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申请号 CN202410447806.9 申请日 2024-04-15 公开(公告)号 CN118054482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7
申请人 华能澜沧江新能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登海; 杨东; 周宇; 马真金; 桂晶; 高瑞; 杨德凯;
摘要 本 申请 实施例 涉及 光伏发电 技术领域,公开了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该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环境参数(光照强度、 电池 表面 温度 、光照均匀度)来进行发电功率的预测、校正,并且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较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光伏电池的弯曲度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提前对发电功率进行预测获取,从而避免了逆变器的频繁调整,大大提升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的 稳定性 。
权利要求

1.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所述光伏电站与供电电网并网连接,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分布式光伏电池以及与所述分布式电池电连接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感测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
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
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大于实时负载功率,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
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所述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包括:
将所述光照均匀度输入功率校正模型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校正模型满足如下表达式:
,其中, 为当前光照均匀度, 为基准光照
均匀度, 为光伏电池对光的吸收系数, 为光伏电池对光的基准吸收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的表面亮度确定参数采集的预设目标区域,其中,所述预设目标区域为表面亮度大于亮度阈值的区域;
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照强度以及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伏电池表面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强度为预设目标区域内的有效平均光照强度,所述光伏电池表面温度为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所述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包括:
将所述有效平均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输入预先训练的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预测模型满足如下表达式:
P=P0*[1+α1*(Tcell‑Tref)]*[1+β*(Weff‑ Wref)] (Tcell ≤Tref)
P=P0*[1+α2*(Tcell‑Tref)]*[1+β*(Weff‑ Wref)] (Tcell >Tref),其中,α1为正向功率温度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的百分比; α2为负向功率温度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百分比;β为功率光强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百分比,P0为光伏电池的基准功率,Tcell为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Tref为光伏电池参考温度,Weff为有效平均光照强度,Wref为参考光照强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逆变器输出功率的调整频次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包括固定式光伏电池及可调式光伏电池,所述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包括:
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包括光伏面板及设于所述光伏面板背面的可调节装置,所述可调节装置具有收紧状态及放松状态,所述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与实时负载功率的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与实时负载功率的差值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可调节装置的收紧量以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其中,所述差值与可调节装置的收紧量成正相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降低逆变器输出功率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8.一种逆功率控制系统,应用于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式光伏电池以及与所述分布式电池电连接的逆变器,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包括固定式光伏电池及可调式光伏电池,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包括光伏面板及设于所述光伏面板背面的可调节装置,所述可调节装置具有收紧状态及放松状态,在所述可调节装置处于收紧状态时,所述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低于光伏电站的额定输出功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说明书全文

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逆功率控制是光伏电站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光伏电站向电网输送反向功率,即防止电能从光伏电站倒流回电网,这可能对电网造成不稳定或损害。相关技术中,当检测到逆功率现象且逆功率值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根据预定的控制策略采取相应的动作,例如通过逆变器降低输出功率,直到逆功率现象消失。但是此类控制方法需要对逆变器进行频繁调整或逆变器自动频繁调整,容易对逆变器产生影响,降低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对逆变器进行频繁调整或逆变器自动频繁调整,影响逆变器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光伏电站,所述光伏电站与供电电网并网连接,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分布式光伏电池以及与所述分布式电池电连接的逆变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感测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
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
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大于实时负载功率,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
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所述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包括:
将所述光照均匀度输入功率校正模型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校正模型满足如下表达式:
,其中, 为当前光照均匀度, 为基准
光照均匀度, 为光伏电池对光的吸收系数, 为光伏电池对光的基准吸收系数。
[0005]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包括:根据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的表面亮度确定参数采集的预设目标区域,其中,所述预设目标区域为表面亮度大于亮度阈值的区域;
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照强度以及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伏电池表面温度。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光照强度为预设目标区域内的有效平均光照强度,所述光伏电池表面温度为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所述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包括:将所述有效平均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输入预先训练的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预测模型满足如下表达式:
P=P0*[1+α1*(Tcell‑Tref)]*[1+β*(Weff‑ Wref)] (Tcell ≤Tref)
P=P0*[1+α2*(Tcell‑Tref)]*[1+β*(Weff‑ Wref)] (Tcell >Tref),其中,α1为正向功率温度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的百分比; α2为负向功率温度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百分比;β为功率光强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百分比,P0为光伏电池的基准功率,Tcell为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Tref为光伏电池参考温度,Weff为有效平均光照强度,Wref为参考光照强度。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逆变器输出功率的调整频次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包括固定式光伏电池及可调式光伏电池,所述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包括: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包括光伏面板及设于所述光伏面板背面的可调节装置,所述可调节装置具有收紧状态及放松状态,所述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与实时负载功率的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与实时负载功率的差值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可调节装置的收紧量以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其中,所述差值与可调节装置的收紧量成正相关。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降低逆变器输出功率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11]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逆功率控制系统,应用于光伏电站,包括分布式光伏电池以及与所述分布式电池电连接的逆变器,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包括固定式光伏电池及可调式光伏电池,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包括光伏面板及设于所述光伏面板背面的可调节装置,所述可调节装置具有收紧状态及放松状态,在所述可调节装置处于收紧状态时,所述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低于光伏电站的额定输出功率。
