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带,尤其双面胶粘带及其用于粘接非极性表面的应用

申请号 CN201410289329.4 申请日 2014-06-24 公开(公告)号 CN104231963B 公开(公告)日 2017-10-24
申请人 科络普拉斯特弗里茨米勒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克里斯托夫·洛德; 弗兰克·库拉;
摘要 涉及尤其是双面的胶粘带,具有塑料制成的基材,基材至少在一面涂覆有压敏粘胶剂制成的自粘型胶粘层,压敏粘胶剂的主成分是能UV交联的 丙烯酸 酯。为了在保持能UV交联的丙烯酸酯用于粘胶剂涂层带来的优点,并确保胶粘带在 钢 上具有至少中等优选提高的粘合 力 的同时,还能在非极性表面上具有至少中等,优选提高的粘合力和提高的抗剪强度,压敏粘胶剂包含粉末状 二 氧 化 硅 ,塑料制成的基材实施为箔。此外可利用能产生粘性的 树脂 ,如蒎烯、聚茚和/或松香树脂,其歧化、氢化、聚合、酯化衍 生物 和/或盐和/或萜树脂和/或萜烯 酚 醛 树脂 和/或脂肪族、芳香族、烷基芳香族 碳 氢化合物树脂和/或一种或多种C5至C9碳氢化合物树脂,对压敏粘胶剂进行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胶粘带(1),其具有用塑料制成的基材(2),所述基材(2)至少在一个面上设有用压敏粘胶剂制成的自粘型的胶粘层(3),所述压敏粘胶剂是无溶剂的且主要成分是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粘胶剂包含粉末状的纳米级,而由塑料制成的所述基材(2)则实施为箔,其中,在聚乙烯表面或聚丙烯表面的非极性表面上,根据DIN EN 1939在等待时间10分钟之后和/或在等待时间24小时之后测得的粘合至少为
2.0N/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状的二氧化硅的微粒所具有的平均尺寸在5nm至250n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状的二氧化硅的微粒所具有的平均尺寸在10nm至80n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状的二氧化硅具有在50m2/g
2
至500m/g的范围内的BET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状的二氧化硅具有在80m2/g至200m2/g的范围内的BET表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状的二氧化硅通过用氯硅烷热解而制成,或者通过使石英砂在电弧中雾化而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硅烷为四氯化硅SiCl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所述二氧化硅的含量落在1phr至20phr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所述二氧化硅的含量落在2phr至10phr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是经过疏化处理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是通过利用有机硅烷进行表面处理的方式实施疏水化处理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是通过利用选自二甲基二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聚硅氧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有机硅烷进行表面处理的方式实施疏水化处理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2)由聚氯乙烯或聚酯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2)所具有的厚度在0.005mm至0.5mm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2)所具有的厚度在0.01mm至0.3mm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2)在两个面上均设有自粘型的胶粘层(3)。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粘胶剂被能够产生粘性的树脂进行改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产生粘性的树脂为蒎烯树脂,聚茚树脂和/或松香树脂,它们的歧化、氢化、聚合、酯化衍生物和/或盐和/或萜树脂和/或萜烯树脂和/或脂肪族、芳香族、烷基芳香族的氢化合物树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产生粘性的树脂为一种或多种C5至C9碳氢化合物树脂。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所述树脂含量落在1phr至50phr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所述树脂含量落在2phr至10phr的范围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3)以10g/m2至
