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限定流体通道的传输线段耦合器及相关方法 CN201410045346.3 2014-02-07 CN103972671B 2017-10-31 T·迪特莫; M·汉; R·和维特; B·怀特
本公开涉及限定流体通道的传输线段耦合器及相关方法。提供一种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同轴传输线段耦合在一起的传输线段耦合器,每个传输线段包括内管状导体和围绕其的外管状导体以及其间的电介质。该耦合器装置包括:外管状轴承体,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同轴传输线段的内管状导体的相邻开口末端内;以及内管状轴承体,配置为在所述外管状轴承体内可滑动地移动以与之限定线性轴承。所述内管状轴承体被配置为限定与所述第一同轴传输线段和第二同轴传输线段的内管状导体的相邻开口末端连通的流体通道。
2 用于提高矿物绝缘电缆的可靠性的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1580047989.4 2015-09-08 CN106797118A 2017-05-31 小李·约瑟夫·布儒瓦
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提高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应用的矿物绝缘电缆的可靠性的系统、控制过程和方法。所述实施例可以包括:具有经优化的操作频率的PWM变速驱动;连接至所述驱动的输出端并且被设计成用于减轻来自所述驱动的PWM电压脉冲的反射电压波尖峰的正弦波滤波器;连接至所述滤波器的矿物绝缘电加热器电缆;以及用于接收电压、电流温度反馈以便创建所述驱动进行操作的电压设定点的外部控制器。所述实施例可以:(i)减轻在中压平上以及在从200℃到7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操作的矿物绝缘电缆的常见故障机制;(ii)扩展矿物绝缘电缆的应用范围;以及(iii)防止高压尖峰对加热器电缆的绝缘材料造成损害。
3 电加热辅助双平井循环预热管柱结构及其油层加热方法 CN201611182665.4 2016-12-20 CN106761558A 2017-05-31 吴永彬; 蒋有伟; 李秀峦; 关文龙; 张忠义; 沈德煌; 高永荣
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辅助双平井循环预热管柱结构及其油层加热方法,该管柱结构中,每个水平井内安装有一个用于注汽的长油管和一个用于排汽的短油管,且在每个水平井的筛管内对应于低导热率的油层段的短油管上套有导热管;导热管上盘绕有加热电缆,以对低导热率的油层段进行辅助加热,从而有利于实现双水平井对应的整个水平油层的均匀加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提高油层采收率。
4 加热地层中的氢化合物资源提供可调液体冷却剂的装置及相关方法 CN201410045340.6 2014-02-07 CN104005745B 2017-05-03 T·迪特莫; B·怀特; V·A·海波纳; M·A·塔乌塔曼
本公开涉及加热地层中的氢化合物资源提供可调液体冷却剂的装置及相关方法。提供一种用于加热地层中的碳氢化合物资源的装置来提供,钻井孔延伸于地层中。该装置包括射频(RF)源、配置为定位于钻井孔内的RF天线、以及配置为定位在钻井孔内且将RF源耦合到RF天线的RF传输线。RF传输线定义通过其的液体冷却剂回路。该装置还包括配置为耦合到传输线并且提供通过液体冷却剂回路的液体冷却剂的液体冷却剂源,其中液体冷却剂具有可调的电气参数。
5 用于联结绝缘导体的电绝缘压实 CN201280020577.8 2012-04-05 CN103703621B 2017-03-01 T·W·阿德科克; C·E·哈特福德; D·S·摩根; C·S·瓦雷克; C·丹吉洛三世
用于联接两个绝缘导体的端部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将第一绝缘导体的芯联接到第二绝缘导体的芯。芯的暴露出部分位于箱体的内部。将电绝缘粉末材料放置到箱体中,并且向柱塞施加作用压实粉末材料。可将附加的电绝缘粉末材料放置到箱体中并且施加随后的作用力以将粉末材料压实成围绕芯的暴露出部分的压实的粉末材料。压实的粉末材料被形成为基本上圆柱形形状。将套筒布置在压实的粉末材料上并且联接到绝缘导体的护套。
6 一种地层涡流加热稠油开采系统及开采方法 CN201611022113.7 2016-11-21 CN106337675A 2017-01-18 罗沛; 罗毓明
发明提供一种地层涡流加热稠油开采系统和开采方法,包括根据油藏条件部署若干组电加热井或加热井排,电加热井油层部位采用导电金属套管。通过地面供电系统将交流电变压、变频到额定的电压频率,通过电缆输送到各电加热井组的油层部位。在各组电加热井之间的地层中形成交变电磁场,利用地层(底水或束缚水)或人工注入盐水的导电性而在地层中产生电涡流,直接加热地层流体,降低地层原油粘度而增大其流动性,然后通过采油井进行采油。为了增大电涡流加热区的面积,电加热井可采用水平井。本申请具有设备简单,热效率高,维护方便,经济效益好的优点。由于采用的地面设备少、体积小,因此更适用于海上稠油开采。
