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动式增压汽缸与汽缸内增压方法

申请号 CN03119762.0 申请日 2003-03-11 公开(公告)号 CN1472442A 公开(公告)日 2004-02-04
申请人 本田制作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本田徹;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复动式 增压 汽缸以及使用该种复动式汽缸的汽缸内增压方法,其可任意增压压缩,获得更大的驱动 力 ,同时也可达到小型化。此外,其构造简单,廉价,并能减少故障等问题。本发明的复动式增压汽缸(30)为第1汽缸(10)与第2汽缸(20)通过作用室(14)直列连结在一起。各汽缸具有第1油室(11)与第2油室(21)、第一 活塞 (12)与第2活塞(22)。作用室(14)上有可折动式杆子(rod)(13)插入。在第1油室〔11〕、第2油室(21)以及作用室(14)上,分别设有第1给油口1~第4给油口(4)以及空气口(5)。在作用室(14)上,在离第2给油口较远,靠近第2汽缸(20)侧设有止回 阀 (6)。止回阀(6)可控制作动油等的流向只能从第1汽缸(10)流向第2汽缸(20)单向而已。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1汽缸和第2汽缸,第1汽缸上有第1活塞,第2汽缸上有第2活塞,
两汽缸通过位于内部的作用室直列连结成一体,
上述第1活塞与第2活塞为分开的,
上述第1活塞的杆子折动于所述作用室内,截断所述第1汽缸的油室与 所述作用室,
所述作用室的内径设定得比所述第1汽缸与第2汽缸的内径小,
在所述作用室上设有给油口,
在距该给油口较远,靠近所述第2汽缸旁,在所述作用室与所述第2活 塞之间,设置有可控制流体的流向只能从所述第1汽缸流向所述第2汽缸单 向的止回
能在固定或任意位置停止所述第2活塞,
让所述第1活塞的杆子在所述作用室内连续地并且或者断续地折动,占 所述作用室内大部分体积的作动油会通过所述止回阀,供应给所述第2汽缸 内,
让所述第1活塞在每一次的来回折动时,所述第2汽缸能获得所述作用 室大部分体积份量的增压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汽缸内的第1油室被第1活塞分割为盖子侧与塞头侧,
所述第2汽缸内的第2油室被第2活塞分割为盖子侧与塞头侧,
所述作用室为所述第1活塞杆的折动领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室 的给油口为第2给油口;在所述第1汽缸的盖子侧上设置有第1给油口,并 且在塞头侧设有空气口;在所述第2汽缸的盖子侧上设置有第3给油口,并 且在塞头侧设有第4给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作动油由所 述第1给油口供应给所述第2油室盖子侧,当所述空气口的空气排出道第1 油室塞头侧,押下所述第1活塞,将所述作用室内的作动油经过所述止回阀 供应给所述第2油室盖子侧,就会使该第2油室盖子侧增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从所述 第2给油口供应作动油给所述作用室,让所述第1给油口排出作动油到所述 第1油室盖子侧,同时从所述空气口吸入空气到所述第1油室塞头侧,将所 述第1活塞往上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 2给油口以及或是所述第3给油口,供应作动油给所述作用室以及/或是所 述第2油室盖子侧,从所述作用室经过止回阀将作动油供应给所述第2油室 盖子侧,让作动油从所述第4给油口排出道所述第2油室塞头侧,将所述第 2活塞往下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 4给油口供应油作动给所述为第2油室塞头端,让作动油从所述第3给油口 排出到所述第2油室盖子侧,将所述第2活塞往上推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 油室填充了作动油,让所述空气口变成给油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能将所述 第1汽缸以及/或是第2汽缸上的活塞变成冲压装置或是撞锤(ra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汽缸 与第2汽缸的内径不同。