15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涂覆。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3)以20g/m2至
2
100g/m的单位面积重量涂覆。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3)以在5mJ/cm2至135mJ/cm2的范围的UV-C-剂量进行交联。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3)以在25mJ/
2 2
cm至80mJ/cm的范围内的UV-C-剂量进行交联。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在聚乙烯表面或聚丙烯表面的非极性表面上,根据DIN EN 1939在等待时间10分钟之后和/或在等待时间24小时之后测得的粘合力落在3.0N/cm至10.0N/cm的范围内。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根据DIN EN 1939在等待时间10分钟之后和/或在等待时间24小时之后测得的在上的粘合力落在6.0N/cm至18.0N/cm的范围内。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根据DIN EN 1939在等待时间10分钟之后和/或在等待时间24小时之后测得的在钢上的粘合力落在7.0N/cm至15.0N/cm的范围内。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按照DIN EN 1943,在等待时间15分钟之后,不仅在室温,而且在70℃时,测得的抗剪强度落在250分钟至10000分钟的范围内。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按照DIN EN 1943,在等待时间15分钟之后,不仅在室温,而且在70℃时,测得的抗剪强度超过10000分钟。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3)用硅化隔离垫覆盖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3)用硅化纸,或用硅化的箔,或者用硅化的、用聚乙烯涂膜的纸覆盖。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胶粘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带是双面胶粘带(1)。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之一的胶粘带(1)用于粘接至少一个具有非极性表面(4a)的工件(4)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胶粘带,尤其双面胶粘带及其用于粘接非极性表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带,尤其是一种双面胶粘带,该胶粘带具有用塑料制成的基材,所述基材至少在一个面设有用压敏粘胶剂制成的自粘型的胶粘层,所述压敏粘胶剂的主要成分是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

背景技术

[0002] 德国专利申请文件DE 103 12 031A1公开了一种开头提及的类型的胶粘带。该文件记述了一种能够稳定难以燃烧的粘胶剂材料,其包括至少一种丙烯酸酯粘胶剂成分、至少一种多磷酸铵成分以及至少一种树脂成分。这种已知的粘胶材料优选由至少为35质量%的丙烯酸酯粘胶剂成分、至少为25质量%(尤其是30质量%至40质量%)的多磷酸铵成分、以及至少为25质量%的树脂成分组成。德国专利申请文件DE 103 12 031A1中公开的粘胶材料之所以具有阻燃性,主要是因为存在多磷酸铵成分。
[0003] 德国专利申请文件DE 103 12 031A1还记述了此种双面胶粘带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热熔体仅在用塑料纤维形成的纺织基材,如无纺布,尤其是PET-无纺布、织物或所谓的织物无纺布上进行涂覆。记述了大量适宜用作丙烯酸酯粘胶剂成分的化合物,这种成分可优选通过由不同共聚单体共聚而制成。在粘胶材料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是这样设计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是一具有可共聚的双键的光引发剂(Photoinitiator)。通过聚合引入的(einpolymerisiert)光活性基团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使链与邻链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交联结构,对于粘胶材料,尤其对于主要成分为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的压敏粘胶剂,这种交联结构是典型的。
