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聚合物的制备、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申请号 CN201710278154.0 申请日 2017-04-25 公开(公告)号 CN106957440A 公开(公告)日 2017-07-18
申请人 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 张秀清; 杨洪利; 李家星; 倪萌;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锌 聚合物 的制备、结构及其 荧光 性质。该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每个基元包含一个锌离子,一个邻苯二 甲酸 阴离子、一个质子化的双(4‑吡啶基)胺、一个配位氯离子和两个游离的 水 分子。室温下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发射 光谱 。配合物最大发射 波长 为392nm(激发波长为290nm),相比于配体邻苯二甲酸的344nm(激发波长为290nm)发生了48nm的红移,说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本发明利用邻苯二甲酸、双(4‑吡啶基)胺和氯化锌,通过水热法获得锌聚合物,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为合成过渡金属的单斜晶系的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权利要求

1.一种锌配位聚合的结构。该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中心金属离子为Zn(II)离子。该聚合物每个基元包含一个锌离子,一个邻苯二甲酸阴离子、一个质子化的双(4-吡啶基)胺、一个配位氯离子和两个游离的分子。邻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均以单齿的形式与锌离子配位,双(4-吡啶基)胺的一个吡啶基参与配位。中心金属离子Zn(II)分别与来自两个邻苯二甲酸的两个原子(O1、O3A),一个双(4-吡啶基)胺一个氮原子(N1),以及一个氯离子(Cl1)配位。四个配位原子以Zn(II)离子为中心形成不规则四棱锥构型。Zn-O键长为 和 Zn-N键长为 Zn-Cl键长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称量0.5~1毫摩尔无水氯化锌溶解于2~4毫升蒸馏水中,制得氯化锌溶液;
(2)称量0.5~1毫摩尔邻苯二甲酸溶解于5~10毫升蒸馏水中,制得邻苯二甲酸溶液
(3)称量0.5~1毫摩尔双(4-吡啶基)胺溶解于2~4毫升蒸馏水中,制得双(4-吡啶基)胺溶液;
(4)称量1~2毫摩尔氢氧化钠溶解于1~2毫升蒸馏水中,制得氢氧化钠溶液;
(5)将步骤(1)、(2)、(3)和(4)制得的溶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反应釜内胆中,套上不锈反应釜外套放入120摄氏度烘箱中反应48~72小时,反应完成后以每小时10摄氏度梯度降至室温,静置12小时后开釜得无色溶液,过滤得无色透明针状晶体,即为锌聚合物。
3.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在室温下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都具有荧光性,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为392nm(激发波长为290nm),相比于配体邻苯二甲酸的344nm(激发波长为290nm)发生了48nm的红移,说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说明书全文

邻苯二甲酸聚合物的制备、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邻苯二甲酸锌聚合物的制备、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背景技术

[0002] 配位聚合物,又名金属-有机配位网络或金属-有机骨架,指的是在反应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以配位键的方式键合,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维数不同的无机聚合物和零维的分子笼,是超分子化学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晶体工程的一大重要研究领域。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国际上已经有很多课题组都在做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方面的工作,并且报道了很多具有新颖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配位聚合物,这些新型体系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能够促进分子工程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和固体无机化学等相关化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化学科学发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邻苯二甲酸锌聚合物的制备、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0004] 本发明的思路:利用邻苯二甲酸、双(4-吡啶基)胺和氯化锌,通过热法获得锌聚合物。
[0005] 邻苯二甲酸锌聚合物的结构见附图1。该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中心金属离子为Zn(II)离子。该聚合物每个基元包含一个锌离子,一个邻苯二甲酸阴离子、一个质子化的双(4-吡啶基)胺、一个配位氯离子和两个游离的水分子。邻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均以单齿的形式与锌离子配位,双(4-吡啶基)胺的一个吡啶基参与配位。中心金属离子Zn(II)分别与来自两个邻苯二甲酸的两个原子(O1、O3A),一个双(4-吡啶基)胺一个氮原子(N1),以及一个氯离子(Cl1)配位。四个配位原子以Zn(II)离子为中心形成不规则四棱锥构型。Zn-O键长为 和 Zn-N键长为 Zn-Cl键长为
[0006] 该锌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0007] (1)称量0.5~1毫摩尔无水氯化锌溶解于2~4毫升蒸馏水中,制得氯化锌溶液;
[0008] (2)称量0.5~1毫摩尔邻苯二甲酸溶解于5~10毫升蒸馏水中,制得邻苯二甲酸溶液
[0009] (3)称量0.5~1毫摩尔双(4-吡啶基)胺溶解于2~4毫升蒸馏水中,制得双(4-吡啶基)胺溶液;
[0010] (4)称量1~2毫摩尔氢氧化钠溶解于1~2毫升蒸馏水中,制得氢氧化钠溶液;
[0011] (5)将步骤(1)、(2)、(3)和(4)制得的溶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反应釜内胆中,套上不锈反应釜外套放入120摄氏度烘箱中反应48~72小时,反应完成后以每小时10摄氏度梯度降至室温,静置12小时后开釜得无色溶液,过滤得无色透明针状晶体,即为锌聚合物。
[0012] 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成功的合成了单核锌聚合物,为合成过渡金属的聚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0013] 在室温下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发射光谱,如附图2所示。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都具有荧光性,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为392nm(激发波长为290nm),相比于配体邻苯二甲酸的344nm(激发波长为290nm)发生了48nm的红移,说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锌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图。
[0015] 图2是配合物与配体的荧光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实施例
[0017] (1)称量0.5毫摩尔(0.0681克)无水氯化锌溶解于3毫升蒸馏水中,制得氯化锌溶液;
[0018] (2)称量0.5毫摩尔(0.0831克)邻苯二甲酸溶解于5毫升蒸馏水中,制得邻苯二甲酸溶液;
[0019] (3)称量0.5毫摩尔(0.0855克)双(4-吡啶基)胺溶解于3毫升蒸馏水中,制得双(4-吡啶基)胺溶液;
[0020] (4)称量1毫摩尔(0.0400克)氢氧化钠溶解于2毫升蒸馏水中,制得氢氧化钠溶液;
[0021] (5)将步骤(1)、(2)、(3)和(4)制得的溶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反应釜内胆中,套上不锈钢反应釜外套放入120摄氏度烘箱中反应72小时,反应完成后以每小时10摄氏度梯度降至室温,静置12小时后开釜得淡黄色溶液,过滤得淡黄色透明状晶体,即为锌聚合物。
[0022] 该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中心金属离子为Zn(II)离子。该聚合物每个基元包含一个锌离子,一个邻苯二甲酸阴离子、一个质子化的双(4-吡啶基)胺、一个配位氯离子和两个游离的水分子。邻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均以单齿的形式与锌离子配位,双(4-吡啶基)胺的一个吡啶基参与配位。中心金属离子Zn(II)分别与来自两个邻苯二甲酸的两个氧原子(O1、O3A),一个双(4-吡啶基)胺一个氮原子(N1),以及一个氯离子(Cl1)配位。四个配位原子以Zn(II)离子为中心形成不规则四棱锥构型。Zn-O键长为 和Zn-N键长为 Zn-Cl键长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