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分类: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相位差膜叠层体及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CN201180063142.7 2011-12-20 CN103299221A 2013-09-11 摺出寺浩成; 波多野拓
发明提供一种相位差膜,其依次具备:由特性双折射值为正的树脂形成的A层、由包含苯乙烯类聚合物且特性双折射值为负的树脂形成的B层、由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C层,在剥离了所述C层的情况下,入射0°的延迟Re和入射角40°的延迟R40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
82 表面保护膜 CN201080028825.4 2010-07-02 CN102471646B 2013-09-11 大胡田久行; 辻村真任; 井上则英
发明提供一种对高凹凸的被粘物的粘接特性、经时粘接稳定性、透明性、复卷性和耐热性优异的表面保护膜。该表面保护膜由表面层(A)和粘接层(X)的至少2层构成,其特征在于,表面层(A)由聚烯树脂构成,粘接层(X)由下述组合物形成,该组合物包含20~99.8重量%的重均分子量(Mw)在10,000~300,000的范围内的苯乙烯类弹性体、和0.2~80重量%的重均分子量(Mw)在200~9,000的范围内的苯乙烯类低聚物。
83 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彩膜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1310130924.9 2013-04-16 CN103235356A 2013-08-07 张洪术; 邵喜斌
发明公开了一种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彩膜基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可提高对入射光(或背光)的利用率,避免入射光(或背光)转化为无用的热耗。所述滤光片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和第三介质膜;所述滤光片包括第一像素区域、第二像素区域和第三像素区域;第一介质膜在滤光片的第一像素区域被去除,第二介质膜在滤光片的第二像素区域被去除,第三介质膜在滤光片的第三像素区域被去除;第一介质膜反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光线,透射第一波长范围外的光线;第二介质膜反射第二波长范围内的光线,透射第二波长范围外的光线;第三介质膜反射第三波长范围内的光线,透射第三波长范围外的光线。
84 包含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和苯乙烯丙烯腈聚合物形成的共混物的多层光学膜层 CN200980127276.3 2009-07-01 CN102089685B 2013-07-24 余大华; 蒂莫西·J·埃布林克; 刘宇锋; 爱德华·J·基维尔; 丹尼尔·M·楚普瑞恩斯基; 詹姆斯·A·克莱因
发明描述了包括光学叠堆的多层光学膜,其中所述光学叠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双折射光学层;至少一个(如各向同性的)第二光学层,其633nm处的双折射率小于0.04;以及任选的至少一个表皮层。所述第二层、表皮层或它们的组合包含由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与至少一种苯乙烯-丙烯腈聚合物形成的共混物。
85 内腔式光学器件 CN201180027475.4 2011-04-06 CN103025515A 2013-04-03 K·J·林科
发明涉及内腔式光学图案的制造工艺以及利用该制造工艺的制造设备。内腔式光学图案包括散布在薄透明材料的表面上的小腔室(例如,微米级腔室、纳米级腔室等)。然后可以将该薄材料层压在第二材料上以使具有腔室的表面与第二材料结合,从而将腔室封闭在最终的结合体内。内部腔室可以填充有空气或者根据设计需要使腔室能够改变光的方向的其他介质(例如,流体、气体或固体)。按照这种方式制造内腔式光学器件,腔室可以保持没有可能降低光学器件功效的碎屑。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额外的材料层层压在一起以产生额外的内腔式光学器件层。
86 抗静电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光学薄膜、偏振片以及显示面板 CN201180031473.2 2011-07-12 CN102958963A 2013-03-06 山本佳奈; 堀尾智之
发明提供一种可形成抗静电性充分、且与邻接的HC层的密接性优异的抗静电层的抗静电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及具有该抗静电层的光学薄膜。本发明公开一种抗静电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A)抗静电剂;(B)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光固化性基,且分子量为900以下的多官能单体;以及(C)在1个分子中具有6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且重均分子量为1000~11000的聚丙烯酸酯;所述(A)相对于该(A)、(B)及(C)的总量的比例为1~30质量%,且所述(C)相对于该(B)及(C)的总量的比例为1~40质量%。另外,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薄膜,其在TAC基材的一侧,从TAC基材侧开始设置由该抗静电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膜厚为1~5μm的抗静电层及硬涂层。
