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回热式兰金循环的双夹点标准

申请号 CN201280032803.4 申请日 2012-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4185719B 公开(公告)日 2015-11-25
申请人 麻省理工学院; 发明人 胡萨姆·泽比安; 米佐斯·亚历山大;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包含双夹点标准的用于优化回热式兰金循环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些 实施例 中,通过 选定 如排汽压 力 和排汽流速之类的操作变量以使得一种给 水 加热器取得一个双夹点,从而提高所述兰金循环的效率。特别地,第一夹点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取得而第二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处取得。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大致相等。本发明公开了与双夹点标准相关的回热式兰金循环的系统,操作所述系统的方法和优化所述系统操作的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一种发电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汽发生器中加热一种工作流体
将加热后的工作流体通入涡轮机以旋转所述涡轮机,所述工作流体从涡轮机排出时形成一种液体物料;
从所述涡轮机中抽汽并使用该汽流加热给加热器中的液体物料,所述给水加热器配置为用于所述物料流的第一流道和所述汽流的第二流道之间的热量交换;并且调整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和排汽压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排出的汽流温度与通入的物料温度大致相同,从而在所述给水加热器上取得一个双夹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蒸汽发生器中加热从所述给水加热器中排出的物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是在冷凝器中对从涡轮机排出的工作流体冷凝而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是一种超临界蒸汽发生器且所述加热工作流体在超临界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是一种亚临界锅炉,并且所述加热工作流体是一种过热蒸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夹点包含一个在排汽冷凝开始处的第一夹点和一个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的第二夹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点处的最小的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的温差大致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一种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所选定的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的关系如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使得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排汽出口处的最小排汽压力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使得夹点在汽流相位变化的起振处的最小质量流率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的调整包括打开或关闭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的调整包括调整一种阀门网络以选定涡轮机上用于排出汽体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包括多个涡轮级,且所述阀门网络被设置为从这些涡轮级中选定用于排汽的涡轮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动力装置运作的瞬态模式下调整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和排汽压力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获得双夹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态模式包含动力装置启动过程。
16.一种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使用一个处理器,接收多个输入设计参数并将其存储于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一个存储器中;
使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收到的输入设计参数计算一种输出设计参数,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包含至少一种给水加热器的汽流排汽压力和汽流质量流率,所述给水加热器被设置为使用一种涡轮排出的汽流对工作流体的物料进行预加热;以及
输出所计算出的输出设计参数;
其中,计算所述输出设计参数是为了在给水加热器上生成一个双夹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设计参数包括通过涡轮的主蒸汽流的流量,蒸汽发生温度,蒸汽发生压力和冷凝操作压力中的至少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输出设计参数构建一种发电系统。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夹点包含一个在排汽冷凝开始处的第一夹点和一个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的第二夹点。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大致相等。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包含一个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质量流率 所述输出设计参数是为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以下述方式近似计算的: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包括一个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该参数为使得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排汽出口处的最小排汽压力。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包含一个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该参数为使得夹点在汽流相位变化的开始处的最小质量流率。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设计参数是由迭代计算所确定的,一个给水加热器的双夹点标准被用于每一次迭代计算过程中。
25.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加热工作流体的蒸汽发生器;
一种与所述蒸汽发生器流体连接并被设置为由所述加热后的工作流体所驱动的涡轮,所述工作流体从涡轮排出后形成一种物料;以及
至少一个被设置为使用涡轮所排出的汽流加热所述物料的给水加热器,所述给水加热器配置为用于所述物料流的第一流道和所述汽流的第二流道之间的热量交换;
其中,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和排汽压力中的至少一个被选定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排出的汽流温度与通入的物料温度大致相同,从而在所述给水加热器上取得一个双夹点。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从给水加热器排出后进入所述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工作流体从涡轮排出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形成所述物料。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是一种超临界蒸汽发生器且加热后的工作流体是超临界状态的。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是亚临界锅炉且加热后的工作流体是过热蒸汽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夹点包含一个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的第一夹点和一个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的第二夹点。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大致相等。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之间的差值在5摄氏度以内。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给水加热器排出的汽流是一种过冷液体。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涡轮排出的汽流是一种过热蒸汽或一种双相流体。
35.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包含水、庚烷、甲苯、异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3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一种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 所选定的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的关系如下:

3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够使得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排汽出口处的最小排汽压力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
3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够使得夹点在汽流相位变化的开始处的最小质量流率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3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调整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的阀门。
4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调整涡轮上的排汽位置的阀门网络,以对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进行调整。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包括多个涡轮级,且所述阀门网络被设置为从这些涡轮级中选定用于排汽的涡轮级。
42.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加热工作流体的蒸汽加热器;
一个与所述蒸汽发生器流体连接并被设置为由所述加热工作流体所驱动的涡轮,所述工作流体从涡轮排出后形成一种物料;以及
至少一个被设置为使用涡轮所排出的汽流加热所述物料的给水加热器;
其中,为一种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 所选定的至少一组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的关系如下:

