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180071152.5 2011-06-16 CN103562660B 2015-11-25 森本裕之; 山下浩司; 隅田嘉裕;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运算装置(57)根据下述的入口液和饱和气体焓以及饱和液焓计算出从第2节流装置(52)流出的制冷剂的干度,所述入口液焓根据流入第2节流装置(52)的制冷剂的温度而计算出来;所述饱和气体焓以及饱和液焓通过检测从第2节流装置(52)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或者被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压而计算出来,根据从第2节流装置(52)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被压缩机(1)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计算出从第2节流装置(52)流出的制冷剂的液相浓度以及气相浓度,根据计算出的干度、液相浓度以及气相浓度,计算出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成分。
122 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和多联机系统 CN201510324118.4 2015-06-12 CN104896675A 2015-09-09 罗彬; 李元阳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其中,多联机系统包括由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构成的再冷却回路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值;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小值,并获取第三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最大值;以及根据最小值和最大值计算过热度。该回气过热度测试方法全部采用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再冷却回路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进行精确测试,从而可保证进入压缩机的冷媒不会出现液态,并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
123 用于控制至蒸发器的制冷剂供应的方法 CN201180061566.X 2011-10-19 CN103250013B 2015-08-26 R.伊扎迪-扎马纳巴迪; L.F.S.拉森; C.泰博
公开了用于控制至蒸汽压缩系统(1)的蒸发器(5)的制冷剂供应的方法,蒸汽压缩系统例如是制冷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或蒸汽压缩系统(1)包括布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蒸发器(5)、压缩机(2)、冷凝器(3)和膨胀装置(4)。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致动蒸汽压缩系统(1)的部件,例如膨胀(4)、扇或压缩机(2),使得蒸发器(5)中的干区改变;测量代表离开蒸发器(5)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信号;分析被测量的温度信号,例如包括获得信号变化率;确定被致动部件和被测量的温度之间的传递函数的增益沿降低温度方向从最大值下降至最小值的温度值;将所确定的温度值限定为对应于离开蒸发器(5)的制冷剂的零过热(SH=0)值;以及根据限定的SH=0的温度值并且基于被测量的温度信号来控制至蒸发器(5)的制冷剂供应。这些方法步骤可以一定时间间隔重复,以便提供SH=0的温度值的更新确定。该方法允许仅基于被测量的温度信号来确定SH=0的点。随后,可仅基于被测量的温度信号来控制至所述蒸发器(5)的制冷剂供应。
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过热控制 CN200680054659.9 2006-05-26 CN101443610B 2015-08-26 A·利夫森; M·F·塔拉斯; R·洛尔德
一种过热控制,是利用在一些热量传送给制冷剂之后位于蒸发器下游的某位置处的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是密封的压缩机,至少一部分制冷剂由电机加热。温度于制冷剂的温度在通过电机后已增加之后被感测到。在另一实施例中,制冷剂的温度于压缩机元件内已发生一些最小的压缩和最小的温升之后被测量。在这两种情况下,通过测量一些额外的热量已增加到制冷剂后制冷剂的温度,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过热可以控制到较低的数值。改进后的过热控制通过增加系统效率,系统容量和改进油返回到压缩机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125 空调装置 CN201280076441.9 2012-10-18 CN104755849A 2015-07-01 本田雅裕; 松冈慎也; 中川秀幸
空调装置(1)具有通过使多个室内单元(4a、4b)与室外单元(2)连接来构成的制冷剂回路(10),空调装置(1)具有能控制元件(81)和目标制冷剂温度模式设定元件(83)。能力控制元件(81)是以使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达到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的方式对室外单元(2)的空气调节能力进行控制的元件。目标制冷剂温度模式设定元件(83)是用于设定成将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改变的目标制冷剂温度可变模式和将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固定的目标制冷剂温度固定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的元件。
126 用于控制过热的控制安排 CN201380054948.9 2013-09-11 CN104736953A 2015-06-24 罗兹拜赫·艾扎德-扎玛纳巴德; 孚莱德·施密特
