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定向耦合式通信装置 CN201380036776.2 2013-06-21 CN104471865A 2015-03-25 黑田忠广
涉及定向耦合式通信装置,作为耦合系统阻抗,容易进行匹配,进一步减少反射,利用电感耦合使通信信道变得高速,并且,提高信号强度,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层叠具有耦合器的模,利用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使耦合器彼此进行耦合,其中,所述耦合器的一个端部与输入/输出连接线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与接地线或被输入反转信号的输入/输出连接线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该反转信号是向与所述一个端部连接的输入/输出连接线输入的信号的反转信号。
162 用于确定卫星信号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CN201410347813.8 2014-07-21 CN104348538A 2015-02-11 罗伯特·基益斯基; 彼得·格瑞拉卡
一种用于确定存在于同轴电缆中的卫星信号的参数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个电容耦合传感器接近于所述同轴电缆的长度对准,其中所述电容耦合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低于10厘米;从两个电容耦合式传感器接收信号,所述信号是在所述电容耦合式传感器的位置之间同轴电缆中的差分电压,其中所述电压与同轴电缆中的电压电平有关;通过带通放大器放大所述差分电压;检测指示信号质量的有效DiSEqC命令序列。
163 一种能与电容触摸屏通信的IC卡及其系统和方法 CN201410258989.6 2014-06-11 CN104123644A 2014-10-29 赵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能与电容触摸屏通信的IC卡及其系统和方法,该新方法预期使个人将IC卡贴合在移动设备的电容触摸屏幕上,直接与移动设备通信,从而完成IC卡交易。IC卡被设计成朝向电容触摸屏幕的一面含有导电触点和光耦。移动设备通过屏幕上产生的光线变化向IC卡发送数据,而IC卡通过光耦感应和获取数据。IC卡通过在导电触点生成电场变化的向移动设备发送数据,而移动设备的电容触摸屏幕将电场变化识别为触摸效应并随之解码成接收数据。这种方法使用户能够在不必购买昂贵的读卡器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身边的支持电容触摸屏幕的移动设备,就可以直接操作本发明提出的IC卡,实现卡片交易、认证、数据读写等功能。拓展了IC卡应用场景。
164 多功能人机交互系统及其通讯方法 CN201310351107.6 2013-08-13 CN104063020A 2014-09-24 钟钢; 张瑞君; 周洁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人机交互系统及其通讯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应用软件、驱动芯片、及人机交互面板,所述应用软件模块包括基于KISS系统进行信号感应传输的应用软件,所述人机交互面板包括若干导电材料走线,导电材料走线用于感应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触控芯片和/或显示驱动芯片。本发明通过使用带有导电材料走线的人机交互面板作为发射/接收端,信号小,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另外,人机交互面板在移动设备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不需要额外增加芯片,天线,即可实现安全的无线数据传输通讯。
165 传输系统 CN201280065960.5 2012-10-01 CN104040832A 2014-09-10 乡间真治; 家木勉
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同时进行数据通信与电传输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通信灵敏度进行稳定的数据通信的电力传输系统。第一至第三耦合电极对中至少第三耦合电极对是与基准电位相连接的基准电极对,第一通信部的一端与送电装置的基准电位相连接,第二通信部的一端与受电装置的基准电位相连接。第一通信部的另一端与送电装置侧的第一或第二耦合电极中的任意一者相连接,第二通信部的另一端与受电装置侧的第一或第二耦合电极中的任意一者相连接。
166 用于单向或双向数据传输的机构 CN201280040031.9 2012-06-18 CN103946861A 2014-07-23 斯文·霍夫曼; 安德烈·克罗伊策
发明说明一种包含触摸屏与发送和/或接收装置的系统,其中在触摸屏和装置之间存在有效接触并且借助于发送和/或接收装置将数据发送到触摸屏上和/或由所述触摸屏接收数据。
167 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 CN201410108947.4 2014-03-21 CN103944614A 2014-07-23 程思球; 邓耿淳
