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部件和具备该配管部件的配管装配体

申请号 CN201380067972.6 申请日 2013-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4884853A 公开(公告)日 2015-09-02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竹本圭吾; 小宫健太郎; 大沼洋一;
摘要 喇叭口单头活接头是 铜 管(46)将从其插入面(81)插入并被钎焊的配管部件,其具备:筒状的主体部(80a);和与主体部(80a)相邻的 螺母 部(80b)。在螺母部(80b)的与主体部(80a)相反侧形成有插入面(81),螺母部(80b)的厚度(t80b)大于主体部(80a)。在螺母部(80b)形成有用于插入铜管(46)的铜管插入孔(83)。在螺母部(80b),在铜管插入孔(83)的入口附近形成有环状槽(85)。环状槽(85)比周围的插入面(81)向插入方向(A11)凹陷。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管部件,管(21、46)将从该配管部件的插入面(61、81、161)插入并被钎焊,其中,
上述配管部件具备:
筒状的主体部(51、80a、151);以及
厚壁部(60、80b、160),其与上述主体部相邻,在与上述主体部相反侧形成有上述插入面,在与上述铜管的插入方向(A1、A11)垂直的第一方向上的厚度(t60、t80b)大于上述主体部,
用于插入上述铜管的插入孔(63、83、163)至少形成于厚壁部,
在上述厚壁部,并且在上述插入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比周围的上述插入面(61a、61b、
81、161a、161b)向上述插入方向凹陷的凹部(65、85、165a、165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管部件,其中,
上述凹部的内缘与上述插入孔的入口的外缘之间的距离(t2、t12、t22)是上述铜管的壁厚(t1、t11、t21)的0.5倍以上、上述铜管的壁厚的5倍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管部件,其中,
上述凹部的沿上述插入方向的深度尺寸(d2、d12、d22)小于上述铜管的向上述插入孔插入的插入长度(d1、d11、d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管部件,其中,
上述凹部是形成于上述插入孔的入口的周围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管部件,其中,
上述槽是形成为环状的槽(65、85)、或者形成为弧状的多个槽(165a、165b)。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管部件,该配管部件是喇叭口接头(48),其中,
在上述主体部(80a)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
上述厚壁部(80b)的外周面(86)为多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管部件,该配管部件是(38、138),其中,上述主体部是阀主体(51、151),
上述厚壁部是固定用凸缘(60、160)。
8.一种配管装配体,其具备:
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管部件(48);
上述铜管(46),其被插入到上述配管部件的插入孔中;以及
钎料(BR),其通过钎焊而使上述铜管与上述配管部件的插入面(81)结合,上述铜管与上述配管部件的插入面(81)被钎焊成避免上述钎料(BR)进入到上述凹部(85)。

说明书全文

配管部件和具备该配管部件的配管装配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与管连接的配管部件和具备该配管部件的配管装配体。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空调机等冷冻装置中,采用了喇叭口接头作为将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连接起来的作为制冷剂配管的铜管的接头。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2201号公报)中公开了借助于喇叭口螺母和喇叭口接头而将空调机的室外机和室内机进行配管连接的结构。在喇叭口接头的一端钎焊有铜管。
[0003] 此外,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9953号公报)公开了用于空调机等的三通。三通阀的台座(凸缘)通过螺钉等而被固定于室外机外壳,该三通阀除了具备内外配管连接部及清洗部以外,还具备包括阀座的钎焊部。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51204号公报)中也有公开,但在三通阀(制冷剂用截止阀)的钎焊部通过钎焊而连接有室外机的铜管,在三通阀的内外配管连接部扩口连接有来自室内机的制冷剂联络配管。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5] 在钎焊有上述那样的铜管的管接头或阀这样的配管部件中,重要的是适当地完成与该铜管的连接部的钎焊。例如,若钎焊的时间(加热时间)变长,则不良率变大,成品率变差。另一方面,在配管部件的连接部中,在为了提高钎焊性而采取将连接部延长这样的对策的情况下,配管部件的尺寸变大。