[0012] 进一步的,逆功率控制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3]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首先获取分布式光伏电池感测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然后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再根据光照均匀度对该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在确定该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大于实时负载功率时,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最后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也即,先基于环境参数来进行发电功率的预测、校正,并且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较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光伏电池的弯曲度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从而避免了逆变器的频繁调整,大大提升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逆功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调式光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逆功率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0016]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9]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 逆功率控制是光伏电站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光伏电站向电网输送反向功率,即防止电能从光伏电站倒流回电网,这可能对电网造成不稳定或损害。相关技术中,当检测到逆功率现象且逆功率值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根据预定的控制策略采取相应的动作,例如通过逆变器降低输出功率,直到逆功率现象消失。但是此类控制方法需要对逆变器进行频繁调整或逆变器自动频繁调整,容易对逆变器产生影响,降低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0021]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光伏电站,所述光伏电站与供电电网并网连接,该逆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电池300以及与所述分布式电池电连接的逆变器400,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包括固定式光伏电池
310及可调式光伏电池320,固定式光伏电池310为固定不可调节面板形状的光伏电池板,可调式光伏电池320为电池面板可调节形状、弯曲度的光伏电池板;进一步,可调式光伏电池
320包括光伏面板321及设于所述光伏面板背面的可调节装置322,所述可调节装置322具有收紧状态及放松状态,在所述可调节装置322处于收紧状态时,所述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低于光伏电站的额定输出功率。
[0022] 如图1‑3所示,以下将主要描述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请参阅附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感测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
由于本申请的光伏电池为分布式设置,分布的面积较大,因此,光伏电池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温度对于电池输出功率的预测、计算具有一定的影响,光伏电池光照充足的区域输出功率较大,光伏电池光照不充足的区域输出功率较低。
[0023] 因此,为准确测得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感测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包括:根据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的表面亮度确定参数采集的预设目标区域,其中,所述预设目标区域为表面亮度大于亮度阈值的区域;
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照强度以及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伏电池表面温度。
[0024] 具体地,选择光伏电池的表面亮度较高的区域作为参数采集的预设目标区域,并且采集该区域光伏电池感测的光照强度以及该区域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表面亮度较高的区域能够保证该区域的光照强度及温度具有稳定的感测数据。
[0025] S200、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光伏电池感测到的光照强度可以是目标区域中心位置的光照强度,也可以是目标区域边缘位置的光照强度,还可以是目标区域不同位置的平均光照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光照强度为预设目标区域内的有效平均光照强度,所述光伏电池表面温度为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有效平均光照强度是指该目标区域内能够被光伏电池所吸收的光线的光照强度的平均值,该有效平均光照强度可以通过多个光强传感器进行感测;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是指该标区域内光伏电池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可以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感测。本申请实施例采集有效平均光照强度及平均表面温度,有利于提高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002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包括:将所述有效平均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输入预先训练的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预测模型满足如下表达式:
P=P0*[1+α1*(Tcell‑Tref)]*[1+β*(Weff‑ Wref)] (Tcell ≤Tref)
P=P0*[1+α2*(Tcell‑Tref)]*[1+β*(Weff‑ Wref)] (Tcell >Tref),其中,α1为正向功率温度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的百分比; α2为负向功率温度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百分比;β为功率光强系数,表征光伏电池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百分比,P0为光伏电池的基准功率,Tcell为光伏电池平均表面温度,Tref为光伏电池参考温度,Weff为有效平均光照强度,Wref为参考光照强度。
[0027] 具体地,本申请采用预先训练的功率预测模型进行功率预测计算,在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电池的输出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也即存在正向功率温度系数α1(数值为正);在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由于较高的温度会影响光伏材料的电导率,使得光伏材料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导致光伏电池的内阻增大,功率输出减少,也即存在负向功率温度系数α2(数值为负)。当光照强度增加时,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也会增加,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与入射光照强度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但在较高光照强度下(如光照强度阈值W0),功率输出可能会饱和,一般情况下,正常太阳光无法达到该光照强度阈值W0。
[0028] 本申请通过采集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来预测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可以提前得到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信息,以根据该输出功率信息进行逆功率控制,避免了在用电电路中感测到过流或过压再进行逆变器控制或逆变器自动控制的现象,从而避免了逆变器的主动或被动频繁调整,大大提升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0029] S300、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可以理解,上述通过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的第一预测发电功率是基于预设目标区域的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进行输出功率预测,但是分布式光伏电池的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存在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也即光照强度存在均匀性不一致的情况,光伏电池表面温度也存在均匀性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存在外界物遮挡导致部分阴影的现象。
[0030]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包括:将所述光照均匀度输入功率校正模型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其中,所述功率校正模型满足如下表达式:
,其中, 为当前光照均匀度, 为基准光照
均匀度, 为光伏电池对光的吸收系数, 为光伏电池对光的基准吸收系数。
[0031] 具体地,光伏电池对光线的吸收以产生能量不仅与光照均匀度相关,还与光伏电池的感光材料相关,也即与光伏电池对光的吸收系数有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光照均匀度以及光伏电池对光的吸收系数两个因素来对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校正以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并且光照均匀度越高,光伏电池的感光一致性越好,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越大;光伏电池对光的吸收系数越大,光伏面板感光材料对光线的吸收效率越大,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也越大。如此,本申请通过采集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来预测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并通过功率校正模型进行输出功率的校正,可以更准确地得到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信息,从而更精确地根据该输出功率信息进行逆功率控制,进一步避免了逆变器的主动或被动频繁调整。
