能够确认,通过以交织部在芯材的厚度方向上分散的方式进行配置,真空隔热体的隔热性能得到提高。其原因在于,线在芯材中不会成为热的通过路径。根据以上内容可知,实施例4~实施例8的纤维隔热体容易处理,且具有高的隔热效果。
[0222] 接着,通过实验来确认,在纤维隔热体和真空隔热体中,在交织部的间隔(缝针的间隔)和露出于传热面的线的间隔(缝制线的间隔)固定而改变线的粗度的情况下的、纤维隔热体的处理性以及真空隔热体的隔热效果,将其结果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并表示于实施例9~实施例12。其中,交织部和露出于传热面的线采用图8所示的多线链式缝方法形成。
[0223] (实施例9)
[0224] 在实施例9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120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25] 缝针间隔为2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为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226] 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为10mm,成为最厚的2
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15mm。此外,针线密度是2.5个/cm。
[0227]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228]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0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229]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30] (实施例10)
[0231] 作为实施例10的纤维隔热体6,使用实施例4的纤维隔热体6。此外,使用该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真空隔热体10。
[0232] (实施例11)
[0233] 在实施例11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110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34] 缝针间隔为2mm。此外,缝制线的间隔为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235] 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为11mm,成为最厚的2
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15mm。此外,针线密度是2.5个/cm。
[0236]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237]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18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238]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39] (实施例12)
[0240] 在实施例9的纤维隔热体6中,使用线的粗度为180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14、第二线15。此外,纤维体8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8固定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41] 缝针间隔为2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7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是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242] 该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9的附近为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14mm。此外,针线密度是2.5个/cm2。
[0243] 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6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244]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2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245]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10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10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10。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10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46] (比较例5)
[0247] 在比较例4的纤维隔热体中,解开线的粗度为255dtex的捻线所构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由此使用线的粗度为78dtex的线作为第一线、第二线。此外,纤维体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48] 缝针间隔是2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是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
[0249] 但是,在本比较例中使用的第一线和第二线非常细,因此,在解除玻璃棉的压缩后,在纤维隔热体多的部位,第一线和第二线立即断开。由此,玻璃棉基本恢复至原来的厚度。结果,该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附近为23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为56mm。因此,纤维隔热体的处理非常困难。
[0250]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1W/mK。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低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良好。
[0251] 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但是,在此情况下,真空隔热体的芯材产生大的波浪起伏,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发生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差。
[0252] (比较例6)
[0253] 在比较例6的纤维隔热体中,使用线的粗度为25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第二线。此外,纤维体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54] 缝针间隔是2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是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
[0255] 该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附近是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12mm。此外,针线密度是2.5个/cm2。
[0256] 接着,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没有恢复。但是,纤维隔热体的整体柔软,处理非常困难。其原因在于,针线密度非常小,因此,线对玻璃棉的压缩效果不够。
[0257]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27W/mK。该真空隔热体10的热传导率高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差。其原因在于,线的截面积增大,通过第一线、第二线的热的总量增加。
[0258]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59] (比较例7)
[0260] 在比较例7的纤维隔热体中,使用线的粗度为310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2
