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031710.X 申请日 2016-01-15 公开(公告)号 CN105671747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申请人 佛山慈慧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富生; 周展;
摘要 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所述综框包括上框梁、下框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根穿经片,多根穿经片之间两两相互平行,每根穿经片的中部都开设有一个穿经孔,穿经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框梁的底面、下框梁的顶面垂直连接,上框梁的顶面连接有提升装置,下框梁的底面连接有 弹簧 ,提升装置、弹簧使综框上下运动形成大小不同的经线开口,还可增设开口 气缸 、对称开口气缸、滚轮 支撑 板、滚轮以丰富可控手段,缩小占用空间。因此,本 发明 经线开口大小可控、工作效率较高,而且可控性较强、占用空间较小。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4),所述综框(4)的侧部沿综框支座(41)上下滑动,所述综框(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供经线穿过的穿经孔(441),其特征在于:
所述综框(4)包括上框梁(42)、下框梁(43)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根穿经片(44),且多根穿经片(44)之间两两相互平行;所述上框梁(42)、下框梁(43)相互平行,上框梁(42)的底面与所有穿经片(44)的顶端垂直连接,所有穿经片(44)的底端与下框梁(43)的顶面垂直连接,每根穿经片(44)的中部都开设有一个穿经孔(441),连接所有穿经孔(441)的圆心所形成的平线与上框梁(42)、下框梁(43)相平行;
所述下框梁(43)底面的正中部位与弹簧(45)的顶端相连接,弹簧(45)的底端与弹簧座(451)相连接,且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与综框(4)的中轴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框(4)的数量为二十个,每个综框(4)中穿经片(44)的数量为十九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气缸支架(46)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461),开口气缸(461)的输出端与同轴的推杆(462)的一端相连接,推杆(462)的另一端与丝绳(463)的一端相连接,钢丝绳(463)的另一端绕滚轮(49)之后与上框梁(42)的顶面的正中部位相连接,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相互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相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48),该滚轮支撑板(48)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491),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4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中,相邻的滚轮孔位(491)的间距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对称气缸支架(47)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对称开口气缸(471),所述滚轮支撑板(48)上还开设有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所述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右孔斜线(482);
所述对称气缸支架(47)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气缸支架(46)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多个对称开口气缸(47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开口气缸(461)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孔斜线(48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右孔斜线(482)左右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梁(42)的顶面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上拉钩(421)以与钢丝绳(463)相连接,所述下框梁(43)的底面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下拉钩(431)以与弹簧(45)的顶端相连接。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编织开口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中综框(4)的数量大于等于二;
当在每个综框(4)内的穿经孔(441)上都穿过经线后,同一个综框(4)内的经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以形成经线层,经线层的数量与综框(4)的数量一致,经线层之间两两相互平行,经线层随其所在的综框(4)进行上下运动,综框(4)随其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下框梁(43)底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弹簧力进行上下运动;当任意两个综框(4)的运行方向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时,其对应的经线层也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此时,这两个经线层之间就形成了经线开口以供引纬装置(1)所携带的纬线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气缸支架(46)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461),开口气缸(461)的输出端与同轴的推杆(462)的一端相连接,推杆(462)的另一端与钢丝绳(463)的一端相连接,钢丝绳(463)的另一端绕滚轮(49)之后与上框梁(42)的顶面的正中部位相连接,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相互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相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所述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461)依次经推杆(462)、钢丝绳(463)对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48)与对称气缸支架(47),且在对称气缸支架(47)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有多个并排的对称开口气缸(471);所述滚轮支撑板(48)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491)与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481),所述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右孔斜线(482),且左孔斜线(48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右孔斜线(48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对称气缸支架(47)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气缸支架(46)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多个对称开口气缸(47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开口气缸(461)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461)或对称开口气缸(471)依次经推杆(462)、钢丝绳(463)对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说明书全文