[0004] 胶粘带的关键参数是其粘合,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中,需要的粘合力的大小也是不同的。为确定粘合力的大小经常采用标准方法,比如根据DIN EN 1939(标准2003)确定在上的粘合力。在德国专利文件DE 103 12 031A1中对在钢上的粘合力也作了计算,不过依据的乃是该公开文件中记述的一种非标准化的特殊方法。对于其中示例性地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按照这种方式确定的在钢上的粘合力落在8.0N/cm至8.7N/cm的范围内。在该专利申请文件中,这些数值被评判为粘合力较传统胶粘材料提高。
[0005] 根据本申请,按照DIN EN 1939,中等的粘合力可以理解为粘合力落在0.5N/cm至4.0N/cm的范围内,而按照DIN EN 1939,提高的粘合力可以理解为粘合力落在4.0N/cm至
10.0N/cm的范围内。如果涉及在非极性表面上的粘合,那么关注粘合力的区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0006] 胶粘带的另一关键参数是其抗剪强度(Scherfestigkeit)。特别是在下述情况中,即胶粘带被实施为双面胶粘带并用以将不同工件彼此连接,需要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值,其中,为确定抗剪强度,同样也经常采用标准方法,例如根据DIN EN 1943(标准2002)确定抗剪强度。
[0007] 根据本申请,中等抗剪强度可以理解为按照DIN EN 1943抗剪强度落在100分钟至1000分钟的范围内,而提高的抗剪强度可以理解为按照DIN EN 1943抗剪强度落在1000分钟至10000分钟的范围内。而极高的抗剪强度可以理解为超过10000分钟的值,而且测量的准确限度值通常无法确定。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提及类型的胶粘带,此种胶粘带在保持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应用于粘胶涂层中所带来的优点,并且保证在钢上至少中等,优选提高的粘接力的同时,还能够在非极性表面上具有至少中等,优选提高的粘接力,而且优选具有提高的抗剪强度。
[0009] 根据本申请,非极性或无极的表面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表面,即,其由不具有永久性偶极矩的材料构成。在分子中,偶极矩一方面是由彼此相连接的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而引起的(此种电负性差异决定了键的极性),另一方面则因分子的对称性而产生。后者,就像在聚四氟乙烯(PTFE)中那样,又可以完全消除分子中强极性化学键的偶极特性。对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的应用领域而言具有特殊技术意义的是脂肪族表面,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构成的表面,与那些其上存在偶极性分子的表面相比,脂肪族表面难以用传统的胶粘带粘结。
[0010] 由于钢材中存在金属键,而金属键的特征是存在自由电子,因此钢材不被理解成非极性表面。因此,在钢上确定的粘接力值不能代表在无极表面上出现的粘接力,因而用来提高在钢上的粘接力的技术措施也不能直接转用来提高在无极表面上的粘接力。
[0011] 本发明的根本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即,压敏粘胶剂包含粉末状的纳米级,而由塑料制成的基材则实施为箔(Folie)。
[0012]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概念“箔”就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可以理解为极薄,尤其是构造成带状的片,而基材可具有的厚度尤其可以在0.005mm至0.5mm的范围内,优选在0.01mm至0.3mm的范围内。与前文所推崇的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纺织基材相反的是,通过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有利地构造成一种连续不断的一体式粘接表面。此外,基材可优选由聚氯乙烯或聚酯制成,这些原料很容易被加工成两面均涂覆粘胶涂层的箔。此外,可以约为10g/m2至150g/m2,优选约20g/m2至10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spezifische )分别
将每层胶粘层涂覆在基材。
[0013] 根据本申请,概念“纳米级”包括在SiO2粉末中的微粒直径最大直至1000nm的尺寸范围。另外,粉末状的二氧化硅的平均微粒大小(尤其是在微粒尺寸呈单峰的正态分布时)尤其可以落在5nm至250nm的范围内,优选落在10nm至80nm的范围内。
