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反射式超短焦投影系统 CN201610990725.9 2016-11-10 CN106646838A 2017-05-10 陈贵阳; 周静静
发明公开一种反射式超短焦投影系统,属于超短焦技术领域,包括镜头前组和镜头后组,镜头后组包括DMD芯片和投影成像镜头组,DMD芯片下方设有一直棱镜,直角棱镜反射后的光进入投影成像镜头组,投影成像镜头组为多片镜片同轴式设计,镜头前组为自由曲面反射镜,投影成像镜头组的后端与自由曲面反射镜前端之间的平距离为180mm。本发明将自由曲面反射镜和球面、非球面镜头组合成的投影成像镜头组相结合,是一种折反式光学系统。使用自由曲面扩展修正像面梯形变形的影响,非球面校正像差,解决了短焦投影仪容易出现的画面失真,存在畸变,边缘模糊等问题,带来更好的画质体验。并且本发明设计直角棱镜能够最大限度的反射光线,保证投影画面的亮度
2 具有显示部件的照相机 CN201510679968.6 2015-10-19 CN105549298A 2016-05-04 大仓幸伸; 斋藤洸辅
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显示部件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包括被布置在取景器光学系统中的显示部件。显示部件被配设在照相机的取景器中,并且显示部件配设有包括多个反射棱镜的反射棱镜组以及被形成以围绕反射棱镜组的框架线。形成所述框架线的形状由凸部构成,并且所述凸部的脊线在相对于反射棱镜的脊线的方向扭曲的位置
3 一种同面反射的光路互换装置 CN201510252658.6 2015-05-18 CN104808323A 2015-07-29 钟朝阳; 侯文玫; 杨卫; 句爱松; 罗佳林; 柯有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同面反射的光路互换装置,包括一五棱镜、第一等腰直角棱镜和第二等腰直角棱镜,所述五角棱镜的两个互成直角的两个面分别为第一入射面、第一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与第一等腰直角棱镜的斜边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入射面设置于所述五角棱镜的左侧,所述第二等腰直角棱镜的两个互成直角的两个面分别为第二入射面、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与所述第一等腰直角棱镜的斜边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出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二等腰直角棱镜的右侧,且所述五角棱镜、第二等腰直角棱镜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等腰直角棱镜的左右两侧。本发明在交换两光束空间位置的同时,具有无任何光程差和抗干扰能强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
4 光线转换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310197249.1 2013-05-24 CN103293650A 2013-09-11 王尚
发明提供一种光线转换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转换装置包括准直透镜及反射模,所述准直透镜用于将自然光准直,同时转换为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振动方向的光线的线偏光;所述准直透镜出光面侧设有偏振分光片,且通过所述准直透镜得到的所述线偏光照射到所述偏振分光片的入射为锐角;所述偏振分光片用于将所述线偏光中振动方向与所述偏振分光片透过轴方向相同的光透射,其它振动方向的光反射;所述反射模块用于至少反射两次被所述偏振分光片反射的光线,以使所述反射光线与经过所述偏振分光片的透射光线以相同的振动方向射出。本发明主要应用在显示器中。
5 具有可调节的观察方向的内窥镜 CN201480052694.1 2014-10-01 CN105611863A 2016-05-25 P·绍温克; R·奥尔泽考斯基·施罗德
发明涉及一种在一观察度下具有可调节的观察方向的内窥镜(1),特别是一种视频内窥镜(1),所述内窥镜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内窥镜轴杆(3),其中所述内窥镜轴杆(3)具有远侧观察窗口(5),其中用于采集目标的可移动的光学器件(10)设置在所述内窥镜轴杆(3)中。内窥镜(1)的特征在于,聚焦光学单元(22)被布置在所述远侧观察窗口(5)与所述可移动的光学器件(10)之间,其中所述聚焦光学单元(22)的焦距可以根据观察角度被改变或能够改变。
6 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导光装置及虚像显示装置 CN201410060169.6 2014-02-21 CN104007502A 2014-08-27 平出纪明
发明提供:可嵌入虚像显示装置,并以接近眼镜的形态来改善外观的形式且在状的导光部件的接合部分中维持高精度并可确保导光的光学功能的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导光装置及采用导光装置的虚像显示装置。导光装置(20)制造时,利用第一及第二接合用肋(R1、R2),使导光棱镜(10)和对置棱镜(50)从特定的偏移方向连结。此时,利用相对于第一接合面(AS)的偏移方向的倾斜度的差异引起的第一接合面(AS)和第二接合面(BS)间的间隙大小的差异,控制粘接剂的流动方向,使由以期望的状态填充的粘接剂形成的接合部(JN)维持高精度。
7 成像单元 CN201210446106.5 2012-11-08 CN103091942A 2013-05-08 野村博
