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压缩机系统及组件 CN201380059963.2 2013-11-11 CN104797821B 2017-05-10 罗贝特·C·斯托弗; 罗纳德·E·邦奈尔; 基里尔·M·伊格纳季耶夫
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包括分别具有第一涡旋涡卷和第二涡旋涡卷的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涡旋构件限定吸入入口、排出出口以及在吸入入口与排出出口之间运动的流体腔。第二涡旋构件可包括端口和通道。端口可与腔中的至少一个腔流体连通。通道可延伸穿过第二端板的一部分并且可与端口流体连通。组件可设置在通道中并且可包括能够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位的阀构件。再压缩体积可设置在阀构件与腔中的至少一个腔之间。再压缩体积可小于或等于腔中的处于吸入封闭位置处的一个腔的体积的大约百分之一。
2 真空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真空焊接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80047236.3 2015-08-28 CN106605064A 2017-04-26 加贺谷智丈
能够扩大抽真空条件的选择度,并且能够以短时间将腔室内抽成指定的目标真空度的真空。真空处理装置具备:腔室(40),其能够在真空环境下对工件进行焊接处理;操作部(21),其设定腔室(40)的抽真空条件;(23),其对腔室(40)进行抽真空;以及控制部(61),其计算以规定的泵输出对腔室(40)进行抽真空时的真空度的减少量并将其设定为基准值,并且,当实时地计算出的真空度的减少量变为小于基准值时,从泵输出小的抽真空控制特性向泵输出大的抽真空控制特性切换。
3 涡旋式压缩机差压控制技术 CN201410054334.7 2014-02-18 CN103994616B 2017-04-12 罗杰·诺尔; 卢·莫尼耶; 加里·A·海尔明克
一种方法,包括确定跨过冷却系统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压差。将压力差与最小差压值进行比较。小于最小差压值的跨过涡旋式压缩机的压力差与使涡旋式压缩机卸载相关联。当压力差小于最小差压值时,提高包括压力设定点值和绝对最小压力值的参数。继提高这些参数之后,当压力差大于最小差压值和滞后值的总和时,降低这些参数。
4 具有并联电连接的连接器模及电设备 CN201310029755.X 2013-01-25 CN103227396B 2016-12-28 艾伯塔斯·扬·亨德里克·科尔克; 曼
在此公开一种能够被设置在若干标准尺寸的电源端子之上的外部连接器模和一种包括连接器模块的电设备,所述电源端子被固定至外壳,例如,压缩机上。所述连接器模块包括并联地连接所述端子的各个针的导电桥。通过并联地连接所述端子,所述连接器模块在仍然采用标准尺寸的电源端子馈通装置的情况下增加终端连接的最大允许操作电流。同样地,本公开的连接器模块可在不需要新的电源端子设计的情况下允许更高额定功率的应用。
5 电动压缩机 CN201610168988.1 2016-03-23 CN106014912A 2016-10-12 木下雄介; 水藤健; 小出达也; 矢野顺也
一种电动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电动达、逆变器、壳体以及罩,该罩安装于壳体,且在其与壳体之间收容逆变器。罩由金属制的构架部以及以包围构架部的表面的方式覆盖构架部的树脂部构成。构架部具有板状部以及从板状部的外周缘朝向壳体延伸的周壁部。周壁部在与板状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凹凸,该凹凸包括沿板状部的厚度方向凹下的凹部和沿板状部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述凹凸与树脂部卡合。
6 压缩机和油冷却系统 CN201210351061.3 2010-05-17 CN102996445B 2016-05-18 过炜华; 詹宏宏; 王石; 郭华明; 王桂宾; 张劲
一种外部热交换器用于将热量从压缩机润滑剂传递到膨胀的工作流体,从而冷却所述润滑剂。所述热交换器还可用于利用相同的膨胀的工作流体流二次冷却冷凝的工作流体。平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在主轴承座和涡旋构件之间的中间润滑剂槽。所述曲轴上的配重能够穿过所述中间槽内的润滑剂从而将所述润滑剂飞溅到四周。水平涡旋式压缩机可以包括多个用于精确对中和对准所述压缩机的部件的加工表面。
7 压缩机 CN201180062792.X 2011-12-19 CN103299079B 2016-04-27 林丈雄; 山本雄一; 樋口顺英; 远藤千寻
抑制压缩机的效率降低并防止形成于活塞的端面等的树脂层剥离。压缩机具备:气缸,其具有压缩室和与压缩室连通的叶片收纳部;前盖和后盖,它们配置在气缸的两端;以及活塞,其配置在压缩室和叶片收纳部的内侧。活塞具有:环状的辊,其配置在压缩室;以及叶片,其从辊的外周面延伸并且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叶片收纳部进退。在活塞的轴向端面形成有四层层叠而成的树脂层(44a、44b)。在树脂层(44a、44b)中,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的硬度小于最靠近基材(43)的第一层的硬度,并且相邻的两个层的硬度之差(L1-L2、L2-L3、L3-L4)小于最远离基材(43)的第四层与最靠近基材的第一层的硬度之差(L1-L4)。
8 具有液体传感器压缩机组件 CN201480046756.8 2014-08-28 CN105473856A 2016-04-06 特洛伊·R·布罗斯特伦; 苏尼尔·S·库尔卡尼; 罗纳德·L·万胡斯
