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运动;游戏;娱乐活动 / 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

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113107.0 申请日 2024-01-26 公开(公告)号 CN117919660A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发明人 吴蜜蜜; 于凤; 金玮;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包括 底板 ,底板左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下肢训练机构,下肢训练机构包括 基础 训练结构,基础训练结构包括 基座 和主 转轴 ,主转轴的两端设置有左 踏板 结构和右踏板结构,基础训练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坐式训练架,基础训练结构与坐式训练架之间设置有手动助 力 结构,手动助力结构包括伸缩式 支撑 柱,伸缩式支撑柱两侧设置有第一伸缩式助 力臂 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本发明设置左踏板结构、右踏板结构、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通过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对左踏板结构和右踏板结构提供合适的力,从而实现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对下肢康复训练的助力大小。
权利要求

1.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左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下肢训练机构(2),下肢训练机构(2)包括基础训练结构(21),基础训练结构(21)包括基座(211),基座(211)具有两个,且关于底板(1)的中间面对称设置,基座(211)的底部与底板(1)连接,两个基座(211)的上部之间设置有主转轴(212),主转轴(212)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基座(211),主转轴(21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左踏板结构(213)和右踏板结构(214),基础训练结构(2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沿着底板(1)做直线运动的坐式训练架(3),基础训练结构(21)与坐式训练架(3)之间设置有手动助结构(4),手动助力结构(4)包括竖直设置的伸缩式支撑柱(41),伸缩式支撑柱(41)的底部与底板(1)连接,伸缩式支撑柱(4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和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和右踏板结构(2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包括第一摇臂(421)和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第一摇臂(421)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的一侧连接,第一摇臂(421)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一握把(4211),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另一端与第一摇臂(4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包括第二摇臂(431)和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第二摇臂(431)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摇臂(431)与第一摇臂(421)不抵接,第二摇臂(431)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握把(4311),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431)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伸缩式连杆(422)包括第一导柱(4221),第一导柱(4221)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一导柱(42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套(4222),第一导柱(4221)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一导套(4222)内且与第一导套(4222)滑动连接,第一导套(4222)的另一端与第一摇臂(421)的一端连接,第一导柱(4221)与第一导套(4222)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弹簧(4223),第一压力弹簧(4223)的一端与第一导柱(4221)连接,第一压力弹簧(4223)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套(4222)连接,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的结构与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结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式支撑柱(41)包括主支撑柱(411),主支撑柱(411)的下半部表面设置有定位孔(4111),主支撑柱(411)的下部设置有伸缩杆(412),伸缩杆(412)插入到主支撑柱(411)内且与主支撑柱(411)滑动连接,伸缩杆(41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4121),伸缩杆(4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413),第一固定座(413)的底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413)的上部表面开设有固定孔(4131),伸缩杆(412)的底部插入到第一固定座(41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转轴(212)的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和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和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的结构一致,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的工作端与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的工作端的放置方向相反,基座(211)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架(24),放置架(24)靠近基座(2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与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连接,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与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连接,放置架(24)远离基座(211)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配重结构(27),两个配重结构(27)分别设置在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的后端,且分别与