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跑跑道

申请号 CN201810555956.6 申请日 2018-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8721922B 公开(公告)日 2020-06-09
申请人 北京华体创研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发明人 伊文岳; 杨博; 邢伟;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障碍跑跑道,属于运动场地设计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跑道 基础 以及设置在跑道基础上的混凝体浇筑而成的方形的 水 池,水池包括三个竖直壁以及一个倾斜的斜坡,与斜坡相对的竖直壁的顶端固定有栏架,与斜坡相对的竖直壁背离水池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补水系统,补水系统埋设在跑道基础的内部并贯穿与斜坡相对的竖直壁从而将补水系统与水池的内部相通。本发明具有当水池中的水量不足时,通过补水系统对水池内进行补水,保持水池内水的存量。
权利要求

1.一种障碍跑跑道,包括跑道基础(1)以及设置在跑道基础(1)上的混凝体浇筑而成的方形的池(2),所述水池(2)包括三个竖直壁(21)以及一个倾斜的斜坡(22),与斜坡(22)相对的竖直壁(21)的顶端固定有栏架(3),其特征在于:与斜坡(22)相对的竖直壁(21)背离水池(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补水系统(4),所述补水系统(4)埋设在跑道基础(1)的内部并贯穿与斜坡(22)相对的竖直壁(21)从而将补水系统(4)与水池(2)的内部相通,所述补水系统(4)包括预埋在跑道基础(1)内部的补水管(41),所述补水管(41)内的压大于大气压,所述补水管(41)与水池(2)之间设置有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呈水平设置的横向管道(42),所述横向管道(42)的开口端与补水管(41)相连通,所述横向管道(42)所在平面与水池(2)内池底的距离为水池(2)内所需水位的高度,所述横向管道(42)的管身上设置有位于横向管道(42)下方并与横向管道(42)相连通的纵向管道(43),所述纵向管道(43)的底端不超过水池(2)的底端,所述纵向管道(43)的底端设置有与水池(2)内部相通的第一连通管(44),所述纵向管道(43)靠近横向管道(42)的封闭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横向管道(42)相通的控制管(45),所述控制管(45)与纵向管道(43)平行设置,所述控制管(45)的底端通过第二连通管(46)与水池(2)相连通,所述横向管道(42)与控制管(4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相互配合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管(45)内水的浮力驱动从而控制横向管道(42)与纵向管道(43)连通处的开启与闭合,所述横向管道(42)的封闭端设置有伸出跑道基础(1)表面的柔性的通气管(410),所述通气管(410)穿过横向管道(42)的封闭端与横向管道(42)的内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横向管道(42)内部的堵头(47)以及滑动连接在控制管(45)内的浮力(48),所述堵头(47)的长度相较于控制管(45)以及纵向管道(43)中轴线见的间距大,所述堵头(47)靠近控制管(45)的一端设置有下斜面,所述下斜面朝向控制管(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42)内设置有防止堵头(47)转动的相对的滑槽(421),所述滑槽(421)的长度方向与横向管道(42)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堵头(47)相对滑槽(421)的位置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凸台(471),所述凸台(471)与滑槽(42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44)和第二连通管(46)连通水池(2)的一端内部设置有过滤网(4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壁(21)的表面顶端以及竖直壁(21)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条(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架(3)通过固定板(5)固定在竖直壁(21)的上端面上,所述栏架(3)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所述固定板(5)通过预埋在竖直壁(21)内部的锚杆(51)固定在竖直壁(21)上,所述锚杆(51)与固定板(5)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51)远离固定板(5)的一端设置有向固定板(5)方向弯折的弯曲部(5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的池底以及斜坡(22)的表面铺设有塑胶面层,塑胶面层的表面以及竖直壁(21)的表面喷涂PU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障碍跑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基础(1)的表面铺设有橡胶层(11)。

说明书全文

障碍跑跑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运动场地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障碍跑跑道。

