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180062792.X 申请日 2011-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3299079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1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林丈雄; 山本雄一; 樋口顺英; 远藤千寻;
摘要 抑制 压缩机 的效率降低并防止形成于 活塞 的端面等的 树脂 层剥离。压缩机具备: 气缸 ,其具有压缩室和与压缩室连通的 叶片 收纳部;前盖和后盖,它们配置在气缸的两端;以及活塞,其配置在压缩室和叶片收纳部的内侧。活塞具有:环状的辊,其配置在压缩室;以及叶片,其从辊的外周面延伸并且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叶片收纳部进退。在活塞的轴向端面形成有四层层叠而成的树脂层(44a、44b)。在树脂层(44a、44b)中,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L1-L2、L2-L3、L3-L4)小于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与最靠近基材的第一层的硬度之差(L1-L4)。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备:
气缸,其具有压缩室和与所述压缩室连通的叶片收纳部;
配置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两端的第一端板部件和第二端板部件;以及
活塞,其配置在所述压缩室和所述叶片收纳部的内侧,
所述活塞具有:环状的辊,其配置在所述压缩室;以及叶片,其从所述辊的外周面延伸并且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叶片收纳部进退,
在作为(1)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面、(2)所述第一端板部件的与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3)所述第二端板部件的与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4)所述辊的外周面、(5)所述压缩室的周壁面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整个面或者一部分,形成有三层以上的层层叠而成的树脂层,
在所述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小于最远离所述基材的层与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
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备:
气缸,其具有压缩室和与所述压缩室连通的翼片收纳部;
配置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两端的第一端板部件和第二端板部件;
环状的辊,其配置在所述压缩室的内侧;以及
翼片,其具有按压于所述辊的外周面的末端,并且配置成能够在所述翼片收纳部的内侧进退,
在作为(1)所述辊的轴向端面、(2)所述第一端板部件的与所述辊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3)所述第二端板部件的与所述辊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4)所述翼片的轴向端面、(5)所述辊的外周面、(6)所述压缩室的周壁面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整个面或者一部分,形成有三层以上的层层叠而成的树脂层,
在所述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小于最远离所述基材的层与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
3.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备:
第一涡旋件,其具有凹部和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的涡卷状的第一涡卷;以及第二涡旋件,其具有从平板部突出的涡卷状的第二涡卷,
所述第一涡旋件和所述第二涡旋件以所述凹部的底面与所述平板部对置、并且所述第一涡卷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涡卷的侧面对置的方式接近,
在作为(1)所述第一涡卷的末端面、(2)所述平板部的与所述第一涡卷的末端面对置的面、(3)所述第二涡卷的末端面、(4)所述凹部的底面的与所述第二涡卷的末端面对置的面、(5)所述第一涡卷的侧面、(6)所述第二涡卷的侧面、(7)所述凹部的周壁面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整个面或者一部分,形成有三层以上层叠而成的树脂层,
在所述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小于最远离所述基材的层与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以上的层包括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并且,
最远离所述基材的层是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层以上的层包括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并且,
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是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层以上的层的硬度随着远离所述基材而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最远离所述基材的层的厚度在所述树脂层的厚度的5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层中,最远离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与所述树脂层对置的面的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三层以上的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以夹着所述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的杨氏模量中的至少一方。

说明书全文

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压缩机有旋转式压缩机,其具备气缸和配置在气缸的内侧的辊。在该旋转式压缩机中,辊安装于进行偏心旋转的轴,辊随着轴的旋转而沿着气缸的内周面进行移动。
[0003] 在这样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为了防止由于滑动而造成的咬粘等,在辊的端面与配置成与该端面对置的端板部件之间、以及在辊的外周面与气缸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从防止制冷剂及润滑油泄漏的观点来说,优选间隙的大小尽可能小。即使设置这样的间隙,在例如压缩机高速起动时等、辊的热膨胀量变得大于气缸的热膨胀量的情况下,有时上述的间隙消失而产生由于滑动造成的咬粘。
[0004] 此外,作为上述旋转式压缩机以外的压缩机有如下的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件,其具有涡卷状的固定侧涡卷;以及可动涡旋件,其具有与固定侧涡卷啮合的涡卷状的可动侧涡卷。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可动涡旋件安装于进行偏心旋转的轴,可动涡旋件随着轴的旋转而进行回转运动。
[0005] 在这样的涡旋式压缩机中,为了防止由于滑动而造成的咬粘等,在涡卷的端面与和该端面对置的面之间、以及在涡卷的侧面与和该面对置的侧面(包括另一涡卷的侧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但是,根据压缩机的运转状况,有时上述的间隙消失而产生咬粘。
[0006] 针对于这样的压缩机的咬粘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利用树脂涂层来提高滑动性。由此,不扩大间隙的大小即能够防止咬粘。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5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 但是,当产生滑动时,除了上述的咬粘的问题以外,还会产生由于摩擦损失而使压缩机的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压缩机,能够利用树脂涂层来防止滑动时的咬粘,但存在由于该摩擦损失而造成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并且,由于树脂涂层吸收制冷剂或润滑油而膨胀,因此,不仅在上述的高速起动时等特殊的运转时,即使是通常运转时,有时间隙也消失。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树脂涂层的表面与对置的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的情况下,滑动造成的摩擦损失增加。
[0012] 为了抑制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减小树脂涂层的硬度。在使树脂涂层柔软的情况下,即使树脂涂层与其它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树脂涂层也容易被切削、或即使未被切削也容易变形。因此,由于接触面间的表面压减少,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013] 另一方面,通过减小树脂涂层的硬度,当树脂涂层与辊等的基材的硬度之差变大时,树脂涂层与基材之间的密接强度降低,树脂涂层容易从基材剥离。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并且能够防止设置在活塞的端面等的树脂层从基材剥离的压缩机。
[0015]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6]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具备:气缸,其具有压缩室和与压缩室连通的叶片收纳部;配置在气缸的轴向两端的第一端板部件和第二端板部件;以及活塞,其配置在压缩室和所述叶片收纳部的内侧,活塞具有:环状的辊,其配置在压缩室;以及叶片,其从辊的外周面延伸并且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叶片收纳部进退,在作为(1)活塞的轴向端面、(2)第一端板部件的与活塞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3)第二端板部件的与活塞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4)辊的外周面、(5)压缩室的周壁面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整个面或者一部分,形成有三层以上的层层叠而成的树脂层,在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小于最远离基材的层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
[0017]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具备:气缸,其具有压缩室和与压缩室连通的翼片收纳部;配置在气缸的轴向两端的第一端板部件和第二端板部件;环状的辊,其配置在压缩室的内侧;以及翼片,其具有按压于辊的外周面的末端,并且配置成能够在翼片收纳部的内侧进退,在作为(1)辊的轴向端面、(2)第一端板部件的与辊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3)第二端板部件的与辊的轴向端面对置的面、(4)翼片的轴向端面、(5)辊的外周面、(6)压缩室的周壁面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整个面或者一部分,形成有三层以上的层层叠而成的树脂层,在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小于最远离基材的层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
