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

申请号 CN200810210639.7 申请日 2008-08-13 公开(公告)号 CN101377198A 公开(公告)日 2009-03-04
申请人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米本龙一郎; 饭塚泰成; 浦新昌幸;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随着 活塞 杆的倾斜移动而产生的缸内 压 力 流体 泄漏 的螺旋式 压缩机 的容量控制装置。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具有容量控制 阀 (7)、连接于上述容量 控制阀 (7)的 活塞杆 (18)、其活塞(17)、及可滑动地对上述活塞(17)进行引导的缸(16);其中:在形成上述缸(16)的活塞杆侧的端壁(22)上设有容许上述活塞杆(18)的倾斜移动并对其进行引导的导向体(24)。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具有容量控制、连接于 上述容量控制阀活塞杆、其活塞、及能够滑动地对上述活塞进行引 导的缸;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缸的由活塞杆贯通的部分的缸端壁上设 有容许上述活塞杆的倾斜移动并对上述活塞杆的倾斜移动进行引导的 导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导向体设有拧入到上述缸端壁的螺纹孔而受到固定的筒部, 该筒部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在该筒部的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 孔的内面与活塞杆的外周面之间设置了O形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导向体设有筒部和凸缘;该筒部嵌入到上述缸端壁的孔中, 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该凸缘设于上述筒部的一方,固定在上 述缸端壁的内面侧;在上述筒部的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的内面与活 塞杆的外周面之间设置了O形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导向体设有压入到上述缸端壁的孔中的筒部,该筒部具有 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在上述筒部的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的内面 与活塞杆的外周面之间设置了O形密封圈。
5.一种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具有容量控制阀、连接于 上述容量控制阀的活塞杆、其活塞、及能够滑动地对上述活塞进行引 导的缸;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缸的由活塞杆贯通的部分的缸端壁上设 有控制住上述活塞杆的倾斜移动并对上述活塞杆的倾斜移动进行引导 的导向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导向体采用硬度比上述缸端壁高的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导向体通过热处理使硬度高于上述缸端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导向体设有拧入到上述缸端壁的螺纹孔而受到固定的 筒部,该筒部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导向体设有筒部和凸缘;该筒部嵌入到上述缸端壁的 孔中,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该凸缘设于上述筒部的一方,固 定在上述缸端壁的内面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体设有筒部,该筒部压入到上述缸端壁的孔中, 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更为详细地说, 涉及由容量控制进行容量控制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螺旋式压缩机中,设置了具有用于相应于负荷对压缩容 量进行控制的容量控制阀的容量控制装置。该容量控制装置具有形成 于排出壳体的缸,设于该缸内的活塞,及贯通形成于构成缸的排出壳 体的杆孔并连接于容量控制阀的活塞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58077号公报
在上述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中,为了相应于螺旋式压 缩机的负荷使容量控制阀(滑阀)移动,将流体供给到缸内的活 塞的一方侧室或另一方侧室,通过活塞杆对容量控制阀进行移动操作, 但在压缩机的运行中,在容量控制阀时常作用从排出侧朝吸入侧方向 的力和使滑阀回转的方向的力。由该回转力使滑阀倾斜,连接于滑阀 的活塞杆和对该活塞杆进行引导的杆孔接触
