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优化经纱密度的提花织机

申请号 CN201280062099.7 申请日 2012-12-10 公开(公告)号 CN104160079A 公开(公告)日 2014-11-19
申请人 斯奈克玛; 奥尔巴尼工程复合材料; 发明人 布鲁诺·杰克斯·杰拉德·达米布瑞恩; 多米尼克·酷派; 肯·欧莱特; 乔纳森·戈林;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提花型织机(100),用于通过对多个 经纱 (201)与多个 纬纱 (202)进行机织来制作织物,所述织物包括每单位长度确定的经纱列数和确定的纬纱层数,所述织机包括目板(111),所述目板(111)具有多个孔(1110),所述多个孔(1110)用于使相应数目的导引索(113)通过,每个导引配备有使经纱(201)穿过其的综眼(114)。所述目板(111)中的孔(1110)以确定数目的列(1111)和每列确定数目的行(1112)的形式进行分布,所述确定数目的列平行于经纱(201)方向延伸,每列确定数目的行(1112)在垂直于所述经纱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目板(111)具有的每单位长度的孔(1110)的列(1111)数小于所述织物中相同单位长度的经列数,并且所述目板具有的孔(1110)的行(1112)数大于所述织物中经层数。
权利要求

1.一种提花型织机,用于通过对多个经纱与多个纬纱进行机织来制作织物,所述织物包括每单位长度确定的经纱列数和确定的纬纱层数;
所述织机包括目板,所述目标具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孔用于使相应数目的控制索通过,每个控制索配备有使经纱穿过其的综眼,所述目板中的孔以确定数目的列和每列确定数目的行的形式进行分布,所述确定数目的列平行于经纱方向延伸,每列确定数目的行在垂直于所述经纱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织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目板具有的每单位长度的孔的列数小于所述织物中相同单位长度的经列数,并且所述目板具有的孔的行数大于所述织物中经层数。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板中每单位长度的孔的列数根据所述织物中相同单位长度的经列数来确定,而孔的行数根据所述织物中经纱层数来确定。
3.依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板中孔的列数对应于所述织物的每单位长度经纱的确定列数除以1.5,而孔的行数对应于所述织物中经纱的层数乘以1.5。
4.依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板中孔的列数对应于所述织物的每单位长度经纱的确定列数除以2,而孔的行数对应于所述织物中经纱的层数乘以2。
5.依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所述经纱前进的方向上位于所述控制索下游的梳机,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机的两个相邻齿之间的间隔距离对应于作为多个经纱在该梳机两个齿之间通过的距离,其对应于对应于因子——所述目板中每单位长度孔的列数以及因子——所述织物中每相同单位长度经列数。
6.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的用途,用于制作航空引擎的复合材料叶片的增强纤维结构。

说明书全文

具有优化经纱密度的提花织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花型织机。

背景技术

[0002] 图1是一种提花型织机10的示图,该提花型织机10用来通过在多层经纱30和多层纬纱31之间进行多层机织制作获得的纤维结构或者织物。
[0003] 采用已知方式,织机10安装有由图1中未示出的上层结构支撑的提花机构11。织机10还具有由控制索或综22和目板21构成的通丝具20,每条综22一端连接至提花机构11的控制钩12,且另一端连接至固定到织机10基部14的回位弹簧13之一。
[0004] 每条综22包括经纱30从其穿过的综眼23。综22和它们相关联的综眼23在分别由控制钩12和回位弹簧13施加的牵引的作用下基本垂直往复运动(由双箭头F表示)地被驱动。综22用来抬起一定的经纱30,由此产生使得纬纱31能够插入的梭口15。
[0005] 综22在空间上根据目板21的孔210的位置进行分布,即,采用多个行211和列212的形式。
[0006] 目板中孔210的密度对应于要制作的织物的密度,即,目板中每列孔之间的间隔等价于要制作的织物中每个经列之间呈现出的间隔。
[0007] 一定的纤维结构,例如诸如用于构成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航空引擎叶片的增强件的纤维结构,要求纱线支数非常密集的进行机织,且尤其是经线支数,其相对致密以便向部件赋予良好的机械强度。经线支数对应于每单位长度经纱数。相应地,当期望较致密的纱线支数地进行机织时,有必要减小目板中各列孔之间的间隔,由此促使一列中的各综,例如列l1的综22更接近于相邻列的综(例如这里是列l2)。无论怎样,当两个相邻列的综在一起非常近时,于是综的移动,且更特别是它们相关联的综眼的移动,受到邻近的综和相邻列中呈现的经纱的阻碍。
[0008] 为了避免相邻列的综之间钩住相关联的任何险,有必要在综列之间确保最小量的间隔。因此存在局限,使用已有织机织物纱线支数的密度能够增加到什么程度的局限。

