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01 空气调节机和空气调节机的设置方法 CN201080047214.4 2010-05-27 CN102575888B 2014-06-18 川边义和; 藤高章
一种能够确实地进行抽真空作业,确保运转时的性能的空气调节机及其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充注口,其设置于与液体侧连接配管(33)或气体侧连接配管(34)连接的连接;液体侧阀(16),其设置于液体侧连接配管(33)与膨胀阀(13)之间的配管(31);气体侧阀(17),其设置于气体侧连接配管(34)与压缩机(11)之间的配管(31);和压检测器(18),其设置于从液体侧阀(16)至室内侧热交换器(21)的配管(31、32、33)或者从室内侧热交换器(21)至气体侧阀(17)的配管(31、32、34),在未连接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的状态下,封闭液体侧阀(16)和气体侧阀(17),在由液体侧阀(16)和气体侧阀(17)封闭的配管(31)中预先封入制冷剂。
202 车用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及车用空调装置 CN201180073702.7 2011-09-26 CN103826888A 2014-05-28 矶田昭二; 高谷士郎
一种车用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其将使用了HFC制冷剂的第二空调装置(100b)设置在装载于车辆的框架内,来更新设置在框架内的、使用HCFC或CFC制冷剂的第一空调装置,其中,所述更新方法具有:将第一空调装置的至少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减压元件及室内热交换器从框架取下的拆卸工序;将压缩机(11b)、室外热交换器(14b)、减压元件(13b)及室内热交换器(12b)配置在框架内的规定位置,来构成第二空调装置的组装工序;以及将HFC制冷剂填充到设置在框架内的第二空调装置的填充工序,利用对设置于第一空调装置的压缩机进行驱动的逆变器,基于设于压缩机(11b)的排出侧的压传感器和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的测定值,来对压缩机(11b)进行控制,以使第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量比第一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量大。
203 将二用作制冷剂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填充方法 CN201210157316.2 2007-07-18 CN102645063B 2014-03-05 松冈弘宗; 栗原利行
一种将二作为制冷剂使用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可缩短制冷剂填充时间,缩短制冷剂填充后到可以运行为止的时间。将CO2作为制冷剂使用的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包括连接步骤和制冷剂填充步骤。在连接步骤中,将储气瓶(81)经过加热器(83)与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填充对象空间连接。在制冷剂填充步骤中,使制冷剂从储气瓶(81)经过加热器(83)朝制冷剂填充对象空间移动。另外,在制冷剂填充步骤中,利用加热器(83)对从储气瓶(81)出来的制冷剂进行加热,以使进入制冷剂填充对象空间时的制冷剂的比成为430KJ/kg以上。
204 空调装置 CN201010601672.X 2007-08-29 CN102080904B 2014-02-26 西村忠史; 山口贵弘
一种空调装置,可简化进行适当制冷剂量的判定所需的条件。制冷剂回路(10)进行制冷运行,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并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膨胀(38)在进行制冷运行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并配置在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上游侧,可将制冷剂流切断。制冷剂检测部(39)配置在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对积存在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制冷剂的量进行检测。
205 从空气调节系统回收制冷剂的方法和装置 CN201310203156.5 2013-05-28 CN103453703A 2013-12-18 R·桑哈基