在要增大容量控制范围的场合,由于活塞杆的移动量增大,所以, 活塞杆在杆孔的接触程度进一步增加。
结果,当在长时间运行中反复进行负荷的增减时,杆孔部会发生 磨损,杆孔与活塞杆间的间隙增大。为此,从该间隙供给到缸内的压 力流体泄漏,缸内的压力不能保持,存在不能将容量控制阀保持在适 当位置的问题。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不能保持操作容量控制阀的缸内的内压的场 合,必须更换压缩机或更换具有缸的排出壳体,派生出更换部件和更 换工时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根据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 制随着活塞杆的倾斜移动而产生缸内的压力流体泄漏的螺旋式压缩机 的容量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具 有容量控制阀、连接于上述容量控制阀的活塞杆、其活塞、及能够滑 动地对上述活塞进行引导的缸;其中:在上述缸的由活塞杆贯通的部 分的缸端壁,设置容许上述活塞杆的倾斜移动并对其进行引导的导向 体。
另外,第2发明在第1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 导向体设有拧入到缸端壁的螺纹孔受到固定的筒部,该筒部具有对活 塞杆进行引导的孔,在该筒部的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的内面与活塞 杆的外周面间设置了O形密封圈
另外,第3发明在第1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 导向体设有筒部和凸缘;该筒部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嵌入到 缸端壁的孔;该凸缘设于上述筒部的一方,固定在上述缸端壁的内面 侧;在上述筒部的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的内面与活塞杆的外周面间 设置了O形密封圈。
另外,第4发明在第1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 导向体设有筒部;该筒部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压入到缸端壁 的孔;在上述筒部的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的内面与活塞杆的外周面 间设置了O形密封圈。
第5发明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具有容量控制阀、连接 于上述容量控制阀的活塞杆、其活塞、及能够滑动地对上述活塞进行 引导的缸;其中:在上述缸的由活塞杆贯通的部分的缸端壁,设置控 制住上述活塞杆的倾斜移动并对其进行引导的导向体。
另外,第6发明在第5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 导向体的材质的硬度比上述缸端壁的高。
另外,第7发明在第5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 导向体通过热处理相比于上述缸端壁提高了硬度。
另外,第8发明在第6或第7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上述导向体设有拧入到缸端壁的螺纹孔受到固定的筒部,该筒部具有 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
另外,第9发明在第6或第7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上述导向体设有筒部和凸缘;该筒部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嵌 入到缸端壁的孔;该凸缘设于上述筒部的一方,固定在上述缸端壁的 内面侧。
另外,第10发明在第6或第7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上述导向体设有筒部;该筒部具有对活塞杆进行引导的孔,压入到缸 端壁的孔。
按照本发明,能够抑制随着构成容量控制装置的活塞杆的倾斜移 动而产生的缸内压力流体的泄漏,所以,能确实保持缸内的压力,能 够将容量控制阀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能够提高其控制性能,同时,也 提高了其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一实施形式的 螺旋式压缩机的纵剖正视图。
图2为放大示出图1所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 一实施形式的纵剖正面图。
图3为放大示出用于图1所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 置的一实施形式的导向体的纵剖正视图。
图4为放大示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 形式的纵剖正视图。