87 热塑性树脂叠层体 CN201180030071.0 2011-06-17 CN102947089A 2013-02-27 佐藤和哉; 小池信行; 小黑宽树; 青木芳男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透明性基板材料、透明性保护材料的、透明性、低双折射性、赋形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叠层体。该热塑性树脂叠层体的特征在于,其是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B)层的单面或双面叠层有乙烯基共聚树脂(A)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上述乙烯基共聚树脂(A)含有特定的式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特定的式所示的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在上述乙烯基共聚树脂(A)中,相对于上述乙烯基共聚树脂(A)中的全部结构单元的合计,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上述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合计比例为90~100摩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上述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摩尔比为65∶35~85∶15;上述甲基丙烯酸类树脂(B)中的全部结构单元的90摩尔%以上为不具有苯环的结构单元。
88 片状开关构件 CN201080060785.1 2010-12-28 CN102782789A 2012-11-14 市川晴雄
发明提供点击性等操作性优异、成形性也高的片状开关构件。该片状开关构件用于机器的输入部,其包含下述叠层片,所述叠层片包括:由树脂成分形成的硬质层、和叠层在所述硬质层的至少一个面上、且由链状烯-环状烯烃共聚物所形成的软质层。所述硬质层可以由拉伸膜(尤其是拉伸聚酯膜)形成。在所述片状开关构件中,硬质层和软质层可以介由粘接层进行叠层。在所述片状开关构件中,可在硬质层的一个面上形成软质层、且可以在该软质层上形成可剥离的保护层。所述链状烯烃-环状烯烃共聚物的结晶度可以为20%以下。
89 光学体、制造其的方法、窗构件、建具和遮阳装置 CN201180008017.6 2011-02-08 CN102741714A 2012-10-17 长浜勉; 铃木真树; 竹中博也; 榎本正
披露了一种光学体,其能够使眩光和反射最小化并阻挡包括可见光的太阳光。所述光学体设置有形成在凹凸面上的半透反射层和被形成以封闭其上形成了该半透反射层的凹凸面上的凹入部和凸起部的第二光学层。该半透反射层在除了规则反射(-θ,φ+180°)方向的方向上定向地反射以入射(θ,φ)入射在入射面上的光的一部分。(其中,θ是由垂直于入射面的垂直线l1和入射在入射面上的入射光或从入射面出来的反射光形成的角度,φ是由入射面内的特定直线l2和投射到入射面上的入射光或反射光的分量形成的角度,并且入射面内的特定直线l2是其中当入射角(θ,φ)固定并且半透反射层绕垂直于入射面的垂直线l1旋转时在φ方向上的反射强度变为最大的轴)。
90 彩色电子纸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10430449.8 2011-12-20 CN102736346A 2012-10-17 舒芳安; 辛哲宏; 蔡燿州
一种彩色电子纸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结构具有:一前面板;一彩色光阻层,位于该前面板的上方;一护色层,是覆盖于该彩色光阻层上方的一热塑性透明材料层;一透明粘胶层,覆盖于该护色层的上方;以及一外板,位于该透明粘胶层的上方。
91 防反射光学元件和防反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01210065792.1 2012-03-09 CN102681044A 2012-09-19 宫原正明; 国定照房; 涩谷穰
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不但能够维持微细凹凸结构体的防反射性能,并且耐高温高湿环境性和耐擦伤性优良的防反射光学元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在光学元件主体(10)的光学表面(11)上设置抑制入射光的反射的微细凹凸结构体(20)的防反射光学元件(1),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微细凹凸结构体(20)的外侧的、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覆盖层(30),并以在该覆盖层(30)与该微细凹凸结构体(20)的凹部(22)之间设置了空隙(40)的状态,由该覆盖层(30)覆盖该微细凹凸结构体(20)的凸部(21)的顶端。
92 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成型品 CN200910133923.3 2009-04-10 CN101560319B 2012-08-22 小川典庆; 金川达也
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丙烯酸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该丙烯酸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该丙烯酸树脂组合物是通过以丙烯酸树脂为主体、且含有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末端基团的末端改性的聚酸酯树脂而形成的。本发明的由丙烯酸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难以泛白,而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性。式(1)中的R1-R7以及a如说明书所定义。
93 具有光学字符可读的窗口膜补丁的开窗信封 CN200680022932.X 2006-06-16 CN101208242B 2012-08-15 周伟俊; W·R·拉佛莱特; R·M·帕特尔; S·F·哈恩; A·M·盖布尼克; C·A·兰伯特
一种开窗信封,其包括由低光泽度聚合物膜形成的窗口补丁,所述聚合物膜基于橡胶改性的乙烯基芳族聚合物或橡胶改性的乙烯基芳族聚合物与乙烯基芳族聚合物的掺合物。该膜可以是单层膜或多层膜的外层。该膜任选包括无机涂层,当所述膜为单层膜时,将该无机涂层涂在膜的任一表面上,或当所述膜为多层膜的外层时,将其涂在膜的最外层表面上。当将无机涂层涂在膜表面上时,该膜不需包括橡胶改性的乙烯基芳族聚合物,且可以唯一地基于乙烯基芳族聚合物。
