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超导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95190303.9 1995-03-03 CN1152396C 2004-06-02 森田充; 泽村充
一种包括单晶化物超导材料的超导线圈磁体,它可用下面两种方法中任何一种来制造,一种方法包括将结晶的超导材料加工为螺旋形状,另一种方法包括将由粉末形成的坯体加工成螺旋形状,并晶化加工后的坯体。此外,通过将这些线圈层叠,可以制成通过施加外部电流能产生强磁场的氧化物超导磁体。
62 超导磁性线圈 CN00812272.5 2000-05-23 CN1371519A 2002-09-25 格雷戈里·L·斯尼特施勒; 布鲁斯·B·甘布尔; 约翰·P·沃西沃
导线圈(10)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围绕线圈(10)的轴(16)同心缠绕并沿该轴排置一种超导体带(12),以限定一个具有沿轴(16)方向从线圈(10)的第一末端至第二末端尺寸递减的开口。超导体带(12)的每一都具有保持基本与线圈(10)的轴(16)平行的宽表面。
63 轮廓可变的超导磁体线圈 CN95195573.X 1995-10-13 CN1088246C 2002-07-24 安东尼·J·罗登布什; 亚里克斯·P·马洛曾莫夫; 布鲁斯·B·甘布尔
一种双扁平线圈,包括一对不同尺寸的扁平线圈,并由相同连续长度的超导线卷绕而成。双扁平线圈沿纵轴同轴地定位电气互连,用以提供多线圈的超导磁体线圈组件。每个双扁平线圈具有至少一个与具有基本相同的外侧尺寸的相邻双扁平线圈的至少另一个扁平线圈电连接的扁平线圈。相邻扁平线圈之间的电连接由超导线的相对平直线或“不弯曲”段(81)提供,即使超导磁体线圈组件沿其纵轴的内侧和/或外侧尺寸轮廓变化也是如此。
64 用光照制造超导图形的方法 CN88101989 1988-04-07 CN1013906B 1991-09-11 山崎舜平
溅射法在衬底上淀积超导陶瓷薄膜,借助于陶瓷的低导热率,用激光束照射陶瓷薄膜,以通过升华除去受照射的部分,从而在陶瓷薄膜上形成图形。
65 导线 CN201580007298.1 2015-02-05 CN105993054B 2017-11-28 安藤龙弥
第一超导线圈(11)具有卷架(13)、卷绕于卷架(13)的超导线材(15)的绕线部(16)、以及夹插在卷架(13)及超导线材(15)的绕线部(16)的间隙的绝缘板(25)。绝缘板(25)由在厚度方向上分离的第一绝缘板(21)及第二绝缘板(23)构成。在第一绝缘板(21)及第二绝缘板(23)中相对的分离面之间夹插有片状的由氟树脂形成的低摩擦件(27)。由此,能够提供能够同时实现抑制失超现象及降低制造工时的超导线圈。
66 超导导体的制造方法和超导导体 CN201480012006.9 2014-02-05 CN105009228B 2017-10-13 长洲义则
将成型为规定的尺寸的成膜用基板并排嵌设于连结基材,进行连结而一体化,在成膜用基板的成膜面侧层叠中间层、超导层、保护层,接着通过下述方法等任一种方法来制造超导导体,即:在规定的芯材上卷绕1根以上一体化的超导导体;对一体化的超导导体进行分离而以每个超导线材为单位将1根以上卷绕在芯材上;以及交替地卷入一体化、非一体化的线材等,获得不存在局部的突起等形状问题且具有良好的超导特性的超导导体。
67 超导磁体 CN201380078149.5 2013-07-11 CN105378861B 2017-09-29 江口谅; 横山彰一; 田村一; 井上达也
包括:超导线圈(140);冷却剂容器(130);辐射屏蔽体(120);真空容器(110);对冷却剂容器(130)的内部和辐射屏蔽体(120)进行冷却的制冷机(180);电流引线(190),该电流引线(190)为管状且从真空容器(110)的外侧贯通到冷却剂容器(130)的内侧来构成汽化的冷却剂(151)的流路,并与超导线圈(140)电连接;配置于真空容器(110)的外侧并与电流引线(190)电连接的电源;对冷却剂容器(130)的内部的压进行测量的压力计(198);配置于真空容器(110)内以对电流引线(190)的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计(122);以及与电源(193)、压力计(198)和温度计(122)分别相连接的控制部(199)。控制部(199)仅在压力计(198)的测量值在设定值以上且温度计(122)的测量值在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电源(193)的输出上升,改变流过超导线圈(140)的电流值。
68 化物超导薄膜线材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80006215.7 2015-03-04 CN105940465B 2017-08-25 山口高史; 永石龙起; 小西昌也; 大木康太郎; 本田元气
一种化物超导薄膜线材包括金属基底、层叠体和Cu稳定层。金属基底包括支撑基材和位于支撑基材上的导电层。导电层包括用作内层的Cu层和双轴取向的表面层。层叠体包括从金属基底依次在金属基底上堆叠的缓冲层、氧化物超导层和Ag稳定层。Cu稳定层形成为围绕层叠体和金属基底。将Cu稳定层和Ag稳定层的至少一个形成为与金属基底的导层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与金属基底的导电层导电。