[0014] 确定纳米级微粒的尺寸,一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文献“The ultimate in desktop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Malvem Instruments出版社,2003年出版)与“Particle Size Measurement”(T.Allen,第四版,1992,ISBN 04123570,以及第五版,1997,ISBN 0412729504)中记述的色散法确定平均微粒尺寸即是一种这样的方法。当然,也可以考虑采用其它类似且常用的测量手段来确定微粒尺寸,例如“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Dr.Michael Kaszuba&Dr.Kevln MattisonHigh concentration parttele size measurements using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Lab  Plus international,2004年9月,以及Dahneke BE“Measurement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Quasielastic Light Scattering”,1983,Wiley)。不同的常用测量手段的结果彼此相差无几,其对应的差异对本发明而言是无关紧要的。
[0015] 粉末状的二氧化硅具有在50m2/g至500m2/g的范围内,优选在80m2/g至200m2/g的范围内的BET表面积被认为是特别适合的。BET表面积是在BET测量法(BET表示本方法的创始人Brunauer、Emmett和Teller)的框架内确定的,而所谓BET方法是借助于气体吸附来确定多孔性固体的表面尺寸的分析方法。根据标准,这种方法是根据DIN ISO 9277:2003-05“遵循BET方法通过气体吸附确定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ISO 9277:1995)”来实施的。BET表面积与粉末中的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颗粒大小是反向变化关系,当微粒尺寸变小时,BET表面积会会过度增大。
[0016] 粉末状的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可优选是这样的,即,其是用挥发性的氯硅烷(如四氯化硅SiCl4)在爆鸣气火焰中热解而制成,或者通过使石英砂在电弧中雾化而制成。在实践中也常称作“热解硅酸(pyrogene )”(英语:fumed silica(蒸气沉积二氧化硅))。从化学度看,“热解硅酸”由高纯度的非结晶的二氧化硅组成。虽然它在中呈酸性反应,但准确地说,它却不是酸,而是酸酐。通过此等方式制成的二氧化硅粉末看起来像松散的白色粉末。
[0017] 根据本发明可用作粘胶剂成分的粉末状的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可以是例如Evonik Industries公司以商标名称 Cabot公司以商标名称 或者Wacker Chemie公司以商标名称 -热解硅酸出售。众所周知,这些产品被用来制造例如可用在浴池中的硅密封材料,也可用于汽车用漆以及船身颜色用漆中。在这些情况中,此外,热解氧化物还会引起触变性,小的吸湿性与机械强度,以及优化的流变特性(如油脂和油的富集)。众所周知,热解氧化物也可用于例如化妆品行业,例如用在唇膏、润肤膏和除臭剂中,而且还可用于电子行业中。
[0018] 根据本发明,令人惊异地发现如下现象,即,在提高温度的情况下,胶粘带的抗剪强度能够到极高的水平,而其粘接力却不降低。根据本发明的典型情况是,根据DIN EN 1943,在70℃下等待时间15分钟后测得的抗剪强度落在一个大于10000分钟的值的范围内,这一数值甚至超过了前文述及的提高的抗剪强度范围(1000分钟至10000分钟),根据基本定义,这一数值代表极高抗剪强度。
[0019] 相对于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二氧化硅的含量,尤其是热解硅酸的含量落在1phr至20phr的范围内,优选落在2phr至10phr的范围内。只需要极少份额的二氧化硅就能与基材上的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共同作用从而产生极强的效果。
[0020] 通过吸水热解制成的二氧化硅将被水浸润,因此可以在水中分散,而且对于本发明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其可以在作为压敏粘胶剂使用的不含水的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中也能毫无障碍地分散。