发明内容

[0009] 因而,期望能够具有织机,该织机使得能够制作呈现比用现有织机能够获得的纱线支数大的纱线支数的织物。
[0010]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花型织机,其用于通过对多个经纱和多个纬纱进行机织来制作织物,所述织物包括每单位长度确定的经纱列数和确定的纬纱层数,[0011] 所述织机包括目板,所述目板具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孔用于使对应数目的控制索通过,每个控制索被提供有经纱从其穿过的综眼,目板中的孔以确定数目的列和每列确定数目的行的形式进行分布,所述确定数目的列平行于经纱方向延伸,每列确定数目的行在垂直于所述经纱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0012] 所述织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目板具有的每单位长度的孔的列数小于所述织物中相同单位长度的经列数,并且所述目板具有的孔的行数大于所述织物中经层数。
[0013] 通过相对于要制作的织物中经纱的列数减小目板中孔的列数,然而在制作具有比使用现有织机能够获得的经线支数致密的径线支数的织物的同时,变得能够在相邻综的列之间维持足够避免妨碍它们相应移动的间隔。
[0014] 此外,由于目板中每个孔列的孔数大于要制作的织物中经层数,所以存在足够的经纱来在要制作的织物中形成期望的经纱层数和期望的列密度。
[0015] 换言之,在要制作的织物中期望的经线支数密度的一部分在目板的深度方向上扩展以便在相邻综列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隔。
[0016]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目板中每单位长度的孔的列数根据所述织物中相同单位长度的经列数来确定,而孔的行数根据所述织物中经纱层数来确定。因而能够根据要制作的织物所期望的纱线支数密度优化目板中孔的分布。
[0017] 在第一分布示例中,所述目板中孔的列数对应于所述织物的每单位长度经纱的列数除以1.5,而孔的行数对应于所述织物中经纱的层数乘以1.5。
[0018] 在第二分布示例中,所述目板中孔的列数对应于所述织物的每单位长度经纱的列数除以2,而孔的行数对应于所述织物中经纱的层数乘以2。
[0019]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织机包括在经纱前进方向上位于控制索下游的梳机,所述梳机的两个相邻齿之间的间隔距离对应于作为多个经纱在该梳机两个齿之间通过的距离,其对应于因子——所述目板中每单位长度孔的列数以及因子——所述织物中每相同单位长度经列数。
[0020] 这使得它能够在梳机的两个相邻齿之间维持属于给定经列的经纱层,由此依赖针对该织物定义的经纱的列数和层来组织经纱的列和层。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的织机的用途,用来制作用于增强航空引擎的复合材料叶片的纤维结构。附图说明
[0022] 根据对参考附图以及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下列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性和优点将显现出来,其中:
[0023] 图1是现有技术提花型织机的图解透视图;
[0024] 图2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花型织机的图解透视图;
[0025] 图3是示出在从图2织机的第一列综对经纱进行机织之前的分布的理论示图;
[0026] 图4是示出在从与图2织机的第一列综相邻的第二列综对经纱进行机织之前的分布的理论示图;
[0027] 图5是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目板的图解透视图;
[0028] 图6至9是示出在分别来自与图5的目板共同操作的第一、二、三和四列综的经纱进行机织之前的分布的理论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总体上应用于提花型织机,该提花型织机特别用在通过在各层经纱和各层纬纱之间进行多层机织来制作纤维织品或者织物。本发明更特别应用于呈现致密纱线支数,即,每单位长度大数目的经纱和/或纬纱的机织织物。纱线支数通常用每厘米或每英寸纱线数来表示。