在此披露一种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过热的控制安排(1)。该控制安排(1)包括:用于测量多个控制参数以允许得出一个过热值的一个第一传感器(4)和一个第二传感器(5);一个第一控制器(6),该第一控制器被安排成从该第一传感器(4)接收一个信号;一个第二控制器(10),该第二控制器被安排成接收通过一个减法元件(9)而得出的一个过热值并基于所得出的过热值且根据一个参考过热值来供应一个控制信号;以及一个加法元件(8),该加法元件被安排成从该第一控制器(6)和该第二控制器(10)接收输入,所述加法元件(8)被安排成基于所接收的输入供应用于控制该膨胀装置(3)的开度的一个控制信号。根据第一方面,该控制安排包括一个低通滤波器(7),该低通滤波器被安排成从该第一传感器(4)接收一个信号并且向该减法元件(9)供应一个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7)是根据蒸发器(2)和/或该第一传感器(4)的动态行为设计的。根据第二方面,该第一控制器(6)包括一个PD元件。
127 冷却回路、干燥冷却设备和用来控制冷却回路的方法 CN201380041178.4 2013-07-22 CN104541114A 2015-04-22 F·C·A·巴尔蒂
冷却回路,该冷却回路配备有冷却剂、压缩机(3)、冷凝器(5)和蒸发器(8)-膨胀(7)组合,其中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到收集管(9),该收集管连接到压缩机(3),这个冷却回路(2)包括控制单元(18),该控制单元连接到置于收集管(9)中的温度传感器(24)和传感器(23),并且该控制单元连接到膨胀阀(7、7A、7B)以便对其进行控制,并且其中,该控制单元(18)设置有算法,该算法基于温度传感器(24)和压力传感器(23)用来控制膨胀阀(7、7A、7B),以便控制收集管(9)中的过热
128 制冷机 CN201080013502.8 2010-03-19 CN102365507B 2015-04-01 佐多裕士; 石川智隆; 落合康敬; 田中航祐; 池田隆
发明的制冷机具有:将压缩机(3)、冷凝器(6)、储液容器(10)、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节流(20)及蒸发器(21)以该顺序通过配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从制冷剂回路中的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下游位置分支并经由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与压缩机(3)的中间压室(3A)连接的返回回路(29);返回回路(29)的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的制冷剂输入侧配备的阀开度可变的过冷却用节流阀(49);用于检测制冷剂回路的运转状态数据的运转状态检测机构(61);从检测出的运转状态数据算出返回回路(29)的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输出侧的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干燥度算出机构(62);以使算出的干燥度接近1的值的方式控制过冷却用节流阀(49)的阀开度的过冷却用节流阀控制机构(64)。
129 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中的除湿控制 CN201080046409.7 2010-10-07 CN102782419B 2015-02-18 S.M.吴; M.O.约翰森; R.L.小森夫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供应至气候受控空间的待调节气流的除湿控制方法和装置。待调节气流在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中蒸发器的多条制冷剂输送管道上流过,由此冷却气流。控制器操作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以将气流保持在指示气候受控空间内期望温度的气温设定值下。只要想进一步除湿待调节气流,控制器就还会调整用于控制制冷剂流过蒸发器的蒸发器膨胀设备以降低蒸发器的制冷剂输送管道内的制冷剂温度。
130 空调供给复合系统 CN201080065784.6 2010-04-05 CN102844630B 2015-01-28 玉木章吾; 田中航祐; 亩崎史武; 柴广有; 柴尾雄人
发明提供空调供给复合系统,其通过适当控制热交换器过热度与过冷却度,即使在高温外气条件下也能够维持高的热水供给能,而且效率高。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100),在蒸发压力或者根据该蒸发压力演算的蒸发温度成为预先确定的第一规定值以上时,根据低压旁通减压机构(23)的开度,控制过冷却热交换器(18)的低压气体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却热交换器(18)的高压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使得蒸发压力或者根据该蒸发压力演算的蒸发温度成为第一规定值以下。
131 空调供热系统以及单元 CN201080034407.6 2010-02-25 CN102472535B 2014-06-25 远藤和广; 藤居达郎
发明提供空调供热系统以及单元,有效利用制冷剂回路的排出热量冷量,得到高的能量效率。特别是通过在供热水运行和空气冷却运行的同时运行之际进行适当的运行控制,得到高的能量效率。在进行依靠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的空气冷却运行及依靠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6)的供热水运行时,以达到基于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的空气冷却能蒸发温度和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6)的供热水能力及冷凝温度设定的、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6)的蒸发温度目标值或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5)的冷凝温度目标值的方式,对所述空气温度调节用制冷剂回路及供热水用制冷剂回路进行控制。
132 空调装置 CN201180072908.8 2011-09-30 CN103733005A 2014-04-16 森本裕之; 山下浩司; 隅田嘉裕
运算装置(52)基于根据流入节流装置(16b)的制冷剂的温度算出的入口液体、和根据从节流装置(16b)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或者制冷剂的压算出的饱和气体焓和饱和液体焓,算出从节流装置(16b)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基于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制冷剂的压力算出从节流装置(16b)流出的制冷剂的液相浓度和气相浓度,基于算出的干燥度、液相浓度以及气相浓度算出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
