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

申请号 CN201510280192.0 申请日 2015-05-27 公开(公告)号 CN105134371B 公开(公告)日 2017-10-24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八十科纱耶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发动机 驱动型发 电机 ,其包括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包括:控制轴,该控制轴设置在扼流 阀 的阀轴上,以在预定 角 度范围内可相对于所述阀轴旋转;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在其中所述扼流阀的开度减小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控制轴推动所述阀轴;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通过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来设定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扼流操作部分,该扼流操作部分在操作时在其中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减小的方向上驱动所述限制机构;以及 负压 机构,该负压机构通过所述发动机操作期间产生的负压来驱动,以在由所述限制机构限制的旋转范围内增加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该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包括:壳体;发动机和由该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的扼流;和用于驱动所述扼流阀的开闭机构,
其中所述开闭机构包括:
控制轴,该控制轴设置至所述扼流阀的阀轴,设置成能在预定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阀轴旋转;
第一推动构件,该第一推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阀轴和所述控制轴之间,并在其中所述扼流阀的开度减小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控制轴推动所述阀轴;
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通过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来设定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
扼流操作部分,该扼流操作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经由连接构件与所述限制机构相连,从而在操作时所述扼流操作部分在其中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减小的方向上驱动所述限制机构;以及
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被在所述发动机操作期间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或曲轴箱中产生的负压驱动,以使所述控制轴在其中所述最小开度在由所述限制机构限制的旋转范围内增加的方向上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
其中所述开闭机构包括附装至所述发动机的框架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限制机构包括:限制机构操作杆,该限制机构操作杆由所述框架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且具有与所述连接构件相连的一端;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设置至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并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第二推动构件,该第二推动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推动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并在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和所述框架构件之间产生旋转阻,所述旋转阻力来源于摩擦力;和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调节施加至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预载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其中所述负压机构包括:
膜片致动器,该膜片致动器包括:主体,该主体的内部被膜片分成腔室,从而负压被施加至所述腔室中的一个腔室;和与所述膜片相连的杆;以及