作为第一线、第二线。此外,纤维体是克重为1900g/m 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
100mm)。将该纤维体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61] 缝针间隔是2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是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262] 该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附近是10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14mm。此外,针线密度是2.5个/cm2。
[0263] 接着,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264]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30W/mK。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高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差。其原因在于,线的截面积增大,通过第一线、第二线的热的总量增加。
[0265]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66] (比较例8)
[0267] 在比较例8的纤维隔热体中,使用线的粗度为64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作为第一线、第二线。此外,纤维体是克重为1900g/m2的玻璃棉(宽300mm、长300mm、高100mm)。将该纤维体设置在多线链式缝机中。
[0268] 缝针间隔是2mm。此外,露出于传热面的平行的线彼此之间的间隔是20mm。在此状态下一边压缩玻璃棉一边进行缝制,得到纤维隔热体6。
[0269] 该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是,成为最薄的部分的交织部附近是9mm,成为最厚的部分的未缝制部分是13mm。此外,针线密度是2.5个/cm2。
[0270] 接着,使用刀具将该纤维隔热体裁剪成宽200mm、长200mm,纤维隔热体的厚度没有恢复。因此,处理性良好。
[0271]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测量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结果为0.0035W/mK。该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高于比较例2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隔热性能差。其原因在于,线的截面积增大,通过第一线、第二线的热的总量增加。
[0272] 此外,将该真空隔热体置于减压容器中,排出减压容器中的空气,直至真空隔热体膨胀的真空度,之后使空气返回减压容器中,取出真空隔热体。在该操作的前后,真空隔热体的表面性未见大的变化。即,二次加工后的表面性良好。
[0273]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作为芯材的纤维隔热体,通过实验来确认不同线的粗度下的纤维隔热体的处理性以及不同线的粗度下的真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并将结果表示于表4和表5。
[0274] [表4]
[0275]
[0276] 表5
[0277]
[0278] 根据表4和表5的结果能够确认,通过使第一线和第二线的粗度为110dtex以上205dtex以下,真空隔热体的隔热性能得到提高。其原因是,线在芯材中难以成为热的通过路径。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实施例9~实施例12的纤维隔热体处理容易,且具有高的隔热效果。
[0279] (实施方式8)
[0280]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25是表示图24的25-25线截面的截面图。
[0281] 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不是利用一根线5的环来形成交织部9,而是在一根线50上形成结扣而形成交织部9,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结扣所形成的交织部9成为用来阻止线50在纤维体8中移动的大径部。由此,当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时,由于交织部9,在线50中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被限制在露出于表面背面两侧的传热面7的线50之间。
[0282] 在被线50限制在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变大。于是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由此在纤维隔热体6中产生刚性。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将纤维隔热体6插入袋状的外覆件中时,能够容易地将其插入。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用该纤维隔热体6制作真空隔热体10。
[0283] 在图24中,按照与纤维体8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并排缝制6根线50。如图25所示,对于线50,在每个露出于传热面7的部分50a,利用线扣形成作为大径部的交织部9。另外,线50按照贯穿纤维体8中的位置大致均等地分布的方式配置。
[0284]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由克重为2400g/m2的玻璃棉构成的纤维体8中使用线50。纤维体8的厚度是150mm。线50是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成为大径部的交织部9通过在线50的端部系个线环并使线50通过线环中的方式形成。重复该操作,由此得到图24、图25所示的纤维隔热体6。这样得到的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15mm。由此处理性良好。
[0285] 此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真空隔热体10的厚度例如为9.8mm。此外,在真空隔热体10上未见到波浪起伏等的变形,平面性良好。进一步,与使用第一线和第二线这两根线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的线的数量减少,因此经由线的热量的通过变少。
[0286] 在此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2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27是表示图26的27-27线截面的截面图。如图26、图27所示,在线51上,与交织部9同样地,在两端形成用来阻止线51在纤维体8的内部移动的大径部91。利用大径部91,纤维隔热体6被限制在压缩状态。
[0287] 例如直径为0.5mm的尼龙树脂线被用作线51。线51的两端例如是T字形状,使用作为安装标签的工具的标签喷枪来设置该线51。此外,在克重为2400g/m2的玻璃棉所构成的纤维体8(厚度150mm)上,如图26所示,将线51配置成锯齿形。由此,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成为20mm。由此处理性良好。此外,使用该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真空隔热体10的厚度例如是10mm。此外,在真空隔热体10上未见波浪起伏等的变形,平面性良好。
[0288] (实施方式9)
[0289]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29是表示图28的29-29线截面的截面图。
[0290] 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在一根线50的两个端部形成结扣从而形成交织部9,这一点与实施方式8不同。此外,线50并非是并排缝制,而是回针缝制。如图30、图31所示,回针缝制是指,以在纤维体8的内部形成环的方式进行缝制。线50利用作为大径部的交织部9来阻止在纤维体8的内部的移动。由此,当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时,由于交织部9而在线50中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被限制在露出于表面背面两侧的传热面7的线50之间。
[0291] 在被线50限制在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变大。于是,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由此在纤维隔热体6中产生刚性。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将纤维隔热体6插入袋状的外覆件时,能够容易地将其插入。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该纤维隔热体6来制作真空隔热体10。