[0006]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钎焊铜管的配管部件、并且钎焊性良好的配管部件。
[0007]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8]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配管部件是铜管将从其插入面插入并被钎焊的配管部件,并且具备筒状的主体部和与主体部相邻的厚壁部。在厚壁部的与主体部相反侧形成有插入面,厚壁部的与铜管的插入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主体部。用于插入铜管的插入孔至少形成于厚壁部。此外,在厚壁部,并且在插入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凹部。凹部比周围的插入面向插入方向凹陷。
[0009] 在该配管部件的形成有插入面的厚壁部不仅形成有插入孔还形成有凹部。由于在插入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该凹部,因此厚壁部的热容量变小,能够将铜管被钎焊于配管部件的厚壁部时的输入热量抑制得较小。即,由于变成钎焊性良好的配管部件,能够进行抑制了输入热量的钎焊作业,因此将铜管钎焊于该配管部件时的成品率提高。
[001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配管部件在第一方面的配管部件中,凹部的內缘与插入孔的入口的外缘之间的距离是铜管的壁厚的0.5倍以上、铜管的壁厚的5倍以下。
[0011] 这里,通过使凹部的内缘从插入孔的入口的外缘离开铜管的壁厚的0.5倍以上,从而抑制焊较多地流入到凹部中。此外,通过将凹部的内缘从插入孔的入口的外缘离开的距离控制在铜管的壁厚的5倍以下,从而防止凹部远离实施钎焊的插入孔的周围。由此,这里,能够可靠地提高配管部件的钎焊性。
[0012]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配管部件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配管部件中,凹部的沿插入方向的深度尺寸小于铜管向插入孔插入的插入长度。
[0013] 这里,能够抑制凹部的深度尺寸过大,能够实现厚壁部的强度的确保与钎焊性的确保的平衡。
[0014]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配管部件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配管部件中,凹部是形成于插入孔的入口的周围的槽。
[0015] 这里,能够借助于通过机械加工等挖槽这样的比较简易的方法而在厚壁部形成凹部。
[0016]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配管部件在第四方面的配管部件中,槽是形成为环状的槽、或者形成为弧状的多个槽。
[0017] 这里,通过将槽形成为环状或者弧状,从而作为凹部的槽变得容易沿着插入孔的外缘,能够有效地抑制铜管被焊接于配管部件时的输入热量。
[0018]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配管部件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配管部件中,该配管部件是喇叭口接头。在喇叭口接头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喇叭口接头的厚壁部的外周面为多面形状。
[0019] 这里,被插入到喇叭口接头的厚壁部的铜管能够以较少的输入热量被钎焊于喇叭口接头。
[0020]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配管部件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配管部件中,该配管部件是阀。配管部件的主体部是阀主体。配管部件的厚壁部是阀的固定用的凸缘。
[0021] 这里,在凸缘固定型的阀中,与铜管的钎焊性提高。
[0022] 本发明的配管装配体具备: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配管部件;铜管,其被插入到该配管部件的插入孔中;以及钎料。钎料通过钎焊而使铜管与配管部件的插入面结合。并且,在该配管装配体中,铜管与配管部件的插入面被钎焊成避免钎料进入到凹部。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配管部件,能够将铜管被钎焊于配管部件的厚壁部时的输入热量抑制得较小。
