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一种用于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的第一透镜 CN201610228746.7 2016-04-13 CN105738988A 2016-07-06 项雨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的第一透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透镜(2)的物侧表面(S1)和像侧表面(S2)均为非球面表面;所述第一透镜(2)的物侧表面(S1)与像侧表面(S2)的非球面参数用以下公式表示:本发明的用于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的第一透镜使得本发明的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结构简单,采用2片非球面镜片,科学地设计超小型光学镜头组中各个透镜的各项参数值,使得光学镜头组的全长小,且成像与像差小,分辨率较高,光学性能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2 一种用于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的第二透镜 CN201610225690.X 2016-04-13 CN105738983A 2016-07-06 项雨
一种用于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的第二透镜,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透镜(4)的物侧表面(S3)和像侧表面(S4)均为非球面表面;所述第二透镜(4)的物侧表面(S3)与像侧表面(S4)的非球面参数用以下公式表示:本发明的用于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的第二透镜使得新型超小型光学镜头组结构简单,采用2片非球面镜片,科学地设计超小型光学镜头组中各个透镜的各项参数值,使得光学镜头组的全长小,且成像与像差小,分辨率较高,光学性能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3 光学透镜以及包括该光学透镜的显示装置 CN201511036209.4 2015-12-29 CN105738982A 2016-07-06 韩钟浩; 李义滢; 郑周永; 奇元度
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以及包括该光学透镜的显示装置。一种光学透镜包括: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包括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界延伸的直面以及从所述直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曲面。所述直面和所述第一曲面在介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路径中延伸。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凹进的凹陷,并且所述凹陷包括第二曲面。穿过所述第二凹面的光随着所述光穿过第一曲面而改变路径,使得能够有效地控制光路。
44 玻璃预型体的制造方法及玻璃预型体、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及光学元件 CN201380007254.X 2013-02-08 CN104080745B 2016-06-15 宇津木克己; 中村谦吾
在熔融玻璃(YG)悬浮于下模(130)的成型面(132)上的状态下使上模(110)和下模(130)接近,在上模(110)的成型面和下模(130)的成型面(132)到达闭合位置之前,停止对气体喷出孔(133)供给气体,在此气体的供给停止状态下,进一步使上模(110)和下模(130)接近,使熔融玻璃块(YG)与下模(130)的成型面(132)接触,至少在闭合位置,以熔融玻璃块(YG)的一部分进入到下模(130)的气体喷出孔(133)内的程度进行模压成型。通过该玻璃预型体(GP)的制造方法,能将段差和褶皱少的玻璃预型体(GP)再现性良好地制造成所期望的形状。
45 具有扩展的聚焦范围的透镜 CN201280035810.X 2012-05-16 CN103703407B 2016-05-04 H-J.多布沙尔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扩展的聚焦范围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由固体材料构成。透镜的光学表面是透明的且透镜具有折射率分布。根据本发明,透镜(1)的光焦度分布FG关于垂直于光轴(10)的平面,作为径向高度r和孔径的方位phi的函数而在非零折射率基值FL和最大值FSmax之间变化。因此,折射率分布由F(r,phi)=F+F(r,phi)获得,其中,螺旋形的折射率部分F(r,phi)=F(r)*w(phi),其中,FSmax(r)非线性地取决于半径,w(phi)为用于具有螺旋曲线的折射率部分的因子。
46 一种长曲率半径凸面参考面标准具 CN201510968118.8 2015-12-22 CN105423951A 2016-03-23 苏东奇; 曲艺; 苗二龙; 隋永新; 杨怀江
一种长曲率半径凸面参考面标准具涉及光学镜头设计领域,入射光依次通过:孔径光阑、扩束组分、泽尼克面形补偿组分,像差平衡组分和标准参考面;所述孔径光阑、扩束组分、泽尼克面形补偿组分,像差平衡组分和标准参考面同光轴分布;所述泽尼克面形补偿组分补偿光学设计的剩余球差;像差平衡组分平衡整个标准具的像差产生垂直参考面出射的波面;标准参考面以3.5%的反射率反射光束使其原路返回干涉仪内提供参考波面。本发明不同于现有商业化产品。长曲率半径凹面测量的使用要求,有效地缩短了测量空间,解决空间受限的问题,物理上易于实现。同时采用了易于加工的泽尼克面形补偿组分,进行像差补偿,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
47 带有同时变量的像差校正的光学器件 CN201080044115.0 2010-08-16 CN102549478B 2016-02-24 A·N·西蒙诺夫; M·C·罗姆巴赫