94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201110439189.0 2011-12-23 CN102621615A 2012-08-01 中田美惠; 岩本展明; 竹田哲郎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印痕、异物、或损伤导致的外观缺陷,能够提高偏振片和环烯树脂薄膜的粘接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对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设置有偏振片的面,以输出强度0.9~2.5kW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的工序;对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进行洗的工序;以及;经由胶粘剂粘贴偏振片和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工序。
95 双面粘合片、带剥离片的双面粘合片、其制造方法以及透明层叠体 CN201180003858.8 2011-08-03 CN102510888A 2012-06-20 山本真之; 中村洋平; 武藤国昭; 住友泰文
一种双面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设置在前述第一粘合剂层的一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以丙烯酸系双组分交联型粘合剂(I)为主要成分,该丙烯酸系双组分交联型粘合剂(I)的质均分子量为15万~80万,第二粘合剂层以丙烯酸系双组分交联型粘合剂(II)为主要成分,该丙烯酸系双组分交联型粘合剂(II)的质均分子量为90万~200万。
96 表面保护膜 CN201080035492.8 2010-09-14 CN102470652A 2012-05-23 大胡田久行; 辻村真任; 井上则英
发明提供一种相对于光学材料的粘合特性、经时粘合稳定性、透明性、退卷性和耐热性优异的表面保护膜。所述表面保护膜至少包括表面层(A)和粘合层(X)两层,表面层(A)由聚烯树脂形成,粘合层(X)由(X-1)和(X-2)组成的组合物形成,其中,(X-1)为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得到的以原子数为3以上的α-烯烃为主成分的低结晶性α-烯烃(共)聚合物,其含量为5~95重量%;(X-2)为熔点在50~130℃的范围的、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得到的丙烯(共)聚合物,其含量为95~5重量%,(X-1)和(X-2)的总量为100重量%。
97 用于层压紫外线固化波导材料的方法和装置 CN200810214368.2 2008-09-05 CN101382688B 2012-04-11 柳泽贤司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层压紫外线固化波导材料的方法和装置。将基板(31)和紫外线固化型波导材料(32)置于一对膜(41、42)之间,对所述一对膜之间的部分减压或者将外部压施加到所述膜上,从而将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波导材料层压到所述基板上,并且同时将紫外线通过所述膜照射到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波导材料上以固化所述波导材料。
98 树脂 CN200510103823.8 2005-09-01 CN1743171B 2012-01-18 前川智博; 滨松丰博
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脂板,其包括第一层和至少一个第二层。按树脂(A)计,第一层包括具有75wt%或更多基于苯乙烯的单元的树脂,并且第二层包括紫外线吸收剂和按树脂(B)计含有50wt%或更多基于苯乙烯的单元的树脂,其中在第二层中,每100重量份的第二层树脂含有0.1-3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并且在每平方米的第二层中分布了0.2-2g。即使当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相对少时,树脂板也很少因吸湿而发生形变,并具有高的耐久性。
99 含氟聚合物多层光学膜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200980157344.0 2009-12-29 CN102326100A 2012-01-18 蒂莫西·J·赫布林克; 塞巴斯蒂安·F·泽亨特迈尔; 路德维希·梅尔
发明描述了一种制品以及使用和制备包括光学叠堆的多层光学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叠堆包括多个第一光学层,每个第一光学层均包含可熔融加工的共聚物,所述可熔融加工的共聚物包含四氟乙烯的互聚单体,前提条件是所述可熔融加工的共聚物不为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或全氟烷树脂;和第二聚合物层,其与所述多个第一光学层以重复顺序布置,每个第二光学层均包含选自如下的非氟化聚合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聚丙烯;聚丙烯的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的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聚酸酯;热塑性聚酯;乙烯的共聚物;环烯共聚物;以及它们的组合。
100 塑复合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1010214877.2 2010-06-30 CN102310602A 2012-01-11 郭宪成
一种塑复合结构,其包括铝件与塑料部。铝件在其与塑料部的结合面上通过光蚀技术形成有多个微槽。塑料部的部分材料填充在多个微槽内。每个微槽的宽度在0.02毫米~0.05毫米之间,深度在0.2毫米~0.25毫米之间。上述铝塑复合结构通过在铝件结合面上形成微槽而将铝件与塑料部以类似于面结合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不仅结构强度更高,而且可以减少铝塑复合结构的体积,有利于薄形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铝塑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