[002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配管部件,能够抑制焊锡较多地流入到凹部中,并能够抑制凹部远离插入孔的周围。
[002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配管部件,能够实现厚壁部的强度的确保与钎焊性的确保的平衡。
[0027]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配管部件,能够通过比较简易的方法在厚壁部形成凹部。
[0028]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配管部件,作为凹部的槽变得容易沿着插入孔的外缘,能够有效地抑制铜管被钎焊于配管部件时的输入热量。
[0029]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配管部件,铜管能够以较少的输入热量被钎焊于喇叭口接头。
[003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配管部件,在凸缘固定型的阀中,与铜管的钎焊性提高。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和截止阀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0032] 图2是空调装置的空调室外机的外观立体图。
[0033] 图3是截止阀的平面图。
[0034] 图4是截止阀的外观立体图。
[0035] 图5A是从固定用凸缘部的铜管插入面观察截止阀的图。
[0036] 图5B是图5A中的VB-VB箭头方向剖视图。
[0037] 图6A是从铜管插入面观察喇叭口单头活接头的图。
[0038] 图6B是图6A中的VIB-VIB箭头方向剖视图。
[0039] 图7A是示出喇叭口单头活接头与铜管的钎焊状态的图。
[0040] 图7B是示出以往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与铜管的钎焊状态的图。
[0041] 图8是包括变形例A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的槽的截面的局部纵剖视图。
[0042] 图9是包括变形例B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的槽的截面的局部纵剖视图。
[0043] 图10是变形例C的截止阀的外观立体图。
[0044] 图11A是从固定用凸缘部的铜管插入面观察变形例C的截止阀的图。
[0045] 图11B是图11A中的XIB-XIB箭头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图1中示出了由空调室内机40和空调室外机20构成的空调装置,所述空调室内机40包括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管部件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7、48,所述空调室外机20具备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配管部件的截止阀37、38。图1是示出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图。空调室内机40和空调室外机20通过制冷剂联络配管71、72连接。
[0047] (1)空调室内机的结构
[0048] 空调室内机40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和室内扇44。室内热交换器42是交叉翅片型热交换器,通过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而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蒸发或者冷凝,能够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在从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一端延伸的室内液体配管45的前端钎焊有喇叭口单头活接头(flare half union)47。此外,在从室内热交换器42的另一端延伸的室内气体配管46的前端钎焊有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室内液体配管45及室内气体配管46是由铜或铜合金(黄铜等)构成的铜管,例如,使用外径为6.35mm~76.2mm、厚度为0.8mm~2.1mm的铜管。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7、48与图1所示的喇叭口螺母77、78一同构成管接头。
[0049] (2)空调室外机的结构
[0050] 空调室外机20主要具有贮存器22、压缩机附属容器23、压缩机24、四路切换阀26、室外热交换器28、电动膨胀阀33、室外风扇35、液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7和气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8,它们通过室外气体配管21、室外液体配管29等制冷剂配管而连结并构成室外制冷剂回路。制冷剂配管与空调室内机40的制冷剂配管同样是铜管。
