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合片

申请号 CN201210059671.6 申请日 2012-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2676077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9
申请人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竹宏尚; 高桥亚纪子; 白井光义;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双面粘合片。由本发明提供的粘合片(1),为具备塑料基材(10)和分别设置在其各面上的 粘合剂 层(14、15)的双面胶粘性的粘合片。粘合剂层(14、15)由 丙烯酸 类 聚合物 分散到 水 性 溶剂 中而得到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在基材(10)的至少一个面(10A)与粘合剂层(14)之间,设置有由锚固组合物形成的锚固层(12),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溶解在 有机溶剂 中的聚酯-聚 氨 酯。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粘合片,具备塑料基材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各面上的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粘合剂层为由丙烯酸聚合物分散到溶剂中而得到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
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与所述粘合剂层之间,设置有锚固层,所述锚固层由锚固组合物形成,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酯-聚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锚固层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小于3.00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交联性化合物,所述交联性化合物在每一分子中总计含有两个以上选自环基、羧基、氨基和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氯化聚乙烯和氯化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聚氯丁二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基材为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具有包含以聚酯、聚烯、聚苯硫醚或聚酰亚胺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材料的表面。
7.一种双面粘合片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作为基材的塑料薄膜;
将含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酯-聚氨酯的锚固组合物施加到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在该基材上形成厚度为0.01μm以上且小于3.00μm的锚固层;和在形成有所述锚固层的基材的各面上分别设置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到水性溶剂中而得到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以下(A)、(B)和(C)中的至少一项,
(A)交联性化合物,所述交联性化合物在每一分子中总计含有两个以上选自环氧基、羧基、氨基和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
(B)氯化聚乙烯和氯化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C)聚氯丁二烯。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氯化聚乙烯和氯化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聚氯丁二烯。

说明书全文

双面粘合片

[0001]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1年3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52073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考的方式并入本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在塑料基材上具备由分散型丙烯酸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

背景技术

[0003] 具备基材的双面胶粘性的粘合片(双面粘合片),作为作业性好、胶粘可靠性高的接合手段,广泛应用于家电制品、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各种产业领域。作为粘合成分,优选使用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与丙烯酸类粘合剂相关的技术文献,可以列举日本特开2005-02329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7-13346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109754号公报是涉及通过预先涂布到被粘物表面由此提高粘合片对该被粘物的胶粘性的涂布组合物的技术文献。

发明内容

[0004] 另一方面,从对环境的担忧、减少粘合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释放量等观点考虑,具有优选使用粘合成分分散到水中的形态的水分散型(水性)粘合剂组合物代替在有机溶剂中含有粘合成分的形态的粘合剂组合物(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的倾向。因此,如果能够提供具备由水分散型的粘合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水分散型粘合剂层”)形成的粘合剂层、并且能够实现性能与使用溶剂型的粘合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溶剂型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匹敌或者超过它的双面粘合片,则是有用的。
[0005] 但是,一般而言,由水分散型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与溶剂型粘合剂层相比,具有对基材的锚固性(锚固、粘附性等)弱的倾向。特别地,使用塑料基材(典型地是塑料薄膜)的双面粘合片,与使用纸基材等的双面粘合片相比,锚固性容易不充分。因此,在塑料基材上设置有水分散型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在该粘合片沿着被粘物的非平面形状部分(特别是向内弯曲的曲面、部、端面等)粘贴的情况下,有时以该被粘物侧的粘合剂层与基材分离(锚固剥离)的形态产生剥离。例如,以沿着被粘物的非平面形状固定弹性材料(聚泡沫等弹性发泡体片、橡胶片等)的方式使用上述双面粘合片的情况(即,将该双面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粘贴到弹性材料、另一个粘合面粘贴到被粘物的非平面形状部分的情况)等情况下,容易引起上述锚固剥离。
[0006] 作为提高粘合剂对塑料基材的锚固性的方法,已知通过电晕放电处理等对该基材的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即使通过所述的电晕放电处理等,有时也难以实现充分的锚固性。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使用水分散型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并且对塑料基材的锚固性得到改善的双面粘合片。