[0292]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由克重为2400g/m2的玻璃棉构成的纤维体8中使用线50。纤维体8的厚度是150mm。线50是粗度为110dtex的尼龙线。线50从纤维体8的一个传热面
7向另一个传热面7贯通之后,从传热面7的不同位置再次向相对的传热面7贯通。在重复该操作后,最后用线50系成一个线环,使线50通过线环中,由此形成结扣。该结扣成为作为大径部的交织部9。这样得到的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23mm。由此处理性良好。
[0293] 此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真空隔热体10的厚度例如是9.8mm。此外,在真空隔热体10上未见波浪起伏等的变形,平面性良好。
[0294] (实施方式10)
[0295]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31是表示图30的31-31线截面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纤维隔热体在线50的端部具有作为拴系部件的无纺布片材92,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线50被无纺布片材92拴住,以阻止线50在纤维体8内部的移动。
[0296]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由克重为2400g/m2的玻璃棉构成的纤维体8中使用线50。纤维体8的厚度是150mm。线50是粗度为13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线50在链式缝制于纤维体8之后,以其端部与无纺布片材92交织的方式被拴住。这样得到的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18mm。由此处理性良好。
[0297] 此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真空隔热体10的厚度例如是10.4mm。此外,在真空隔热体10上未见波浪起伏等的变形,平面性良好。
[0298] (实施方式11)
[0299]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33是表示图32的33-33线截面的截面图。
[0300] 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通过对一根线50进行并排缝制,并将线50的端部彼此连结,而形成交织部9。在图32中,在纤维体8的整体中使用一根线50。另外,也可以使用多根线50。此外,如图32所示,缝制线与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平行。
[0301] 结扣所形成的交织部9,例如形成于纤维隔热体6的外周附近。该交织部9成为用来阻止线50在纤维体8中移动的大径部。由此,当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时,利用交织部9而在线50中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被限制在露出于表面背面两侧的传热面7的线50之间。
[0302] 在被线50限制在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由此在纤维隔热体6中产生刚性。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将纤维隔热体6插入袋状的外覆件中时,能够容易地将其插入。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用该纤维隔热体6来制作真空隔热体10。
[0303]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由克重为2400g/m2的玻璃棉构成的纤维体8中使用线50。纤维体8的厚度是150mm。线50是粗度为120dtex的低密度聚乙烯线。线50利用手缝机缝制于纤维体8。在缝制后对线50的端部之间进行连结。这样得到的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
25mm。由此处理性良好。
[0304] 此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真空隔热体10的厚度例如是11mm。此外,在真空隔热体10未见波浪起伏等的变形,平面性良好。
[0305] (实施方式12)
[0306] 图3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35是表示图34的35-35线截面的截面图。
[0307] 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中,线50从一方的传热面7贯穿纤维体8并从另一方的传热面7露出,之后再次从原来的传热面7中露出。然后,通过将线50的端部彼此连结而形成交织部9。由此线50相对于纤维体8的厚度方向被连结成环状。
[0308] 在图36中,线50在传热面7的整体中设置有多个。此外,线50优选在传热面7的整体中均匀地设置。其交织部9成为用来阻止线50在纤维体8中移动的大径部。由此,当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时,利用交织部9而在线50中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被限制在露出于表面背面两侧的传热面7的线50之间。
[0309] 在被线50限制在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由此在纤维隔热体6中产生刚性。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将纤维隔热体6插入袋状的外覆件中时,能够容易地将其插入。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该纤维隔热体6来制作真空隔热体10。
[03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由克重为2400g/m2的玻璃棉构成的纤维体8中使用线50。纤维体8的厚度是150mm。线50是粗度为110dtex的尼龙线。线50相对于纤维体8的厚度方向被连结成环状。这样得到的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22mm。由此处理性良好。
[0311] 此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真空隔热体10的厚度例如是9.7mm。此外,在真空隔热体10上未见波浪起伏等的变形,平面性良好。
[0312] 另外,在图34、图35中,线50以露出于传热面7的部分沿着纤维隔热体6的短边方向排列的状态进行配置。另一方面,如图36的平面图、图37的截面图所示,也能够将线50配置成锯齿状。
[0313] (实施方式13)
[0314] 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纤维隔热体的平面图。图39是表示图38的39-39线截面的截面图。
[0315] 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通过利用手缝机对一根线50进行并排缝制,并将邻接的线50的端部彼此连结,从而形成交织部9。在图38中,7根线50按照与纤维隔热体6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并排缝制。结扣所形成的交织部9,例如通过将两根或三根邻接的线50绑而形成。该交织部9成为用来阻止线50在纤维体8中移动的大径部。由此,当在压缩纤维体8的状态下构成纤维隔热体6时,利用交织部9而在线50中产生张力。即,纤维体8被限制在露出于表面背面两侧的传热面7的线50之间。
[0316] 在被线50限制在压缩状态的部分,纤维体8的密度增大。于是,纤维体8的密度局部增大,由此在纤维隔热体6中产生刚性。纤维隔热体6的刚性高,因此在将纤维隔热体6插入袋状的外覆件中时,能够容易地将其插入。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该纤维隔热体6制作真空隔热体10。
[0317]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由克重为2400g/m2的玻璃棉构成的纤维体8中使用线50。纤维体8的厚度是150mm。线50是粗度为205dtex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线。线50被并排缝制在纤维体8,邻接的线50的端部彼此连结。这样得到的纤维隔热体6的厚度是21mm。由此处理性良好。
[0318] 此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隔热体6,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式制作真空隔热体10,真空隔热体10的厚度例如是10.4mm。此外,在真空隔热体10上未见波浪起伏等的变形,平面性良好。
[0319] 本发明的纤维隔热体的刚性高、处理性好,因此能够用作单独的隔热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