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内窥镜弯曲部 CN201680003145.4 2016-04-20 CN107072490A 2017-08-18 势登秀幸; 奈良贵史
一种内窥镜弯曲部,其具有:圆筒部件(20);突起部(60),其在圆筒部件(20)的前端侧的内周上突出设置,并且形成有线孔(60h);牵引线(40u),在其前端部上形成有最大外径部(41u),并且该牵引线(40u)被贯穿插入到线孔(60h)中而使最大外径部(41u)被卡定于突起部(60)的前端面(60s)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限制部(60a),其限制被卡定于突起部(60)上的最大外径部(41u)向径向(K)的内侧移动。
2 一次性电子内窥镜 CN201611182588.2 2016-12-20 CN106821286A 2017-06-13 陈尧松; 华立芳; 蔺海; 王海丽; 赵静
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成本低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部分和一次性的镜体,内窥镜主体部分包括连接体,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有电缆线,连接体的另一端连接有柔性管,柔性管的端部连接有摄像先端;所述的一次性的镜体包括操作部和与操作部相连的插入部,插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插入管、弯曲部和先端部;柔性管由操作部的一端的连接口插入,经过插入部达到先端部,在先端部设有内窥镜保护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抛弃成本低、有效解决交叉感染,便于操作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抛弃成本高,结构复杂,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3 内窥镜处理系统 CN201480024962.9 2014-10-29 CN105188507B 2017-05-24 小木曾淳一; 竹本昌太郎; 松尾伸子
内窥镜辅助器具包括:第一支承部,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第二支承部,其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所述长度轴线大致平行地设置;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顶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的顶端部,并配置在比所述内窥镜的所述顶端部靠远位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为隔着在所述内窥镜的所述顶端部开口的通道的轴线;以及定位部,其以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相对于所述通道的所述轴线倾斜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内窥镜的所述顶端部进行定位。
4 内窥镜系统 CN201480004508.7 2014-02-19 CN104918534B 2017-03-15 南里美穗; 长谷川润
内窥镜系统(1)具有:插入部(2b),其插入到被检体内;物镜光学窗(11a),其设置在插入部(11),其对被检体内进行摄像;以及位置方向检测部(25),其取得物镜光学窗(11a)的位置信息。内窥镜系统(1)还具有:判定部,其根据由摄像元件(11)取得的被检体内图像的图像信息或位置信息,判定被检体图像是否是可粘贴图像;以及图像粘贴部,其将判定为可粘贴图像的图像粘贴在模型图像上。(2)的前端侧,接收来自被检体的光;摄像元件
5 内窥镜弯曲部以及内窥镜 CN201580030400.X 2015-09-17 CN106470589A 2017-03-01 中出翔
内窥镜弯曲部(7)具有管状部件(40),该管状部件(40)配设有处置器具通道(26),设置有对线(47、48)进行保持的线导向件(49),在该内窥镜弯曲部(7)中,使形成于前端侧的第一管状部位(40a)的多个第一槽(41)的间隔(t1)比形成于中途的第二部位(40b)的多个第二槽(42)的间隔(t2)小,并且使形成于第三管状部位(40c)的多个第三槽(43)的第三间隔(t3)也比多个第二槽间隔(t1)的尺寸比例、第二槽(42)的宽度(w2)与间隔(t2)的尺寸比例、以及第三槽(43)的宽度(w3)与间隔(t3)的尺寸比例相同。(42)的间隔(t2)小,使第一槽(41)的宽度(w1)与
6 化插入部及内窥镜 CN201610370967.8 2016-05-30 CN106073688A 2016-11-09 孔维彪; 余宝国; 张民言; 陈祝言; 陆文浩; 孔瑞煜
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化插入部及内窥镜,包括插入部、连接主体以及鼓轮;其中,连接主体的前端连接插入部的后端,所述连接主体的后端设置有鼓轮;鼓轮设置有第一同轴定位件。所述第一同轴定位件采用同轴定位槽。本发明中任一模块化插入部的后端与插入仓形成可拆卸的插配式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模块化插入部的更换,适应范围更广。
7 一种无线气管插管可视导芯 CN201610523418.X 2016-07-06 CN106039513A 2016-10-26 卢志增; 程志磊; 牛富超; 苗威; 杨勇
发明涉及一种无线气管插管可视导芯,它包括管芯,所述的管芯的左端设置有微型摄像头,所述的微型摄像头的左端设置有羽化镜片,所述的羽化镜片的右侧连接有光源LED,所述的微型摄像头的右侧连接有信号线,所述的管芯的外侧环绕设置有防护涂层,所述的管芯的右端连接有手柄外壳,所述的手柄外壳的内部左侧设置有无线发射电路,所述的信号线与无线发射电路相连接,所述的无线发射电路的右侧连接有电源管理模,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的右侧连接有可充电锂电池,所述的可充电锂电池的右侧连接有开关与充电插头,所述的无线发射电路的上侧连接有发射天线,总之本发明具有轻巧灵活操作便捷、气管插管难度较低、结构简单、柔韧性较好的优点。