[0008]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塑料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设置具有规定组成的锚固层,可以提高水分散型粘合剂层的锚固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9] 在此所公开的一种双面粘合片,具备塑料基材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各面上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为由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到水性溶剂中而得到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与所述粘合剂层之间,设置有锚固层,所述锚固层由锚固组合物形成,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酯-聚氨酯。根据所述构成的双面粘合片,通过上述锚固层,可以大幅改善上述粘合剂层对基材的锚固性。另外,由于具备由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因此与具备由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相比,可以抑制对环境的负荷。所述锚固层的厚度优选为约0.01μm以上且小于约3.00μm。
[0010]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成分(A):在每一分子中总计含有两个以上选自环基、羧基、氨基和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的交联性化合物。根据所述组成的锚固层,可以实现更良好的锚固性提高效果。
[0011]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另一个方式中,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成分(B):氯化聚乙烯和氯化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组成的锚固层,可以实现更良好的锚固性提高效果。
[0012]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另一个方式中,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成分(C):聚氯丁二烯。根据所述组成的锚固层,可以实现更良好的锚固性提高效果。
[0013]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锚固组合物中除了上述聚酯-聚氨酯以外,还含有上述成分(A)~(C)中的至少两种成分(例如,成分(A)与(B)、成分(B)与(C)、或者成分(A)与(C))。根据所述组成的锚固层,可以实现更优良的锚固性提高效果。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含有聚酯-聚氨酯、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的全部的锚固组合物。
[0014]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应用于使用塑料薄膜作为所述基材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具有包含聚合物材料的表面的塑料薄膜,所述聚合物材料以聚酯、聚烯、聚苯硫醚或聚酰亚胺为主成分。这样的塑料薄膜,与诸如无纺布等多孔基材相比,难以发挥基于基材与粘合剂的物理交织的锚固性。因此,应用本发明提高锚固性的技术特别有意义。
[0015] 根据该说明书,还提供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准备作为基材的塑料薄膜。另外,包括将含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酯-聚氨酯的锚固组合物施加到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在该基材上形成锚固层(典型地,厚度为0.01μm以上且小于3.00μm的锚固层)。另外,包括在形成有所述锚固层的基材的各面上分别设置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到水性溶剂中而得到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通过所述方法制造的双面粘合片,所述粘合剂层对基材的锚固性可以大幅改善。另外,由于使用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因此对环境的负荷少,因此优选。所述制造方法适合作为制造在此所公开的任意一种双面粘合片的方法。
[0016] 作为所述制造方法中使用的锚固组合物,可以优选采用含有上述成分(A)~(C)中的至少一种的锚固组合物。可以为含有这些成分中的两种成分(例如,成分(A)与(B)、成分(B)与(C)、或者成分(A)与(C))的组合物,也可以为含有成分(A)、(B)和(C)的全部的组合物。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粘合片的一个构成例的剖面图。
[0018]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另一个构成例的剖面图。
[0019] 标号说明
[0020] 1、2 粘合片
[0021] 10 塑料基材
[0022] 12、13 锚固层
[0023] 14、15 粘合剂层
[0024] 16 剥离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本发明的实施所必须的事项,可以作为基于本领域中现有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掌握。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的技术常识来实施。
[0026] <全体构成>
[0027]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的一个构成例如图1所示。该粘合片1具有如下的双面胶粘性的形态:在塑料基材10的第一面10A和第二面10B上分别设置有锚固层12、13,各锚固层12、13上进一步设置有粘合剂层14、15。粘合剂层14的表面(粘合面)14A,由双面为剥离面(可以从粘合剂层上剥离的表面)16A、16B的剥离衬垫16保护,将其卷绕后,粘合剂层15的表面(粘合面)15A也由剥离衬垫16保护。
[0028]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的另一个构成例如图2所示。该粘合片2中,在塑料基材10的第一面10A上设置有锚固层12,在其上设置有粘合剂层14A。另一方面,在塑料基材10的第二面10B上未设置锚固层,在该第二面10B上直接设置有粘合剂层15。在两粘合面14A、15A由剥离衬垫16的剥离面16A、16B保护的方面与粘合片1同样。或者,也可以具有如下构成:在塑料基材10的第一面10A上直接(不经由锚固层)设置有粘合剂层14,在第二面10B上经由锚固层设置有粘合剂层15。
[0029] 图1所示的粘合片1中,锚固层12、13的组成、厚度、形成方法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1、2所示的粘合片1、2中,粘合剂层14、15的组成、厚度、形成方法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图1、2所示的粘合片1、2中,基材10的第一面10A和第二面10B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是未处理的状态,也可以在该面上在形成锚固层或粘合剂层之前实施适当的表面改性处理。作为图1、2所示的粘合片1、2的变形例,可以列举两粘合面14A、15A由分别的(两片)剥离衬垫保护的构成。此时,保护各粘合面14A、15A的剥离衬垫,可以仅与粘合面接触的一侧成为剥离面,也可以两面为剥离面。
[0030] <塑料基材>
[0031]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塑料基材,可以为该基材的至少表面部分由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薄膜、发泡体片、无纺布、织布等。所述聚合物材料,例如可以为含有(典型地,含有下述聚合物作为主成分、即占50质量%以上的成分)一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的材料,所述聚合物如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芳香族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等)、聚酰胺(尼龙、芳族聚酰胺等)、醋酯纤维(ポリアセテ一ト)、聚氨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含氟树脂(聚四氟乙烯等)、玻璃纸、维尼仑、聚乙烯醇、丙烯酸类树脂、聚酸酯、聚苯乙烯、各种橡胶类等。基材的整体可以由上述聚合物材料构成。
