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

申请号 CN202310783290.0 申请日 2023-06-29 公开(公告)号 CN117205578A 公开(公告)日 2023-12-12
申请人 淮南师范学院; 发明人 李鹏程; 温爱玲; 阮宜杰; 葛士顺; 张万寿;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包括:底座,脚蹬座, 踏板 , 支架 ,卡 块 ,所述底座的两 侧壁 上安装有脚蹬座,所述脚蹬座上转动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上转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卡块,所述脚蹬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支架的卡槽。本发明利用将脚蹬滑动设置在底座上,使得脚蹬可以在底座的不同 位置 上移动,在运动员调节完毕起跑姿势后,通过运动员自身的体重将脚蹬固定在跑道上,使得运动员可自由调节双脚的前后距离,无需运动员反复转身调整脚蹬的前后位置,让运动员在起跑时总是能够处在最佳的姿势。
权利要求

1.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包括:底座(1),脚蹬座(3),踏板(2),支架(4),卡(5),所述底座(1)的两侧壁上安装有脚蹬座(3),所述脚蹬座(3)上转动安装有踏板(2),所述踏板(2)上转动安装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上安装有卡块(5),所述脚蹬座(3)上均匀开设有卡槽(12);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座(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滑板(6),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滑板(6)配合的滑板槽(801),所述底座(1)上设有滑槽(306),所述滑槽(306)内安装有滑块(602),所述滑板(6)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309),且滑块(602)的顶端插入移动槽(309)内,所述移动槽(309)内固定安装有与滑块(602)顶端相抵的弹簧一(601),所述底座(1)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块导向板一(8),所述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三(9),所述弹簧三(9)位于导向板一(8)和底座(1)侧壁之间,所述弹簧三(9)与滑板(6)相互接触,所述脚蹬座(3)上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通过运动员身体向后倾倒时施加在脚蹬座(3)上的竖直重,将脚蹬座(3)固定在跑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脚蹬座(3)上的转轴(302),所述转轴(302)与脚蹬座(3)之间连接有扭簧一,所述转轴(30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摆杆(303),所述摆杆(303)的一端铰接有抓板(305),所述抓板(305)的底壁上设有倒钩(314),所述倒钩(314)与脚蹬座(3)的夹为60°,所述踏板(2)上固定安装有竖杆(301),所述竖杆(3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摆杆(303)相互配合的推杆(307),所述脚蹬座(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推杆(307)相互配合的导向板二(304),所述摆杆(303)位于转轴(302)的前方,使得摆杆(303)在竖杆(301)的作用下做顺时针转动,所述移动槽(309)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308),所述固定槽(308)内通过弹簧二(605)安装有珠(604),所述滑块(60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钢珠(604)的圆槽(603),所述脚蹬座(3)上固定安装有挡板(10),所述卡槽(12)位于挡板(