负压机构操作杆,该负压机构操作杆由所述框架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与所述杆的一端及所述控制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其中所述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从而在所述扼流操作部分位于初始位置时将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设定为半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其中:
所述发动机包括反冲起动器;并且
所述反冲起动器具有在所述扼流操作部分附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的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该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进一步包括:
燃料箱;和
燃料开关,该燃料开关设置至连接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发动机的燃料管,
其中所述燃料开关的操作部分在所述扼流操作部分附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

说明书全文

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已广泛使用具有布置在壳体中的发动机、发电机和燃料箱的便携式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为了改进起动发动机时的可操作性,某些这种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被构造成使得起动器手柄(起动器手柄是发动机的反冲起动器的操作部分)、扼流操作部分(扼流操作部分是扼流的操作部分)以及开关操作部分(开关操作部分是设置在将燃料箱和发动机彼此相连的燃料管上的燃料开关的操作部分)彼此接近地定位并且布置在壳体的侧面的规定区域中(例如,JP2006-161692A)。在这些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扼流操作部分和扼流阀通过推拉缆线相连,以便将扼流操作部分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上。另外,为了将开关操作部分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上,将燃料管的一部分布置在壳体的该侧面的附近,并且将燃料开关设置在该部分上。
[0003] 在起动发动机时需要手动操作扼流操作部分的发动机中,在发动机预热之后必须通过手动操作使扼流操作部分返回到初始位置。如果忘记进行该操作,则发动机可能会以导致过多燃料的空燃比操作,从而导致燃料效率下降和/或发动机失速。为了能够省去这种扼流操作,已经想出了各种自动扼流系统(例如,JP2007-162576A)。
[0004] 然而,如JP2007-162576A中公开的自动扼流系统结构复杂,并且具有许多组成部件,这导致成本高可维护性低。另外,用户无法参与到自动扼流系统的扼流操作,这可能会使想要自己操作扼流的用户感到失望。出于该原因,将会优选的是,允许手动操作扼流,同时系统自动地调节空燃比以补偿由于手动操作引起的任何缺陷,以由此抑制发动机失速等发生。而且,如果能够根据情形(例如当发动机较冷或者长期储藏之后)来选择半扼流(半开)和全扼流(全闭),则将提高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在具有可手动操作扼流阀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可以根据扼流期间的负载的变化来改变扼流阀的开度。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其包括:壳体2;发动机3和由该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4,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13中的扼流阀23;和用于驱动所述扼流阀的开闭机构30,其中所述开闭机构包括:控制轴31,该控制轴设置在所述扼流阀的阀轴上,以能在预定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阀轴旋转;第一推动构件35,该第一推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阀轴和所述控制轴之间并在其中所述扼流阀的开度减小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控制轴推动所述阀轴;限制机构32,该限制机构通过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来设定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扼流操作部分72,该扼流操作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2A上,并且经由连接构件71与所述限制机构相连,从而在操作时所述扼流操作部分在其中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减小的方向上驱动所述限制机构;以及负压机构33,所述负压机构被在所述发动机操作期间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或曲轴箱中产生的负压驱动,以使所述控制轴在其中所述最小开度在由所述限制机构限制的旋转范围内增加的方向上旋转。