[0018]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具备:第一涡旋件,其具有凹部和从凹部的底面突出的涡卷状的第一涡卷;以及第二涡旋件,其具有从平板部突出的涡卷状的第二涡卷,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以凹部的底面与平板部对置、并且第一涡卷的侧面与第二涡卷的侧面对置的方式接近,在作为(1)第一涡卷的末端面、(2)平板部的与第一涡卷的末端面对置的面、(3)第二涡卷的末端面、(4)凹部的底面的与第二涡卷的末端面对置的面、(5)第一涡卷的侧面、(6)第二涡卷的侧面、(7)凹部的周壁面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整个面或者一部分,形成有三层以上的层层叠而成的树脂层,在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小于最远离基材的层与最靠近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
[0019] 根据这些压缩机,在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柔软。因此,在压缩机高速起动时、或在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与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差大的条件下的运转时等活塞的热膨胀量变得大于气缸的热膨胀量,树脂层吸收润滑油而溶胀,从而即使最远离基材的层与其它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最远离基材的层也容易被切削、或即使未被切削也容易变形。因此,由于接触面间的表面压力减少,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此外,通过使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大于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从而能够使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接近基材的硬度,因此能够提高树脂层与基材之间的密接强度。
[0020] 这里,为了得到上述的效果,需要使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比基材的硬度小得多,但在以两层构成树脂层的情况下,最远离基材的层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变大,最远离基材的层剥离。因此,在这些压缩机中,以三层以上的层构成树脂层,使相邻的两层的硬度差处于比最远离基材的层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差小的范围,从而能够减小摩擦损失并且提高树脂层与基材之间的密接强度,并能够防止树脂层中包括的层剥离。
[0021] 此外,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压缩机中,三层以上的层包括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并且最远离基材的层是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
[0022] 根据该压缩机,由于树脂层包括溶胀防止剂,因此能够抑制树脂层吸收油及制冷剂而发生溶胀。此外,由于最远离基材的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因此,即使树脂层的表面与其它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溶胀防止剂也不会与其它部件抵接。因此,与最远离基材的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023]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压缩机中,三层以上的层包括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并且最靠近基材的层是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
[0024] 根据该压缩机,由于树脂层包括溶胀防止剂,因此能够抑制树脂层吸收油及制冷剂而发生溶胀。此外,由于最靠近基材的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因此,不会发生由于膨胀防止剂而引起的树脂层与基材的密接强度降低。因此,与最靠近基材的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树脂层从基材剥离。
[0025]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压缩机中,三层以上的层的硬度随着远离基材而变小。
[0026] 根据该压缩机,在由三层以上的层形成的树脂层中,能够将各层间的硬度差抑制得更小,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树脂层中包括的层剥离。
[0027]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压缩机中,最远离基材的层的厚度在树脂层的厚度的50%以下。
[0028] 根据该压缩机,通过将最远离基材的层、即比最靠近基材的层柔软的层的厚度抑制在整个树脂层的厚度的50%以下,从而与使整个树脂层为柔软的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由于磨损粉等粉尘而使树脂层被削掉的量抑制得较少。因此,能够将整个树脂层的损伤抑制得较少。
[0029]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压缩机中,在所述树脂层中,最远离所述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与所述树脂层对置的面的硬度。
[0030] 根据该压缩机,由于构成树脂层的表面的层(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低于对置的部件的硬度,因此,在由于树脂层的溶胀等使树脂层与对置的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时,最远离基材的层容易被切削。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减少在滑动部产生的表面压力,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031]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压缩机中,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三层以上的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以夹着所述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的杨氏模量中的至少一方。
[0032] 根据该压缩机,由于构成树脂层的多个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弯曲弹性率小,因此在由于树脂层的溶胀等使树脂层与对置的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时,树脂层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减少在滑动部产生的表面压力,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033] 发明效果
[0034] 如在以上的说明中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0035] 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在树脂层中最远离基材的层柔软。因此,在压缩机高速起动时、或在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与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差大的条件下的运转时等活塞的热膨胀量变得大于气缸的热膨胀量,树脂层吸收制冷剂或润滑油而发生溶胀,从而即使最远离基材的层与其它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最远离基材的层也容易被切削、或即使未被切削也容易变形。由此,由于接触面间的表面压力减少,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此外,通过使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大于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从而能够使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接近基材的硬度,因此能够提高树脂层与基材之间的密接强度。
[0036] 这里,为了得到上述的效果,需要使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比基材的硬度小得多,但在以两层构成树脂层的情况下,最远离基材的层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之差变大,最远离基材的层剥离。因此,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以三层以上的层构成树脂层,使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差处于比最远离基材的层与最靠近基材的层的硬度差小的范围,由此能够减小摩擦损失并且提高树脂层与基材之间的密接强度,并能够防止树脂层中包括的层剥离。
[0037] 根据第四方面,由于树脂层包括溶胀防止剂,因此能够抑制树脂层吸收油及制冷剂而发生溶胀。此外,由于最远离基材的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因此,即使树脂层的表面与其它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溶胀防止剂也不会与其它部件抵接。因此,与最远离基材的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038] 根据第五方面,由于树脂层包括溶胀防止剂,因此能够抑制树脂层吸收油及制冷剂而发生溶胀。此外,由于最靠近基材的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因此,不会发生由于膨胀防止剂而引起的树脂层与基材的密接强度降低。因此,与最靠近基材的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树脂层从基材剥离。
[0039] 根据第六方面,在由三层以上的层形成的树脂层中,能够将各层间的硬度差抑制得更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树脂层中包括的层剥离。
[0040] 根据第七方面,通过将最远离基材的层、即比最靠近基材的层柔软的层的厚度抑制在整个树脂层的厚度的50%以下,从而与使整个树脂层为柔软的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由于磨损粉等粉尘而使树脂层被削掉的量抑制得较少。因此,能够将整个树脂层的损伤抑制得较少。
[0041] 根据第八方面,由于构成树脂层的表面的层(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低于对置的部件的硬度,因此,在由于树脂层的溶胀等使树脂层与对置的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时,最远离基材的层容易被切削。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减少在滑动部产生的表面压力,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042] 根据第九方面,由于构成树脂层的多个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弯曲弹性率小,因此在由于树脂层的溶胀等使树脂层与对置的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时,树脂层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减少在滑动部产生的表面压力,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概略剖视图。