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置架(24)靠近基座(211)的一侧由上而下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插槽(241),第一插槽(241)的两侧壁面由上而下开设有滑槽(2411),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包括传动齿条(251)和连接(252),传动齿条(251)的一侧与连接块(252)固定连接,传动齿条(251)的另一侧与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连接,连接块(252)的两侧设置有滑块(2521),连接块(252)滑动设置在靠近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一侧的第一插槽(241)内,两个滑槽(2411)与两个滑块(2521)相互配合,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与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的结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置架(24)远离基座(211)的一侧由上而下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插槽(242),第二插槽(242)内竖直设置有竖杆(243),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271),配重块(271)套设在竖杆(243)上且与竖杆(243)滑动连接,配重块(271)上开设有通孔(2711),连接块(252)上开设有螺纹孔(25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配重块(271)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27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坐式训练架(3)包括移动坐垫(31),移动坐垫(31)底部的两侧与底板(1)滑动连接,移动坐垫(31)的底部设置有能够驱动移动坐垫(31)移动的直线驱动机构(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基础训练结构(21)的上方设置有立式支撑架(5),立式支撑架(5)的底部与底板(1)连接,立式支撑架(5)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臂拖。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很多医护患者大多伴有肢体不灵敏或偏瘫等症状,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疾病带来的后遗症,保持肢体的正常机能,而且医护患者在进行下肢康复治疗时,需要周期性肢体的活动锻炼,来完成对患者肢体的康复训练。
[0003] 在康复训练初期,患者的下肢量较弱,直接进行站立式康复训练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辅助,而且患者站立康复训练会对下肢的产生较大的压力,并且下肢在进行弯曲动作时站立式康复训练设备无法提供合适的助力。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本发明设置左踏板结构、右踏板结构、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患者可根据自身下肢的力量和康复情况,通过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对左踏板结构和右踏板结构提供合适的力,从而实现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对下肢康复训练的助力大小。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底板左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下肢训练机构,下肢训练机构包括基础训练结构,基础训练结构包括基座,基座具有两个,且关于底板的中间面对称设置,基座的底部与底板连接,两个基座的上部之间设置有主转轴,主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基座,主转轴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左踏板结构和右踏板结构,基础训练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坐式训练架,基础训练结构与坐式训练架之间设置有手动助力结构,手动助力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伸缩式支撑柱,伸缩式支撑柱的底部与底板连接,伸缩式支撑柱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第一伸缩式助力臂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支撑柱的上端和左踏板结构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支撑柱的上端和右踏板结构连接。
[0007] 优选的,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一伸缩式连杆,第一摇臂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的上端的一侧连接,第一摇臂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一握把,第一伸缩式连杆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连接,第一伸缩式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包括第二摇臂和第二伸缩式连杆,第二摇臂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的上端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摇臂与第一摇臂不抵接,第二摇臂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握把,第二伸缩式连杆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连接,第二伸缩式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的另一端连接。
[0008] 优选的,第一伸缩式连杆包括第一导柱,第一导柱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连接,第一导柱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套,第一导柱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一导套内且与第一导套滑动连接,第一导套的另一端与第一摇臂的一端连接,第一导柱与第一导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弹簧,第一压力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导柱连接,第一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套连接,第二伸缩式连杆的结构与第一伸缩式连杆的结构一致。
[0009] 优选的,伸缩式支撑柱包括主支撑柱,主支撑柱的下半部表面设置有定位孔,主支撑柱的下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插入到主支撑柱内且与主支撑柱滑动连接,伸缩杆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的上部表面开设有固定孔,伸缩杆的底部插入到第一固定座的内部。