10)之下,所述脚蹬座(3)未固定在跑道上时,卡块(5)在挡板(10)上滑动,所述脚蹬座(3)上固定安装有斜块(11),所述斜块(11)与挡板(10)的距离等于卡块(5)的直径,所述转轴(302)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转轴(302)的止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脚蹬座(3)内壁上的两个外壳(310),所述转轴(30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棘轮(312),所述棘轮(312)的齿间距为cN,其中N为运动员的脚板面积,n为n抓板(305)与脚蹬座(3)底壁面积之和,c的取值范围为3~5mm,所述棘轮(312)位于外壳(310)内,所述外壳(310)内安装有弹簧四(313),所述弹簧四(3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棘爪(311),所述脚蹬座(3)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有推块(7),所述推块(7)延伸至外壳(310)的内部,通过推块(7)解除棘爪(311)对棘轮(312)的锁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301)包括固定安装在踏板(2)上的固定杆(3001),所述固定杆(3001)底部转动安装有折杆(3002),所述固定杆(3001)与折杆(3002)之间设置有扭簧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座(3)底壁上设有直钩(315),所述直钩(315)与地面垂直,所述直钩(315)的长度小于脚蹬座(3)与跑道的初始距离b。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的长度为其中a为脚蹬座(3)的长度,b为脚蹬座(3)与跑道的距离,h为脚蹬座(3)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和底座(1)与导向板一(8)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滚珠(606),所述滚珠(606)至少在滑板(6)表面上凸出
0.5~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一(8)和底座(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滚珠(606)相互配合的多个滚珠槽(6061),所述滚珠槽(6061)的深度为0.5R~1R之间,其中R为滚珠(606)的半径,所述滚珠槽(6061)与滚珠(606)的间隔等于底座(1)与跑道的初始距离的2/3。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0002] 起跑器是田径训练中常用的训练器材,其主要结构为底座和脚蹬,底座的两个侧板上有若干个凹槽,通过将脚蹬固定在不同的凹槽上,调节运动员起跑时两个脚面的前后距离。
[0003] 现有的起跑器无法做到自由调节脚蹬前后的距离的功能,而由于每位运动员的身高、腿长等不同因素,在起跑时对脚蹬的调整均有所不同,此时底座上若干个固定间距的凹槽显然不能满足所有运动员的需求,该缺陷会影响运动员起跑时的舒适度,从而影响最终的成绩。
[0004] 专利号为2020218023公开的一种比赛起跑装置,其通过将脚蹬滑动安装在底座的方式实现对脚蹬的自由调节,利用螺栓和底座的摩擦固定脚蹬,固定或解除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转动螺栓,即便运动员的手臂力量大于常人,其固定效果终究有限,此外,现有的起跑器需要手动调节,需要转身调节脚蹬的位置,会打断运动员在起跑前寻找到的最佳起跑姿势,使得调节后的脚蹬位置与实际所需要的位置有偏差,影响运动员的起跑感觉。
[0005] 为此,提出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在运动员调整至最佳的起跑姿势后,使得脚蹬能够快速固定在底座的任一位置,并且不会打断运动员的起跑姿势。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包括:底座,脚蹬座,踏板支架,卡,所述底座的两侧壁上安装有脚蹬座,所述脚蹬座上转动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上转动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卡块,所述脚蹬座上开设有多个配合卡块固定支架的卡槽。