发明提出一种近场通信系统和终端,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具有第一近场通信区域;第二终端,具有第二近场通信区域,其中,第二近场通信区域具有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用于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二子单元用于在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或第二子单元检测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二子单元在第一近场通信区域与第二近场通信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与第一近场通信区域建立通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专用的通信区域,减少数据传输中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
168 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无线电传输系统 CN201280053008.3 2012-10-22 CN103907265A 2014-07-02 筱田悟史; 市川敬一
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与R/W装置(200)进行近距离通信,从送电装置(300)接受电。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具备:环形天线(101);经由环形天线(101)而与外部进行近距离通信的RFID用IC电路(120);接受环形天线(101)与无源电极(302)电容耦合而接受到的电力的充电电路(110);切换为经由环形天线(101)的近距离通信、或经由环形天线(101)接受电力的任一状态的开关(S1,S2)。由此,通过使一个部件具备二个功能,从而提供一种不会阻碍小型化且可实现无线电力传输的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169 无线传输系统、在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无线传输数据流的方法、无线接收信号的方法、无线发射数据流的发射装置以及无线接收两个电信号以产生接收的数据流的接收装置 CN201180074053.2 2011-10-10 CN103858358A 2014-06-11 罗斯蒂斯莱夫·沃洛迪米洛维奇·博森科
发明描述了用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高速、电容性的无线数据传输的装置、方法和系统。发射装置被联接至数据流且包括一个信号准备器和两个发射终端。所述信号准备器向第一发射终端提供所述数据流的副本,且向第二发射终端提供所述数据流的反相形式。每个发射终端发出代表其已经从所述信号准备器接收的信号的电场。通过非导电材料在空间上与所述发射装置分开的接收装置,包括在空间上彼此分开的两个接收终端和一个数据流恢复器。每个接收终端检测对应的发射终端发出的电场,使得在所述第一接收终端上感应出一个接收的重复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二接收终端上感应出一个接收的反相信号。这些接收的信号被组合以产生一个接收的数据流。
170 透明电容无线供电系统 CN201280039944.9 2012-08-09 CN103748798A 2014-04-23 D·W·范古尔; A·森普尔; H·T·范德赞登; E·瓦芬施密特; T·J·P·范登比格拉尔; O·H·威廉森
公开了一种透明电容供电系统(200)。所述系统包括通过电感器(260)连接至负载(250)的一对接收器电极(241,242),其中所述电感器耦合至负载以使得所述系统发生谐振;和透明基础结构(220),其至少具有互相耦合的非导电透明材料的第一层(130)和导电透明材料的第二层(120),其中所述第二层被部署为形成一对发射器电极(221,222),其中所述对接收器电极与第二层去耦合由此在所述对发射器电极和所述对接收器电极之间形成电容阻抗,其中驱动器(210)所生成的电信号在所述电力信号的频率基本上匹配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电容阻抗的串联谐振频率时从所述对发射器电极无线传送至所述对接收器电极以对负载进行供电。
171 在管形结构以内的电容性无线功率 CN201280039942.X 2012-08-13 CN103748797A 2014-04-23 D·W·范古尔; A·森普尔; H·T·范德赞登; E·瓦芬施密特
一种被构造用于在管形结构(200)以内实现无线功率传送的电容性供电系统包括:电容性管(220),包括通过第一电感器(222)连接到负载(221)的一对接收器电极(223,224),其中第一电感器耦合到负载以使系统谐振;发送器设备(210),包括连接到功率驱动器(211)的一对发送器电极(213,214);以及绝缘层(230),用于将电容性管与发送器设备电绝缘管以在该对发送器电极与该对接收器电极之间形成电容性阻抗,其中功率驱动器生成的功率信号从该对发送器电极向该对接收器电极无线传送以在功率信号的频率与第一电感器和电容性阻抗的串联谐振频率基本上匹配时向负载供电。
172 利用电容性电输送进行电力配送的大表面的导电层 CN201280039844.6 2012-08-09 CN103733532A 2014-04-16 E.瓦夫芬施米特; A.塞佩; D.W.范戈尔; H.T.范登赞登
一种用于向电容性电输送系统中的负载供给电力的设备(300),其包括:操作在第一频率下的发电机(350);传送器,其包括连接到发电机(350)的第一端子的多个第一电极(310)以及连接到所述设备(300)的传送器部分的发电机(350)的第二端子的多个第二电极(320);以及多个电感器(340),其中所述多个电感器当中的每一个电感器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当中的一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每一个电感器与形成在每一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器(330)一同包括第一频率下的谐振电路,以便补偿由于寄生电容而导致的电流损耗。
173 用于无线电容性功率的传输层 CN201280039859.2 2012-08-13 CN103733478A 2014-04-16 T.J.P.范登比格拉亚尔; O.H.维勒姆森; D.W.范戈尔; E.瓦芬施米特; A.塞姆佩; L.R.R.德斯梅特; H.T.范登赞登
