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带有废物空腔的流体系统 CN201380011888.2 2013-05-24 CN104136124B 2017-07-25 T·雷; T·D·帕劳德; M·B·弗兰克林; A·R·克普夫-西尔
数字流体系统(1)被配置用于在至少一个一次性盒(2)的间隙(6)内操纵试样液滴。为了提供用于在该数字微流体系统(1)中收集和/或存储废流体的额外空间,提供了与一次性盒(2)的间隙(6)流体连接的至少一个废物空腔(50),一次性盒(2)包括具有第一疏性表面(17’)的底层(3)和具有第二疏水性表面(17”)的顶层(4)。废物空腔(50)位于紧邻至少一个单独的废物电极(52)处,至少一个单独的废物电极(52)紧邻微流体系统(1)的电极阵列9的至少一个单独的电极(10)定位。每个单独的废物电极(52)操作性地连接到微流体系统(1)的中央控制单元(14)并且在每种情况下覆盖废物电极面积。废物空腔(50)覆盖等于多个所述废物电极面积的废物面积,并且所述废物空腔(50)具有等于一次性盒(2)的间隙(6)的多个间隙高度(53)的高度(51)。
2 用于流体系统的一次性盒 CN201480000803.5 2014-01-06 CN104321143B 2017-06-20 D·霍夫梅耶; T·雷; T·李; M·N·费格林; W·豪格; A·R·克普夫-西尔
一种用于数字流体系统(1)的一次性盒(2),所述一次性盒(2)包括:带有第一疏性表面(17’)的底层(3),带有第二疏水性表面(17”)的刚性盖板(12),以及两者之间的间隙(6)。底层(3)是柔性膜,该柔性膜平铺在数字微流体系统(1)的盒容纳站(8)的最上表面(52)上,并被抽空空间(46)内的欠压吸引到所述最上的表面(52)和铺展在该表面上。一次性盒(2)可在盒容纳站(8)处进行组装,然后,通过互相接触,刚性盖板(12)的下表面(48’)和柔性底层(3)彼此密封地附连。组装好的一次性盒(2)以单件形式从盒容纳站(8)中移去,该单件包括底层(3)、平面的刚性盖板(12)和可能包括试样和处理流体的间隙(6)。数字微流体系统(1)包括基座单元(7)和带有电极阵列(9)的盒容纳站(8),电极阵列(9)包括多个个别的电极(10)。数字微流体系统(1)包括中央控制单元(14),用于控制对单个电极(10)的选择,以及用于对这些电极(10)提供个别的电压脉冲,以通过电润湿来操纵盒子(2)的间隙(6)内的液体液滴。
3 生物处理容器管道系统和使用方法 CN201610111705.X 2016-02-29 CN106047657A 2016-10-26 M·B·西尔; N·L·尤沃德
发明公开了生物处理容器管道管理系统、包括该系统的搬运袋以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4 柔性多容器板 CN201180037070.9 2011-07-27 CN103140290B 2016-08-17 扬·利希滕贝格; 沃尔夫冈·莫里茨; 延斯·克尔姆
一种多容器板(1),包括:多个容器(4);框架(5),用于以确定的布置保持多个容器(4);支撑元件(50),用于当将多容器板(1)设置在一表面上时接触该表面,其中,多个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容器(4)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50)可弹性地移位。
5 具有凹槽矩阵的可重复使用的带 CN201480027845.8 2014-03-14 CN105229138A 2016-01-06 汉斯·洛伊斯·米歇尔; 达伦·林恩·库克
一种用于处理和分析样品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具有凹槽的带,所述带行进通过所述系统;分配站,所述分配站将样品和试剂分配到所述带的所述凹槽中;以及检测站,所述检测站检测在所述带的所述凹槽中的分析物。所述系统还包括清洗和净化站,用于净化所述带的所述凹槽。
6 采样系统 CN201510111455.5 2008-07-18 CN104759301A 2015-07-08 G·亚当斯; J·D·于巴尔; A·布尔克; A·迪莱奥