发明涉及一光学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光学元件,其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其他在垂直于该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是可移动的,其中这些光学元件的组合适用于同时校正至少两个不同阶的可变像差,其校正程度取决于该些光学元件的相对位置。这个光学系统适用于校正像差,像差是可变的和取决于透镜相对于主体/成像平面的位置。进一步,该光学系统适用于校正像差变化以及该系统的散焦。这些像差可以包括意味着散焦和像散的第二阶像差,意味着慧星形和三叶形的第三阶像差,例如球形像差的第四阶像差和进一步更高阶像差项。
48 结像镜头 CN201210411589.5 2012-10-25 CN103676097B 2015-10-28 蔡宗翰; 周明达
一种结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由凸面转凹面的变化、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当结像镜头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同时修正中心视场与离轴视场的像差,提高视并降低所产生的光学歪曲。
49 投影变焦距镜头和投影显示设备 CN201280010260.6 2012-02-23 CN103403604B 2015-06-24 天野贤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小型化具有六个透镜组的投影变焦距镜头和加宽该投影变焦距镜头的视场,同时在整个变焦距范围内满意地修正像差。[技术方案]从放大侧顺序地设置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组(G5)、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G5),并且将投影变焦距镜头构造为在缩小侧是远心的。将该投影变焦距镜头构造为使得在变焦时第一和第六透镜组(G1,G6)是固定的,同时第二至第五透镜组(G2-G5)是移动的,并且由多个透镜构成第五透镜组,并且将双凸透镜设置在最大放大侧,并且将变焦距镜头构造为满足条件表达式(1):(R51a+R51b)/(R51a-R51b)≤0和(2):25.0
50 自由曲面透镜及含有该自由曲面透镜的成像系统 CN201310503691.2 2013-10-24 CN104570305A 2015-04-29 朱钧; 杨通; 金国藩; 范守善
发明涉及一种自由曲面透镜,该自由曲面透镜所处的空间定义一三维直坐标系(X,Y,Z),其中,该自由曲面透镜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一第一自由曲面以及一第二自由曲面,所述第一自由曲面及第二自由曲面关于X-Z平面对称,且均为一5次的XY多项式曲面;所述第二表面为出光面,且为一10次非球面。本发明还涉及一含有该自由曲面透镜的成像系统。
51 定焦镜头 CN201410163377.9 2014-04-22 CN104423022A 2015-03-18 赖圣棠; 王国权
发明提供一种定焦镜头,本发明的定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以及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群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其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透镜的屈光度依序为负、负、正。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群配置在第一透镜群与像侧之间,且第二透镜群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第四、第五以及第六透镜的屈光度依序为正、负、正。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透镜彼此分离。本发明的定焦镜头以彼此分离的多个透镜取代胶合透镜,除了可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之外,还可避免胶合透镜的开胶的险,从而使定焦镜头具有高的温度容受性。
52 一种具有凹凸透镜功能的3D打印平面镜片 CN201410674042.3 2014-11-21 CN104360423A 2015-02-18 赵婉艺; 陈志华
一种具有凹凸透镜功能的3D打印平面镜片,其技术方案为利用3D打印技术逐层增材制造的方法原理,逐层制造一种平面的镜片,每一层材料的折射率具有过渡性和连续性,这样通过不同折射率的连续过渡,使所有层材料叠加完成后的平面镜片具有凹透镜或凸透镜的功能。这样生产出来的镜片外观的两面是完全平的,具有标准性和统一性,但由于构成这个平面镜片的众多平面层使用的是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使这种平面镜具有了传统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相应功能。全平的镜片具有标准型,方便生产运输,更重要的是方便镜片运用在其他物品前的打磨。
53 结像镜头 CN201210411589.5 2012-10-25 CN103676097A 2014-03-26 蔡宗翰; 周明达
一种结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由凸面转凹面的变化、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当结像镜头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同时修正中心视场与离轴视场的像差,提高视并降低所产生的光学歪曲。
54 变焦镜头和成像设备 CN201280031171.X 2012-06-22 CN103635845A 2014-03-12 河村大树