11.一种汽缸内增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1汽缸和第2汽缸,
第1汽缸上有第1活塞,第2汽缸上有第2活塞,两汽缸通过位于内部 的作用室直列连结成一体,
上述第1活塞与第2活塞为分开的,
上述第1活塞的杆子折动于所述作用室内,截断所述第1汽缸的油室与 所述作用室,
所述作用室的内径设定得比所述第1汽缸与第2汽缸的内径小,
在所述作用室上设有给油口,
在距该给油口较远,靠近所述第2汽缸旁,在所述作用室与所述第2活 塞之间,设置有可控制流体的流向只能从所述第1汽缸流向所述第2汽缸单 向的止回阀,
能在固定或任意位置停止所述第2活塞,
让所述第1活塞的杆子在所述作用室内连续地并且或者断续地折动,占 所述作用室内大部分体积的作动油会通过所述止回阀,供应给所述第2汽缸 内,
让所述第1活塞在每1次的来回折动时,所述第2汽缸能获得所述作用 室大部分体积份量的增压伸缩。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为油压汽缸方面的技术,具体地说是有关负数的油压汽缸在同轴 上呈直列连结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以及采用该复动式增压汽缸的汽缸内增压 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本领域的技术获知,直接运动变化油压能量的调节器(actuator) 是最具代表性的油压汽缸。油压汽缸种类繁多,所制造出的种类从一般结构 到极特殊的构造等形形色色,可配合不同的用途与机器使用。汽缸中最常见 的就是复动式汽缸。活塞型复动式汽缸有时因为用途的关系,需要很大的驱 动量,而非圆滑的运动与动作速度。一般而言,是利用油压浦或油槽等 油压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油压能量,通过配管、等油压传达控制装置传达到 油压汽缸去,但是为了提高油压汽缸的出力,最好能通过强化器等增压器, 将油压能量传达到油压汽缸去。
但是一般而言,该增压器与油压汽缸的结构都是分开的。因此,设备往 往变得很大型而且繁杂。如果要另外设置增压器,又会增加成本费用。机器 的构造越是繁杂就越容易发生故障等问题,问题的因应也很麻烦。而且如果 不采用增压器,光要利用汽缸本身提升出力的话,汽缸的内径也必须设计得 较大,造成设备大型化,这种情形反而不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同时能任意进行增压伸缩, 缩小内径,提供一种简洁的复动式增压汽缸。此外,该复动式增压汽缸的构 造简单,价格低廉也能减少问题的发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 该复动式增压汽缸所采用的汽缸内增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复动式增压汽缸 包括第1汽缸上有第1活塞,第2汽缸上有第2活塞,两汽缸通过位于内部 的作用室直列连结成一体,
上述第1活塞与第2活塞为分开的,
上述第1活塞的杆子折动于所述作用室内,截断所述第1汽缸的油室与 所述作用室,
所述作用室的内径设定得比所述第1汽缸与第2汽缸的内径小,
在所述作用室上设有给油口,
在距该给油口较远,靠近所述第2汽缸旁,在所述作用室与所述第2活 塞之间,设置有可控制流体的流向只能从所述第1汽缸流向所述第2汽缸单 向的止回阀,
能在固定或任意位置停止所述第2活塞,
让所述第1活塞的杆子在所述作用室内连续地并且/或者断续地折动, 占所述作用室内大部分体积的作动油会通过所述止回阀,供应给所述第2汽 缸内,
让所述第1活塞在每1次的来回折动时,所述第2汽缸能获得所述作用 室大部分体积份量的增压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所述第1 汽缸内的第1油室被第1活塞分割为盖子侧与塞头侧,