一种用于从空气调节系统(200)回收制冷剂的装置(230)包括收集器(235),该收集器通过流体进入相同装置的流体输送管道(101)液压地连接设置在空气调节系统中的高压分支(221)和低压分支(222)。该装置(230)还包括蒸发器(232),蒸发器(232)被配置为通过制冷剂的残余液体部分的蒸发来分离制冷剂和杂质,获得朝向蒸发器(232)的上部上升的纯化制冷剂,并获得集中在蒸发器(232)的下部中的杂质。此外,包括压缩机的抽吸单元(233)被设置用于循环纯化制冷剂。此外,设置有在与用于循环制冷剂的抽吸单元(233)液压连接的冷凝器(236),并且设置有与冷凝器(236)液压连接的存储容器(234),存储容器(234)被布置为包含由冷凝器(236)冷凝的制冷剂。除了以上限定,在蒸发器(232)的上游设置有辅助压缩机构件,该辅助压缩机构件被布置为与输送管道并联,并且被配置为提高制冷剂朝向蒸发器(232)的流动速率,和用于与抽吸单元(233)配合辅助空气调节系统(200)中制冷剂的渐进式压降低。
206 用于识别机动车的冷却循环回路中的故障的方法和诊断测试器 CN201280014074.X 2012-02-15 CN103429445A 2013-12-04 B.霍尼希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机动车的冷却循环回路(2)中的故障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却循环回路(2)沿冷却介质(12)的流动方向包括压缩机(6)、冷凝器(8)、膨胀装置(18)和蒸发器(4),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在断开所述压缩机(6)时测量第一冷却介质压;(b)接通所述压缩机(6);其特征在于,(c)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之后测量第二冷却介质压力;(d)由在之前所测量的第二冷却介质压力和第一冷却介质压力形成差值;并且(e)将所述差值与至少一个参考值进行比较,以识别所述冷却循环回路(2)中的故障。
207 空气调节器 CN201280011964.5 2012-03-05 CN103415751A 2013-11-27 是永和典; 仓持威; 堀内启史
短时间且安全可靠地向室外机构成设备中的大容量设备即室外热交换器和剩余制冷剂存储容器填充制冷剂,确保制冷剂回路所需的制冷剂量。空气调节器具备室外机(1)和室内机(8),室外机作为室外构成设备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切换制冷剂流动方向的流路切换(3)、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4)、对制冷剂减压的第一膨胀阀(11)、存储制冷剂中的剩余制冷剂的剩余制冷剂存储容器(12)和对制冷剂减压的第二膨胀阀(13),室内机具有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室内机热交换器(9),空气调节器具备设于与室外热交换器(4)直接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6a)的室外热交换器用制冷剂填充口(14)和设于与剩余制冷剂存储容器(12)直接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6b)的剩余制冷剂存储容器用制冷剂填充口(15)。
208 用氯-3,3,3-三氟丙烯配制的稳定系统 CN201310300275.2 2009-03-06 CN103351849A 2013-10-16 B·L·范霍恩; M·Y·艾尔希科; B·B·陈; P·波内特
发明涉及用氯-3,3,3-三氟丙烯配制的稳定系统,具体涉及一个制冷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或热传输系统,包含润滑剂、金属和卤代烯1-氯-3,3,3-三氟丙烯,其中,所述制冷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或热传输系统不含卤代烯烃稳定剂。本发明的配制品是对制冷、热传输、以及泡沫预混合物特别有用的组合物。
209 低温系统、低温泵系统的运行方法以及压缩机单元 CN201310073415.7 2013-03-07 CN103306936A 2013-09-18 松井孝聪
发明提供一种低温系统、低温泵系统的运行方法以及压缩机单元,其由适当的工作气体压运行。本发明的低温泵系统(100)具备:低温泵(10),用于执行包括从室温向超低温降温的准备运行和超低温的真空排气运行;低温泵(10)用的工作气体的压缩机单元(50);气体管路(72),连接低温泵(10)和压缩机单元(50);气体容量调整部(74),构成为与准备运行相比增加真空排气运行时的气体管路(72)的工作气体量;及控制装置(110),用于控制压缩机单元(50),以便对气体管路(72)提供压力控制。