7 平井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1610300875.2 2016-05-03 CN105909224A 2016-08-31 侯健; 刘永革; 于波; 马鹏飞; 杜庆军; 王玉斗; 陆努; 夏志增
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平井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装置及工作方法,包括注气系统、电系统、天然气水合物反应系统、数据监测处理系统、气液分离计量系统。其中注气系统为合成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气源;电力系统为促进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提供电流;天然气水合物反应系统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提供所需的环境温度和压力;数据监测处理系统用于测量产出气体的流量以及装置中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气液分离计量系统用于分离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天然气和水。本发明根据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原理,实现了双水平井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装置及工作方法,其结构简单,适用性强,为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工具和方法。
8 一种双平井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方法 CN201610286797.5 2016-05-03 CN105909223A 2016-08-31 侯健; 刘永革; 于波; 王元银; 杜庆军; 王玉斗; 陆努; 夏志增; 刘璟垚
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平井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方法,在上、下两个水平井上分别安装电极,以天然气水合物藏作为电阻,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热能,对天然气水合物藏进行电加热开采,具体为:在上方水平井和下方水平井的水平段安装电极,电极分别通过电缆与地面控制柜相连;上、下水平井电极通过降压开采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得到的水形成电流回路,以天然气水合物藏作为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电加热开采。该方法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容易控制,为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开发提供有效措施。
9 一种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合物的实验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1610286794.1 2016-05-03 CN105840161A 2016-08-10 侯健; 刘永革; 王元银; 杜庆军; 王玉斗; 于波; 陆努; 夏志增; 刘晓宇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合物的实验装置及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系统,电加热系统、气液分离系统和控制计量系统。其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系统用于在实验室中生成天然气水合物;电加热系统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提供加热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能量;气液分离系统用于将产出的气体和液体进行有效的分离;计量控制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的温度、压和气体质量流量。利用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可以模拟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过程,并对开采效果进行评价。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为模拟电加热辅助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10 外置浮箱多层电热支架的海底天然气收集装置及方法 CN201610170977.7 2016-03-24 CN105822265A 2016-08-03 黎伟; 杨牧; 雷鸿翔; 袁圣桐; 宋伟; 周研竹; 宋金丽; 张欣; 龙江; 张堂佳; 周仪; 邓鑫; 谢齐
