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光学功能薄膜连续卷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光学功能薄膜贴合装置 CN201180040139.3 2011-08-09 CN103069317A 2013-04-24 平田聪; 梅本清司; 近藤诚司; 中园拓矢
从在光学功能薄膜的宽度方向具有切入线的连续卷放出薄膜、与光学功能薄膜和液晶面板贴合时,抑制液晶显示元件中产生条纹状的显示不均。本发明的连续卷的光学薄膜层叠体(15)卷取成卷状,所述光学薄膜层叠体(15)为连续带状,且至少包含光学功能薄膜(10)和以可自由剥离的方式层叠在光学功能薄膜上的载体薄膜。前述光学功能薄膜(10)通过形成沿前述光学薄膜层叠体(15)的宽度方向的切入线(16)而被切断为多个光学功能薄膜的片。通过使前述光学功能薄膜的长度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弯曲刚度处于规定范围,可以解决前述课题。
102 液晶显示器 CN201210300936.7 2012-08-22 CN102955286A 2013-03-06 井上力夫
发明提供了不会出现热不均衡且适宜用于例如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
103 液晶显示器和电视设备 CN200810095080.8 2008-04-28 CN101295106B 2013-02-27 古川德昌
发明公开了液晶显示器和电视设备。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面板;光源,其设置在以离开所述面板的面板背面预定距离的间隔而面对其布置的表面上;以及至少一个光学片,其布置在所述光源的前方,其中所述光学片相对于所述面板背面倾斜预定度来布置,使得从所述面板的所述面板背面的顶端到底端其变得越来越靠近。
104 显示装置 CN201210028447.0 2012-01-30 CN102914883A 2013-02-06 李在祥; 徐瑨; 金炯镇; 金重玄
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包括底表面和从底表面的边缘延伸的侧壁;导光板,在第一框架中;第一固定构件,与第一框架的侧壁叠置,并接触导光板的上表面;第一紧固构件,将第一固定构件紧固到第一框架的侧壁。第一框架包括穿过第一框架的侧壁延伸的凹槽,导光板包括从导光板的边缘突出并延伸到凹槽中的第一突起,第一固定构件接触导光板的第一突起的上表面。
105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CN201210328870.2 2012-09-07 CN102865508A 2013-01-09 王甲强; 俞刚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侧设有光源;光学膜片组,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正对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组中的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至少一个侧边延伸有可折叠部;至少一个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除入光面之外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可折叠部经折叠后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本发明实施例相应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光学模片组中的各光学模片定位非常简单;而且可以防止光学模片由于热膨胀或冷收缩带来的波浪形变形;且应用广泛,且节省了生产成本。
106 偏光板 CN201180020581.X 2011-02-28 CN102859403A 2013-01-02 黄仁浩; 权寄玉; 金鲁马; 南星铉; 朴寅圭; 尹圣琇; 罗钧日; 李愍矶
发明涉及一种偏光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发明中,所述偏光板重量轻并且具有小的厚度以及包括耐久性、防性、可加工性、压敏粘合性和防漏光能的优异性能;并提供包括该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107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1080026249.X 2010-04-06 CN102803824A 2012-11-28 黑水泰守
发明的目的在于使背光源装置的延伸构件难以产生局部变形。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底座(14),其收纳LED(17);反射片(21)和LED基板(18),其是沿着底座(14)的内面延伸的延伸构件;保持构件(20),其以与底座(14)之间夹着反射片(21)和LED基板(18)的状态固定于底座(14);以及限制部(26),其限制保持构件(20)相对于反射片(21)和LED基板(18)的位置关系,以使保持构件(20)与反射片(21)之间留有间隙(C)。
108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和背板组件 CN201210270282.8 2012-07-31 CN102788329A 2012-11-21 萧宇均; 陈伟丰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和背板组件,该背板组件包括可动件和横架件。可动件上设置有承载部及竖直部,承载部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竖直部用于设置背光模组的光源,承载部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横架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配合以实现可动件与横架件的相对滑动连接,实现光源作远离或靠近横架件的平移滑动。本发明能够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背板组件刚度不足导致的导光板等光学部材翘曲的问题。