[0051] 图2是空调室外机20的外观立体图,示出了右侧面罩被卸下的状态。空调室外机20的外壳容纳上述的压缩机24及室外热交换器28等各设备。液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7和气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8被固定于在外壳的右侧板20a的下部形成的鼓出部20b。
[0052] (3)截止阀的结构
[0053] 液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7和气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8除了有无服务阀口及尺寸外具有大致同样的结构。这里,对一方的气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8进行说明。
[0054] 气体制冷剂侧的截止阀38设置在空调室外机20的制冷剂回路的末梢端。在截止阀38钎焊有从四路切换阀26延伸的室外气体配管21。此外,在截止阀38扩口连接有从空调室内机40延伸过来的制冷剂联络配管72。如图3所示,截止阀38主要具备固定用凸缘部60和筒状的阀主体部51。在十字状的阀主体部51的内部形成有大致十字状的内部流路。该内部流路在固定用凸缘部60被安装于空调室外机20的右侧板20a的鼓出部20b的状态下向前后左右延伸。在该状态下,阀主体部51的前方部分成为用于进行制冷剂的封入及抽真空抽等的服务阀口51a,阀主体部51的后方部分成为扩口连接制冷剂联络配管72的连结阀口51b,阀主体部51的右侧方部分成为操作阀口51c。此外,在固定用凸缘部60被安装于空调室外机20的右侧板20a的鼓出部20b的状态下阀主体部51的左侧方部分成为凸缘连接部51d。在该凸缘连接部51d一体地形成有固定用凸缘部60。在固定用凸缘部60和凸缘连接部51d的内部形成有与室外气体配管21连通的内部流路。并且,在操作阀口51c的内部螺合有对连结阀口51b与固定用凸缘部60及凸缘连接部51d的内部流路之间进行开闭的阀芯。可以通过手动而使该阀芯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服务阀口51a的末端螺合有螺母55a,其通常被密封。连结阀口51b的末端和制冷剂联络配管72经喇叭口螺母55b而被连接。在操作阀口51c的末端螺合有螺母55c,在进行阀芯的开闭操作时能够打开。
[0055] 如图4和图5A、图5B所示,固定用凸缘部60是椭圆形,并且在与阀主体部51相反侧形成有插入面61。固定用凸缘部60的厚度t60大于阀主体部51的厚度t51d(参照图5B)。在固定用凸缘部60形成有:螺栓紧固用的两个螺栓孔62;形成于插入面61的中央的铜管插入孔63;和形成于该铜管插入孔63的入口附近的环状槽65。固定用凸缘部60的厚度t60是与室外气体配管21的插入方向A1(参照图3)垂直的方向的壁厚,这里,定义为从铜管插入孔63的外缘到螺栓孔62的距离。该距离(厚度t60)大于阀主体部51的凸缘连接部51d的同方向的厚度t51d。铜管插入孔63的直径大于凸缘连接部51d的内部孔的直径,在铜管插入孔63的末端形成有台阶部64。在钎焊前室外气体配管21被插入至铜管插入孔63直至抵靠于该台阶部64。
[0056] 此外,环状槽65比其外侧和内侧的插入面61a、61b向插入方向凹陷。环状槽65的截面形状是大致长方形,其深度方向末端的成为被弄圆的形状。该环状槽65的内缘与铜管插入孔63的入口的外缘63a(参照图5A)之间的距离t2是作为铜管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壁厚t1的0.5倍以上、5倍以下。环状槽65的内缘与环状槽65的外缘之间的距离t3(即环状槽65的宽度)是环状槽65的内缘与铜管插入孔63的入口的外缘63a之间的距离t2以上、并且小于向铜管插入孔63插入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插入长度d1。并且,环状槽65的外缘与铜管插入孔63的入口的外缘63a之间的距离t2+t3小于室外气体配管21的壁厚t1的5倍与向铜管插入孔63插入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插入长度d1的和。并且,环状槽65的深度尺寸d2小于向铜管插入孔63插入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插入长度d1。即,以下各式成立。
[0057] 式1:0.5×t1≤t2<5×t1
[0058] 式2:t2≤t3<d1
[0059] 式3:t2+t3<5×t1+d1
[0060] 式4:d2<d1
[0061] 如图5B所示,在室外气体配管21被插入于铜管插入孔63直至抵靠于台阶部64的状态下,实施室外气体配管21与固定用凸缘部60的插入面61的钎焊。
[0062] (4)喇叭口单头活接头的结构
[0063] 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7、48如上述那样地被钎焊于室内液体配管45的末端、室内气体配管46的末端,但均为同样的结构,因此这里对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进行说明。