[0032]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基材为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可以为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上述聚合物材料的单层薄膜(例如,聚酯薄膜),也可以是包括含有不同材料的多层的多层薄膜。所述塑料薄膜可以是未拉伸的,也可以是拉伸(单轴拉伸、双轴拉伸等)的。可以优选采用至少表面部分由以聚酯、聚烯烃、聚苯硫醚或聚酰亚胺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材料构成的单层或多层的塑料薄膜。
[0033] 作为从尺寸稳定性、经济性(成本)、加工性、拉伸强度等观点考虑可以优选采用的塑料基材,可以例示聚酯薄膜。作为聚酯薄膜,可以使用将以聚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材料成形为薄膜状而得到的各种薄膜。在此,聚酯是指多元羧酸与多元醇(典型地是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缩聚物。作为优选使用的聚酯,可以例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其中,优选使用PET薄膜。
[0034] 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该基材的种类(材质、形态等)或粘合片的用途适当选择。例如,可以采用厚度为约1μm~约5mm(典型地是为约1μm~约1mm)的基材。在为塑料薄膜基材的情况下,通常将该基材的厚度设定为约1μm~约300μm是适当的,优选约1μm~约250μm(更优选约1μm~约100μm,例如约5μm~约50μm)。基材的厚度过小时,该基材的强度过低,具有双面粘合片的操作性下降的倾向(例如,粘贴时或再剥离时容易产生破裂或碎裂等)。所述基材的厚度过大时,在粘贴到曲面上时,有时对该曲面的追随性(曲面追随性)下降,从而容易剥离。
[0035] 所述基材的表面,在形成锚固层或粘合剂层之前可以实施适当的表面改性处理,或者也可以不进行处理保持原样。所述表面改性处理可以是用于提高锚固层对基材的锚固性或粘合剂层对基材的锚固性的处理。作为所述表面改性处理的适合例,可以列举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或ITRO处理(イトロ処理)。在此,所谓ITRO处理,是指通过燃烧化学蒸(combustio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CVD)在基材表面上形成纳米级氧化膜的表面改性处理。在基材的两个面上(第一面和第二面双方)具有锚固层的构成中,在该基材的两个面上可以实施相同或不同的表面改性处理(是指该处理的种类或程度的至少一方面不同),也可以仅在一个面上实施表面改性处理。仅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锚固层的构成中,可以在该基材的两个面上实施相同或不同的表面改性处理,也可以仅在要形成锚固层的面上实施表面改性处理,也可以仅在未形成锚固层的面(即,基材上直接形成粘合剂层的面)上实施表面改性处理。另外,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在所述基材的单面或两面上可以实施印刷或着色等。
[0036] <锚固层>
[0037] 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锚固层。该锚固层至少含有聚酯-聚氨酯。在此所说的“含有聚酯-聚氨酯的锚固层”的概念中,包括:含有聚酯与聚氨酯的共混物的锚固层;含有聚酯聚氨酯(即,含有酯键和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合物,例如,通过聚酯与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聚酯聚氨酯)的锚固层;除了所述聚酯聚氨酯以外还含有聚酯和聚氨酯中的一方或两方的锚固层;等。锚固层中聚酯-聚氨酯的含量,例如可以为该锚固层整体的15~85质量%。聚酯-聚氨酯的含量过多时,有时可能锚固层的强度不充分从而该锚固层自身容易引起凝聚破坏。另外,有时可能与粘合剂层的粘附性不充分从而粘合片在粘合剂层与锚固层之间容易剥离。另一方面,聚酯-聚氨酯的含量过少时,由于锚固层的弹性模量变得过高等原因,在使粘合片变形的情况下有时可能锚固层难以追随该变形从而锚固层容易从基材上剥离。
[0038] 构成所述聚酯或聚酯聚氨酯的多元羧酸,可以是选自作为一般可以在聚酯的合成中使用的多元羧酸及其衍生物已知的各种多元羧酸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适合例,可以列举脂肪族或脂环式的二元酸及其衍生物(以下,有时称为“脂肪族或脂环式二元羧酸类”)。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己二酸壬二酸、二聚酸(是指不饱和脂肪酸二聚化后的结构的二元羧酸,作为代表例,可以列举具有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碳原子数18的不饱和脂肪酸二聚化后的结构的二元羧酸)、癸二酸、1,4-环己烷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1,2-环己烷二甲酸、4-甲基-1,2-环己烷二甲酸、十二烷基琥珀酸酐、富酸、琥珀酸、十二烷二酸、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柠康酸等。作为优选的一例,可以列举己二酸。
[0039] 作为多元羧酸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芳香族二元酸及其衍生物(酸酐、烷基酯等;以下有时称为“芳香族二元羧酸类”)。作为芳香族二元酸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2,2’-联苯二甲酸、4,4’-二苯醚二甲酸等。
[0040] 构成所述聚酯或聚酯聚氨酯的多元醇,可以是选自作为一般可以在聚酯的合成中使用的多元醇已知的各种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适合例,可以列举脂肪族或脂环式二元醇类。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2,2,4-三甲基-1,5-戊二醇、2-乙基-2-丁基丙二醇、1,9-壬二醇、2-甲基辛二醇、1,10-癸二醇等。作为优选的一例,可以列举1,6-己二醇。作为在此所公开的锚固层的一个适合例,可以列举包含以下聚酯-聚氨酯的锚固层,所述聚酯-聚氨酯包含通过己二酸与1,6-己二醇的缩聚而产生的聚酯结构部分。
[0041] 锚固层中形成氨基甲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可以来源于各种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所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是选自作为一般可以在聚氨酯或聚酯聚氨酯的合成中使用的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已知的各种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可以列举例如:芳香族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等。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如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类,如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如
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加成物,如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酸酯三聚体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加成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形式等;等。作为适合例,可以列举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可以是以任意的比例含有它们的混合物(例如,以70∶30~90∶10的质量比含有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
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
[0042] 另外,锚固层含有聚酯-聚氨酯的情况可以通过例如在基于ATR法(衰减全反射法)的FT-IR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分析)中,观测归属于氨基甲酸酯键和酯键的峰来掌握。另外,关于将所述锚固层在甲醇中浸渍并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的分解生成物,可以13 1