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取得一种双夹点。
43.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种回热式兰金循环,其中,在工作流体进入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之前,至少一个给水加热器使用汽流对工作流体的物料进行预加热;
其中,第一夹点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取得而第二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处取得。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是一种被设置为将所述工作流体加热至一种超临界状态的超临界蒸汽发生器。

说明书全文

优化回热式兰金循环的双夹点标准

技术领域

[00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使用回热式兰金循环的系统,操作该系统的方法,和优化对系统的操作方法的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优化回热式兰金循环的双夹点标准。

背景技术

[0002] 著名的兰金循环和其变形(如卡里纳循环或有机兰金循环)被用于产生全球约80%的电。兰金循环能够应用于广泛的能源资源,包括矿物燃料、核能、热能太阳能生物燃料。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对兰金循环的运用也一样。
[0003] 在一个基本的兰金循环中,例如之类的工作液体被水压缩进入锅炉,在锅炉中通过外来热源的加热产生蒸汽。高压蒸汽被导入涡轮机,在涡轮机中膨胀推动涡轮机旋转并输出电力。蒸汽膨胀推动涡轮机而使其压力和温度减小。之后蒸汽从涡轮机排出并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饱和液体。然后这一液体“物料”重新被水泵压缩进入锅炉而使得整个循环重复进行。
[0004] 大多数的兰金循环包括一个或多个附加特征以增加效率。例如,在一个回热式兰金循环中,从冷凝器产生所述物料在注入锅炉之前被预加热。所述物料在一个给水加热器中使用所述系统其他部分(如涡轮机)产生的热蒸汽流进行预加热。尽管引入汽流对涡轮机的输出产生了小部分的损失,但对所述物料的预加热使整体的效率产生了净增长。
[0005] 兰金循环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对其设计和操作的广泛研究使其运转已经被认为达到了几乎完善的程度。甚至于对此循环效率的一个很小的提高,特别是在实际的操作条件下,都将带来经济上环境上的巨大优势。因此,存在提升兰金循环效率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双夹点标准的用于优化回热式兰金循环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选定如排汽压力和排汽流速之类的操作变量以使得一种积水加热器取得一个双夹点,从而提高所述兰金循环的效率。特别地,第一夹点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取得而第二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处取得。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大致相等。本发明公开了与双夹点标准相关的回热式兰金循环的系统,操作所述系统的方法和优化所述系统操作的方法。
[000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来实施,来获得兰金循环中再生部分的全局最优值而不需要空间离散。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作发电系统的方法,包括在蒸汽发生器中加热一种工作流体并将加热后的工作流体通入涡轮机以旋转所述涡轮机,所述工作流体从涡轮机排出时形成一种液体物料。所述方法也包括从所述涡轮机中抽汽并使用该汽流加热物料(如在其从冷凝器排出之后,在其从脱气器排出之后或在其从上游给水加热器排出之后),物料在一个用于形成所述物料流的第一流道和所述气流的第二流道之间的热量交换的给水加热器中被加热。所述方法还包括调整所述气流的质量流率和排汽压力中的至少一个,从而在所述给水加热器上取得一个双夹点。
[0009]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调整所述气流的质量流率和排汽压力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排出的汽流温度与通入的物料温度大致相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蒸汽发生器中加热从所述给水加热器中排出的物料。所述物料可以是在冷凝器中对涡轮机排出的工作流体冷凝形成的。所述蒸汽发生器可以是一种超临界蒸汽发生器且所述加热工作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所述蒸汽发生器可以是一种亚临界锅炉且所述加热工作流体是一种过热蒸汽。所述双夹点可以包括一个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的第一夹点和一个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的第二夹点。所述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可以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基本相等。其中为一种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 所选定的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的关系可以如下:
[0010]
[0011] 且
[0012]
[0013] 通过这种方式选定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可以避免数值计算离散化的需要,或者可以避免在实际运行中检查双夹点。能够使得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排汽出口处的最小排汽压力可以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能够使得夹点在汽流相位变化的开始处的最小质量流率可以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对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的调整可以包含打开或关闭一种。对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的调整可以包含调整一个阀门网络以选定涡轮上的排汽位置。述涡轮可以包括多个涡轮级,且所述阀门网络被设置为从该组涡轮级选定用于排汽的涡轮级。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动力装置运作的瞬态模式下调整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和排汽压力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取得双夹点。所述瞬态模式可以包含动力装置的启动过程。
[001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个处理器,接收多个输入设计参数并将其存储于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一个存储器中。所述方法也包括,使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收到的输入设计参数计算一种输出设计参数,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包括至给水加热器的汽流排汽压力和汽流质量流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给水加热器被设置为使用涡轮排出的汽流对工作流体的物料进行预加热。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计算出的输出设计参数。计算所述输出设计参数是为了在给水加热器上生成一个双夹点。
[001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设计参数包括通过涡轮的主蒸汽流的流量,蒸汽发生温度,蒸汽发生压力和冷凝操作压力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方法也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输出设计参数构建一种发电系统。所述双夹点可以包括一个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的第一夹点和一个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的第二夹点。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可以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基本相等。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可以包括一个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质量流率 所述参数是为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 以下述方式近似计算的:
[0016]
[0017] 且
[0018]
[0019] 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可以包括一个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该参数为使得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排汽出口处的最小排汽压力。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可以包括一个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该参数为使得夹点在汽流状态变化的开始处的最小质量流率。所述输出设计参数可以由迭代计算所确定的,一种给水加热器的双夹点标准可以被用于每一次迭代计算过程中。
[0020]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包括一种加热工作流体的蒸汽发生器和一种与所述蒸汽发生器流体连接并被设置为由所述加热工作流体所驱动的涡轮,所述工作流体从涡轮排出后形成一种物料。所述系统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给水加热器被设置为用涡轮所排出的汽流加热所述物料,所述给水加热器配置为用于所述物料流的第一流道和所述气流的第二流道之间的热量交换。所述气流的质量流率和排汽压力中的至少一个被选定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排出的汽流温度与通入的物料温度大致相同,从而在所述给水加热器上取得一个双夹点。
[002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可以从给水加热器排出后进入所述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所述物料可以是在工作流体从涡轮机排出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形成的。所述蒸汽发生器可以是一种超临界蒸汽发生器且加热后的工作流体可以是超临界状态的。所述蒸汽发生器可以是亚临界锅炉且加热后的工作流体可以是过热蒸汽。所述双夹点可以包括一个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的第一夹点和一个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的第二夹点。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可以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基本相等。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之间的差值可以在5摄氏度以内。从所述给水加热器排出的汽流可以是一种过冷液体。从所述涡轮机排出的汽流可以是一种过热蒸汽或一种两相流体。所述工作流体可以包括水、庚烷、甲苯、异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0022] 为一种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 所选定的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的关系可以如下:
[0023]
[0024] 且
[0025]
[0026] 能够使得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排汽出口处的最小排汽压力可以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能够使得夹点在汽流相位变化的开始处的最小质量流率可以被选定为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所述系统也可以包括一种用于调整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的阀门。所述系统也可以包括一种调整涡轮上的排汽位置的阀门网络,以对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进行调整。所述涡轮可以包括多个涡轮级,且所述阀门网络被设置为从这些涡轮级中选定用于排汽的涡轮级。
[0027]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包括一个加热工作流体的蒸汽加热器和一个与所述蒸汽发生器流体连接并被设置为由所述加热工作流体所驱动的涡轮,所述工作流体从涡轮排出后形成一种物料。所述系统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被设置为用涡轮所排出的汽流加热所述物料的给水加热器。为一种给定的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转化 所选定的至少一组所述汽流的排汽压力(PB)和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 的关系如下:
[0028]
[0029] 且
[0030]
[0031] 以使得所述给水加热器取得一种双夹点。
[0032]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包括一种回热式兰金循环,其中在所述工作流体进入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之前,至少一个给水加热器使用汽流对工作流体的物料进行预加热。第一夹点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取得而第二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处取得。所述蒸汽发生器可以是一种被设置为将所述工作流体加热至一种超临界状态的超临界蒸汽发生器。
[003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如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系统和方法。附图说明
[0034] 结合下列说明和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0035] 图1是应用回热式兰金循环的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0036] 图2是给水加热器的夹点图;
[0037] 图3是能够取得双夹点的给水加热器的夹点图;
[0038] 图4是显示所述双夹点唯一性的夹点图;
[0039] 图5A是一种水泵向后或向下排水的给水加热器的示意图;
[0040] 图5B是一种水泵向前或向上排水的给水加热器的示意图;
[0041] 图6是对双夹点标准数值验证的流程图
[0042] 图7是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效率曲线图;
[0043] 图8是图6所示示意图的熵生成率曲线图;
[0044] 图9是固定的给水加热器区域的效率曲线图;
[0045] 图10是固定的给水加热区域的熵生成率曲线图;
[0046] 图11是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四种不同的设计过程与总给水加热器区域的最优性能图;
[0047] 图12是一种使用了四个具有闭合式给水加热器的回热式兰金循环的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0048] 图13是一种电脑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0049] 图14是一种具有双夹点标准的兰金循环的设计或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双夹点标准的用于优化回热式兰金循环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选定如排汽压力和排汽流速之类的操作变量以使得一种给水加热器取得一个双夹点,从而提高所述兰金循环的效率。特别是,第一夹点在排汽冷凝的开始处取得而第二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处取得。第一夹点处的最小温差与第二夹点处的最小温差基本相等。本发明公开了与双夹点标准相关的回热式兰金循环的系统,操作所述系统的方法和优化所述系统操作的方法。
[0051] 现在将描述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来为本发明提供一个概述。
[0052] 基于对本发明所公开系统和方法的结构、功能、制造和使用的原理的理解。所述附图中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所说明的以及附图所示出系统和方法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示例性的实施例和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进行定义。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可以和其他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特征结合运用。此类的修改和变形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53] 图1示出了一种使用了回热式兰金循环的发电系统100的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循环可以是亚临界的或是超临界的。如图所示,所述系统100包括一种蒸汽发生器102、一种涡轮机104、一种冷凝器106、一种泵108以及一种给水加热器(FWH)110。
[0054] 所述蒸汽发生器102包括一种热源和一种基本封闭的容器容纳工作流体在其中由所述热源进行加热。示例性的热源包括地热系统、核能系统、燃气或燃燃烧器以及其他类似的系统。许多种工作流体可以被运用于所述的系统,如水、氨、庚烷、甲苯、异丁烷或者上述流体的组合。所述蒸汽发生器102可以是或可以包括一种亚临界锅炉或一种超临界蒸汽发生器。
[0055] 所述涡轮机104包括一个组合转子,所述组合转子具有一接附有一个或多个涡轮叶片的轴。随着所述蒸汽发生器102所产生的过热蒸汽流过所述涡轮机104,所述蒸汽膨胀并作用于叶片以带动轴旋转,从而产生有用功。所述涡轮机104的一根输出轴可以与一电力发生器相连接从而使得随着所述涡轮机104的旋转生成电力。
[0056] 随着工作流体流出所述涡轮机104,其流入所述冷凝器106中,并通过一台热交换器进行冷却。所述热交换器被提供了一种冷却流体,用于冷却从涡轮机104流出的流体,使其凝结为过冷液体。许多种冷却流体可以被运用于所述冷凝器106,如环境空气、水等。
[0057] 从所述冷凝器106流出的所述过冷液体通过机械泵108被供应给所述给水加热器110。所述给水加热器110也可以由其他流体所提供,所述流体可以是从脱气器,上游给水加热器或其他所述给水加热器110和冷凝器106的中间元件所流出的流体。所述给水加热器110包括一个热交换器,将从所述涡轮机104中流出的汽流112的热量转移至从冷凝器
106中所流出的过冷液体物料。所述给水加热器110通过对供应回蒸汽发生器102以进行循环的物料进行预加热以实现所述系统100的回热功能。
[0058] 尽管在图1中仅示出和描述了单个蒸汽发生器、涡轮机、冷凝器、汽流和给水加热器,但这仅仅是为了表述的简洁,所述系统10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所述元件。同时,尽管使用了“给水加热器”这一术语来表述所述系统100的各种原件,但应当了解所述物料可以是或可以包括除水之外如上文所述的其他工作流体。
[0059] 应当了解所述系统100可以包括各种阀门、管道、管线、感应器、控制器和其他帮助监测和调整所述系统100的各种操作参数的元件。举例而言,所述汽流112上可以安装一个可调节的阀门用于调节进入所述给水加热器110的汽流112的流量。所述系统100还可以包括阀门网,导管等,可以被调节为用于选择所述汽流112从系统100的何处流出。这使得所述排汽压力可以进行变化,比如通过将所述汽流112从所述涡轮机104的不同涡轮机级流出。
[0060] 图2是所述给水加热器110的夹点图,图中示出了温度与热能量转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两个可能产生夹点的位置。实线114代表了一种质量流率M为100.0千克/秒(kg/s),压力P为100巴(bar)的给水。虚线116代表了一种质量流率M为
30.0千克/秒(kg/s),压力P为15巴(bar)的给水。点线118代表了一种质量流率M为
25.5千克/秒(kg/s),压力P为25巴(bar)的给水。
[0061] 因为所述给水是过冷液体,所述给水的温度在所述热交换器的进口(所述夹点图的右侧)和出口(所述夹点图的左侧)之间以平滑曲线形式上升。所述汽流以过热蒸汽的形态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转换状态为过冷液体然后流出热交换器。因此所述汽流具有一个过热区,期间所述汽流的温度沿一平滑曲线下降。所述气流还具有一个冷凝区,期间所述汽流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一旦所述汽流被完全冷却成过冷液体,所述汽流的温度再次在过冷区域内沿平滑曲线下降。
[0062] 所述冷凝区形成了所述汽流的一条水平线,如温度不变下的降,如果假设在过热区域和过冷区域内所述物料的热容率都比所述汽流的热容率要高,则所述汽流所对应的其余两条曲线的斜度要高于物料所对应曲线的斜度。因此,在从入口到出口的气流流向上,所述过热区域和过冷区域形成了汽流曲线与物料曲线之间的收敛,而在所述冷凝区域,可以看到这两条曲线是发散的。
[0063] 因此当一种纯物质被作为工作流体使用时,只存在两处位置可能产生夹点,即所述给水和所述汽流之间的温度差最小的点。一个可能的夹点,“夹点p”可能存在于气流冷凝器的冷凝开始处。第二个可能的夹点,“夹点o”可能存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端(如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出口处)。如果所述汽流入口在两相区域,则冷凝器的冷凝开始处恰好与所述入口一致。
[0064] 在过热蒸汽和过冷液体阶段的气流温度下降率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气流的质量流率来调整。(当进入所述热交换器的汽流流体质量增加时,冷却汽流所需的时间增加)。
[0065] 此外,所述汽流进入热交换器时的温度和开始冷凝时的温度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汽流的压力进行调整。(压力越高,进入热交换器时的汽流温度越高,开始冷凝时的气流温度也越高)。
[0066] 因此,即使所述热交换器的区域以及进入热交换器的所述给水的质量流率和压力是固定的,也可能通过调节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和压力来调整汽流与给水之间的温度差。
[0067] 在传统的发电系统中,选定能够最小化夹点p的操作参数。也就是说,所述汽流的压力和/或流量被调整为使得在热交换器中汽流开始冷凝时的温度与当时的给水温度大致相当或非常接近。这通过图2中的虚线116得以体现,图中示出了增加汽流的质量流率M同时减小汽流压力P以取得一个非常小的夹点p。在这种情况下,在热交换器冷端(夹点o可能产生的位置)的所述汽流与给水之间的温度差变得非常大。换句话说,在传统的系统中,夹点p被最小化,但没有采取任何方式试图取得夹点o,很少对夹点o进行最小化。
[0068] 通过图2中的点线118示出了能够被选定用于最小化夹点o的操作参数。如图所示,减小汽流的质量流率M同时增加汽流压力P以取得一个非常小的夹点o。在这种情况下,在汽流冷凝器的冷凝开始处(夹点p可能产生的位置)的所述汽流与给水之间的温度差变得非常大。传统观点认为这种布局方式是不理想且效率低的。
