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染纱的生产工艺

申请号 CN201610542279.5 申请日 2016-07-11 公开(公告)号 CN106012115A 公开(公告)日 2016-10-12
申请人 江苏怡人化纤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侯广浩;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单染纱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控制;2)工艺流程:梳 棉 ,并条头,二并、三并,粗纱,细纱,络筒。本发明和 现有技术 相比,可以低成本地去除单染造成的竹节疵点和白星的现象,还解决了涤纶充分梳理的问题。
权利要求

1.单染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控制:选用细长整齐度好,短绒率低,疵点少的原,涤纶选用1.33分特*38毫米优等高强棉型针织用涤纶纤维
2)工艺流程:
a:梳棉:采用轻定量、强分梳、低速度的工艺原则;
b:并条头:采用6根并合,采取较小牵伸倍数设计意外牵伸小,牵伸带来的不匀减少,c:二并、三并:二并、三并采用8根并合,并条确保摇架压两端一致,使用大直径皮辊;
d:粗纱:采用JWF1415四罗拉粗纱机带有伺服电机变频调节功能,可减少开关机细节和意外牵伸,确保摇架压力一致,压力差异控制在±10顿以内;
e:细纱:锭速控制在15500转/分使用软弹性胶辊,控制摇架压力差异在±10牛顿以内;
f:络筒:使用分级切疵功能适当切除A2B1B2类纱疵,捻接结头强力保证在原纱强力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减少因不必要切纱而增加的接头。
2.一种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单染纱的生产工艺所制成的单染纱。

说明书全文

单染纱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织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染纱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单染纱是涤纱线在织成面料后进行染色时只染其中的一种纤维,只染棉不染涤或只染涤不染棉,这样可节约染色成本且更加环保,而染后的面料有留白效果,做成服饰比较时尚、格独特。但纱线的疵点在正常染色时可以隐盖掉,而做单染时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要消除就要增加成本且很难处理掉。而且纯涤纶短纤或棉纤维通过梳棉工序后,由于梳理度达不到而无法梳理成单纤维状态,以及静电现象易产生涤纶或棉纤维棉结,使得针、机织坯布单染后存在竹节不匀和白星现象。即使梳棉各部速度、针布配置合理,也不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仍可能产生竹节不匀和白星。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染纱的生产工艺和所制成的单染纱。
[0004]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单染纱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5] 1)原料控制:选用细长整齐度好,短绒率低,疵点少的原棉,涤纶选用1.33分特*38毫米优等高强棉型针织用涤纶纤维;
[0006] 2)工艺流程:
[0007] a:梳棉:采用轻定量、强分梳、低速度的工艺原则;
[0008] b:并条头:采用6根并合,采取较小牵伸倍数设计意外牵伸小,牵伸带来的不匀减少,
[0009] c:二并、三并:二并、三并采用8根并合,并条确保摇架压两端一致,使用大直径皮辊;
[0010] d:粗纱:采用JWF1415四罗拉粗纱机带有伺服电机变频调节功能,可减少开关机细节和意外牵伸,确保摇架压力一致,压力差异控制在±10顿以内;
[0011] e:细纱:锭速控制在15500转/分使用软弹性胶辊,控制摇架压力差异在±10牛顿以内;
[0012] f:络筒:使用分级切疵功能适当切除A2B1B2类纱疵,减少因不必要切纱疵而增加的接头,捻接结头强力保证在原纱强力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0013]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低成本地去除单染造成的竹节疵点和白星的现象,还解决了涤纶充分梳理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