所述第2汽缸内的第2油室被第2活塞分割为盖子侧与塞头侧,所述作 用室为所述第1活塞杆的折动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所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所述作用 室的给油口为第2给油口,在所述第1汽缸的盖子侧上设置有第1给油口, 并且在塞头侧设有空气口,在所述第2汽缸的盖子侧上设置有第3给油口, 并且在塞头侧设有第4给油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作动油由 所述第1给油口供应给所述第2油室盖子侧,当所述空气口的空气排出道第 1油室塞头侧,押下所述第1活塞,将所述作用室内的作动油经过所述止回 阀供应给所述第2油室盖子侧,就会使该第2油室盖子侧增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从所述第 2给油口供应作动油给所述作用室,让所述第1给油口排出作动油到所述第 1油室盖子侧,同时从所述空气口吸入空气到所述第1油室塞头侧,将所述 第1活塞往上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从所述第 2给油口以及或是所述第3给油口,供应作动油给所述作用室以及或是所述 第2油室盖子侧,从所述作用室经过止回阀将作动油供应给所述第2油室盖 子侧,让作动油从所述第4给油口排出道所述第2油室塞头侧,将所述第2 活塞往下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从所述第 4给油口供应油作动给所述为第2油室塞头端,让作动油从所述第3给油口 排出到所述第2油室盖子侧,将所述第2活塞往上推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所述第1 油室填充了作动油,让所述空气口变成给油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能将所述 第1汽缸以及或是第2汽缸上的活塞变成冲压装置或是撞锤(ra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上述的复动式增压汽缸中,所述第1 汽缸与第2汽缸的内径不同。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汽缸内增压方法包括有:
第1汽缸上有第1活塞,第2汽缸上有第2活塞,两汽缸通过位于内部 的作用室直列连结成一体,上述第1活塞与第2活塞为分开的,上述第1活 塞的杆子折动于所述作用室内,截断所述第1汽缸的油室与所述作用室,所 述作用室的内径设定得比所述第1汽缸与第2汽缸的内径小,
在所述作用室上设有给油口,在距该给油口较远,靠近所述第2汽缸旁, 在所述作用室与所述第2活塞之间,设置有可控制流体的流向只能从所述第 1汽缸流向所述第2汽缸单向的止回阀,能在固定或任意位置停止所述第2 活塞,让所述第1活塞的杆子在所述作用室内连续地并且/或者断续地折动, 占所述作用室内大部分体积的作动油会通过所述止回阀,供应给所述第2汽 缸内,让所述第1活塞在每1次的来回折动时,所述第2汽缸能获得所述作 用室大部分体积份量的增压伸缩。
在此,在作用室内设置止回阀截断了第2汽缸流往第1汽缸的流体流动 (压力),因此,当第1汽缸(第1活塞)在折动之时,从作用室传送到第 2汽缸的增压力量不会减少。因此增压伸缩可任意控制,也就能提高出力, 同时也能缩小汽缸内径,对缩小汽缸大小有所帮助。此外,其构造简单,价 格便宜,也能减少故障等问题的发生。
由于所述复动式增压汽缸为断续出力,因此更适合需要断续动作的作业 使用而非圆滑动作的用途使用。此外,所述复动式增压汽缸内的油室可以容 许作动油与空气填充在同一空间,或者全部填充作动油也无妨。当汽缸内产 生来回折动时,会压缩流体,传达压力的零件也会与汽缸同步动作,因此可 以使用具有效用的零件,也可以使用活塞或冲压装置。另外,第1汽缸与第 2汽缸的内径不同也没关系。
此外,由于设置有止回阀,因此可执行所述的汽缸内增压方法。具体而 言,由于可让第2汽缸(第2活塞)停在固定或任意位置(作业开始点), 让第1汽缸(第1活塞)连续折动产生泵浦的效果,因此可随意作增压伸缩, 进行适合第2汽缸内的增压动作。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 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其附图为: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复动式增压汽缸30之截面图;