[0069] 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汽流的质量流率M和/或压力P能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所述汽流和所述给水之间的温度差在夹点p和夹点o都能够最小化。优选的,一个或全部所述参数能够被调整以使得所述汽流与所述给水之间在夹点p的温度差与在夹点o的温度差几乎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点p的温度差与夹点o的温度差可以是相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点p所能取得的最小温度与夹点o所能取得的最小温度之间的差值能够小于约20摄氏度,小于约15摄氏度,小于约10摄氏度,小于约5摄氏度,小于约3摄氏度,和/或小于约1摄氏度。
[0070] 图3是所述给水加热器110的夹点图,示出了当取得双夹点时,温度与热能量转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夹点p和夹点o都被最小化。如上文所述,传统观点认为对所述汽流进行过冷冷却(双夹点所需的)是一种浪费因为从所述给水加热器110流出的汽流通常要用于作为一个或多个级联下游给水加热器的物料。然而,下文的描述说明了为了取得双夹点而对所述汽流进行过冷冷却出乎意料得产生了更好地运营效率。
[0071] 下面将详细描述回热式兰金循环的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双夹标准。所述给水加热器被建模为逆流热交换器。因此,如上文所述,在所述给水加热器上存在两个可能的夹点位置:(1)在所述汽流(排出)的出口以及(2)在汽流冷凝器的冷凝开始处。在给水加热器的给定热负荷下,物料入口温度和流量,排汽流量和/或压力能够被选择以在两个可能的夹点位置取得相同的最小接近温度从而优化所述循环的效率。下面给出了在少量的假设下,在汽流进入冷凝器情况下,一个固定的夹点值的分析证明。此外,所述标准数字模拟式地表明了固定夹点值和使用了最常用布局模式的固定热交换区域,所述布局模式是:流入冷凝器,流入脱气器和级联流入下一个给水加热器。下文开发了一个在所述流体被水泵(向上或向下)注入并与所述给水混合的情况下的类似标准。本发明所公开的双夹点标准简化了优化过程并造成了固定热交换区域效率的显著提升。出于数值模拟和计算的原因,压力可以被作为优化变量,热负荷和质量流率能够被计算。
[0072] 术语名称
[0073]
[0074] 兰金循环被广泛运用与发电领域,通常具有提升效率的特征如再加热、过热或再生。兰金循环的附加信息可以参见A.Bejan,Thermal Design&Optimization,John Wiley&Sons,Inc.,1996;R.W.Haywood,Analysis of Engineering Cycles,3rd Edition,Elsevier,1980;and M.J.Moran,H.N.Shapiro,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6th Edition,John Wiley and Sons,2007,其内容在此被全部纳入作为引用。
[0075] 能够对能源循环进行高保真建模的商业软件包是可得的,诸如THERMOFLEX,ASPENPLUS,和GATECYCLE。这些软件包提供了对给定循环(流程链接)进行执行参数和优化研究或对给定应用构建能源循环的工具。
[0076] 除了最简单的循环其余的循环都是回热式的,也就是说,它们包括通过从涡轮机导出的汽流对(从冷凝器回来的)物料进行预加热。这一预加热过程在封闭式和/或开放式的给水加热器(CFWH和OFWH)中进行。根据所述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即排水)位置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给水加热器布局模式。一般情况下动力循环的性能随着给水加热器数量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典型地,给水加热器数量的确定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也就是所,是对于资本和运营成本之间的平衡。一个知名的近似设计标准是使得在兰金循环的回热区域的每一个给水加热器具有相等的焓值增长。更准确的说,在一些理想情况下,为了取得一种非再热非超临界电厂的最大效率,所述给水的焓值上升至饱和点,应当大致在所有的加热器和省煤器上是一致的。
[0077] 封闭式给水加热器必须是多相热交换器。对热交换器网络的设计已经是完善的领域,其附加信息可以在下列文献中得到:L.T.Biegler,I.E.Grossmann,A.W.Westerberg,Systematic Methods of Chemical Process Design,Prentice Hall,New Jersey,1997;J.Cerda,A.W.Westerberg,D.Mason,B.Linnhoff,Minimum utility usage in heat-exchanger network synthesis.A transportation problem,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38(3)(1983)373-387;J.Cerda,A.W.Westerburg,Synthesizing heat-exchanger networks having restricted stream stream matches using transportation problem formulations,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38(10)(1983)1723-1740;B.Linnhoff,E.Hindmarsh,The pinch design method for heat-exchanger networks,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38(5)(1983)745-763;S.A.Papoulias,I.E.Grossmann,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process synthesis2.Heat-recovery networks,Computers&Chemical Engineering7(6)(1983)707-721;and I.C.Kemp,Pinch Analysis and Process Integration,2nd Edition,Elsevier,2007,其内容在此被全部纳入作为引用。对于动力系统和热交换器网络的设计都可以通过简化方式或更严格的模型来进行。一种常见的简化方式是所谓的夹点分析,即选定可能的最小温度(MITA)然后计算每个热交换器的入口情况和热负荷。这一简化方式的优势在于将投资费用和热交换器的详细设计与运营费用分离开来。夹点方法的隐含假设是所需的热交换区域精确地以MITA为特征。尽管如此,为了经济上的优化,需要对热转换区域进行精确地计算。
[007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用于优化回热式动力系统的标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所述标准被应用于两种夹点方法并对固定的热转换区域进行优化。本发明中的封闭式给水加热器通常是逆流热交换器。
[0079] 因此,存在两种可能的夹点,即在冷凝器的冷凝开始处和在排汽(排水)处。本发明的主要结果是,对于大多数的给水加热器结构来说,通过同步取得两个夹点能够得到优化运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元(流程)之间的链接和膨胀线(冷凝器温度、涡轮入口压力和温度和总流量)被假设为是固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流体被假设为一种具有形态变化的纯物质。
[0080] 在一个传统的夹点分析中,通过经济标准选定的MITA被作为热交换区域的一种替代。因此,每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具有三个维度的自由度,即热负荷(通过MITA作为一种替代),抽汽压力(和温度)和抽气流量。因此,至少在原则上,在受到最小温度差的约束下,考虑对这三个自由度的同步变化,所述循环的操作可以在数值模拟上进行优化。在更严格的分析中,热转换区域通过经济分析被选定,剩余的两个自由维度是抽汽压力和抽汽流量,且MITA是自由的。本发明所述的双夹点设计标准为每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排除了两个变量。除此之外,在夹点分析的情况下,本发明所述的标准排除了对夹点破坏限制的检查需要以及对给水加热器的空间分布模型需要。总而言之,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和方法显著简化了对于循环的优化。当所述兰金循环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作为一个复杂过程的一部分时,如燃烧系统,或在其他系统中,如有机兰金循环的工作流体选定过程,这种加速算法显得特别重要。
[0081] 关于氧燃烧系统的详细信息可以参见H.Zebian,A.Mitsos,Multi-variable optimization of pressurized oxy-coal combustion,In Press:Energy(EGY)http://dx.doi.Org/10.1016/j.energy.2011.12.043,2011,其内容在此被全部纳入作为引用。
[0082] 对于孤立的兰金循环的优化可以通过通用建模工具来进行。然而,在没有本发明所述的标准的情况下,这样的“优化”实际导致了次优的局部最优解。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系统使得近似设计标准能够被更简单地运用,比如前述的对给水加热器的等焓值增加。
[0083] 在下面的第二章当中,研究最简单给水加热器布局下的最小温度差的简化规则,即所述排水口被安装于冷凝器。一个更加确切的说法通过适当的边界条件给出且被分析证明。此外,还解释了双夹点标准是怎样被应用于一个简化过程中,相对于所有变量同步优化的方法,造成了一种显著简化的优化配方。在下文的第三章中,讨论所述双夹点标准相对于其他布局结构的适用性。在下面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各种不同给水加热器布局的案例进行研究,对简化计算和常数区域分别进行数值运算,同时也探讨给水的熵生成。相比于现行的设计实践,无论是简化计算还是严格运算,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和方法都造成了显著的节约。
[0084] 第2章-简化方式双夹点的分析证明
[0085] 在下面的章节中,发展了一种双夹点的设计标准并且在一系列非限制性的假设上进行证明。第一,夹点图说明了只有两个点是需要关心的,即冷凝器的冷凝开始处和汽流的出口处。
[0086] 其次,当所述废气被输送到于冷凝器中时,已经被证明了对于一个给定的热负荷,双夹点对于实现最优性是必须的。此外,存在一组特定的排汽压力和流量能够取得一个双夹点。因此,双夹点对于最优性的取得也是足够的。然后,根据效率优化的计算程序公开一组重新排序的变量。
[0087] 2.1两种产生夹点的可能性
[0088] 假设1(热容率):物料流量与排汽容量的比率被假定为足够高以使得在过热区域和过冷区域,所述物料的热容率 都高于所述汽流的热容率。假设1针对的是典型的兰金循环。
[0089] 下列命题显示了如图2所示的夹点图表中只有两个点是需要研究的。
[0090] 命题1:在假设1情况下在物料与汽流之间最小的温差只可能出现在两个点,即冷凝器的冷凝开始处和排汽出口处。
[0091] 证明:所述给水加热器可以被建模为逆流热交换器。所述物料总是能够进行过冷冷却从而在夹点图上取得一条平滑的曲线。相比之下,所述汽流总体上可以包括三个区域,即,过热区域,冷凝区域和过冷区域,给出两条变化的曲线。所述冷凝区域导致所述汽流形成一条水平的线,即焓值降低而温度保持不变。基于假设1,另外两条与汽流相应的曲线与物料相应的曲线相比具有一个更高的斜率。因此,在从入口到出口的气流流向上,所述过热区域和过冷区域形成了汽流曲线与物料曲线之间的收敛,而在所述冷凝区域,可以看到这两条曲线是发散的。因此,只存在两处位置可能产生夹点,即冷凝开始处与气流出口处。如果所述汽流入口在两相区域,则冷凝的开始处恰好与所述入口一致。
[0092] 如上文所述,图2示出了一个说明性的给水加热器的夹点图。在一个纯物质的给水加热器的热再生中只有两个可能出现夹点的位置:在热交换器的冷端(排水处,汽流小点线,标记为夹点o)或在气流冷凝器的开始处(气流虚线,标记为夹点p)。
[0093] 2.2必要性的分析证明
[0094] 在这一章节内,对于排水被输送至冷凝器内的情况考虑取得最小温差的简化方法。对于一个给定的物料流量 ,物料入口温度Tf,i和热转换负荷 ,除了繁琐的情况,双夹点都被认为是最优的。上述结论是基于相对不牢靠的假设。
[0095] 假设2(排汽饱和焓):假设排汽压力为PB的饱和蒸汽hg,sat的焓值不低于涡轮出口处hT(Po)的焓值。
[0096] hg,sat(PB)≥hT(Po)
[0097] 其中下标T指代涡轮机(膨胀线)而Po指代所述涡轮机的出口气压。
[0098] 假设2适用于典型的膨胀线。只有在所述涡轮机的出口状态高度过热并且所述热负荷非常小仅允许一个很低的排汽压力PB时该假设可以被违反。在此种情况下的操作是次优的。
[0099] 假设3(汽流出口焓值):假设给水加热器出口处蒸汽流的焓值hB,o不高于涡轮机出口处的焓值hT(Po)。
