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金属导热膏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726974.2 申请日 2015-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5400497A 公开(公告)日 2016-03-16
申请人 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幸强;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热界面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金属导热膏,该全金属导热膏包括铟、铋、 锡 、镓,其中铟、铋、锡三者的 质量 比为51∶32.5∶16.5,镓占46.0%~49.0%。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A、按照配比称取原料;B、将熔炉 温度 升至350℃后,将铋和锡放入陶瓷干锅中进行加热 熔化 ,将表面 氧 化物除去并搅拌;C、将熔炉炉温调至200℃,加入铟,保持20min,完全熔化后表面扒渣并搅拌;D、将熔炉炉温调至100℃,最后加入镓,搅拌后扒渣静置20min;E冷却并进行搅拌,冷却后得到全金属导热膏。本发明在室温下为半固态,45℃以上为液态;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黏度和流动性,有助于更好地涂敷;本发明全金属导热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环境要求低,只要在大气环境下即可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全金属导热膏,其特征在于:该全金属导热膏包括铟、铋、、镓,其中铟、铋、锡三者的质量比为51∶32.5∶16.5,镓占全金属导热膏的质量比例为46.0%~49.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金属导热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A、按照原料配比称取金属铟、铋、锡、镓;
B、将熔炉温度升至350℃后,将铋和锡放入陶瓷干锅中,并放入熔炉进行加热,待铋和锡熔化后,将表面化物除去并搅拌;
C、将熔炉炉温调至200℃,加入铟,保持20min,完全熔化后表面扒渣并搅拌;
D、将熔炉炉温调至100℃,最后加入镓,搅拌后扒渣静置20min;
E、将合金倒入开口容器中进行冷却,并进行搅拌,冷却后得到全金属导热膏。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全金属导热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散热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全金属的导热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导热脂是电子元件散热的关键组件。在电子器件表面和散热器之间存在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空隙,如果将他们直接安装在一起,它们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大约只有散热器底座面积的10%,其余均为空气间隙。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将在电子元件与散热器间形成接触热阻,降低散热器的效能。导热硅脂通过填充于电子发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以排除其中的空气,并在其间建立有效的热传导通道,降低接触热阻,提升传热性能。
[0003] 液态金属导热材料是一种高端的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导热材料具有远超传统导热硅脂的热导率,传热效果显著,常见的液态金属导热材料为镓基合金、铟基合金及铋基合金,其中镓基合金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因而最早被用作导热膏,如在材质表面大规模使用先需进行防腐蚀处理(如表面化、镍等)。查阅公开技术文献可知,现有金属导热膏实现方案分为两类:一种全液态镓铟铋锌合金,熔点在8℃左右,这种导热膏由于液态金属的较高表面能,其涂敷过程较为困难。另一种方案是在前述低熔点合金内加入第二相的固态粒子,控制导热膏的黏度以提高铺展能。但这种外加的粒子由于表面不可避免的污染,会降低导热膏的性能。
[0004] 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固态全金属导热膏。该导热膏的固液两相皆为金属,固相微小颗粒是从熔体里面析出生成的,以解决外加颗粒带来的污染问题。微米尺寸的固相颗粒保证了膏体的黏度和流动性,使其易于涂敷。而全金属组分保证了导热膏超高的热传导能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金属导热膏,避免外加颗粒带来污染,同时又保证其黏度和流动性,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全金属导热膏,该全金属导热膏包括铟、铋、、镓,其中铟、铋、锡三者的质量比为51∶32.5∶16.5,镓占全金属导热膏的质量比例为46.0%~49.0%。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全金属导热膏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08] A、按照原料配比称取金属铟、铋、锡、镓;
[0009] B、将熔炉温度升至350℃后,将铋和锡放入陶瓷干锅中,并放入熔炉进行加热,待铋和锡熔化后,将表面氧化物除去并搅拌;
[0010] C、将熔炉炉温调至200℃,加入铟,保持20min,完全熔化后表面扒渣并搅拌;
[0011] D、将熔炉炉温调至100℃,最后加入镓,搅拌后扒渣静置20min;E、将合金倒入开口容器中进行冷却,并进行搅拌,冷却后得到全金属导热膏。
[0012]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