8 医疗用管和导管 CN201280056812.7 2012-11-16 CN103957983B 2016-10-26 山下泰德; 大田彻; 伊藤阳一; 加藤奈保子
发明的医疗用管在从其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部位(11)、第二部位(12)、第三部位(13)、以及第四部位(14)。第一部位(11)具有管状的树脂层(111),第二部位(12)具有管状的内层(121)和外层(122),第三部位(13)具有内层(131)和外层(132),第四部位(14)具有管状的树脂层(141)。并且,本发明的医疗用管构成为:当将第一部位(11)、第二部位(12)、第三部位(13)、第四部位(14)的弯曲刚性分别设定为G1、G2、G3、G4时,各刚性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G1>G2>G3>G4…(1)。
9 一种窥镜用弯曲部结构及窥镜 CN201510143462.3 2015-03-30 CN104706308B 2016-08-17 王珍玮; 黄宏辉
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窥镜用弯曲部结构以及包含了该窥镜用弯曲部结构的窥镜。本发明所述窥镜用弯曲部结构包括弹簧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弹簧的簧圈相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弹簧的簧圈的某一位置形成有簧圈连接点,所述支架限定任意相邻的两个簧圈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定值,在所述弹簧内形成通道;所述窥镜还包括摄像头和插入管,所述窥镜用弯曲部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插入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通道与所述插入管内的通道相连通,在由两根所述支柱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在所述弹簧的簧圈处设置有弯曲牵引物,所述弯曲牵引物为丝或化纤。本发明可应用于窥镜设备领域。
10 内窥镜装置 CN201480068172.0 2014-09-18 CN105828692A 2016-08-03 栗山直也
提供在白色照明光观察方式和窄带光观察方式的任意观察方式中均能够进行适当的NR处理的内窥镜装置和噪声降低处理方法。内窥镜装置(1)具有噪声降低部,该噪声降低部根据使用滤镜信息来选择关注像素,使用该关注图像输出的电信号来检测在不同时间拍摄到的图像的运动,由此降低所述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噪声成分,所述使用滤镜信息根据由光源部(3)射出的光和构成滤色镜(202a)的各滤镜的特性确定。
11 一种内窥镜扫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1610277999.3 2016-04-28 CN105769109A 2016-07-20 郭红; 董涛; 蔡咏德; 徐卫国; 王瑞; 张开良; 张帅; 陈诚; 李子豪
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扫描控制方法及系统,由于实时跟进拍摄得到的检测部位的图像,提取位置特征点,因此可以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得到内窥镜拍摄端所处位置的坐标,另外,还可以基于检测部位的图像提取诊断特征点,自动诊断出疾病信息,根据疾病类型和拍摄端所处位置的坐标,重新计算拍摄端的移动路径,再根据计算出的路径控制内窥镜进行移动和弯曲,不仅可以自动对检查脏器进行探寻操作,避免内窥镜拍摄端划伤人体脏器,加快检查进度,而且还可以实时自动诊断出脏器有无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更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检查出的结果自动判断下一步的检查操作,减小漏检和误诊的概率。
12 医疗装置和医疗系统 CN201480041319.7 2014-07-16 CN105658132A 2016-06-08 小川量平; 岸宏亮
提供一种医疗装置(1),其具有:处置器具(2),其从前端侧依次具有前端处置部(22)、关节部(23)以及具有挠性的细长的主体部(21);驱动部(3),其与主体部(21)的基端连接,向关节部(23)供给驱动;操作输入部(4),其具有主体(41)和操作部件(42),该主体(41)能够由操作者的一只手进行把持,该操作部件(42)配置于能够使用把持该主体(41)的一只手的手指进行操作的位置,该操作输入部(4)与处置器具(2)和驱动部(3)是分体设置的;以及控制部(5),其根据输入到该操作输入部(4)的操作指示来控制驱动部(3)。
13 一种气道环境监测装置 CN201610186924.4 2016-03-29 CN105640485A 2016-06-08 张孝文; 宋丽娟; 廖雯静; 郭金飞; 叶沛昌
发明提供了一种气道环境监测装置,其包括软管探条、控制器及显示器,所述软管探条含照明光源、微型摄像头、电线、信号线和直径为1-5mm的软管,控制器内含主控单元、传输单元、存储单元和电源,微型摄像头和照明光源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微型摄像头通过信号线与主控单元连接,存储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传输单元连接于主控单元和显示器之间,微型摄像头设有多个,微型摄像头分别设置在软管探条的插入端的端口内的中心部位、靠近该端部附近一段的外壁部位,以拍摄前方、周围区域的影像,照明光源设置于靠近摄像头位置。采用本发明,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找出气道患处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全天候监测,且视覆盖全面。
