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

申请号 CN201380046647.1 申请日 2013-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4583478B 公开(公告)日 2017-07-11
申请人 里特机械公司; 发明人 P.哈斯卡; C.格里伊斯哈梅;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用于喷气式 纺纱 机的纺纱站,其用于从包括 纤维 的纤维 棉 条制造 纱线 ,其中纺纱站具有紊流室,其具有用于 纤维棉 条的入口开口,纤维棉条在喷气式 纺纱机 的操作期间沿传输方向进入该紊流室,且纺纱站具有至少部分地延伸到紊流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纺纱站具有引入到紊流室中的空气 喷嘴 ,该空气喷嘴在围绕紊流室的壁的区域中开通到紊流室中,空气借助于该空气喷嘴可沿特定旋转方向被引入到紊流室中,纱线形成元件具有抽出通道,纱线可通过抽出通道从紊流室被抽出,用于引导纤维棉条的引导组件被设置在紊流室的入口开口的区域中,引导组件包括设置成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至少两个引导区段,其相互距离至少在一些部段中沿传输方向减少。
权利要求

1.一种喷气式纺纱机上的纺纱站,所述纺纱站用于从由纤维构成的纤维须条(2)来制造纱线(1),
其中,所述纺纱站(22)具有紊流室(3)并且具有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紊流室(3)内的纱线形成元件(5),所述紊流室具有用于使得所述纤维须条(2)在所述喷气式纺纱机的操作期间沿传输方向进入所述紊流室(3)的入口端口(4);
其中,所述纺纱站(22)具有被引导到所述紊流室(3)中的空气喷嘴(6),所述空气喷嘴在围绕所述紊流室(3)的壁(21)的区域中开通到所述紊流室(3)中,使得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喷嘴沿预定搓捻方向被引导到所述紊流室(3)中,以在所述纱线形成元件(5)的入口嘴部(7)的区域中沿所述搓捻方向向所述纤维须条(2)施加搓捻;
其中,所述纱线形成元件(5)具有抽出通道(8),所述纱线(1)借助于所述抽出通道能够从所述紊流室(3)被抽出;
其中,用于引导所述纤维须条(2)的引导装置(9)位于所述紊流室(3)的入口端口(4)的区域中;以及
其中,所述引导装置(9)包括彼此间隔开一距离的至少两个引导区段(10),所述引导区段的彼此间距在至少一些区段中沿所述传输方向减少;
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9)还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引导元件(11),所述中央引导元件在垂直于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延伸的截面中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导区段(10)之间延伸,并且产生所述纤维须条(2)的纤维的垂直于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的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在至少一些区段中在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上延伸和/或在所述紊流室(3)的入口端口(4)的中心轴线(13)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平行于所述入口端口(4)的中心轴线(13)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区段(10)由引导心轴(15)或引导板(14)形成,所述引导心轴或引导板沿所述纱线形成元件(5)的入口嘴部(7)的方向从围绕所述紊流室(3)的入口端口(4)的壁(16)开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被送至所述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的一端(18)定位在所述纱线形成元件(5)的入口嘴部(7)与所述紊流室(3)的入口端口(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与所述引导区段(10)相比沿所述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方向进一步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区段(10)和/或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中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所述抽出通道(8)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导区段(1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一个引导区段(10)与面向所述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的一端(18)之间的最小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区段(10)每个均具有面向所述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一端(19)以及背离所述出口端口(17)的一端(20),面向所述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的一端(18)定位在平行于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并且在所述引导区段(10)的相应一端(19; 