[0064] 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是将室内气体配管46与制冷剂联络配管72连接起来的配管部件,并且与喇叭口螺母78一同构成喇叭口管接头。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由主体部80a和螺母部80b构成。在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80a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此外,螺母部80b的外周面86为六棱面形状。与主体部80a的厚度t80a相比,螺母部80b的厚度t80b更大。这些厚度t80a、t80b是与室内气体配管46的插入方向A11(参照图6B)垂直的方向的壁厚。
[0065] 螺母部80b的与主体部80a相反侧的面为供进行钎焊的室内气体配管46的末端插入的插入面81。在该螺母部80b形成有从插入面81沿插入方向A11延伸的铜管插入孔83。铜管插入孔83的直径大于主体部80a的内部孔的直径,在铜管插入孔83的末端形成有台阶部84。室内气体配管46的末端被插入至铜管插入孔83直至抵靠于该台阶部84。此外,在螺母部80b,并且,在铜管插入孔83的入口附近形成有环状槽85。环状槽85比周围的插入面81向插入方向A11凹陷。如图6B所示,环状槽85的截面形状是末端尖的三角形状。
[0066] 环状槽85的内缘与铜管插入孔83的入口的外缘83a(参照图6A)之间的距离t12是室内气体配管46的壁厚t11的0.5倍以上、5倍以下。环状槽85的内缘与环状槽85的外缘之间的距离t13(即环状槽85的宽度)在环状槽85的内缘与铜管插入孔83的入口的外缘83a之间的距离t12以上,并且小于向铜管插入孔83插入的室内气体配管46的插入长度d11。环状槽85的外缘与铜管插入孔83的入口的外缘83a之间的距离t12+t13小于室内气体配管46的壁厚t11的5倍与向铜管插入孔83插入的室内气体配管46的插入长度d11的和。并且,环状槽85的沿插入方向A11的深度尺寸d12小于向铜管插入孔83插入的室内气体配管46的插入长度d11。即,以下的各式成立。
[0067] 式5:0.5×t11≤t12<5×t11
[0068] 式6:t12≤t13<d11
[0069] 式7:t12+t13<5×t11+d11
[0070] 式8:d12<d11
[0071] 如图6B所示,在室内气体配管46被插入至铜管插入孔83直至抵靠于台阶部84的状态下,实施室内气体配管46与螺母部80b的插入面81的钎焊。
[0072] (5)喇叭口单头活接头和截止阀的特征
[0073] (5-1)
[0074] 在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管部件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中,在形成有插入面81的螺母部80b不仅形成有铜管插入孔83还形成有环状槽85。由于在铜管插入孔83的入口附近形成有该环状槽85,因此螺母部80b的热容量变小,能够将作为铜管的室内气体配管46被钎焊于螺母部80b的插入面81时的输入热量抑制得较小。即,由于能够进行抑制了输入热量的钎焊作业,因此将铜管钎焊于该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时的成品率提高。
[0075] 在图7A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将室内气体配管46钎焊于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7B中示出了以往的将室内气体配管46钎焊于在螺母部980b不存在环状槽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948的情况下的剖视图。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则热迅速地传至钎料BR而使钎料适当地附着于插入面81和室内气体配管46。相对于此,在采用以往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948的情况下,螺母部980b的热容量大,热输入时间变长,还存在多余的热进入到钎料BR而影响接合强度的情况。此外,在采用以往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948的情况下,在插入面981处钎料BR有向周围扩展的趋势。比较两者,根据以往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948,钎焊的成品率差,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能够确保良好的成品率。
[0076] (5-2)
[0077] 在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配管部件的截止阀38中,在形成有插入面61的固定用凸缘部60不仅形成有铜管插入孔63还形成有环状槽65。由于该环状槽65形成于铜管插入孔63的入口附近,因此固定用凸缘部60的热容量变小,能够将作为铜管的室外气体配管21被钎焊于固定用凸缘部60的插入面61时的输入热量抑制得较小。即,由于能够进行抑制了输入热量的钎焊作业,因此将作为铜管的室外气体配管21钎焊于该截止阀38的固定用凸缘部60时的成品率提高。