[0030] 如上面所解释的,在一定平的纱线密度(采用纱线支数来表示)之上,机织变得非常困难,或者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一个综列的综眼太接近于相邻一列(多列)综列的经纱和综眼。
[0031]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把进行机织的纱线的密度分布在织机目板的深度方向上,因此在保留织物随后高密度的同时能够增加两个综列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在织物中比现有技术织机达到的最大密度大的经纱密度地进行机织。
[0032] 更确切地,在本发明中,目板具有的每单位长度的列和孔数小于织物中相同单位长度的经列数,并且目板具有的孔的行数大于织物中经层数。孔的列数根据织物的经线支数来确定,而孔的行数根据织物的层数来确定。
[0033] 例如,目板中孔的列数可以对应于织物的经线数除以1.5,而孔的列数对应于织物中经纱的层数乘以1.5。在另一示例中,目板中孔的列数可以对应于织物的经线数除以2,而孔的列数对应于织物的经纱层数乘以2。
[0034] 图2示出了织机100,其安装有由图2中未示出的上层结构支撑的提花机构101。织机100还具有由目板111和控制索或综113构成的通丝具110,每条综113一端连接至提花机101的控制钩102,且另一端连接至固定到织机100基部103的回位弹簧105之一。
每条综113具有综眼114,经纱201穿过综眼114。综113和它们相关联的综眼114延伸通过区域D,在区域D中综113和综眼114以基本垂直的往复运动地被驱动,由双箭头F表示。
综113经受分别由控制钩102和由回位弹簧105施加的牵引力。综113用来抬起一定的经纱201,由此产生使得纬纱202能够插入的梭口104。
[0035] 综113在区域D中在空间上根据目板111中孔1110的位置进行分布,即,分布成孔1110的多个列1111和孔1110的多个行1112。如下面详细解释的,位于梳机120下游的经纱201以列数每单位长度和层数进行分组以便对应于要制作的织物的最终密度,该列数大于目板的列数,该层数小于目板中孔的行数。
[0036] 在图2中所示示例中,织机100用来机织具有每英寸12条纱线的经线支数的织物,即,每厘米4.7纱线,在该织物的厚度方面是24个经层。依据本发明以及在本文所描述的示例中,织机100具有通丝具110,其装配有目板111,目板111呈现每英寸12/1.5=8个孔列,即,每厘米3.1列,每个在孔的24×1.5=36个行上延伸。因此,目板111中孔1110的相邻列1111之间的距离dh对应于梭口104中呈现的相邻经列之间的距离dch的1.5倍,由此能够在各对综列之间具有更大的间隔。一综列中的综眼于是可以自由移动,即,不受太接近于经纱或者一个(多个)相邻综列的综眼的阻碍。
[0037] 为了图2的简化和清楚的原因,在通丝具110下面仅实际示出两列综113和相关联的经纱201。更精确地,且如图3中所示,第一综列l1具有36条综113a-1至113a-36,每个具有示例综眼114a-1至114a-36,相应经纱201a-1至201a-24和201b-13至201b-24穿过综眼114a-1至114a-36。如图4中所示,第二综列l2具有36条综113b-1至113b-36,每个具有相应综眼114b-1至114b-36,相应经纱201b-1至201b-12和201c-1至201c-24穿过综眼114b-1至114ab36。
[0038] 图3示出了在梳机120下游,即,在梭口104中,自第一综列l1经纱是如何分布的。分别穿过分别与综113a-1至113a-24相关联的综眼114a-1至114a-24的第一24经纱201a-1至201a-24在梭口104中形成了经纱的第一列C1,而分别穿过分别与综113a-25至113a-36相关联的综眼114a-25至114a-36的最后12经纱201b-13至201b-24在梭口104中形成了经纱的第二列C2的一部分。
[0039] 图4示出了在梳机120下游,即,在梭口104中,自第二综列l2经纱是如何分布的。分别穿过分别与综113b-1至113b-12相关联的综眼114b-1至114b-12的第一12经纱201b-1至201b-12在梭口104中形成了经纱的第二列C2的其它部分,而分别穿过分别与综
113b-13至113b-36相关联的综眼114b-13至114b-36的最后24经纱201c-1至201c-24在梭口104中形成了经纱的第三列C3。
[0040] 下表示出了在通丝具中如何采用经纱。
[0041]
[0042]