20)之间的区段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具有面向所述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一端(18)并且所述引导区段具有面向所述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一端(19),其中,所述引导区段(10)的所述一端(19)在垂直于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延伸的截面中围绕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的所述一端(18)同心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导区段(1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抽出通道(8)在所述纱线形成元件(5)的入口嘴部(7)的区域中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区段(10)与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形成度α,所述角度的尺寸采用在10°和50°之间的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在不存在所述纤维须条(2)的情况下,至少两个引导区段(10)相互接触和/或至少一个引导区段(10)和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彼此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区段(10)和/或所述中央引导元件(11)是插入件(30)的一部分,所述插入件相对于所述紊流室(3)被可动地支撑或者处于静止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与所述入口端口(4)的中心轴线(13)共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角度的尺寸采用在20°和40°之间的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纱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角度的尺寸采用在25°和35°之间的值。

说明书全文

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由纤维构成的纤维复合物制造纱线的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其中,该纺纱站具有紊流室,该紊流室具有用于使得纤维复合物在操作喷气式纺纱机期间沿传输方向进入紊流室的入口端口,并且纺纱站还具有至少部分地延伸到紊流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纺纱站具有引导到紊流室中的空气喷嘴,所述空气喷嘴在围绕紊流室的壁的区域中开通到紊流室中,并且可通过空气沿预定搓捻方向引入到紊流室中,以便沿所述搓捻方向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入口嘴部的区域中向纤维复合物施加搓捻,其中纱线形成元件具有抽出通道,纱线可通过该抽出通道从紊流室被移除,其中用于引导纤维复合物的引导装置位于紊流室的入口端口的区域中,且其中该引导装置包括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至少两个引导区段,其相互间距在所述传输方向上在至少一些区段中减少。

背景技术

[0002] 具有合适配置的纺纱站的喷气式纺纱机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参见EP 0 990 719 B1和DE 40 36 119 C2),并且被用于从细长纤维须条来制造纱线。借助于由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前述入口嘴部的区域中紊流室内的空气喷嘴产生的紊流空气流,纤维须条的外部纤维围绕内芯纤维缠绕,并且它们最终形成缠绕纤维,所述缠绕纤维对于纱线的期望强度来说是重要的。这得到具有真捻的纱线,其最终通过抽出通道从紊流室被排出并且可例如缠绕到筒管上。
[0003] 总体上,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纱线”因此被理解为是纤维须条,其中纤维中的至少一些围绕内芯被缠绕。因此这包括在传统意义上的纱线,其可借助于纺纱机被处理以形成织物。本发明还涉及喷气式纺纱机,借助于该喷气式纺纱机可制造所谓的粗纱(另一术语:条或条子或头道粗纱)。这类纱线的特征在于,尽管具有足以将纱线传输到下游纺纱机的一定强度,该纱线仍能够被牵伸。因此,粗纱例如在被最终纺纱之前可借助于处理该粗纱的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上的牵伸装置(例如,牵伸支座)被牵伸。
