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具有补偿机构的环状屏障 CN201280039683.0 2012-08-30 CN103732851A 2014-04-16 J·哈伦德巴克; P·黑泽尔; R·R·瓦斯克斯
发明涉及一种待在井管结构和井下井眼的内壁之间的环空中膨胀以在井眼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提供区域隔离的环状屏障,该环状屏障包括:作为所述井管结构的一部分安装的管状部件,该管状部件具有纵向轴线;围绕该管状部件并限定出与该管状部件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空间的可膨胀套筒,所述可膨胀套筒的每一端与该管状部件相连接;和用于使流体进入所述空间以膨胀该可膨胀套筒的开孔,其中该环状屏障还包括布置在位于该可膨胀套筒和该管状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的补偿机构,该补偿机构具有腔室,布置在该腔室中的活塞将该腔室分成第一腔室部和第二腔室部,该第一腔室部与所述空间流体连通,且该第二腔室部包含气体。
42 地层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1280024861.2 2012-05-18 CN103547769A 2014-01-29 R·应清·许; M·H·约翰逊
一种地层处理系统,包括:其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的环空跨越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组合有可降解材料。其中具有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端口的管件。能够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端口与所述管件的内尺寸部隔离或连通的套管。包括一种用于实现精确地层处理的方法。
43 井下清洁系统 CN201280020768.4 2012-04-27 CN103502566A 2014-01-08 J·哈伦德巴克; H·哈沃尔森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洁在井筒中的套管内部的元件的井下清洁系统,其中该井筒含有具有井筒压的井流体,所述井下清洁系统包括:所述套管、清洁工具,所述清洁工具具有纵向且包括:能转动的喷嘴头,其具有多个喷嘴;工具壳体,其具有与所述喷嘴流体连通以用于使得井流体喷入所述工具的入口;流动阻碍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上,将所述工具分成第一工具部分和第二工具部分并且将所述套管分成第一套管部分和第二套管部分;以及能转动的轴杆,其将所述喷嘴头与所述壳体连接起来;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设备,所述泵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一套管部分中的井流体加压到一显著地在所述井筒压力之上且在所述第二套管部分中的压力之上的压力,从而使井流体经所述入口被泵入且经所述喷嘴被泵出。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缆起下的清洁工具以及还涉及一种清洁方法。
44 套管填充流体管理装置 CN201180024850.X 2011-03-21 CN102971482A 2013-03-13 M·W·斯莱克; M·艾伦
一种用于将流体引入套管柱的流体管理装置,结合了泥浆护罩,该泥浆护罩阀构造成打开,并允许流体流响应达到预定开启压的流体流压力,并且当流体流压力减少或低于预定闭合压力时自动地关闭,从而当装置从套管抽出时防止流体溢出。该泥浆护罩阀包括泥浆护罩滑柱,该泥浆护罩滑柱具有槽形滑柱框,并可在上部打开位置和下部闭合位置之间、在装置主体内的纵向孔中轴向地移动,在上部打开位置,流体能够流出滑柱框,并流入位于主体的下端的排出孔,在下部闭合位置,所述下端抵靠出口孔以防止流体从其中流过。止回阀可合并在泥浆护罩滑柱的下端。流体管理装置还结合主密封件和空气溢流阀子组件以及辅助吸力密封件和止回阀子组件。
45 具有可扩展座的井下工具 CN201180008767.3 2011-02-08 CN102859112A 2013-01-02 雷蒙德·霍夫曼; 史蒂夫·杰克逊
一种井下工具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流动口的外壳,所述至少一个流动口经安置以提供套管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通路径。套管组合件具有可扩展座和内套管,且可在所述外壳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中,所述套管组合件径向定位在所述流动口与流动路径之间以实质上防止流体连通。可剪切口插入物定位在所述流动口内,其中每一口插入物具有延伸到所述外壳内部中的可剪切部分且当内套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啮合所述套管组合件。
46 用于地下井的可变流动阻系统及井系统 CN201110141903.8 2011-05-26 CN102268977A 2011-12-07 贾森·D·戴克斯特拉; M·L·夫瑞普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井的可变流动阻系统以及井系统。该可变流动阻力系统可以包括流动室,流体组合物在井中流过流动室,所述室具有入口和出口。流体组合物沿着基于流体组合物中的期望流体与不期望流体的比率变化的方向经由入口进入。该井系统可以包括可变流动阻力系统,流体组合物在井下管柱和地层之间流过可变流动阻力系统,流动阻力系统包括仅具有一个室入口的流动室,流体组合物流过流动室。随着流体组合物中的期望流体与不期望流体的比率增大,流体组合物从入口更加直接地流到出口。另一种流动阻力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结构件,结构件影响所述流体组合物的在入口和出口之间迂回流动的部分,以便保持这种迂回流动。
