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泄漏变压器 CN200410078678.8 2004-09-16 CN100520999C 2009-07-29 伏见忠行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二次侧卷线发生短路,同时,能够抑制端子间的间隔变大的泄漏变压器;在二次侧卷线(71)相对于一次侧卷线(70)在上下方向上重叠而被设置的泄漏式变压器(10)中,设有多个分别卷绕一次侧卷线(7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一次侧端子(35b~35e);另外,设有具有卷绕二次侧卷线(71)中的一端侧的第一卷绕端子(36)的第一端子台(32a);进而,设有具有卷绕二次侧卷线(71)中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卷绕端子(38b、38c)的第二端子台(32b)。
22 逆变器变压器 CN200480016047.1 2004-06-03 CN1802713A 2006-07-12 新免浩; 法月正志
两个棒状芯(3a,3b)分别被施加有初级绕组(1a,1b)和次级绕组(2a,2b),且磁性树脂(6)全部或部分覆盖棒状芯(3a,3b)的周边,包括至少其相对端,以便于由此所施加的初级绕组(1a,1b)和次级绕组(2a,2b)具有指定泄漏电感。磁性树脂(6)的相对磁导率比棒状芯(3a,3b)足够小。从棒状芯(3a,3b)所产生的磁通量部分泄漏到棒状芯(3a,3b)和磁性树脂(6)的外部,好象所述棒状芯具有作为镇流电感器的泄漏电感。通过磁性树脂(6)且泄漏到其外部的通量被减小,且其对周边的影响被减小。
23 开关电源装置 CN200580000410.5 2005-02-21 CN1788410A 2006-06-14 鹤谷守
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具有:连接在直流电源(Vdc1)两端的电抗器(L3)和变压器T的原线圈(5a)和开关(Q1)的串联电路;连接在原线圈的两端的开关(Q2)和箝位电容器(C3)的串联电路;与原线圈并联的可饱和电抗器(SL1);对在次级线圈(5b)上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平滑的整流平滑电路(D1、D2、L1、C4);以及交替地使开关(Q1)和(Q2)接通/断开的同时,在开关(Q2)的电流增大时,利用可饱和电抗器(SL1)的饱和使开关(Q2)断开的控制电路(10)。电抗器(L3)由原线圈和次级线圈间的漏电感构成,变压器(T)将原线圈分成2个并串联连接,次级线圈位于分成2个的原线圈之间,调整分成2个的原线圈的圈数来调整漏电感,从而使可饱和电抗器(SL1)饱和。
24 开关电源电路和隔离变换变压器 CN00128436.3 2000-09-30 CN1129226C 2003-11-26 安村昌之
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和一种隔离变换变压器,形成于隔离变换变压器的次级侧上的第三绕组以一种方式卷绕,以实现与隔离变换变压器的初级侧上的初级绕组和次级侧上的次级绕组的紧密耦合状态,从而从第二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的次级电流的峰值利用隔离变换变压器的第三绕组可以降低。
25 用于电炉高压变压器的冷却方法以及装置 CN03131210.1 2003-04-23 CN1455422A 2003-11-12 崔富植
发明密封高压变压器(transformer),不露出线圈以及磁芯的同时提高冷却性,改善从高压变压器中拉出的接线的处理与容器的固定关系,在配备电炉时,可以免于触电这样的安全事故,从而获得有助于高压变压器性能品质的提高的效果,其特征在于,在冷却电炉用的高压变压器的过程中,将所述高压变压器插入到一定大小的容器51中密封;在所述容器内部注入冷却油,冷却油吸收在高压变压器线圈以及磁芯中产生的高热;所述冷却油通过与外部热交换的容器51来散热并冷却。
26 电抗器和电转换器 CN201410484419.9 2014-09-19 CN104465035A 2015-03-25 棚桥文纪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抗器和电转换器。电抗器包括:磁芯(72;720);围绕磁芯(72;720)缠绕的第一线圈(80);围绕磁芯(72;720)缠绕的第二线圈(90);以及磁体(100),该磁体(100)设置在第一线圈(80)与第二线圈(90)之间、与磁芯(72;720)分离,并且降低第一线圈(80)与第二线圈(90)之间的耦合系数。
27 具有空载时间适应控制的谐振开关式功率转换器 CN200910164952.6 2009-07-27 CN101635524B 2014-02-19 约翰·L.·米兰森; 莫洛·吉塔诺
一种具有适应空载时间控制的谐振开关式功率转换器,能够提高效率同时降低EMI/音频噪声和器件应。开关电路产生的脉冲之间的空载时间被设置成与谐振开关式功率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的值以及流经转换器的谐振回路的电感元件的电流强度的指示相一致。电流强度的指示可以是转换器的开关频率,或者是线路或者负载电流平的测量结果。空载时间能够从查询表中获得,或者由电流强度和输入电压值计算得到。
28 变压器背光设备及显示设备 CN200710199330.8 2007-12-17 CN101207962B 2012-03-21 岩井贤次
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以及具有该变压器的背光设备及显示设备。该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容放部分,具有围绕轴缠绕的初级线圈;一对次级线圈容放部分,该一对次级线圈容放部分每一个具有围绕轴缠绕的次级线圈,并且设置在第一初级线圈容放部分的相对侧上且在轴向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尺寸值形成为高于第一预定值,并且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由该间隙设定为低于第二预定值。