发明在至少一个或多个样品储存装置上,优选在一个或多个样品储存装置和采样固定器上,任选地在设备的端口上使用无线存储/通信装置。数据可以被读取以及优选地当装置的读/写类型随着这些事件发生通过扫描仪/读/写装置(固定或手持)加入到无线装置中,数据,例如关于容器、端口在容器上的位置、生产日期或批号、安装日期、灭菌和/或取样及安装了装置和/或取走了样品的人员,当这些事件发生时通过扫描仪/读取器/记录器装置(固定或手持),所述数据可以被加入所述无线装置。实验室中的样品储存装置也可以读取并记录以跟踪该样品储存装置的使用期。
7 可构造端口的装置、成套部件和相关方法 CN201080062789.3 2010-12-07 CN102725201B 2015-06-10 马修·库什; 维希沃思·佩泽
一种可构造端口的装置,包括用于与连接器形成定接合的适配器,所述连接器与容器相关联。一种成套部件和相关的方法可以使用该可构造端口的装置。
8 液体采样器、整套零件及用于装配的方法 CN201380047160.5 2013-07-26 CN104684489A 2015-06-03 P·范达默; A·佛斯特斯; V·范克尔克霍芬; S·维乌尔根; C·贝尔鲁斯; L·别肯斯; K·拜尔斯; K·所格罗斯; H·德鲍尔
用于采集液流的预先限定部分(例如前段)的预先确定体积的装置(1)包含入口(2)、出口(4)和引导件(3)以及可移位的元件(6),在第一位置时用于在贮存器(5)中采集第一液体部分,并且在第二位置处用于阻止进入贮存器(5),以及用于使液体进入出口。可移位元件沿横向于液流的方向移动,并且具有提升装置(69)。元件(6)可以是基本上平的或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管状的。还要求保护一整套零件和装配的方法。
9 用于流体系统的可置换盒体 CN201380033094.6 2013-01-09 CN104661754A 2015-05-27 T·李; T·雷; B·理查德森; N·S·瑞姆茨
公开了一种可置换盒体(2),包括主体(47)、具有第一疏表面(17’)的底层(3)、具有第二疏水表面(17”)的顶层(4)以及其间的间隙(6)。所述底层(3)为柔性薄膜,其圆周(40)被密封附着到所述顶层(4)。所述可置换盒体(2)没有间隔件(5),所述间隔件(5)位于所述柔性底层(3)和所述顶层(4)之间。所述顶层(4)包括装载部位(41),用于将处理液、反应物或样品运送到间隙(6)。当使用此种可置换盒体(2)时,所述底层(3)被构成为工作薄膜,用于处理液滴(23)中的样品,其上放置有数字流体系统(1)的电极阵列(9),所述数字微流体系统(1)包括基础单元(7),带有盒体容纳部位(8)、位于盒体容纳部位(8)上的电极阵列(9)。所述电极阵列(9)由底部基底(11)支撑,基本在第一平面上延伸,并且包括许多单个电极(10)。所述数字微流体系统(1)也包括中央控制单元(14),用于控制所述电极阵列(9)的单个电极(10)的选择,并且用于为这些电极(10)提供单个电压脉冲,从而利用电湿润处理所述盒体(2)的间隙(6)内的液滴。还公开了可置换盒体(2)的选择,以及一种用于处理附着在疏水表面(17)的液滴内样品的方法。
10 供料袋结构 CN201080033261.3 2010-06-18 CN102470365B 2014-12-17 D·王; E·努卡斯; K·普雷斯科特; B·佩雷拉; J·萨拉戈萨
发明提供一种供料袋结构,包括供料袋,密封至供料袋的第一导管,密封至供料袋内侧、用于将冲洗试剂供应给供料袋的第二导管,单件式盖,其可去除地安装在第一导管上。第一导管设置有手动操作的蝶,以开启或关闭导管。
11 参考流体袋组件 CN200880013486.5 2008-04-25 CN101688860B 2014-07-16 伊布·马彻; 亨里克·西格; 阿伦·阿波克
发明涉及一种参考流体袋组件,该参考流体袋组件包括密封参考流体容纳袋(1),其中所述密封氧参考流体容纳袋适合于被用于抽出所述氧参考流体的访问探针(9)刺破;以及访问系统,所述访问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袋子(1)的外部并且当所述访问探针(9)已经刺破袋子时防止所述袋子(1)和所述访问探针(9)之间的任何泄露的密封元件以及设置在袋子内部的纵向支撑元件(10),该纵向支撑元件大致平行于所述袋子的边缘延伸并且当所述袋子被所述访问探针刺破时适合于支撑所述袋子。