[0078] 另外,在图4、图5A和图5B所示的截止阀38中,钎料附着于固定用凸缘部60的插入面61中处于环状槽65的内侧的插入面61b和室外气体配管21,另一方面,钎料几乎不进入到环状槽65中。
[0079] (5-3)
[0080] 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中、在截止阀38中也采用了如下的结构:通过使环状槽65、85的内缘从铜管插入孔63、83的入口的外缘63a、83a离开铜管的壁厚t1、t11的0.5倍以上,从而抑制焊锡较多地流入到环状槽65、85中。此外,通过将环状槽65、85的内缘从铜管插入孔63、83的入口的外缘63a、83a离开的距离控制在铜管的壁厚t1、t11的5倍以下,从而防止环状槽65、85远离实施钎焊的铜管插入孔63、83的周围。由此,这里,能够可靠地提高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截止阀38这样的配管部件的钎焊性。
[0081] (5-4)
[0082] 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中、在截止阀38中也通过使环状槽65、85的内缘与环状槽65、85的外缘之间的距离t3、t13、即环状槽65、85的槽宽大至环状槽65、85的内缘与铜管插入孔63、83的入口的外缘63a、83a之间的距离t2、t12以上,从而可靠地降低固定用凸缘部60及螺母部80b的热容量。此外,通过将环状槽65、85的槽宽设定得小于向铜管插入孔63、83插入的铜管的插入长度d1、d11,从而防止固定用凸缘部60及螺母部80b的强度过于降低,能够保持固定用凸缘部60及螺母部80b的热容量的降低与强度的确保之间的平衡。
[0083] (5-5)
[0084] 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中、在截止阀38中也通过将环状槽65、85的外缘与铜管插入孔63、83的入口的外缘63a、83a之间的距离控制在铜管的壁厚t1、t11的5倍与向铜管插入孔63、83插入的铜管的插入长度d1、d11的和的长度(5×t1+d1、5×t11+d11)的范围内,从而避免环状槽65、85过于远离铜管插入孔63、83。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钎焊时的输入热量。
[0085] (5-6)
[0086] 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中、在截止阀38中也使环状槽65、85的深度尺寸d2、d12短于向铜管插入孔63、83插入的铜管的插入长度d1、d11。因此,能够抑制环状槽65、85的深度尺寸d2、d12过大,能够实现固定用凸缘部60及螺母部80b的强度的确保与钎焊性的确保之间的平衡。
[0087] (5-7)
[0088] 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中、在截止阀38中也借助于通过使用了铣刀等的机械加工来挖槽这样的比较简易的方法而能够在固定用凸缘部60及螺母部80b形成凹部(环状槽65、85)。
[0089] (6)变形例
[0090] (6-1)变形例A
[009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48的螺母部80b形成有图6B所示的截面形状的环状槽85。但是,也可以形成不是这样的截面形状而是另外的截面形状的环状槽。
[0092] 例如,也可以采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148,该喇叭口单头活接头148不形成图6B所示的末端的尖部离室内气体配管46近的环状槽85而形成图8所示的尖部远离室内气体配管46的环状槽185。但是,在该情况下,对喇叭口单头活接头148的螺母部180b的强度进行研究,需要确定环状槽85的深度尺寸。
[0093] (6-2)变形例B
[0094] 此外,也可以在喇叭口单头活接头248的螺母部280b不形成图6B所示的末端的尖部离室内气体配管46近的环状槽85而形成图9所示的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截面形状的环状槽285。
[0095] (6-3)变形例C
[009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形成有插入面61的固定用凸缘部60形成有环状槽65的截止阀38,但也可以采用不是形成环状槽而是形成有多个槽的截止阀。
[0097] 例如,也可以采用图10和图11A、图11B中所示的截止阀138。
[0098] 在截止阀138钎焊有从四路切换阀26延伸的室外气体配管21。此外,在截止阀138扩口连接有从空调室内机40延伸而来的制冷剂联络配管72。截止阀138主要具备固定用凸缘部160和筒状的阀主体部151。在十字状的阀主体部151的内部形成有大致十字形状的内部流路。该内部流路在固定用凸缘部160被安装于空调室外机20的鼓出部20b的状态下向前后左右延伸。在该状态下,阀主体部151的前方部分成为用于进行制冷剂的封入及抽真空等的服务阀口151a,阀主体部151的后方部分成为扩口连接制冷剂联络配管