29 中心抽头变压器 CN200810026969.0 2008-03-21 CN101540227B 2011-12-07 曾忠; 丁雪征; 杜丽敏; 郭新; 叶志红
发明涉及一种中心抽头变压器,其包括:一绕线架;一初级绕组;一次级绕组,包括一第一次级绕组以及一第二次级绕组,其中该次级绕组与该初级绕组分层绕制于该绕线架,该第一次级绕组与该第二次级绕组缠绕于同一层;以及一第一隔板,用于次级绕组间的隔离。本发明的中心抽头式变压器,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缠绕于同一层,从而使该变压器的漏电感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可保持一致,同时该变压器的第一隔板的宽度与漏电感的大小相对应,将隔板的宽度做成不同的大小即可调节漏电感的大小,因而该变压器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30 具有精确电量测量功能的电源 CN200980137697.4 2009-07-16 CN102165679A 2011-08-24 约翰·L·梅兰松
一种电源包括:具有AC输入和DC输出的整流器;以及连接到该整流器、用于提高该电源的功率因数的功率因数校正(PFC)前置调节器。该PFC前置调节器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对输入功率进行积分,以确定能量消耗,并且输出指示该能量消耗的信号
31 为用在低压断路器中的电子保护装置供电的装置 CN200410081710.8 2004-12-30 CN1637968B 2010-08-18 菲德里科·加姆巴; 塞维利诺·科罗姆波; 弗兰西斯科·卡萨林乌沃
发明描述了一种为用在低压断路器中的电子保护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1)。该供电装置主要包括初级导体(11),次级线圈(12),第一磁路(10)和至少一个第二磁路(20)。第一磁路(10)围绕所述初级导体(11),由保护装置对所述初级导体(11)提供相线保护;同时,第一磁路(10)构成用于为保护装置供电的所述次级线圈(12)的芯。第二磁路(20)在结构上与第一磁路(10)分离,不过在操作上与其连接,用于以在初级导体(11)中流动的电流减除在其中产生的一部分第一磁通量。在众多优点当中,所述解决方法能例如调节次级线圈(12)上产生的电流计信号的强度,以防止损坏保护装置的部件。
32 中心抽头变压器 CN200810026969.0 2008-03-21 CN101540227A 2009-09-23 曾忠; 丁雪征; 杜丽敏; 郭新; 叶志红
发明涉及一种中心抽头变压器,其包括:一绕线架;一初级绕组;一次级绕组,包括一第一次级绕组以及一第二次级绕组,其中该次级绕组与该初级绕组分层绕制于该绕线架,该第一次级绕组与该第二次级绕组缠绕于同一层;以及一第一隔板,用于次级绕组间的隔离。本发明的中心抽头式变压器,第一次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缠绕于同一层,从而使该变压器的漏电感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可保持一致,同时该变压器的第一隔板的宽度与漏电感的大小相对应,将隔板的宽度做成不同的大小即可调节漏电感的大小,因而该变压器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33 灯用变压器 CN200780031901.5 2007-08-20 CN101512689A 2009-08-19 维克托·K·瓦尔加; 布鲁斯·罗伯茨
发明披露了灯用变压器和将灯用变压器组装在触发器模外壳中的方法。灯用变压器包括封装棒状磁芯变压器和连接在封装棒状磁芯变压器上的支承件,该支承件适于将封装棒状磁芯变压器定位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预定位置和/或定位在外壳内的预定位置。另外,本发明披露了使用变压器支承件的变压器绕线和封装方法。
34 开关电源装置 CN200580000410.5 2005-02-21 CN100433517C 2008-11-12 鹤谷守
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具有:连接在直流电源(Vdc1)两端的电抗器(L3)和变压器(T)的原线圈(5a)和开关(Q1)的串联电路;连接在原线圈的两端的开关(Q2)和箝位电容器(C3)的串联电路;与原线圈并联的可饱和电抗器(SL1);对在次级线圈(5b)上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平滑的整流平滑电路(D1、D2、L1、C4);以及交替地使开关(Q1)和(Q2)接通或断开的同时,在开关的电流增大时,利用可饱和电抗器(SL1)的饱和使开关断开的控制电路(10)。电抗器(L3)由原线圈和次级线圈间的漏电感构成,变压器将原线圈分成2个并串联连接,次级线圈位于分成2个的原线圈之间,调整分成2个的原线圈的圈数来调整漏电感,从而使可饱和电抗器(SL1)饱和。
35 变压器背光设备及显示设备 CN200710199330.8 2007-12-17 CN101207962A 2008-06-25 岩井贤次
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以及具有该变压器的背光设备及显示设备。该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容放部分,具有围绕轴缠绕的初级线圈;一对次级线圈容放部分,该一对次级线圈容放部分每一个具有围绕轴缠绕的次级线圈,并且设置在第一初级线圈容放部分的相对侧上且在轴向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尺寸值形成为高于第一预定值,并且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由该间隙设定为低于第二预定值。
36 开关电源装置 CN200480001386.2 2004-06-14 CN1706090A 2005-12-07 鹤谷守