[0032] S400、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大于实时负载功率,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具体地,当模型测算并校正得到的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大于实时负载功率时,说明存在光伏电池发电量超负荷的情况;现有技术中,在该情况下,逆变器会自动降低输出功率,以防止电压光伏电站向电网输送反向功率,即防止电能从光伏电站倒流回电网。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功率预测模型及功率校正模型提前获取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当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大于实时负载功率,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然后根据获取得到的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判断所述逆变器输出功率的调整频次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0033] 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是指单位时间内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次数,例如,3小时内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了2次,该次数值越大,对逆变器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当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达到一定值时,需要采取其他有效手段来进行逆功率控制以降低逆变器的频繁调整负荷。
[0034] S500、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35] 具体地,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其他控制手段,在电路检测到过流或过压后,逆变器会主动或被动调整来降低输出功率以进行逆功率控制,而本申请通过提前获取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来进行逆功率控制,以避免逆变器在频繁调整达到故障阈值后仍然自动或被动调整;具体地,本申请一实施例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36] 在一实施例中,分布式光伏电池包括固定式光伏电池及可调式光伏电池,所述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包括: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37]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包括光伏面板及设于所述光伏面板背面的可调节装置,所述可调节装置具有收紧状态及放松状态,所述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与实时负载功率的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与实时负载功率的差值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可调节装置的收紧量以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其中,所述差值与可调节装置的收紧量成正相关。
[0038] 具体地,首先获取第一目标发电功率与实时负载功率的差值,也即首先测算光伏电池发电功率与电路中负载所能消耗功率的差值,当该差值很大时,说明光伏电池的发电量严重超负荷,不仅能够满足负载的使用需求,还会产生多余的电量向电网输送,需要降低发电功率以防止光伏电站向电网输送反向功率,并且当该差值越大,需要降低发电功率的量也越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可调节装置的收紧量以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当该差值越大,说明需要降低发电功率的量也越大,此时,需要调整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也就越大,也即控制使得光伏电池板的弯曲程度越大。可以理解,当光伏电池板的弯曲程度增大时,光伏材料内部的机械应也增大,导致原子间距增大,从而影响载流子的迁移率,进一步影响载流子的传输和复合过程,从而导致电导率降低,以降低光伏电池的发电功率。
[0039]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还包括:S600、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降低逆变器输出功率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40] 具体地,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低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继续调整逆变器输出功率并不会对逆变器的寿命造较大影响,此时,自动或被动控制降低逆变器输出功率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41] 基于此,本申请的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首先基于光照强度、表面温度、光照均匀度等环境参数来进行发电功率的预测、校正,并且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较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光伏电池的弯曲度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从而避免了逆变器的频繁调整,大大提升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的稳定性。
[004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逆功率控制系统,请参阅附图2‑4,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逆功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调式光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逆功率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逆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电池300以及与所述分布式电池电连接的逆变器400,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包括固定式光伏电池310及可调式光伏电池320,所述可调式光伏电池320包括光伏面板321及设于所述光伏面板背面的可调节装置322,所述可调节装置322具有收紧状态及放松状态,在所述可调节装置322处于收紧状态时,所述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低于光伏电站的额定输出功率。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调节装置322可以为松紧带式调节装置,通过控制松紧带的长度来控制光伏面板的弯曲度,例如,A状态中,松紧带为放松状态,光伏面板为平直状;B状态中,松紧带为收紧状态,光伏面板为弯曲状;当控制调节装置使得松紧带由放松状态变为收紧状态时,光伏面板受松紧带的拉力而弯曲变形,即由A状态转变为B状态,从而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松紧带的收紧量来控制光伏面板为弯曲程度,从而控制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43]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逆功率控制系统还包括存储器110及处理器120,所述存储器11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120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0044] 其中,处理器120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控制逆功率控制系统执行相应任务,例如,控制逆功率控制系统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池感测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将所述光照强度及光伏电池表面温度输入功率预测模型得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根据光照均匀度对所述第一预测发电功率进行功率校正得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发电功率大于实时负载功率,获取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的频次;在逆变器输出功率调整频次高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预设范围内光伏电池的弯曲度以降低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
[0045] 处理器1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0046] 存储器11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可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
[0047] 具体地,存储器11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VM),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存储器11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 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 SSD)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1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0048] 综上所述,本申请逆功率控制系统采用了上述任意一个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9]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上述程序代码可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005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程序代码,处理器执行该程序代码,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发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逆功率控制方法步骤。
[0051]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程序代码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0052]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053]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 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 RAM)等。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