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编织设备,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增强经线开口大小的可控性,提高工作效率。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纺织机械中,编织机扮演着重要的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服、床上用品以及其他布料都离不开编织机。在编织机的发展过程中,二维编织机应用范围广泛,应用到纺织行业中的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二维织机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出现了三维织机,三维织机的出现使得织物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织物,其不仅有X、Y轴纱线,还有垂直于X、Y轴平面的Z轴纱线,其中,X轴纱线又叫纬线,编织时,纬线通过引纬装置穿过提综开口装置所形成的经线开口以与经线进行编织。但现有技术存在开口大小不可控,工作效率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开口大小不可控、工作效率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开口大小可控、工作效率较高的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所述综框的侧部沿综框支座上下滑动,所述综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供经线穿过的穿经孔;所述综框包括上框梁、下框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根穿经片,且多根穿经片之间两两相互平行;所述上框梁、下框梁相互平行,上框梁的底面与所有穿经片的顶端垂直连接,所有穿经片的底端与下框梁的顶面垂直连接,每根穿经片的中部都开设有一个穿经孔,连接所有穿经孔的圆心所形成的平线与上框梁、下框梁相平行;
所述下框梁底面的正中部位与弹簧的顶端相连接,弹簧的底端与弹簧座相连接,且弹簧的伸缩行程线与综框的中轴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0005] 所述综框的数量为二十个,每个综框中穿经片的数量为十九根。
[0006]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气缸支架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开口气缸的输出端与同轴的推杆的一端相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丝绳的一端相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滚轮之后与上框梁的顶面的正中部位相连接,钢丝绳上位于推杆、滚轮之间的部位与钢丝绳上位于滚轮、上框梁之间的部位相互垂直,钢丝绳上位于推杆、滚轮之间的部位与弹簧的伸缩行程线相垂直,钢丝绳上位于滚轮、上框梁之间的部位与弹簧的伸缩行程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0007]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该滚轮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所述多个滚轮孔位在滚轮支撑板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
[0008] 所述多个滚轮孔位中,相邻的滚轮孔位的间距一致。
[0009]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对称气缸支架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对称开口气缸,所述滚轮支撑板上还开设有多个对称滚轮孔位,所述多个对称滚轮孔位在滚轮支撑板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上依次排列成右孔斜线;所述对称气缸支架以滚轮支撑板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气缸支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多个对称开口气缸以滚轮支撑板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开口气缸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孔斜线以滚轮支撑板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右孔斜线左右对称设置。
[0010] 所述上框梁的顶面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上拉钩以与钢丝绳相连接,所述下框梁的底面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下拉钩以与弹簧的顶端相连接。
[0011] 一种上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中综框的数量大于等于二;
当在每个综框内的穿经孔上都穿过经线后,同一个综框内的经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以形成经线层,经线层的数量与综框的数量一致,经线层之间两两相互平行,经线层随其所在的综框进行上下运动,综框随其上框梁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下框梁底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弹簧力进行上下运动;当任意两个综框的运行方向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时,其对应的经线层也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此时,这两个经线层之间就形成了经线开口以供引纬装置所携带的纬线穿过。
[0012]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气缸支架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开口气缸的输出端与同轴的推杆的一端相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钢丝绳的一端相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绕滚轮之后与上框梁的顶面的正中部位相连接,钢丝绳上位于推杆、滚轮之间的部位与钢丝绳上位于滚轮、上框梁之间的部位相互垂直,钢丝绳上位于推杆、滚轮之间的部位与弹簧的伸缩行程线相垂直,钢丝绳上位于滚轮、上框梁之间的部位与弹簧的伸缩行程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所述上框梁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依次经推杆、钢丝绳对上框梁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0013]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与对称气缸支架,且在对称气缸支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有多个并排的对称开口气缸;所述滚轮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与多个对称滚轮孔位,所述多个滚轮孔位在滚轮支撑板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所述多个对称滚轮孔位在滚轮支撑板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上依次排列成右孔斜线,且左孔斜线以滚轮支撑板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右孔斜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对称气缸支架以滚轮支撑板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气缸支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多个对称开口气缸以滚轮支撑板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开口气缸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上框梁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或对称开口气缸依次经推杆、钢丝绳对上框梁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中,整体设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每个综框包括上框梁、下框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根穿经片,每根穿经片的中部都开设有一个穿经孔,上框梁的顶面与提升装置相连接,下框梁的底面的正中部位与弹簧的顶端相连接,弹簧的底端与弹簧座相连接,且弹簧的伸缩行程线与综框的中轴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使用时,将经线穿过穿经孔以在每个综框内形成经线层,经线层的数量与综框的数量一致,再通过提升装置、弹簧的作用使综框进行上下运动以带动其对应的经线层上下运动,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经线开口以便于后续引纬的进行,整体操作由提升装置、弹簧自动进行,无需手动,工作效率很高。因此,本发明不仅开口大小可控,而且工作效率较高。