图2为该复动式增压汽缸30的第1工程中,作动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3为该复动式增压汽缸30的第2工程中,作动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4为该复动式增压汽缸30的第2工程中,其它作动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5为该复动式增压汽缸30的第3工程中,作动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6为该复动式增压汽缸30的第5工程中,作动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7为该复动式增压汽缸30的第5工程中,其它作动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8为该复动式增压汽缸30的第6工程中,作动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9是比较例的复动式增压汽缸130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第1给油口    2第2给油口
3第3给油口    4第4给油口
5空气口       5止回阀
10第1汽缸     11第1油室
12第1活塞     13杆子
14作用室      20第2汽缸
21第2油室     21a盖子侧
21b塞头侧     22第2活塞
23杆子        24折动孔
30复动式增压汽缸
具体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复动式增压汽缸的良好实施例。
图1为复动式增压汽缸30(以下简称汽缸30)的截面图。汽缸30为第1 汽缸10与第2汽缸20直列连结在一起。汽缸30在第1汽缸10与第2汽缸20上分 别具有第1油室11与第2油室21,在第1油室11上有第1活塞12,在第2油 室上有第2活塞22。第1汽缸10与第2汽缸20通过作用室14连结在一起,作 用室14内可折叠插入第1汽缸12的杆子13。另外,与第1活塞12同轴上所配 置的第2活塞22的杆子23,可折叠插入折动孔24,将动力传达到相连接的曲 柄轴等其它机构上。
第1油室11与第2油室21被第1活塞12与第2活塞22分割为盖子侧11a, 21a以及塞头侧11b,21b。在第1油室11、第2油室21以及作用室14上分别连 结有作动油与空气的流通路。例如第1油室11的盖子侧11a上有第1给油口1, 塞头侧11b上有空气口5,在作用室14上油第2给油口2,第2油室21的盖子 侧21a上有第3给油口3以及在塞头侧21b上有第4给油口4。此外,在本实 施例中的汽缸30上,第1油室11的塞头侧11b上设有空气口5,当然不仅是空 气,该口也可作为给油口使用。
作用室14上,距离第2给油口较远,靠进第2汽缸20侧处设有止回阀。 止回阀6控制作动油等流体只能从第1汽缸10朝第2汽缸20侧单向流动。因 此,有了止回阀6,就在作用室14内形成阻止作动油流入第2油室21的结构。
此外,第1给油口1~第4给油口4为开关式设计,开关最好能利用控 制器等电力控制切换方向等的电磁阀(图标省略)来控制。第1给油口1~ 第4给油口4与油压泵浦以及油槽等油压产生装置相连。空气口5最好为空 气开放式,但是采以电磁阀等开关式结构亦可。另外,在第1活塞12、杆子 13与第1汽缸10、第2活塞22、杆子23与第2汽缸20的折动部位等上,为了 防止作动油的泄漏,必须设置适当的密封材料7。
以下参照图2~图8的截面图,说明汽缸30的作动实例。图中实线箭头为 作动油的流向,虚线箭头为空气的流向,虚心箭头为第1活塞12与第2活塞 22的伸缩方向。此外,X记号为关闭中的第1给油口~第4给油口4。在此, 活塞30中各部位所设置的密封材料7的图标与图1相同都省略。
(1)第1工程
如图2所示,第1给油口~第4给油口4以及空气口5都是开放状态, 从第2给油口2与第3给油口3供应作动油(最好是高压的)给作用室14与 第2油室21(盖子侧21a)。如此一来,第2活塞22因为第2油室21内(盖子 侧21a)供应作动油近来,而能往下按压到固定或任一位置。此时,作动油从 第4给油口4排出道第2油室21内(塞头侧21b)。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1活塞12与第2活塞22被一起往上推的 状态属基本状态,该基本状态最好能激活活塞30,但当第1活塞12从已经先 降下去时(未充分上升状态)的状态开始激活时,作动油从第2给油口2供 应,让杆子13往作用室14内朝上伸缩,会将第1活塞12往上推。此时,作动 油从第1给油口1排出道地1油室11内(盖子侧11a),空气从空气口5吸入 到第1油室11内(塞头侧11b)(图标省略)。