[0021] 后者对于疏水的或者通过表面处理进行过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而言也是成立的,因此,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有利地得到应用。如果疏水化处理是利用例如二甲基二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聚硅氧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有机硅烷进行的,那么这种疏水化处理将极其有利于二氧化硅微粒粘附入丙烯酸酯材料或聚丙烯酸酯材料(包括其中可能存在的树脂)中,而且还将通过如下方式起到促进交联的作用,即,二氧化硅微粒的疏水表面层将化学地结合到那些在UV交联过程中形成的聚丙烯酸酯的分子结构中。
[0022] 就粘结剂涂层而言,根据本发明,将采用无溶剂的UV-交联型丙烯酸酯粘结剂作为压敏粘胶剂。这种材料有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具备以下特性,即,对于不同的化学作用具有高抵抗力,对于老化过程具有极高稳定性,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待粘结工件(尤其是还具有非极性表面)均表现出极出色的兼容性。
[0023] 此种能够UV交联的粘胶剂有不同实施类型,例如由BASF生产并命名为的粘胶剂,在市场上大量有售。在120℃温度下,这种 粘胶剂可在额外装配有UV灯的传统热熔-涂布机上进行处理。无需专的干燥装置。与含溶剂的丙烯酸酯粘结剂相比,基于此种粘胶剂的粘胶剂涂层由于其中包含极小量的可漂移内容物,因此仅会有微量的挥发性物质的气体析出,这能够在所谓雾化测试中监测到。根据生产者的说明, 的UV丙烯酸酯的聚合物链是由相同的丙烯酸酯单体制成的,其在常见的粘胶剂系列中也被用作弥散-或溶剂基质((Disperslons-oder )。在来自市场上常见的UV辐射器或UV灯的UV-C-光(250nm-260nm)照射下,就会激发通过聚合引入的UV-C活性基团与相邻的丙烯酸酯链发生交联反应。UV交联进行得极快,它能够被精确地控制,而且只有在提供UV光时才会发生。而且,在 UV-聚合物的侧链中的通过聚合引入的光活性基团可与邻链中的任意C-H基团发生反应。并不需要特别激活的键或者甚至于双键。与利用混入的光引发剂进行的UV硬化相反,通过使UV-C-光活性基团与聚合物链进行化学结合是不会析出可漂移残余成分。随着UV-C-光增强对粘胶剂膜的照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交联程度将提高,从而使粘胶剂获得内聚性。同时,其附着力 和粘性(Tack)将因此降低。若用这样一种标准化的 而没有根据本发明设计的添加剂来生产双面胶
粘带,那么就像下文作为对比实例还要详加说明的那样,抗剪强度和粘接力将不能达到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的高数值,特别是应用在非极性表面上时。
[0024] 根据本发明,可进行这样有利的设计,即,通过添加软化剂、丙烯酸酯共聚单体和/或聚乙烯基醚,以及尤其是树脂来使自粘型胶粘层的粘合力发生改变从而改善其特性。
[0025] 比如众所周知,对于含溶剂的丙烯酸酯粘胶涂层来说,存在大量的可添加和改善性能的粘性树脂。应当指出,下列树脂可以用作上述树脂的替代品:蒎烯树脂,聚茚树脂和松香树脂,它们的歧化、氢化、聚合、酯化衍生物和盐,脂肪族和芳香族氢化合物树脂,萜烯树脂和萜烯树脂以及C5至C9碳氢化合物树脂。而且还可以使用这些树脂与其它跟相应的聚丙烯酸酯相容的脂肪族、芳香族和/或烷基芳香族树脂的组合,以便能够如愿地影响所获得的粘胶物的特性。
[0026] 事实证明,前文所述的 产品原则上同样可以与这样的树脂混合,从而提高例如胶粘层的粘接力。不过,有可能不利的是,树脂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会或多或少地吸收指定用来交联的UV射线,这样,如不增加UV-C-剂量,则供丙烯酸酯交联用的射线将不再充足。而且,用树脂来改性 UV-丙烯酸酯还会不利地稀释其中含有的UV-C-活性基团,这同样须通过更高的UV-C-剂量来弥补,以便调节至与未用树脂改性的胶粘层一样的交联密度。这些现象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即,相对于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使树脂含量落在2phr至10phr的优选范围内,其中,原则上树脂含量也可以在1phr至50phr的范围内。
[0027] 在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尤其是脂肪族C5树脂(Exxon公司的Escorez 1304)、氢化松香酯树脂(Eastman公司的Fora1 105)、芳香族C8/C9碳氢化合物树脂(Eastman公司的Kristalex F 100)被视为特别适合于下述目的的树脂,即,通过与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进行混合,能够在继续确保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的抗剪强度的高数值的同时,额外实现粘接力提高,尤其是在非极性表面上。