图5为放大示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再另一实 施形式的纵剖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实 施形式。图1到图3示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一实 施形式,图1为具有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一实施形 式的螺旋式压缩机的纵剖正视图,图2为放大示出图1所示本发明螺 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一实施形式的纵剖正面图,图3为放大 示出用于图1所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一实施形式 的导向体的纵剖正视图。
图1示出容量控制阀的位置处于高负荷区域的运行时,图2示出 容量控制阀的位置处于低负荷区域的运行时。
在图1中,螺旋式压缩机大致由压缩机部1、设于压缩机部1的 一方侧(图1的左侧)的电动机部2、及设于压缩机部1的另一方侧 (图1的右侧)的排出壳体部3构成。要压缩的气体从设于电动机部 2的吸入口4经过电动机部2内流往压缩机部1,受到升压后,经过排 出壳体部3排出到压缩机外。
压缩机部1具有主壳体5、收容于主壳体5内的回转器6、配置于 回转器6上侧的容量控制阀(滑阀)7、配置于回转器6下侧的储油部 8、及支承回转器6的一方侧的滚柱轴承9,另外,排出壳体部3具有 排出壳体10、配置于该排出壳体10的对回转器6的另一方侧进行支 承的滚柱轴承11和滚珠轴承12、及朝附图上左右对容量控制阀7进 行驱动的容量控制操作部(后述)。
压缩机部1的主壳体5形成吸入孔13、排出孔14、及排出口15 等。吸入孔13和吸入口4形成向回转器6的吸入流路。排出孔14形 成从回转器6的排出通道。
回转器6由相互啮合的一对阳回转器6A和阴回转器(图中未示 出)构成,收容在一对圆筒状孔(图中未示出)内。设于阳回转器6A 的两侧的轴部由设置于主壳体5的滚柱轴承9和设置于排出壳体10 的滚柱轴承11和滚珠轴承12支承。
容量控制阀7用于将吸入到回转器6的啮合部的吸入制冷剂气体 的一部分旁通到吸入侧,进行容量控制,可移动地收容在设于主壳体 5的凹部5b。
朝附图上左右对容量控制阀7进行驱动的容量控制操作部如图1 和图2所示那样,具有缸16,可滑动地设于该缸16内的活塞17,将 一端固定于活塞17、将另一端连接于容量控制阀7的活塞杆18,及设 于缸16的活塞杆18侧的室内、施加朝图2上右方向推压活塞17的力 的螺旋弹簧19。缸16由形成于排出壳体10的缸孔20、闭塞该缸孔 20的一方侧(图1、图2的右侧)的端盖21、闭塞缸孔20的另一方 侧(图1、图2的左侧)地形成于排出壳体10的缸端壁22形成。
在缸端壁22的由活塞杆18贯通的部分,设有螺纹孔23。在该螺 纹孔23拧入固定图3所示活塞杆18的导向体24。导向体24设有筒 部24B、凸缘部24C、及螺纹24D;该筒部24B具有对活塞杆18进行 引导的孔24A;该凸缘部24C设于该筒部24B的一方侧;该螺纹24D 设于筒部24B的外周,拧入到缸端壁22的螺纹孔23。另外,在凸缘 部24C的外周面设有拧入用工具的接合槽24E,另外,导向体24在 对活塞杆18进行引导的孔24A的内面设置对在活塞杆18的外周面滑 动接触的O形密封圈25进行收容的O形密封圈槽24F,另外,在凸 缘部24C的与缸端壁22的内面面对的端面设有收容与缸端壁22的内 面接触的O形密封圈26的O形密封圈槽24G。
返回到图1,在主壳体5和排出壳体10,设有与缸16的活塞杆侧 室相连的流体供给通道27。该流体供给通道27使来自储油部8的高 压的流体进出于缸室16。在流体供给通道27的途中,设有电磁阀28。 该电磁阀28通过其开闭对油向缸16的流动进行控制,使活塞17在图 1上左右移动。这样,控制容量控制阀7的位置,进行容量控制。
电动机部2由电动机壳体29、电动机定子30、电动机转子31等 构成。电动机部2以将其驱动力传递到压缩机部1的阳回转器(雄口 一タ)6A的方式构成。由电动机定子30和电动机转子31构成驱动用 电动机。电动机定子30安装在电动机壳体29,电动机转子31在电动 机定子30内固定在形成于阳回转器6A的一方侧的轴部上。由该构成, 将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阳回转器6A。阴回转器(雌口一タ) 由阳回转器6A驱动。
下面,根据图1到图3说明上述本发明的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 制装置的一实施形式。
由上述容量控制阀7和容量控制操作部构成容量控制机构,但其 容量控制由电磁阀28控制从储油部8通过流体供给通道27供给到缸 16的高压流体的流动,使活塞17在图1上左右方向移动。这样,容 量控制阀7可按与运行状态相应的适当的负荷运行地受到位置控制, 进行容量控制。
在低负荷区域,缸16的端盖21侧(图1的右侧)的室内的流体 压力时常为低压,所以,提高缸16的螺旋弹簧19侧(活塞杆18侧) 的室内的流体压力,使活塞17朝端盖21侧移动,从而使容量控制阀 7朝端盖21侧(图1的右侧)移动。另外,在高负荷区域,降低缸16 内的螺旋弹簧19侧(活塞杆18侧)的流体压力,由作用于容量控制 阀7的电动机部2侧端壁7a的低压力与作用于活塞杆18侧的侧端壁 7b的高压力的压力差,使容量控制阀7朝电动机部2侧(图1的左侧) 移动。