[0100] hB,o≤hT(Po)
[0101] 假设3适用于典型的膨胀线和工作流体,如水和氨,庚烷和甲苯。
[0102] 假设4(排汽压力):假设最优的排汽压力PB严格地高于涡轮机出口的压力Po。假设4只有在给水加热器的热负荷特别低而涡轮机的出口处高度过热时才可以被违反。换句话说,复热器在本章节中是不被考虑的。
[0103] 假设5(排汽压力):假设最优排汽压力PB严格地低于涡轮机进口压力。假设5适用于典型的兰金循环。
[0104] 假设6(热容率和饱和蒸汽):下述的关系式适用于需要被研究的压力:
[0105]
[0106] 假设6适用于典型的工作流体,如水,甲苯和氨。在研究的情况下,表达式的左半部分是负值或小幅度的正值而表达式的右半部分总是正值。
[0107] 假设7(液体焓值的正压力):液体焓值对压力的导数是正值:
[0108]
[0109] 应当注意假设7适用于不可压缩的液体,对于该液体来说是一种近似的好方法。此外,它适用于典型的工作流体,如水、甲苯和氨。
[0110] 在以下部分,再加热出于简化的因素被排除了而且考虑一个固定的膨胀线,必须假设所述涡轮机等熵效率不受排汽状态的影响。
[0111] 定理1(双夹点必要性):考虑一种不具有再加热但涡轮机等熵效率为正值的回热式兰金循环。固定多数涡轮机的入口温度,入口压力,出口温度和出口压力Po,即不受排汽的影响。考虑一个任意的给水加热器,具有任意但确定的物料流量 ,物料入口温度TF.i和热转换负荷 。假定所述物料压力Pf被选定使得物料蒸汽保持过冷状态。假定所述给水加热器可以被建模为具有最小温度差ΔMITAT的逆流热交换器且气压不下降。假设排汽状态是饱和或过热的,即所述排汽温度不小于排汽压力的饱和温度。假定排水被输送至冷凝器中。选定一组排汽流量 和排汽压力PB以优化循环的性能。在假设1至7的情况下,出现了双夹点,即最小内部温度差同时在冷凝器开始处和排汽出口处发生。
[0112] 证明:以下证明是通过对照完成的,即考虑一组最优组合, 假定没有夹点出现从而得出该组合不是最优的结论。这一过程是通过三个步骤完成的,首先排除没有出现夹点的情况,然后排除只在冷凝器开始处出现夹点的情况,最后排除只在排汽出口处出现夹点的情况。
[0113] 基于不存在再加热的假设,所排出的蒸汽在涡轮机内应当做的功是这样计算的:
[0114]
[0115] hT(PB)是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入口处的焓值,hT(PB)=hB,i。最优的排汽方式是最小化所损失的功
[0116] 如果所述排出蒸汽是饱和蒸汽或在双相区域(hT(PB)≤hg,sat(PB)),则繁琐地取得了在冷凝器开始处的夹点。除此之外,出口处的夹点在假设给定压力PB>Po的情况下最小化g,sat来最小化 。因此可以确定hT(PB)>h (PB)。
[0117] 1.假定在对照中所述给水加热器的最小内部温度差没有达到 。则排汽流量或压力(或甚至两者同时)减少一个极微小的量从而在不违反最小内部温度差的情况下允许一个相同的热转化符合。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减小量说明了涡轮机产生了更多的能量,见等式(1),也就是说最初的组合不是最优的。
[0118] 2.假定现在在 的情况下,在冷凝器开始处取得了一个夹点但在排汽出口处没有。要保持冷凝器出口处的夹点意味着对排汽压力的改变会导致排汽流量的变化。在假设4的情况下可以在不违反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实现这一可能性。与在冷凝器开始处夹点一致的排汽质量流率对排汽压力的导数是 其中下标p代表夹点p。
[0119] 考虑所述涡轮机未做的功对在 下所运算的冷凝器开始处夹点一致的排汽压力偏导数
[0120]
[0121] 我们已经知道涡轮机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状态是确定的。最优操作意味着最小的或者如果我们发现 则所述组合 不是最优的。
[0122] 在等式2的右边,第二部分是正值, 因为涡轮机做功了。因此,如果下算出的导数值 是非负的,我们也能够得出 或所述组合 不是最优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减少排汽压力和流量并且保持同样的预加热。应当注意可以被直接证明。
[0123] 因此我们只需考虑下列情况
[0124]
[0125] 以下部分说明了能量损失对排汽压的导数是负值,或者说增加排汽压力能够增加效率。
[0126] 以下列出了一个关于 的表达式。在冷凝器开始处的夹点的情况是[0127]
[0128] 将其对PB进行求导且在 下计算得到
[0129]
[0130] 或
[0131]
[0132] 通过假设2我们得到 因此
[0133]
[0134] 回顾不等式(3)我们得到
[0135]
[0136] 然后结合等式(2)和(4)得到
[0137]
[0138] 注意到假设6的条件 我们得到 通过假设5可以知道增加所述气压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证明了 不是最优的。
[0139] 3.假设最终在 的情况下我们在排汽出口处而不是冷凝开始处取得了一个夹点。
[0140] 类似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将考虑在保持排汽出口处夹点 即与在排气出口处夹点一致的排汽质量流率对排汽压力的导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所述排汽压力,其中下标o代表夹点o。
[0141] 通过与前一种情况下相似的方式我们得到等式:
[0142]
[0143] 和
[0144]
[0145] 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损失的做功对排汽的导数值是正值,意味着所述排汽压力应该是降低的。
[0146] 下面给出了一个关于 的表达式,在排汽出口处维持夹点的热转换负荷可以通过下面的表达式计算:
[0147]
[0148] 应当注意到总体的热转换是恒定的,其对PB的导数是零。对表达式右半部分关于进行求导可以得到:
[0149]
[0150] 或
[0151]
[0152] 基于假设3存在hl(TT,i+ΔMITAT,PB)=hB,o≤hT(Po),因此得到
[0153]
[0154] 回顾不等式(6)我们得到:
[0155]
[0156] 之后结合(7)
[0157]
[0158] 和(5)可以得到
[0159]
[0160] 通过假设7我们得到 通过假设4可以知道降低所述气压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证明了 不是最优的。
[0161] 2.3唯一性和充分性的图像证明
[0162] 定理1证明了双夹点是最优性的必要条件。原则上来说,存在多种双夹点适用于其上,其中的一些可能是次优的。在两个额外的假设的基础上可以证明对于给定的热负荷存在一组唯一的 能够给出双夹点。
[0163] 假设8(过冷状态的弱压力依赖性):液体焓值对压力的导数小于膨胀线上焓值的导数
[0164]
[0165] 除此之外,对于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而言,其在过冷区域的热容率被假设为与压力呈若函数关系,更加准确的说,是对于任意两个满足PB1>PB2的压力PB1,PB2满足[0166]
[0167] 除非涡轮机效率极低,否则假设8的条件都应被满足。
[0168] 假设9(蒸发焓值的降低):蒸发焓值对压力的导数是负值
[0169]
[0170] 假设9适用于纯物质。关于这一点的详述参见B.E.Poling,J.M.Prausnitz,J.P.O'Connell,The Properties of Gases and Liquids,5th Edition,McGraw Hill,New York,2001,其内容在此被全部纳入作为引用。
[0171] 引理1(双夹点唯一):考虑定理1的条件和假设。在额外假设条件8和9下存在唯一的一组排气流量 和排汽压力PB给出双夹点。
[0172] 证明:考虑一组 产生双夹点。考虑满足PB2
[0173] 考虑如图4所示的夹点图,应当注意不存在线性假设(在一些区域要求恒定的热容率)。由假设1可知,过冷曲线的斜率大于汽流的物料曲线。
[0174] 点 和B1o分别表示了汽流的入口,冷凝的开始处,过冷冷却的开始处和汽流的出口处。此外, 表示了压力PB2的饱和温度与汽流1的过冷曲线的交点。最后 表示了压力PB2的饱和温度与穿过点 与过冷曲线平行的曲线的交点。
[0175] 为了使得汽流2在出口处取得夹点,其出口恰巧与B1o一致。应当注意出口处的夹点说明了
[0176]
[0177] 现在我们将使用假设8里的两个不等式。通过(8)中对于 的两个条件直接说明了 此外,基于与(9)一样的假设,汽流2过冷开始处位于 的左边。最后,结合假设9,作数冷凝器的开始处在 的左边。鉴于所述汽流的斜率高于物料的斜率,这一点在最小温度差的左边。
[0178] 因为排汽压力PB1,PB2是任意的,我们也可以排除存在具有比PB1更高压力PB3的双夹点的情况。实际上,假设存在一个具有排汽压力PB3的双夹点,通过上述论证PB1违反了最小温度差从而导致了矛盾。
[0179] 定理2:在定理1和引理1的假设下,唯一一组取得双夹点的 是最优的。对定理2的证明是不重要的,在此为了简洁就略去了。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将其存在视作理所当然的,这可由下一节的变量变化来证明。
[0180] 2.4循环优化的程序
[0181] 定理1和2证明了一个双夹点对于一个固定的热负荷来说是最理想的。然而,在夹点分析的捷径以及固定区域的方法中去改变排气压力是更有计算效率的。
[0182] 2.4.1夹点分析的步骤
[0183] 对于夹点分析方法,可以直接计算出能够引起双夹点的该组排气流量 和热负荷
[0184]
[0185]
[0186] 鉴于 和 的表达式是明确的,存在唯一一个给定的排汽压力PB的双夹点。这种独立变化变量的一个优点是通过产生夹点过程中的明确的公式表达而排除了给水加热器空间离散模型的需要。然而,我们尚没有证明对于一个确定的压力,双夹点是否是最优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如下解释,变量的变化不会导致收敛于一个伪解,当其被用于一个优化程序时。下面将展现双夹点下的对于压力空间的一种全局/局部优化意味着设计和操作的全局/局部优化。
[0187] 命题2(不复杂的排汽压力作为自变量):使所述上标k=1,...,n指代给水k。假定所述优化是相对于根据热负荷 和排气流量 通过等式(10)所得的排气流量 而进行的,并且所述 是集合pk中最优的。表示相应的排气流量 和热负荷 如果集合pk包括所有可能的排汽压力,则组合 给出了一种动力循环效率的全局最优。如果集合pk是 的内部邻域,则所述组合给出了一种动力循环效率的局部最优。
[0188] 证明:考虑第一种情况,所述集合pk包括所有可能的排汽压力。这意味着组合是所有导致双夹点的组合里最优的,因此根据定理1所述组合也是所有组合中最优的。
[0189] 现在考虑第二种情况,所述集合pk是 的内部邻域。首先假设存在一个单独的给水加热器k=n=1。使得方程(10)的解成为所述排汽压力 的函数,表示为局部最优意味着
[0190]
[0191] 方程(10)的映射的连续性说明了集合pk上的 的图像是一个区间。命题1保证了对于一个固定的热负荷只有唯一的双夹点,因此 并不在区间的边界上。通过定理1对于任何 我们可以得到:
[0192]
[0193] 因此,存在一个 的内部邻域其中 是最优的。这是局部最小值的定义。
[0194] 假设现在在局部最优情况下存在多个给水加热器。记得在所述流程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固定温度的点,如冷凝器。在物料方向上移动和在这些点之间将所述给水加热器按对划分,如果需要一个附加的给水加热器。在多对给水加热器中,为第一个考虑一个包含的内部邻域中的排汽压力 的变量,调整第二个的 以使得总的热负荷是恒定的,即在单个给水加热器的情况下也采用类似的办法,我们可以采用唯一性和连续性(相对于排汽压力和物料入口温度)构建一个包含 的邻域,所述邻域是内部的且局部最优。因为给定的组合具有恒定的热负荷,对于单个的给水加热器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0195] 2.4.2固定区域的程序
[0196] 双夹点标准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热交换区域的情况下,但是需要一些迭代程序。最优的程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流程模拟软件。存在多种合理的选择,此处只探讨几种示例性的选择。一般推荐的方式是将排汽压力PB作为主要优化变量。然后,对于给定的热转换区域和排汽压力,通过排除一个变量,如排气流量,所述双夹点标准能够完整地指定给水加热器的操作。应当注意夹点的值是未知的并且所述要做是隐形确定的。
[0197] 第一种主要的选择是使优化器控制一个额外的变量来满足非线性的限制条件,或者对优化器隐藏所述数据组并将其作为内置于目标函数运算过程的设计标准。前者可以参见L.T.Biegler,Nonlinear Programming:Concepts,Algorithms,and Applications to Chemical Processes,MPS-SIAM Series on Optimization,SIAM-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10,其内容在此被全部纳入作为引用。然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更青睐使用一种嵌入式设计规范,因为其能够避免模拟层面的失败。