为了实现小型的且具有有利的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具有负倍率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屈光的第二透镜组(G2)从物体侧顺序地设置,使得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间距在改变放大倍率时改变。如果在第一透镜组(G1)内从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的表面至最靠近图像侧的透镜的表面的距离是D1g,在第二透镜组(G2)内从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的表面至最靠近图像侧的透镜的表面的距离,以及当在摄远端处聚焦在无穷远时物体侧部分第二透镜组(G2F)和图像侧部分第二透镜组(G2R)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分别是D2g和D2t,并且整个系统在摄远端处的焦距是ft,则满足下述条件公式:1.0
55 长长度透镜 CN201110085083.5 2011-03-31 CN102207561B 2014-03-05 治部康臣; 出野康弘; 藤谷淳治
公开了一种长长度透镜(100),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纵长表面(111、112)的透镜部分(110)。透镜部分(110)的第一和第二纵长表面(111、112)中的至少一个纵长表面是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弯曲透镜表面。肋部分(120)被设置在透镜部分(110)的在第一纵长表面(111)的宽度方向上面向的两个相反侧中的每一侧处。肋部分(110)在与第二纵长表面(120)分离的位置中沿着透镜部分(110)的纵向方向延伸。脱模表面(130)在第二纵长表面(112)和肋部分(120)之间延伸。脱模表面(130)包括朝向肋部分向外倾斜的倾斜表面(132)。倾斜表面(132)被向内弯曲,其脱模朝向肋部分(120)逐渐地增加。
56 薄型光学系统 CN201010589075.X 2010-12-15 CN102478702B 2013-11-27 汤相岐; 陈俊杉; 黄歆璇
发明涉及一种薄型光学系统,其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正屈光双凸的第一透镜,其物侧光学面及像侧光学面皆为非球面;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且物侧光学面及像侧光学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光学面或像侧光学面可设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另可设置光圈与设置于成像面处的影像感测组件,以供被摄物成像;该薄型光学系统满足特定的条件。据此,本发明可有效缩短光学系统的长度及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达到薄型化的功能,以应用于小型相机、手机等更为薄型化的使用需求。
57 投影变焦距镜头和投影显示设备 CN201280010260.6 2012-02-23 CN103403604A 2013-11-20 天野贤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小型化具有六个透镜组的投影变焦距镜头和加宽该投影变焦距镜头的视场,同时在整个变焦距范围内满意地修正像差。[技术方案]从放大侧顺序地设置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组(G5)、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G5),并且将投影变焦距镜头构造为在缩小侧是远心的。将该投影变焦距镜头构造为使得在变焦时第一和第六透镜组(G1,G6)是固定的,同时第二至第五透镜组(G2-G5)是移动的,并且由多个透镜构成第五透镜组,并且将双凸透镜设置在最大放大侧,并且将变焦距镜头构造为满足条件表达式(1):(R51a+R51b)/(R51a-R51b)≤0和(2):25.0
58 度扩散的光学透镜 CN201210560561.8 2012-12-19 CN103062705A 2013-04-24 李丽梅; 郑俊义; 林博瑛
发明公开了大度扩散的光学透镜,其沿中心轴旋转对称,光学透镜设于光源上方,光学透镜中心与光源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光学透镜包括底面、与底面一端连接的弧形出光面和与底面另一端连接的中部弧状凹形的入光面,底面为与弧状凹形入光面连接的环状凹形曲面,所述底面的环状凹形曲面上设有光扩散结构。本发明的光学透镜,在环状凹形曲面的底面上设置了光扩散结构,可使光源接收板上的光分布更加均匀;还可避免由于光学透镜与光源在封装时,由于封装公差导致接收面出现亮圈的问题,降低封装公差要求。本发明还可在出光面上设置光扩散结构,使光源接收面上的光分布更加均匀,可解决光源接收面上局部亮圈的问题。
59 光拾波器用物镜和光拾波器装置 CN201110175474.6 2011-06-27 CN102664025A 2012-09-12 中川洋平
发明提供一种光拾波器用物镜及光拾波器装置,其中,该光拾波器用物镜具备:使激光会聚的第一透镜面、使由所述第一透镜面会聚的激光进一步会聚的第二透镜面,并且沿该物镜的光轴方向观看时的所述第一透镜面的投影面积S1和所述第二透镜面的投影面积S2,满足S1/S2≤2.0。
60 薄型光学系统 CN201010589075.X 2010-12-15 CN102478702A 2012-05-30 汤相岐; 陈俊杉; 黄歆璇
发明涉及一种薄型光学系统,其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正屈光双凸的第一透镜,其物侧光学面及像侧光学面皆为非球面;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且物侧光学面及像侧光学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光学面或像侧光学面可设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另可设置光圈与设置于成像面处的影像感测组件,以供被摄物成像;该薄型光学系统满足特定的条件。据此,本发明可有效缩短光学系统的长度及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达到薄型化的功能,以应用于小型相机、手机等更为薄型化的使用需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