[0004] 然而,与纱线的强度无关,总是期望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区域中形成的搓捻不会与纱线和/或纤维须条的传输方向相反地延伸到入口端口上。换言之,应当确保的是,纤维须条的纤维在与紊流空气流接触之前保持其原始对齐,并且仅在紊流室内侧接收相应搓捻。换言之,如果搓捻要沿与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那么与此相关的纤维须条的反向搓捻会必要地导致期望缠绕纤维的减少和/或在紊流室上游的牵伸装置的区域中纤维须条的降低可牵伸性。
[0005] 从外侧作用在纤维须条上并且从现有技术公知的搓捻保持元件限制了搓捻的相应传送,但是另一方面缠绕纤维的减少通常必须被接受(尤其见上述EP 0 990 719 B1)。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其将有效地抵消在紊流室的区域中形成的纤维须条的搓捻沿与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向传送,而不导致缠绕纤维的数量的过度减少。
[0007] 该目的是通过本申请的纺纱站来实现的。
[0008] 根据本发明,纺纱站的特征在于,除了从外侧作用在纤维须条上的引导区段外,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引导元件,其在垂直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截面中至少部分地在引导区段之间延伸。因此,中央引导元件位于如下区域中,通过入口端口进入紊流室的纤维须条必须经过该区域。这导致纤维须条与中央引导元件之间的直接接触,这最终导致纤维须条的纤维的横向偏转,即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成直地被引导。现在外部引导区段防止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区域中形成的搓捻的反向传送,所述中央引导元件确保了,纤维须条的纤维中的一些向外移位,并且因此通过由空气喷嘴产生的紊流空气流尤其有效地捕获,并且可围绕纤维须条的中央无捻芯部被缠绕。
[0009]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引导装置因此由中央引导元件和多个引导区段构成,所述中央引导元件位于纤维须条的传输路径中,所述引导区段继而应当被设置在紊流室的入口端口的区域中,并且在纤维须条传送经过时主要从外侧接触该纤维须条。
[0010] 此处有利的是,中央引导元件在至少一些区段中在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和/或紊流室的入口端口的中心轴线上延伸。由于纤维须条通常也被引导成使其假想中心轴线在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和/或入口端口的中心轴线上延伸,这确保了中央引导元件将至少部分地位于经过的纤维须条的内侧。这继而确保了,纤维须条中的至少一些纤维被向外促动并且可由紊流室内侧的空气流来捕获。与此相对比,应当确保的是,引导区段在前述轴线外侧延伸以允许从外侧引导纤维须条并且因此防止搓捻的反向传送。
[0011] 如果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平行于入口端口的中心轴线延伸并且尤其与该中心轴线共线,则还实现其他优点。换言之,入口端口和/或围绕入口端口的壁可与抽出通道的入口嘴部至少部分地同心地延伸。在该情况下,纤维须条总体上不偏转。相反,至少面向抽出通道的中央引导元件的末端位于与进入的纤维须条的假想纵向轴线相对应的线上。因此,纤维须条基本上沿直线被引导,该直线从紊流室的入口端口开始直到抽出通道的区域(即使纤维被向外促动的上述纤维的偏转发生在中央引导元件的区域中,由于存在中央引导元件并且从所述中央引导元件开始,优选地围绕纤维须条的外周均匀地分布)。
[0012] 尤其有利的是,引导区段由引导心轴或引导板形成,所述引导心轴或引导板沿纱线形成元件的入口嘴部的方向从围绕紊流室的入口端口的壁延伸。在心轴的情况下,已经证实成功的是,向其提供尖端,但是所述板可朝向一侧或多侧是倒圆的,以便防止对经过的纤维的损坏。所述板还优选地朝向内侧径向地延伸,并且如在引导心轴的情况那样可附接到纺纱站的壁或者可设计成与所述壁成为一件。在任何情况下,已经证实成功的是,将引导区段设置成处于彼此相等的间隔。
[0013] 有利的是,中央引导元件的一端(该端被送至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被设置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入口嘴部与紊流室的入口端口之间。在该情况下,该端位于如下区域中,纤维须条在该区域中进入紊流空气流的区域。这确保了,纤维须条的纤维由在其内部延伸的引导元件向外促动,并且因此围绕其余纤维在更大的程度上被缠绕为缠绕纤维。在该情况下,引导区段可延伸到纺纱站的上述区域中,但是还可构想到的是,这些引导区段被完全设置在紊流室的入口端口中,且因此不会直接进入到紊流空气流的流动区域中。
[0014] 还有利的是,中央引导元件与引导区段相比沿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方向进一步延伸。这确保了,在指向出口端口的方向的中央引导元件的末端的区域中围绕纤维须条的空气流不会接触根据本发明的引导装置的外部引导区段。在此,中央引导元件和相邻引导区段之间的距离可能总计为在1毫米与几毫米之间。