[0198] 第二种考量是选定哪一组变量和限制。在本发明中,所述排汽流量 调整为满足所述双夹点标准。这要求对每一个迭代运算出在给水加热器上的热转换(热交换分析)。一旦进行了这一运算,通过温度分布或者通过解方程(10)就能够得到两个夹点的值。另一个方法是改变夹点ΔMITAT的值以满足给定的热转换区域。在这种方法中,所述排气流量和热转换负荷能够通过方程(10)精确计算但是需要对于热转换区域的运算(热交换设计)。
[0199] 3.其他给水结构
[0200] 如前文所述,存在多种给水加热器的结构。所述双夹点对于大部分的结构是合理的,对这一结论的分析证明不在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内。如下面的图3所示,对于某些结构,所述标准可能是不适用的。
[0201] 3.1向开放式给水加热器排汽
[0202] 在上述的分析证明中假设了是向冷凝器中排水。对于高压的封闭式给水加热器来说,在部分实施例中更好的选择是向下一个可能的脱气器或开放式给水加热器排水,因为这样能够恢复一些剩余的可用性并且减轻了所述冷凝器和水泵的负荷。定理1中所使用的证明假设了排水并不对物料入口的温度产生影响因此并不直接适用于向所述冷凝器排水的情况。双夹点标准也同样适用于这种给水结构。尽管分析证明并不在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内,第5章还是给出了实例计算。
[0203] 3.2级联(下游)
[0204] 在具有多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高效循环中,一般习惯性向下游级联,也就是说,向下一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上降低压力)排水并与排汽入口混合。以类似的方式向开放式给水加热器排水,能够捕获一部分的剩余可用性。尽管分析证明并不在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内,第4章和第5章给出了实例计算来证明双夹点标准同样可以应用于这一结构。
[0205] 3.3水泵运送物料
[0206] 如图5A-5B所示,一种流程结构是用水泵将排水加压至物料压力并与物料混合。如图5A所示的一种方式是在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入口处混合,被称为水泵向后(或向下)排水。如图5B所示的另一种方法是水泵向前(或向上)排水,即在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出口处混合物料。对于任意一种水泵结构,双夹点都是选择排汽压力和流量的夹点分析的优选但并不是唯一最优选。对于常数区域不建议使用双夹点的方法。总的来说,最优选择是在冷凝开始处取得夹点同时在出口处足够过冷以保证抽取过程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类似的对于双夹点标准,这一方式给出了用于从三个变量中排除两个变量的两个限制。
[0207] 假设10(物料入口焓值):假设所述给水加热器入口处的焓值hF,i不高于涡轮机的焓值hT(Po)
[0208] hF,i≤hT(Po)
[0209] 假设3适用于典型的膨胀线和工作流体如水,氨,庚烷和甲苯。
[0210] 定理3(水泵结构的夹点p):考虑一种不具有再加热但涡轮机等熵效率为正值的回热式兰金循环。固定所述涡轮机的入口温度,入口压力,出口温度和出口压力Po,即不受排汽的影响。考虑一个任意的给水加热器,具有任意但确定的物料流量 ,物料入口温度TF.i和热转换负荷 。假定所述物料压力Pf被选定使得物料蒸汽保持过冷状态。假定所述给水加热器可以被建模为具有最小温度差ΔMITAT的逆流热交换器且气压不下降。假设排汽状态是饱和或过热的,即所述排汽温度不小于排汽压力的饱和温度。假定排水被送入Pf中并且在所述给水加热器的入口处或出口处与物料混合。选定一组排汽流量 和排汽压力PB以优化循环的性能。在假设10的情况下,在冷凝器开始处出现了最小内部温度差,此外,为取得双夹点而对排水进行过冷冷却增加了热转换区域而未导致效率增长。
[0211] 证明:首先我们通过对照来体现冷凝开始处夹点的必要性。假定组合 是最优的且在冷凝的开始处未出现夹点。对于任意一组 忽略水泵功率的第一定律是[0212]
[0213] 其中入口状态i是在混合之前的而出口状态o是在混合之后的。类似的,质量平衡的关系是
[0214]
[0215] 结合上述两个等式我们得到
[0216]
[0217] 因此
[0218]
[0219] 对 进行区分和评价
[0220]
[0221] 假设10下存在hF,i≤hT(Po),因此
[0222]
[0223] 从而得到
[0224]
[0225] 与定理1的证明过程相似,我们得到 因此 不是最优的。
[0226] 现在我们将证明就热转换区域而言双夹点是不推荐的。假定所述组 是最优的且夹点出现在冷凝器开始处和排水出口处。保持排汽条件并将所述热交换分割为两段:(i)用于冷却蒸汽和冷凝(ii)用于过冷冷却。如果排除第二段,我们仍然能够得到完整的冷凝过程:在水泵向后排水的情况下第(i)段的入口保持不变;在水泵向前排水的情况下,第(i)段的物料入口温度下降导致了更高的热转换率(流量降低对热转换率的影响忽略不计)。除此之外,排除第二段并不改变物料出口处的状态(混合之后)。这一点通过第一定律和质量平衡是显而易见的。总的来说,热转换区域可以在不损失性能的情况下降低。
[0227] 3.4开放式给水加热器
[0228] 处于完整性的需要,开放式给水加热器也被纳入考量范围。开放式给水加热器显然不在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类型范围之内因此所述双夹点标准不能被直接适用。另一方面,对排汽压力和流量的优化仍然是有意义的。对于每一个开放式给水加热器也存在三个优化变量,即操作压力、排汽压力和流量。根据定理3证明过程的相同过程,可以得出所述最优排汽压力等于所述脱气器的操作压力。
[0229] 此外,所述排气流量是通过理想温度增长和物料出口处的饱和需求给定的。因此,类似于封闭式给水加热器,只有一个变量需要进行优化。
[0230] 4一个简单流程的实例计算
[0231] 在本章中,通过数值证明了对于单独的给水加热器和多个给水加热器,所述设计标准的有效性。具有级联和非级联给水加热器的动力循环被纳入考量范围。所述设计标准除了具有预先设定的最小温度差之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被证明具有预先设定的区域。出于简洁和紧凑的需要,对于单个和多个给水加热器使用了同一个循环来证明设计标准的有效性。
[0232] 如图6所示,在ASPENPLUS中实现的简单兰金循环被用于解释双夹点标准的重要性。从冷凝器流出的冷凝器压力0.04巴(bar),流量100千克/秒(kg/s)的给水在进入所述给水加热器前被压缩升压至锅炉压力100巴(bar)。所述冷凝器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意味着需要一台脱气器,此处处于简洁的需要为构建,这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并且所述脱气器将在第5章进行探讨。随着热能转移至通过加热器的汽流,给水的温度不断增长。然后将所述给水在锅炉中加热至固定的输出温度500摄氏度,然后进入蒸汽涡轮机产生能量的蒸汽膨胀线。两个汽流分别在蒸汽膨胀线分别排出。存在两种排汽结构,级联和非级联的。在这两种结构中,给水加热器2中排出的蒸汽流与主给水汽流在冷凝器中混合。在级联结构中(在图6中标示为x),给水加热器1中流出的汽流在进入给水加热器2之前与低压汽流混合。相对的,在非级联结构中(在图6中被标示为o),从给水加热器1排出的汽流直接进入冷凝器。所报告的循环效率是净发电功率(涡轮机功率减去水泵功率)与锅炉热转换率的比值。出于简洁性的需要,不考虑气压的降低且涡轮机被假定为不可逆的。应当注意到这一不符合实际的假设不影响定性的结果,并且在第5章中对于更切合实际的情况的研究。
[0233] 4.1单个给水加热器
[0234] 图6所示的再生系统包括两个封闭式的给水加热器。在本部分只讨论非级联的结构并且只分析给水加热器1(高压)。相比之下,给水加热器2(低压)被认为是如下固定的:
[0235]
[0236] 给水加热器2的规格参数被选定为产生一个值为3摄氏度的夹点。这一任意的规格不会影响本部分的说明因为它只影响总效率。
[0237] 4.1.1最小温度差
[0238] 如前文所述,一种普遍的简化方法被用于系统级的分析和夹点分析的优化。所建议的双夹点标准被这种简化运算方法所数值验证了。给水加热器1中的热转换负荷被固定为 这一数值是基于所述循环的近似最优性能所选定的。如前文所述,这一热转换负荷可以通过排汽流量和压力不同组合取得,以产生所需的不同的最小内部温度差和热转换区域。所述排汽流量和压力分别离散为200个以下范围内的点:
[0239]
[0240] 图6所示的流程在ASPENPLUS中对每一个值进行了模拟。结果在图7中示出,图7示出了所述两个变量的函数的效率曲线图。该结果与目标函数的优化有关并且随着排汽压力和流量的减少而增加。图7还示出了优化的限制条件,即对于两个给定的最小内部温度差在冷凝器开始处和给水出口处的两个可能的夹点。这些成对的线定义了具有高压和/或高流量的可行域(右上区域)和不可行域,即违反给定最小内部温度差的操作。所述成对的线与给定最小内部温度差下的双夹点操作相交,图中示出了所有交点的并集。对于给定的最小内部温度差双夹点相比于两条夹点线处于更高的等值线。在数学上,可以表达为有限制条件所定义的可行锥体上所述目标函数的斜率。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一条夹点线来说,越靠近双夹点效率越高,反之亦然。由图还可得出另外两个可以被分析证明的显著事实:(i)双夹点的排汽压力是使得夹点在所述给水加热器排汽出口处的最小排汽压力;以及(ii)双夹点的排汽流量是使得夹点在相位变化开始处的最小流量。
[0241] 在图7中,夹点线是叠加的:在冷凝器开始处具有0.1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的最小内部温度差的夹点(标记为夹点p的虚线);在给水加热器出口处具有0.1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的最小内部温度差的夹点(标记为夹点o的虚线);具有可变的最小内部温度差值的双夹点(两条夹点线的交点)。
[0242] 效率的最大化相当于系统中总体熵增加或总体火用损的最小化。众所周知的,最小的系统熵增加并不一定等同于每个部件的最小熵增加的组合。举例而言,对于给水加热器的最小熵增加,倾向于一个为零的热转换负荷,但造成了整体循环性能的次优。尽管如此,数值模拟结果指出对于此种简单的流程,给水加热器的最优设计和操作与固定热转换负荷和最小内部温度差的给水加热器的最小熵增加一致。正如图8所示,绘制出了伴随前述的限制的熵增加率的曲线。最小熵增加被直觉地认定为正确的因为双夹点似乎是形成所述物料和汽流之间的最小平均温度差。然而,正如图2所显示的(汽流曲线的相交),在汽流压力和流量之间存在一个权衡以使得对熵增加有效性的证明不再困难。另外,嵌入在循环模拟和优化程序中,循环设计内部的熵增加最小化是不实际的,因为将需要一个受限制的优化问题。举例而言,所述循环优化可以设定/选定热转换负荷并且所述熵增加将通过基于最小内部温度差的对排汽压力和流量的调整而实现最小化。嵌入式优化问题特别具有挑战性且直到最近才解决了其中的非凸问题。参见A.Mitsos,P.Lemonidis,P.I.Barton,Global solution of bilevel programs with a nonconvex inner program,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42(4)(2008)475—513,其内容在此被全部纳入作为引用。换句话说,对熵增加的最小化被认为比原始的系统级优化问题要更复杂。另一方面来说,双夹点方法在排除了两个自由维度并且满足了由优化器执行的每个迭代的设计限制的同时还排除了对空间离散模型的需要。最后,在固定热转换区域的情况下,下面将探讨对所述给水加热器的熵增加值的最小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0243] 在图8中示出了图6所示的流程下,再生负荷 的熵增加率曲线 。所述夹点线是叠加的:在冷凝器开始处具有0.1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的最小内部温度差的夹点(标记为夹点p的虚线);在给水加热器出口处具有0.1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的最小内部温度差的夹点(标记为夹点o的虚线);具有可变的最小内部温度差值的双夹点(两条夹点线的交点)。
[0244] 4.1.2固定区域
[0245] 前一部分中给出的结果验证了对夹点分析的简化方式的分析证明。这种分析总体上忽略了与在两个位置上取得最小内部温度差过程中增加热转换区域相关的投资费用。为了解决投资费用的问题,现在在给定的(恒定的)给水加热器2的热转换区域下分析图6所示的流程,所述区域被假定为2516平方米(m2)。为了证明所述结果的通用性,选定了与给定的热交换负荷在最小内部温度差下所对应的区域所不同的区域。与之前的分析相类似的,所述排汽流量和压力分别离散为200个以下范围内的点:
[0246]