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单元,包括:入射侧光学系统;入射侧棱镜,包括第一反射表面、第一出射表面以及与入射侧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第一入射表面;出射侧棱镜,包括第二入射表面、第二反射表面以及第二出射表面,第二出射表面与光轴正交并且被第二反射表面反射的光线从第二出射表面射出;以及图像传感器,其接收从第二出射表面射出的光线。第一入射表面比第二出射表面更靠近摄像物体。平行光线在第一反射表面处在光轴上的偏转大于90°,并且平行光线在第二反射表面处的偏转角小于90°。
8 光束的轴间间距转换装置及基板曝光装置 CN200710104673.1 2007-05-28 CN101082780B 2011-03-30 押田良忠; 内藤芳达; 铃木光弘; 山口刚; 丸山重信
发明提供一种加工及使用容易且可使光束的平行度优良的光束的轴间间距转换装置及曝光位置精度优良的基板曝光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使xy方向的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柱的平行玻璃(1418)和xy方向的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角柱且在与xy方向成直角的z方向的一个表面上具有槽(G)的平行玻璃(1411~1417)以槽(G)为内侧的方式贴紧重叠,使要进入槽(G)内的光全反射,从而将以13mm的间距(Px)入射的平行光束(10A)的光轴为以1mm的间距(Px')射出的平行光束(10)。
9 成像单元和移动电子设备 CN200810082226.5 2008-02-26 CN101257576A 2008-09-03 野村博; 奥田功; 多田英二郎; 金子敦美
一种成像单元,包括图象传感器、入射侧棱镜、出射侧棱镜、以及位于入射侧棱镜和出射侧棱镜之间的中间光学系统,其中入射到入射侧棱镜上的光经过入射侧棱镜、中间光学系统和出射侧棱镜入射到图象传感器上,成像单元包括以入射侧棱镜的入射和出射光轴、中间光学系统的光轴和出射侧棱镜的入射和出射光轴都处在公共平面上的方式支承入射侧棱镜、出射侧棱镜和中间光学系统的外壳;以及图象传感器安装于其上、固定到外壳上以使图象传感器面对出射侧棱镜的出射表面的盖板,盖板关闭外壳的孔。
10 成像装置 CN200810082227.X 2008-02-26 CN101256345A 2008-09-03 野村博; 奥田功; 多田英二郎; 金子敦美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光学元件的成像光学系统;图象传感器,其成像表面位于成像光学系统的图象形成平面上;图象传感器安装于其上的电路板;以及用于处理从图象传感器输出的图象信号的图象处理电路和用于可移动光学元件的驱动电路,图象处理电路和驱动电路两者都安装在电路板上。图象处理电路和驱动电路按照从更接近于图象传感器的侧面的顺序依次布置在电路板上。
11 可调光学系统以及使用并制造其的方法 CN200480016960.1 2004-06-17 CN1809776A 2006-07-26 T·莱沃拉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焦距的小尺寸和轻重量的光学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系统,包括图像平面(203,303),其上形成有由光学系统观察到的目标的图像、具有可调焦距的第一光学组件(204,304)、具有光路的棱镜(201,301),所述光路如此调整,即其对应于为第一光学组件(204,304)调整过的焦距。通过依照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在图像平面(203,303)上形成位于第一光学组件(204,304)焦距距离处的观察到的目标的图像,从而第一光学组件(204,304),棱镜(201,301)和图像平面(203,303)固定地保持在彼此相关的位置中。
12 正象观测光学系统 CN02153687.2 2002-12-03 CN1244832C 2006-03-08 石井慎一郎; 根元悟
一个正象观测光学系统,自物体其依序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入射面和至少两个反射面的第一棱镜,一个物镜光学系统的前透镜组,一个具有一个入射面和至少两个反射面的第二棱镜,一个物镜光学系统的后透镜组,一个视场光阑,和一个目镜光学系统。第一棱镜或者第二棱镜的一个反射面包括一个屋脊型反射镜面。并满足下列条件:sin(θ-ω’)>1/n…(1);6°<ω<16° …(2);其中,θ表示第一棱镜的入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夹;ω表示一个实视场ω(半值);ω’表示第一棱镜内实视场ω(半值)的一条光线和光轴之间的夹角;n表示第一棱镜的折射率。
13 防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1610158326.6 2016-03-18 CN105842830A 2016-08-10 武延兵
发明提供一种防窥结构,包括透明本体和多个遮挡件,所述透明本体上形成有用于容纳多个所述遮挡件的多个容纳槽,多个所述遮挡件间隔设置,所述透明本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遮挡件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出光单元,所述出光单元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遮挡件的侧面形成为反光面,所述反光面能够将从所述出光单元的入光面射向该反光面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反射,且所述反光面设置为从反光面反射的光线的反射方向与出光面之间的夹大于入射至反光面的光线的入射方向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防窥结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防窥结构能够使得显示装置实现防窥作用的同时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14 光线转换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310197249.1 2013-05-24 CN103293650B 2016-06-15 王尚
