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一种油田注入二活塞式流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1410733399.4 2014-12-05 CN104481507A 2015-04-01 庞云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注入二活塞式流量检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所用的检测仪器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仪器外圆设有集流伞,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仪器内设有活塞流量计;检测流量时,通过集流伞将油管外的气体通道封闭,使气体只能通过集流伞上方的进气口经活塞流量计后从集流伞下方的出气口排出,根据活塞流量计的活塞移动距离测得当前位置的视流量。本发明通过集流伞与活塞流量计的配合可以解决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分层注入量的测试问题,为实现注二氧化碳井分层测调提供技术基础
122 油井二碳酸吞吐增产方法 CN201410528792.X 2014-10-10 CN104481475A 2015-04-01 赵金树
发明提供一种油井二碳酸吞吐增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要注入软化液,当取样口大量出现淡黄色液体时,在油井取样口进行反复取样,利用微水仪化验其中的防冻剂含量,当其含量达到20%时,此时将抽油机停到下死点,关闭清防蜡闸,软化液施工结束,下一步开始注入300m3前置液流体,开始注入液态二氧化碳,井口平均注入压保持在10MPa左右,焖井20天后开井生产。应用该方法使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剩余油高的层段,使二氧化碳吞吐的原油采收率大幅提高。
123 基于过程实时跟踪控制的多元气体驱替层甲烷试验装置 CN201410633388.9 2014-11-12 CN104453878A 2015-03-25 王立国; 李开芝; 陈海栋; 王兆丰; 陈向军
基于过程实时跟踪控制的多元气体驱替层甲烷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体、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气相色谱仪、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真空、甲烷气体瓶、氮气气体钢瓶和二气体钢瓶。本发明通过搭建功能较为完善的气体驱替煤中甲烷的实验平台,能够在不同注气压和煤样荷载、煤种条件下,实时跟踪和测试气体组分、流量和压力、煤体变形量和渗透率的演化,从而实现对含甲烷煤体注入氮气或二氧化碳过程中煤体变化过程的全程动态跟踪控制及驱替、置换效应单个因素定量化研究。为低透气煤层强化预抽防突提供科学依据,为提出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的煤层注氮气促排甲烷消突新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124 一种判定气体窜逸时间的方法 CN201410478983.X 2014-09-18 CN104389566A 2015-03-04 侯吉瑞; 端祥刚; 赵凤兰; 马云飞; 张宗勋; 王潇
发明提供了一种判定气体窜逸时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油田采出气油比随注入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气油比的变化率将油田采出气油比随注入时间的变化曲线分为初步见气阶段、气窜通道初步形成阶段、完全气窜阶段,分别记为阶段A、阶段B、阶段C;分别建立阶段A、阶段C的油田采出气油比随注入时间的变化曲线的线性趋势线,两条线性趋势线的交点即为气体窜逸时间。本发明的气窜判定方法能够准确判定气窜时间点。
125 提高填砂模型中流体扩散速度的装置及方法 CN201410475498.7 2014-09-17 CN104389564A 2015-03-04 陈兴隆; 秦积舜; 李实; 许世京; 俞宏伟; 张可
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填砂模型中流体扩散速度的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岩心筒、填砂模型、搅拌装置和磁环装置,填砂模型是在岩心筒内填砂、压实后制成,填砂过程中,在填砂模型内的预定位置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大小为毫米级,其内部设有微磁极搅拌子,在磁环装置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微磁极搅拌子在搅拌装置内进行往复运动,对搅拌装置内的流体进行搅拌;磁环装置包括磁环,磁环套设于岩心筒外,磁环装置可在岩心筒的轴线方向上移动,磁环与岩心筒同轴。不改变实验模型结构,在填砂模型内部放置体积小的搅拌装置,外部通过磁环装置控制搅拌装置的运动,实现加速扩散的目的。采用电磁搅拌思路和模型外的搅拌控制,搅拌强度可控。