[0010] 优选的,主转轴的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和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和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的结构一致,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的工作端与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的工作端的放置方向相反,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架,放置架靠近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往复移动结构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第一往复移动结构与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连接,第二往复移动结构与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连接,放置架远离基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配重结构,两个配重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往复移动机构和第二往复移动机构的后端,且分别与第一往复移动机构和第二往复移动机构相配合。
[0011] 优选的,放置架靠近基座的一侧由上而下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两侧壁面由上而下开设有滑槽,第一往复移动结构包括传动齿条和连接,传动齿条的一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传动齿条的另一侧与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连接,连接块的两侧设置有滑块,连接块滑动设置在靠近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一侧的第一插槽内,两个滑槽与两个滑块相互配合,第二往复移动结构与第二往复移动结构的结构一致。
[0012] 优选的,放置架远离基座的一侧由上而下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内竖直设置有竖杆,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套设在竖杆上且与竖杆滑动连接,配重块上开设有通孔,连接块上开设有螺纹孔。
[0013] 优选的,配重块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0014] 优选的,坐式训练架包括移动坐垫,移动坐垫底部的两侧与底板滑动连接,移动坐垫的底部设置有能够驱动移动坐垫移动的直线驱动机构。
[0015] 优选的,基础训练结构的上方设置有立式支撑架,立式支撑架的底部与底板连接,立式支撑架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臂托。
[0016] 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本发明设置左踏板结构、右踏板结构、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患者可根据自身下肢的力量和康复情况,通过第一伸缩式助力臂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对左踏板结构和右踏板结构提供合适的力,从而实现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对下肢康复训练的助力大小。
[0018] 2、本发明设置第一握把、第一摇臂、第一伸缩式连杆、第二握把、第二摇臂和第二伸缩式连杆,由于左右下肢的力量和康复情况等不一样,左右下肢康复所需的助力也不相同,若右下肢的力量较强,而左下肢的力量较弱,左下肢无法推动第一旋转臂向前转动,此时左臂可提供一定的力推动第一握把,使得第一摇臂围绕与伸缩式支撑柱的连接处转动,再通过第一伸缩式连杆带动第一旋转臂向前转动,同理若左下肢的力量较强,而右下肢的力量较弱,此时右臂可提供一定的力推动第二握把通过第二伸缩式连杆带动第二旋转臂向前转动,从而实现分别对左下肢和右下肢提供助力,进而使较弱的下肢的康复训练能够跟上较强的下肢的康复训练。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的主视图;
[0020] 图2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的左视图;
[0021] 图3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的俯视图;
[0022] 图4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的进行坐式康复训练的立体图;
[0023] 图5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的进行站立式康复训练的立体图;
[0024] 图6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中下肢训练机构的立体图一;
[0025] 图7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中下肢训练机构的立体图二;
[0026] 图8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中放置架、传动齿条、连接块、配重块和橡胶垫的剖视图;
[0027] 图9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中基础训练结构和手动助力结构的立体图;
[0028] 图10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中第一伸缩式连杆的剖视图
[0029] 图11是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中主支撑柱、伸缩杆和第一固定座的爆炸视图。
[0030] 图中标号为:
[0031] 1‑底板;
[0032] 2‑下肢训练机构;
[0033] 21‑基础训练结构;211‑基座;212‑主转轴;213‑左踏板结构;2131‑左脚踏板;2132‑第一旋转臂;214‑右踏板结构;2141‑右脚踏板;2142‑第二旋转臂;
[0034] 22‑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
[0035] 23‑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
[0036] 24‑放置架;241‑第一插槽;2411‑滑槽;242‑第二插槽;243‑竖杆;
[0037] 25‑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1‑传动齿条;252‑连接块;2521‑滑块;2522‑螺纹孔
[0038] 26‑第二往复移动结构;
[0039] 27‑配重结构;271‑配重块;2711‑通孔;272‑橡胶垫;
[0040] 3‑坐式训练架;31‑移动坐垫;32‑直线驱动机构;
[0041] 4‑手动助力结构;
[0042] 41‑伸缩式支撑柱;411‑主支撑柱;4111‑定位孔;412‑伸缩杆;4121‑限位孔;413‑第一固定座;4131‑固定孔;
[0043] 42‑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1‑第一摇臂;4211‑第一握把;422‑第一伸缩式连杆;4221‑第一导柱;4222‑第一导套;4223‑第一压力弹簧;
[0044] 43‑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1‑第二摇臂;4311‑第二握把;
[0045] 432‑第二伸缩式连杆;
[0046] 5‑立式支撑架;51‑臂托。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8]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护理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左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下肢训练机构2,下肢训练机构2包括基础训练结构21,基础训练结构21包括基座211,基座211具有两个,且关于底板1的中间面对称设置,基座211的底部与底板1连接,两个基座211的上部之间设置有主转轴212,主转轴212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基座211,主转轴21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左踏板结构213和右踏板结构214,基础训练结构21的一侧设置有坐式训练架3,基础训练结构21与坐式训练架3之间设置有手动助力结构4,手动助力结构4包括竖直设置的伸缩式支撑柱41,伸缩式支撑柱41的底部与底板1连接,伸缩式支撑柱4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和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和右踏板结构214连接。