[0007] 根据该结构,所述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以设定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推动构件在关闭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控制轴推动所述扼流阀。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扼流操作部分而在关闭方向上移动所述扼流阀。另外,由于所述扼流阀被设置成能相对于所述控制轴旋转,因此所述扼流阀能够根据在所述扼流阀的下游产生的负压打开,而不管所述控制轴的位置如何。由此,不管用户对所述扼流操作部分的操作如何,所述扼流阀都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负荷而打开,由此不可能发生发动机失速或燃料效率下降。此外,在发动机起动(预热)之后,利用由于发动机操作而在进气系统和曲轴箱中产生的负压的所述负压机构致使所述控制轴在其中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在由所述限制机构限制的旋转范围内增加的方向上旋转,由此将所述扼流阀打开,而不管所述扼流阀的下游的负压如何。这降低了送损失并提高了燃料效率。所述扼流操作部分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限制机构相连,由此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对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扼流阀进行操作。
[0008] 在以上描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优选的是,所述开闭机构包括附装至所述发动机的框架构件40;并且所述限制机构包括:限制机构操作杆62,该限制机构操作杆由所述框架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且具有与所述连接构件相连的一端;限制构件67,该限制构件设置至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上并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第二推动构件63,该第二推动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推动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并在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与所述框架构件之间产生旋转阻,所述旋转阻力来源于摩擦力;和调节构件65,该调节构件调节施加至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预载荷
[0009] 根据该结构,在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和所述框架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保持所述限制构件的位置。这使得可以防止所述限制构件由于所述负压机构的操作而移动,并且可允许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和所述限制构件仅在所述扼流操作部位由用户操作时移动。因而,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得以保持,直到用户操作所述扼流操作部分为止。另外,在所述限制机构操作杆处产生的摩擦力可以通过操作所述调节构件来改变,因此,该开闭机构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排量的各种发动机。
[0010] 另外,在以上描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优选的是,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膜片致动器,该膜片致动器包括:主体,该主体的内部被膜片分成腔室,从而负压被施加至所述腔室中的一个腔室;和与所述膜片相连的杆;以及负压机构操作杆,该负压机构操作杆由所述框架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与所述杆的一端及所述控制轴相连。由此所述负压机构能够由简单结构实现。
[0011] 另外,在以上描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范围,从而在所述扼流操作部分位于初始位置时将所述扼流阀的最小开度设定为半开。
[0012] 根据该结构,当所述扼流操作部分没有操作时,所述扼流阀半开(半扼流),而当用户操作所述扼流操作部分时,所述扼流阀的开度减小,并且例如所述扼流阀变成全闭(全扼流)。由此,用户能够根据情形(例如当发动机较冷或者长期存放之后)来选择扼流阀的开度。另外,由于在所述扼流操作部分的初始状态下所述扼流阀被设置为半开,因此可以预设适合于发动机起动的开度,而无需用户操作。
[0013] 另外,在上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包括反冲起动器80;并且所述反冲起动器具有在所述扼流操作部分附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2A上的手柄80B。