126 使用标准化的差分数据的地层体积评价 CN201380029177.8 2013-04-04 CN104350233A 2015-02-11 K·格泽拉; V·贾殷; P·A·希布勒
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化的差分数据集确定地质地层内的流体的体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在相应不同的第一和第二时刻从井眼的测量收集地质地层的第一和第二数据集瞬像,并且使井眼在第一和第二时刻之间经受用于驱替与井眼邻近的地质地层中的流体的流体注入;基于第一和第二数据集瞬像生成差分数据集;标准化差分数据集,以生成标准化的差分数据集;基于标准化的差分数据集确定限定出几何形状且与相应的不同的驱替流体标记对应的顶点;确定通过代表具有已知的第一特性的第一驱替流体的第一点且沿着相应的第一矢量指向的第一条线;确定通过代表具有已知的第二特性的第二驱替流体的第二点且沿着相应的第二矢量指向的第二条线;基于第一条线和第二条线的交点确定与注入流体的特性对应的注入流体点;确定通过注入流体点且沿着与具有至少一种未知特性的另一驱替流体对应的另一矢量指向的另一条线;基于其它驱替流体的至少一种已知特性确定沿着其它线的第三点;并且基于差分数据集、第一点、第二点以及第三点确定驱替流体的体积成分。
127 一种预测CO2驱油藏无机结垢趋势的方法 CN201310314197.1 2013-07-24 CN104343427A 2015-02-11 贾红育; 赵淑霞; 李远钦; 马涛
发明为一种预测CO2驱油藏无机结垢趋势的方法,本方法通过采集油藏分析数据,将地层样品的组分含量恢复至地层温度条件下的组分含量,建立考虑主要化学反应的水-岩反应热力学计算模型,再依据CO2驱过程中产出水的组分变化来拟合求取水相溶解CO2含量,并计算水-岩反应后真实地层水相关组份的含量,最后采用结垢预测软件或化学计算法预测CO2驱油藏的结垢趋势;本发明突破了现有结垢趋势预测方法不能直接预测CO2驱油藏结垢趋势的限制,应用于实际油藏可认识CO2驱过程中的无机结垢趋势,为合理的防垢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拓展了现有结垢预测方法的应用范围。
128 降低燃料排放浓度 CN201280051043.1 2012-08-17 CN103946342A 2014-07-23 J·罗兹;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降低燃料排放浓度的技术包括将二化碳流体注入第一井眼;将流体从第二井眼生产到地表;以及从所生产的烃流体生产燃料,燃料包括低碳燃料且根据二氧化碳流体的来源分配有排放信用额度。
129 用于氢化合物回收的二化碳富集烟气注入 CN200710003514.2 2007-02-07 CN101037937B 2013-10-02 史蒂夫·克雷丝乃克; 加里·布尼欧
一种增强石油和气体回收的方法。利用工厂烟气合成出一种富集的烟气。这种富集的烟气是为专需要而定制的;然而这种气体中含有高浓度的二。用于一种注入物,用于提高来源于地下岩层的气体和/或石油的释放。当来自发电厂的二氧化碳隔离时注入物加快回收。
130 沉积物的热活化 CN201180023490.1 2011-05-09 CN102971491A 2013-03-13 佛瑞德·施耐德; 格雷格·库兰; 林恩·P.·泰西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来自在上方区域中热处理活化油的热能来向在上面的区域下面的底部区域施加热处理的方法。底部区域自身可以是进行热采油EOR的烃区域。而且,人们能够经济地对低活化度的油层进行热采油处理,并有例如底层区域的下面区域。将具有比蒸汽更大的密度的气体和蒸汽引入下面的区域中将使得底层水移动,并在蒸汽和底层水之间产生气体隔离层,从而使得向上传递的热量最大和活化粘性油,从而大大降低了向底层水的热损失,从具有在下面的底层水的薄载油区域进行生产的经济性提高,否则该薄载油区域通过其它已知热采油EOR处理将并不经济。
131 蒸汽和二采出粘性的方法 CN200780014387.4 2007-02-19 CN101553644B 2013-01-16 查尔斯·H·威尔; 麦伦·I·库尔曼
使用井下燃烧器来开采重油地层。通过独立的管道将氢、蒸汽至燃烧器,在其中燃烧至少部分氢并使燃烧产物进入地层。蒸汽将燃烧器冷却并成为过热蒸汽,与燃烧产物一起被注入地层。二氧化也被泵到井下并注入地层。
132 整合的强化采油方法 CN201080047937.4 2010-10-18 CN102667057A 2012-09-12 P·K·拉曼
发明涉及一种与诸如气化或甲烷转化的合成气生产方法整合的强化采油方法,其包括对来自两种方法的二进行联合捕集和回收。
133 合物中生产天然气同时将二存储在地层中的方法 CN201080003778.8 2010-01-22 CN102264997A 2011-11-30 K·瓦尔曼; M·哈克尔