[0049] 左踏板结构213包括左脚踏板2131和第一旋转臂2132,第一旋转臂2132的一端与主转轴212的一端连接,左脚踏板2131套设在第一旋转臂2132的另一端连接,右踏板结构214包括右脚踏板2141和第二旋转臂2142,第二旋转臂2142的一端与主转轴212的另一端连接,右脚踏板2141套设在第二旋转臂214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连接,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转臂213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臂2142的另一端连接,在使用设备进行康复训练前,调整坐式训练架3与基础训练结构21之间的距离,使两者之间的距离适合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坐在坐式训练架3上,护理人员再将患者的左右脚分别放置在左踏板结构213和右踏板结构214上,患者的左右手分别握住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患者在刚开始康复训练时,患者的腿部力量较弱,仅依靠自身的腿部力量很难进行康复训练,此时患者可根据自身下肢的力量和康复情况,通过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和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对左踏板结构213和右踏板结构214提供合适的力,从而实现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对下肢康复训练的助力大小。
[0050] 参照图9所示: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包括第一摇臂421和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第一摇臂421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的一侧连接,第一摇臂421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一握把4211,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另一端与第一摇臂4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式助力臂43包括第二摇臂431和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第二摇臂431的一端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上端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摇臂431与第一摇臂421不抵接,第二摇臂431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二握把4311,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的另一端与第二摇臂431的另一端连接。
[0051] 患者的左手握在第一握把4211上,患者的右手握在第二握把4311上,患者的下肢在做康复训练时,由于左右下肢的力量和康复情况等不一样,左右下肢康复所需的助力也不相同,若右下肢的力量较强,而左下肢的力量较弱,左下肢无法推动第一旋转臂2132向前转动,此时左臂可提供一定的力推动第一握把4211,使得第一摇臂421围绕与伸缩式支撑柱41的连接处转动,再通过第一伸缩式连杆422带动第一旋转臂2132向前转动,同理若左下肢的力量较强,而右下肢的力量较弱,此时右臂可提供一定的力推动第二握把4311通过第二伸缩式连杆432带动第二旋转臂2142向前转动,从而实现分别对左下肢和右下肢提供助力,进而使较弱的下肢的康复训练能够跟上较强的下肢的康复训练。
[0052]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第一伸缩式连杆422包括第一导柱4221,第一导柱4221的一端与左踏板结构213连接,第一导柱42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套4222,第一导柱4221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一导套4222内且与第一导套4222滑动连接,第一导套4222的另一端与第一摇臂421的一端连接,第一导柱4221与第一导套4222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弹簧4223,第一压力弹簧4223的一端与第一导柱4221连接,第一压力弹簧4223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套4222连接,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的结构与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结构一致。
[0053] 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工作原理与第二伸缩式连杆432的工作原理一致,患者在对左下肢进行助力时,推动第一摇臂421转动,第一摇臂421推动第一导套4222朝向第一导柱4221移动,第一压力弹簧4223因此被压缩,第一压力弹簧4223被压缩的过程中,第一导柱
4221推动第一旋转臂2132从最高处向最低处转动,当第一旋转臂2132转动至最低处时,第一压力弹簧4223回弹推动第一导套4222远离第一导柱4221,第一导套4222移动至初始位置后,第一导柱4221朝向第一导套4222移动,从而解决了第一摇臂421的受力方向、第一伸缩式连杆422的受力方向和第一摇臂421的受力方向相同时,第一伸缩式助力臂42运转出现卡顿的问题。
[0054] 参照图9和图11所示:伸缩式支撑柱41包括主支撑柱411,主支撑柱411的下半部表面设置有定位孔4111,主支撑柱411的下部设置有伸缩杆412,伸缩杆412插入到主支撑柱411内且与主支撑柱411滑动连接,伸缩杆41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4121,伸缩杆4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413,第一固定座413的底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413的上部表面开设有固定孔4131,伸缩杆412的底部插入到第一固定座413的内部。
[0055] 主支撑柱411的上端的一侧与第一摇臂421连接,主支撑柱411的上端的另一侧与第二摇臂431连接,伸缩杆412上具有若干个限位孔4121,在使用手动助力结构4时,先将伸缩杆412插入到第一固定座413内,伸缩杆412上最下端的限位孔4121的轴线与固定孔4131的轴线共轴,插入插销,将伸缩杆412固定在第一固定座413内,然后向上提起主支撑柱411,当第一握把4211和第二握把4311提升至合适患者发力的高度时,主支撑柱411上的定位孔4111的轴线与伸缩杆412上的其中一个限位孔4121的轴线共线,再插入插销,将主支撑柱
411与伸缩杆412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患者可根据自身高度调整手动助力结构4。