(2)第2工程
第1工程,能让第2活塞22降下到一定或任意位置(作业开始点),停 止第2活塞22,如图3所示,关闭了第2给油口2与第3给油口3,作动油 从第1给油口1供应到第1油室11(盖子侧11a),同时打开第4给油口。如 此一来,第1活塞12会往下压,杆子13就会往作用室14内朝下伸缩。这时候, 空气从空气口5排出到第1油室11内(塞头侧11b),将第2活塞22也往下压, 作动油从第4给油口排出到第2由室内(塞头侧21b)。
由于作用室14与第2油室21(盖子侧21a)内填充有作动油,如图4所示, 作用室14内的作动油会被杆子13推出,通过止回阀6供应到第2油室21(盖子 侧21a),因此会让第2油室21内(盖子侧21a)的作动油增压。也就是说, 会产生约相当于作用室14体积份的增压伸缩动作。
(3)第3工程
接着如图5所示,打开第2给油口2,作动油从第2给油口2供应到作 用室14。这就让杆子13朝作用室14内往上伸缩,将第1活塞12往上推。此时, 作动油从第1给油口1排出到第1油室11内(盖子侧11a),空气从空气口5 吸入到第1油室11内(塞头侧11b)。在此,由于止回阀6的控制,作动油不 会从第2油室21(盖子侧21a)流到作用室14,因此即使第2给油口2打开, 增压了的第2油室21(盖子侧21a)内的作动油压力也不会降低。此外,第3 给油口3依然保持关闭状态。第4给油口4依然保持开放状态。此时,杆子 23由于受到压力,因此不会往下方伸缩。
(4)第4工程
上述第2工程与第3工程的动作就一直反复动作产生所需的增压伸缩动 作。
换言之,如图5所示,当第1活塞12往上压(最好到最大限度),如图 3所示,第3给油口3就维持关闭状态,第4给油口保持开放状态,关闭第 2给油口2,然后作动油从第1给油口1供应到第1油室11(盖子侧11a)。 这么一来第1活塞12就会被往下压,杆子13会朝作用室14内往下伸缩。此时, 作用室14内的作动油会再度被杆子13推出,通过止回阀6供应给第2油室21 (盖子侧21a),因此如图4所示,第2油室21(盖子侧21a)内的作动油会 产生约相当于作用室14体积份的增压伸缩动作。然后如图5所示,第2给油 口2会打开,作动油再从第2给油口2供应给作用室14。如此一来,杆子13 会朝作用室14内往上伸缩,将第1活塞12往上推。该工程就反复动作,而能 得到所需增压得伸缩动作。
也就是说,第1活塞12连续地上下伸缩,就让第1活塞12产生像泵浦一 样的作用,能够让第2汽缸20的第2油室21(盖子侧21a)内的作动由压力增 加。当地1活塞12每次来回伸缩1次,就能增加约相当于作用室14内填充之 作动油体积份量的压力。
(5)第5工程
反复上述的动作获得所需之增压伸缩量时,如图5所示,作动油会从第 2给油口2供应到作用室14,将第1活塞12往上推(最好能达最大限度), 作用室14内填充了作动油。如图6与图7所示,关闭了第2给油口2,作动 油从第1给油口1供应给第1油室11(盖子侧11a),会将第1活塞12往下推, 杆子13会朝作用室14内朝下伸缩。此时空气从空气口5排出到第1由是11内 (塞头侧11b)。同时由于第4给油口4依然打开,第2活塞22会因为第2给 油室21(盖子侧21a)增压得作动油压力以及作用室14内的作动油压力而被往 下压。如此一来,杆子23会从折动孔24往下伸缩,动力就传达到相连的曲柄 轴等其它机构(图标省略)去。第3给油口则依然保持关闭状态。
(6)第6工程
动力传到曲柄轴等候,图图8所示,第2给油口2与第3给油口3会打 开,作动油从第2给油口2与第4给油口4供应到作用室14与第2油室21(塞 头侧21b),于是将第1活塞12与第2活塞22往上推,恢复到基本状态(参照 图2)。此时从第1给油口1流到第1油室11(盖子侧1 1a)内的作动油,还 有从第3给油口3流到第2油室12(盖子侧21a)内的作动油就会被排出。空 气会从空气口5吸入到第1油室11(塞头侧11b)。
具体而言,例如图1所示,当汽缸30的内径(第1汽缸10的内径DA, 第2汽缸20的内径DB)为20cm,作用室14的内径Do为10cm,油压泵浦的压 力PA为200kg/cm2时,
作用室14内的增压量Po为
Po=(DA/Do)2×PA
Po=(20/10)2×200