14 内窥镜用挠性管和内窥镜 CN201380004643.7 2013-04-23 CN104023617B 2016-05-18 斋藤健一郎; 岸孝浩; 町屋守
具有中心轴内窥镜用挠性管部具有螺旋管、包覆所述螺旋管的外侧的外层、抑制部。螺旋管沿着所述中心轴的长度方向具有被赋予初始张的紧密卷绕部、以及配设在所述紧密卷绕部的前端侧和基端侧的疏松卷绕部。抑制部抑制所述疏松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外层在所述螺旋管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15 电缆连接器和内窥镜设备 CN201310063038.9 2013-02-28 CN103300807B 2016-05-18 坂本利男
电缆连接器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能够穿过内窥镜的细长管的宽度,被设置为沿轴向方向延伸。端子组形成电路板上,用于电接触插座连接器。第一和第二焊盘图案形成在电路板上,沿所述轴向方向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端子组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焊盘图案之间,其中第一电线组的具有电缆结构的电线中的线的前端电连接至第一焊盘图案,第二电线组的具有所述电线中的线的前端连接至第二焊盘图案。布线图案形成在电路板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焊盘图案电连接至所述端子组并将所述第二焊盘图案电连接至所述端子组。
16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和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CN201280039719.5 2012-11-01 CN103748500B 2016-05-11 家出太郎
内窥镜(1)的挠性管部(25)具有螺旋管(31)。螺旋管(31)具有:密合卷绕部(32),其至少一部分被施加了初始张;疏松卷绕部(33),其配置于密合卷绕部(32)的至少一端。
17 一种医用内窥镜插入组件 CN201310363700.2 2013-08-20 CN103417177B 2016-01-27 姜泊; 凌代年
一种医用内窥镜插入组件,包括设置于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弯曲部、前端部、连接部和外套,所述插入部设置有支撑组件、工作通道、控制线缆、电源信号线缆,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为第一螺纹线圈,所述工作通道为集成送气/送、吸引和活检功能的三合一通道,所述的前端部设置有光源摄像组件和透明隔热罩,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连接操作部和插入部的可拆卸连接机构;所述外套包覆所述插入部和弯曲部。本发明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导光纤维和蛇形骨架,使医用内窥镜插入组件的制造成本极大的降低,并维持了其功能水平,可用于单个病人或单个操作过程然后整体丢弃,避免重复使用消毒不彻底导致的交叉污染,适于各大医院及基层医院的推广,相关疾病的检出率。
18 内窥镜 CN201480029502.5 2014-05-20 CN105263421A 2016-01-20 小川知辉
在构成插入部(2)的顶端部(5)的第1支承部(32)的外周部配置第1凸部(60),通过以顶端部5的包括该第1凸部(60)在内的部位的外周长(L1)小于根据作为顶端部5的有效外径的顶端外径(D0)确定的外周长(L0)的方式设定第1凸部(60)的突出量,从而不用使顶端部所需程度以上地大型化就确保了耐久性,并且提高了向被检体内插入的插入性。
19 内窥镜处理系统 CN201480024962.9 2014-10-29 CN105188507A 2015-12-23 小木曾淳一; 竹本昌太郎; 松尾伸子
内窥镜辅助器具包括:第一支承部,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第二支承部,其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所述长度轴线大致平行地设置;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顶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的顶端部,并配置在比所述内窥镜的所述顶端部靠远位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为隔着在所述内窥镜的所述顶端部开口的通道的轴线;以及定位部,其以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相对于所述通道的所述轴线倾斜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内窥镜的所述顶端部进行定位。
20 内窥镜用挠性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10116578.8 2015-03-17 CN104939789A 2015-09-30 阿部慎也; 高桥伸治; 井山胜藏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前端部的柔软性及操作性的内窥镜用挠性管及其制造方法。内窥镜用挠性管在挠性管原料的外周面上覆盖有外皮层。外皮层具有软质树脂层及硬质树脂层。外皮层具有锥部及大径部。大径部具有比率变化部。在比率变化部中,从挠性管原料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使软质树脂层的厚度逐渐增加,并使硬质树脂层的厚度逐渐减少。锥部为与比率变化部中的硬质树脂层的厚度的比例成为下限的位置相同的厚度比率,且保持与比率恒定部相同的厚度比率,并且朝向挠性管原料的前端侧而外径逐渐减小,且最小外径位置与挠性管原料的前端部一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