[0014] 根据该结构,所述扼流操作部分和所述反冲起动器的手柄(在起动发动机时需要操作该反冲起动器)彼此接近地定位,因而容易进行操作。
[0015] 另外,在上述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包括:燃料箱5;和燃料开关76,该燃料开关设置至连接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发动机的燃料管75,其中所述燃料开关的操作部分76A在所述扼流操作部分附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2A上。
[0016] 根据该结构,所述扼流操作部分和所述开关操作部分(在起动发动机时需要操作)彼此接近地定位,因此容易操作。
[0017] 根据上述结构,在具有可手动操作的扼流阀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中,可以允许扼流阀的开度在扼流期间根据负载的变化而改变。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0020]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立体图;
[0021] 图4A是该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平面图,而图4B是与图4A对应的示出了扼流阀的开度的剖视图;
[0022]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0023] 图6是沿着图5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0024] 图7A是该实施方式的控制轴的竖直剖视图,而图7B是沿着图7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0025] 图8A是该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平面图,示出了其中扼流操作部分位于初始位置并且向致动器供应负压的状态,图8B是与图8A对应的示出了扼流阀的开度的剖视图;以及[0026] 图9A是该实施方式的蒸发器的平面图,示出了其中扼流操作部分位于操作位置的状态,图9B是与图9A对应的示出了扼流阀的开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当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包括基本长方体形的壳体2,发动机3(内燃机)、发电机4和燃料箱5设置在该壳体2中。壳体2被构造成在宽度方向上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更大尺寸。在图1中,壳体2的前壁2A面向附图的观察者。脚轮6设置在壳体2的下部的适当位置处。
[0028] 发动机3包括发动机主体11,气缸燃烧室曲轴箱限定在该主体11中。活塞以往复运动方式收纳在气缸中,曲轴以可旋转的方式收纳在曲轴箱中。活塞和曲轴通过连杆彼此相连。发动机3布置在壳体2中,使得气缸的轴线在壳体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而曲轴的轴线在壳体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0029] 发电机4可以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磁同步发电机或永磁同步发电机构成。发电机4在壳体2的宽度方向上与发动机3紧邻地布置。燃料箱5位于比发动机3的位置高的位置处。
[0030] 如图2所示,发动机3具有与燃烧室连通的进气系统13。进气系统13从上游端依次包括进气口、空气清洁器14和蒸发器15。进气系统13布置在发动机3的、在壳体2的宽度方向上背离发电机4的那一侧。
[0031] 如图3至图5所示,蒸发器15包括蒸发器主体18,该蒸发器主体18具有限定在其中的进气通道17。进气通道17具有线性延伸的轴线并穿过蒸发器主体18。如图6所示,进气通道17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中间部分处的文氏管19,由此流动路径的横截面面积被减小。文氏管19设置有燃料喷嘴21。燃料喷嘴21与限定在蒸发器主体18的下部中的燃料室(未在图中示出)连通,并且根据进气通道17侧的负压将燃料室中的燃料喷射到进气通道17中。
[0032] 扼流阀23设置在进气通道17的文氏管19的上游侧,而节流阀24设置在文氏管19的下游侧。扼流阀23和节流阀24都由蝶形阀构成。扼流阀轴23A(其是扼流阀23的阀轴)和节流阀24的阀轴被支撑成彼此平行并且可相对于蒸发器主体18旋转。在当前实施方式中,蒸发器15被安装至发动机3(壳体2),使得进气通道17在平方向上延伸,而扼流阀轴23A和节流阀24的阀轴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0033] 扼流阀轴23A偏离进气通道17的中心。扼流阀23的阀体23B包括被扼流阀轴23A分开的第一部分23C和第二部分23D。因为扼流阀轴23A偏移,因此第一部分23C比第二部分23D具有更大旋转半径和更大面积。
[0034] 扼流阀23可在全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旋转。扼流阀23的可旋转范围由未在附图中示出的止动件来限定。在全闭位置,扼流阀23的阀体23B相对于进气通道17的横截面略微倾斜,使得第一部分23C定位在扼流阀轴23A的下游,而第二部分23D定位在扼流阀轴23A的上游。当扼流阀23从全闭位置旋转,使得第一部分23C朝向下游侧运动,并且阀体23B变成平行于进气通道17的轴线时,达到全开位置。由于第一部分23C具有比第二部分23D大的面积,因此当进气负压作用在扼流阀23的下游侧时,扼流阀23受到将其向阀打开方向推动的力。