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包括壳体、压缩机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壳体可以限定润滑剂池。压缩机构布置在壳体内并可以可操作成压缩工作流体。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内的第一位置处。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内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位置。控制模块可以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进行通信,并且可以基于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的数据来确定润滑剂池中的液位是否在预定平之下。
9 涡旋压缩装置 CN201180069472.7 2011-12-20 CN103459849B 2016-03-16 饭塚敏; 昆努; 杉本和禧; 长濑好彦
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磁性体制平衡能应对更大的排除容积的涡旋压缩装置。在机壳(3)的内部收容有压缩制冷剂的涡旋压缩机构(11)、及通过驱动轴(15)与涡旋压缩机构(11)连结并驱动该涡旋压缩机构(11)的驱动达(13),涡旋压缩机构(11)通过主框架(21)支承在机壳(3)上,驱动马达(13)的转子(39)与驱动轴(15)连结,该驱动轴(15)通过承重板(8)支承在机壳(3)上,在驱动轴(15)的比定子(37)更靠上的轴上安装有磁性体制的上平衡块(63),在转子(39)的下端安装非磁性体制的下平衡块(77),在转子(39)的上端与上平衡块(63)之间的间隙中安装非磁性体制的辅助平衡块(64)。
10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180022254.8 2011-11-16 CN102869887B 2016-03-09 山田定幸; 阪井学; 今西岳史; 作田淳
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十字滑环(57)和旋转涡旋件(12)小型化而使压缩机构部(4)小型化,以一对涡旋件侧键部(57b)的间隙为涡旋件侧键槽部(12d)的宽度以上的方式,将一对涡旋件侧键部(57b)配置在从环部(57a)的直径线上相互错开的位置,以一对主轴承侧键部(57c)的间隙为主轴承侧键槽部(51a)的宽度以上的方式,将一对主轴承侧键部(57c)配置在从环部(57a)的直径线上相互错开的位置。
11 压缩机及压缩机的组装方法 CN201510294380.9 2015-06-02 CN105317654A 2016-02-10 李敬源; 奇成铉; 金正海
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压缩机的组装方法。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压缩机,其包括:压缩机壳体,其分别与使制冷剂流入的吸入部及使制冷剂排出的排出部结合;压缩机本体,其安装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用以压缩从吸入部吸入的制冷剂并将其排出到排出部;噪音减小构件,其配置于压缩机本体及压缩机壳体之间;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件,其以能够将噪音减小构件固定于压缩机壳体的内壁的方式安装于压缩机壳体的内部。
12 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CN201180058504.3 2011-11-28 CN103415704B 2015-11-25 皮埃尔·吉尼斯; 迈克尔·布朗; 多米尼克·格罗斯; 史蒂芬·沃茨; 弗兰克·梅兰德
一种涡旋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定涡壳(6)和动涡壳(9),其设置有限定出可变容积压缩室(13)的涡旋盘;分隔件(16),其密封地安装在定涡壳(6)的所述板(7)上,从而允许在分隔板和定涡壳之间做相对运动;排放室(21),其至少部分地由分隔件和密封外壳限定出。压缩机还包括:旁通通道(32),其用于将排放室(21)和中间压缩室(13b)连通;和止回装置(34),其包括可在关闭和打开旁通通道的关闭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关闭件(42),以及外壳(35),其设置在分隔件(16)和定涡壳的板(7)之间,并包括第一部分(37),该第一部分密封地安装在由分隔件(16)限定出的容置空间(44)内,其方向基本平行于压缩机的纵轴线(A)。
13 脉动衰减组件 CN201510175397.2 2015-04-14 CN105041655A 2015-11-11 阿贾伊·乌特帕特; 维纳亚克·朱热; 普拉尚·莫加尔; 布赖恩·巴特勒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脉动衰减组件,压缩机具有构造成用于供给来自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压缩制冷剂的出口端口。脉动衰减组件包括脉动盘和弹簧。脉动盘和弹簧设置在出口端口内。脉动盘包括与压缩机构流体连通的多个孔。弹簧包括接合脉动盘的第一端和接合出口端口的第二端。脉动盘在出口端口内以能够在操作状态与非操作状态之间平移的方式设置。
14 在动涡旋中具有可变容积比端口的涡旋压缩机 CN201380062614.6 2013-11-20 CN104854347A 2015-08-19 罗伊·J·德普克; 迈克尔·M·佩列沃兹奇科夫; 罗贝特·C·斯托弗