12 用于离心的袋状容器以及使用此袋状容器的基因导入方法 CN200780039191.0 2007-08-23 CN101528910B 2013-09-25 蝶野英人; 峰野纯一; 竹迫一任; 吉田孝夫; 森村孝史; 酒井贤志; 山田进一; 矢部则次; 田口裕之
发明提供用于离心的袋状容器(1),其安装于离心机上,对容纳于其内部的分散液施加离心处理。此用于离心的袋状容器包括本体和端口(5)。其中,本体由第一容器壁(3)和第二容器壁(4)构成,其中,第一容器壁(3)具有可对离心机安装的凹部(6)以及形成于凹部(6)的开口面周缘上的法兰状部(7),第二容器壁(4)具有柔软性,其周缘部与第一容器壁(3)的法兰状部(7)相互密封,并与凹部(6)协作构成分散液的收纳空间(6’)。端口(5)安装在本体上,以便连通到收纳空间(6’)。凹部(6)可以设置在离心机上,以便施加垂直于构成收纳空间(6’)的凹部(6)的底面的离心。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此袋状容器的基因导入方法。
13 样品保留装置 CN201180056728.0 2011-09-28 CN103228359A 2013-07-31 朱丽叶·卡特; 罗伯特·范徐
在此披露了用于采集和/或存储唾液、血液或者任何其他体液、或者所包含的DNA和/或其他核酸的生物样品以便即时或以后分析的一种柔性容器(10)。这种袋子容纳了由特意制备的吸收剂基体组装而成的一个或多个条带(22)。一个包含干燥剂的小袋可以被粘结到该存储装置的内部。当该柔性容器被操纵至打开位置时,被粘结至该内部的基体便被暴露出来。然后,可以将一个标本施加于这个基体上。在被打开时,该袋子自行站立,从而允许使该基体变干。在关闭时,被干的、含有标本的基体退到该袋子的内部。这种柔性容器在一个包装中提供了一个标本保持装置而无需直接处置该基体,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一个基本密封的、不透光的、并且防潮的环境中提供了防护性存储。
14 诊断的带单元和诊断的测量系统 CN200980116248.1 2009-05-06 CN102014736B 2013-05-01 P·泽利希; H·莱宁格尔
发明涉及一种诊断的带单元,其具有可卷绕在卷轴上的测试带(12),该测试带由输送带(18)和多个装设在该输送带上的测试元件(20)构成,其中这些测试元件(20)具有分析的试剂层(34)、带有试剂层(34)的承载膜(36)和使得承载膜(36)与输送带(18)连接的粘接带部件(28),其中试剂层(34)的背离承载膜(36)的正面(24)被构造用于涂敷试样物质。根据本发明提出,这些测试元件(20)结合可透光的输送带(18)分别形成一种光的多层系统,用于对试剂层(34)进行背面的反射光测量。
15 柔性样本容器 CN201180012265.8 2011-03-02 CN102792148A 2012-11-21 T·欧勒森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流体样本的系统,包括:透明柔性管,用于保持所述流体样本;管固定器,用于固定所述管;第一整平元件;第二整平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整平元件和所述第二整平元件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由此使所述透明柔性管从第一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所述管所述第二状态中的至少第一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状态中的第一截面尺寸。
16 离心分离用容器、离心分离用容器的姿态保持用适配器和离心分离用用具 CN201080057787.5 2010-12-17 CN102712889A 2012-10-03 平家勇司; 吉田孝夫; 森村孝史
