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

申请号 CN202210662227.7 申请日 2022-06-13 公开(公告)号 CN117277527A 公开(公告)日 2023-12-22
申请人 刘乐城; 发明人 刘乐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手持 电子 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包括:一手持电子装置,其内部设有一充电 电池 及一容置空间;一线圈,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并电性连接该充电电池;以及一 磁性 件,设于该线圈内,其中当该磁性件与该线圈产生相对运动时,该线圈受感应而产生电 力 ,对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该手持电子装置可选自于一智能型手机、一平板计算机或一 笔记本电脑 。借此,本发明通过 电磁感应 的方式对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动作,实现内建充电之目的,避免外出时携带充电线及充电器,也不必频繁更换电池,进而可节约资源及避免丢弃电池而造成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手持电子装置,其内部设有一充电电池及一容置空间;
一线圈,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该充电电池电性连接;以及
磁性件,设于该线圈内,其中当该磁性件与该线圈产生相对运动时,该线圈受感应而产生电,对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两端封闭,使该磁性件被封闭于该线圈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手持电子装置选自于一智能型手机、一平板计算机或一笔记本电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为一圆型线圈或一扁型线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件为一圆长条型磁或一扁长条型磁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件为一永久磁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整流电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放大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保护电路。

说明书全文

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充电结构,尤指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手持电子装置,主要由电子装置主体和电池构成,以手机为例,其不足之处在于,手机在电池电量耗尽时,手机没有办法自己充电,需通过充电器对手机内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0003] 如中国专利CN2513232Y的“手机手摇充电器”、中国专利CN103812203A的“一种手机手摇充电器”及中国专利CN203456883U的“一种手摇充电手机”,CN2513232Y及CN103812203A这两个案件均是使用手摇发电机来实现充电,而CN203456883U该案是由摇柄、转轴、发电线圈、一对对称的永磁体、AC/DC电能转换电路所组成,然而,摇柄需具有一定的体积才能让使用者转动摇柄,而且摇柄突出于手机一侧,容易误触,或受外而折断。
[0004] 因此,如何将上述等缺陷加以摒除,即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在于解决及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缺失为目的。
[0006] 为达成以上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其包括:一手持电子装置,其内部设有一充电电池及一容置空间;一线圈,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该充电电池电性连接;以及一磁性件,设于该线圈内,其中当该磁性件与该线圈产生相对运动时,该线圈受感应而产生电力,对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0007] 其中,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开关
[0008] 其中,该线圈两端封闭,使该磁性件被封闭于该线圈内。
[0009] 其中,该手持电子装置选自于一智能型手机、一平板计算机或一笔记本电脑
[0010] 其中,该线圈为一圆型线圈或一扁型线圈。
[0011] 其中,该磁性件为一圆长条型磁或一扁长条型磁铁
[0012] 其中,该磁性件为一永久磁铁。
[0013] 其中,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整流电路。
[0014] 其中,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放大电路。
[0015] 其中,该线圈与该充电电池之间设有一保护电路。
[0016] 借此,本发明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对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动作,实现内建充电的目的,避免外出时携带充电线及充电器,也不必频繁更换电池,进而可节约资源及避免丢弃电池而造成环境污染。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智能型手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平板计算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线圈与充电电池之间的电路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11:充电电池                      12:容置空间
13:基板                          2:线圈
3:磁性件                         31:开关
32:整流电路                      33:放大电路
34:保护电路                      100:智能型手机
200:平板计算机                   300:笔记本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方便简捷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先将本发明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内建充电结构,包括:一手持电子装置、一线圈2以及一磁性件3。
[0020] 该手持电子装置其内部设有一充电电池11及一容置空间12。该手持电子装置可选自于一智能型手机100(如图1所示)、一平板计算机200(如图2所示)或一笔记本电脑300(如图3所示),但不限于此。
[0021] 该线圈2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并电性连接该充电电池11。具体来说,该手持电子装置的容置空间12内可设有一基板13,该线圈2可设于该基板13。该线圈2可为一圆型线圈或一扁型线圈。该线圈2的两端可分别电性连接该充电电池11。
[0022] 该磁性件3设于该线圈2内,其中当该磁性件3与该线圈2产生相对运动时,该线圈2受感应而产生电力,对该充电电池11进行充电。具体来说,该磁性件3可为一圆长条型磁铁或一扁长条型磁铁。该磁性件3可为一永久磁铁。在实施上,该线圈2两端可为封闭,使该磁性件3被封闭于该线圈2内。
[0023] 请参阅图1及4所示,该线圈2与该充电电池11之间可设有一开关31,实施上,该开关31的接脚可分别电性连接该线圈2与该充电电池11,该开关31则设于该手持电子装置的外壳上。该线圈2与该充电电池11之间可设有一整流电路32,或是一放大电路33,或是一保护电路34,或是前述电路的任一组合。该开关31可用来切换至通路状态或断路状态。当该开关31切换至通路状态的时候,可将该线圈2连接至该充电电池11,从而令该线圈2的电力可充电至该充电电池11;反之,当该开关31切换至断路状态的时候,则令该线圈2与该充电电池11之间的电性连接被切断,无法充电。该整流电路32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该放大电路33可放大流至该充电电池11的电流。该保护电路34可限制流至该充电电池11的电流大小。
[0024] 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以该手持电子装置为智能型手机100,且该线圈2与该充电电池11之间设有开关31、整流电路32、放大电路33及保护电路34为例。当把该开关31切换至通路状态以进行充电的时候,摇动该智能型手机100,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该磁性件3与该线圈2产生相对运动,造成磁场发生变化,即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数目改变,该线圈2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大小和该线圈2内磁场的变化速率成正比,即该磁性件3与该线圈2的相对运动速率成正比。感应电流(交流电)经过该整流电路32转换成直流电,再经过该放大电路33放大,该保护电路34则限制流至该充电电池11的电流大小,最终,直流电流至该充电电池11以完成充电。用户可观看智能型手机100屏幕显示的电池电量是否是充饱的状态,若是充饱的状态,则将该开关31切换至断路状态,令该线圈2与该充电电池11之间的电性连接被切断,无法再继续充电。同样地,该平板计算机200及该笔记本电脑300系以相同的动作原理进行动作,因此不再详述。
[0025] 借此,本发明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对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动作,将该线圈2及该磁性件3设于该充电电池11一侧的容置空间12内,并可将该线圈2及该磁性件3小型化(即使用微型磁铁搭配集成电路),感应电流再经过该放大电路33放大以提供足够的电流量,实现内建充电之目的,避免外出时携带充电线及充电器,也不必频繁更换电池,进而可节约资源及避免丢弃电池而造成环境污染。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内所作的等效形状、构造或组合的变换,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