通过进行 C-NMR、H-NMR和FT-IR分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一个优选方式中,这些全部三种)来掌握。
[0043]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锚固层,典型地使用所述聚酯-聚氨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锚固组合物来形成。作为有机溶剂,可以适当采用充分溶解聚酯-聚氨酯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成分的有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芳香烃,如甲苯、苯、二甲苯等;脂肪族或脂环族烃,如正己烷、正辛烷、环己烷等;链状或环状酮,如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醇,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丁醚等;链状或环状醚,如乙醚、四氢呋喃、二氧杂环己烷等;酯,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等。这样的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锚固组合物中所含的有机溶剂中50质量%以上(例如60质量%以上)为芳香烃(例如甲苯)。根据所述组成的锚固组合物,可以形成透明性更优良的锚固层。另外,可以发挥更高的锚固性提高效果。例如,在后述的锚固性评价中,可以实现显示更高锚固力的双面粘合片。
[0044]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锚固组合物(进而,由该组合物形成的锚固层)含有改性聚烯烃(改性聚乙烯、改性聚丙烯等)。作为改性聚烯烃的代表例,可以列举氯化聚烯烃。氯化聚烯烃可以是含有用酸接枝改性的聚烯烃链的氯化聚烯烃(即,酸改性型的氯化聚烯烃),也可以是未进行所述酸改性的(未改性型的)氯化聚烯烃。供给氯化的烯烃类聚合物(原料)典型地是以碳原子数为约2~约10的α-烯烃为主单体的烯烃类聚合物。可以是所述α-烯烃的均聚物(均聚乙烯、均聚丙烯等),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等),也可以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的α-烯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所述锚固层可以单独含有一种也可以适当组合含有两种以上所述改性聚烯烃。作为优选的氯化聚烯烃,可以列举:基于以乙烯为主单体的烯烃类聚合物的氯化聚乙烯、以及基于以丙烯为主单体的烯烃类聚合物的氯化聚丙烯。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含有氯化PE和氯化PP的一方或双方的锚固组合物。锚固层含有改性聚烯烃(典型地含有氯化PE和氯化PP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该改性聚烯烃的含量例如为该锚固层整体的15~
85质量%。改性聚烯烃的含量过多时,锚固层的弹性模量变得过高,由此,在使粘合片变形时锚固层难以追随该变形,从而有时锚固层容易从基材上剥离。另一方面,改性聚烯烃的含量过少时,与粘合剂层的粘附性不充分,从而有时粘合片在粘合剂层与锚固层之间容易产生剥离。
[0045] 所述锚固组合物(进而,由该组合物形成的锚固层)可以含有聚酯-聚氨酯和改性聚烯烃以外的聚合物成分。作为所述聚合物成分,可以优选采用橡胶或具有弹性体性质的聚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类橡胶、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聚氯丁二烯(CR;也称为氯丁橡胶)、丁基橡胶(IIR)、乙烯丙烯橡胶(EPM、EPDM)、聚异丁烯、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聚乙烯基烷基醚(例如,聚乙烯基异丁基醚)、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些物质中,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例如,优选含有选自聚氯丁二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锚固组合物。其中,作为优选的聚合物成分,可以例示聚氯丁二烯。作为其它的优选聚合物成分,可以例示聚氯丁二烯与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组合。锚固层含有聚酯-聚氨酯以及改性聚烯烃以外的聚合物成分时,该聚合物成分的含量例如可以设定为该锚固层整体的20质量%以下(典型地是0.1~20质量%,例如1~10质量%)。
[0046]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锚固组合物含有交联性化合物。所述交联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为在每一个分子中总计含有两个以上选自环氧基、羧基、异氰酸酯基、羟基、氨基、酰胺基和碳二亚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所述交联性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TETRAD-C”、“TETRAD-X”、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jER878”、“jER1256”、“jER152”、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コロネ一トL”、“コロネ一トHX”、“コロネ一トHL”、宇部兴产公司制造的1,6-己二醇、日清纺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カルボジライトV-01”等。这些交联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其中,优选使用在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的交联性化合物。作为所述交联性化合物的一个适合例,可以列举双酚A型环氧树脂。锚固组合物含有交联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其含量例如可以设定为该锚固层整体的约15质量%以下。
[0047]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锚固组合物的一个适合例,可以列举除聚酯-聚氨酯以外还含有以下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优选两种成分以上)的锚固组合物:在每一分子中总计含有两个以上选自环氧基、羧基、氨基和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的交联性化合物(成分(A))、氯化聚乙烯和氯化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成分(B))、以及聚氯丁二烯(成分(C))。例如,可以优选采用除了聚酯-聚氨酯以外还含有成分(A)、(B)和(C)的全部的锚固组合物。
[0048] 另外,所述锚固组合物中,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等各种添加剂等。
[0049] 这样的锚固组合物,可以使用可以从ロ一ド·フア一·イ一スト·インコ一ポレイテツド公司得到的化学品商品名“RC-1023”来制备。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在所述“RC-1023”中加入有机溶剂稀释到适当的固体成分浓度(例如,固体成分浓度为约0.05~约5质量%)而得到的组合物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锚固组合物。所述稀释中可以使用的有机溶剂的适合例,可以列举芳香族烃(例如甲苯)、链状或环状酮(例如甲乙酮)、它们的混合溶剂等。
[0050] 作为由所述锚固组合物形成锚固层的方法,可以优选采用将该组合物直接施加(典型地是涂布)到所述基材上并使其干燥的方法。往基材上涂布锚固组合物可以使用丝棒(Meyer bar)、喷涂机、模池刮刀涂布机(フアウンテンダイコ一タ一)、唇口涂布机(リツプコ一タ一)、封边涂布机(クロ一ズドエツジダイコ一タ一)、凹版辊式涂布机、反转辊式涂布机、辊舔式涂布机(キスロ一ルコ一タ一)、浸渍辊式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刮刀涂布机等公知或惯用的施用器进行。
