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方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

申请号 CN201610232845.2 申请日 2016-04-14 公开(公告)号 CN105803820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7
申请人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立体方 块 灯芯绒面料的后 整理 工艺,工艺包括如下步骤:①布料送入机缸后,缸内 温度 加热至30度,加入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及匀染助剂,之后匀转10分钟;②以每分钟1度的速度升温到80度;待机缸温度升温到80度时把阳离子染料缓慢加入,加入时间约10分钟;③以每分钟1.3度的速度升温到125度,并且保温90分钟;④在步骤③保温结束后,以每分钟1.5度的速度降温到90度,之后以每分钟2.5度的速度降温到60度,最后循环洗布。通过该后整理工艺所形成的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采用一浴法,工艺简单,使灯芯绒面料能够呈现优异的立体方格形的花纹,表现新颖,具有多色感,而且面料手感柔软、蓬松,绒感好,满足大众个性多样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方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具有经纱、地纬、第一绒纬及第二绒纬,地纬和经纱采用涤纶网络丝;第一绒纬采用阳涤复合丝,第二绒纬采用涤锦复合丝;
后整理工艺具有一浴法染多色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布料送入机缸后,缸内温度加热至30度,加入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及匀染助剂,之后匀转10分钟;该匀染助剂主要由分散剂、醋酸及匀染剂组成;
②在步骤①匀转10分钟后,以每分钟1度的速度升温到80度;在该升温过程中,把待用的阳离子染料用90度的热加醋酸高速搅拌;待机缸温度升温到80度时把阳离子染料缓慢加入,加入时间约10分钟;
③在步骤②阳离子染料加好后,以每分钟1.3度的速度升温到125度,并且保温90分钟;
④在步骤③保温结束后,以每分钟1.5度的速度降温到90度,之后以每分钟2.5度的速度降温到60度,最后循环洗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染助剂中,分散剂、醋酸及匀染剂的重量比为:3-4:4-5:7-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处理前还进行减量5-8%的减量处理工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量
5-8%的碱减量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布料进入机缸后,缸内水温加热至30度,加入助剂,该助剂重量比组分包括有:液碱
60-70份、纯碱5-6份、开纤剂3-4份、去油灵3-4份,碱减量促进剂2-3份;
②在步骤①加入助剂后,以2度每分钟升温至95度,保温5分钟,保温后以每分钟1.5度每分钟升温至105度,保温90分钟;
③在步骤②保温结束后,以每分钟1度降温至90度,保温5分钟,再以每分钟1.5度降温至60度,最后排气进清水循环洗布。

说明书全文

一种立体方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及发展,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讲究,也越来越多样化。灯芯绒是一种割纬起绒、表面形成纵向绒条的织物,因绒条象一条条灯草芯,所以称为灯芯绒。现有灯芯绒均采用由一组经纱和二组纬纱织成,其中一组纬纱(称地纬)与经纱交织成固结绒毛的地布,另一组纬纱(称绒纬)与经纱交织构成有规律的浮纬,割断后形成绒毛。
[0003] 目前市场上的灯芯绒产品还是以直条为主、最多有粗细条之分,还有粗条细条间隔的粗细条之外,并无其它新创意。而且以往传统的工艺都用纱生产灯芯绒,色调简单、单调,都是单色效果,都是直条形没什么新的创意,而且色光效果差,色牢度低,手感不丰满,弹性差。