[0028] 虽然对于水溶性的丙烯酸酯粘胶剂配方而言,树脂以前述方式进行混合是众所周知的方式,但是,对于以无溶剂的压敏粘胶剂(其主要成分为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尤其含有通过聚合引入的光引发剂)为基础的自粘型胶粘层来说,树脂的此等混合方式能够提高特别在无极表面上之粘接力的效果却未曾在专业技术领域中公开过,因而是出乎专业技术人员意料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开头提到类型的那种胶粘带,即一种在压敏粘胶剂中不含粉末状的纳米级的二氧化硅但拥有用塑料制成的箔基材,并且其含有前述之树脂(尤其是含有份额落在前述优选范围内的树脂)的胶粘带也被赋予了独立的发明意义。
[0029] 在粘胶剂涂覆量在20g/m2至100g/m2的范围内时,优选在粘胶剂涂覆量在35g/m2至100g/m2的范围内时,应当落在5mJ/cm2至135mJ/cm2的范围内,优选落在25mJ/cm2至80mJ/cm2的范围内的UV-C-剂量可通过总共5个参数来调节。
[0030] 这些参数是:
[0031] a)UV灯类型(掺杂的UV灯与未掺杂的UV灯);
[0032] b)UV灯中反射器的类型与方式;
[0033] c)先后被接通的UV灯的数量,以便能够实现尽可能高的生产速度;
[0034] d)UV状态单元的几何结构,尤其是UV灯到涂装轨道的间距;
[0035] e)涂装速度,或者由此涂装速度得出的胶粘层在UV辐射器单元下的通过速度。
[0036] 在a)项中提到的参数能够通过所采用的UV灯的类型和功率影响照射剂量,其中,此种UV灯的发射光谱,特别是在250nm与260nm(UV-C部分)之间的波长范围内,对于获得尽可能高的UV交联效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十分重要。一般地,就市场上常见的UV灯来说,灯的照射功率越高,UV C-部分就越大。因此,一台照射功率例如为200W/cm的灯要比120W/cm同类单元更经济,因为以明显更短时间达到同等交联密度,也就是说,在UV辐射器单元下胶粘层可以获得更高的通过速度。根据本发明,例如可以有利地采用IST Metz GmbH的相应反射器系统(具有所谓CMK-和 -反射器,其中,缩写CM代表“冷光镜(Cold Mirror)”)或者Fa.Dr. AG的冷光反射器。这些反射器具有如下特别的特性,即其能够反射UV光线,而让IR热辐射穿过,尤其是穿射到一水冷式吸收槽中(在这里其可得以有效冷却)或一特殊吸收层中。这样就有利于经济地加工热敏材料。
[0037] 除了根据本发明不损害在钢上的粘结力(也是非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的特征)之外,该粘合力根据DIN EN 1939在等待时间为10分钟之后和/或在等待时间为24小时之后测定为落在6.0N/cm至18.0N/cm的范围内,优选在7.0N/cm至15.0N/cm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的抗剪强度按照DIN EN 1943的规定,在室温时以及在70℃时等待时间15分钟后测定为处于250分钟至10000分钟的范围内,以及优选地如前所述超过10000分钟,其中,按照DIN EN 1939,在等待时间为10分钟之后和/或在等待时间为24小时之后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表面或聚丙烯表面)上测得的粘合力至少为2.0N/cm,优选落在大于3.0N/cm的范围内,如果对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进行了上述额外的树脂改性,那么这一数值的峰值将特别地达到最大为10.0N/cm的峰值。
[0038]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实施方式包含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下文的特别说明中。附图说明
[0039] 下面,借助多个实施例与对照例,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文件仅含一幅附图,即:
[0040]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的示意性立体截面图,该胶粘带粘结在工件上从而形成预制的装配单元。
[0041] 附图标记
[0042] 1   胶粘带
[0043] 2   1的基材
[0044] 3   2上的粘胶剂涂层
[0045] 4   工件
[0046] 4a  4的表面
[0047] 5   隔离垫
[0048] M   由1和4制成的预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从图1中可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被实施为双面胶粘带1,其包括由塑料制成并尤其呈带状的基材2,该基材2至少在其一个面(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面)上涂覆有自粘型的胶粘层3。每一胶粘层3均由压敏粘胶剂制成,该压敏粘胶剂包含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
[0050] 基材2可优选由聚氯乙烯箔或聚酯箔制成,并且所具有的厚度D可在0.005mm至0.5mm的范围内,优选在0.01mm至0.3mm的范围内。