[0051] 锚固层的厚度(干燥后的厚度,即干燥膜厚)通常为约0.01μm以上且小于约3.00μm是适当的,优选为约0.05μm以上且小于约2.00μm(例如,约0.10μm以上且小于约1.00μm)。锚固层的厚度过小时,有时难以实现充分的锚固性提高效果。另一方面,锚固层的厚度过大时,有时粘合剂层对基材的锚固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锚固层的厚度过大时,在使双面粘合片变形时锚固层难以追随该变形(例如,该锚固层中产生龟裂)从而锚固层容易从基材上剥离等原因引起的。另外,锚固组合物含有有机溶剂,因此从减少该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或粘合片的VOCs释放量的观点考虑,也期望避免锚固层的厚度过大。
[0052] 另外,锚固层的厚度可以通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粘合片的剖面来掌握。例如,在为了使锚固层变得清楚而进行重金属染色(例如钌酸染色)后,进行树脂包埋,对通过超薄切片法制作的试样剖面进行TEM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优选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锚固层的厚度。作为TEM,可以使用日立公司制造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型号“H-7650”等。
[0053] 锚固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即,锚固组合物中锚固层形成成分的量)可以设定为例如约0.01~约10质量%,通常设定为约0.05~约5质量%是适当的。该固体成分浓度过高时,有时难以形成薄且均匀的锚固层。另外,从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或粘合片的VOCs释放量的观点考虑,期望避免锚固组合物固体成分浓度过低。
[0054] <粘合剂层>
[0055]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用于形成所述粘合剂层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分散在水性溶剂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水分散型丙烯酸类聚合物)。该水分散型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到水中的乳液形态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典型方式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粘合剂的基本成分)使用。例如,优选该粘合剂的50质量%以上为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优选采用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单体(单体成分中的主成分,即在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总量中占50质量%以上的成分)。
[0056] 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概括地表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含义。同样地,“(甲基)丙烯酰”是概括地表示丙烯酰和甲基丙烯酰的含义,“(甲基)丙烯酸”是概括地表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含义。
[0057]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适合使用例如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0058] CH2=C(R1)COOR2 (1)
[0059] 在此,上述式(1)中的R1为氢原子或甲基。另外,R2为碳原子数1~14(优选碳原子数1~10)的烷基。
[0060]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等。作为特别优选的例子,可以例示丙烯酸正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0061] 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例如,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仅为丙烯酸丁酯(BA)、仅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也可以为BA和2EHA这两种。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组合使用BA和2EHA时,它们的使用比率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优选采用BA和2EHA的合计量中45质量%以上且低于100质量%(例如,40质量%~95质量%)为BA、其余为2EHA的组成。
[0062] 作为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范围内,可以使用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其它单体(有时称为“可共聚单体成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的比例可以设定为约8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约80~约99.8质量%)、优选约85质量%以上(例如约85~约99.5质量%)。(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也可以为90质量%以上(例如90~
99质量%)。
[0063] 所述可共聚单体成分可以起到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引入交联点或者提高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凝聚力的作用。所述的可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64] 更具体而言,作为用于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引入交联点的可共聚单体成分,可以使用各种含官能团单体成分(典型地是用于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引入通过热进行交联的交联点的、含热交联性官能团的单体成分)。通过使用所述的含官能团单体成分,可以提高对被粘物的胶粘力。这样的含官能团单体成分只要是可以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并且能够提供成为交联点的官能团的单体成分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以下含官能团单体成分。
[0065] 含羧基单体:例如烯属不饱和一元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烯属不饱和二元羧酸如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及其酸酐(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
[0066] 含羟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类,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等;不饱和醇类,如乙烯醇、烯丙醇等。
[0067] 含酰胺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
[0068] 含氨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氨基乙酯。
[0069] 含环氧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
[0070] 含氰基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
[0071] 含酮基单体:例如双丙酮(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酰乙酸烯丙酯、乙酰乙酸乙烯酯。
[0072] 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例如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 唑、N-乙烯基吗啉、N-乙烯基己内酰胺、N-(甲基)丙烯酰吗啉。
