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高位抵足起跑器

申请号 CN99112989.X 申请日 1999-06-04 公开(公告)号 CN1126582C 公开(公告)日 2003-11-05
申请人 喻名可; 发明人 喻名可;
摘要 一种后高位抵足起跑器,由主杆、前抵足板和后抵足板构成,后抵足板装设在主杆上并且与主杆垂直,后抵足板上装有托板。起跑准备时,双手撑地,前 脚踏 上前抵足板,后脚尖部放置在托板上,后脚掌踏在后抵足板上,膝放置在地面。使用本 发明 的起跑器,技术动作合理,为尽早进入途中跑创造了条件,促使短跑速度得以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后高位抵足起跑器,由主杆、前抵足板和后抵足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后抵足板装设在主杆上并且与主杆垂直,后抵足板上装有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跑器,其特征在于:后抵足板上设置有滑道和定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起跑器,其特征在于:后抵足板与脚掌的接触面上装设有垫板。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后高位抵足起跑器

发明属于体育器材,是一种用于短距离跑的起跑器。

目前,用于短距离跑比赛的起跑器由前起跑器和后起跑器组成,单个设置或组合设置,起跑器的抵足板平置于地面,向后仰形成一定度。起跑时双脚掌踏在前后抵足板上,蹬踏抵足板,形成向前上方的反作用,后蹬结束,作用力向前上方以大腿带膝向前上方摆出,小腿随即折叠形成运行抛物弧线,使完成蹬伸的后腿向前跨出一大步,在训练过程中人为地去限制摆幅,既费时效果也不明显,如不进行限制,重心跟不上,产生跑动技术的脱节,直接影响形成技术的连贯性;向前上方的作用力,使身体重心向前运动趋势不明显,身体重心不能及时远离前腿支点垂直上方,当前腿蹬伸时,以大角度的反作用力造成上体向上窜;人体蹬伸时以髋关节为定轴形成下肢与上肢两个刚体,蹬伸瞬间向前上方的作用力和下肢形成的动力矩大于手臂推举以上肢形成的阻力矩,力矩不平衡上体不易抬起,造成推手大幅摆动的困难,为解决身体重心前移和抬高,必须形成相应的加速段跑动技术,一般需要25-30米加速段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起跑技术动作,使运动员提高短跑成绩的起跑器。

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将后抵足板装设在主杆上,后抵足板与主杆垂直,后抵足板高度为40-50cm,在后抵足板上装有托板,前抵足板可装设在主杆上,也可单独设置。起跑准备时,在“各就位”阶段双手撑地,前脚踏上前抵足板,后脚尖部放置在托板上,后脚掌踏在后抵足板上,膝放置在地面,“预备”阶段臀部慢慢抬起,前腿大小腿夹角控制在90度左右,后腿用全脚掌紧贴后抵足板,后小腿与地面基本平行,大小腿夹角控制在110-115度之间,“鸣枪”后腿用力蹬伸,促使作用力迅速改变运动员所处状态。

为了使一部起跑器适合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后抵足板上设置有滑道和定位销,以便托板的高度能适当调整。

为克服所产生的力矩,主杆后部长度设置为45-55cm。

后抵足板与脚掌的接触面上装设有垫板,便于跑的蹬踏。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1、后腿作用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增大利用率,产生作用效果。

2、后腿抬高,后蹬作用力由小腿平行传导,促进大腿迅速前摆,小腿随大腿的摆动直接做下放动作,促使起跑第一步放腿落地积极迅速。

3、迅速前移重心,在前腿蹬伸的瞬间远离支点,前腿蹬伸发力结构合理,作用利用率提高,重心向前运动的趋势明显。

4、上肢与下肢以髋为定轴的两个刚体合力矩为零,便于上体抬起和推手大幅摆动。

5、缩短了促使身体重心移动变化的加速跑段,为尽早进入途中创造了条件。

上述的积极效果促使短跑速度得以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本发明由主杆1、前抵足板2和后抵足板3构成,前抵足板2可装设在主杆1上,也可单独设置,后抵足板3装设在主杆1上并且与主杆1垂直,后抵足板3高度为45cm,主杆1后部长度为50cm。在后抵足板3上装有托板4,后抵足板3上设置有滑道5和定位销6,后抵足板3与脚掌的接触面上装设有垫板7。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