[0044]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并且是示出活塞在气缸内的动作的图。
[0045] 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前盖的图。
[0046] 图4是图1所示的活塞的立体图。
[0047]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的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图的图,(a)示出了树脂层未溶胀的状态,(b)示出了树脂层溶胀的状态。
[0048] 图6的(a)是图5(a)中的用虚线A圈出的区域的放大图,(b)是图5(a)中的用虚线B圈出的区域的放大图。
[0049] 图7是示出树脂层的各材料的配合比率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0050] 图8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前盖的图。
[0051]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图的图,(a)示出了树脂层未溶胀的状态,(b)示出了树脂层溶胀的状态。
[0052] 图10的(a)是图9(a)中的用虚线A圈出的区域的放大图,(b)是图9(a)中的用虚线B圈出的区域的放大图。
[0053] 图11是示出了树脂层的各材料的配合比率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0054]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活塞的立体图。
[0055] 图13是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56]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图的图,(a)示出了树脂层未溶胀的状态,(b)示出了树脂层溶胀的状态。
[0057] 图15是图14中的用虚线A圈出的区域的放大图。
[0058]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气缸和活塞的剖视图。
[0059]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概略剖视图。
[0060] 图18是沿着图17的B-B线的剖视图。
[0061] 图1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辊和翼片在气缸内的动作的图。
[0062] 图20是活塞的立体图。
[0063]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图的图,(a)示出了树脂层未溶胀的状态,(b)示出了树脂层溶胀的状态。
[0064]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概略剖视图。
[0065] 图23是沿着图22的C-C线的剖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可动涡旋件的动作的图。
[0066] 图24的(a)是图22的局部放大图,(b)是图23的局部放大图。
[0067] 图2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第一实施方式>
[0069]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单气缸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一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具备密闭外壳2、配置在密闭外壳2内的压缩机构10和驱动机构6。另外,图1省略了表示驱动机构6的截面的影线来示出。该压缩机1被装配于例如空调装置等冷冻循环中使用,其将从吸入管3导入的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CO2)压缩并从排出管4中排出。下面,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对压缩机1进行说明。
[0070] 密闭外壳2是两端封闭的圆筒状的容器,在密闭外壳2的上部设置有:排出管4,其用于排出被压缩的制冷剂;以及终端端子5,其用于向驱动机构6的后述的定子7b的线圈提供电流。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将线圈和终端端子5连接起来的配线来示出。此外,在密闭外壳2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将制冷剂导入到压缩机1中的吸入管3。此外,在密闭外壳2内的下部积存有用于使压缩机构10的滑动部的动作变顺畅的润滑油L。驱动机构6和压缩机构10上下排列地配置在密闭外壳2的内部。
[0071] 为了驱动压缩机构10而设置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由成为驱动源的达7和安装于该马达7的轴8构成。
[0072] 马达7具备:大致圆环状的定子7b,其固定于密闭外壳2的内周面;以及转子7a,其隔着气隙而配置在该定子7b的径向内侧。转子7a具有磁(省略图示),定子7b具有线圈。马达7利用使电流流过线圈而产生的电磁力而使转子7a旋转。此外,定子7b的外周面不是在整周范围与密闭外壳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使马达7的上下的空间连通的多个凹部(省略图示)沿着周向排列地形成于定子7b的外周面。
[0073] 为了将马达7的驱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构10而设置轴8,轴8固定于转子7a的内周面而与转子7a一体地进行旋转。此外,在轴8的处于后述的压缩室31内的位置具有偏心部8a。偏心部8a形成为圆柱状,其轴心从轴8的旋转中心偏心。在该偏心部8a安装有压缩机构10的后述的辊41。
[0074] 此外,在轴8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内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油通道8b。在该供油通道8b的下端部插入有用于随着轴8的旋转而将润滑油L吸入到供油通道8b内的螺旋叶片形状的部件(省略图示)。并且,在轴8形成有用于将供油通道8b内的润滑油L排出到轴8的外侧的多个排出孔8c。
[0075] 压缩机构10具备:前盖(第一端板部件)20,其固定于密闭外壳2的内周面;消音器11,其配置在前盖20的上侧;气缸30,其配置在前盖20的下侧;活塞40,其配置在气缸30的内部;以及后盖(第二端板部件)50,其配置在气缸30的下侧。详细情况在后面描述,如图2所示,气缸30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在该气缸30的中央部形成有压缩室31。气缸
30与后盖50一同地借助于螺栓而固定于前盖20的下侧。另外,图2省略了形成于气缸30的螺栓孔来示出。
[0076] 如图1和图3所示,前盖20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在前盖20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8能够旋转地贯穿插入的轴承孔21。前盖20的外周面通过点焊等而固定于密闭外壳2的内周面。前盖20的下表面堵塞气缸30的压缩室31的上端。在前盖20形成有用于将在压缩室3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喷出的喷出孔22。从上下方向观察,喷出孔22形成于气缸30的后述的叶片收纳部33的附近。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前盖20的上表面安装有根据压缩室
31内的压力而对喷出孔22进行开闭的机构。此外,多个回油孔23沿着周向排列地形成于前盖20的比气缸30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前盖20由金属材料形成,作为其制造方法,能够列举出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
[0077] 后盖50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在该后盖50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8能够转动地贯穿插入的轴承孔51。后盖50堵塞气缸30的压缩室31的下端。后盖50由金属材料形成,作为其制造方法,能够列举出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
[0078] 为了降低从前盖20的喷出孔22喷出制冷剂时的噪声而设置了消音器11。消音器11借助于螺栓而安装于前盖20的上表面,在与前盖20之间形成消音空间M。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在消音器11形成有用于排出消音空间M内的制冷剂的消音器喷出孔。
[0079]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气缸30形成有上述的压缩室31、用于将制冷剂导入到压缩室31内的吸入孔32、和叶片收纳部33。另外,图2(a)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前盖20的喷出孔22本来是不显出的,但为了方便说明而将其示出。气缸30由金属材料形成,作为其制造方法,能够列举出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
[0080] 吸入孔32沿着气缸30的径向延伸形成,在该吸入孔32的端部(与压缩室3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内嵌有吸入管3的末端。
[0081] 叶片收纳部33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气缸30,并与压缩室31连通。叶片收纳部33沿着压缩室31的径向延伸。从上下方向观察,叶片收纳部33形成于吸入孔32与前盖20的喷出孔22之间的位置。在该叶片收纳部33内配置有一对衬套34。一对衬套34形成为将大致圆柱状的部件对半分割开的形状。在该一对衬套34之间配置有叶片42。一对衬套34在它们之间配置有叶片42的状态下在叶片收纳部33内能够沿着周向摆动。
[0082] 如图4所示,活塞40由圆环状的辊41和从该辊4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叶片42构成。如图2所示,辊41以能够相对旋转地安装于偏心部8a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在压缩室31内。叶片42以能够进退的方式配置在配置于叶片收纳部33的一对衬套34之间。
[0083] 如图2(b)~图2(d)所示,在叶片42从叶片收纳部33露出于压缩室31侧的状态下,形成于辊41的外周面与压缩室31的周壁面之间的空间被叶片42划分成低压室31a和高压室31b。
[0084] 图5(a)示出了出厂时的压缩机1。如图5(a)所示,出厂时的活塞40的上下方向长度H1比压缩室31的上下方向长度H2稍短,其差例如为5~15μm。此外,辊41的外径为如下大小:在安装于偏心部8a的状态下,在辊41的外周面与压缩室31的周壁面之间产生例如大约5~30μm的微小的间隙d1(下面,将该间隙称为径向间隙d1)。
[0085] <树脂层>
[0086] 如图4、图5(a)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活塞40由利用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43和覆盖基材43的表面的薄膜状的树脂层44a、44b构成。基材43的外形大致构成活塞
40的外形。基材43通过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来制造,其表面实施了研磨加工。