[0009] 优选的,所述脚蹬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滑板,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滑板配合的滑板槽,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形状为倒T形,所述滑板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且滑块的顶端插入移动槽内,所述移动槽内固定安装有与滑块顶端相抵的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弹性模量为 其中,Y为运动员的体重,b为脚蹬座与跑道初始距离,所述滑板的形状为Z形,所述滑板在初始位置时,其位于滑板槽内的顶壁与底座顶壁的距离等于底座与跑道的初始距离的2/3,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通过弹簧二安装有珠,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钢珠的圆槽,所述脚蹬座上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通过运动员身体向后倾倒时施加在脚蹬座上的竖直重力,将脚蹬座固定在跑道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块导向板一,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位于导向板一和底座侧壁之间,所述弹簧三与滑板相互接触
[0011] 导向板一与其相邻的底座侧壁形成滑板槽,滑板在滑板槽内移动,滑板的形状为Z形,滑板在初始位置时,其位于滑板槽内的顶壁与底座顶壁的距离等于底座与跑道的初始距离的2/3,使得滑板被运动员压入跑道后,滑板与导向板一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加滑板在底座上滑动的平稳性,运动员双脚放置在踏板上,在运动员调整姿势时,身体重心发生前移,有约2/3的重力施加在踏板上,此时踏板仍旧被弹簧一抬离地面,运动员的双脚可自由前后移动,在运动员寻找到最适合的姿势后,上半身向后调整,使腰身与地面垂直,此时运动员全身的重力施加在踏板上,使得弹簧一被压缩,滑板向下移动,将脚蹬座压在地面上,并且弹簧二将钢珠推出固定槽并嵌入圆槽中,将脚蹬座的竖直方向位移固定,再通过固定单元限制脚蹬座前后方向的移动,以此实现自由调节脚蹬座的目的。
[0012] 脚蹬座未被固定在跑道上时,通过弹簧一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由于需要承受运动员一部分的的重量,弹簧一的弹性模量需要很大,在运动员调整姿势时,身体重心发生前移,有2/3的重力施加在踏板上,弹簧一拥有保持在该重力下,仍旧能够将脚蹬座抬离地面的能力。
[0013] 对于短跑类的运动员而言,为了拥有更高的爆发力和速度,其平均体重范围在55‑75kg之间,而对于中长跑和长跑类的运动员而言,为了有更高的耐力和持久力,其平均体重范围在60‑80kg之间,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对弹簧一所需要的弹性模量不同,为此可通过调节弹簧一的初始长度,即脚蹬座与地面的距离进行调整,或者直接更换弹簧一。
[0014]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一和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滚珠相互配合的多个滚珠槽,所述滚珠槽的深度小于滚珠的半径,所述滚珠槽与滚珠的间隔等于底座与跑道的初始距离的2/3。
[0015] 在运动员调整姿势时,滚珠会被压入滚珠槽内,用于增加滚珠与底座或者导向板一的接触面积,增加滑板的稳定性,滚珠槽的深度为0.5R~1R之间,可避免滚珠卡在滚珠槽内,在运动员完成姿势调整后,脚蹬座仍旧可通过滚珠继续向下移动。
[0016]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长度为 其中a为脚蹬座的长度,b为脚蹬座与跑道的距离,h为脚蹬座的高度。