[0035] 如图3至图5所示,用于打开和关闭扼流阀23的开闭机构30设置在蒸发器主体18的顶上。该开闭机构30包括设置在扼流阀轴23A上从而可相对于其旋转的控制轴31、限制控制轴31的旋转位置的限制机构32以及负压机构33。如稍后将详细地描述的,限制机构32包括作为其主要结构元件的限制机构操作杆62和限制构件67,而负压机构33包括作为其主要结构元件的负压机构操作杆51和致动器53。
[0036] 扼流阀轴23A延伸穿过蒸发器主体18并向上伸出来。控制轴31设置在扼流阀轴23A的上端。如图5和图7A~B所示,控制轴31形成为管状形状,并且具有供扼流阀轴23A的上端插入的内部。扼流阀轴23A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凸出部分23E。另一方面,控制轴31包括均径向向内突出的第一止动件31A和第二止动件31B。扼流阀轴23A和控制轴31能够在其中凸出部分23E抵靠在第一止动件31A上的位置和其中凸出部分23E抵靠在第二止动件31B上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彼此旋转。即:扼流阀轴23A能够在预定范围内相对于控制轴31旋转。对于控制轴31的给定位置,凸出部分23E越接近第一止动件31A定位,扼流阀23的开度就变得越小。
[0037] 在控制轴31的内部,第一推动构件35设置在控制轴31和扼流阀轴23A之间,以在凸出部分23E抵靠在第一止动件31A上的方向上相对于控制轴31推动扼流阀轴23A。即,第一推动构件35在扼流阀23的关闭方向上相对于控制轴31推动扼流阀轴23A。该第一推动构件35可以是例如扭转螺旋弹簧
[0038] 扼流阀23的最小开度由控制轴31和第一推动构件35来确定。具体地说,控制轴31的旋转位置的变化导致第一止动件31A的位置变化,第一止动件31A的位置变化又会改变扼流阀23在关闭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的位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最小开度是对于控制轴31的给定旋转位置来说扼流阀23能够具有的最小开度。根据控制轴31的旋转位置,扼流阀
23的最小开度从全闭变化到全开。需要指出的是,扼流阀23能够通过克服第一推动构件35的推动力旋转而到达全开位置,而不管控制轴31的位置如何。最小开度全闭时控制轴31所在的位置将被称为第一位置(控制轴最大关闭位置),而最小开度全开时控制轴31所在的位置将被称为第二位置(控制轴最大打开位置)。
[0039] 在控制轴3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控制轴臂31C。连杆37被支撑在控制轴臂31C的顶端部分处。连杆37形成为曲柄形状,并且包括形成为彼此平行的第一端部37A和第二端部37B以及在垂直于第一端部37A和第二端部37B的方向上延伸的中间部分
37C。控制轴臂31C的顶端部分设置有接合孔,该接合孔是平行于控制轴31延伸的通孔。连杆
37的第一端部37A被插入控制轴臂31C的接合孔内,使得第一端部37A和第二端部37B均平行于控制轴31。连杆37由控制轴臂31C支撑,从而能围绕第一端部37A旋转。
[0040] 如图3至图5所示,开闭机构30包括结合至蒸发器主体18的框架构件40。框架构件40由结合至彼此的多个挤压形成的板形成。构成框架构件40的钢板的结合以及框架构件
40和蒸发器主体18之间的结合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实现的。
[0041] 框架构件40包括结合至蒸发器主体18的侧壁部分41以及结合至侧壁部分41的第一支撑部分42和第二支撑部分43。第一支撑部分42和第二支撑部分43均形成为板状形状,并且被布置成与扼流阀轴23A垂直。第一支撑部分42布置在蒸发器主体18上方,而第二支撑部分43布置在第一支撑部分42上方。
[0042] 负压机构操作杆51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分42的底侧上。负压机构操作杆51由形成为L形的板件构成,具有面向上和面向下的板表面,并可围绕竖直延伸的轴线旋转。即,负压机构操作杆51可围绕平行于扼流阀轴23A的轴线旋转。
[0043] 向上延伸的竖直壁51A设置在负压机构操作杆51的一端处,从该端伸出,并且水平延伸的上壁51B设置在竖直壁51A的上端处。上壁51B和负压机构操作杆51的在竖直方向上与上壁51B相对的端部均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的插入孔(未在图中示出),并且连杆37的第二端部37B可旋转地插入在每个插入孔中。通过连杆37彼此相连的负压机构操作杆51及控制轴31一起旋转。当控制轴31位于第一位置时,负压机构操作杆51位于第三位置(负压机构操作杆最大关闭位置),而当操作杆31位于第二位置时,负压机构操作杆51位于第四位置(负压机构操作杆最大打开位置)。
[0044] 负压机构操作杆51的另一端与被负压驱动的致动器53相连。致动器53是膜片致动器,并且包括:外壳53A;膜片(未在图中示出),该膜片布置在外壳53A中并将内部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推动构件(未在图中示出),该推动构件布置在外壳53A的、位于第二腔室侧的面与膜片的位于第二腔室侧的面之间,以朝向第一腔室推动膜片;和驱动轴53B,该驱动轴53B具有与膜片的位于第一腔室侧的面相连的基端以及在第一腔室侧从外壳53A伸出来的顶端。所述推动构件可以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驱动轴53B的顶端与负压机构操作杆52的另一端相连,从而可围绕竖直延伸的轴线旋转。驱动轴53B响应于膜片的移位而前后运动,以使负压机构操作杆51旋转。