[0087] 树脂层44a、44b分别覆盖基材4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树脂层44a、44b形成于活塞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此外,在压缩机1出厂时,树脂层44a、44b几乎未溶胀(稍微溶胀或完全未溶胀),此时的树脂层44a、44b的膜厚例如大约为10~20μm。另外,膜厚不限于该厚度。
[0088] 如图6的(a)、(b)所示,树脂层44a、44b通过层叠四个层而构成,其具有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和朝向第一层的外侧顺次层叠的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即,第四层离基材43最远。因此,第二层和第三层配置在第一层与第四层之间,将第一层和第四层连接起来。此外,第一层~第三层的厚度t1相等,第四层的厚度t2小于第一层~第三层的厚度t1。由此,第四层的厚度t2为整个树脂层44a、44b的厚度T1(=3×t1+t2)的50%以下。此外,在树脂层44a、44b中,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具有即使吸收油或制冷剂也不易溶胀的溶胀防止剂的层,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和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为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因此,与第一层和第四层相比,第二层和第三层能够抑制溶胀。可以使用(Al)、化铝、氮化(Si3N4)、氟化(CaF2)、木屑等作为溶胀防止剂。另外,在图6的(a)、(b)中,在树脂层
44a、44b的各层内用括号而示出的标号L1~L4分别表示第一层~第四层的硬度。此外,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硬度表示在该层中除溶胀防止剂以外的部分的硬度。
[0089] 图7示出了在树脂层44a、44b中配合的硬材料和软材料这两种材料的配合比率(%)的一个示例。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PAI(聚酰胺酰亚胺)和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中的任一个或将它们配合起来而成的材料作为硬的材料。此外,可以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石墨和MoS2(二硫化钼)中的任一个或将它们配合起来而成的材料作为软的材料。
[0090] 如图7所示,硬材料和软材料的配合比率随着远离基材43而呈与层数相同的四个阶段变化。即,硬材料的配合比率为:第一层是75%,第二层是55%,第三层是35%,第四层是15%,随着远离基材43而减少。另一方面,软材料的配合比率为:第一层是25%,第二层是45%,第三层是65%,第四层是85%,随着远离基材43而增加。由此,树脂层44a、44b的各层的硬度L1~L4随着远离基材43而变小。此外,在树脂层44a、44b中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差即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硬度差△L12(=L1-L2)、第二层与第三层的硬度差△L23(=L2-L3)、第三层与第四层的硬度差△L34(=L3-L4)均小于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L4与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L1的硬度差△L14(=L1-L4)。这里,由于相邻的两个层间的硬度差越小它们的密接强度变得越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密接强度、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和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均强于在第一层的表面形成第四层的情况下的第一层与第四层之间的密接强度。
[0091] 此外,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小于构成前盖20和后盖5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剩下的三个层的硬度也小于构成前盖20和后盖5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此外,构成树脂层44a、44b的各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构成基材43、前盖20和后盖50的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另外,对于设置于活塞40的上表面的树脂层44a,“以夹着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是指基材43和前盖20,对于设置于活塞40的下表面的树脂层
44b,“以夹着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是指基材43和后盖50。
[0092] <压缩机的动作>
[0093] 下面,参照图2(a)~图2(d)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a)示出了活塞40处于上止点的状态,图2(b)~图2(d)示出了轴8从图2(a)的状态起分别旋转了90°、180°(下止点)、270°后的状态。
[0094] 当将制冷剂从吸入管3经吸入孔32而提供到压缩室31并通过马达7的驱动使轴8旋转时,如图2(a)~图2(d)所示,安装于偏心部8a的辊41沿着压缩室31的周壁面进行移动。由此,在压缩室31内制冷剂被压缩。下面,对压缩制冷剂的工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95] 当偏心部8a从图2(a)的状态起向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时,如图2(b)所示,由辊41的外周面和压缩室31的周壁面形成的空间被划分成低压室31a和高压室31b。当偏心部8a进一步旋转时,如图2(b)~图2(d)所示,由于低压室31a的容积变大,因此制冷剂从吸入管3经吸入孔32而被吸入到低压室31a内。同时,由于高压室31b的容积变小,因此在高压室31b内制冷剂被压缩。
[0096] 并且,在高压室31b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以上的时刻,设置于前盖20的阀机构开阀,高压室31b内的制冷剂经喷出孔22而被喷出到消音空间M。之后,回到图2(a)的状态,制冷剂从高压室31b喷出完毕。重复该工序,从而从吸入管3被提供到压缩室31的制冷剂连续地被压缩而被排出。
[0097] 喷出到消音空间M中的制冷剂从消音器11的消音器喷出孔(省略图示)被喷出到压缩机构10的外部。从压缩机构10喷出的制冷剂通过定子7b与转子7a之间的气隙等后,最终从排出管4被排出到密闭外壳2的外部。
[0098] 此时,从轴8的排出孔8c被提供到压缩室31内的润滑油L的一部分与制冷剂一同从喷出孔22被喷出到消音空间M中,然后从消音器11的消音器喷出孔(省略图示)被喷出到压缩机构10的外部。喷出到压缩机构10的外部的润滑油L的一部分通过前盖20的回油孔23而回到密闭外壳2的下部的积存部。此外,喷出到压缩机构10的外部的润滑油L的另一部分与制冷剂一同通过定子7b与转子7a之间的气隙,然后通过形成于定子7b的外周面的凹部(省略图示)与密闭外壳2的内周面之间、和前盖20的回油孔23而回到密闭外壳2的下部的积存部。
[0099] 如上所述,活塞40的上下方向长度被设定成稍小于压缩室31的上下方向长度。因此,在压缩机1通常运转时,如图5(a)所示,在活塞40的上端面与前盖20之间、以及在活塞40的下端面与后盖50之间的微小的间隙D1、D2(下面,将该间隙称为轴向间隙D1、D2)中存在从轴8的排出孔8c排出的润滑油L。
[0100] 此外,如上所述,辊41的外径为如下大小:在安装于偏心部8a的状态下,辊41的外周面与压缩室31的周壁面之间形成微小的径向间隙d1。因此,在压缩机1通常运转时,如图5(a)所示,在该径向间隙d1中存在从轴8的排出孔8c排出的润滑油L。
[0101] [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010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在树脂层44a、44b中,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柔软。因此,在压缩机1高速起动时、或在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与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差大的条件下的运转时等活塞40的热膨胀量变得大于气缸30的热膨胀量,如图5(b)所示,树脂层44a、44b吸收制冷剂或润滑油L而发生溶胀,从而即使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与前盖20或后盖50接触而进行滑动,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也容易被切削、或即使未被切削也容易变形。因此,由于接触面间的表面压力减少,因此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1的效率降低。
[0103] 此外,通过使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L1大于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L4,从而能够使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L1接近基材43的硬度,因此能够提高树脂层44a、44b与基材43之间的密接强度。
[010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以四个层构成树脂层44a、44b,使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差(△L12、△L23、△L34)处于比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与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差△L14小的范围,从而能够减小摩擦损失并且提高树脂层44a、44b与基材43之间的密接强度,并能够防止树脂层44a、44b中包括的层(第一层至第四层)剥离。
[010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由于树脂层44a、44b包括溶胀防止剂,因此能够抑制树脂层44a、44b吸收油及制冷剂而发生溶胀。
[0106] 此外,由于树脂层44a、44b的第一层至第四层中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因此,即使树脂层44a、44b的表面与前盖20或后盖50接触而进行滑动,溶胀防止剂也不会与前盖20和后盖50抵接。因此,与第四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摩擦损失,能够抑制压缩机1的效率降低。
[0107] 此外,由于树脂层44a、44b的第一层至第四层中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因此不会发生由于膨胀防止剂而引起的树脂层44a、44b与基材43的密接强度的降低。因此,与第一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树脂层44a、44b从基材43剥离。
[010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通过将比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柔软的第四层的厚度t2抑制在树脂层44a、44b的厚度T1的50%以下,从而与使整个树脂层44a、44b为与第四层同样柔软的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由于磨损粉等粉尘而使树脂层44a、44b被削掉的量抑制得较少。因此,能够将整个树脂层44a、44b的损伤抑制得较少。
[010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由于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小于前盖20和后盖50的硬度,因此,在由于树脂层44a、44b的溶胀等而使树脂层44a、44b与前盖20或后盖50接触而进行滑动时,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容易被切削。