72的连结阀口151b,阀主体部151的右侧方部分成为操作阀口151c。此外,在固定用凸缘部160被安装于空调室外机20的鼓出部20b的状态下,阀主体部151的左侧方部分成为凸缘连接部151d。在该凸缘连接部151d一体地形成有固定用凸缘部160。在固定用凸缘部
160和凸缘连接部151d的内部形成有与室外气体配管21连通的内部流路。并且,在操作阀口151c的内部螺合有对连结阀口151b与固定用凸缘部160及凸缘连接部151d的内部流路之间进行开闭的阀芯。可以通过手动而使该阀芯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0099] 固定用凸缘部160是椭圆形,并且在与阀主体部151相反侧形成有插入面161。固定用凸缘部160的厚度大于阀主体部151的厚度。在固定用凸缘部160形成有:螺栓紧固用的两个螺栓孔162;形成于插入面161的中央的铜管插入孔163;和形成于该铜管插入孔163的入口附近的两个弧状槽165a、165b。铜管插入孔163的直径大于凸缘连接部151d的内部孔的直径,在铜管插入孔163的末端形成有台阶部164。在钎焊前室外气体配管21被插入于铜管插入孔163直至抵靠于该台阶部164。
[0100] 此外,两个弧状槽165a、165b比其外侧和内侧的插入面161a、161b向插入方向凹陷。弧状槽165a、165b的截面形状是大致长方形。该弧状槽165a、165b的内缘与铜管插入孔163的入口的外缘163a(参照图11A)之间的距离t22是作为铜管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壁厚t21的0.5倍以上、5倍以下。弧状槽165a、165b的内缘与弧状槽165a、165b的外缘之间的距离t23(即各弧状槽165a、165b的宽度)在弧状槽165a、165b的内缘与铜管插入孔163的入口的外缘163a之间的距离t22以上、并且小于向铜管插入孔163插入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插入长度d21。并且,弧状槽165a、165b的外缘与铜管插入孔163的入口的外缘
163a之间的距离t22+t23小于室外气体配管21的壁厚t21的5倍与向铜管插入孔163插入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插入长度d21的和。并且,弧状槽165a、165b的深度尺寸d22小于向铜管插入孔163插入的室外气体配管21的插入长度d21。即,以下各式成立。
[0101] 式9:0.5×t21≤t22<5×t21
[0102] 式10:t22≤t23<d21
[0103] 式11:t22+t23<5×t21+d21
[0104] 式12:d22<d21
[0105] 如图11B所示,在室外气体配管21被插入于铜管插入孔163直至抵靠于台阶部164的状态下,实施室外气体配管21与固定用凸缘部160的弧状槽165a、165b的内侧的插入面161b的钎焊。
[0106] 这里,由于作为凹部的槽为多个弧状槽165a、165b,因此可以增大弧状槽165a、165b各自的槽宽(t23)。此外,弧状槽165a、165b沿着铜管插入孔163的外缘,能够有效地抑制钎焊时的输入热量。
[0107] (6-4)变形例D
[010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截止阀38的固定用凸缘部60形成有铜管插入孔63,但铜管插入孔63也可以跨着固定用凸缘部60和阀主体部51的一部分而形成。例如,铜管插入孔63也可以从固定用凸缘部60形成到凸缘连接部51d。
[0109] 标号说明
[0110] 21 室外气体配管(铜管)
[0111] 38 截止阀(配管部件;阀)
[0112] 46 室内气体配管(铜管)
[0113] 48 喇叭口单头活接头(配管部件;喇叭口接头)
[0114] 51 阀主体部(主体部;阀主体)
[0115] 60 固定用凸缘部(厚壁部;凸缘)
[0116] 61、61a、61b 插入面
[0117] 63 铜管插入孔(插入孔)
[0118] 65 环状槽(凹部;槽)
[0119] 80a 主体部
[0120] 80b 螺母部(厚壁部)
[0121] 81 插入面
[0122] 83 铜管插入孔(插入孔)
[0123] 85 环状槽(凹部;槽)
[0124] 86 螺母部的外周面(厚壁部的外周面)
[0125] 138 截止阀(配管部件;阀)
[0126] 151 阀主体部(主体部)
[0127] 160 固定用凸缘部(厚壁部;凸缘)
[0128] 161、161a、161b 插入面
[0129] 163 铜管插入孔(插入孔)
[0130] 165a、165b 弧状槽(凹部;槽)
[0131] 现有技术文献
[0132] 专利文献
[013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2201号公报
[013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9953号公报
[013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51204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