在上述容量控制中,在容量控制阀7时常作用从排出侧朝吸入侧 方向的力和使容量控制阀7回转的方向的力,容量控制阀7在由上述 回转力产生倾斜的状态下,长时间反复进行负荷增减。为此,连接于 容量控制阀7的活塞杆18产生同样的倾斜,但活塞杆18由设于导向 体24的孔24A内侧的O形密封圈25容许倾斜。另外,O形密封圈 25可抑制供给到缸16的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流体的泄漏。
结果,能可靠保持缸16内的压力,可将容量控制阀7保持在适当 的位置,可提高其控制性能,同时,其可靠性也提高。另外,在本发 明的实施形式中,在O形密封圈25老化的场合,从缸端壁22拆下导 向体24,即可容易地进行O形密封圈25的更换,同时,其更换时间 也较短。
另外,在要增大容量控制范围的场合,由于活塞杆的移动量变大, 所以,活塞杆在杆孔的接触程度进一步增加,但对该问题也能够应对, 所以,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范围也可能扩大,可扩大其使用用途。
图4为放大示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另一实施 形式的纵剖正视图。在该图4中,与图2同样,示出容量控制阀的位 置处于低负荷区域的运行时。另外,与图2和图3所示符号相同符号 的部分为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形式中,导向体24由具有对活塞杆18进行引导的孔24A 的筒部24B和设于该筒部24B的一方侧的凸缘24C构成。该导向体 24将该筒部24B插入到缸端壁22的孔32,由螺栓33将该凸缘部24C 固定到缸端壁22的内侧面,从而可装拆地设于缸端壁22的内侧面。
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在导向体24的对活塞杆18进行引导的孔 24A的内面设置与活塞杆18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O形密封圈25,另 外,在凸缘部24D的与缸端壁22的内面面对的端面设置与缸端壁22 的内面接触的O形密封圈26。
按照该实施形式,能可靠保持缸16内的压力,可将容量控制阀7 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可提高其控制性能,同时,其可靠性也提高。另 外,在O形密封圈25老化的场合,从缸端壁22拆下导向体24,即可 容易地进行O形密封圈25的更换,同时,其更换时间也较短。另外, 在要增大容量控制范围的场合,由于活塞杆的移动量变大,所以,活 塞杆在杆孔的接触程度进一步增加,但对该问题也能够应对,所以, 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范围也可能扩大,可扩大其使用用途。
图5为放大示出本发明螺旋式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装置的再另一实 施形式的纵剖正视图,在该图5中,与图2同样,示出容量控制阀的 位置处于低负荷区域的运行时。另外,与图2和图3所示符号相同符 号的部分为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形式中,导向体24由具有对活塞杆18进行引导的孔24A 的筒部24B和设于该筒部24B的一方侧的凸缘部24D构成。该导向体 24将该筒部24B压入到缸端壁22的孔32,设于缸端壁22的内侧面。
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在导向体24的对活塞杆18进行引导的孔 24A的内面设置与活塞杆18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O形密封圈25,另 外,在凸缘部24C的与缸端壁22的内面面对的端面设置与缸端壁22 的内面接触的O形密封圈26。
按照该实施形式,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能可靠保持缸16内的压 力,可将容量控制阀7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可提高其控制性能,同时, 其可靠性也提高。另外,在O形密封圈25老化的场合,从缸端壁22 拆下导向体24,即可容易地进行O形密封圈25的更换,同时,其更 换作业时间也较短。另外,不需要用于将导向体24固定于缸端壁22 的螺栓等部件,能够减少部件费用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将滑动接触于活塞杆18的外周面的O形密 封圈25设置在导向体24的对活塞杆18进行引导的孔24A的内面, 但也可省略该O形密封圈25地构成。即,
由比排出壳体10的材质的硬度高的材质形成导向体24,或者也 可通过热处理把导向体24的硬度形成为比排出壳体10的材质更高的 硬度,由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的手段,将这样形成的导向体24固定在 缸端壁22上。
在该场合,如使缸端壁22的孔32与活塞杆18的嵌合变得紧密地 设定嵌合尺寸,则可使压力流体的泄漏为最小限度,可保持缸16内的 压力。
按照该实施形式,可由更简单的结构提高螺旋式压缩机的耐磨性, 提高可靠性,另外,可把更换部件、更换工时控制在最小限度,迅速 恢复容量控制功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