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置浮箱多层电热支架的海底天然气收集装置及方法,属于天然气采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母船和内空的天然气收集罩,所述母船上设有天然气收储装置,所述天然气收储装置通过采气管路连接天然气收集罩顶部,所述天然气收集罩通过隔管连接至母船底部,所述采气管路设于隔水管内;所述天然气收集罩底部四周布置有锚定系统,在天然气收集罩的底部设有压调节系统,所述天然气收集罩外壁上设有推进系统,所述天然气收集罩的外壁上设有密度调节系统,所述天然气收集罩内部设有温度调节系统和搅动系统。本发明主要解决了海底泥床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分解收集和开采的过程中,不会形成天然气的逸散和泄露的问题。
11 蒸汽注入式矿物绝缘加热器设计 CN201480063474.9 2014-11-18 CN105745396A 2016-07-06 W·莫; F·O·阿尔帕克
这里描述了用于处理地下地层的方法和系统。用于处理地下烃地层的方法包括:向设置在位于地下烃地层内开孔中的第一管件内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施加电流;提供流体通过设置在地下烃地层内第一管件内的第二管件,从而部分流体在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之间沿管件长度流动;使所述流体流入地下烃地层内的烃层;和使热从加热元件和/或流体传递给地下烃地层内的部分烃层。
12 井下电加热蒸汽发生装置 CN201511006095.9 2015-12-29 CN105443096A 2016-03-30 刘洪芹; 马振; 袁爱武; 曲绍刚; 孙振宇; 王强; 宋阳; 于晓聪; 许俊岩; 屈振哲; 喜恒坤; 杨显志; 徐东; 汪盈盈; 陈萍; 于广刚; 高峰; 陈志华; 戚勇
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电加热蒸汽发生装置,具体包含:油管、筒、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和热螺旋管;其中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包含:中空管、罩盖、壳体上盖板、壳体下盖板和壳体;发生装置至上而下依次连接有油管、泵筒和中空管;罩盖上端套设于油管下端,罩盖下端与壳体上端相连;罩盖上端与泵筒之间的油管上设置有注口;罩盖与壳体罩设于泵筒和热力螺旋管外部;壳体上盖板设置于罩盖下端与壳体上端之间,用于将罩盖内空间和壳体内空间隔离,壳体上盖板设有入水口;壳体下盖板设置于壳体下端且壳体下盖板设有出气口;热力螺旋管绕设于中空管外部,热力螺旋管一端与入水口相接,另一端与出气口相接,用于提供将注入的流水转化为热蒸汽。
13 一种页岩地下原位加热的方法 CN201310078978.5 2013-03-13 CN103174406B 2015-12-02 孙友宏; 拉帕金.菲拉基米尔; 韩炜; 马尔吉姆杨诺夫.谢尔盖; 李强; 布哈尔金.安德烈; 杨阳; 袁佐安; 刘宝昌; 郭威; 高科
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地下原位加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地下油页岩层中原位获得页岩油和燃料气体,也可以从地下层中原位获得燃料气体,该方法是从地表向下钻井,钻井深度达地下油页岩矿层的作业区间内,至少钻两口井,在井中放入电极,首先向电极通入足以导致油页岩矿层局部放电的高压电,在油页岩矿层中形成高电能击穿的等离子体通道,两个电极区域的电阻降低后,再通过两个电极向油页岩矿层中的等离子体通道通入电流,通过等离子体通道的电阻加热作用对油页岩矿层进行加热,释放出的热量实现油页岩矿层中固定有机的热裂解解和气化;本发明可加快地下矿层的加热速度,无需对岩层进行压裂,同时避免了使用有毒导电材料。
14 稠油阶梯举升无缆RC电热膜加热采油糸统 CN201510191787.9 2015-04-15 CN104790930A 2015-07-22 曲景宽; 王忠全; 杨超群; 于健; 王飞; 姜蔚宁
发明涉及稠油、高凝油采油中的电加热技术,尤其是一种稠油阶梯举升无缆RC电热膜加热采油系统。本发明的稠油阶梯举升无缆RC电热膜加热采油系统,电热转化效率高,达98%以上,节能率大幅度提高,与油套管电磁加热技术和空芯抽油杆热电缆加热技术相比节能率可达40-50%。使用寿命长,达50000小时以上,而上述加热技术的电缆使用寿命只在13000小时左右,相比寿命延长四年多。根据井况安装灵活,不受井深艰制。达到高效节能、降低设备投入和维修成本,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目的。