[0004] 为了适应消费者日新月异的要求,开发一种与众不同又要适应新时代气息的产品事关重要。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苦心研究,研发了一种具有立体方块组成的立体形摩块组图的另类灯芯绒面料,其需要配合独特的后整理工艺,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使灯芯绒能够呈现优异的立体形摩块组图的视觉效果,表现新颖美感,面料手感柔软、蓬松,绒感好,满足大众个性多样需求。
[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0007] 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具有经纱、地纬、第一绒纬及第二绒纬,地纬和经纱采用涤纶网络丝;第一绒纬采用阳涤复合丝,第二绒纬采用涤锦复合丝;
[0008] 后整理工艺具有一浴法染多色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9] ①布料送入机缸后,缸内温度加热至30度,加入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及匀染助剂,之后匀转10分钟;该匀染助剂主要由分散剂、醋酸及匀染剂组成;
[0010] ②在步骤①匀转10分钟后,以每分钟1度的速度升温到80度;在该升温过程中,把待用的阳离子染料用90度的热加醋酸高速搅拌;待机缸温度升温到80度时把阳离子染料缓慢加入,加入时间约10分钟;
[0011] ③在步骤②阳离子染料加好后,以每分钟1.3度的速度升温到125度,并且保温90分钟;
[0012] ④在步骤③保温结束后,以每分钟1.5度的速度降温到90度,之后以每分钟2.5度的速度降温到60度,最后循环洗布。
[0013] 进一步,所述匀染助剂中,分散剂、醋酸及匀染剂的重量比为:3-4:4-5:7-8。
[0014] 进一步,所述一浴法染多色工艺处理前还进行减量5-8%的减量处理工艺。
[0015] 进一步,所述减量5-8%的碱减量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6] ①布料进入机缸后,缸内水温加热至30度,加入助剂,该助剂重量比组分包括有:液碱60-70份、纯碱5-6份、开纤剂3-4份、去油灵3-4份,碱减量促进剂2-3份;
[0017] ②在步骤①加入助剂后,以2度每分钟升温至95度,保温5分钟,保温后以每分钟1.5度每分钟升温至105度,保温90分钟;
[0018] ③在步骤②保温结束后,以每分钟1度降温至90度,保温5分钟,再以每分钟1.5度降温至60度,最后排气进清水循环洗布。
[0019]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通过该后整理工艺所形成的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采用一浴法,工艺简单,使灯芯绒面料能够呈现优异的立体方格形的花纹,表现新颖,具有多色感,而且面料手感柔软、蓬松,绒感好,为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最终成型提供有利保障,满足大众个性多样需求。附图说明
[0020] 图1本发明涉及的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1] 标号说明
[0022] 第一侧面单元 11 第二侧面单元 12
[0023] 顶面单元     13 经纱         2
[0024] 地纬         31 第一绒纬     32
[0025] 第二绒纬     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 本案涉及一种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后整理工艺,该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一组经纱2和三组纬纱,该三组纬纱分别为地纬31、第一绒纬32及第二绒纬33;该第一绒纬32、第二绒纬33呈不同色。所述地纬31与经纱2交织成面料地纹组织;具体来讲,该地纹组织采用平纹组织,接结方式采用W形接结。
[0028] 所述第一绒纬32及第二绒纬33与经纱2交织构成有规律的用作形成绒毛的浮纬。面料设计有立体方块图案,其由规律排列的多个小立体方块构成,每个小立体方块具有二侧面单元(第一侧面单元11、第二侧面单元12)和一顶面单元13。