[0017] 滑板为Z字形,对于滑板而言,滑板的长度设置为 该长度为确定脚蹬座与跑道初始距离时,滑板固定在脚蹬座上的最大值。导向板一与底座侧壁所组成的区域为滑板的滑动区域,滑板的竖直面与底座的侧壁相贴合,运动员脚踩在踏板上时,会对滑板产生弯矩,所以滑板与脚蹬座连接的部分应尽可能长,增加滑板与底座的接触面积,降低滑板的局部弯矩,以保证运动员脚踩在踏板上时,踏板只能发生平动。滑块与滑槽的形状为倒T形,在滑板滑动或运动员起步时,可防止滑板脱离底座,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0018] 为了方便滑板在底座上滑动,也可以在滑板与底座接触的面设置滚珠等部件降低滑板与底座的摩擦力,并且利用滚珠代替滑板与底座直接接触,降低了接触面积。滑板与底座采用普通钢板(例如Q235),当两块钢板面对面堆叠时,最好保持它们之间的间隙约为0.5毫米以上。这个间隙可以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通,使湿空气无法形成密封,并减少锈的形成,并有助于预防铁锈附着。而如果钢板之间的间隙过小,铁锈就有可能粘住两板,导致无法分开。而若是钢板之间间隙过大,则会导致脚蹬座发生晃动,故滚珠应凸出滑板表面
0.5~1mm,即能减少铁锈的生成,又确保脚蹬座在底座上滑动的稳定性。
[0019] 再者,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后,就能够在滑板与底座上做喷漆处理,而无需担心滑动摩擦将漆层破坏。
[0020] 在运动员调整姿势时,弹簧三被压缩,在起到复位作用的同时,该弹力对运动员而言为阻力,使得运动员在调整时更加精细,防止运动员稍微施加推力,脚蹬座便向后移动大幅距离。
[0021] 在滑板上设置有通槽,通槽贯穿滑板,通槽与固定槽同轴,并且与圆槽相互连通,当运动员对脚蹬座调整失误或结束训练时,可使用杆状物体插入通槽中,将钢珠压回固定槽内,解除钢珠对脚蹬座竖直方向的限定。
[0022] 优选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脚蹬座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与脚蹬座之间连接有扭簧一,所述转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有抓板,所述抓板的底壁上设有倒钩,所述倒钩与脚蹬座的夹为60°,所述踏板上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摆杆相互配合的推杆,所述脚蹬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推杆相互配合的导向板二,所述摆杆位于转轴的前方,使得摆杆在竖杆的作用下做顺时针转动,所述脚蹬座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卡槽位于挡板之下,所述脚蹬座未固定在跑道上时,卡块在挡板上滑动,所述脚蹬座上固定安装有斜块,所述斜块与挡板的距离等于卡块的直径,所述转轴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止组件。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包括固定安装在踏板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转动安装有折杆,所述固定杆与折杆之间设置有扭簧二。
[0024] 在运动员寻找到最佳姿势后,向后调节重心,将全身重力施加在脚板上,使得踏板绕着与脚蹬座的铰点转动,竖杆同推杆沿着导向板二运动,使得摆杆向下转动,进而将抓板按压在跑道上,抓板的底壁有倒钩,跑道的材料为橡胶,抓板的倒钩嵌入跑道内,通过抓板将整个脚蹬座固定。
[0025] 在推杆对摆杆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支架沿着挡板向下移动,当抓板完全按压在跑道上后,支架上的卡块与斜块接触并落在脚蹬座上,由于此时转轴被锁止,而且脚蹬座被抓板固定,运动员起跑前双脚的前后距离已经确定,此时可自行移动身体调整踏板与脚蹬座的角度,挡板与卡槽间的距离足够容纳卡块,调整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赘述。
[0026] 竖杆包括固定杆和折杆,固定杆和折杆之间设有扭簧二,使其可绕着扭簧二转动。这样设置可有效保护摆杆,防止运动员的重力将摆杆破坏,而且,能够保证每次下压抓板值跑道上后,支架上的卡块一定能够处在最后一个卡槽附近,避免了对抓板的初始高度和竖杆长度之间的关系计算,降低加工难度。