109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180010667.4 2011-02-17 CN102782536A 2012-11-14 植田幸治; 土冈达也
发明提供能抑制液晶显示装置弯曲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对液晶板(2)的两面各自进行一边切断长条状的偏光膜一边贴合到液晶板(2)上的贴合工序。而且,使至少一方的上述贴合工序中的液晶板(2)的输送速度比偏光膜的输送速度来得快。由此,能对贴合到液晶板(2)上的偏光膜加上张,能矫正进行贴合工序时所用的各制造装置(10)的特性(所谓装置的习性),因此,能抑制液晶板(2)的弯曲(翘曲)。就是说,因能抑制所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弯曲,所以能使最终产品的生产率或成品率增加(降低不合格率)。
110 偏振板用胶粘剂、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201180007014.0 2011-03-03 CN102741717A 2012-10-17 赤利玲子; 池田哲朗; 品川雅; 浅原嘉文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粘接优异、能够防止偏振板的光透射率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裂点Knicks的产生的偏振板用胶粘剂,以及提供在上述特性的基础上即使在加湿环境下偏振板的光透射率也不易降低的偏振板用胶粘剂。本发明的偏振板用胶粘剂可用于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设置透明保护膜,本发明的偏振板用胶粘剂的特征在于,是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性酸盐的树脂溶液。
11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背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210223689.5 2012-07-02 CN102736284A 2012-10-17 陈仕祥; 周革革
发明属于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背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用背板包括侧壁,所述背板至少包括两个背板单元,相邻的背板单元之间设有平移动导向装置,相邻的背板单元之间还设有使两背板单元相对水平弹性伸缩的弹性装置。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把背板在与LED灯条垂直的方向上设计成可弹性伸缩,当背板内导光板的吸收热量而膨胀时,背板就受推而伸长,导光板的热胀量直接被吸收,从而有效防止了导光板的翘曲变形,当导光板的温度下降而收缩时,背板就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缩短,始终使导光板和LED灯条之间的耦光距离保持不变,基本上为零距离,保证了较高的入光效率。
112 树脂组成物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00880024844.2 2008-07-16 CN101743579B 2012-08-15 丰田伦由纪; 新家由久; 镰田勇介
发明提供树脂组成物和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抑制由于内部应和外部应力而发生的显示不均和树脂固化物的剥离,其中,内部应力由于保护部与图像显示部之间的树脂固化物的固化收缩而产生,外部应力由于保护部的翘曲而向图像显示部施加,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部和配置在该图像显示部上的透光性的保护部。在图像显示部与保护部之间存在树脂固化物层,该树脂固化物层的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为90%以上,伸长率在25℃为700%以上且在80℃为400%以上,对保护部的紧贴力在25℃为04N/cm以上且在80℃为0.3N/cm以上。
113 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0780046941.7 2007-12-19 CN101563633B 2012-07-18 涉田匠; 阪谷泰一
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包括:具有相背向的两个表面的偏振片和一层保护薄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由以沿单轴取向的状态吸附有二色系色素分子的树脂薄膜形成,所述保护薄膜层配置于所述偏振片的一面上,该偏振板在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还具有含有无机微粒的无机微粒层,还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包括:具有相背向的两个表面的偏振片和两个保护薄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由以沿单轴取向的状态吸附有二色系色素分子的树脂薄膜形成,所述保护薄膜层中的一个配置于所述偏振片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另一个的保护薄膜层配置于所述偏振片的另一个表面上,该偏振板在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还具有含有无机微粒的无机微粒层。进而提供包括这些偏振板和液晶单元的组合的液晶显示装置。