一种压缩机,其可以包括第一涡旋构件、第二涡旋构件和驱动轴。该第一涡旋构件可以包括限定第一排出端口的第一端板和从第一端板延伸的第一螺旋涡卷。该第二涡旋构件可以包括第二端板和第二螺旋涡卷,第二端板限定第一可变容积比端口,第二螺旋涡卷从第二端板延伸并与第一螺旋涡卷以啮合方式接合而形成压缩腔。可变容积比端口可以相对于第一排出端口径向向外地定位并且与第一压缩腔连通。该驱动轴可以与第二涡旋构件接合并驱动第二涡旋构件相对于第一涡旋构件绕动移位。
15 回转式压缩机及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201410785405.0 2014-12-17 CN104776022A 2015-07-15 孙映夫; 河宗勋; 李承穆
发明提供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及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定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并接入有电源,以及压缩机构部,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一侧,用于产生制冷剂的压缩;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气缸,用于容纳与所述旋转轴结合的滚轮,主轴承,结合于所述气缸的一侧,以及从轴承,结合于所述气缸的另一侧;所述主轴承压入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
16 密闭式压缩机和具有该密闭式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装置 CN201380028116.X 2013-01-16 CN104334884A 2015-02-04 横山哲英; 诸江将吾; 白藤好范; 西木照彦; 加藤太郎; 前山英明; 长泽宏树; 新宫启介
一种密闭式压缩机,具有设在转子的上方并同步旋转的离心叶轮,流入下侧空间的制冷剂通过转子通孔上升流入上侧空间并从排出管流出。离心叶轮具有设在转子的上侧的油分离板和立设在油分离板下表面的多个叶片,并形成将从转子通风孔流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叶片间流路的内侧入口的叶片内侧流路,并在整个圆周方向配置叶片间流路的外侧出口,使在通过叶片间流路时升压了的制冷剂从外周出口向上侧空间流出。将油分离板配置在叶片间流路的上表面侧和叶片内流路的上方侧,堵塞不通过叶片间流路而直接从叶片内侧流路向排出管流出的短路路径。
17 具有捕获式止推垫圈的涡旋式压缩机 CN201380026439.5 2013-03-21 CN104321533A 2015-01-28 K·D·霍伊斯勒; R·J·杜普尔特
一种载荷传输设备在涡旋式压缩机的操作过程中将轴向载荷传输至止推表面。
18 涡旋式压缩机 CN201410076576.6 2014-03-04 CN104033384A 2014-09-10 纪井法道
提供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圆柱状旋转轴、定涡旋、动涡旋、以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偏心销、和结合有平衡的衬套。偏心销从旋转轴的端部平行于旋转轴延伸。结合有平衡块的衬套布置在偏心销与动涡旋之间,包括供偏心销插入的偏心孔,构造成绕偏心销旋转,还以成一体的方式包括平衡块,并且构造成相对于旋转轴可旋转地运动。弹性构件布置在结合有平衡块的衬套与旋转轴和偏心销中的至少一者之间,并且弹性构件限制旋转轴和结合有平衡块的衬套的可相对运动范围。
19 具有第一和第二欧丹联结件的涡旋式压缩机 CN201310692899.3 2013-12-17 CN103883514A 2014-06-25 伊夫·罗森; 帕垂斯·邦尼弗伊; 英格里德·克劳丁
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1)包括第一和第二定涡旋构件(4,5);第一和第二动涡旋构件(7,8);置于第一动涡旋构件(7)与第一定涡旋构件(4)之间的第一欧丹联结件(27),其配置成防止第一动涡旋构件(7)相对于第一定涡旋构件(4)转动;置于第二动涡旋构件(8)与第二定涡旋构件(5)之间的第二欧丹联结件(28),其配置成防止第二动涡旋构件(8)相对于第二定涡旋构件(5)转动。第一欧丹联结件(27)安装成可相对于第一定涡旋构件(4)沿第一位移方向滑动。第二欧丹联结件(28)安装成可相对于第二定涡旋构件(5)沿与第一位移方向平行的第二位移方向滑动。第一和第二动涡旋构件(7,8)配置成反相运转。
20 真空装置以及真空装置的真空容器内的压控制方法 CN201280032872.5 2012-05-14 CN103635688A 2014-03-12 长坂政彦; 中岛章五; 野泽孝行; 杉野修; 三岛育人
发明提供无需使用昂贵的质量流量控制器、不会大量消耗导入气体就能够控制真空容器内的压的真空装置以及真空装置的真空容器内的压力控制方法。真空装置(1)具备真空容器(2)、测定真空容器(2)的内部的压力的真空计(3)、对真空容器(2)进行真空排气的第一真空(4)、传导(5)、经由传导阀(5)与真空容器(2)连接的第二真空泵(6)、朝真空容器(2)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单元(7)、以及基于真空计(3)的输出将真空容器(2)的内部的压力控制成控制压力的控制装置(8)。第二真空泵(6)是以内部的压力高于真空容器(2)的内部的压力(控制压力)的方式选定的干式真空泵,且构成为由气体供给单元(7)供给的气体在泵内部从排气口(6b)朝吸气口(6a)流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