[0247] 考虑到不同的热转换区域/负荷,这一区域与之前的相似但不同。所述结果在图9中所绘制的效率曲线中示出。所述排汽压力和流量取中位数时所述效率最大。对于每一个排汽压力存在一个排汽流量使循环效率最大化(标示为“最大效率曲线”的曲线),这些组合是接近最优的。其中的差值是10-5(10-3个百分点),即数值上的差异,但相比于模型和/或数值不精确该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用数学术语来说,在优化变量空间中存在一个方向导数非常小的线性流形。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所述压力不能被选定为任意精度所述循环也可以进行优化。这一点在例如对于现存循环的可能的改造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例子中很可能出现只能改变排汽流量不能改变排汽压力的情况。在双夹点组和完全最优的实施中的细小差异意味着改造措施可以得到与最优设计几乎相同的增长结果。
[0248] 对于低排汽压力和高排气流量(左上角),冷凝器开始处的温度差远小于出口处的温度差,反过来也适用于高排汽压力和低排汽流量的情况(右下角)。图9还示出了(近似)双夹点的线(标示为“双夹点曲线”),其效率与前述的近似最优效率曲线之间的差值在10-5(10-3个百分点)之内。这一差值太小了以至于可以归咎于模型/数值不精确并且从实践角度看是微不足道的。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冷凝器开始处的较大夹点,最优效率更倾向于在出口处取得一个较大的夹点。这也解释了现有设计实践中仅对排水稍微进行过冷冷却的可能的原因,下面会进行详细的探讨。尽管如此,不平衡的温度差仍然不及平衡的最小内部温度差。
[0249] 图10绘制出了给水加热器2的熵增加相对于两个排汽变量的函数曲线。和图9中一样的曲线也被叠加到此图上。显而易见的,对给水加热器熵增加的最小化并不是最大化循环效率的一个很好的标准。这与对给定的热转换负荷进行夹点分析的情况形成了对比。更具体的说,熵增加的最小值产生于低热转换负荷,即产生于低排汽压力和流量。换句话说,对于给水加热器的熵增加的最小化忽略了在进入锅炉前增加再生的益处。相比之下,本发明所述的双夹点标准是优化效率的一个很好的标准。
[0250] 在图9中示出了固定为2516平方米(m2)的给水加热器区域的效率曲线。所述“最大效率曲线”示出了对于给定的排汽压力对应的最优的排汽流量,同时所述“双夹点曲线”示出了生成双夹点的组合。两条线上的操作点给出的效率差异小于10-5(10-3个百分点)。所述“双夹点曲线上的最大效率”交点示出了最优解,同时所述“最大效率”交点示出了最佳的双夹点位置。
[0251] 在图10中示出了固定为2516平方米(m2)的给水加热器区域的熵增加率曲线。所述“最大效率曲线”示出了对于给定的排汽压力对应的最优的排汽流量,同时所述“双夹点曲线”示出了生成双夹点的组合。两条线上的操作点给出的效率差异小于10-5(10-3个百分点)。所述“双夹点曲线上的最大效率”交点示出了最优解,同时所述“最大效率”交点示出了最佳的双夹点位置。
[0252] 4.2非级联,级联和惯常做法
[0253] 高效率的回热式兰金循环在给水加热器序列中具有级联的汽流,即将一个给水加热器的排水与前一个给水加热器(下一个较低的压力)的入口汽流相混合。在图6中,给水加热器1的排汽与给水加热器2(标记为x的曲线)的进汽相混合。这样设置的优势在于所述排出汽流仍然具有远高于其后的脱气器或冷凝器温度的高温,因此所述蒸汽的可用性可以被用于预加热所述给水从而降低对之前的给水加热器汽流流量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级联的给水加热器设计并用于在冷凝器的开始处取得最小内部温度差并且稍微对排出汽流进行过冷冷却。这看似在不损失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热转换所需的区域因为所述汽流将在之后得到使用。然而这种分析可能是误导性的因为对所述汽流的进一步过冷冷却意味着之前的给水加热器需要将所述物料预加热至一个较低的温度。
[0254] 本发明没有给出级联双夹点最优性的分析证明,但是根据图6给出的流程对所述标准进行了数值模拟的检验。将效率与夹点分析相比较可以看到所述方法由于潜在的较大热转换区域而明显倾向于所提出的双夹点标准。因此,对于一个总体恒定的热转换区域进行比较。下面四种结构/设计进行了比较:(i)具有所提出的双夹点标准的级联结构;(ii)具有所提出的双夹点标准的非级联结构;(iii)对给水加热器1出口处采用少量过冷冷却的现有设计实践并且对给水加热器2(低压力)采用所提出的双夹点标准的级联结构;
(iv)对两个给水加热器出口处采用少量过冷冷却的现有设计实践的级联结构。对于每一种情况,通过改变两个给水加热器之间的热转换区域的比例和排汽压力来进行一个循环层面的优化操作。对于双夹点标准,对于给定的压力和热转换区域,所述给水加热器是通过方程(10)完全确定的。在现有的设计实践中,对于给定的操作压力所述排汽出口处的温度被确sat
定为T (PB)-2K;因此对于给定的热转换区域所述给水加热器是完全确定的。证明这一点只需要进行一项简单的思维实验,应当注意到所述物料的入口温度是固定的,汽流的入口和出口温度也是确定的,物料流量是给定的,所以如果我们选定了物料流量就能够根据能量平衡取得所述的热转换负荷和物料出口温度。热转换的相关性导致了对热转换区域的计算。在ASPENPLUS中,每个给水加热器的汽流流量和热转换负荷通过嵌入到优化方法中的设计规范在实现。
[0255] 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传热系数,即对气相流体部分U=0.709kW/(m2K),2 2
对冷凝部分U=3.975kW/(mK),以及对过冷部分U=1.704kW/(mK),此示例来源于M.M.El-Wakil,Powerplant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Edition,McGraw-Hill,1985, 其内容在此被全部纳入作为引用。传热系数的值实际上取决于加热器的几何形状和流动条件,但此处为了表述的简洁就将其视作常数。此外,应当对于一个恒定的总传热系数进行计算,但因为这产生了许多非常相似的定性结果,此处为了表述的紧凑就不示出了。
[0256] 图11绘制了四种设计程序每一种的最优效率相对于给水加热器总面积的函数图像。同预期的一样,全部四条曲线都是单调递增的,说明了投资费用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包括在热转换区域无穷大时接近特定有限值的渐近线。除此之外,同预期的一样,具有双夹点的级联流程优于同样的非级联结构。主要的发现是两个给水加热器都采用双夹点的级联结构显著优于传统实践。对于热转换面积较大区域的值来说,相比于对两个给水加热器出口处采用少量过冷冷却的设计的结构效率的提升约为2个百分点,而相比于对低压给水加热器采用双夹点标准而对高压给水加热器出口处采用少量过冷冷却设计的结构效率的提升约为0.5个百分点。对于热转换面积较小区域的值来说,效率的提升没有如此显著但仍然是存在的。除此之外,具有双夹点的非级联循环优于不具有双夹点的级联循环,并且非常接近给水加热器2具有双夹点的级联结构。最后,随着热转换面积的增长不同设计结构之间的性能差异也在变大,或者说本发明所述的设计标准对于热交换面积较大的情况特别重要。
[0257] 在图11中,绘制了四种设计程序每一种的最优效率相对于图6所示流程中的给水加热器总面积的图像:两个给水加热器都具有双夹点标准的级联结构(实线曲线,标示为“双夹点-双夹点级联”);对给水加热器1采用2K过冷冷却而给水加热器2具有双夹点标准的级联结构(虚线曲线,标示为“传统夹点-双夹点级联”);两个给水加热器都具有双夹点标准的非级联结构(x标记曲线,标示为“双夹点-双夹点非级联”);对两个给水加热器都采用2K过冷冷却的级联结构(三角标记曲线,标示为“传统夹点-传统夹点非级联”)。
[0258] 5.一种现实循环设计的数值实例研究
[0259] 在本章正,考虑一种如图12所示的现实兰金循环。所述循环包括四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和一个作为脱气器的开放式给水加热器。所述四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被配置为两个一组,两组分别在所述脱气器的上面和下面。每一组封闭式给水加热器都使用了级联结构,即所述高温开放式给水加热器的排水与进入开放式给水加热器的排汽进行混合。最低压的排水被水泵向上排出。下面的表1记录了所述循环的规格。出于简洁的需要,所述膨胀线被认为具有恒定的等熵效率。
[0260] 另外,所述优化过程是显著复杂的。
[0261] 将本发明所提出的优化标准与现有的对排水微量过冷冷却的设计实践进行比较。首先,对于每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FWH1,2,4&5),所述汽流根据一个2K的最小内部温度差标准进行优化,并且对所述排水过冷冷却2K。然后每个开放式给水加热器的面积被确定并用于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双夹点方法对四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中的三个的流量进行优化。因为最后一个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排水被水泵向上排出,所以所述双夹点不是最优的且所述排水被过冷冷却2K。此外,所述汽流是两相液体(非过热的)因此夹点出现在所述汽流的入口。上述结果在表2中示出。本发明所述的标准造成了显著的效率增长,约0.45个百分点。应当注意的是这完全是通过改变汽流压力和流量完成的,没有增加任何的热转换面积,没有添加部件,也没有改变流程的连接。除此之外,每个给水加热器的面积是通过传统设计标准的优化选定的,其允许对热转换面积重新分配的特点可以使本发明所述的标准得到进一步的节约。
[0262] 表1:具有4+1给水加热器的如图12所示的流程的规格参数
[0263]
[0264] 表2:具有4+1给水加热器的如图12所示流程的结果
[0265]
[0266]
[0267] 6.总结
[0268] 上面公开了一种对回热式兰金循环中给水加热器设计和操作的新的设计标准。基础是在冷凝器的开始处和汽流的出口处具有相同的夹点。所述标准的一种简单结构被分析证明了并且其他多种结构在示例研究中被数值化描述了(见表3)。这一标准的应用使得在具有恒定热转换面积的情况下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增长。此外,此处公开了一种极大地简化了回热式兰金循环的设计和优化方式的过程。在夹点分析中,对于每一个给水加热器,所述夹点值和排汽压力(设计变量)被固定或优化,调整汽流流量和热转换率(操作变量)以取得双夹点。在严密的计算中,所述排汽压力和热转换面积(设计变量)被固定或优化,调整汽流流量和夹点值以取得双夹点。所述示例研究说明了在本发明所提出的双夹点标准下,所述循环的性能对于设计并不敏感,并且对于性能的实质性改善可以仅通过对于操作变量的调整来取得。如果将局部解用于优化方式,则增加了所述标准找到一个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如果使用了全局解,将降低变量的数量和限制从而在通常情况下产生一个显著快速的CPU时间。回热式兰金循环在行业及新能源系统中十分常用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标准对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69] 所述双夹点标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系统,例如锅炉和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以及其他蒸汽呈现相位变化的情况。所述双夹点标准可以应用于以级联或者非级联的方式排水分离的情况下。
[0270] 表3:所提出的设计标准在多种结构下的适用性以及本发明中给出的证据[0271]
[0272]
[0273] 上文所详述的方法描述了一种新的给水加热器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导致了兰金循环的操作最优。对于新建的电厂,这种操作方式能过很容易的被应用,而所述操作模式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电厂也可以适用。此外,上文公开了一种计算方法,所述计算方法为电厂建模软件排除错误和失败时的模拟和优化提供益处,加速收敛,降低所需的时间和存储空间,通过减少操作变量的数量和主动满足限制条件来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度,并别避免次优的局部最优操作条件。这也体现在倾向于较少的使用需要对热交换和/或迭代次数进行离散的程序来满足所提出的标准。通过使用不同的排汽压力和排汽流量,相比于传统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效率提高了约0.4%(4个百分点)。2008年全球的总电力消耗为132,000TWh(十亿千瓦时),其中105,600TWh(十亿千瓦时)(80%)是由兰金动力循环产生的。以10美分/千瓦时(美国的平均电价)计算,导致了约11万亿美元的全球销售价格。只要能够对兰金循环的操作提升0.01%就能够每年节约十亿美元(0.4%的提高将每年节约近400亿美元)。上述分析将电力成本都归于燃料,这是不准确的,但是鉴于燃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节约的资金是相同数量级的,约数十亿美元。