发明提供一种光线转换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转换装置包括准直透镜及反射模,所述准直透镜用于将自然光准直,同时转换为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振动方向的光线的线偏光;所述准直透镜出光面侧设有偏振分光片,且通过所述准直透镜得到的所述线偏光照射到所述偏振分光片的入射为锐角;所述偏振分光片用于将所述线偏光中振动方向与所述偏振分光片透过轴方向相同的光透射,其它振动方向的光反射;所述反射模块用于至少反射两次被所述偏振分光片反射的光线,以使所述反射光线与经过所述偏振分光片的透射光线以相同的振动方向射出。本发明主要应用在显示器中。
15 成像单元和移动电子设备 CN200810082226.5 2008-02-26 CN101257576B 2011-12-07 野村博; 奥田功; 多田英二郎; 金子敦美
一种成像单元,包括图象传感器、入射侧棱镜、出射侧棱镜、以及位于入射侧棱镜和出射侧棱镜之间的中间光学系统,其中入射到入射侧棱镜上的光经过入射侧棱镜、中间光学系统和出射侧棱镜入射到图象传感器上,成像单元包括以入射侧棱镜的入射和出射光轴、中间光学系统的光轴和出射侧棱镜的入射和出射光轴都处在公共平面上的方式支承入射侧棱镜、出射侧棱镜和中间光学系统的外壳;以及图象传感器安装于其上、固定到外壳上以使图象传感器面对出射侧棱镜的出射表面的盖板,盖板关闭外壳的孔。
16 可调光学系统以及使用并制造其的方法 CN200480016960.1 2004-06-17 CN100426039C 2008-10-15 T·莱沃拉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焦距的小尺寸和轻重量的光学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系统,包括图像平面(203,303),其上形成有由光学系统观察到的目标的图像、具有可调焦距的第一光学组件(204,304)、具有光路的棱镜(201,301),所述光路如此调整,即其对应于为第一光学组件(204,304)调整过的焦距。通过依照本发明的光学系统,在图像平面(203,303)上形成位于第一光学组件(204,304)焦距距离处的观察到的目标的图像,从而第一光学组件(204,304),棱镜(201,301)和图像平面(203,303)固定地保持在彼此相关的位置中。
17 光束的轴间间距转换装置及基板曝光装置 CN200710104673.1 2007-05-28 CN101082780A 2007-12-05 押田良忠; 内藤芳达; 铃木光弘; 山口刚; 丸山重信
发明提供一种加工及使用容易且可使光束的平行度优良的光束的轴间间距转换装置及曝光位置精度优良的基板曝光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使xy方向的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柱的平行玻璃(1418)和xy方向的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角柱且在与xy方向成直角的z方向的一个表面上具有槽(G)的平行玻璃(1411~1417)以槽(G)为内侧的方式贴紧重叠,使要进入槽(G)内的光全反射,从而将以13mm的间距(Px)入射的平行光束(10A)的光轴为以1mm的间距(Px′)射出的平行光束(10)。
18 正象观测光学系统 CN02153687.2 2002-12-03 CN1423149A 2003-06-11 石井慎一郎; 根元悟
一个正象观测光学系统,自物体其依序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入射面和至少两个反射面的第一棱镜,一个物镜光学系统的前透镜组,一个具有一个入射面和至少两个反射面的第二棱镜,一个物镜光学系统的后透镜组,一个视场光阑,和一个目镜光学系统。第一棱镜或者第二棱镜的一个反射面包括一个屋脊型反射镜面。并满足下列条件:sin(θ-ω’)>1/n...(1);6°<ω<16°...(2);其中,θ表示第一棱镜的入射面和第一反射面之间的夹;ω表示一个实视场ω(半值);ω’表示第一棱镜内实视场ω(半值)的一条光线和光轴之间的夹角;n表示第一棱镜的折射率。
19 도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도광 장치 및 허상 표시 장치 KR1020157025703 2014-02-05 KR101747741B1 2017-06-27 히라이데노리아키
도광장치(20)의제조시에있어서, 제1 및제2 접합용리브(R1, R2)를이용하여, 도광프리즘(10)과대향프리즘(50)을특정의오프셋방향으로부터연결시킨다. 이때, 제1 접합면(AS)에대한오프셋방향의경사각의차이에의해발생되는제1 접합면(AS)과제2 접합면(BS) 간의간극의크기의차이를이용하여접착제의유동의방향을제어하여, 소망하는상태로충전을행하여접착제로형성되는접합부(JN)를높은정밀도로유지한다.
20 도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도광 장치 및 허상 표시 장치 KR1020157025703 2014-02-05 KR1020150119410A 2015-10-23 히라이데노리아키
도광장치(20)의제조시에있어서, 제1 및제2 접합용리브(R1, R2)를이용하여, 도광프리즘(10)과대향프리즘(50)을특정의오프셋방향으로부터연결시킨다. 이때, 제1 접합면(AS)에대한오프셋방향의경사각의차이에의해발생되는제1 접합면(AS)과제2 접합면(BS) 간의간극의크기의차이를이용하여접착제의유동의방향을제어하여, 소망하는상태로충전을행하여접착제로형성되는접합부(JN)를높은정밀도로유지한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