发明涉及一种从甲烷合物中提取甲烷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二加入甲烷水合物沉积物;使得所述二氧化碳作用于甲烷水合物以释放甲烷并将二氧化碳储存为二氧化碳水合物;和移出释放的甲烷,其特征在于加入的二氧化碳是超临界二氧化碳。
134 将纳米催化剂分散在含石油地层中的方法 CN200880008755.9 2008-01-18 CN101636556A 2010-01-27 约翰·E·兰格顿; 查尔斯·H·威尔
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通过如下从地层中开采石油产品的方法:将纳米催化剂分布在所述地层中,然后加热其中的重原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材料流入含有重原油的地层中;使所述重原油和所述催化材料暴露于还原剂(例如H<sub>2</sub>);将蒸汽发生器放置在所述地层中;由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并释放蒸汽,从而对含有所述催化材料的所述重原油进行加热;在所述地层中形成轻油产品;从所述地层中提取所述轻油产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重原油和所述催化材料暴露于化剂(例如O<sub>2</sub>)。所述纳米催化剂可以包含钴、、镍、钼、铬、钨、、其氧化物、其合金、其衍生物或其组合。
135 油田储层的预调节 CN200780051254.4 2007-12-12 CN101611216A 2009-12-23 斯蒂芬·R·拉特; 伊恩·D·盖茨; 詹妮弗·J·亚当斯; 姜春庆; 劳埃德·斯诺登; 巴里·贝内特; 黄海平
发明描述了用于在开采石油产品之前预调节包括重油和/或沥青的油田储层的技术。可以将预调节剂注入到包含在油田储层中的流动膜中。该预调节剂在开采石油产品之前预调节该储层。
136 蒸汽和二采出粘性的方法 CN200780014387.4 2007-02-19 CN101553644A 2009-10-07 查尔斯·H·威尔; 麦伦·I·库尔曼
使用井下燃烧器来开采重油地层。通过独立的管道将氢、蒸汽至燃烧器,在其中燃烧至少部分氢并使燃烧产物进入地层。蒸汽将燃烧器冷却并成为过热蒸汽,与燃烧产物一起被注入地层。二氧化也被泵到井下并注入地层。
137 获得二的方法 CN200780042664.2 2007-10-31 CN101534925A 2009-09-16 乌尔里希·科斯
在用于获得CO2的方法中,在900~1200℃的温度和40~100巴(a)的压下,在添加含气体的条件下,通过部分催化氧化,将脱硫天然气或石油伴生气自热重整而获得粗合成气,然后在75~110℃的温度和CO的50~75巴(a)的压力下,催化转化成H2和CO2,在15~100巴(a)的压力和+10~-80℃的温度下,用甲醇将CO2从所得合成气中洗涤出来,并且通过降压回收所吸收的CO2。本方法的进一步可能用途在于将所回收的CO2转化为超临界状态
138 利用能量和临界流体在开采燃料或污染物过程中或之后从大陆捕获并隔离二和能量提取物的方法和装置 CN200780016488.5 2007-05-03 CN101438027A 2009-05-20 约翰·A·科格里安多; 约翰·M·摩西
一种用于在开采储层中燃料或污染物过程中和之后增加产量、降低后处理污染、降低消耗的能量并用于隔离来自各种来源的二CO2的闭环系统被转换为用作冲洗和冷却介质的临界流体电能量加热富含的储层产生热流体的开采,该热流体被供应到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和蒸汽轮机,在这里产生油、电动、二氧化碳和甲烷以在系统内重新使用或用于外部用途。此外,一种用于在油藏中隔离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向油藏中注入CO2,利用冷的、加压CO2冲洗所述油藏以移走残余热,利用CO2中的干的氢氧化钠催化剂的特细、低密度悬浮颗粒渗透,把湿润的CO2入油藏以激活催化剂,把CO2与反应材料结合和封盖所述油藏。
139 先进气体注入方法及设备和液态氢化合物采收系统 CN200480005619.6 2004-01-05 CN100347403C 2007-11-07 特里·E·克雷
发明用于把可互溶的天然气直接注入到新开通或已经开采的液态氢化合物(LH)储区,以使LH中的溶解气体饱和,从而改善其向上和向开采井中流动的流动性。同时把可互溶或其他性质的气体注入到LH地层的气盖(GC)中,产生了有助于那里的饱和过程的附加的加压效果。井下浮体操作注入器(DOLI)得到了改进,以在井孔中所保持的高压下工作,从而保证液态碳氢化合物完全地流出地层。这种改进的注入器系统检测液体与气体的差,并关闭其以把气体保持在井孔和碳氢化合物地层中。过度的气体压强被释放到储区的气盖中,以获得其持续的好处。
140 用于氢化合物回收的二化碳富集烟气注入 CN200710003514.2 2007-02-07 CN101037937A 2007-09-19 史蒂夫·克雷丝乃克; 加里·布尼欧
一种增强石油和气体回收的方法。利用工厂烟气合成出一种富集的烟气。这种富集的烟气是为专需要而定制的;然而这种气体中含有高浓度的二。用于一种注入物,用于提高来源于地下岩层的气体和/或石油的释放。当来自发电厂的二氧化碳隔离时注入物加快回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