[0029] 地纬31、第一绒纬32及第二绒纬33的排列比为1:1:1。第一侧面单元11为第一绒纬32浮在布面构成第一浮纬而第二绒纬33下沉与地纹交织,则第一侧面单元11呈现的是第一绒纬32的颜色。第二侧面单元12为第二绒纬33浮在布面构成第二浮纬而第一绒纬32下沉与地纹交织,则第二侧面单元12呈现的是第二绒纬33的颜色。顶面单元13为第一绒纬32和第二绒纬33均浮在布面构成混合浮纬,则顶面单元13呈现的是第一绒纬32和第二绒纬33形成的混色效果的间色。
[0030] 构成立体方块图案需要有三种色调,本发明采用两种绒纬来体现三种颜色,两种绒纬(第一绒纬32及第二绒纬33)呈不同色,巧用该两种颜色交叉形成间色效果,从而实现从二色变成三种颜色。所述两种绒纬呈不同色可以分别为明浅色(比如粉色)和深浅色(比如紫色),立体方块的三个单元的体现分别为,第一侧面单元11为明浅色平行四边形,第二侧面单元12为与明浅色对称的深色平行四边形,顶面单元13为间色菱形。
[0031] 优选的,为了使立体方块图案显色性更突出,以及确保面料体现绒面丰满度与柔软、蓬松手感,所述地纬31和经纱2采用150D/48F DTY涤纶网络丝;第一绒纬32采用160D/72F CD/N阳涤复合丝,第二绒纬33采用160D/72F T/N涤锦复合丝。其中,160D/72F CD/N阳涤复合丝和160D/72F T/N涤锦复合丝均采用四根并为一丝来缝制。
[0032] 所述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 1)采用纺织设备,将一组经纱2和三组纬纱采用多臂机纹织形成;三组纬纱分别为地纬31、第一绒纬32及第二绒纬33;
[0034] 该立体方块灯芯绒面料设计有规律排列的立体方块图案,其由多个小立体方块组成,每个小立体方块具有二侧面单元(第一侧面单元11、第二侧面单元12)和一顶面单元13;地纬31和经纱2采用150D/48F DTY涤纶网络丝;第一绒纬32采用160D/72F CD/N阳涤复合丝,第二绒纬33采用160D/72F T/N涤锦复合丝;
[0035] 地纬31与经纱2交织成面料地纹组织;第一绒纬32及第二绒纬33与经纱2交织构成有规律的浮纬;其中,第一侧面单元11为第一绒纬32浮在布面构成第一浮纬而第二绒纬33下沉与地纹交织,第二侧面单元为第二绒纬33浮在布面构成第二浮纬而第一绒纬32下沉与地纹交织,顶面单元13为第一绒纬32和第二绒纬33混合均浮在布面构成混合浮纬;制得坯布;
[0036] 最后将坯布上构成的浮纬割断后形成绒毛,即构成有半成品灯芯绒面料;纺织中无需更新纺织设备,只要在原有纺织设备上就可以研发出具有独特格的立体方块灯芯绒,成本低;
[0037] 2)将步骤1)织得的半成品灯芯绒面料进行染色处理;第一绒纬32和第二绒纬33分别上染两种不同颜色,最终制得二侧面单元(第一侧面单元11、第二侧面单元12)不同色以及顶面单元13为混合色的显现立体方块双色图案的灯芯绒。
[0038] 由于采用多种原料的组合,各种原料对染料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如涤纶需分散染料才能上色,要求温度在125度-135度之间,而且需要高温高压才能上色;而锦纶则只需要酸性染料在100度以上才能上色,上色峰值125度;而改性涤纶“阳涤”则要用“阳离子”,其上色温度是120度,上色峰值是125-135度。以上三种原料如按传统染色法加工需要三次染色;为了节省电、、水等资源我们改用一浴法代替三次染色,即三种染料同时调好一次投料,问题是这三种原料所需温度、时间有所差异,为了使各种色光都染好设定一个共用的染色温度与时间非常重要。于此,本发明给出相应的一浴法染多色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9] ①布料送入机缸后,缸内温度加热至30度,加入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及匀染助剂,之后匀转10分钟;该匀染助剂主要由分散剂、醋酸及匀染剂组成;具体来讲,该分散剂、醋酸及匀染剂的重量比为:3-4:4-5:7-8;
[0040] 布料送入机缸后,还先进行水洗干净,以防止布料前道工艺洗水不清,以确保后序阳离子染料不会因碱性而出现凝结结块问题,以避免布面产生色点色块和色污等缺陷
[0041] ②在步骤①匀转10分钟后,以每分钟1度的速度升温到80度;在该升温过程中,把待用的阳离子染料用90度的热水加1000g醋酸高速搅拌(以充分化开防止凝结成块);待机缸温度升温到80度时把阳离子染料缓慢加入,加入时间约10分钟;
[0042] ③在步骤②阳离子染料加好后,以每分钟1.3度的速度升温到125度,并且保温90分钟;此处控制适当的较慢升温速度,因为布料相对较厚,在机缸里的行走速度慢,适当的较慢升温速度起到避免造成色花缺陷,兼顾品质和效率;