133 空调装置 CN200980130636.5 2009-07-23 CN102105752B 2013-09-04 小岛明治
一种空调装置(1),其包括: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是将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第一膨胀(EV1)、第二膨胀阀(EV2)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1)依次连接而构成的;以及室外扇(26),该室外风扇(26)对室外热交换器(22)供给作为热源的空气,对室外风扇(26)的风量和第一膨胀阀(EV1)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循环运转中的高压(Ph)成为目标压
134 用于校准过热传感器的方法 CN200980134711.5 2009-09-04 CN102144136B 2013-06-19 阿斯比约恩·莱特·冯斯尔德; 克劳斯·蒂博; 拉尔斯·芬恩·斯洛特·拉森; 雅各布·斯庞贝里; 耶斯佩森·霍耶; 耶斯·福格勒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校准过热传感器(5)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蒸发器(1)中增加液态制冷剂的量,例如,通过增加膨胀(3)的打开程度。监控一个或多个参数,例如,离开蒸发器(1)的制冷剂温度,所述参数反映制冷剂的过热值。允许每个所述参数的值变化。当被监控的参数的值达到大致恒定平时,定义对应于所述大致恒定水平的过热值SH=0。然后根据所定义的SH=0水平校准过热传感器(5)。当参数达到大致不变的水平时,其表示液态制冷剂被允许通过蒸发器(1),并且,离开蒸发器(1)的制冷剂的过热是零。校准可以在现场执行,并且因此没有必要在生产工厂处校准传感器(5)。从而不再需要与特定的传感器匹配校准信息。
135 冷冻循环装置 CN201180049262.1 2011-10-04 CN103154625A 2013-06-12 福井孝史; 亩崎史武; 齐藤信
冷冻循环装置(100)包括:低压压检测部件(11),其用于检测压缩机(1)吸入的制冷剂压力;吸入制冷剂温度检测部件(21),其用于检测压缩机(1)的吸入制冷剂温度;频率检测部件(40),其用于检测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被冷却流体流入温度检测部件(22),其用于检测流入蒸发器(4)的上述被冷却流体的温度;被冷却流体流出温度检测部件(23),其用于检测从蒸发器(4)流出的被冷却流体的温度;流量算出部件(测定部31、运算部32及存储部33),其使用各检测部件的检测值算出流到蒸发器(4)的被冷却流体的流量的绝对量。
136 用于冷却器电子膨胀修改的模糊控制 CN200710104557.X 2007-05-25 CN101311851B 2013-05-22 孙文喆; 丁书福; 张伟江; 胡永亮
发明涉及用于冷却器电子膨胀修改的模糊控制,描述了用于控制大冷却器制冷剂回路中的膨胀阀的方法和系统,方法和系统使用了调节用于控制冷却能的电子膨胀阀的修改的模糊逻辑控制系统。
137 使用过冷值操作蒸汽压缩系统的方法 CN201180032497.X 2011-06-29 CN103097835A 2013-05-08 F.施密特
公开了操作蒸汽压缩系统(1)的方法。蒸汽压缩系统(1)包括沿制冷剂路径设置的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装置(4)以及蒸发器(5),所述膨胀装置例如采用膨胀的形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过热值,所述过热值表示进入所述压缩机(2)的制冷剂的过热;获得过冷值,所述过冷值表示进入所述膨胀装置(4)的制冷剂的过冷;以及基于所获得的过热值和基于所获得的过冷值来操作所述膨胀装置(4)。有利的是当操作膨胀装置(4)时考虑到该过冷值,这是因为在膨胀装置(4)的给定开度下过冷值的变化对蒸发器(5)的制冷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当考虑过冷值时得到蒸汽压缩系统(1)的更稳定操作。蒸汽压缩系统(1)有利地还可包括例如采用抽吸管线热交换器形式的内部热交换器(6)。
138 喷射器循环制冷剂分离器 CN201180036106.1 2011-07-20 CN103003643A 2013-03-27 P.翁马; 王金亮; F.J.科格斯威尔; H-J.赫夫; A.利夫森; R.G.罗尔德
系统具有压缩机(22)。排热换热器(30)被联接到压缩机以接收由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喷射器(38)具有主入口、次入口和出口,主入口与排热换热器联接以接收制冷剂。该系统具有吸热换热器(64)。该系统包括用于提供1-10%品质的制冷剂到吸热换热器和/或提供85-99%品质的制冷剂到压缩机和吸入管线换热器(如果有的话)中至少一个的装置(180)。
139 制冷装置 CN200880022701.8 2008-06-11 CN101688700B 2013-03-27 笠原伸一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是在进行超临界循环的该制冷装置中提高了能控制的收敛性。空调装置(10)包括按照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24)和室内热交换器(27)的顺序连接的进行高压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超临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和控制至少包含压缩机(21)及室外膨胀阀(24)的控制对象的控制器(40)。控制器(40),一起控制多个控制对象,由此来一起控制成为制冷装置能力指标的规定物理量和制冷循环的高压。
140 空调供给复合系统 CN201080065784.6 2010-04-05 CN102844630A 2012-12-26 玉木章吾; 田中航祐; 亩崎史武; 柴广有; 柴尾雄人
发明提供空调供给复合系统,其通过适当控制热交换器过热度与过冷却度,即使在高温外气条件下也能够维持高的热水供给能,而且效率高。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100),在蒸发压力或者根据该蒸发压力演算的蒸发温度成为预先确定的第一规定值以上时,根据低压旁通减压机构(23)的开度,控制过冷却热交换器(18)的低压气体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或者过冷却热交换器(18)的高压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使得蒸发压力或者根据该蒸发压力演算的蒸发温度成为第一规定值以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