一种功率接收器设备包括:接收器电极对(341,342),其用于与置于表面一侧的发射器电极对(321,322)电容耦合;以及可变形传输层(371,372),其置于接收器电极对中的每一个电极与所述表面的另一侧之间。由功率驱动器(110)生成的功率信号从发射器电极对(321,322)无线地传输至接收器电极对(341,342)以便对功率接收器设备中的负载(150)供电。
174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装置 CN201310404400.4 2013-09-06 CN103686867A 2014-03-26 肱冈健一郎; 山口晃一; 松平将治
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设备包含第一耦合元件并且第二通信设备包含第二耦合元件。该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过在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和第二耦合元件之间的非接触耦合,同时传输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175 电子设备与能量表之间的串行数据信号的双向无线传输 CN201080014999.5 2010-03-25 CN102365848B 2014-03-26 S·贝尔图
发明涉及用于在“主”电子设备(3)与包括具有串行输入端口(Rx)的微控制器(20)的“从”能量表(2)之间双向无线传输串行格式数据信号的系统。根据本发明,串行格式数据信号借助于在输出端递送串行格式数据信号的每个上升或下降沿上的脉冲的双向电磁耦合装置(4)在近程内被交换。为了从“主”设备(3)向“从”能量表(2)发送数据信号,电磁耦合装置(4)输出端上的脉冲被递送至串行输入端口(Rx)。微控制器(20)能够使得输入端口(Rx)上接收的每个脉冲产生中断以将微控制器与第一接收脉冲同步,并且以串行数据传输速度生成比特串,每个生成比特的值当此时未收到中断时等于前一比特值,或者当此时收到中断时与前一比特的值相反。
176 与用户计算机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201280020374.9 2012-04-20 CN103492988A 2014-01-01 拉奇德·M·阿拉梅; 约翰·亨利·克朗恩布尔; 托马斯·Y·梅里尔; 马丁·R·佩什; 吉里·斯拉比
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允许用户经由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104)与用户计算机设备(102)交换数据流。该通信系统包括具有电容式用户接口(112)的用户的数据输入设备(110)和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用户计算机设备。当数据输入设备的电容式用户接口和用户计算机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充分地彼此接近时,创建设备间电容,通过该设备间电容在数据输入设备和用户计算机设备之间交换数据流。
177 间通信装置 CN201280009366.4 2012-02-14 CN103477567A 2013-12-25 黑田忠广; 石黑仁挥
发明涉及模间通信装置,使反射进一步减少,使通信信道变得比感应耦合更高速/宽频带。当将具有以终端部件作为终端的信号线路和反馈信号线路的模块层叠,在信号线路之间和反馈信号线路之间使用电容耦合和感应耦合进行耦合时,将终端部件的阻抗设为反映了模块间的耦合状态下的接近效应的耦合相关阻抗。
178 传输系统以及受电装置 CN201280015569.4 2012-05-21 CN103477534A 2013-12-25 市川敬一
压电变压器(32)以电容元件(C1、C2)、电感元件(Lp)、电容元件(Cp)、电阻(Rp)以及理想变压器(Tp)来表示。通过压电变压器(32)、和受电装置(201)的耦合电极部的电容元件(CL)的电容器以及送电装置(101)的耦合电极部的电容元件(CG)的电容构成第1谐振电路(RC1)。另一方面,通过压电变压器(32)的等效输出电容(C2)和电感元件(L2)构成第2谐振电路(RC2)。并且,高频高电压发生电路(11)产生的高频高电压的频率在由第1谐振电路(RC1)和第2谐振电路(RC2)的复合谐振确定的2个谐振频率之间确定。
179 可植入治疗设备的天线布局 CN200980123953.4 2009-04-22 CN102065949B 2013-11-13 戴维·恩格希姆; 斯科特·A·兰伯特; 贾森·W·斯普雷恩
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实施例包括绕着内壳体的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可以形成关于内壳体的部分绕组、完全绕组或复绕组。一个或多个附加天线可以与内壳体外部的环形天线电容耦合从而增加效率并减少可植入设备的回波损耗响应。所述附加天线可以是平衡或非平衡天线。
180 电容性隔离电压 CN201210392592.7 2012-10-16 CN103378851A 2013-10-30 亨德利克·保兹恩; 马丁·布雷迪乌斯
发明为电容性隔离电压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在三导体接口上传送数据值的方法。通过产生三个相应的信号和采用三个导体将这三个相应的信号传输至接收器,传输不同的数据值。第一信号被维持在设定电压平。第二信号根据载波频率在高压和低压之间交替。第三信号在高压和低压之间交替并与第二信号异相。为了传输第一数据值,在第一导体上产生第一信号,在第二导体上产生第二信号,在第三导体上产生第三信号。为了传输第二数据值,在第一导体上产生第二信号,在第二导体上产生第一信号,在第三导体上产生第三信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