发明涉及使用为通用设备的廉价的一次性容器,能够从细胞悬浊液中无菌分离/清洗细胞,适宜采用封闭系统的离心分离用容器、该容器的姿态保持用适配器和离心分离用用具。离心分离用容器借助姿态保持用适配器安装在离心机上,其具备:具有能够收容被离心物的封闭的内部空间的容器本体和能够将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端口,容器本体包括容积较大的第一收容部和与第一收容部连通且收容离心沉淀物的容积相对较小的第二收容部,端口在第一收容部侧具有开口部,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的交界部或其附近的容器壁具有柔性,在该交界部或其附近,能够通过将对向的容器壁密合,将第二收容部与端口的开口部隔离成不连通状态。
17 用于在阵列带中进行实时聚合酶连反应之装置及方法 CN200980142931.2 2009-09-09 CN102202792A 2011-09-28 夏内克·理查杰罗姆
一条卷绕且延伸在第一与第二卷盘(40)之间的载带(20)与一个安装在引导机构(42)上的检测器(44)系沉浸在一个容纳在储槽(76-79)内之或空气形式的流体热介质中,第一与第二卷盘(40)系可旋转地安装在一个读取头(12)上。在沉浸之时,载带(20)可以从一支卷盘(40)卷绕到另一支卷盘(40)。再者,读取头(12)可以在相反方向上多次沉入流体热介质之中。当载带(20)与被承载的内容物沉浸在流体热介质中时,检测器(44)允许读取,且检测器(44)可以是一个测量荧光之时间分辨式多通道光度计,在一个阵列的每一列反应管(30)有至少一个通道。
18 被检液的填充方法 CN201010599147.9 2010-12-13 CN102154448A 2011-08-17 高城富美男
发明涉及被检液的填充方法,防止异物的混入,以低成本高精度且正确地用简便方法分注被检液。被检液的填充方法包括:向在基板的第1面具备第1孔和与第1孔分离的含有试剂的多个第2孔的生物芯片的第1孔供给被检液的工序;在将被覆部件配置于基板上以覆盖第1孔及第2孔的状态下,在被覆部件与基板的接合面中的包围第1孔及第2孔的环状的区域使被覆部件与基板密合的工序;在以从第2孔到旋转轴的距离比从第1孔到旋转轴的距离更长的方式配置生物芯片的状态下,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使生物芯片旋转,来使被检液在环状区域的内侧经由被覆部件与基板之间的空间从第1孔移动至第2孔的工序;和通过使被覆部件与基板密合来密闭第1孔及第2孔的工序。
19 定量供应流体的容器 CN200980129208.0 2009-06-02 CN102105227A 2011-06-22 德克.库洛夫斯基; 德克.奥斯特洛; 伯索德.兰格
发明涉及流体的容器(1),用于将试剂定量供应入微流体系统。该容器包括腔(4)和第一膜(3),所述膜密封该腔(4)使得流体被包封入该腔中。有利的,该第一膜(3)是密封膜。第二膜(7)密封置于第一膜上,例如通过膜层的粘接。这些膜在它们的撕裂强度上不同,使得当同时施加压到两个膜上时,第一膜撕裂而第二膜发生弹性和/或塑性变形。通过撕裂第一膜,在容器腔和入口通道之间产生连接,使得包含在腔中的流体流动进入该微流体系统。
20 诊断的带单元和诊断的测量系统 CN200980116248.1 2009-05-06 CN102014736A 2011-04-13 P·泽利希; H·莱宁格尔
发明涉及一种诊断的带单元,其具有可卷绕在卷轴上的测试带(12),该测试带由输送带(18)和多个装设在该输送带上的测试元件(20)构成,其中这些测试元件(20)具有分析的试剂层(34)、带有试剂层(34)的承载膜(36)和使得承载膜(36)与输送带(18)连接的粘接带部件(28),其中试剂层(34)的背离承载膜(36)的正面(24)被构造用于涂敷试样物质。根据本发明提出,这些测试元件(20)结合可透光的输送带(18)分别形成一种光的多层系统,用于对试剂层(34)进行背面的反射光测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