[0045] 外壳53A的第二腔室经由管与进气系统13的位于节流阀的下游部分或内燃机的曲轴箱相连。内燃机的曲轴箱经由漏气通道与内燃机的进气系统13相连。当内燃机操作时,在进气系统13和曲轴箱中产生的负压被供应至第二腔室。响应于供应至第二腔室的负压,膜片克服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朝向第二腔室移位,驱动轴53B在使其从外壳53A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减小的方向上移位,从而负压机构操作杆51旋转。
[0046] 在没有供应任何负压的初始状态下,致动器53的驱动轴53B由于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突出(前进),而在供应有负压的驱动状态下,驱动轴53B克服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而缩回(退回)。由于致动器53,负压机构操作杆51在致动器53的初始状态下被推向第三位置,而在致动器53的驱动状态下被推向第四位置。
[0047] 在第一支撑部分42和负压机构操作杆51之间布置推动构件(未在图中示出),该推动构件将负压机构操作杆52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42推向第四位置。该推动构件是为了消除负压机构操作杆51、连杆37和致动器53之间的游隙而设置的。
[0048] 支撑轴61从第二支撑部分43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支撑轴61从最接近第二支撑部分43的一个支撑限制机构操作杆62、第二推动构件63和挤压板64,并且具有顶端,调节螺母(定螺母)65与该顶端螺纹接合。限制机构操作杆62是形成为L形的板件,并且具有位于其中间部分的通孔,支撑轴61穿过该通孔,使得限制机构操作杆62被支撑轴61可旋转地支撑。
第二推动构件63由盘簧构成,该盘簧具有位于其中央部分的通孔,支撑轴61穿过该通孔。
[0049] 挤压板64是在其中央部分具有通孔的板构件,支撑轴61穿过该通孔,挤压板64进一步具有位于边缘中的缝隙64A。在第二支撑部分4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突出的接合壁43A。接合壁43A沿着竖直方向穿过挤压板64的缝隙64A,挤压板64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即在支撑轴61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接合壁43A移位。另一方面,接合壁43A抵靠在缝隙64A的边缘上,以防止挤压板64围绕支撑轴61旋转。
[0050] 限制机构操作杆62布置在第二推动构件63和第二支撑部43的上表面之间,并且在支撑轴61的轴向方向上受到来自第二推动构件63和第二支撑部分43的压力。因此,当限制机构操作杆62围绕支撑轴61旋转时,在第二推动构件63和第二支撑部分43中的每个与限制机构操作杆6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用作对抗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旋转阻力。通过调节支撑轴61上的调节螺母65(用作调节构件)的拧紧量并由此改变由第二推动构件63和第二支撑部分43施加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上的预载荷量,能够以任何值来设定作用在限制机构操作杆
62上的旋转阻力。
[0051] 限制构件67设置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一端处。在当前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67通过弯曲金属杆形成。限制构件67包括:从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一端向下延伸的第一部分67A;从第一部分67A的下端横向延伸的第二部分67B;在正交于第二部分67B和竖直方向的方向从第二部分67B的一端延伸的第三部分67C;第四部分67D,该第四部分67D基本平行于第二部分67B从第三部分67C的一端延伸从而与第二部分67B相对;和第五部分67E,该第五部分67E从第四部分67D向上延伸。当从上方看时,第二部分67B、第三部分67C和第四部分
67D形成了四边形的三个边。
[0052] 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一端设置有竖直贯穿的通孔,限制构件67的第一部分67A被布置成穿过该通孔。由此,限制构件67的第一部分67A由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一端支撑,从而可围绕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0053] 第二支撑部分43设置有:第一引导孔68,该第一引导孔68竖直延伸穿过该第二支撑部分43,第一部分67A穿过该第一引导孔68;和第二引导孔69,该第二引导孔竖直延伸穿过该第二支撑部分43,第五部分67E穿过该第二引导孔69。第一引导孔68以支撑轴61为中心以弧形形状延伸。第二引导孔69具有笔直形状,并且在使连接以弧形形状形成的第一引导孔68的端部的弦获得的直线延伸而获得直线上延伸。当限制构件67随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旋转一起运动时,限制构件67在基本保持其取向的同时进行平行移位。