[0027]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踏板倾斜设置在脚蹬座上,当运动员调整双脚前后距离的过程中,运动员施加的重力多集中在踏板与脚蹬座的铰接位置,即脚尖位置,只有约1/3的重力为竖直施加在竖杆上,即脚跟位置。转轴与脚蹬座的扭簧一强度应当保证,在此过程中能够支撑起运动员的部分重力,防止姿势调整过程中抓板与跑道误触。简单而言,直接设置扭一簧的弹性模量为弹簧一的两倍,使得在脚蹬座与跑道接触后,转轴才克服扭簧一转动。
[0028] 倒钩与脚蹬座的夹角为60°,即倒钩以30°角插入跑道内,这样在运动员起跑时,倒钩所受到的弯矩会降低,并且能够较为轻松的嵌入跑道内,并且,在转轴解除锁定后,30°角的倒钩能够使得抓板通过扭簧一轻松复位。
[0029] 值得一提的是,抓板的倒钩类似于运动员的钉,虽然对跑道有一定损伤,但确被允许使用。
[0030] 对于摆杆的强度问题,由于有弹簧一和扭簧一存在,实际施加在摆杆上了力被降低了很多,若是为了保险起见或者对使用寿命考虑,可以将摆杆或其他杆件替换为板件。
[0031] 优选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脚蹬座内壁上的两个外壳,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位于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弹簧四,所述弹簧四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棘爪,所述脚蹬座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有推块,所述推块延伸至外壳的内部,通过推块解除棘爪对棘轮的锁止。
[0032] 转轴通过棘轮与棘爪的配合可实现自锁功能,在抓板固定在跑道上后,摆杆也被固定,此时的踏板便能够绕着脚蹬座自由转动。
[0033] 在结束训练后,向内持续按压推块,推块推动棘爪脱离棘轮,解除棘轮对转轴的锁止,当转轴被扭簧一恢复至初始位置后,再松开推块,棘爪通过弹簧四重新与棘轮配合。
[0034] 跑道一般为弹性材料,将棘轮的齿间距设置为 该距离等于抓板按压在跑道上后,跑道凹陷的深度,如此棘轮在转动至最终位置后,即使棘爪未立刻将棘轮锁死,棘轮的最大回转弧度也仅为 从而保证抓板无松动的固定在跑道上。保证倒钩完全嵌
入跑道内,增加倒钩以及抓板与跑道的接触面积,降低对跑道的破坏。
[0035] 需要说明的是,推块可以在脚蹬座内沿着自身的轴线移动,使用推块解除棘爪对棘轮的锁止时,需要保证推块只与棘爪接触,避免对棘轮造成影响。为防止卡块脱离脚蹬座,可在卡块上设置凸起。
[0036] 优选的,所述脚蹬座底壁上设有直钩,所述直钩与地面垂直。
[0037] 充分利用脚蹬座的底壁面积,在脚蹬座的底壁设置直钩,直钩的长度小于脚蹬座与跑道的初始距离,在脚蹬座与地面接触后,通过直钩插入跑道内,进一步固定脚蹬座,防止运动员起跑时脚蹬座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0038] 由于弹簧一对脚蹬座的弹力竖直向上,设置直钩与地面垂直,在解除弹簧一的限制后,可直接利用弹簧一将脚蹬座从跑道上拔起,减少操作步骤,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0039] 优选的,所述摆杆位于转轴的前方,使得摆杆在竖杆的作用下做顺时针转动。
[0040] 将摆杆设置在转轴的前方,可以使得摆杆顺时针转动嵌入跑道中,该方向与倒钩的倾斜方向相同,故能够更好的嵌入跑道中,并且在接触转轴的锁定后,摆杆做逆时针转动,也能更轻松的将倒钩拔出跑道,同时对跑道的损伤也会减小。
[00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42] 1、可自由的调节两个脚蹬的前后位置,并固定在跑道上,通过将脚蹬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利用弹簧一将脚蹬座抬起,使得脚蹬可以移动在底座的各个位置,并通过运动员自身的体重触发脚蹬座内的固定单元,将脚蹬座固定在跑道上,让运动员在起跑时总是能够处在最佳的姿势,并且无需运动员反复转身调整脚蹬的前后位置,节约调整脚蹬的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0043] 2、脚蹬座可自动复位,通过在脚蹬座与底座之间设置弹簧三,利用运动员调整脚蹬座位置时,对弹簧三的挤压,可使得解除脚蹬座的固定后,脚蹬座自动复位,并且,弹簧三对运动员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得运动员在调整脚蹬座位置时更加精细,避免运动员稍微施加推力,脚蹬座便向后移动大幅距离。