[0015] 此外,有利的是,引导区段和/或中央引导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延伸到抽出通道中。这种布置确保了,保持相应部件的期望效果,直到所述纤维位于抽出通道内侧并且它们不再暴露于或者仅很小程度地暴露于紊流空气流。突出到抽出通道中的元件在该区域中应当具有这样的截面面积,该截面面积小于抽出通道的入口嘴部的截面面积的一半(优选地,三分之一)以防止阻塞该抽出通道。
[0016] 还有利的是,两个引导区段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一个引导区段与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中央引导元件的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换言之,可能有利的是,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引导区段的末端区段被定位成相对靠近中央引导元件的相应末端区段。在该位置处,纤维须条由中央引导元件从内侧充胀(单个纤维沿基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来说的径向方向被向外促动),使得至少纤维须条的纤维末端在外侧接触引导区段。这是防止纤维须条的反向搓捻的尤其有效的方法。
[0017] 还有利的是,引导区段均具有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一端以及面向出口端口的一端,使得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中央引导元件的一端被设置在平行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并且在引导区段的相应末端之间延伸的部段中。换言之,优选的是,纤维须条必须经过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纤维须条同时地接触从外侧作用在其上的引导区段以及主要在内部延伸的中央引导元件。由此在足够数量的缠绕纤维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可以尤其有效地防止纱线搓捻的反向传送。
[0018] 尤其有利的是,中央引导元件和引导区段都具有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一端,使得引导区段的所述末端围绕中央引导元件的所述末端被同心地设置在垂直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截面中。虽然中央引导元件因此应当被居中地设置在所述截面中,但是有利的是将引导区段设置在围绕居中定位的中央引导元件的圆形路径上。在该情况下,居中引导元件(和/或在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末端部段的区域中其中心轴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圆的中点,引导区段的相应末端部段位于所述中点上。
[0019] 还有利的是,两个引导区段的最小距离小于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入口嘴部的区域中的抽出通道的直径。由此尤其有效地防止在引导装置的区域中纤维须条的这种搓捻,尤其当引导区段的距离小于所制造的纱线的直径时。
[0020] 当至少一个引导区段与所述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形成角度α时还实现其他优点,所述角度的尺寸采用在10°和50°之间的值、优选地在20°和40°之间的值、尤其优选地在25°和35°之间的值。引导区段和/或形成引导区段的心轴因此应当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形成锐角,如在纤维须条的传输方向上看到的,以便允许纤维须条沿引导区段在纤维须条上滑动,而不存在彼此纠缠。
[0021] 还有利的是,在缺乏纤维须条的情况下,至少两个引导区段彼此接触和/或至少一个引导区段与中央引导元件接触。在该情况下,纤维须条必须经过所在的留有空间是极小的。与所使用的纤维须条和/或其截面面积无关,这确保了,在经过引导区段和/或中央引导元件时与引导区段和/或中央引导元件的直接接触占主导。但是在该情况下,引导区段应当被设计成是柔性的,以便能够排除纤维须条沿纵向方向的分离。
[0022] 最后,可能有利的是,引导区段和/或中央引导元件是插入件的一部分,所述插入件相对于紊流室具有静止或可动安装。在该情况下,引导区段和中央引导元件与插入件是可结合地互换的,使得纺纱站可快速地适合于不同类型和/或尺寸的纤维须条。插入件优选地设计成套筒的形式。引导区段和/或中央引导元件还可以是插入件的一部分或者连接到所述插入件。附图说明
[0023] 在下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本发明的附加优点,在附图中:
[0024] 图1示出了在喷气式纺纱机上的局部剖切的纺纱站的细节;
[0025] 图2示出了喷气式纺纱机上的已知纺纱站的细节的示意图;
[0026]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喷气式纺纱机的截面图(上部)以及沿截面A-A'的截面图(下部)的细节;