114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10397988.6 2011-12-05 CN102494277A 2012-06-13 俞刚
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铺设在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薄片,所述光学薄片的边缘通过多个定位结构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上。本发明在导光板和光学薄片边缘处加设了定位结构,由于光学薄片与框架的膨胀系数相差很远,但和导光板的材质的热膨胀率接近,所以光学薄片固定在导光板上,受热的时候导光板会跟随光学薄片膨胀,温度下降的时候导光板会跟随光学薄片收缩,两者的变化幅度差别很小,因此光学薄片不易产生翘曲;且光学薄片和导光板距离近,冷热环境相同度高,和框架比,光学薄片和导光板的温度更为接近,再加上两者的热膨胀率接近,进一步降低了光学薄片产生翘曲的可能性。
115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110072866.X 2011-03-17 CN102466911A 2012-05-23 梅本清司; 近藤诚司
发明提供一种在将光学构件贴合于液晶单元的两面上而制作液晶面板时,能够抑制液晶面板在目视辨认侧凹状翘曲,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显示状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贴合工序(S31),其在使液晶单元(20)的宽度方向和偏振板的吸收轴平行的状态下将具有与液晶单元(20)的长边的长度对应的宽度的光学构件(10A)在沿着宽度方向的方向上贴合于液晶单元(20)的作为背光侧的面上;第二贴合工序(S32),其在使液晶单元(20)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偏振板的吸收轴(X)平行的状态下使液晶单元(20)和光学构件(10B)层叠且同时夹入一对按压部之间,由此进行贴合,其中,在所述第一贴合工序(S31)之后进行所述第二贴合工序(S32)。
116 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0880017770.X 2008-01-22 CN101681058B 2012-04-18 黑水泰守
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光源(5)、对光源的出射光进行扩散的扩散板(10)、支撑扩散板的支撑台(6)、配置在扩散板上的光学片(7)、扩散板按压部件(21),其被安装在支撑台上并且避开光学片按压扩散板,由此在上述扩散板按压部件(21)与支撑台之间夹持扩散板、以及与扩散板相对的显示面板(2)。根据本发明,用刚性大的扩散板按压部件(21)按压扩散板(10),由此能够抑制因升温而导致的扩散板(10)的弯曲。并且,由于光学片(7)未被扩散板按压部件(21)按压,因此能够自如伸缩地配置,并且能够防止因升温而导致的褶皱。因此,即使是大型的扩散板(10),也能获得优质的显示图像。
117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0880124778.6 2008-10-01 CN101910720B 2012-03-28 吉川贵博
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在具备多个热阴极荧光管(放电管)(20a~20f)的照明装置(3)中,设置有:与多个热阴极荧光管的各热阴极荧光管(20a~20f)的电极部(20A)电连接的插座(21a~21f);和与多个插座(21a~21f)电连接,用于使多个热阴极荧光管(20a~20f)的配线(22b1~22b12)一体化的配线部件(22)。
118 透明复合材料 CN201080014779.2 2010-03-26 CN102365307A 2012-02-29 樋田良二; 向林美代
发明涉及线膨胀系数小、透明性和柔软性优异的透明复合材料、以及使用了该材料的透明复合片,所述透明复合材料是使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所述树脂组合物是将10~40质量%的通过季铵盐和/或季盐进行了有机化处理的数均粒径为10~300nm、纵横比为10~300的合成蒙皂石分散在包含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树脂成分中而成的。
119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201110147859.1 2011-05-30 CN102287682A 2011-12-21 李贞浩; 金昉建
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该背光单元包括:发光器件;导光板,该导光板用于引导从发光器件照射的光;光学片,该光学片布置在导光板的前表面上;底座,该底座布置在导光板下方;模具框架,该模具框架布置在光学片的前表面上;以及防接触突起,该防接触突起布置在底座处以接触模具框架,从而允许模具框架与光学片的前表面及导光板间隔开。
120 显示装置和背光源装置 CN201080004331.2 2010-01-12 CN102272668A 2011-12-07 小仓健; 小野和行; 原孝文; 植田正辉; 山崎雄司; 小日置英明; 长尾智一; 渡边裕一
发明涉及背光源底座的刚性,能应用于在背光源底座上配置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光源底座(24),背光源底座(24)以与液晶面板(10)的背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支撑对液晶面板(10)的背面进行照明的光源(22)。背光源底座(24)为周缘部(24a~24d)起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件,在利用设定于背光源底座(24)上的边界线(L)所划分的第1区域(A 1)和第2区域(A2)分别具备槽部(71~74)。根据本发明,背光源底座在整体上难以挠曲。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