210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880130555.0 2008-10-29 CN102112816B 2013-09-18 森本裕之; 山下浩司; 鸠村杰;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能使系统的选定所需的操作简单化的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具有: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至少一台中间热交换器(15);通过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配管(4)连接压缩机(10)、热源侧热交换器(12)、膨胀(16e)及中间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侧流路的冷冻循环回路;和通过热介质流通的配管5连接中间热交换器(15)的热介质侧流路、(21)及使用侧热交换器(26)的热介质循环回路;压缩机(10)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2)收容在热源装置(1)内;中间热交换器(15)和泵(21)收容在中继单元(3)内;使用侧热交换器(26)收容在室内机(2);在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用于吸收热介质的体积变化的膨胀箱(6)。
211 E-1,3,3,3-四氟丙烯和至少一种四氟乙烷的组合以及它们的加热用途 CN201180060499.X 2011-12-14 CN103261360A 2013-08-21 K.康托马里斯
本文公开了一种制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冷凝器中冷凝蒸气工作流体,从而产生液体工作流体,所述蒸气工作流体包含(a)E-CF3CH=CHF和(b)至少一种式C2H2F4的四氟乙烷;前提条件是所述工作流体中E-CF3CH=CHF与E-CF3CH=CHF和C2H2F4的总量的重量比为约0.01至0.99。本文还公开了包含工作流体的设备,所述工作流体包含(a)E-CF3CH=CHF和(b)至少一种式C2H2F4的四氟乙烷;前提条件是所述工作流体中E-CF3CH=CHF与E-CF3CH=CHF和C2H2F4的总量的重量比为约0.01至0.99。本文还公开了提高热泵设备中最高可行冷凝器操作温度的方法,所述设备适用于HFC-134a工作流体,所述提高相对于当HFC-134a用作所述热泵工作流体时的所述最高冷凝器操作温度而言,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热泵加载工作流体,所述工作流体包含(a)E-CF3CH=CHF和(b)至少一种式C2H2F4的四氟乙烷;前提条件是E-CF3CH=CHF与E-CF3CH=CHF和C2H2F4的总量的重量比为约0.01至0.99。本文还公开了替代热泵中HFC-134a制冷剂的方法,所述热泵设计使用HFC-134a,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替代工作流体,所述替代工作流体包含(a)E-CF3CH=CHF和(b)至少一种式C2H2F4的四氟乙烷;前提条件是E-CF3CH=CHF与E-CF3CH=CHF和C2H2F4的总量的重量比为约0.01至0.99。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约10重量%至约40重量%的E-CF3CH=CHF,和约90重量%至约60重量%的CHF2CHF2。
212 指示冷却剂回收和再充入设备中的过滤器更换的方法 CN201180034606.1 2011-04-26 CN103118759A 2013-05-22 S.巴利加
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示冷却剂回收和再充入设备(10)中的过滤器更换的方法、以及冷却剂回收和再充入设备(10)。设备(10)适于连接到冷却装置(12)。设备(10)包括过滤器(16),该过滤器(16)适于过滤所述冷却剂,并且除去所述回收的冷却剂中的污染物。过滤器(16)包括熔断器(26),该熔断器(26)适于指示过滤器(16)何时应该被更换。
213 测量回收的制冷剂的方法以及一种制冷剂回收和再充入设备 CN201180043817.1 2011-08-29 CN103109143A 2013-05-15 G.文卡特什
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回收的制冷剂重量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制冷剂回收和再充入的设备(10)。在制冷剂回收路径(20)和制冷剂再充入路径(22)之间建立连接。在制冷剂回收路径(20)和制冷剂再充入路径(22)中填充制冷剂。一旦制冷剂占据制冷剂回收和再充入设备(10)的所有构件,则测量制冷剂存储罐(18)的重量。在从制冷装置(12)回收制冷剂之前测量一次制冷剂存储罐(18)的重量,并且在从制冷装置(12)回收制冷剂之后测量一次制冷剂存储罐(18)的重量。计算回收之前和回收之后所测量的重量之差,以获得回收的制冷剂的量。