[0043] 此处峰值温度125度的设定十分关键,其是一个兼容的温度值。而且在该兼容温度值基础上保温时间的把控也极重要,带来几重效果,一是助剂里有匀染剂,会对布面上的颜色不匀进行适度的修复,二是对布料上的一些脏污进行适度洗涤,使布面更干净清爽,三是对色牢度适度的加固提升,因为纤维分子比较密,染料比较难渗透进纤维,那么在高温的状态下纤维分子会膨胀,结构会变得比较稀松,利于染料的适度上色吸收,这样就从布料的本质上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0044] ④在步骤③保温结束后,以每分钟1.5度的速度降温到90度,之后以每分钟2.5度的速度降温到60度,最后循环洗布。
[0045] 所述一浴法染多色工艺,温度的控制十分要紧,只有温度达到了,颜色才能达到应有的饱和度和色牢度,但是对于复合型纱来说,涤阳复合型纱线如果温度过高会使涤和阳离子收缩不同,从而使布面产生扭曲,严重影响布面的风格,所以我们针对产品的纱线性质来制定适合的工艺,既要保证颜色的饱和度,又要保证色牢度和手感,我们研发人员经过多次的实验,最终找到了能够兼容的温度点,既解决了染色得色牢度问题,又让布面干净整洁。
[0046] 进一步,染好色后发现布面有摩丝现象,就是布面有象北极光一样的闪光,使人感到眼睛不舒服、客户要求消除。这是由于化纤表面的光滑度太高产生的,要想消除首先要消除纤维表面的光滑度。为了把纤维表面反光层消除,我们采用染色前先适当碱减量(控制减量在5-8%)的办法来消除纤维表面的反光层。通过该减量处理工艺,极光现象得以消除。碱减量控制减量在5-8%,主要用来平衡面料手感柔软度以及染色质量问题。
[0047] 本发明采用的纱线有涤阳复合纱线,所以在产品前处理碱减量工艺的制定上一定要谨慎细心而又大胆,既要把纱线的性质充分的发挥出来,又不能损伤纤维本身。
[0048] 所述减量5-8%的碱减量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49] ①布料进入机缸后,缸内水温加热至30度,加入助剂,该助剂重量比组分包括有:液碱60-70份、纯碱5-6份、开纤剂3-4份、去油灵3-4份,碱减量促进剂2-3份;
[0050] 所述布料进入机缸前还先经过预缩机预缩,以使纬向纤维充分的回缩,从而使布料在机缸内不会有纰纱滑移;
[0051] 控制水温加热至30度,避免温度高了在加入减量助剂时对纤维布料造成损伤;
[0052] ②在步骤①加入助剂后,以2度每分钟升温至95度,保温5分钟,保温后以每分钟1.5度每分钟升温至105度,保温90分钟;
[0053] 中间控制升温至95度,不超过95度,以确保纤维没有太大的收缩,不会产生布料因收缩不匀而产生疵点;95度保温5分钟目的是让布料在机缸里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为后面继续升温做准备;确保面料有优良的平整度及绒感。
[0054] 之后以1.5度每分钟升温至105度保温90分钟,液碱对布料的剥离效应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产生的作用越大,105度对布和碱都是比较温和的,所以温度控制在105度,让碱在比较温和的状态下和布料表面缓慢的发生物理变化,既保证了布料本身的强,又达到了开纤效果,这样做出来的布料手感蓬松柔软,肌肤感强,为后道染色工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055] ③在步骤②保温结束后,以每分钟1度降温至90度,保温5分钟,再以每分钟1.5度降温至60度,最后排气进清水循环洗布。
[0056] 染色后,最后还进行定型工序处理。由于灯芯绒是厚形织物,它是由多种原料组成,所以定型工艺很重要,首先定型机烘箱内温度要恒定,不能有左、中、右的温差;其次是温度设定根据原料和克重我们设定170度;最后就速度设定按织物克重350克,测算用25米/分速度完成工艺。
[0057] 立体方块灯芯绒制造方法,需要组织结构与各种原料的配合,而后再经过开绒后,采用本发明先进的一浴法染多色的技术而形成。立体方块灯芯绒制造采用多种化纤原料的有机配合,结合研发的组织结构排列法及穿综法,与巧妙的纹板排列法配合,再配合独持的后整理工艺。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技术问题,A、组织结构与各种原料的有机配合形成独特的立体方块,B、保证在呸布割绒时立体纹路不被破坏,C、后染整解决一浴法染多色体现完整的多色立体方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主要解决该第三个问题。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