[0051] 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1可通过胶粘层3与工件4(如图所示)或优选与多个工件4粘结。从而形成预制装配单元M。
[0052] 在附图中示例性地示出的上半部分,所述/每层胶粘层3可用一种,尤其是由硅酮(Silikon)或硅化纸(silikonisierte Papier)制成的所谓隔离垫(Interliner)5覆盖,在制造时,所述隔离垫可让胶粘带1不用阻隔的情况下实现在自身上卷绕。这种隔离垫具有箔基底或纸基底,它的两面均配有以所谓的易脱除(Easy-Release)和/或CR涂层(Controlled release(控制脱除))为基底的硅酮层。在这里,可按照涂层方法和/或使用方法的不同相应地选择具有期望的硅酮组合的隔离垫。
[0053] 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1可以有利方式用来进行无缝式-(Endlosverblebung)或者分段式粘接(Stückverklebung),或者用于尤其是具有非极性表面4a(诸如用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制成的表面4a)的型材、管道、镜子、屏幕、铭牌、标尺、盒子等自粘式设备以及装扮-、装簧-、镶饰-和固件。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1并不限于用于这些材料,胶粘带1还可作为装配胶粘带,例如在家具行业中可用来粘接木材件,又如在汽车制造中用来粘接金属件或金属片等。而且有利的是,可以用其中一面来粘接由第一材料制成的第一工件4,而用另一面来粘接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的第二工件4。
[0054] 为了制造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1,需通过使胶粘层3中以不同方式混合的粘胶剂涂覆基材2。对于涂覆方式,可以采取在基材材料上进行直接涂覆,或者采取转移涂覆,在转移涂覆时先将粘胶剂施加到硅化纸上,然后再转移到基材2上。
[0055] 作为对照例的胶粘带1是利用表1中提到的用于胶粘层3的配方A和配方B制成的。其中粘胶剂涂覆量统一均为60g/m2。但是,对于用于交联所设计的UV-C剂量却分别设计为了两个不同的值,其一为45mJ/cm2,其二为60mJ/cm2。
[0056] 表1:对照例的配方
[0057]
[0058] 在表1中及也在后面的表中所包含的两种能够UV交联的丙烯酸酯 250和 260均为BASF公司的产品,如前文所述,这些产品均含有通过聚合引入的光引发剂。数字250和260是指以纳米为单位的最理想波长长度,在此情况下,所述预聚物的交联能够达到一最大值。在温度为130℃,试验持续时间为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两种产品中非挥发成分的含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均大于99。按照DIN EN 1628-1,在百分之一的四氢呋3
喃溶液中确定的所谓的K值落在48至52的范围内,而密度则为1.06g/cm ,按照DSC方法确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负38℃。按照EN ISO 3219附录B,在锥板式装置上,在剪切速度为100/秒的条件下测定,在130℃时的粘度落在30mPas至70mPas的范围内。
[0059] 配置了用此种方法制得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仅能达到表2a和表2b中给出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由此尤其可以得出:采用不是根据本发明的能够UV交联的粘胶剂,尤其不可能通过提高UV剂量的方式将70℃时的抗剪强度提高到一个大于800分钟的数值,因为,通过提高UV-C剂量的方式已经不能再增加能够UV交联的 粘胶剂的内聚性了。
[0060] 表2a:对照例的粘合力与抗剪强度(低UV-C-剂量)
[0061]
[0062]
[0063] 表2b:对照例的粘合力与抗剪强度(高UV-C-剂量)
[0064]
[0065] 根据本发明,接下来的胶粘带1是利用表3中提到的配方1和配方2制成胶粘层3的。在这里,粘胶剂涂覆量同样也统一均为60g/m2。用来进行交联所设计的UV-C-剂量被设计为
60mJ/cm2。
[0066] 表3:带有热解硅酸的UV-丙烯酸酯配方(无树脂)
[0067]
[0068]
[0069] 表3中提及的 R 972是Evonik Industries公司生产的用DDS(二甲基二氯硅烷)作疏水处理的热解硅酸,其具有110±20m2/g的BET-表面积以及在水中的pH值为4.0±0.4,并且具有以重量百分比计的碳含量为0.9±0.3。
[0070] 配置了用此种方法根据本发明制得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能够达到表4中给出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
[0071] 与表2b中的对照例的值相比,可看出表4在70℃时处于超过10000分钟的高抗剪强度尤其突出。