[0274] 本发明所公开的操作是基于一种对于封闭式给水加热器的双夹点标准。从涡轮机排出的汽流是过热蒸汽或双相流体并且作为一种过冷液体从封闭式给水加热器中流出。另一方面所述给水一般是一种过冷液体。所述给水加热器可以被建模为一种逆流热交换器,由此在所述给水加热器上存在两个可能产生点的位置,即i)所述汽流的出口处和ii)冷凝器的开始处。在一个给水加热器中对于给定的热负荷,可以选定物料入口温度和流量,排汽流量和压力以在两个可能的夹点处取得相同的最小温度差。基于对工作流体的物理特性和膨胀线的性能的必要假设,具有预设的最小温度差的简化设计的这一结果已经得到分析验证。所述简化设计以及具有预设的热交换面积的设计的标准已经得到了数值证明。在优化程序的内部加入双夹点是很容易的,与著名的给予给水加热器同样的焓值增长的标准相结合也同样是易于实现的。在优化的案例中,作为优化变量的压力分析计算出热负荷和质量流率。独立变量的变化在不引入局部最小伪解的情况下导致了显著加快的运算性能。在下面的结构中所述封闭式给水加热器应用了所述标准:
[0275] 非级联汽流:特定给水加热器出口处的汽流被直接注入所述脱气器或冷凝器。
[0276] 级联汽流:特定给水加热器出口处的汽流在进入低压的连续给水加热器之前与后者的汽流相混合。
[0277] 给水加热器各自的汽流能够被抽取并与前一个给水加热器的给水相结合。从一个最小温度差的规格来看,效率与过冷冷却的度数无关且双夹点标准是一个适当的设计标准。尽管如此,为了节约热交换的面积,所述汽流可以在过冷冷却了几度的情况下从给水加热器中抽取出来。
[0278] 对于给水加热器出口处的汽流被抽取并与给水在加热器出口混合的情况,当这一混合是等温时所述操作最优。换句话说,从给水加热器流出并因此在被抽取前略低于汽流原始饱和温度的所述抽取汽流温度与给水温度相等。因此,从这种结构的给水加热器排出的所述汽流(或级联蒸汽流)一般温度略低几度。
[0279] 本发明所公开的标准不仅有利于兰金循环的回热。举例而言,对于非单一或纯物质的工作流体,这一标准能对热交换和热集成做出显著的贡献。所述工作流体如烟道气,在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基础兰金循环的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使用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多级压力的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等之中的兰金循环的工作流体。化工厂和化学工序也可以从这一热集成过程中受益。
[0280] 总的来说,现有的对回热式兰金循环的优化过程中存在是主要问题是每个回热汽流存在三个变量,i-排汽压力ii-排气流量iii-在给水加热器中从汽流向物流的转换负荷以及关于这组变量的非凸目标函数。无论是通过分析验证还是所呈现的数值结果都能得出所述常规做法是次优的。这导致了低效的操作以及显著的损失。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中,三个变量中的两个被排除了,极大地简化了优化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性能。另一个优势在于所述转换负荷和排汽流量都通过排汽压力的表达式明确了,从而无需一种昂贵的空间分布模型来进一步简化所述优化问题。
[0281]
[0282]
[0283] 在一些案例中,所述排汽压力可能无法被准确地选定。例如对于现存单元的改造或者存在其他技术难题(如抽汽只被允许在固定的区间内)。如上文所提到的,尽管如此,即使所述排汽压力不能被精确地优化,可以导致给出双夹点的排汽质量流率取得近似最优的性能。这一近似最优的性能相比现有设计实践所取得的性能有显著提高。
[0284] 本发明所公开的操作方法可以用于任何操作回热式兰金循环以及其变形如卡里纳循环或有机兰金循环的实例,同样也可以用于发电厂的设计和建造。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标准可以无需额外的投资费用就立即取得效率的提升。在这一效率提升中节省下的资金是相当可观的,约为每年至少数十亿美元。
[0285] 此外,所公开的标准能够被用于采用热再生和热集成的化工厂。
[0286] 本发明所公开的标准和优化方法能够被用于模拟软件以确定发电厂或其他使用兰金循环的系统的最优操作参数。所述标准可以使工厂的设计优化,同时所述优化方法可以提供一个没有错误和失败的收敛于最优解的证明。
[0287] 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优化方式和计算方式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执行。图13示出了一个计算机系统200的示例结构。尽管此处描述了示例性的计算机系统200,但应当认为仅是处于通用性和方便性的需要。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系统可能在结构和操作上与此处所描述的系统存在差异。
[0288] 所述的计算机系统200包括一个处理器202,所述处理器通过如执行操作系统(OS),设备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来控制所述计算机系统200的操作。所述处理器202可以包括任意类型的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包括可编程的通用或专用微处理器和/或任何一种独有的或商用的单一或多重处理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200还包括一个存储器204,所述存储器为处理器202所执行的代码或处理器202所处理的数据提供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储存。所述存储器204可以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闪存,一种或多种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存储技术的组合。所述计算机系统200的多种元件被集成于一个总线系统206。所述总线系统206是代表了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实体总线的抽象概念,通讯线路/接口,和/或多点通讯或点对点通讯连接器通过适当的桥接器、适配器,和/或控制器进行连接。
[0289] 所述计算机系统200还摆阔一个网络接口208,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210,一个储存设备212和一个显示控制器214。所述网络接口208使得所述计算机系统200能够通过网络与远程设备(如其他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所述输入/输出(I/O)接口210促进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之间,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之间,以及计算机系统200的多个其他元件之间的通讯连接。所述储存设备212可以包括任意一种非易失性且/或非瞬态性的用于存储数据的传统媒介。因此所述存储设备212可以持续性地(即在所述计算机系统200失去电力的情况下也能保存所述数值)保持数据和/或指令。所述存储设备2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硬盘驱动器,闪存驱动器,USB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各种媒体盘或卡,和/或上述设备的组合,并且可以被直接连接或远程连接(如通过网络)至计算机系统200的其他元件。所述显示控制器214包括一个视频处理器和一个视频存储器,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器202所接收的指令生成显示于一个或多个显示器上的图像。
[0290] 由所述计算机系统所执行的多种功能可以在逻辑上被描述为由一个或多个模执行。应当了解这样的模块可以用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还应当了解,当用软件实施时,所述模块可以是一个单独程序的一部分或者是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程序,且可以在多种情况下实施(如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一个设备驱动,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软件可以作为可执行的程序存储于一个或多个非瞬态性的电脑可读取的存储媒介上。本发明所公开的由一个特定模块所执行的功能也可以由任意的其他模块或模块组合来执行,并且所述计算机系统可以比此处所描述的包含更多或更少的模块。
[029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一个配置为接收一个或多个发电装置的设计或操作参数的输入模块。示例性的输入参数可以包括通过涡轮机的主蒸汽流的流量,蒸汽生成温度,蒸汽生成压力和冷凝器操作压力。所述输入模块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将所接收的输入参数储存与存储器中。所述计算机系统的输入参数可以是发电厂的理想操作参数或模型,而不是瞬时数值。这样可以减少收敛时间且无需从循环及其模型中获取很多遥感和信息。
[0292] 所述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一种优化模块,所述模块配置为根据输入模块按照上述方法所接收的输入参数,计算发电系统所使用的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压力、排汽流量和热交换面积的至少一组。所述排汽压力、排汽流量和热交换面积由此通过优化模块进行计算以在给水加热器上生成一个夹点。
[0293] 所述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一种配置为显示或向用户展示运算结果的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也可以配置为控制发电系统的操作,以使得所述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如排汽压力和流量和排汽流量之类的多个操作参数以将发电系统设置为取得优化模块所计算得出的值。
[0294] 图14所示的流程图是一种设计或优化发电系统的示例性方法。尽管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能与一个或多个流程图有关,应当注意到在流程图和描述中所述的方法步骤的顺序并不意在限制所示方法的实施顺序。相反地,本发明所述的每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可以通过任意顺序实施。此外,鉴于所述的流程图仅仅是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很多种比所述方法包含更多或更少步骤的方法也被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295]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所述的方法开始于步骤S1400,一个或多个发电系统的输入参数被接收。如上文所述,示例性的输入参数可以包括通过涡轮机的主蒸汽流的流量,蒸汽生成温度,蒸汽生成压力和冷凝器操作压力。然后执行程序进行到步骤S1402,该步骤中根据输入模块按照上述方法在步骤S1400中所接收的输入参数,计算发电系统所使用的给水加热器的排汽压力、排汽流量和热交换面积的至少一组。然后所述排汽压力、排汽流量和热交换面积由此通过在步骤S1402中进行计算以在给水加热器上生成一个夹点。然后执行程序进行到步骤S1404,该步骤中生成一个来自于步骤S1402优化的输出。所述输出可以包括显示或以其他方式向用户展示运算结果。这一结果可以被用于设计一个在给水加热器取得双夹点的发电系统,或者手动调整一个现存的发电系统以在其给水加热器上取得双夹点。所述输出还可以包括启动一个或多个阀门、控制器或现存发电系统的其他部件的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发电系统自动以给水加热器上取得双夹点的标准进行操作。因此,使用所述的方法,可以通过本发明所公开的双夹点标准对发电系统的设计和操作进行优化。
[0296]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应当了解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所描述的范围内可以做出很多变化。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全部范围由下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定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