[0054] 因为第一部分67A穿过第一引导孔68,第五部分67E穿过第二引导孔69,第二部分67B、第三部分67C和第四部分67D位于第二支撑部分43下方。保持环固定在第五部分67E上,使得该保持环能够抵靠在第二引导孔69的边缘部分上。该保持环确定了第五部分67E相对于第二引导孔69的插入位置(竖直位置)。
[0055] 在由限制构件67的第二部分67B、第三部分67C和第四部分67D包围的空间中放置有被布置在负压机构操作杆51的一端侧的竖直壁51A和连杆37的第二端部37B。
[0056] 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另一端经由用作连接构件的推拉缆线71而与扼流操作部分72相连。推拉缆线71包括引导管71A和穿过引导管71A内部的缆线71B。缆线71B由引导管71A支撑,从而可前后移动,并且其两个端部都从引导管71A突出。引导管71A的一端与从第二支撑部分43向上突出的管支撑部分43B相连。引导管71A在壳体2的前向方向上从管支撑部分
43B延伸,而其另一端与设置在壳体2的前壁2A上的操作部分2B相连。缆线71B的位于管支撑部分43B侧的端部与限制机构操作杆62相连,而缆线71B的位于操作部分2B侧的端部伸出到操作部分2B之前并与扼流操作部分72相连。由此,如果扼流操作部分72被向前拉动或向后推动,经由缆线71B与扼流操作部分72相连的限制机构操作杆62围绕支撑轴61旋转。扼流操作部分72能够在其最向后定位的初始位置(在该位置,扼流操作部分72已经被完全向后(朝向前壁)推动)与其最向前定位的操作位置(在该位置,扼流操作部分72已经被从前壁2A完全向前拉动)之间移位。
[0057] 经由推拉缆线71与扼流操作部分72相连的限制机构操作杆62在扼流操作部分72位于初始位置时位于第五位置(限制机构操作杆最大打开位置),而在扼流操作部分72处于操作状态时位于第六位置(限制机构操作杆最大关闭位置)。如图4A所示,当限制机构操作杆62位于第五位置时,限制构件67的第二部分67B抵靠在连杆37的第二端部37B上并对其进行挤压。由此,控制轴3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并且负压机构操作杆51位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控制轴31位于中间位置时,如图4B所示,扼流阀23的最小开度为位于全开和全闭之间的半开(半扼流)。在该状态下,当其下游的负压较小时,扼流阀23由于第一推动构件35的推动力而进入半开位置,并且在其下游的负压较大时能够克服第一推动构件35的推动力而移动到全开位置。
[0058] 作用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旋转方向上的摩擦力(摩擦阻力)被调节成使得该摩擦力总是大于负压机构操作杆51推动限制构件67的力,而不管致动器53的操作如何。即,形成了防止负压机构操作杆51使限制构件67和限制机构操作杆62移位的构造。因此,当限制机构操作杆62位于第五位置时,限制机构操作杆62、负压机构操作杆51和控制轴31的旋转位置得以维持。如上所述,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母65的拧紧量(预载)来设定作用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上的在旋转方向上的摩擦力(旋转阻力)。
[0059] 当限制机构操作杆62位于第五位置时,限制构件67的第三部分67C和第四部分67D在负压机构操作杆51朝向第四位置旋转时并不位于连杆37的第二端部37B和竖直壁51A的运动线上。因此,限制构件67不限制负压机构操作杆51朝向第四位置的旋转。因而,如果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位于第五位置时向致动器53供应负压,如图8A所示,则负压机构操作杆51运动到第四位置,并且操作杆31运动到第二位置。如图8B所示,当操作杆31位于第二位置时,扼流阀23的最小开度变成全开,并且扼流阀23保持全开。
[0060] 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下,如果限制机构操作杆62从第五位置向第六位置运动,则限制构件67的第二部分67B在负压机构操作杆51的旋转方向上在背离连杆37的第二端部37B的方向上运动。此时,响应于第二部分67B的运动,负压机构操作杆51由于致动器53的推动力而从中间位置朝向第三位置运动。即使在负压机构操作杆51已经到达第三位置之后,限制机构操作杆62也继续朝向第六位置旋转,并且限制构件67的第二部分67B从连杆37的第二端部37B离开。如图9A所示,当限制机构操作杆62位于第六位置时,限制构件67的第四部分67D抵接在位于第三位置的负压机构操作杆51的竖直壁51A上或者在接近竖直壁51A的位置。此时,如图9B所示,扼流阀23的最小开度变成全闭(即,控制轴31运动到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扼流阀23在其下游的负压较小时在第一推动构件35的推动力的作用下到达全闭位置,并且在其下游的负压较大时克服第一推动构件35的推动力而运动到全开位置。
[0061] 如果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位于第六位置时向致动器53供应负压,则作用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上的旋转方向上的摩擦力(旋转阻力)大于经由负压机构操作杆51传递至限制构件67的致动器53的驱动力,因此,负压机构操作杆51被第四部分67D限制并保持在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第三位置。