[0072] 接下来的胶粘带1是利用表5中说明的配方3以及配方4a至配方4c制成胶粘层3的。如前所述,对这些不含有热解硅酸的胶粘带1同样应赋予发明意义。在这里,粘胶剂涂覆量还是统一为60g/m2。对于交联所设计的UV-C-剂量则设计为60mJ/cm2。
[0073] 表4:带有按配方1和配方2制成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高UV-C-剂量)
[0074]
[0075] 表5:带有树脂的UV丙烯酸酯配方(无热解硅酸)
[0076]
[0077] 表5中描述的树脂Escorez 1304、Foral 105和Kristalex F 100的来源和化学特性在前文中已有说明。
[0078] 配置了用此种方法根据本发明制得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能够达到表6a和表6b中给出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通过与表2b中的对照例的值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表6a和表6b中尤其突出的是:在无极聚烯的表面(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上的粘合力提高到2.5N/cm及以上。参照配方1和配方3之间的比较可观察到,经过树脂改性后,在70℃下按照DIN EN 1943测得的抗剪强度明显下降。在作为基本配方的配方2与配方4a之间的比较中也可观察到,在70℃下按照DIN EN 1943测得的抗剪强度同样下降了,因为配方4a中也加入了树脂。
[0079] 表6a:带有按配方3和配方4a制成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高UV-C-剂量)
[0080]
[0081]
[0082] 表6b:带有按配方4b和配方4c制成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高UV-C-剂量)
[0083]
[0084] 通过在70℃下按照DIN EN 1943对配方2和配方4b和配方4c之间测得的抗剪强度进行比较,同样发现:只要在AcResin粘胶剂中混入树脂,即会导致抗剪强度下降。
[0085] 最后,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带1是利用表7a和7b中提及的对于胶粘层3的配方5至配方10制成的。在这里,粘胶剂涂覆量也是统一为60g/m2,而以60mJ/cm2的UV-C-剂量实施交联。
[0086] 表7a:带有热解硅酸和树脂的UV-丙烯酸酯(配方5至配方7)
[0087]
[0088]
[0089] 表7b:带有热解硅酸和树脂的UV-丙烯酸酯(配方8至配方10)
[0090]
[0091] 配置了用此种方法的根据本发明制得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能够达到8a至表8c中给出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通过与表2b中之对照例的值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上述表尤其突出的是,不但胶粘带在无极聚烯烃的表面(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上的粘合力提高了多倍,并且在70℃时的抗剪强度极高。
[0092] 表8a:带有按配方5和配方6制成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高UV-C-剂量)
[0093]
[0094]
[0095] 表8b:带有按配方7和配方8制成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高UV-C-剂量)
[0096]
[0097] 表8c:带有按配方9和配方10制成的胶粘层3的胶粘带1的粘合力和抗剪强度(高UV-C-剂量)
[0098]
[0099]
[0100] 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在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0的范围内,还包括在发明意义上起相同作用的所有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0所限定的特征组合以及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应用,其也可以被定义为由全部已公开的单个特征中的一定特征的任意一种其他的组合。
[0101] 这意味着,原则上并在实践中,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0和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每一个单个特征都可以删去,或者说,都可以被在本申请中的其他地方所公开的单个特征所取代。就此而言,各权利要求仅应被理解为对于一个发明的一种最初表述尝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