69 一种用于密绕型超导线圈降温过程中线圈温度测量的方法 CN201710494902.9 2017-06-26 CN107084800A 2017-08-22 邹春龙; 刘旭峰; 杜双松; 胡锐; 丁开忠; 吴振林; 陈永华; 杨庆喜; 宋云涛; 陈根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密绕型超导线圈降温过程中线圈温度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理论计算超导线圈整体电阻与温度直接的关系,得出R‑T关系式;线圈降温过程中每隔30分钟通过测量装置对线圈电阻进行测量一次;将线圈的测量电阻与R‑T关系式进行对比,计算线圈的实时温度;将线圈的整体温度反馈给低温系统,从而调节降温方案;实时拟合线圈温度和电阻的关系式,观测线圈降温曲线。本发明提出通过测量超导线圈电阻的方式对线圈温度进行整体测量,通过在电流引线的端头处测量线圈的电阻值,再根据温度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式,计算线圈的实时温度,从而测量线圈整体的温度,实现对线圈温度的实时测量。
70 一种能减小损耗的变压器 CN201710296627.X 2017-04-28 CN107068371A 2017-08-18 叶仁富; 姜方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减小损耗的变压器,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绕组;所述绕组包括芯和绕设于铁芯上的铋系超导线;所述箱体内设有液氮,所述绕组至少部分浸于所述液氮中;所述箱体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内、外层之间形成一腔室,所述腔室为真空室,该腔室内设有保温件;所述内层连接一用于将箱体内的气体排出的排气管。本发明的铋系超导线在液氮温度(约为‑197℃)下可到达无电阻状态,从而极大程度的减小了绕组的电能损耗,基本达到无损耗的状态,实现节能环保。
71 基于高温超导线圈用于城市列车充电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201710255111.0 2017-04-18 CN106877470A 2017-06-20 陈超; 刘全文; 杨文国; 黄俊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温超导线圈用于城市列车充电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高频电源模、谐振耦合模块和负载模块;谐振耦合模块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射线圈与高频电源模块连接,接收线圈与负载模块连接,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呈方形的平面螺旋型结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由高温超导材料制成,谐振耦合模块还包括初级液氮装置和次级液氮装置,发射线圈放置在初级液氮装置内,接收线圈放置在次级液氮装置内。本系统可以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有效提升系统传输的电流值,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满足了城市列车大功率充电的需求。
72 一种直接冷却的超导线圈及冷却方法 CN201710161984.5 2017-03-17 CN106710778A 2017-05-24 李猛; 李超; 杜社军; 刘向宏; 冯勇; 张平祥
一种直接冷却的超导线圈,包括有骨架,骨架从内到外依次绕制有:绕组一、细线一、冷却层一、绕组二、细铜线二、冷却层二、绕组三;冷却层和冷却层的接头固定并与制冷机的二级冷头相连接;在线圈绕组层间绕制细铜线和无铜线,细铜线用于保护下层线圈并调节冷却层位置;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冷却方法,可以使磁体绕组的温度降更加均匀,增强了磁体的冷却效果,磁体的温度均匀性将提高,从而降低了磁体失超险,特别是绕组较厚的磁体,由于使用了冷却层,使磁体的降温时间显著减少,同时也缩短了磁体失超后再恢复的时间。
73 线轴安排 CN201580045225.1 2015-06-23 CN106575560A 2017-04-19 克劳斯·科内特·尼尔森; 克里斯蒂安·梅尔加德乔根森
发明描述了一种线轴安排(1),该线轴安排包括线轴构件(47)和保护装置(2,13,28),该线轴构件具有被嵌入在由塑性材料制成的线轴壳体(48)中的线圈,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一起形成接收容积(46)的至少两个部分,所述线轴构件(47)被定位在所述接收容积中。这种线轴安排(1)应使用在有爆炸险的环境中。为此目的,所述部分在所述接收容积(46)的所有侧面上形成保护性壁。
74 导体组件和导体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01410453305.8 2008-10-01 CN104269253B 2017-04-05 雷纳·迈因克
导体组件和导体组件的制造方法。该类型的导体组件在传导电流时生成磁场或者在存在变化磁场的情况下感生电压。在所述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管形的第一层围绕轴形成,该轴包括弯曲部分,可沿该弯曲部分安置导体以限定第一导体路径。第一层也包括弯曲部分,第一层的弯曲部分具有包括沿轴的弯曲部分延伸的弯曲的形状。第一导体围绕第一层的弯曲部分以第一螺旋配置布置,这种配置包括螺旋形的并且围绕轴的弯曲部分形成的弯曲段。该配置能够承受具有沿所述轴的横向取向的多极分量的磁场。