[0062] 燃料箱5和蒸发器15利用燃料管75相连,并且由于重力而从燃料箱5向蒸发器15供应燃料。燃料管75从燃料箱5向前延伸,穿过安装在壳体2的前壁2A上的操作部分2B的内侧,并且向后延伸而与蒸发器15相连。在燃料管75的位于操作部分2B的内侧的部分处设置有用于切换燃料管75的连通状态的燃料开关76。燃料开关76包括由用户抓握并操作的开关操作部分76A。开关操作部分76A延伸穿过操作部分2B并被放置在操作部分2B的前表面侧上。
[0063] 发动机3的发动机主体11位于背离发电机4的那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反冲起动器80。反冲起动器80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反冲起动器,并且包括与曲轴连接的带轮、围绕带轮缠绕的缆线80A和设置在缆线80A的顶端的手柄80B。缆线80A的顶端从发动机主体11前向拉出,并且手柄80B被支撑在操作部分2B的前表面上。通过抓握由操作部分2B支撑的手柄80B并向前拉出缆线80A,用户可以向曲轴施加旋转力并由此起动发动机3。
[0064] 在下文中,将描述上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的起动方式以及其中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的操作。在发动机起动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燃料开关76关闭,扼流操作部分72位于初始位置,并且没有向致动器53施加任何负压。在该状态下,如图4A和4B所示,限制机构操作杆62位于第五位置,负压机构操作杆51位于中间位置,控制轴31位于中间位置,并且扼流阀23半开。
[0065] 作为起动发动机3的方式,有第一起动方式和第二起动方式,在第一起动方式中,从其中通过操作扼流操作部分72将扼流阀23的最小开度设定为全闭的状态起动发动机3,在第二起动方式中,从其中扼流阀23的最小开度在不操作扼流操作部分72的情况下被设定为半开(半扼流)的状态起动发动机3。
[0066] 在第一起动方式中,作为起动发动机3的预备措施,用户打开燃料开关76以开始向蒸发器15供应燃料。另外,用户将扼流操作部分72向前拉出到操作位置。由此,如图9A所示,限制机构操作杆62被移动到第六位置,负压机构操作杆51被移动到第三位置,并且控制轴31被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如图9B所示,扼流阀23全闭。
[0067] 之后,当用户向前拉动手柄80B时,反冲起动器80致使曲轴旋转而起动发动机3。发动机3的启动在进气系统13和曲轴箱中产生负压,并且该负压被供应至致动器53。然而,因为施加至限制机构操作杆62的摩擦力大于致动器53的驱动力,因此防止了负压机构操作杆51、限制机构操作杆62和控制轴31移位。在该状态下,根据在扼流阀23的下游产生的负压,扼流阀23可以克服第一推动构件35的推动力而在打开方向上旋转。因而,扼流阀23可以根据发动机3的负载而打开和关闭,从而使得可以抑制发动机失速或燃料效率降低的发生。
[0068] 当用户向后推动扼流操作部分72以使其向后返回到初始位置时,限制机构操作杆62被移动到第五位置,被致动器53驱动的负压机构操作杆51被移动到第四位置,并且控制轴31被移动到第二位置,如图8A所示。由此,如图8B所示,扼流阀23全开。在该状态下,扼流阀23保持全开而不管其下游的负压如何,因而降低了泵送损失。
[0069] 之后,当发动机3停止并且负压消失时,负压机构操作杆51由于致动器53的推动力而被致使旋转,直到连杆37的第二端部37B抵靠在限制构件67的第二部分67B上,从而使负压机构操作杆51进入中间位置,因而使控制轴31进入中间位置,如图4A所示。结果,如图4B所示,扼流阀23返回到初始的半开位置。
[0070] 在第二起动方式中,在发动机起动之前的初始状态中,用户打开燃料开关76并拉动手柄80B来起动发动机3。此时,扼流操作部分72没被操作,并且扼流阀23保持半开。一旦发动机3启动,则根据在扼流阀23下游产生的负压,扼流阀23克服第一推动构件35的推动力而在打开方向上旋转。因此,扼流阀23可以根据发动机3的负荷而打开和关闭,从而使得可以抑制发动机失速或燃料效率下降的发生。另外,一旦负压被供应至致动器53,则负压机构操作杆51被移动到第四位置,并且控制轴31被移动到第二位置,如图8A所示。如上所述,当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可以在不操作扼流操作部分72的情况下在半扼流状态下起动。
[0071] 在当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中,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母65的拧紧量,可以改变在限制机构操作杆62处产生的摩擦力的量。因此,开闭机构30能够应用于具有不同排量的各种发动机。
[0072] 在当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驱动型发电机1中,将在起动发动机时操作的扼流操作部分72、开关操作部分76A和反冲起动器80的手柄80B一起聚集在操作部分2B中,因此实现了良好的可操作性。
[0073] 以上提供了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可以酌情变更开闭机构30的每个部件的形状和布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