214 冷冻装置 CN200980116858.1 2009-04-30 CN102016447B 2013-05-08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一种空调装置(1),包括两级压缩式的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5)、利用侧热交换器(6)、切换机构(3)、第一后级侧注入管(18c)、中间热交换器(7)、中间热交换器分流管(9)及液体注入管(18h)。在该空调装置(1)中,进行注入量最优化控制,该注入量最优化控制对通过液体注入管(18h)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2d)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加热运转时的注入比要比冷却运转时的注入比大,其中,所述注入比是通过第一后级侧注入管(18c)和液体注入管(18h)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2d)的制冷剂的流量与从压缩机构(2)排出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比。
215 车用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车用空调装置 CN201080069027.6 2010-09-10 CN103079854A 2013-05-01 浦川正利; 高谷士郎
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的更新方法将配置在搭载于车辆(1)上的框架(8)内、使用旧制冷剂的车用空调装置(100a)更新成使用替代制冷剂的车用空调装置(100b),具有:取下工序,从框架(8)上取下车用空调装置(100a);组装工序,将形成为能够收纳在框架(8)内的车用空调装置(100b)配置在框架(8)内;填充工序,向车用空调装置(100b)填充替代制冷剂;使车用空调装置(100b)的制冷剂循环量多于车用空调装置(100a),使车外侧热交换器(14b)以及车内热交换器(12b)的单位容积的热交换容量大于更新前。
216 容器清洁和再装载的方法及设备 CN201180035177.X 2011-05-17 CN103003646A 2013-03-27 D.卡尔
一种用于清洁、消毒和再装载自冷却容器的设备和方法,容器具有热交换单元,热交换单元包括在其内部的压紧的,该设备包括多个清洁和消毒材料源,这些材料源通过多个被连接到容器,以便将所述材料注入容器和从容器排放材料。二化碳气体源被注入所述热交换单元以被所述碳吸附。冷却流体源和构件用于在所述二氧化碳气体被吸附期间使冷却流体循环通过容器以便移除因二氧化碳气体被吸附而产生的热量。
217 传热组合物 CN201180030528.8 2011-05-20 CN102947409A 2013-02-27 罗伯特·E·洛
发明提供了一种传热组合物,其包含(i)选自反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E))、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及其混合物的第一组分;(ii)二(R-744);和(iii)选自二氟甲烷(R-32)、1,1,1,2-四氟乙烷(R-134a)及其混合物的第三组分。
218 传热组合物 CN201180030433.6 2011-05-20 CN102939350A 2013-02-20 罗伯特·E·洛
发明提供了一种传热组合物,其包含:(i)选自反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E))、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和它们的混合物中的第一组分;(ii)二(R-744);和(iii)选自丙烯(R-1270)、丙烷(R-290)、正丁烷(R-600)、异丁烷(R-600a)和它们的混合物中的第三组分。
219 换热组合物和方法 CN201080030854.4 2010-05-07 CN102803427A 2012-11-28 S.F.亚纳莫塔; M.W.斯帕茨; R.P.富格尔; E.d.C.贝拉贝切拉
公开了组合物、方法和系统,其包括或者利用多组分混合物,该多组分混合物包含:(a)大约10%到大约35%重量的HFC-32;(b)大约10%到大约35%重量的HFC-125;(c)大约20%到大约50%重量的HFO-1234ze、HFO-1234yf和这些的组合;(d)大约15%到大约35%重量的HFC-134a;和任选的(e)最多大约10%重量的CF3I和最多大约5%重量的HFCO-1233ze,其中所述重量百分数是基于组合物中组分(a)–(e)的总量。
220 用于离心压缩机传热流体 CN201180012036.6 2011-02-28 CN102782078A 2012-11-14 W.拉彻德
发明涉及通过包括离心压缩机且含有传热流体的蒸气压缩回路冷却或加热流体或形体的方法,所述传热流体包括选自2,3,3,3-四氟丙烯、1,3,3,3-四氟丙烯、1,1,1,2-四氟乙烷、1,1-二氟乙烷和3,3,3-三氟丙烯中的至少两种化合物,其中:离心压缩机的赫数与如果蒸气压缩回路中的传热流体用1,1,1,2-四氟乙烷代替时离心压缩机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具有的马赫数的比大于或等于0.97且小于或等于1.03;离心压缩机的压缩比小于或等于如果蒸气压缩回路中的传热流体用1,1,1,2-四氟乙烷代替时离心压缩机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具有的压缩比。本发明还涉及适合实施该冷却或加热方法的设备,且还涉及用于转变现有设备的方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