[0044] 3、可确保脚蹬座无松动的固定在跑道上,通过精确设置棘轮的齿间距与抓板按压在跑道上时的下陷深度,从而保证抓板无松动的固定在跑道上,进而保证脚蹬座的固定,以及确保倒钩完全嵌入跑道内,增加倒钩以及抓板与跑道的接触面积,降低对跑道的破坏。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0046] 图2为脚蹬座的内部结构图;
[0047] 图3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48] 图4为图3中C处结构放大图;
[0049] 图5为图2中A‑A剖视图;
[0050] 图6为图5中D处结构放大图;
[0051] 图7为图2中E处结构放大图。
[0052] 图中:1、底座;2、踏板;3、脚蹬座;4、支架;5、卡块;6、滑板;7、推块;8、导向板一;9、弹簧三;10、挡板;11、斜块;12、卡槽;301、竖杆;302、转轴;303、摆杆;304、导向板二;305、抓板;306、滑槽;307、推杆;308、固定槽;309、移动槽;310、外壳;311、棘爪;312、棘轮;313、弹簧四;314、倒钩;315、直钩;601、弹簧一;602、滑块;603、圆槽;604、钢珠;605、弹簧二;606、滚珠;801、滑板槽;3001、固定杆;3002、折杆;6061、滚珠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本公开的方面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方面和特征的方法将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下文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多种形式实施。提供本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全面理解本公开,并且本公开仅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0054]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田径起跑训练器材,技术方案如下:
[0055] 底座1上固定安装两块导向板一8,导向板一8的长度与底座1相等,弹簧三9安装在导向板一8与底座1侧壁的之间,滑板6焊接在脚蹬座3上,滑板6的形状为Z形,滑板6的竖直部分与底座1的内壁接触,脚蹬座3距离地面3cm,常规的脚蹬座3的长度为20cm,高度为11cm,踏板2与脚蹬座3的初始角度为60°,将脚蹬近似为直角三角形,则滑板6的长度应该为
14.5cm。
[0056] 滑板6的底部开设移动槽309,移动槽309内安装弹簧一601,弹簧一601的一端与滑板6连接,另一端安装在滑块602上,底座1上开设滑槽306,滑块602在滑槽306内移动,滑板6内开设固定槽308,固定槽308内安装弹簧二605,弹簧二605的一端安装钢珠604,滑板6内开设圆槽603,圆槽603的直径与钢珠604相等。
[0057] 弹簧一601的弹性模量应该满足的是,在运动施加全身的重力在踏板2上时,能够将弹簧一601的变形量等于脚蹬座3与跑道的初始距离,而由于运动员的体重被双脚所平均,故弹簧一601的弹性模量应该为 其中,Y为运动员的体重,b为脚蹬座3与跑道初始距离。
[0058] 采用田径运动员体重的中间值70kg估算,脚蹬座3与地面的初始距离取3.0cm,则选择弹簧一601的弹性模量为12000N/m,当运动员调整姿势时,约有其重力的2/3施加在踏板2上,则弹簧一601被压缩1.94cm,滑板6能够在底座1上滑动。而对于80kg的运动员,其在调整姿势时,对踏板2的压力为26.6kg,弹簧一601被压缩2.2cm脚蹬座3与地面仍旧有8mm的距离,能使滑板6在底座1上滑动,如此即便是80kg的运动员也能够使用,但是此时的运动员在调整姿势时需要特别注意对重心的把控,防止运动员未寻找到最优的姿势前就把脚蹬座3压在地面上。具体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
[0059] 脚蹬座3的内壁上对称螺栓固定两个外壳310,转轴302的两端转动安装在外壳310内,转轴302的两端均过盈配合棘轮312,棘轮312位于外壳310内,外壳310内安装弹簧四313,弹簧四313的一端安装棘爪311,脚蹬座3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推块7,推块7延伸至外壳
310的内部,推块7的一侧与棘爪311相互接触,脚蹬座3上焊接挡板10,挡板10的位于卡槽12之上。