[0015] 2、本发明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中,增设气缸支架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以作为综框的提升装置,使用时,开口气缸依次经推杆、钢丝绳对上框梁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提升力以实现综框的上下运动,开口气缸施加的提升力在纵向与弹簧的伸缩行程线相重合,利于综框上下运动的平顺,避免运动时的倾斜,以防降低开口质量,此外,当在钢丝绳的中部设置滚轮以将钢丝绳分为相互垂直的两个部分时,实现了水平运动向垂直运动的转换,降低了提升的操作难度,缩小了提升装置的操作空间,提高了提升效率。因此,本发明不仅开口质量较高、操作难度较低,而且占用空间较小,提升效率较高。
[0016] 3、本发明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中,增设滚轮支撑板以搁置滚轮,该设计不利便于搁置滚轮,利于提升的顺利进行,而且能通过调整滚轮的间距以及滚轮所在左孔斜线的斜率对提升操作进行控制,以适应各种提升需求,进而对经线开口的效果进行控制。因此,本发明的可控性较强。
[0017] 4、本发明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中,增设对称开口气缸、多个对称滚轮孔位以实现提升操作,对称开口气缸与开口气缸左右对称设置,对称滚轮孔位与滚轮孔位左右对称设置,使得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可以从左右两个方位都能对垂直于该水平面的多个综框进行提升操作,与只在一个方位进行操作相比,不仅缩小了操作装置的体积,降低了空间需求,而且增加了可控因素,能对综框的上下运动进行更好地控制,以实现更高质量的经线开口。因此,本发明不仅占用空间较小,而且可控性较强。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中综框的右视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中综框与气缸支架、对称气缸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3中滚轮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装配于三维织机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引纬装置1、纬线滑动装置2、纬线防带装置3、综框4、综框支座41、上框梁42、上拉钩421、下框梁43、下拉钩431、穿经片44、穿经孔441、弹簧45、弹簧座451、气缸支架46、开口气缸461、推杆462、钢丝绳463、对称气缸支架47、对称开口气缸471、滚轮支撑板48、左孔斜线481、右孔斜线482、支撑板面483、滚轮49、滚轮孔位491、对称滚轮孔位492、纬线固定装置5、打纬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参见图1–图5,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4,所述综框4的侧部沿综框支座41上下滑动,所述综框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供经线穿过的穿经孔441;所述综框4包括上框梁42、下框梁43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根穿经片44,且多根穿经片44之间两两相互平行;所述上框梁42、下框梁43相互平行,上框梁42的底面与所有穿经片44的顶端垂直连接,所有穿经片44的底端与下框梁43的顶面垂直连接,每根穿经片44的中部都开设有一个穿经孔441,连接所有穿经孔441的圆心所形成的水平线与上框梁42、下框梁43相平行;
所述下框梁43底面的正中部位与弹簧45的顶端相连接,弹簧45的底端与弹簧座451相连接,且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与综框4的中轴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0026] 所述综框4的数量为二十个,每个综框4中穿经片44的数量为十九根。
[0027]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气缸支架46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461,开口气缸461的输出端与同轴的推杆462的一端相连接,推杆462的另一端与钢丝绳463的一端相连接,钢丝绳463的另一端绕滚轮49之后与上框梁42的顶面的正中部位相连接,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相互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相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0028]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48,该滚轮支撑板48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491,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481。
[0029] 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中,相邻的滚轮孔位491的间距一致。
[0030]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对称气缸支架47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对称开口气缸471,所述滚轮支撑板48上还开设有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所述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右孔斜线482;
所述对称气缸支架47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气缸支架46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多个对称开口气缸47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开口气缸461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孔斜线48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右孔斜线482左右对称设置。
[0031] 所述上框梁42的顶面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上拉钩421以与钢丝绳463相连接,所述下框梁43的底面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下拉钩431以与弹簧45的顶端相连接。
[0032] 一种上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中综框4的数量大于等于二;
当在每个综框4内的穿经孔441上都穿过经线后,同一个综框4内的经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以形成经线层,经线层的数量与综框4的数量一致,经线层之间两两相互平行,经线层随其所在的综框4进行上下运动,综框4随其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下框梁43底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弹簧力进行上下运动;当任意两个综框4的运行方向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时,其对应的经线层也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此时,这两个经线层之间就形成了经线开口以供引纬装置1所携带的纬线穿过。