[0073] 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单体:例如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0074] 所述含官能团单体成分例如优选在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质量份为约12质量份以下(例如约0.5质量份~约12质量份、优选约1质量份~约8质量份)的范围内使用。含官能团单体成分的使用量如果过多,则凝聚力过高,有时可能具有粘合特性(例如胶粘力)下降的倾向。
[0075]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作为所述含官能团单体成分,至少使用选自含羧基单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含羧基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0.5~10质量份,通常设定为1~8质量份(例如2~6质量份)是适当的。含官能团单体成分可以实质上全部为含羧基单体。其中,作为优选的含羧基单体,可以列举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可以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也可以将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以任意比例组合使用。
[0076] 在另一个优选方式中,作为所述含官能团单体成分,至少使用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单体。所述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0.005~0.5质量份,通常设定为0.01~0.2质量份(例如0.02~0.1质量份)是适当的。含官能团单体成分可以实质上全部为含羧基单体及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单体。
[0077] 另外,为了提高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凝聚力,可以使用所述含官能团单体以外的其它共聚成分。作为所述的共聚成分,可以列举例如:乙烯基酯类单体,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取代的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甲苯等;含非芳香族环(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环烷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等]、(甲基)丙烯酸异片酯等;含芳香族环(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芳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芳氧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芳烷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烯烃类单体,如乙烯、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含氯单体,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如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含烷氧基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乙烯基醚类单体,如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等。
[0078] 作为可共聚单体成分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在一个分子内具有多个官能团的单体。作为所述多官能单体的例子,可以列举: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ブチルジ(メタ)アクリレ一ト)、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ヘキシルジ(メタ)アクリレ一ト)等。
[0079] 作为使这样的单体聚合而得到水分散型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或惯用的聚合方法,可以优选采用乳液聚合法。作为进行乳液聚合时的单体供给方法,可以适当采用将全部单体一次性供给的一次性投料方式、连续供给(滴加)方式、分批供给(滴加)方式等。也可以将单体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是全部)预先与水(典型地与水一起使用适量的乳化剂)混合并乳化,并将该乳化液(单体乳液)一次性、连续或者分批供给到反应容器内。聚合温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单体种类、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等适当选择,例如,可以设定为约20~约100℃(典型地为约40~约80℃)。
[0080] 作为聚合时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方法的种类,从公知或惯用的聚合引发剂中适当选择。例如,在乳液聚合法中,可以优选采用偶氮类聚合引发剂。作为偶氮类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二[N-(2-羧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二(2,4,4-三甲基戊烷)、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等。
[0081] 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过硫酸盐,如过硫酸、过硫酸铵等;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枯基、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癸烷、过氧化氢等;取代的乙烷类引发剂,如苯基取代的乙烷等;芳香族羰基化合物;等。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类引发剂。作为所述氧化还原类引发剂的例子,可以列举: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的组合(过氧化氢与抗坏血酸的组合等)、过氧化物与(II)盐的组合(过氧化氢与铁(II)盐的组合等)、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等。
[0082] 这些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只要是通常的使用量即可,例如,相对于单体成分100质量份,可以从约0.005~约1质量份(典型地是约0.01~约1质量份)的范围内选择。
[0083] 进行乳液聚合时使用的乳化剂,可以为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中的任意一种。作为阴离子型乳化剂,可以列举例如: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硫酸钠、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硫酸铵、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铵、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等。作为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列举例如:聚氧化乙烯烷基醚、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等。这些乳化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乳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全部单体成分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约0.2~约10质量份(更优选约0.5~约5质量份)。