背景技术

[0002] 障碍跑于19世纪在英国兴起。最初在野外进行,跨越的障碍是树枝、河沟。从1904年第3届奥运会起,障碍跑的距离确定为3000米,并沿用至今。障碍跑全程须越过35个障碍架,平均每圈设5个障碍架,障碍架应均匀分布,栏间距约为79米。35个障碍架中7个附有池,一般设在每圈的第4个栏架后。水池为边长3.66米的正方形,池底筑成斜坡,靠近障碍处池深70厘米,前沿与地面齐平,使用时贮满清水,池底斜面装有防滑衬垫
[0003] 随着运动员跨越栏架并踩入水池中,水池内的水随着运动员踩入、跑出从而溢出水池,使水池内的水量减少,随着运动员的不断踩入,水池内会损失大量的水。当水池内的水较少时,运动员很容易受到伤害,同时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障碍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障碍跑跑道,其具有当水池中的水量不足时,通过补水系统对水池内进行补水,保持水池内水的存量。
[000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 一种障碍跑跑道,包括跑道基础以及设置在跑道基础上的混凝体浇筑而成的方形的水池,水池包括三个竖直壁以及一个倾斜的斜坡,与斜坡相对的竖直壁的顶端固定有栏架,与斜坡相对的竖直壁背离水池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补水系统,补水系统埋设在跑道基础的内部并贯穿与斜坡相对的竖直壁从而将补水系统与水池的内部相通。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补水系统对水池内进行补水,从而来填补因运动员踩入水中所造成的水量的流失,确保水池内的存水量。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补水系统包括预埋在跑道基础内部的补水管,补水管内的压大于大气压,补水管与水池之间设置有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呈水平设置的横向管道,横向管道的开口端与补水管相连通,横向管道所在平面与水池内池底的距离为水池内所需水位的高度,横向管道的管身上设置有位于横向管道下方并与横向管道相连通的纵向管道,纵向管道的底端不超过水池的底端,纵向管道的底端设置有与水池内部相通的第一连通管,纵向管道靠近横向管道的封闭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横向管道相通的控制管,控制管与纵向管道平行设置,控制管的底端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水池相连通,横向管道与控制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相互配合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管内水的浮力驱动从而控制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连通处的开启与闭合,横向管道的封闭端设置有伸出跑道基础 表面的柔性的通气管,通气管穿过横向管道的封闭端与横向管道的内部相通。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管内水的浮力使控制组件控制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连通处的开启以及闭合,从而可以根据水池内水位的高度自动开启补水,当液面低时自动补水,液面达到要求自动停水,从而不需要人工来操作。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控制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横向管道内部的堵头以及滑动连接在控制管内的浮力,堵头的长度相较于控制管以及纵向管道中轴线见的间距大,堵头靠近控制管的一端设置有下斜面,下斜面朝向控制管。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浮块与堵头之间的配合,通过控制管内水位的上升,使浮力块向上移动,从而推动堵头将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连通处封闭,停止补水;当控制管内水位下降,浮力块向下移动,堵头江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的连通处开启,进行补水。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横向管道内设置有防止堵头转动的相对的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横向管道的长度方向相同,堵头相对滑槽的位置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凸台,凸台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台与滑槽的配合,避免堵头在横向管道内发生转动,从而确保堵头的下斜面一直处于朝向控制管的方向,确保浮力块在浮起的时候推动堵头,使堵头向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连通处移动。
[001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连通水池的一端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网,避免水池内的异物进入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内,从而避免出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堵塞的情况。
[00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竖直壁的表面顶端以及竖直壁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条。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条对竖直壁的顶端尖进行防护,从而避免运动员在摔倒的时候磕碰到竖直壁的尖角上,从而减缓竖直壁对运动员的损伤。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栏架通过固定板固定在竖直壁的上端面上,栏架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固定板通过预埋在竖直壁内部的锚杆固定在竖直壁上,锚杆与固定板固定相连。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栏架通过螺栓与固定板相连,在栏架需要更换或收起时,方便将栏架从竖直壁上拆卸下来。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锚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向固定板方向弯折的弯曲部。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弯曲部,增大锚杆与竖直壁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在长时间下固定板与竖直壁之间发生松动。
[002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水池的池底以及斜坡的表面铺设有塑胶面层,塑胶面层的表面以及竖直壁的表面喷涂PU漆。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在保障水池的整齐美观的同时,还能对运动员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002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跑道基础的表面铺设有橡胶层。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层来使跑道基础具有适度的弹性及反弹力,可减少体力的消耗,且适度吸收脚部冲击力,减少运动伤害。