47 具有孔径构造的井下工具外壳 CN200580018001.8 2005-05-25 CN1961133B 2011-09-28 R·D·拉塞尔
一种孔径结构使对于周围套管和对于孔径本身的磨蚀最小,并且在流体注入井中特别有效,在该流体注入井中期望送通过具有夹带固体的在长时间段上的大体积流体。优选结构是在井下方向上以喇叭口加宽的细长形状。开口的井下端的特征在于,借助于以圆弧过渡的多个斜面在井下方向上成喇叭口的出口。对于开口构造的其它选择是可想象的。
48 用于压裂和防砂的多位及相关完井方法 CN200880123492.6 2008-11-21 CN101910550A 2010-12-08 B·理查德; M·H·约翰逊; P·J·费伊
完井管放置在与要进行压裂和开采的层带相邻的位置。优选地,它的特征在于滑动套,一组滑动套阀可以在下送到砾石充填和压裂层带之后一次一个或以任何希望的顺序达到最大打开位置。这些阀随后关闭,另一组阀可以最大程度地打开,但是在流动通道内具有并置的筛管材料,以便从一个或多个压裂层带中进行选择性开采。通过偏置筛管提供位于砾石后面的环形通道,从而有助于流体流向过滤开采端口。所述通道可以是未达到开采端口或越过它的封闭环形空间。简而言之,为具有可以串联打开的多个过滤端口的滑动套筒而取消了下送外部筛管或管套。
49 用于可调节地控制来自地下井的产出流体的流入的装置 CN200880118224.5 2008-08-28 CN101878348A 2010-11-03 威廉·马克·理查兹; 让·马克·洛佩斯
一种流动控制装置(800),包括:管状构件(818),其具有允许流体在管状构件(818)的外部与管状构件(818)的内部流路(828)之间流动的多个开口(820,822,824,826);以及多级限流区段(804),其可操作地设置在位于管状构件(818)外部的流体源与内部流路(828)之间的流体流路中。限流区段(804)包括多个限流装置(838,844,850),每个限流装置可操作以产生压降。与开口(820,822,824,826)可操作地关联的可致动装置(830,832,834,836)可依序被致动,以允许流体流经相关的开口(820,822,824,826),以依序地减小流体从流体源流到内部流路(828)所经历的压降。
50 流入控制装置 CN200810125419.4 2008-06-13 CN101328795A 2008-12-24 D·R·帕特尔
一种可用于井的系统包括管状件和流入控制装置。筛子接收井流体流动,并且管状件具有井流体连通通道。流入控制装置改变井流体流动的动量和/或引起流阻以调节井流体的压。在流入控制装置部署在井中井下时可以改变动量改变的次数和/或流阻。
51 等静压处理的铸造 CN200580020650.1 2005-06-24 CN101061289A 2007-10-24 S·斯特拉坦; T·迈尔勒; J·亚当斯; W·贝利; B·威尔法尔特
为大量节约成本,井下安全的组件是铸造的而不是机械加工的。特别是,阀瓣是用718镍合金铸造的,并用HIP工艺处理以增大强度和耐腐蚀性并减少气孔。其他井下阀组件也试图通过同样的技术来制造,并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取决于特定的合金,与它们相应的锻造组件相比,所得的HIP组件或者在性能(例如强度、耐腐蚀性)上更加优良,或者在生产上便宜很多。
52 用于井下或带喷口的流量控制工具的抗蚀孔径 CN200580018001.8 2005-05-25 CN1961133A 2007-05-09 R·D·拉塞尔
一种孔径结构使对于周围套管和对于孔径本身的磨蚀最小,并且在流体注入井中特别有效,在该流体注入井中期望送通过具有夹带固体的在长时间段上的大体积流体。优选结构是在井下方向上以喇叭口加宽的细长形状。开口的井下端的特征在于,借助于以圆弧过渡的多个斜面在井下方向上成喇叭口的出口。对于开口构造的其它选择是可想象的。
53 用于砾石充填系统的泄漏组件 CN201510033331.X 2015-01-22 CN104790923B 2017-11-21 斯蒂芬·麦克纳米; 约翰·S·斯拉迪奇; 史蒂芬·里德; 安德鲁·麦杰奥奇; 马修·曼宁; 丹尼尔·乔治·珀基斯
一种用于井眼的砾石充填组件,该砾石充填组件具有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和挡片。所述接合件的基管以端对端的方式连接,并且两个基管均具有用于对从井眼穿过进入基管的孔的流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沿着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设置有输送管,并且跨接管横跨基管的经连接的端部伸展并将输送管连接在一起。挡片包围横跨经连接的端部的区域。挡片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与井眼一起限定围绕该外表面的环形空间。挡片具有抵接接合件的过滤器的端环。挡片的至少一部分使流体从井眼泄漏至由挡片包围的区域,组件的至少一个过滤器部对从该区域泄漏至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至少一者的流体进行过滤。
54 一种尾管悬挂器用双级球座 CN201710638596.1 2017-07-31 CN107201887A 2017-09-26 周冀; 张京华; 刘新哲; 古青; 宋剑鸣; 苟旭东; 韩振强; 张国山; 蒋世伟; 杨棋翔; 王福昌; 付家文; 徐正兴
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管悬挂器用双级球座,包括球座本体、密封球和设置在球座本体中的球座芯,球座芯为两级球座芯,一级球座芯内径小于二级球座芯内径,一级球座芯通过一级球座销钉固定在二级球座芯出口的里侧,二级球座芯通过二级球座销钉固定在二级球座芯外环上,二级球座芯外环固定在球座本体内壁上,在两级球座芯下方设置有球座篮,球座篮上设置有球座篮循环孔。所述二级球座销钉比一级球座销钉剪切大。本发明结构紧凑,密封机构设计合理,耐冲蚀性强;当一级被冲蚀无法实现密封时,进行二级蹩压,从而可以避免此类井下事故的发生。