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具有:与直流电源(Vdc1)的两端连接的,将变压器(T)的一次线圈(5a)和电抗器(L3)以及开关(Q1)串联连接的第一串联电路;与一次线圈(5a)以及电抗器(L3)的两端连接的,将开关(Q2)和电容器(C3)串联连接的第二串联电路;整流平滑电路(D1)、(D2)、(L1)、(C4);和交互地闭合/打开开关(Q1)和开关(Q2)的控制电路(10),变压器T具有形成磁回路的,隔开规定的间隙(23)安装一次线圈(5a)和二次线圈(5b)的主芯(21);和在间隙(23)中沿一次线圈(5a)的圆周方向隔开规定的距离设置的辅助铁芯(24a)、(24b),电抗器(L3)由变压器(T)的漏感形成。
37 开关电源电路和隔离变换变压器 CN00128436.3 2000-09-30 CN1290991A 2001-04-11 安村昌之
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和一种隔离变换变压器,形成于隔离变换变压器的次级侧上的第三绕组以一种方式卷绕,以实现与隔离变换变压器的初级侧上的初级绕组和次级侧上的次级绕组的紧密耦合状态,从而从第二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的次级电流的峰值利用隔离变换变压器的第三绕组可以降低。
38 用于电子烹饪炉的高压变压器 CN97110893.5 1997-05-08 CN1177192A 1998-03-25 李性浩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子烹饪炉的高压变压器,其绝缘结构简化,制造工序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它的E字形芯与Ⅰ字形铁芯相接触,形成多个腔室,初级线圈、灯丝线圈、傍路铁芯以及次级线圈依次插入其中,在所述E字形铁芯的各内壁上配置绝缘线圈骨架,在所述E字形铁芯和Ⅰ字形铁芯的外侧分别固定接线端支撑座,在所述各接线端支撑座上连接接线端。
39 包含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的脱扣装置 CN95117226.3 1995-09-29 CN1129347A 1996-08-21 帕斯卡尔·霍博里
脱扣装置包含至少一个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包含一环绕一次回路导体(13)的磁路(10)、绕在磁芯(14)部分上的二次绕组(11),以及一连接到磁芯(14)上的磁分路(15)。磁分路包含一气隙(16)。当流过一次回路导体(13)的电流为低数值时,磁通主要经过二次绕组的磁芯。在高电流时,磁感应增强,磁通的大部分经过气隙通过分流器。电流互感器具有非线性电流特性曲线限制了剩余功率提供到电子电路和消耗在互感器上。该脱扣装置例如装在电路断路器上。
40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KR1020130069060 2013-06-17 KR1020140146405A 2014-12-26 강정일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ductor which is improved to be able to lower the height of an inductor core and secure a current capacity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he inductor by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coil in which a current flows; and a core on which the coil is wound. The core includes: a central part on which the coil is wound; an expansion part which is formed to be expanded along the circulation path of a magnetic flux which is caused by the current of the coil at both ends of the central part; and a lateral part which is arranged to face the central part across the coil by being formed to be extended along the circulation path of the magnetic flux from the expansion part. A first cross section of the expansion part at a first position on the circulation path of the magnetic flux separated from an end of the central part by a first distance is larger than a second cross section of the expansion part at a second position on the circulation path of the magnetic flux separated from an end of the central part by a second distance which is longer than the first distance. By the forementioned composi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ble to secure the current capacity of the inductor by minimizing the bottleneck phenomenon of a magnetic flux which is generated in the inductor core.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