[0026]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 1、通过补水系统对水池内进行补水,从而来填补因运动员踩入水中所造成的水量的流失,确保水池内的存水量;
[0028] 2、通过控制管内水的浮力使控制组件控制横向管道与纵向管道连通处的开启以及闭合,从而可以根据水池内水位的高度自动开启补水,当液面低时自动补水,液面达到要求自动停水,从而不需要人工来操作;
[0029] 3、橡胶条对竖直壁的顶端尖角进行防护,从而避免运动员在摔倒的时候磕碰到竖直壁的尖角上,从而减缓竖直壁对运动员的损伤;
[0030] 4、栏架通过螺栓与固定板相连,在栏架需要更换或收起时,方便将栏架从竖直壁上拆卸下来;
[0031] 5、通过橡胶层来使跑道基础具有适度的弹性及反弹力,可减少体力的消耗,且适度吸收脚部冲击力,减少运动伤害。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障碍跑跑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水池与补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5] 图4是横向管道与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是栏架与水池连接处的剖视图。
[0037] 图中,1、跑道基础;11、橡胶层;2、水池;21、竖直壁;22、斜坡;23、橡胶条;3、栏架;31、横梁;32、支腿;321、连接盘;4、补水系统;41、补水管;42、横向管道;421、滑槽;43、纵向管道;44、第一连通管;45、控制管;46、第二连通管;47、堵头;471、凸台;48、浮力块;49、过滤网;410、通气管;5、固定板;51、锚杆;511、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9] 一种障碍跑跑道,如图1所示,包括跑道基础1以及设置在跑道基础1上的水池2。水池2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并坐落在跑道基础1上。再跑道基础1上预先挖设有用于放置水池2的安装坑。水池2放置在安装坑的内部且水池2的顶端表面与跑道基础1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在跑道基础1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层橡胶层11,橡胶层11粘接固定在跑道基础1的上表面。
[0040] 水池2呈方形,其中水池2的四个侧壁中三个侧壁为竖直壁21,一个呈倾斜状从而形成斜坡22.在三个竖直壁21表面的顶端以及竖直壁21的上断面,设置有橡胶条23,橡胶条23通过聚酯单组份胶水粘贴在竖直壁21上。通过橡胶条23对竖直壁的顶端尖角进行防护,从而避免运动员在摔倒的时候磕碰到竖直壁21的尖角上,从而减缓竖直壁对运动员的损伤。在水池2的池底以及斜坡22表面铺设有塑胶面层,塑胶面层的表面以及竖直壁的表面喷涂有硅PU漆。
[0041] 如图2所示,在与斜坡22相对的竖直壁21的顶端,设置有栏架3,栏架3通过固定板5固定在竖直壁21的顶端,栏架3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固定板5通过预埋在竖直壁21内部的锚杆51固定在竖直壁21的顶端。
[0042] 在安装有栏架3的竖直壁21背离水池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补水系统4,补水系统4埋设在跑道基础1的内部并穿过竖直壁21与水池2的内部相连通。
[0043] 如图2、图3所示,补水系统4包括预埋在跑道基础1内部的补水管41,补水管41的内部压力相较于外界的大气压大。在补水管41与水池2之间,设置有横向管道42。横向管道42的位置为设计尺寸,其所在水平面距离水池2的池底之间的间距为水池2内所需水位的高度。
[0044] 横向管道42的一端为开口端一端为封闭端,其开口端与补水管固定相连且内部相通。在横向管道42的封闭端,设置有由橡胶材质制成的通气管410,通气管410一端穿过横向管道42的封闭端与横向管道42的内部相通,另一端伸向跑道基础1的表面露出。通气管410伸出跑道基础1表面的一端与跑道基础1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0045] 在横向管道42的管身上,设置有与横向管道42内部相通的竖直设置的纵向管道43,纵向管道43位于横向管道42的下方且纵向管道43与横向管道42焊接相连。纵向管道43的底端不超过水池2的池底。在纵向管道4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通管44,第一连通管44一端与纵向管道43固定且内部相通,第一连通管44的另一端穿过水池2的竖直壁21与水池2的内部相通。
[0046] 在纵向管道43靠近横向管道42封闭端的一侧,设置有与纵向管道平行的控制管45,控制管45的顶端与横向管道42固定相连且内部相通。控制管45的底端通过第二连通管
46与水池2的内部相通。
[0047] 在横向管道4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堵头47,堵头47的长度需大于控制管45与纵向管道43中轴线之间的间距。在堵头47靠近控制管45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下斜面,其中下斜面朝向控制管45方向。在控制管45的内部,设置有浮力块48,浮力块48滑动连接在控制管45的内部。
[0048] 当水池2内的水位下降时,控制管45内的水位随之下降,从而使浮力块48的位置下降,随着浮力块48的下降,由于补水管41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水推动堵头47,将横向管道42与纵向管道43的连通处打开,从而使水沿着纵向管道43以及第一连通管44流入水池2中。
[0049] 当水池2内的水位达到横向管道42的高度时,控制管45内的浮力块48随之上升,从而推动堵头47,使堵头47将横向管道42与纵向管道43连通处封闭,停止向水池2内补水。
[0050] 浮力块48的大小以及控制管45的内孔大小根据计算得出,从而确保浮力块48随着液面变化上升时推动堵头47,使堵头47将横向管道42与纵向管道43之间的连通处封闭。
[0051] 为防止掉落在水池2内部的杂物进入第一连通管44或第二连通管46内部,从而造成第一连通管44或第二连通管46发生堵塞,在第一连通管44和第二连通管46连通水池2的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49,过滤网49分别与第一连通管44和第二连通管46固定相连。
[0052] 如图4所示,为防止堵头47在横向管道42中发生转动,从而造成浮力块48不能与堵头47上的下斜面相配合。在横向管道42的内部,设置有相对的滑槽421,滑槽421的长度方向与横向管道42的长度方向相同。在堵头47相对滑槽421的位置,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凸台471,凸台471与滑槽421滑动连接。
[0053] 如图5所示,栏架3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31以及位于横梁31长度方向两端的支腿32,支腿32与横梁31之间固定相连。横梁31的长度方向与所固定的竖直壁的长度方向相同。
固定板5通过锚杆51固定在竖直壁21的顶,其中锚杆51预埋在竖直壁21的内部。在锚杆51远离固定板5的一端,锚杆51上设置有向固定板5方向弯折的弯曲部511,弯曲部511与锚杆51一体成型。通过弯曲部511,增大锚杆51与竖直壁21的连接强度,从而避免在长时间下固定板5与竖直壁21之间发生松动。
[005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