[0084] 另外,进行所述乳液聚合时,为了调节通过该聚合而生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使用链转移剂。作为所述链转移剂,可以优选使用例如硫醇类,如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巯基乙酸、2-巯基乙醇、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2,3-二巯基-1-丙醇等。所述链转移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链转移剂的配合比例相对于单体成分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约0.001~约0.5质量份。
[0085] 通过所述的乳液聚合,可以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到水中的乳液形态的聚合反应液。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优选使用所述聚合反应液或者对该反应液进行适当后处理后得到的反应液。或者,也可以使用通过乳液聚合方法以外的聚合方法(例如,溶液聚合、光聚合、本体聚合等)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并将该聚合物分散到水中制备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类聚合物。
[0086] 在此公开的技术中的粘合剂组合物,除了水分散型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外,可以还含有增粘剂。作为增粘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松香类、萜烯类、烃类、环氧类、聚酰胺类、弹性体类、酚类、酮类等各种增粘剂。这样的增粘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所述增粘剂可以优选以将该增粘剂分散到水中而得到的乳液形态使用。
[0087] 作为所述增粘剂的一个适合例,可以列举稳定化的松香酯树脂。作为所述的松香酯树脂,可以使用例如:对作为原料的松香实施歧化或加氢等稳定化处理和纯化处理而稳定化,再利用醇将其酯化而得到的松香酯。作为包含所述稳定化的松香酯树脂的水分散型增粘剂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荒川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ス一パ一エステルE-720”、“ス一パ一エステルE-730-55”、ハリマ化成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ハリエスタ一SK-90D”、“ハリエスタ一SK-70D”、“ハリエスタ一SK-70E”、“ネオト一ル115E”等。
[0088] 作为所述增粘剂的其它适合例,可以列举用酚将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二萜聚合物等萜烯类树脂改性而得到的萜烯酚类树脂。作为可以优选使用的萜烯酚类增粘剂(可以为水性乳液的形式)的市售品,可以列举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タマノルE-100”、“タマノルE-200”、“タマノルE-200NT”等。
[0089] 增粘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标粘合性能(胶粘力等)适当设定。例如,以固体成分为基准,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以约5~约100质量份(更优选约10~约6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约15~约40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增粘剂。
[0090] 所述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交联剂。交联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或惯用的交联剂(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 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脲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碳二亚胺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等)中适当选择使用。作为在此使用的交联剂,可以使用油溶性交联剂和水溶性交联剂中的任意一种。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交联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可以从约10质量份以下(例如,约0.005~约10质量份,优选约0.01~约5质量份)的范围内选择。
[0091]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为了调节pH而使用的酸或(氨水等)。作为该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的其它可选成分,可以例示:粘度调节剂(增稠剂等)、流平剂(レベリング剤)、剥离调节剂、增塑剂软化剂、填充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表面活性剂、防静电剂、防腐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水性粘合剂组合物领域中的各种一般的添加剂。
[0092] 施加粘合剂组合物(典型地是涂布)时,可以使用与用于施加所述锚固组合物的施用器同样的器具。粘合剂层的厚度(干燥膜厚)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约5μm~约200μm(典型地为约10μm~约100μm)。
[0093] 根据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可以实现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测定或评价中满足以下性能的至少一项(优选两项以上,更优选全部)的双面粘合片。
[0094] (a)锚固性评价中的剥离形态为界面剥离(不引起锚固剥离);
[0095] (b)在保持力试验中,经过1小时后试样片也保持在被粘物上(更优选经过1小时后的偏移距离小于0.4mm);
[0096] (c)在甲苯释放量测定中,甲苯释放量为5.0μg/g以下(更优选低于2.0μg/g)。
[0097] 优选至少满足所述特性(a),并且还满足(b)和(c)中的任意一项或两项的双面粘合片。
[0098] 实施例
[0099]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另外,以下说明中,“份”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为质量基准。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各特性分别如下测定或评价。
[0100] <锚固层的厚度>
[0101] 将双面粘合片沿横切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直线切断,为了使锚固层变得清楚而进行重金属染色(在此,为钌酸染色)处理后,进行树脂包埋,并利用超薄切片法制作剖面观察用的试样。使用日立公司制造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型号“H-7650”进行该试样剖面的TEM观察,由此测定锚固层的厚度。
[0102] <锚固性评价>
[0103] 准备两片厚度25μm的PET薄膜(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ルミラ一S10”)。将覆盖双面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粘贴到第一片PET薄膜上进行加衬。将所得物体切割为宽度20mm、长度100mm得到试样片。在第二片PET薄膜上,使用废布将作为底涂剂(预先涂布到被粘物表面以提高粘合片对该被粘物的胶粘性的涂布剂)的ロ一ド·フア一·イ一スト·インコ一ポレイテツド公司制造的商品名“RC-1017”涂布和铺展,在室温放置30分钟进行干燥。在25℃下,从所述试样片的另一个粘合面上将剥离衬垫剥离,并用手粘贴到第二片PET薄膜的底涂剂涂布面,然后放置过夜。将两片PET薄膜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安置到拉伸试验机上,在25℃下,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90°方向剥离,并观察其剥离形态。
[0104] <保持力试验>