[0027]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纱站的紊流室的入口端口的区域;以及[0028] 图5-9示出了如图4所示的区域的替代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图1示出了喷气式纺纱机的细节的示意图。喷气式纺纱机根据需要可包括牵伸机构25,该牵伸机构被供应有例如呈双倍牵伸机构棉条形式的纤维须条2。此外,此处示出的喷气式纺纱机具有彼此紧邻地定位的多个纺纱站22,每个纺纱站都具有内部紊流室3,纤维须条2和/或纤维须条2的纤维中的至少一些在该紊流室中被提供有搓捻(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纺纱站22的动作的精确机构)。
[0030] 此外,喷气式纺纱机可包括抽出辊对26和在该抽出辊对26下游的卷绕装置27(也被示意性地示出),所述卷绕装置具有用于卷绕纱线1的筒管28,所述纱线在离开所述纺纱站22时具有期望搓捻。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不必需要具有如图1所示的牵伸机构25。抽出辊对26也不是绝对有必要的。
[0031] 此处示出的纺纱机根据喷气式纺纱过程来操作。为了形成纱线1,纤维须条2在纤维引导元件24上被引导,所述纤维引导元件设置有进入到纺纱站22的紊流室3内的入口端口(也可见图2),其中一类搓捻被施加到纤维须条,即,纤维须条的自由纤维端23中的至少一些由空气喷嘴6所产生的空气流捕获,所述空气喷嘴相应地位于围绕该紊流室3的壁21中。一些纤维在该过程中从纤维须条2被抽出至少短距离,并且围绕突出到紊流室3中的纱线形成元件5的尖端被缠绕。由于如下事实,即纤维须条2通过纱线形成元件5的入口嘴部7在位于纱线形成元件5内侧的抽出通道8上从该紊流室3被拉出,最终自由纤维端23(见图1)也沿入口嘴部7的方向被拉动,并且围绕居中地延伸的芯部纤维缠绕为所谓的缠绕纤维,从而得到具有期望搓捻的纱线1。
[0032]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通常来说,这样制造的纱线1可能基本上是任何类型的纤维须条,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所谓的缠绕纤维)的外部部分围绕该纤维的内部部分被缠绕,优选地不具有搓捻,以向纱线1赋予期望强度。因此,本发明还包括可制造所谓的粗纱的喷气式纺纱机。粗纱是具有相对小数量的缠绕纤维的纱线1,或者其中缠绕纤维围绕内芯被相对松散地缠绕的纱线1,使得所述纱线1保持为可牵拉的。重要的是,这样制造的纱线1应当或者必须再次在下游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上借助于牵伸机构25被牵拉以便能够将其进一步相应地处理。
[0033] 关于空气喷嘴6,此处应当指出要预先注意的是,这些空气喷嘴通常应当被取向成使得离开空气喷嘴的全部空气流都指向同一方向,以便共同地产生具有一个搓捻方向的单向空气流。此处,单独的空气喷嘴6优选地以彼此旋转对称的方式设置。
[0034] 现有技术公知的纺纱站22优选地具有搓捻保持元件29,所述搓捻保持元件例如被插入到纤维引导元件24中。如图2所示,所述搓捻保持元件可以被设计为销,纤维围绕所述销被部分地缠绕,并且所述搓捻保持元件防止纤维须条2中的搓捻沿与纤维须条的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且因此沿纤维引导元件24的入口端口4的方向被传送。
[0035] 然而,由于此处示出的销或其他可比较的居中设置的元件可能始终仅从内侧作用在围绕搓捻保持元件29的纤维须条2上,因此所述销或元件的作用有限。此外,在纤维上存在机械负载,其经历在搓捻保持元件29的区域中的横向偏转,而这是不可忽略的。
[0036] 与此对比,根据本发明的纺纱站22具有仅一个新颖的引导装置9,其实现所述搓捻沿与纤维须条2的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向传送,因此不会过度地减少期望缠绕纤维的数量。
[0037] 如图3所示,现在引导装置9具有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至少两个引导区段10(在图3中存在四个),所述引导区段的彼此间间距(在至少一些区段中)沿纤维须条2的传输方向减少。换言之,纺纱站22具有从外侧作用在纤维须条2上的多个元件,这些元件沿纤维须条2的传输方向朝向彼此会聚。因此,纤维须条2必要地接触引导区段10并且由所述引导区段从外侧来捕获,可以说,由此防止在引导区段10的区域中的纤维须条的搓捻。
[0038] 然而,为了确保尽管从外侧作用的纤维引导的情况下外部纤维端23的局部分离是可行的以便形成期望缠绕纤维,还提供的是,引导装置9附加地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引导元件11,其在垂直于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的截面中至少部分地在引导区段10之间延伸(见图
3中的下部视图)。外部引导区段10实现纤维须条2“从外侧”被引导,而中央引导元件11在纱线制造期间位于纤维须条2的“内部”达一定程度,且因此使得纤维须条被强制打开。换言之,纤维由于该中央引导元件11而朝外偏转,或者按照几何术语来说,所述纤维相对于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以直角偏转。自由纤维端23也按照这种方式被迫使向外达更大的程度,这确保了:尽管存在外部引导区段10,所述纤维也进入由空气喷嘴6产生的空气流的区域并且可围绕纤维芯被缠绕。