15 可燃抽取管柱 CN201510132910.X 2015-03-26 CN104790920A 2015-07-22 谭正怀
发明公布了可燃抽取管柱,包括抽气管以及置于抽气管内部的中心杆,在所述中心杆的末端固定有截面为圆形的移动,在所述移动块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并联的加热管,在抽气管内壁上固定有为加热管供电的线缆,还包括横截面为圆弧形的聚集罩,所述聚集罩固定在抽气管下段的外壁上;通过聚集罩以及移动块对可燃冰的逐级分解,使得可燃冰藏只能够的热量缓慢扩散,使得抽气管对甲烷抽取不间断同时保证可燃冰不会过快的被分解而溢出,以避免开采可燃冰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达到提高开采率以及安全可靠度的目的。
16 一种甲烷合物采集管 CN201510132864.3 2015-03-26 CN104763382A 2015-07-08 谭正怀
发明公布了一种甲烷合物采集管,包括抽气管以及置于抽气管内部的中心杆,在所述中心杆的末端固定有截面为圆形的移动,在所述移动块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并联的加热管,在抽气管内壁上固定有为加热管供电的线缆,还包括横截面为圆弧形的聚集罩,所述聚集罩固定在抽气管下段的外壁上;通过聚集罩以及移动块对可燃的逐级分解,使得可燃冰藏只能够的热量缓慢扩散,使得抽气管对甲烷抽取不间断同时保证可燃冰不会过快的被分解而溢出,以避免开采可燃冰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达到提高开采率以及安全可靠度的目的。
17 基于空心杆电加热确定井筒温度场分布的方法以及系统 CN201410534819.6 2014-10-11 CN104373117A 2015-02-25 马振; 袁鹏; 彭松良; 曲绍刚; 张成博; 王智博; 杨宝春; 方梁锋; 崔冠麟; 李君; 刘锦; 贺梦琦; 杨昕; 高艳; 崔加利; 李鹏日; 张艳荣; 汪盈盈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心杆电加热确定井筒温度场分布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空心杆电加热以及井筒相关的数据资料;根据所述井筒中动液面的高度以及井筒的深度设定步长;根据所述的步长将所述的井筒分为多个井筒段;根据所述的数据资料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井筒段中液体的温度;所述的多个井筒段中液体的温度组成井筒温度场分布。实现了确定井筒温度场分布,为后续选择合理的电加热功率以满足现有稠油、特稠油以及超稠油的开采提供了数据依据。
18 加热地层中的氢化合物资源提供可调液体冷却剂的装置及相关方法 CN201410045340.6 2014-02-07 CN104005745A 2014-08-27 T·迪特莫; B·怀特; V·A·海波纳; M·A·塔乌塔曼
发明涉及加热地层中的氢化合物资源提供可调液体冷却剂的装置及相关方法。提供一种用于加热地层中的碳氢化合物资源的装置来提供,钻井孔延伸于地层中。该装置包括射频(RF)源、配置为定位于钻井孔内的RF天线、以及配置为定位在钻井孔内且将RF源耦合到RF天线的RF传输线。RF传输线定义通过其的液体冷却剂回路。该装置还包括配置为耦合到传输线并且提供通过液体冷却剂回路的液体冷却剂的液体冷却剂源,其中液体冷却剂具有可调的电气参数。
19 作为加热地下地层传热流体的熔融盐 CN200880017329.1 2008-04-18 CN101688442B 2014-07-09 S·V·源; H·J·文格尔
一种用于地下地层的加热系统,其包括位于地下地层内的开口中的管线。绝缘导体位于管线中。一种材料位于管线中一部分绝缘导体和一部分管线之间。所述材料可以是盐。所述材料在加热系统操作温度下是流体。热量从绝缘导体传递至流体,从流体传递至管线,和从管线传递至地下地层。
20 平井电加热油藏边底水层热采方法 CN201310689685.0 2013-12-12 CN103615215A 2014-03-05 于文英; 王义刚
目前,油藏热采方法均属于局部油层加热方法,热持效时间短,油层受热不均,剩余油含油饱和度高,主要富集在热力未波及区及热效低区域,特别是深层-特深层油藏热采,由于热损失严重热采开发效果不明显,成本高效益差,但这部分油藏储量所占比重大,难采程度高。本发明通过研究生活中4类加热现象及其内在热传递规律,从多个度论证电加热油藏的可行性问题,设计出平井电加热油藏边底水层热采方法及电加热设备结构图,以实现对油藏集中供热、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问题。该方法简便、快捷、高效、安全、环保、经济,能有效开发特别是中深层至特深层稠油及高凝油油藏,解决蒸汽及热水长距离运输而导致的热损失问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