75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磁共振成像的超导磁体 CN201610816164.0 2016-09-09 CN106449003A 2017-02-22 葛袁园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磁共振成像的超导磁体,它包括磁体外桶、磁体内桶、60K磁体冷屏和4K桶容器,磁体外桶、磁体内桶、60K磁体屏和4K桶容器依次由大到小包覆排列,4K桶容器上设有主骨架和屏蔽骨架,主骨架内壁与屏蔽骨架侧壁构成4K桶容器一部分结构,主骨架内设有主线圈,主骨架上端设有调整骨架,调整骨架内设置有调整线圈,调整骨架上端设有多通道高阶磁场修正线圈,屏蔽骨架一侧设有屏蔽线圈,采用上述结构后,成像区域内的高阶非线性磁场不均匀性得到修正,从而获得高磁场均匀性,不仅减轻磁体重量,还缩小磁体尺寸,使得整个超导磁体变得更紧凑,减少液氦容量。
76 一种太赫兹源的强磁聚焦磁体系统 CN201510050788.1 2015-01-30 CN104599805B 2017-01-25 王秋良; 胡新宁; 戴银明
一种太赫兹源的强磁聚焦磁体系统,由6个NbTi和2个Nb3Sn线圈以不同的空间位置电流密度分布构成。磁体系统产生中心强度为16T磁场分布,满足太赫兹(THz)器件所要求的磁场均匀区长度为200mm和阴极区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的要求。整体超导线圈电磁设计由内到外径向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内层主线圈高磁场部分采用Nb3Sn超导线材,外层校正线圈使用线径由内到外逐渐减小的多种NbTi超导线组合。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微流与分布式Litz高热导的固体丝与制冷机相连接,实现系统的整体冷却。
77 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磁体的线圈支承体和支承的方法 CN201210214825.4 2012-06-27 CN102854480B 2016-12-21 M.德拉斯汉; 江隆植; W.埃恩齐格; X.刁; B.格罗内迈尔; E.齐蒂里克
发明的名称为“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磁体的线圈支承体和支承的方法”。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线圈支承体布置和支承的方法。一种线圈支承体布置(20)包括主线圈架本体板(26),该夹板在端部凸缘之间耦接到主线圈架本体。该线圈支承体布置还包括负荷分布器(28),该负荷分布器耦接到主线圈架本体、与夹板的一个或多个端部相邻,且在夹板的一个或多个端部与负荷分布器之间具有间隙(42)。(22),其在端部凸缘之间具有多个通道;以及夹
78 超导磁体 CN201280065968.1 2012-01-30 CN104040650B 2016-09-14 井上达也
超导磁体具有:超导线圈(110);氦槽(120),该氦槽(120)中收纳有超导线圈(110),并在内部储存有液态氦(150);辐射屏蔽件(130),该辐射屏蔽件(130)包围氦槽(120)的周围;真空容器(140),该真空容器(140)收纳辐射屏蔽件(130);排气部(190),该排气部(190)与氦槽(120)相连接,排出气化后的氦;引线(171),该引线(171)电连接外部电源(170)和超导线圈(110),且相对于真空容器(140)可安装拆卸;连接器(160),该连接器(160)连接引线(171)和超导线圈(110);以及热传导构件(180,280,380),该热传导构件(180,280,380)的一端侧与连接器(160)及排气部(190)中的至少一方相接触,且另一端侧位于真空容器(140)的外侧,相对于真空容器(140)可安装拆卸。
79 超导发电机和电机 CN201480065212.6 2014-12-02 CN105917560A 2016-08-31 迈克尔·托姆斯克; 拉里·朗
发明描述了一种具有多个低温恒温器的超导发电机或电机。所述低温恒温器含有冷却剂,并且第一低温恒温器封围多个超导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线圈通过封围导体的超导传导冷却缆线与第二低温恒温器中包括的第二线圈超导电连通。所述第一低温恒温器和所述第二低温恒温器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超导传导冷却缆线内的至少一个致冷剂槽道流体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低温恒温器可以都不流体连通,并且可以通过从第一低温恒温器或第二低温恒温器或从第一低温恒温器和第二低温恒温器沿着导体传导而冷却缆线。所述导体可具有温度等于或高于所述冷却剂的温度的不同区段,并且所述超导传导冷却缆线可以通过快速连接配件连接。
80 导线圈,超导磁体和用于制造超导线圈的方法 CN201280026122.7 2012-04-24 CN103563017B 2016-08-17 上野荣作; 加藤武志
发明涉及超导线圈、超导磁体和用于制造超导线圈的方法。在本发明中,内周部通过将第一和第二超导线材(11、12)中的一个缠绕而形成,该超导线材中的每一个具有带形状。外周部通过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超导线材(11、12)中的另一个绕所述内周部缠绕而形成。焊接部(74)通过在所述内周部和所述外周部之间进行焊接而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超导线材(11、12)连接到彼此。所述第一超导线材(11)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超导线材(12)的强度。所述第二超导线材(12)比所述第一超导线材(11)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