Po=800kg/cm2
因此,第2活塞22(杆子23)的压力Q为
Q=π/4×Ds2×Po
Q=0.785×400×800
Q=251,200kg/cm2
此外,第2活塞22(杆子23)的压力Q为
Q=π/4(DA×DB/Do)2×PA
Q=0.785×(20×20/10)2×200
Q=251,200kg/cm2
另外,若第1活塞12的杆子13在作用室14内的伸缩范围LA为5cm时,当第 1活塞12来回伸缩时,第2活塞22的移动量S为
S=(Do/DB)2×LA
S=(10/20)2×5
S=1.25cm
参照图9作为本实施例中汽缸30的比较例,在此要说明汽缸130。汽缸130 为油压汽缸与增压器一体化结构的制品,第1汽缸110、第2汽缸120通过作 用室114直列相连。
增压汽缸130有第1油室111与第2油室121,第1油室111上有第1活塞 112、第2油室121上有第2活塞122。第1活塞112的杆子113可插入到作用室 114、第2活塞122的杆子123可插入折动孔124进行伸缩动作。第1油室111与 第2油室121被第1活塞112与第2活塞122分割为盖子侧111a,121a以及塞头 侧111b,121b。第1油室111的盖子侧111a上设有给油口101,塞头侧111b上 设有空气口105,第2油室121的盖子侧121a上设有给油口103,在塞头侧121b 上设有给油口104。此外第1活塞112、杆子113、第1汽缸110,与第2活塞 122、杆子123以及第2汽缸120的伸缩部位上,为了防止作动油泄漏,都设置 了适当的密封材料107。
此增压汽缸130的动作,首先室从给油口103供应作动油到第2油室121的 盖子侧121a以及作用室114,将第1活塞112往上推。此时由于给油口104是关 闭的,因此第2活塞122保持在静止状态。然后干闭给油口103,作动油从给 油口101供应给第1油室111的盖子侧111a,同时打开给油口104,将第1活塞 112与第2活塞122往下推,将动力传达到第2活塞122的杆子123所连结的曲 柄轴以及其它机构去。此时供应给作用室114的作动油A为增压得份量,所以 出力会比一般的油压汽缸还高。
但是在汽缸130上,即使增压了,只是增加约相当于供应给作用室114的 作动油A的体积份量的伸缩压力而已。因此如果要作更大的增压时,就必须 扩大增压汽缸130内径等,将设备作得更大型,这个效果完全不及本实施例中 的汽缸30。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汽缸30,其出力为断续出力,较适合于需要断续动 作的用途而较不适合需圆滑动作之用途。本汽缸30尤其适合需要庞大驱动力 之用途使用。例如非常适合压缩金属屑或金属粉末等(或是屑、铁粉末) 使用。此外,也适合管路折弯器等折弯管子或铁的工具采用。
本发明的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复动式增压汽缸能产生以下效果。
在作用室内设置止回阀,能截断从第2汽缸传到第1汽缸的压力,当第 1汽缸伸缩时,从作用室传送到第2汽缸的增压力道不会减少。因此可以使 第1汽缸连续伸缩,产生泵浦的效果,所以能随心所欲第增加伸缩压力,增 加第2汽缸内的压力。此外,由于伸缩增压可随意控制,即使汽缸内径小也 能获得很大的驱动例,能促进汽缸的小型化。同时其构造简单,价格低廉, 能减少故障等问题发生。尤其是杆子不需太长,在顾虑杆子的强度、弹力、 杆子的支撑方法情形时非常适用。
根据本发明的汽缸内增压方法,可获得以下效果。
将第2汽缸停在任一位置(作业开始点),连续伸缩第1汽缸就能产生 泵浦的效果,可随意调整伸缩压力,能任意控制第2汽缸内的增压。此外, 由于伸缩增压可随意控制,因此汽缸内径缩小也能获得很大的驱动力,可促 进汽缸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增压汽缸的实施例不仅限于上述情形,在本发明的技术 领域范围可采取各种形态。而且在不超出本发明技术的思想范围内,也可改 变加以应用,这些改变、相当物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汽缸反复伸缩,流体经过压缩产生的压力通过活塞 等零件传达,但是此时的活塞也可置换采用柱塞或是冲压装置无妨。此外, 第1汽缸与第2汽缸的内径不同亦可。例如第1汽缸或第2汽缸,其中任一 汽缸内径可作得较大或较小,都可任意设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