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及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
申请号 | CN201510717755.8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5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申请人 | 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邓方坤;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棉 铃虫微孢子虫株系,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保藏于中国 微 生物 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289。所述的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的孢子液喷洒在棉铃虫 饲料 上,喂食棉铃虫;(2)棉铃虫食入带有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的饲料后,被棉铃虫微孢子虫感染而死亡;(3)取死亡的棉铃虫虫体中的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的孢子,即为防治农业 害虫 的活性成分。本发明提供的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可以用于防治棉铃虫、 小菜蛾 、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农业害虫。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其特征在于,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289。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及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为杂食性害虫。棉铃虫的幼虫蛀食危害棉花、玉米、番茄、辣椒等,是我国农业上的主要害虫,也是世界农业上的主要害虫。我国自从1990年来,棉铃虫连年大爆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后来,随着转Bt基因的抗虫棉的大面积使用,棉铃虫在棉田中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年来有报道称棉铃虫对转基因的Bt蛋白已经产生了严重抗性,在南美洲的巴西,近年来棉铃虫又再次大爆发。 [0003] 目前防治棉铃虫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尽管化学防治可以迅速的压低棉铃虫的虫口密度,但是往往造成环境污染、杀伤大量有益动物,人畜中毒和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不良后果。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而且不杀伤天敌、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利用其他的有效生物防治资源对棉铃虫进行防治,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 微孢子虫是昆虫病原微生物,属于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它一旦侵入寄主昆虫体内,便能够通过食物,接触等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个体,而且可以通过卵传染给后代,从而引起昆虫微孢子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是自然界制约昆虫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5] 虽然目前已经有报道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以用于生物防治棉铃虫,但是微孢子虫对棉铃虫的防治具有多种优势。第一、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野外环境较为苛刻,对紫外线敏感,而微孢子虫较病毒更耐紫外线,可以满足大田使用的要求。第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专一侵染棉铃虫杀虫谱窄,而棉铃虫微孢子虫可以侵染包括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其杀虫谱广。第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只能通过食入传播侵染棉铃虫,而不能垂直传播给下代的卵。棉铃虫微孢子可以垂直传播侵染下代的卵,造成下一代的幼虫带有微孢子虫,并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侵染其他昆虫,极大的控制整体的虫群基数。 [0006] 因而,开发棉铃虫微孢子虫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及其在防治包括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中的应用。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289。 [0009] 所述的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的孢子液喷洒在棉铃虫饲料上,喂食棉铃虫; (2)棉铃虫食入带有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的饲料后,被棉铃虫微孢子虫感染而死亡; (3)取死亡的棉铃虫虫体中的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的孢子,即为防治农业害虫的活性成分。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所述孢子液与棉铃虫饲料的比例为50微升孢子液喷洒于1立方厘米的饲料上。 [00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孢子液中孢子的浓度为1×104孢子/ml8 -1×10孢子/ml。 [00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棉铃虫的饲养条件为25-30℃,相对湿度60-70%,每日光照时间16小时。 [0013]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取死亡虫体中所述的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微孢子:将步骤(2)中所述死亡的棉铃虫研磨、再用120目的网筛过滤,将所有过滤得到的组织液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进行如下差速离心:500-1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取上清,将上清液3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沉淀,即为所述的FDK001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的孢子。 [0014] 所述的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在防治农业害虫中的应用。 [0015]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害虫为鳞翅目害虫,包括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0016]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包括含有所述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孢子成分的农业害虫防治剂。 [001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治剂包括润湿剂,为吐温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包括分散剂,为NNO、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丙烯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盐、烷基氨基牛磺酸盐、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三聚磷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包括防冻剂,为蔗糖、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包括紫外防护剂,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二苯甲酮、二甲氧基二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水杨酸辛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棉铃虫微孢子虫可以用于防治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农业害虫。该产品属于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畜、禽无毒害,对天敌安全,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以下的实施例子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的实施例子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子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子中的定量实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0020] 实施例1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的获得 将田间采集患病的棉铃虫(棉铃虫死虫多为黑色死亡,不化水,虫体软,表皮容易破裂,中肠肿胀变粗,脆弱易断),研磨、过滤、镜检,微孢子虫在显微镜下为无色,折光性强,长卵形,少数为肾形,大小约4.5um×2.5um,用Giemsa染色,核被染色为浅红色,细胞质染色为蓝色。将各个野生棉铃虫微孢子虫株系以一系列的浓度涂抹在棉铃虫饲料上,之后饲喂棉铃虫,收获死亡较早的虫体(代表毒力强的毒株),经过研磨、过滤、离心等。得到纯化的棉铃虫微孢子虫。连续筛选10代,得到棉铃虫微孢子虫(Nosema heliothidis)FDK001株系。 [0021] 在2015年10月19日将棉铃虫微孢子虫(Nosema heliothidis)FDK001株系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CGMCC No. 11289。棉铃虫微孢子虫(Nosema heliothidis)FDK001株系CGMCC No. 11289简称FDK001株系。 [0022] 实施例2FDK001株系的致病性的鉴定 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用血球计数板确定浓度。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对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感染试验采用微孢子 6 FDK001株系悬浮液(10孢子/ml)直接喷雾在卵粒上的方法。对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感染试验,将微孢子FDK001株系悬浮液 6 (10孢子/ml)50微升喷洒在1立方厘米的人工饲料上,于26℃,相对湿度60%,每日光照时间16小时/天。感染饲养。记录幼虫死亡率。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360头虫。 [0023] 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幼虫的死亡率在1%以下为有效试验。 [0024] 致病性感染试验的结果见表1。 [0025] 致病性感染结果表明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对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都具有强的致病感染性。 [0026] 表1 棉铃虫微孢子虫FDK001株系106孢子/ml对几种昆虫的感染试验实施例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