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709500.6 申请日 2017-08-17 公开(公告)号 CN107333566A 公开(公告)日 2017-11-10
申请人 佛山推启农业研究院(普通合伙); 发明人 曹丽萍;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菌种分离培养;b.菌种扩繁;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所述菌种分离培养中使用的母种培养基中含有车前草多糖。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车前草菌根苗辅助栽培红菇,实现人工栽培,为红菇的产业化生产奠定 基础 ;另外,在母种培养基中添加车前草多糖可提高栽培所得红菇中的 氨 基酸含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2-20份,(NH4)2SO4 2.2-4.6份,ZnSO4 4.6-6份,VB1 0.08-0.18份,铃薯汁
20-30份,琼脂20-26份,车前草多糖0.8-4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4-18份,(NH4)2SO4 2.6-4份,ZnSO4 5-5.7份,VB1 0.1-0.16份,马铃薯汁22-
28份,琼脂22-24份,车前草多糖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6份,(NH4)2SO4 3.4份,ZnSO4 5.3份,VB1 0.13份,马铃薯汁25份,琼脂23份,车前草多糖2.4份。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草多糖的提取方法为:取干燥的车前草粉,以1g:15-20ml的料液比加入75-80℃蒸馏水浸泡1.2-1.5h,400-440W微波提取2-3次后抽滤,合并提取液,加入氯仿:正丁醇(5:1)混合液后充分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加入乙醇沉淀多糖,洗涤后烘干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出菇期间的培养温度为25-27℃,湿度为65-85%。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真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菇(Russula),隶属于担子菌纲、红菇目、红菇科、红菇属,主产于稠林,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的珍稀菌根性食用菌。国际上已报道317种红菇属真菌,我国记载约90余种。在国外,红菇主要分布于美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在国内,主要分布在福建、辽宁、江苏、南、安徽、河北、广西等省区。红菇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高,基酸种类齐全、还含有挥发性物质、麦固醇及抑菌活性物质,一直是宴会请客、迎宾送礼的名贵上菜和馈赠佳品,畅销于海内外,市场需求愈趋旺盛,自然资源又逐年减少,却无规模化的人工栽培支撑当前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红菇需求愈趋旺盛,而自然资源匮乏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以期为红菇的人工规模化栽培奠定基础,满足当前市场的迫切需求。
[000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0007]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0008]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2-20份,(NH4)2SO42.2-4.6份,ZnSO44.6-6份,VB10.08-0.18份,铃薯汁20-30份,琼脂20-26份,车前草多糖0.8-4份。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4-18份,(NH4)2SO42.6-4份,ZnSO45-5.7份,VB10.1-0.16份,马铃薯汁22-28份,琼脂22-24份,车前草多糖1-3份。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6份,(NH4)2SO43.4份,ZnSO45.3份,VB10.13份,马铃薯汁25份,琼脂23份,车前草多糖2.4份。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车前草多糖的提取方法为:取干燥的车前草粉,以1g:15-20ml的料液比加入75-80℃蒸馏水浸泡1.2-1.5h,400-440W微波提取2-3次后抽滤,合并提取液,加入氯仿:正丁醇(5:1)混合液后充分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加入乙醇沉淀多糖,洗涤后烘干即可。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出菇期间的培养温度为25-27℃,湿度为65-85%。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车前草菌根苗辅助栽培红菇,实现人工栽培,为红菇的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另外,在母种培养基中添加车前草多糖可提高栽培所得红菇中的氨基酸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6]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17]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0021]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0022]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0023] 其中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2份,(NH4)2SO42.2份,ZnSO44.6份,VB10.08份,马铃薯汁20份,琼脂20份,车前草多糖0.8份[0024] 实施例2
[0025]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0027]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0028]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0029] 其中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4份,(NH4)2SO42.6份,ZnSO45份,VB10.1份,马铃薯汁22份,琼脂22份,车前草多糖1份。
[0030] 实施例3
[0031]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0033]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0034]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0035] 其中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6份,(NH4)2SO43.4份,ZnSO45.3份,VB10.13份,马铃薯汁25份,琼脂23份,车前草多糖2.4份。
[0036] 实施例4
[0037]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0039]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0040]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0041] 其中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18份,(NH4)2SO44份,ZnSO45.7份,VB10.16份,马铃薯汁28份,琼脂24份,车前草多糖3份。
[0042] 实施例5
[0043]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0045]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0046]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0047] 其中母种培养基每升水中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份:葡萄糖20份,(NH4)2SO44.6份,ZnSO46份,VB10.18份,马铃薯汁30份,琼脂26份,车前草多糖4份。
[0048] 实施例1-5母种培养基中的车前草多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所得:取干燥的车前草粉,以1g:15-20ml的料液比加入75-80℃蒸馏水浸泡1.2-1.5h,400-440W微波提取2-3次后抽滤,合并提取液,加入氯仿:正丁醇(5:1)混合液后充分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加入乙醇沉淀多糖,洗涤后烘干即可。
[0049] 实施例6
[0050] 一种利用车前草菌根苗栽培红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1] a.菌种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切取菌肉带部分菌管组织块,接入母种培养基,培养;
[0052] b.菌种扩繁:将培养所得母种接入置有扩繁培养基的容器内静置培养,待母种块萌发后开始震荡培养至容器内出现大量红菇菌球;
[0053] c.车前草菌根苗培育以及栽培出菇:将扩繁获得的菌球打碎成菌浆,将无菌车前草苗蘸菌浆后重新栽培,培育成车前草菌根苗,然后将车前草菌根苗密植在经消毒处理的苗圃地,培养出菇。
[0054] 其中,栽培出菇期间的培养温度可以为25-27℃,湿度可以为65-85%。
[0055] 对比例1
[0056] 除母种培养基中不添加车前草多糖,其余条件同实施例3。
[0057] 采用常规氨基酸测定方法测定实施例3和对比例1栽培所得红菇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见表1。
[0058] 表1实施例3与对比例1栽培所得红菇中氨基酸的含量
[0059]红菇来源 多糖含量/%
实施例3 25.16
对比例1 18.82
[0060] 从表1可知,在母种培养基中添加车前草多糖可提高栽培所得红菇中的氨基酸含量。
[006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