[0056] 参照图6至图8所示:主转轴212的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和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和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的结构一致,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的工作端与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的工作端的放置方向相反,基座211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架24,放置架24靠近基座2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与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连接,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与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连接,放置架24远离基座211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配重结构27,两个配重结构27分别设置在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6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的后端,且分别与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6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相配合。
[0057] 左踏板结构213和右踏板结构214带动主转轴212转动,主转轴212带动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和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转动,当左脚踏板2131处在最高处,右脚踏板2141处在最低处时,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的工作端与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接触,第二间隙式传动齿轮的工作端不参与驱动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当左脚踏板2131处在最低处,右脚踏板2141处在最高处时,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将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移动至最上端,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的工作端脱离与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的接触,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回落至最底部,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的工作端驱动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向上移动,两个配重结构27可分别对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和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增加重量,从而增大左脚踏板
2131在最高处和右脚踏板2141在最高处的时的转动阻力,进而对患者进行进阶训练。
[0058] 参照图6至图8所示:放置架24靠近基座211的一侧由上而下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插槽241,第一插槽241的两侧壁面由上而下开设有滑槽2411,第一往复移动结构25包括传动齿条251和连接块252,传动齿条251的一侧与连接块252固定连接,传动齿条251的另一侧与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连接,连接块252的两侧设置有滑块2521,连接块252滑动设置在靠近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一侧的第一插槽241内,两个滑槽2411与两个滑块2521相互配合,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与第二往复移动结构26的结构一致。
[0059] 左脚踏板2131转动到最上端时,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具有轮齿的一半的端部与传动齿条251接触,左脚踏板2131向下转动时,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朝向传动齿条251转动,使得传动齿条251向上移动,带动连接块252在第一插槽241内移动,当第一间歇式传动齿轮22转过半圈后与传动齿条251脱离,连接块25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同理另一侧第一插槽241内的连接块252先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随后在第二间歇式传动齿轮2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实现间歇式对左脚踏板2131和右脚踏板2141提供阻力。
[0060] 参照图8和图9所示:放置架24远离基座211的一侧由上而下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插槽242,第二插槽242内竖直设置有竖杆243,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271,配重块271套设在竖杆243上且与竖杆243滑动连接,配重块271上开设有通孔2711,连接块252上开设有螺纹孔2522。
[0061] 配重块271具有若干个,若干个配重块271由上而下依次滑动设置在竖杆243上,若干个配重块271叠加的高度低于连接块252的高度,连接块252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2522,且螺纹孔2522的个数比配重块271的个数至少多一个,当不需要增加配重块271时,不需将配重块271与连接块252连接,当需要增加配重块271时,使用螺栓插入配重块271上的通孔2711并与螺纹孔2522连接,左脚踏板2131与右脚踏板2141分别与两个配重结构27连接,从而实现患者可针对左右下肢的康复情况选择不同的进阶训练。
[0062] 参照图9所示:配重块271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272。
[0063] 当连接块252上增加了配重块271后,连接块252运动至最上端后迅速受重力作用向下掉落,与连接块252同步运动的配重块271与下方的配重块271发生直接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患者的心情,因此配重块271的底部设置橡胶垫272,配重块271下落后,橡胶垫272与下方的配重块271撞击,产生的声音较小,从而使患者具有较为安静的康复训练环境。
[0064]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坐式训练架3包括移动坐垫31,移动坐垫31底部的两侧与底板1滑动连接,移动坐垫31的底部设置有能够驱动移动坐垫31移动的直线驱动机构32。
[0065]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坐到移动坐垫31上,然后转动直线驱动机构32,直线驱动机构32带动移动坐垫31在底板1上滑动,移动坐垫31移动至合适位置后,直线驱动机构32停止驱动移动坐垫31移动,从而使得不同身高的患者均能使用坐式训练架3进行坐式康复训练。
[0066] 参照图4和图6所示:基础训练结构21的上方设置有立式支撑架5,立式支撑架5的底部与底板1连接,立式支撑架5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臂托51。
[0067]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可尝试站立康复训练,护理人员现将手动助力结构4向整体向前转动,将伸缩式支撑柱41的底部与底板1固定,然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站立在左脚踏板2131和右脚踏板2141上,患者的双臂搭在臂托51上,从而实现患者进行站立式康复训练。
[0068]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