[0105] 将覆盖双面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并粘贴到厚度25μm的PET薄膜上进行加衬。将该加衬后的粘合片切割为宽度10mm、长度100mm的尺寸制作试样片。从所述试样片的另一个粘合面上将剥离衬垫剥离,通过使2kg的辊一次往返的方法,以宽度10mm、长度20mm的胶粘面积将该试样片压接到作为被粘物的电木板上。将由此而粘贴到被粘物上的试样片在80℃的环境中下垂放置30分钟后,在该试样片的自由端施加500g的负荷,根据JIS Z 0237,在施加有该负荷的状态下在80℃的环境中放置1小时。经过1小时后,在试样片从被粘物上剥离落下的情况下,考察其剥离形态。经过1小时后试样片也保持在被粘物上的情况下,测定试样片从最初的粘贴位置偏移的距离(mm)。
[0106] <甲苯释放量测定>
[0107] 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规定的尺寸(面积5cm2),将剥离衬垫剥离将两粘合面露出作为试样。将该试样放入20mL的小瓶(バイアル瓶)中并密封,然后将该小瓶在80℃加热30分钟,使用顶空自动进样器将加热状态的气体1.0mL注入气相色谱(GC)测定装置,测定甲苯量,计算每1g所述试样(不含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的甲苯释放量[μg/g]。
[0108] 此时,气相色谱条件如下所述。
[0109] 柱:DB-FFAP 1.0μm(直径0.535mm×30m)
[0110] 载气:He 5.0mL/分钟
[0111] 柱头压:25.4kPa(40℃)
[0112] 注入口:分流(分流比12∶1,温度250℃)
[0113] 柱温:40℃(0分钟)-<+10℃/分钟>-90℃(0分钟)-<+20℃/分钟>-250℃(7分钟)[表示从40℃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0℃,在达到90℃后立即将升温速度变为20℃/分钟,升温到250℃后在250℃保持7分钟]
[0114] 检测器:FID(温度250℃)
[0115] <例1>
[0116] 在具有冷凝管、氮气引入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离子交换水40份,在引入氮气的同时在60℃搅拌1小时以上进行氮气置换。在该反应容器中加入0.1份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聚合引发剂),在保持体系60℃的同时用3小时向其中缓慢滴加单体乳液进行乳液聚合反应。作为单体乳液,使用在30份离子交换水中添加1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90份丙烯酸丁酯、4份丙烯酸、0.07份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KBM-503”)、
0.05份正十二烷基硫醇(链转移剂)和2份聚氧化乙烯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并进行乳化而得到的乳液。单体乳液的滴加结束后,再在60℃保持3小时,然后添加0.2份过氧化氢和0.6份抗坏血酸。将体系冷却到常温后,添加10%氨水将pH调节为7,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水分散型丙烯酸类聚合物)。
[0117] 相对于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乳液中所含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份,以固体成分为基准,添加30份的增粘剂乳液(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タマノルE-200NT”)。再使用作为pH调节剂的10%氨水、作为增稠剂的聚丙烯酸(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アロンB-500”),将pH调节到7.2、粘度调节到10Pa·s。另外,所述粘度使用B型粘度计在5号转子、转速20rpm、液温30℃、测定时间1分钟的条件下测定。由此,得到本例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
[0118] 准备本例中使用的锚固组合物。即,用甲苯稀释ロ一ド·フア一·イ一スト·インンコ一ポレイテツド公司制造的商品名“RC-1023”(固体成分浓度60%),将固体成分浓度调节为1%。
[0119] 作为基材,使用单面(第一面)实施过电晕放电处理的厚度12μm的PET薄膜(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ルミラ一P60”)。将所述锚固组合物滴加到该基材的第一面(实施过电晕放电处理的面),使用5号丝棒(5番手のマイヤ一バ一)进行涂布和铺展,并在80℃干燥1分钟,由此形成厚度0.14μm的锚固层。通过同样的操作,在所述基材的第二面也形成厚度0.14μm的锚固层。由此,得到在基材的两面具有锚固层的支撑体。
[0120] 将所述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到具有聚硅氧烷类剥离剂形成的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垫(王子特殊纸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75EPS(M)クリ一ム(改)”)上,在100℃干燥2分钟,形成厚度50μm的粘合剂层。准备两片该带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在所述支撑体的各面上分别粘贴这些粘合剂层。由此,制作在基材的各面上分别隔着锚固层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该粘合片的两粘合面由该粘合片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衬垫原样保护。
[0121] <例2>
[0122] 在本例中,使用未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的厚度12μm的PET薄膜(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ルミラ一S10”)作为基材,并在其两面与例1同样地形成锚固层,得到支撑体。在该支撑体的各面上分别与例1同样地粘贴粘合剂层,由此制作双面粘合片。
[0123] <例3>
[0124] 在本例中,作为制备锚固组合物时的稀释溶剂,使用甲乙酮代替甲苯。其余方面与例1同样操作,制作双面粘合片。
[0125] <例4>
[0126] 在本例中,将与例2同样的基材原样(即,未设置锚固层)作为支撑体使用。在该支撑体的各面上分别与例1同样地粘贴粘合剂层,由此制作双面粘合片。
[0127] <例5>
[0128] 在本例中,将例1同样的基材原样(即,未设置锚固层)作为支撑体使用。在该支撑体的各面上分别与例1同样地粘贴粘合剂层,由此制作双面粘合片。
[0129] <例6>
[0130] 调节稀释溶剂(甲苯)的使用量使得锚固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为0.1%,除此以外与例2同样操作,制作双面粘合片。在基材的各面上形成的锚固层的厚度为0.01μm。
[0131] <例7>
[0132] 调节稀释溶剂(甲苯)的使用量使得锚固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为2%,除此以外与例2同样操作,制作双面粘合片。在基材的各面上形成的锚固层的厚度为0.69μm。
[0133] 对于例1~7的双面粘合片,通过上述的方法测定或评价锚固性、保持力和甲苯释放量。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表2中,再次列出了例2的结果。表1和表2中,“界面剥离”表示在被粘物与被粘物上粘贴的粘合剂层之间剥离(即,被粘物侧的粘合剂层与基材一起被剥离)的剥离形态,“锚固剥离”表示在被粘物上粘贴的粘合剂层与基材之间剥离(即,粘合剂层与基材分离而残留在被粘物上)的剥离形态。
[0134] 表1
[0135]
[0136] 表2
[0137]
[0138] 如表1所示,未设置锚固层的例4、5中,无论是否进行电晕放电处理,锚固性评价中的剥离形态均为锚固剥离。与此相对,在设置有锚固层的例1~3中,所述剥离形态均为界面剥离,显示良好的锚固性。另外,使用甲苯作为稀释溶剂的例1、2与使用MEK的例3相比,锚固组合物的透明性更高,并且锚固层形成成分的溶解性更优良。
[0139] 表2表示锚固层的厚度对双面粘合片的特性产生的影响。这些锚固层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小于3.00μm(更具体地,0.01μm以上且小于1.00μm)的双面粘合片,剥离形态均为界面剥离,显示良好的锚固性。锚固层的厚度处于0.10μm以上且小于1.00μm的范围的例2、7与例6相比,显示更高的保持力。
[0140]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这些具体例仅仅为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包括上述例示的具体例的各种变形例、变更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