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红糖

申请号 CN201710260548.3 申请日 2017-04-20 公开(公告)号 CN107083451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2
申请人 上海韬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毅;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有机红糖,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糖粉98‑102份、抗 氧 剂0.05‑0.5份、 抑菌剂 0.01‑0.05份。本发明有机红糖,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过程完全采用物理方法,糖制品非常健康,含有多种维生素和 铁 、锌、锰、铬等微量元素,不仅具有养血补血的功效,同时能够增强 机体 免疫 力 ,且无任何毒 副作用 。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红糖,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糖粉98-102份、抗
0.05-0.5份、抑菌剂0.01-0.05份;
所述的抗氧剂由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混合而成,所述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的质量比为(1-3):(1-3):(1-3);
所述的抑菌剂由草酸山楂酸、乌索酸混合而成,所述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的质量比为(1-3):(1-3):(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甘蔗经过洗净,压榨,过滤,得到甘蔗原汁;
(2)将甘蔗原汁加热至96℃,清除形成的上浮凝聚物,得到清汁,过滤,得到滤液;
(3)将滤液静置,去除底层细泥杂质,得到糖汁清液;
(4)将糖汁清液经蒸发浓缩得到锤度为85-90°Bx的糖浆,然后于124℃常压煮糖,得到锤度为93-96°Bx的糖膏;
(5)将糖膏倒入打砂缸中,搅拌刺激起晶;
(6)打砂结束后,于66℃热干燥过滤,得到糖粉。

说明书全文

有机红糖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制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红糖。

背景技术

[0002] 红糖是禾本科植物甘庶的茎,经压榨取汁炼制而成的红黄色结晶体,又称沙糖、赤红糖、紫沙糖、片黄糖。红糖含有95%左右的蔗糖,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练,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维生素、基酸、微量元素,如、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古法熬制红糖是通过将收割的甘蔗榨汁、去除杂质,小火熬煮,冷却等工序获得红糖,这样可保持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味。中医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在饮食中补充红糖,具有延缓衰老功效。
[0003] 目前国内一些红糖厂,延用上千年的纯手工传统方法,熬制原生态红糖,制作的红糖焦香味浓厚,口感甜腻,不易保存,容易结,外观质量不佳,生产能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这种极有保健养生效果的原生态红糖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红糖。
[0005]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有机红糖,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糖粉98-102份、抗剂0.05-0.5份、抑菌剂0.01-0.05份。
[0007] 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08] 更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由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混合而成,所述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的质量比为(1-3):(1-3):(1-3)。
[0009] 优选地,所述的抑菌剂为草酸山楂酸、乌索酸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0] 更优选地,所述的抑菌剂由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混合而成,所述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的质量比为(1-3):(1-3):(1-3)。
[0011] 优选地,所述的糖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 (1)将新鲜甘蔗经过洗净,压榨,过滤,得到甘蔗原汁;
[0013] (2)将甘蔗原汁加热至96℃,清除形成的上浮凝聚物,得到清汁,过滤,得到滤液;
[0014] (3)将滤液静置,去除底层细泥杂质,得到糖汁清液;
[0015] (4)将糖汁清液经蒸发浓缩得到锤度为85-90°Bx的糖浆,然后于124℃常压煮糖,得到锤度为93-96°Bx的糖膏;
[0016] (5)将糖膏倒入打砂缸中,搅拌刺激起晶;
[0017] (6)打砂结束后,于66℃热风干燥过滤,得到糖粉。
[0018]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0019] 甘草酸,CAS号:1405-86-3。
[0020] 山楂酸,CAS号:4373-41-5。
[0021] 乌索酸,CAS号:77-52-1。
[0022] 姜黄素,CAS号:458-37-7。
[0023] 柚皮素,CAS号:480-41-1。
[0024] 桑色素,CAS号:480-16-0。
[0025] 本发明有机红糖,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过程完全采用物理方法,糖制品非常健康,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铁、锌、锰、铬等微量元素,不仅具有养血补血的功效,同时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1
[0027] 有机红糖原料(重量份):糖粉100份、抗氧剂0.06份、抑菌剂0.03份。
[0028] 所述的抗氧剂由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0029] 所述的抑菌剂由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0030] 所述糖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 (1)甘蔗洗净,经破碎成丝,压榨后得到甘蔗汁,将甘蔗汁输送至180目振动筛,高频振动筛滤,得到甘蔗原汁;
[0032] (2)将甘蔗原汁加热至96℃,进行上浮处理,清除形成的上浮凝聚物,得到清汁,将清汁采用300目涤纶布过滤,得到滤液;
[0033] (3)将滤液输送至沉淀池静置3h,去除底层细泥杂质,得到糖汁清液;
[0034] (4)将糖汁清液输送到连续煮糖蒸发器,蒸发浓缩得到锤度为88°Bx的糖浆,用滤网清除蒸发浓缩过程中形成的胶体;将糖浆输送到电磁炉智能煮糖锅,在124℃温度下,常压煮糖,得到锤度为95°Bx的糖膏;
[0035] (5)将糖膏倒入打砂缸中,静置5分钟,当体积刚开始膨胀时开启搅拌刺激起晶,打砂时降温速度为1℃/min,打砂时间30分钟,打砂机转速控制在20rpm;
[0036] (6)打砂结束后,于66℃热风干燥,采用200目涤纶布过滤,得到糖粉。
[0037] 有机红糖的制备方法:将糖粉、抗氧剂、抑菌剂混合均匀。得到实施例1的有机红糖。
[0038] 实施例2
[0039]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抑菌剂由山楂酸、乌索酸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有机红糖。
[0040] 实施例3
[0041]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抑菌剂由甘草酸、乌索酸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有机红糖。
[0042] 实施例4
[004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抑菌剂由甘草酸、山楂酸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有机红糖。
[0044] 实施例5
[004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柚皮素、桑色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有机红糖。
[0046] 实施例6
[004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姜黄素、桑色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有机红糖。
[0048] 实施例7
[0049]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姜黄素、柚皮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有机红糖。
[0050] 测试例1
[0051] 对实施例1-7制备的有机红糖进行稳定性测试。
[0052] 将实施例1-7制备的有机红糖分别用塑复合膜袋密封包装,将它们置于38℃温度下放置3个月,测定各试样中3月时的叶酸和维生素C相对于该试样0月时的残余含量。叶酸含量测试方法参照文献竺琴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叶酸的含量》;维生素C含量测试方法参照文献刘慧等《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复方维生素咀嚼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结果见表1。
[0053] 表1:稳定性测试结果表单位:%
[0054]  叶酸残余含量 维生素C残余含量
实施例1 99.6 99.8
实施例2 96.2 94.1
实施例3 94.3 95.6
实施例4 93.6 96.5
实施例5 93.8 93.8
实施例6 95.2 95.6
实施例7 94.7 93.4
[0055]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复配)抗氧效果明显优于实施例2-4(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复配)抗氧效果明显优于实施例5-7(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中任意二者复配)。
[0056] 测试例2
[0057] 将实施例1-7制得的有机红糖,分别用深褐色玻璃瓶进行灌装,敞开瓶盖,置于环境温度40、℃相对湿度85%环境下保藏90天,然后进行大肠杆菌(ATYCC 25922)菌落总数测试,参照GBT4789.2-2008食品卫生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具体测试结果见表2。
[0058] 表2:菌落总数测试表
[0059]
[0060]
[0061]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甘草酸、山楂酸、乌索酸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姜黄素、柚皮素、桑色素中任意二者复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