[0060] 为了保证运动员在跑道上正常训练,跑道厂商通常会设计出相对适应的规格和参数,以来支持能够承受一定负载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其弹性变形深度一般为3~5mm,即c的取值范围,但是,该数值为运动员脚板对跑道的压力,而本发明中,脚蹬座3以及抓板305的面积通常仅为运动员脚板面积的1/2,故当运动员施加全身的重力在脚蹬座3上时,抓板305则陷入跑道内约6mm,为此,将棘轮312的齿间距设置为6mm,如此,在抓板305在贴紧跑道后,运动员的体重仍然会使得转轴302多转动6mm的弧度,如此,棘轮312在转动至最终位置后,即使棘爪311未立刻将棘轮312锁死,棘轮312的最大回转弧度也仅为6mm,而此时的抓板305恰好贴合在地面上。
[0061] 踏板2的底壁上螺栓固定竖杆301,竖杆301的底部镶嵌装载推杆307上,脚蹬座3的内壁上对称等量焊接两块导向板二304,两块导向板二304的间距等于推杆307的直径,推杆307的两端在脚蹬座3内壁上的导向板二304之间,转轴302的中部焊接摆杆303,摆杆303的材料选用45号钢。
[0062] 开始训练前,将底座1放置在跑道上,运动员的手掌放置起跑线上,调整重心前移后,将双脚放置在踏板2上,此时脚蹬座3向下移动双脚向后用力,推动脚蹬座3向后移动,滑板6沿着导向板一8滑动,弹簧三9被压缩,此时可尽量将重力集中在脚尖处,降低竖杆301的受力,在运动员寻找到双脚前后距离的最佳位置后,双脚保持静止,用双手辅助上半身缓慢后移,此时运动员绕着脚尖先后转动,自身的重力逐渐施加在脚后跟上,在运动员将全身的重力施加在脚蹬座3上后,踏板2绕着与脚蹬座3的铰点向下转动,带动支架4上的卡块5沿着挡板10移动,当脚蹬座3与地面贴合后,脚蹬座3底部的倒钩314嵌入跑道内,卡块5则移动着斜块11的下部,在此过程中,竖杆301驱动推板向下移动,将摆杆303下压,转轴302上的扭簧一被压缩,抓板305逐渐贴紧跑道,当运动员的上半身垂直跑道时,竖杆301施加上抓板305上的压力最大,将抓板305上的倒钩314完全压入跑道内,如此便完成了对脚蹬座3的调整。此时在转身去调整踏板2与脚蹬座3的角度,由于此时的转轴302被棘轮312锁定,并且摆杆
303向下移动,为推杆307的上下移动即踏板2的转动预留处足够的空间,踏板2的角度调节与现有调节方式相同,在此不赘述。
[0063] 完成训练后,不用解除各部件的锁定,使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将起跑器放置在室内通的地方即可。
[0064] 当抓板305采用竖直嵌入跑道的方式时。在本实施例中,可直接将竖杆301设置为伸缩杆,伸缩杆中设置弹簧,该弹簧的弹性模量是弹簧一601的两倍,并且在竖杆301上设置卡扣,当抓板305被竖杆301压入跑道后,通过卡扣将弹簧锁止,防止弹簧将抓板305从跑道上扯出。于是便不需要设置转轴302、摆杆303等部件,简化结构,节约成本。但是倒钩314的必须竖直或小角度插入跑道中,否者倒钩314难以嵌入跑道内,或者在嵌入跑道时会对跑道产生较大的破坏。而且运动员频繁的起跑训练中,倒钩314的竖直或小角度嵌在跑道内容易发生弯曲,造成脚蹬座3固定不稳的情况,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训练。
[0065] 对比上述中所采用的方案,其抓板305的运动轨迹为,先逆时针移动并嵌入跑道中,再随之摆杆303的伸长向后移动一小段距离,更加紧密的嵌入跑道内。并利用倒钩314自身倾斜的性质,还能够限制抓板305上下方向的移动,使脚蹬座3的固定更为牢固。
[0066] 起跑器为公用时,在结束训练后,双手按压脚蹬座3两侧的推块7,使得外壳310内的棘爪311脱离棘轮312,解除棘爪311对棘轮312的锁定,转轴302在扭簧一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通过摆杆303将抓板305从跑道上翘起。并且两个矩形杆插入桶槽中,将钢珠604压回固定槽308内,解除钢珠604对脚蹬座3竖直方向的限定。弹簧一601恢复形变,将脚蹬座3连带倒钩314顶起。此时弹簧三9便能够恢复形变,将两个脚蹬座3恢复至平行的状态。
[0067] 或者,可直接设置多款起跑器,不同款式的起跑器中弹簧一601和转轴302处的扭簧一弹性模量不同,针对服务不同体重区间的运动员,运动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方便运动员的训练。
[006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以及方便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发明动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