[0043] 来自综列的经纱被梳机120转向和组织以占据针对该织物所定义的经纱的列数和层数。因而,对于区域D中36综的三个列,可以在梭口104中找到24经纱的三个列,即,第一列的纱线201a-1至201a-24,第二列的纱线201b-1至201b-24,以及第三列的纱线201c-1至201c-24,由此,在对经纱201和纬纱202进行机织的位置,获得了对于该织物而言所期望的经纱密度。
[0044]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梳机两个相邻齿之间的间隔距离优选对应于允许多个经纱在该梳机两个齿之间通过的距离,其对应于因子——目板中每单位长度孔的列数和因子——该织物中相同单位长度中经列数。在参考图2至4所描述的示例中,梳机120两个相邻齿121之间的距离d121对应于目板111中孔1110的两个列1111之间的距离除以2(8/2=4)以及该织物中两个经列之间的距离dch除以3(12/3=4),其中经纱的三个列呈现在梳机120的两个相邻齿121之间。
[0045] 图5示出了由目板211构成的通丝具210,板211与图2中的目板111不同之处在于它同样能够机织具有每英寸12纱线的经线支数,即,每厘米4.7纱线,在该织物的厚度方面是24经层,但是使用这样的综列:每个综列包括48个综和相关联的综眼,其中每隔一个综眼用在每个综列中。为了简化的原因,在图5中仅示出了织机的目板211,该织机的其它元件等同于图2中的那些元件,考虑了每列的综数的增加及与它们相关联的综眼。
[0046] 在此处所描述的示例中,该目板中孔的列数对应于织物经线数除以2,而孔的行数对应于织物中经纱的层数乘以2。更精确地,目板211呈现出每英寸12/2=6列孔,即,每厘米2.36列,每个在24×2=48行的孔上延伸。因此,目板211中孔2110的两个列2111之间的距离dh对应于梭口中呈现的两个经列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因而,能够在两个综列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综列的综眼于是可以自由移动,即,不受太接近于经纱或者一个(多个)相邻综列的综眼的阻碍。
[0047] 另外,如下面详细描述的,在两个相邻综列之间存在偏移的情况下,把经纱制成仅穿过每个综列中的每隔一个综眼,由此使得用来升高经纱的综眼能够与彼此甚至间隔开更大的距离。
[0048] 综213在空间上根据目板211中孔2110的位置进行分布,即,分布成孔2110的多个列2111和孔1110的多个行2112。
[0049] 图6示出了在第一列综213a-1至213a-48经纱是如何分布的。24个经纱301a-1至301a-24穿过分别与综213a-1,213a-3,...,至213a-47相关联的相应的综眼
214a-1,214a-3,...至214a-47以便在梭口中形成经纱的第一列C1。
[0050] 图7示出了在第一列综213b-1至213b-48经纱是如何分布的。24个经纱301b-1至301b-24穿过分别与综213b-2,213b-4,...,至213b-48相关联的相应的综眼
214b-2,214b-4,...至214b48以便在梭口中形成经纱的第二列C2。
[0051] 图8示出了在第一列综213c-1至213c-48经纱是如何分布的。24个经纱301c-1至301c-24穿过分别与综213c-1,213c-3,...,至213c-47相关联的相应的综眼
214c-1,214c-3,...至214c-47以便在梭口中形成经纱的第三列C2。
[0052] 图9示出了在第四列综213d-1至213d-48经纱是如何分布的。24个经纱301d-1至301d-24穿过分别与综213d-2,213d-4,...,至213d-48相关联的相应的综眼
214d-2,214d-4,...至214d-48以便在梭口中形成经纱的第四列C4。
[0053] 下表示出了在通丝具中如何采取经纱。
[0054]
[0055]
[0056] 来自综列的经纱被梳机240转向和组织以与针对该织物所定义的经纱的多个列和层匹配。因而,对于第四个48综的列,梭口具有四个24经纱的列,即,第一列的纱线301a-1至301a-24,第二列的纱线301b-1至301b-24,第三列的纱线301c-1至301c-24,以及第四列的纱线301d-1至301d-24,由此能够在对经纱和纬纱进行机织的位置得到该织物意图达到的经纱密度。
[0057] 在参考图6至9所描述的示例中,梳机240两个相邻齿241之间的距离d241对应于目板211中孔2110的两个列2111之间的距离dh,以及该织物中两个经列之间的距离除以2,四个经纱列呈现在梳机120的两个相邻齿121之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