55 测试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80045852.6 2013-08-23 CN104662255B 2017-09-22 D·史密斯; K·L·帕西
一种井眼系统,包括套管和压测试(100),压力测试阀被整合在套管中且包括位于壳体(120)中的套筒(126);套筒可从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并可从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三位置,其中,当套筒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套筒阻挡通过一个或多个端口(122)的流体连通的通路,而当套筒处于第三位置时,套筒不阻挡流体连通,其中,压力测试阀被构造为,使得沿第二位置的方向对套筒施加的力引起套筒转换到第二位置,而且其中,压力测试阀被构造为,使得沿第二位置的方向对套筒施加的力减少,而引起套筒转换到第三位置。
56 井下套筒系统和方法 CN201380036653.9 2013-06-10 CN104428488B 2017-09-05 J·G·金
申请公开了一种井下工具,包括管形件,该管形件包括端口。第一球机构包括第一梭形部,该第一梭形部可在管形件内从覆盖端口的第一位置轴向运动至暴露端口的第二位置。第一球座可与第一梭形部一起运动;第二球机构包括第二梭形部,该第二梭形部可在管形件内从暴露端口的第一位置轴向运动至覆盖端口的第二位置。第二球座可与第二梭形部一起运动,其中,第一球座的开口小于第二球座的开口。还包括打开和关闭井下管形件中的端口的方法以及使用具有多个井下工具的套筒系统而以并不连续的顺序来完成井下操作的方法。
57 安全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1380038937.1 2013-05-21 CN104541019B 2017-09-01 大卫·林博罗珀洛斯; 本杰明·R·马修斯
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控制系统,其包括可以包括远程操作的控制组件、第一传感器、阀组件和与控制组件连通的压缩机组件。响应于从第一传感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控制组件可操作以对和阀组件进行致动来提供流体,以致动安全阀进入开启和关闭位置。操作方法可以包括在检测控制系统物理性质的同时,将安全阀保持在开启或关闭位置;将对应于被检测物理性质的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以及响应于被检测物理性质和预设条件的对比而自动关闭或打开安全阀。
58 用于引导流体控制系统中流体流动、具有可动的根据密度驱动的分流器的自主流体控制组件 CN201180069624.3 2011-11-11 CN103732854B 2017-08-22 M·L·夫瑞普; J·D·戴克斯特拉; O·德杰瑟斯
提供一种装置用以自主地控制地下井中的流体流动,流体的密度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具有涡流室、涡流出口以及进入涡流室的第一和第二流动入口。流入入口的流动由流体控制系统引导,该系统具有控制通道,该控制通道用以在流体流出主通道时引导流体的流动。定位在第二通道内的可动的流体分流器,响应于流体密度变化而移动,以限制通过控制通道的流体流动。当通过控制通道的流体流动不受限制时,来自控制通道的流体引导流出主通道的流体朝向选定的涡流入口。当通过控制通道的流动受限制时,流出主通道的流体流动被引导到另一涡流入口。
59 潜孔冲击器反堵后接头及装配方法 CN201710228629.5 2017-04-10 CN106948752A 2017-07-14 龚康强; 孙超
发明涉及潜孔冲击器反堵后接头及装配方法,它包括后接头,所述后接头通过螺纹副与冲击器缸体相连,所述后接头的中心加工有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内部加工有后接头腔内台阶和定位槽;所述环形腔体内部装配有逆止,所述逆止阀的中心孔安装有弹簧,逆止阀和弹簧都配合安装在阀座大中心孔内部;所述阀座通过安装在定位槽内部的定位部件封装固定在环形腔体内部;所述定位部件和阀座相配合的端面安装有预紧部件。此后接头结构能够保证后接头在反向转动过程中也不会导致逆止阀与后接头密封失效的问题。
60 一种地压地热系统气同采防气窜设计与完井方法 CN201710130828.2 2017-03-06 CN106837263A 2017-06-13 查永进; 任威严; 刘明鑫; 杜世亮
发明涉及一种地压地热系统气同采防气窜设计与完井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气密封套管、油管、封隔器、桥塞、压测量装置和安全密封。气水在封隔器下部的流动通道为:水在油管内流动,气在油管与气密封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产内流动;当气水流经封隔器和桥塞后,水通过内孔眼进入封隔器上部的油管与技术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产出的高温水进行热交换发电;天然气通过压力测量装置的测量,在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安全密封阀门打开,天然气通过外孔眼进入桥塞上部的油管,当压力低于一定值时,安全密封阀门关闭,循环往复,采出的天然气通过燃烧锅炉发电。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