[01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由于构成树脂层44a、44b的四个层的弯曲弹性率小,因此在由于树脂层44a、44b的溶胀等而使树脂层44a、44b与前盖20或后盖50接触而进行滑动时,树脂层44a、44b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0111] (第二实施方式)
[0112]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不是在活塞40设置树脂层,而是在前盖及后盖设置树脂层,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附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3] <树脂层>
[0114] 如图8和图9(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前盖220的下表面形成有薄膜状的树脂层244。此外,在图8中省略了图示,但在后盖250的上表面也形成有薄膜状的树脂层245(参照图9的(a)、(b))。如图8所示,在包括供活塞40的上表面滑动的区域在内的区域(图中的影线部分)形成有树脂层244。同样地,在包括供活塞40的下表面滑动的区域在内的区域形成有树脂层245。
[0115] 如图10的(a)、(b)所示,通过层叠三个层而形成树脂层244、245,树脂层244、245具有最靠近前盖220或后盖250的第一层和朝向第一层的外侧顺次层叠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即,第三层最远离前盖220或后盖250的基材。因此,第二层配置在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将第一层和第三层连接起来。此外,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厚度t21相等,第三层的厚度t22小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厚度t21。由此,第三层的厚度t22为树脂层244、245的厚度T2(=2×t21+t22)的50%以下。此外,在树脂层244、245中,第二层为具有即使吸收油及制冷剂也不易溶胀的溶胀防止剂的层,最靠近基材的第一层和最远离基材的第三层为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因此,与第一层和第三层相比,第二层能够抑制溶胀。另外,在图10的(a)、(b)中,在树脂层244、245的各层内用括号示出的标号L21~L23分别表示第一层至第三层的硬度。此外,第二层的硬度表示在该层中除溶胀防止剂以外的部分的硬度。
[0116] 如图11所示,在树脂层244、245中,上述的硬材料和软材料的配合比率呈与层数相同的三个阶段变化。即,硬材料的配合比率为:第一层是75%,第二层是55%,第三层是35%,随着远离前盖220或后盖250的基材而减少。另一方面,软材料的配合比率为:第一层是25%,第二层是45%,第三层是65%,随着远离前盖220或后盖250的基材而增加。由此,树脂层244、245的各层的硬度L21~L23随着远离前盖220或后盖250的基材而变小。此外,在树脂层244、245中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差即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硬度差△L12(=L21-L22)、第二层与第三层的硬度差△L23(=L22-L23)均小于最远离基材的第三层的硬度L23与最靠近基材的第一层的硬度L21的硬度差△L13(=L21-L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和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均强于在第一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层的情况下的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密接强度。
[0117] 此外,最远离基材的第三层的硬度低于构成活塞4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剩下的两个层的硬度也小于构成活塞4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此外,构成树脂层244、245的各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构成前盖20的基材、后盖50的基材和活塞40的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另外,对于设置于前盖20的下表面的树脂层244,“以夹着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是指前盖20的基材和活塞40,对于设置于后盖50的上表面的树脂层245,“以夹着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是指后盖50的基材和活塞40。
[0118] [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0119]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层244、245从基材剥离。
[0120] (第三实施方式)
[0121]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不是在活塞40的基材4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树脂层,而是在活塞40的基材43的外周面(除了叶片的安装面)设置树脂层344,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附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22] <树脂层>
[0123] 如图15所示,通过层叠四个层而形成树脂层344,树脂层344具有最靠近基材43的外周面的第一层和朝向第一层的外侧顺次层叠的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即,第四层最远离基材43。此外,第一层~第三层的厚度t31相等,第四层的厚度t32小于第一层~第三层的厚度t31。由此,第四层的厚度t32为树脂层344的整个厚度T3(=3×t31+t32)的50%以下。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树脂层344中,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具有即使吸收油及制冷剂也不易溶胀的溶胀防止剂的层,第一层和第四层为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因此,与第一层和第四层相比,第二层和第三层能够抑制溶胀。另外,在图15中,在树脂层344的各层内用括号示出的标号L31~L34分别表示第一层至第四层的硬度。此外,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硬度表示在该层中除溶胀防止剂以外的部分的硬度。
[0124] 在树脂层344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层44a、44b同样地,上述的硬材料和软材料的配合比率(%)呈与层数相同的四个阶段变化,在树脂层344中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差即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硬度差(=L31-L32)、第二层与第三层的硬度差(=L32-L33)、第三层与第四层的硬度差(=L33-L34)均小于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L34与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L31的硬度差(=L31-L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密接强度、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和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均强于在第一层的表面形成第四层的情况下的第一层与第四层之间的密接强度。
[0125] 此外,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小于构成气缸3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剩下的三层的硬度也小于构成气缸3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此外,构成树脂层344的各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构成基材43和气缸30的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夹着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是指基材43和气缸30。
[0126] [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012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层344从基材43剥离。
[0128] (第四实施方式)
[0129]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不是在活塞40设置树脂层,而是在气缸30的内周面(除了制冷剂吸入孔及叶片收纳槽的开口部分)设置树脂层444,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附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30] <树脂层>
[0131] 通过层叠三个层而形成树脂层444,树脂层444具有最靠近气缸30的基材的内周面的第一层和朝向第一层的外侧顺次层叠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即,第三层最远离气缸30的基材。因此,第二层配置在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将第一层和第三层连接起来。此外,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厚度t21相等,第三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厚度。由此,第三层的厚度为树脂层444的厚度的50%以下。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树脂层444中,第二层具有不易吸收油及制冷剂的溶胀防止剂的层,第一层和第三层为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层。因此,与第一层和第三层相比,第二层能够抑制溶胀。
[0132] 在树脂层444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层244、245同样地,上述的硬材料和软材料的配合比率(%)呈与层数相同的三个阶段变化,在树脂层444中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差即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硬度差、第二层与第三层的硬度差均小于最远离基材的第三层的硬度与最靠近基材的第一层的硬度的硬度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和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密接强度均强于在第一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层的情况下的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密接强度。