[0033]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气缸支架46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461,开口气缸461的输出端与同轴的推杆462的一端相连接,推杆462的另一端与钢丝绳463的一端相连接,钢丝绳463的另一端绕滚轮49之后与上框梁42的顶面的正中部位相连接,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相互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相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所述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461依次经推杆462、钢丝绳463对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0034] 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48与对称气缸支架47,且在对称气缸支架47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有多个并排的对称开口气缸471;所述滚轮支撑板48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491与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481,所述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右孔斜线482,且左孔斜线48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右孔斜线48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对称气缸支架47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气缸支架46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多个对称开口气缸47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开口气缸461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461或对称开口气缸471依次经推杆462、钢丝绳463对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0035]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经线开口不可控、工作效率较低的缺陷,本发明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的基础上对每个综框的结构进行了独特设计,不仅限定了每个综框中穿经片、穿经孔的结构与位置,而且对综框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也进行了限定,即由上框梁的顶面与提升装置相连接,下框梁的底面的正中部位与弹簧的顶端相连接,在提升装置、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使综框进行上下运动以带动其对应的经线层上下运动,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经线开口以便于后续引纬的进行,且整体操作由提升装置、弹簧自动进行,无需手动,工作效率很高。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可控性,同时为了缩小提升装置的占用空间,本发明增设气缸支架、开口气缸、滚轮支撑板以丰富可控手段,降低提升的操作难度,缩小占用空间,尤其当还增设有对称开口气缸、对称滚轮孔位时,可控手段进一步丰富,控制效果更强,操作空间也再次缩小,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经线开口。
[0036] 实施例1:参见图1–图5,一种三维编织开口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4,所述综框4的侧部沿综框支座41上下滑动,所述综框4包括上框梁42、下框梁43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根穿经片44,且多根穿经片44之间两两相互平行;所述上框梁42、下框梁43相互平行,上框梁42的底面与所有穿经片44的顶端垂直连接,所有穿经片44的底端与下框梁43的顶面垂直连接,每根穿经片44的中部都开设有一个穿经孔441,连接所有穿经孔441的圆心所形成的水平线与上框梁42、下框梁43相平行;所述下框梁43底面的正中部位与弹簧45的顶端相连接,弹簧45的底端与弹簧座451相连接,且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与综框4的中轴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0037] 一种上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中综框4的数量大于等于二;当在每个综框4内的穿经孔441上都穿过经线后,同一个综框4内的经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以形成经线层,经线层的数量与综框4的数量一致,经线层之间两两相互平行,经线层随其所在的综框4进行上下运动,综框4随其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下框梁43底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弹簧力进行上下运动;当任意两个综框4的运行方向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时,其对应的经线层也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此时,这两个经线层之间就形成了经线开口以供引纬装置1所携带的纬线穿过。
[0038] 实施例2: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结构上: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气缸支架46及其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的多个并排的开口气缸461,开口气缸461的输出端与同轴的推杆462的一端相连接,推杆462的另一端与钢丝绳463的一端相连接,钢丝绳463的另一端绕滚轮49之后与上框梁42的顶面的正中部位相连接,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相互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推杆462、滚轮49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相垂直,钢丝绳463上位于滚轮49、上框梁42之间的部位与弹簧45的伸缩行程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
[0039] 操作上:所述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461依次经推杆462、钢丝绳463对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0040] 实施例3: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结构上: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48,该滚轮支撑板48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491,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481。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中,相邻的滚轮孔位491的间距一致。
[0041] 实施例4:基本内容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结构上:所述三维编织开口机构还包括滚轮支撑板48与对称气缸支架47,且在对称气缸支架47上沿纵向依次上下设置有多个并排的对称开口气缸471;所述滚轮支撑板48上开设有多个滚轮孔位491与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所述多个滚轮孔位491在滚轮支撑板48顶部、底部之间的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左孔斜线481,所述多个对称滚轮孔位492在支撑板面483上依次排列成右孔斜线482,且左孔斜线48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右孔斜线48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对称气缸支架47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气缸支架46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多个对称开口气缸471以滚轮支撑板48的中轴线为对称线与开口气缸461左右对称设置。
[0042] 操作上:所述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所施加的提升力是指:开口气缸461或对称开口气缸471依次经推杆462、钢丝绳463对上框梁42顶面的正中部位施加的提升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