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710882337.3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8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申请人 | 谭证书; | 发明人 | 谭证书;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的是 微 生物 发酵 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中药材磨成大小为0.2mm-0.005mm的粉状颗粒;称取粉状颗粒预处理后获得浓缩液和干燥后的粉状颗粒;(2)将中药材粉状颗粒、 脱脂 奶粉、 蔗糖 、 水 按照重量比为10:1:1:20-25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3-5d;(3)发酵液过滤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干燥得到粉状预处理颗粒;将粉状预处理颗粒加入到具有乙烯基 单体 的 氧 化还原体系中,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粉状预处理颗粒上,最后将浓缩液与改性 纤维 素混合制成丸剂即可。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药效更加显著等优点。 | ||||||
权利要求 | 1.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
说明书全文 |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的是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0002]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各种药材又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照其药理作用和组成性质,概括起来中药材的成分可分为以下几方面: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无效成分、组织物质,组织物质是构成细胞的不溶物,如纤维质、栓皮等,其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 [0003] 并且对于中药材而言,其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从组织物质中提取出来,因而导致有一些药性依旧保存在该组织物质中,对于那些单价较高的中药而言,提取后剩余的组织物质直接丢弃依然十分可惜。 [0004] 而且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存在于大量的丰富的绿色植物中,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具有价廉、可降解、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等特点。并且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方面有重要意义。 [0005] 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0006] 现有技术中,通常的纤维素,由于其粘度较低,并不能有效应用在中药饮片中作为辅料使用,要适用于中药饮片中,则需要增加粘度,现有增加粘度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化学方法、电离辐射方法、微生物发酵方法等。 [0007] 在使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实现纤维改性的方案时,由于其对纤维改性后的食用安全性能更高,因而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纤维改性的预处理手段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作为生物技术的预处理手段,开始是将酶应用于制浆工艺的打浆过程,该方式是用于纸质等生活用品中,不能作为食用纤维的借鉴,且酶法预处理工业化的难题之一是纤维素酶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生物技术的预处理手段中酶法预处理工业化所用的纤维素酶价格昂贵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 [0009]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1)将中药材磨成粉状颗粒,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称取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用水蒸煮10-30min后,将液体倒出加热浓缩后获得浓缩液,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进行干燥; [0013] (3)发酵液过滤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干燥得到粉状预处理颗粒;将粉状预处理颗粒加入到具有乙烯基单体的氧化还原体系中,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粉状预处理颗粒上,最后将浓缩液与改性纤维素混合制成丸剂即可。 [0014] 因本发明中的纤维素经过改性后与浓缩液混合,由于本发明中将中药材颗粒磨成粒径在0.2mm-0.005mm之间的粉状,然后通过微生物发酵预处理和改性提高纤维素的粘度,因而可以替代淀粉作为中药饮片的辅料使用,该改性后的纤维素能有效改善纤维素本身粗糙的口感,使其能满足味觉上的需求,并且与浓缩液混合后有效制成中药饮片,该中药饮片全部由中药材本身制成,并且制成的成品中纤维素能有效得到利用,药效更加显著。本发明方法中整个反应过程中采用的物质和菌种代谢的产物均对人体无害,进而有效保证了成品的食用安全性。 [0015] 本发明采用的是反应条件等都容易实现,进而有效节约成本,提高操作的可行性。 [0016] 进一步,所述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杆菌,各菌种的活菌比例为1-2:1-2:1-2;混合菌种的浓度为2╳106-5╳106cuf/ml。在各种菌种的配合作用下,有效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纤维素上的糖苷键断裂,进而有效提高发酵效率,同时该菌种配合作用下,有效提高最终成品的粘度。 [0017]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粉状颗粒的大小为0.05-0.1mm。本发明中由于原料是中药材,通过将粉状颗粒大小优选为0.05-0.1mm,不仅仅能达到最优的口感,在该粒径下,还能有效保证制成的成品粘度最高,改性性能最为优异。 [0018] 为了增加改性后食品的安全性能,所述氧化还原法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 [0019]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反应时间80-100min。 [00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1] 1、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本发明的改性纤维素与浓缩液混合后能有效制成中药饮片,该中药饮片全部由中药材本身制成,并且制成的成品中的纤维素能有效得到利用,药效更加显著; [0022] 2、本发明中将中药材颗粒磨成粒径在0.2mm-0.005mm之间的粉状,然后通过微生物发酵初步预处理该中药材纤维,然后再通过改性提高纤维素的粘度,并有效改善纤维素本身粗糙的口感,使其能满足味觉上的需求; [0023] 3、本发明在种菌种的配合作用下,有效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纤维素上的糖苷键断裂,进而有效提高发酵效率,同时该菌种配合作用下,有效提高最终成品的粘度。 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5] 实施例1 [0026]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中药饮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1)将中药材磨成粉状颗粒,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本实施例中该粉状颗粒的大小优选为0.12-0.2mm;称取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用水蒸煮10-30min后,将液体倒出加热浓缩后获得浓缩液,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进行干燥。 [0028] (2)将中药材粉状颗粒、脱脂奶粉、蔗糖、水按照重量比为10:1:1:25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5d; [0029] 本步骤中的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杆菌,该酵母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杆菌之间的活菌比例为1:2:1;混合菌种的浓度为3.5╳106cuf/ml。 [0030] (3)发酵液过滤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在60℃下干燥得到粉状预处理颗粒;将粉状预处理颗粒加入到具有乙烯基单体的氧化还原体系中,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粉状预处理颗粒上,最后将浓缩液与改性纤维素混合制成丸剂即可;本实施例中氧化还原法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反应时间80min。 [0031] 经检测,该改性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518mpa·s,且满足食用标准。 [0032] 实施例2 [003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步骤(2)的工艺参数不同,具体设置如下: [0034] 步骤(2)中中药材粉状颗粒、脱脂奶粉、蔗糖、水按照重量比为10:1:1:20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4d;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杆菌,各菌种的活菌比例为2:1:2;混合菌种的浓度为5╳106cuf/ml。 [0035] 经检测,该改性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490mpa·s,且满足食用标准。 [0036] 实施例3 [003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的工艺参数不同,同时提供了分别使用3种菌种进行发酵的对照组1、对照组2和对照组3,具体设置如下: [0038] 本发明步骤(2)中中药材粉状颗粒、脱脂奶粉、蔗糖、水按照重量比为10:1:1:22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3d;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杆菌,各菌种的活菌比例为1:2:2;混合菌种的浓度为4╳106cuf/ml。 [0039] 对照组1:步骤(2)中菌种仅仅采用酵母菌;对照组2:步骤(2)中菌种仅仅采用双歧杆菌;对照组3:步骤(2)中菌种仅仅采用保加利亚杆菌。 [0040] 经检测,该改性后本发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501mpa·s,对照组1为417mpa·s,对照组2为436mpa·s,对照组1为413mpa·s。 [0041]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