[0133] 此外,最远离基材的第三层的硬度小于构成活塞4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剩下的两个层的硬度也小于构成活塞40的金属材料的硬度。此外,构成树脂层444的各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构成气缸30的基材和活塞40的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夹着树脂层的方式设置的两个部件”是指气缸30的基材和活塞
40。
[0134] [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013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层444从基材剥离。
[0136] (第五实施方式)
[0137]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双气缸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一个示例。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501中,轴508和压缩机构51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501中,两根吸入管3上下排列地设置在密闭外壳2的侧部。由于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采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对其的说明。
[0138] 轴508具有两个偏心部508a、508d。两个偏心部508a、508d的轴心以轴508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而偏离180°。此外,轴508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轴8同样地具有供油通道508b和多个排出孔508c。
[0139] 压缩机构510沿着轴508的轴向从上向下地依次地具有前部消音器511、前盖520、气缸530和活塞540、中间板550、气缸560和活塞570、后盖580和后部消音器512。另外,前盖520和中间板550配置在活塞540的上下端,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端板部件和第二端板部件。此外,中间板550和后盖580配置在活塞570的上下端,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端板部件和第二端板部件。
[0140] 前部消音器511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消音器11同样的结构,在与前盖520之间形成消音空间M1。
[0141] 在前盖520形成有轴承孔521、喷出孔522(参照图18)和回油孔523。并且,前盖520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省略图示)。该贯通孔构成用于将由后盖580和后部消音器512形成的消音空间M2内的制冷剂排出到消音空间M1的流路的一部分。除了具有该贯通孔这点以外,前盖52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盖20同样的结构。
[0142] 如图18所示,在气缸530形成有压缩室531、吸入孔532和叶片收纳部533。并且,在气缸530,在压缩室531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用于将后述的消音空间M2内的制冷剂排出到消音空间M1中的贯通孔535。除了具有该贯通孔535以外,气缸53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30同样的结构。
[0143] 活塞54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40同样的结构,其由辊41和叶片42构成。辊41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偏心部508a的外周面,叶片42以能够进退的方式配置于一对轴套34之间,一对轴套34配置于气缸530的叶片收纳部533。
[0144] 中间板550是圆环状的板部件,其配置在气缸530与气缸560之间,堵塞气缸530的压缩室531的下端,并且堵塞气缸560的压缩室531的上端。此外,在中间板550形成有用于将后述的消音空间M2内的制冷剂排出到消音空间M1中的贯通孔(省略图示)。中间板550由金属材料形成,作为其制造方法,能够列举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
[0145] 气缸560具有与上述的气缸530同样的结构,其具有压缩室561、吸入孔562、配置有一对轴套34的叶片收纳部(省略图示)和贯通孔(省略图示)。
[0146] 活塞57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40同样的结构,其由辊41和叶片42构成。辊41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偏心部508d的外周面,叶片42以能够进退的方式配置于一对轴套34之间,一对轴套34配置于气缸560的叶片收纳部(省略图示)。
[0147] 后盖580配置在气缸560的下侧,堵塞气缸560的压缩室531的下端。后盖580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在其中央部形成有供轴508能够旋转地贯穿插入的轴承孔581。此外,在后盖580形成有用于将在气缸560的压缩室56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喷出到形成于后盖580与后部消音器512之间的消音空间M2中的喷出孔(省略图示)。并且,在后盖580形成有用于将消音空间M2内的制冷剂排出到消音空间M1中的贯通孔(省略图示)。此外,在后盖580的下表面安装有根据压缩室131内的压力开闭喷出孔的阀机构(省略图示)。后盖580由金属材料形成,作为其制造方法,能够列举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
[0148] 为了降低从后盖580的喷出孔(省略图示)喷出制冷剂时的噪声而设置后部消音器512。后部消音器512借助于螺栓而安装于后盖580的下表面,在与后盖580之间形成消音空间M2。消音空间M2经分别形成于后盖580、气缸560、中间板550、气缸530和前盖520的贯通孔而与消音空间M1连通。
[0149] <树脂层>
[0150]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也可以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树脂层44a、44b(参照图4)形成于活塞540、57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此外,也可以将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树脂层244、245(参照图8、9)形成于前盖520的下端面、中间板55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后盖580的上端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此外,也可以将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树脂层344(参照图12~14)形成于活塞540、570的辊41的外周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此外,也可以将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树脂层444(参照图16)形成于气缸530、560的内周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
[0151] <压缩机的动作>
[0152] 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501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将制冷剂从吸入孔532、562提供到压缩室531、561并通过马达7的驱动使轴508旋转时,安装于偏心部508a的活塞540的辊41沿着压缩室531的周壁面进行移动。由此,在压缩室531内制冷剂被压缩。与此并行地,安装于偏心部508d的活塞570的辊41沿着压缩室561的周壁面进行移动。由此,在压缩室561内制冷剂被压缩。
[0153] 在压缩室531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以上的时刻,设置于前盖520的阀机构开阀,压缩室531内的制冷剂从前盖520的喷出孔522被喷出到消音空间M1。此外,在压缩室561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以上的时刻,设置于后盖580的阀机构开阀,压缩室561内的制冷剂从后盖580的喷出孔(省略图示)被喷出到消音空间M2。喷出到消音空间M2中的制冷剂经分别形成于后盖580、气缸560、中间板550、气缸530和前盖520的贯通孔而被喷出到消音空间M1。
[0154] 喷出到消音空间M1中的制冷剂从前部消音器511的消音器喷出孔(省略图示)被喷出到压缩机构510的外部,之后,通过定子7b与转子7a之间的气隙后,最终从排出管4被排出到密闭外壳2的外部。
[0155] [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015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层从基材剥离。
[0157] (第六实施方式)
[0158]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压缩机构61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于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采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对其的说明。
[0159] 如图19所示,在压缩机构610中,气缸630和配置在气缸630的内部的部件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60] 气缸630具有压缩室631和吸入孔632。此外,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收纳部33,气缸630具有翼片收纳部633,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气缸30相同。翼片收纳部633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气缸630,并与压缩室631连通。此外,翼片收纳部633沿着压缩室631的径向延伸。
[0161] 在压缩室631的内侧配置有圆环状的辊641。辊641以能够相对旋转地安装于偏心部8a的外周面的状态配置在压缩室631内。此外,辊641的上下方向长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40的上下方向长度H1相同。此外,辊641的外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40的辊41的外径相同。
[0162] 在翼片收纳部633的内侧配置有翼片644。如图20所示,翼片644是平板状的部件,其上下方向长度与辊641的上下方向长度相同。从上方观察,翼片644的压缩室631的中心侧的末端部(图19中的下侧的末端部)形成为尖细的形状。此外,利用设置在翼片收纳部633内的施力弹簧647对翼片644施力,压缩室631侧的末端部按压于辊641的外周面。因此,如图19(a)~图19(d)所示,当辊641随着轴8的旋转而沿着压缩室631的周壁面进行移动时,翼片644在翼片收纳部633内沿着压缩室631的径向进退移动。此外,如图19(b)~图19(d)所示,在翼片644从翼片收纳部633露出于压缩室631侧的状态下,形成于辊641的外周面与压缩室631的周壁面之间的空间被翼片644划分成低压室631a和高压室631b。
[0163] 如图20和图21所示,辊641由利用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642和覆盖基材642的表面的薄膜状的树脂层643a~643c构成。此外,翼片644由利用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645和覆盖基材645的表面的薄膜状的树脂层646a、646b构成。