[0039] 图3主要用于在原理上示出本发明,而图4至9示出了引导区段10和中央引导元件11的对齐、设计和相互布置的不同示例。
[0040] 虽然优选地在图3的下部示出的截面图中围绕中央引导元件11同心地定位的引导区段10以及中央引导元件11也可位于纱线形成元件5的外侧(图4),但是还可构想到的是,引导区段10(图5)或中央引导元件11(图6)延伸到纱线形成元件5的抽出通道8中。
[0041] 此外,中央引导元件11不必呈引导心轴15的形式,所述引导心轴例如如图3所示设置有尖端。相反地,还可构想到其他实施例。因此,中央引导元件11可具有微滴形状或球形末端,例如如图7所示。这会导致纤维的尤其强劲的横向偏转并且因此增加缠绕纤维的数量。
[0042] 引导区段10的形状和取向在原理上不局限于一个具体实施例。因此例如不是采用如图4所示的杆形引导区段10,还可构想到还使用如图8所示的引导板14,该引导板也防止纤维须条2沿与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向搓捻。
[0043] 关于此处示出的引导心轴15,还应当指出的是,所述引导心轴应当优选地与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形成角度α(出于简化的目的,该角度仅在图5中被标出,其中所述壁平行于纵向轴线12围绕入口端口4延伸)。该角度的尺寸是在10°和50°之间的值、优选地是在20°和40°之间的值、尤其优选地是在25°和35°之间的值。
[0044] 通常还有利的是,面向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中央引导元件11的末端18位于平行于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并且在面向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引导区段10的末端19与背离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的引导区段10的末端20之间延伸的部段中(对应于根据图4至9的视图)。这确保了,纤维须条2至少在引导装置9的局部部段中与外部引导区段10和中央引导元件11连续地接触。
[0045] 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中央引导元件11(和/或其面向抽出通道8的出口端口17的末端18)应当在抽出通道8的纵向轴线12上延伸,所述纵向轴线12继而可定位成与入口端口4的中心轴线13共线。因此,纤维须条2居中地遇到该中央引导元件11,并且由于其必须由中央引导元件11传送而被相应地横向偏转。
[0046] 最后,例如如通过图9和图6的对比所看到的,引导区段10和/或中央引导元件11可例如沿纱线形成元件5的方向指离围绕入口端口4的壁16。然而替代性地,还可能将引导区段10和/或中央引导元件11附接在其他位置。例如,如图9所示,可使用围绕引导区段10和/或中央引导元件11或者具有被附接到其上的所述引导区段和/或中央引导元件的插入件30(例如,具有套筒形设计)。
[0047] 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处示出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修改也是可行的,例如将特征进行组合,即便这些特征在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被示出并描述。
[0048] 附图标记列表
[0049] 1       纱线
[0050] 2       纤维须条
[0051] 3       紊流室
[0052] 4       紊流室的入口端口
[0053] 5       纱线形成元件
[0054] 6       空气喷嘴
[0055] 7       入口嘴部
[0056] 8       抽出通道
[0057] 9       引导装置
[0058] 10      引导区段
[0059] 11      中央引导元件
[0060] 12      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
[0061] 13      入口端口的中心轴线
[0062] 14      引导板
[0063] 15      引导心轴
[0064] 16      围绕入口端口的壁
[0065] 17      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
[0066] 18      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中央引导元件的末端
[0067] 19      面向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引导区段的末端
[0068] 20      背离抽出通道的出口端口的引导区段的末端
[0069] 21      围绕紊流室的壁
[0070] 22      纺纱站
[0071] 23      自由纤维端
[0072] 24      纤维引导元件
[0073] 25      牵伸机构
[0074] 26      抽出辊对
[0075] 27      卷绕装置
[0076] 28      筒管
[0077] 29      搓捻保持元件
[0078] 30      插入件
[0079] α      引导区段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角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