[0164] 如图20所示,基材642、645的外形分别大致构成辊641和翼片644的外形。基材642、645通过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来制造,其表面实施了研磨加工。
[0165] <树脂层>
[0166] 辊641的树脂层643a、643b分别覆盖基材64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树脂层643a、643b形成于辊64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此外,树脂层643c形成于辊641的外周面。此外,辊644的树脂层646a、646b分别形成于基材64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树脂层646a、
646b形成于翼片64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树脂层643a~643c、646a、646b的材料和膜厚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40的树脂层44a~44c相同。
[0167] <压缩机的动作>
[0168]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9(a)示出了辊641处于上止点的状态,图19(b)~图19(d)示出了轴8从图19(a)的状态起分别旋转90°、180°(下止点)、270°后的状态。
[0169] 当将制冷剂从吸入管3经吸入孔632而提供到压缩室631并通过马达7的驱动使轴8旋转时,如图19(a)~图19(d)所示,安装于偏心部8a的辊641沿着压缩室631的周壁面进行移动。由此,在压缩室631内制冷剂被压缩。下面,对压缩制冷剂的工序详细地进行说明。
[0170] 当偏心部8a从图19(a)的状态起向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时,如图19(b)所示,由辊641的外周面和压缩室631的周壁面形成的空间被划分成低压室631a和高压室631b。当偏心部8a进一步地旋转时,如图19(b)~图19(d)所示,由于低压室631a的容积变大,因此制冷剂从吸入管3经吸入孔632而被吸入到低压室631a内。同时,由于高压室631b的容积变小,因此在高压室631b内制冷剂被压缩。
[0171] 并且,在高压室631b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以上的时刻,设置于前盖20的阀机构开阀,高压室631b内的制冷剂经喷出孔22而被喷出到消音空间M。被喷出到消音空间M中的制冷剂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同样的路径而最终从排出管4被排出到密闭外壳2的外部。
[0172] [第六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017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层从基材剥离。
[0174] (第七实施方式)
[0175]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涡旋式压缩机的一个示例。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701具备密闭外壳702和配置在密闭外壳702的内部的压缩机构710和驱动机构706。图22省略了表示驱动机构706的截面的影线来示出。下面,将图22中的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对压缩机701进行说明。
[0176] 密闭外壳702是两端被塞住的圆筒状的容器,在其上部设置有用于导入制冷剂的吸入管703。在密闭外壳702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将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的排出管704、和用于将电力提供给驱动机构706的后述的定子707b的线圈的终端端子(省略图示)。此外,在密闭外壳702内的下部积存有用于使压缩机构710的滑动部的动作顺畅的润滑油L。在密闭外壳702的内部上下排列地配置有压缩机构710和驱动机构706。
[0177] 驱动机构706具有成为驱动源的马达707和安装于该马达707的轴708。具有马达707和用于将马达707的驱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构710的轴708。
[0178] 马达70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7大致同样的结构,该马达707具备:大致圆环状的定子707b,其固定于密闭外壳702的内周面;以及转子707a,其隔着气隙而配置在该定子707b的径向内侧。此外,定子707b的外周面不是在整周范围与密闭外壳70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向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使马达707的上下的空间连通的多个凹部(省略图示)沿着周向排列地形成于定子707b的外周面。
[0179] 为了将马达707的驱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构710而设置轴708,轴708固定于转子707a的内周面而与转子707a一体地进行旋转。轴708的上端部具有偏心部708a。偏心部
708a是圆柱状,其轴心偏心于轴708的旋转中心。在该偏心部708a安装有可动涡旋件740的后述的轴承部743。
[0180] 此外,在轴708的内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轴708的供油通道708b。在该供油通道708b的下端部插入有用于随着轴708的旋转而将润滑油L吸入到供油通道708b内的泵部件(省略图示)。并且,在轴708形成有用于将供油通道708b内的润滑油L排出到轴708的外部的多个排出孔708c。
[0181] 压缩机构710具备:支承部件720,其固定于密闭外壳702的内周面;固定涡旋件(第一涡旋件)730,其配置在支承部件720的上侧;以及可动涡旋件(第二涡旋件)740,其配置在支承部件720与固定涡旋件730之间。
[0182] 支承部件720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其压入固定于密闭外壳702,支承部件720的外周面在整周范围与密闭外壳70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在支承部件720的中央部,上下排列地形成有偏心部收纳孔721和与该偏心部收纳孔721相比直径小的轴承孔722。轴708的偏心部708a以插入到可动涡旋件740的轴承部743的内侧的状态被收纳在偏心部收纳孔721的内侧。轴承孔722借助于筒状的轴承723而将轴708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此外,在支承部件720的上表面的偏心部收纳孔721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槽724。此外,在比该环状槽724靠外周侧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支承部件720的连通孔725。
[0183] 如图22和图23所示,固定涡旋件730为大致圆盘状的部件,固定涡旋件730以其下表面的外周侧部分与支承部件720的上表面紧密接触的方式借助于螺栓(省略图示)而固定于支承部件720。在固定涡旋件730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凹部731。此外,在该凹部731的底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涡卷状的固定侧涡卷(第一涡卷)732。固定涡旋件730的下表面(除去凹部731的底面)和固定侧涡卷732的末端面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此外,如图23所示,固定侧涡卷732的外周侧端部(卷绕末端部)与凹部731的周壁面连结。
[0184] 此外,如图22所示,在固定涡旋件730形成有从其上表面延伸到固定涡旋件730的下表面附近的吸入通道733。为了将制冷剂导入到凹部731内而设置吸入通道733。吸入管703的下端内嵌于吸入通道733的上端。如图23所示,该吸入通道733的下端形成于凹部731的底面中直径最大的部分。
[0185] 此外,在固定涡旋件730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凹陷部734,盖部件735以覆盖该凹陷部734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涡旋件730。此外,在凹陷部734的底面形成有向下方延伸而与凹部731连通的喷出孔736。喷出孔736的下端形成于凹部731的底面的大致中央部。此外,在固定涡旋件730形成有用于使被凹陷部734和盖部件735包围而成的空间与形成于支承部件720的连通孔725连通的连通孔737。另外,在图23中,省略了形成于固定涡旋件730的螺栓孔和后述的连通孔737来示出。此外,固定涡旋件730由金属材料构成,作为其制造方法,能够列举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
[0186] 可动涡旋件740由圆盘状的平板部741、从该平板部74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涡卷状的可动侧涡卷742和从平板部7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轴承部743构成。轴708的偏心部708a能够相对旋转地插入于轴承部743的内侧。
[0187] 平板部741被夹在固定涡旋件730的下表面与偏心部收纳孔721的周壁部的上端之间。此外,平板部741借助于配置在环状槽724内的十字环750而被支承于支承部件720。十字环750是用于阻止可动涡旋件740进行自转运动的部件,在其上下表面形成有突起(省略图示)。该突起与形成于支承部件720和可动涡旋件740的彼此正交的方向的直线状的槽(省略图示)卡合,由此,十字环750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720和可动涡旋件740而向沿着各自的槽的方向(即,正交的两个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可动涡旋件740能够在其朝向(度)固定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承部件720向平方向移动。通过平板部741借助于十字环
750而被支承于支承部件720、以及偏心部708a能够相对旋转地插入于轴承部743内,从而当偏心部708a(轴708)进行旋转时,可动涡旋件740以在不进行自转的情况下以轴708的旋转轴为中心描画圆的方式进行移动(回转)。
[0188] 此外,在平板部741形成有用于将凹部731内的被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导入到支承部件720的偏心部收纳孔721内的小孔(省略图示)。因此,在压缩机701运转时,平板部741从偏心部收纳孔721内的高压制冷剂受到朝上的力,平板部741的上表面按压于固定涡旋件730的下表面。由此,利用凹部731内的高压制冷剂向下方按压可动涡旋件740,防止了后述的轴向间隙D3、D4变大。
[0189] 此外,如图23所示,可动涡旋件740的可动侧涡卷742为与固定涡旋件730的固定侧涡卷732大致对称的形状,其以与固定侧涡卷732啮合的方式配置于平板部741,在固定侧涡卷732的侧面和凹部731的周壁面与可动侧涡卷742的侧面之间形成有多个大致月牙状的空间。
[0190] 图24示出了出厂时的压缩机701。如图24(b)所示,可动侧涡卷742形成为,在可动涡旋件740回转时,在可动侧涡卷742的侧面与固定侧涡卷732的侧面和凹部731的周壁面在多处空出例如10~30μm的微小的间隙d2(下面,将该间隙称为径向间隙d2)而接近的状态下沿着固定侧涡卷732的侧面进行移动。此外,如图24(a)所示,在可动涡旋件740的平板部741的上表面与固定侧涡卷732的末端面之间、以及在固定涡旋件730的凹部731的底面与可动侧涡卷742的末端面之间形成有例如10~30μm的微小的间隙D3、D4(下面,将该间隙称为轴向间隙D3、D4)。
[0191] 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涡旋件740由利用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745和覆盖基材745的表面的薄膜状的树脂层746a~746d构成。基材745的外形大致构成可动涡旋件740的外形。通过金属粉的烧结、铸造、切削等来制造基材745。
[0192] <树脂层>
[0193] 如图24(a)所示,树脂层746a形成于可动侧涡卷742的末端面。此外,树脂层746b形成于平板部741的上表面中与凹部731的底面对置的区域(与固定侧涡卷732的末端面对置的区域)。此外,如图24(a)和图24(b)所示,树脂层746c、746d分别形成于可动侧涡卷742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树脂层746a~746d的材料和出厂时的膜厚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塞40的树脂层44a、44b相同。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出厂时的树脂层746a~746d几乎未溶胀。
[0194] <压缩机的动作>
[0195] 下面,参照图23(a)~图23(d)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70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3(b)~图23(d)示出了轴708从图23(a)的状态起分别旋转了90°、180°、270°后的状态。
[0196] 当将制冷剂从吸入管703经吸入通道733而提供到凹部731并通过马达707的驱动使轴708旋转时,如图23(a)~图23(d)所示,安装于偏心部708a的可动涡旋件740在不进行自转的情况下进行回转。随之,由可动侧涡卷742的侧面与固定侧涡卷732的侧面和凹部731的周壁面形成的多个大致月牙状的空间朝向中心进行移动的同时其容积变小。由此,在凹部731内制冷剂被压缩。
[0197] 下面,着眼于在图23(a)中位于最外周侧的大致月牙状的空间(在图中用点影线表示的空间),对压缩制冷剂的工序进行说明。在图23(a)所示的状态下,从吸入通道733向该大致月牙状空间提供制冷剂。当轴708从该状态起进行旋转时,如图23(b)所示,其容积变大,因此制冷剂从吸入通道733被吸入。当轴708从该状态起进行旋转时,如图23(c)和图23(d)所示,朝向中心进行移动而不再与吸入通道733连通,并且其容积缩小。因此,在该空间内制冷剂被压缩。之后,该空间也随着轴708的旋转而向中心侧移动而缩小。并且,在轴708旋转了两圈的时刻,移动到在图23(a)中用格子的影线示出的位置。当轴
708进一步地旋转时,如图23(c)中用格子的影线所示那样,该空间与由可动侧涡卷742的内周面和固定侧涡卷732的外周面包围而成的空间合并,并且与喷出孔736连通。由此,空间内的被压缩的制冷剂从喷出孔736中被喷出。
[0198] 从喷出孔736中喷出的制冷剂通过固定涡旋件730的连通孔737和支承部件720的连通孔725而被排出到支承部件720的下方的空间中后,最终从排出管704被喷出到密闭外壳702的外部。
[0199] 如上所述,在固定侧涡卷732的末端面与可动涡旋件740的平板部741的上表面之间、以及在可动侧涡卷742的末端面与固定涡旋件730的凹部731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轴向间隙D3、D4(参照图24)。因此,在压缩机701通常运转时,在轴向间隙D3、D4存在从轴708的排出孔708c中排出的润滑油L(省略图示)。
[0200] 此外,如上所述,在可动侧涡卷742的侧面与固定侧涡卷732的侧面和凹部731的周壁面之间,在多处形成有径向间隙d2(参照图24)。因此,在压缩机701通常运转时,在径向间隙d2存在从轴708的排出孔708c中排出的润滑油L。
[0201] [第七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020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并且能够防止树脂层从基材剥离。
[0203]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仅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并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0204]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对在树脂层中各层的硬度随着远离基材而变小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25所示,在层叠有五层即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树脂层844中,最远离基材43的第五层的硬度L05小于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L01,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差(△L12、△L23、△L34、△L45)小于第一层与第五层的硬度差(△L15)。因此,也可以是例如五层即第一层至第五层的硬度随着远离基材而变小、然后在变大后变小。
[0205]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对构成树脂层的所有的层的硬度小于与树脂层对置的部件的金属材料的硬度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只要最远离基材的层的硬度小于上述金属材料的硬度,则其它层的硬度也可以大于上述金属材料的硬度。
[0206]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对在树脂层中最靠近基材的层和最远离基材的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最靠近基材的层和最远离基材的层中的任一个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结构即可。
[0207] 因此,也可以是最靠近基材的层具有溶胀防止剂、并且最远离基材的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即使最远离基材的层与其它部件接触而进行滑动,也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并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208] 此外,也可以是最靠近基材的层不具有溶胀防止剂、并且最远离基材的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树脂层从基材剥离。
[0209]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对在树脂层中最靠近基材的层与最远离基材的层之间的层具有溶胀防止剂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构成树脂层的多个层中的任一个具有溶胀防止剂的结构即可。
[0210]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对构成树脂层的所有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夹着树脂层而设置的两个部件的杨氏模量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只要构成树脂层的多个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弯曲弹性率小于上述两个部件的杨氏模量中的一方,则其它层的弯曲弹性率也可以大于上述两个部件的杨氏模量。
[0211]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树脂层44a、44b分别形成于基材4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整个面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树脂层44a、44b分别形成于基材4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一部分。
[0212]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树脂层244形成于在前盖220的下表面中包括供活塞40的上表面滑动的区域在内的一部分区域、并且树脂层245形成于在后盖250的上表面中包括供活塞40的下表面滑动的区域在内的一部分区域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树脂层244也可以形成于前盖220的下表面的整个面,树脂层245也可以形成于后盖250的上表面的整个面。
[0213]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对树脂层的层数为三或四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树脂层的层数也可以是5以上。
[0214]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树脂层44a、44b的第一层至第三层的各厚度相等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第四层的厚度t2为整个树脂层44a、44b的厚度T1的50%以下,则不特别限定第一层至第三层的各厚度的大小。
[0215]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使第四层的厚度t2小于第一层至第三层的各厚度t1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第四层的厚度t2为整个树脂层44a、44b的厚度T1的50%以下,则第四层的厚度t2既可以大于第一层至第三层的各厚度t1,也可以与第一层至第三层的各厚度t1相等。
[0216] 在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对在辊641的上端面、下端面、外周面、翼片642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的整个面形成树脂层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树脂层244、245(参照图8、9)形成于前盖的下表面及后盖的上表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此外,也可以将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树脂层344(参照图12~14)形成于辊641的外周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此外,也可以将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树脂层444(参照图16)形成于气缸630的内周面的整个面或一部分。
[0217] 在上述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对在可动侧涡卷(第二涡卷)742的末端面、平板部741的上表面中的与凹部731的底面对置的区域(与固定侧涡卷(第一涡卷)732的末端面对置的区域)、可动侧涡卷742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形成树脂层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上述以外的部位(具体而言是固定侧涡卷732的末端面、凹部731的底面的与可动侧涡卷742的末端面对置的面、固定侧涡卷732的侧面、凹部731的周壁面)形成同样的树脂层。
[021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219] 若采用本发明,则能够得到构成为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并能够防止在活塞的端面等形成的树脂层剥离的压缩机。
[0220] 标号说明
[0221] 1、501、701:压缩机;
[0222] 20: 前盖(第一端板部件);
[0223] 30: 气缸;
[0224] 31: 压缩室;
[0225] 33: 叶片收纳槽(叶片收纳部);
[0226] 40: 活塞;
[0227] 41: 辊;
[0228] 42: 叶片;
[0229] 44a、44b、244、245、344、444、746a、746b、746c、746d:树脂层;
[0230] 50: 后盖(第二端板部件);
[0231] 633:翼片收纳槽(翼片收纳部);
[0232] 730:固定涡旋件(固定侧平板部);
[0233] 731:凹部;
[0234] 732:固定侧涡卷(第一涡卷);
[0235] 740:可动涡旋件(可动侧平板部);
[0236] 741:平板部;
[0237] 742:可动侧涡卷(第二涡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