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200758.0 申请日 2022-09-29 公开(公告)号 CN115548883A 公开(公告)日 2022-12-30
申请人 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伟东; 汤娅美; 吴孟溪; 蒋海榕; 吕志淋; 徐世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 电流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能够实现 断路器 与电流互感器不共气室,且能够降低设备成本、保证产品可靠性。安装结构包括断路器壳体、 支撑 筒、CT壳体和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壳体设有对 接口 ;支撑筒的下端沿径向凸出形成凸环,凸环的下表面密闭连接在对接口周缘,且支撑筒的内部与对接口连通;CT壳体的上部设有套孔,套孔套置在支撑筒的上端并与支撑筒的周面密封配合;CT壳体的下端密闭连接在凸环的上表面;支撑筒的内壁与断路器壳体、CT壳体之间围成第一腔室,支撑筒的外壁与CT壳体之间围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相互独立、不连通;电流互感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断路器壳体、支撑筒、CT壳体和电流互感器;
所述断路器壳体设置有对接口
所述支撑筒的下端沿径向凸出形成一圈凸环,所述凸环的下表面密闭连接在所述对接口的周缘,且所述支撑筒内部与所述对接口连通;
所述CT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套孔,所述套孔套置在所述支撑筒的上端并与所述支撑筒的周面密封配合;所述CT壳体的下端密闭连接在所述凸环的上表面;
所述支撑筒的内壁与所述断路器壳体、CT壳体之间围成第一腔室,所述支撑筒的外壁与所述CT壳体之间围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相互独立、不连通;
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槽和若干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设置有导向环,所述第二环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所述导向环的内壁下边沿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从上至下的方向呈外扩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环的上表面对应所述CT壳体下端面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嵌设有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环与所述CT壳体的下端面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环的下表面对应所述对接口周缘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环与所述断路器壳体的上端面之间采用螺栓进行锁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互感器套置在所述支撑筒的外周,两者通过环树脂浇筑形成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CT壳体上设置有呼吸器。
9.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支撑筒组装成一体后,将所述CT壳体的套孔对准所述支撑筒的上端并套入,并将所述CT壳体的下端与所述凸环的上表面锁紧;
步骤二、将组装成一体的电流互感器、CT壳体、支撑筒安装到所述断路器壳体上,所述凸环锁固在所述对接口的周缘。

说明书全文

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变电站设计中,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断路器独立气室,不能与电流互感器共气室。现有技术中,在电流互感器单元与断路器单元之间增加一组隔盆绝缘子,件两者气室分隔开。增加隔盆绝缘子虽然能够解决断路器独立气室的问题,但也因此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因为该隔盆绝缘子为平安装,安装时由于组装操作产生的金属屑容易掉落在绝缘子的上表面,增加了绝缘子被击穿的险,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实现断路器与电流互感器不共气室,且能够降低设备成本、保证产品可靠性。
[0004]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断路器壳体、支撑筒、CT壳体和电流互感器;所述断路器壳体设置有对接口;所述支撑筒的下端沿径向凸出形成一圈凸环,所述凸环的下表面密闭连接在所述对接口的周缘,且所述支撑筒内部与所述对接口连通;所述CT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套孔,所述套孔套置在所述支撑筒的上端并与所述支撑筒的周面密封配合;所述CT壳体的下端密闭连接在所述凸环的上表面;所述支撑筒的内壁与所述断路器壳体、CT壳体之间围成第一腔室,所述支撑筒的外壁与所述CT壳体之间围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相互独立、不连通;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0005] 所述套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槽和若干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设置有导向环,所述第二环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所述导向环的内壁下边沿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从上至下的方向呈外扩的趋势。
[0006] 所述凸环的上表面对应所述CT壳体下端面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嵌设有密封垫。
[0007] 优选地,所述凸环与所述CT壳体的下端面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
[0008] 所述凸环的下表面对应所述对接口周缘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环。
[0009] 优选地,所述凸环与所述断路器壳体的上端面之间采用螺栓进行锁固。
[0010] 所述电流互感器套置在所述支撑筒的外周,两者通过环树脂浇筑形成一体结构。
[0011] 所述CT壳体上设置有呼吸器。
[0012]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之二是: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所述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支撑筒组装成一体后,将所述CT壳体的套孔对
准所述支撑筒的上端并套入,并将所述CT壳体的下端与所述凸环的上表面锁紧;
步骤二、将组装成一体的电流互感器、CT壳体、支撑筒安装到所述断路器壳体上,所述凸环锁固在所述对接口的周缘。
[001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①通过支撑筒的内壁与断路器壳体、CT壳体围成第一腔室,同时支撑筒的外壁与
CT壳体围成第二腔室,并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相互独立、不连通,实现了将电流互感器外置于断路器气室(也即第一腔室),保证电流互感器与断路器不共气室,满足用户需求;
②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之间通过支撑筒与对接口、套孔的密闭连接实现隔断,无需使用绝缘子,因此节省了设备成本,并且没有绝缘子也就不会在组装时沉积金属屑,杜绝了产品的零部件被击穿的风险,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断路器壳体; 11‑‑‑对接口; 2‑‑‑‑支撑筒;
21‑‑‑凸环; 22‑‑‑第一安装槽; 23‑‑‑第二安装槽;
3‑‑‑‑CT壳体; 31‑‑‑套孔; 32‑‑‑第一环槽;
33‑‑‑第二环槽; 4‑‑‑‑电流互感器; 5‑‑‑‑导向环;
6‑‑‑‑第一密封环; 7‑‑‑‑密封垫; 8‑‑‑‑第二密封环;
9‑‑‑‑呼吸器; 10‑‑‑第一腔室; 20‑‑‑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16]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7]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要保护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0018]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9]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24]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25]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断路器壳体1、支撑筒2、CT壳体3和电流互感器4;
断路器壳体1设置有对接口11;
支撑筒2的下端沿径向凸出形成一圈凸环21,凸环21的下表面密闭连接在对接口
11的周缘,且支撑筒2内部与对接口11连通;
CT壳体3的上部设置有套孔31,套孔31套置在支撑筒2的上端并与支撑筒2的周面
密封配合;CT壳体3的下端密闭连接在凸环21的上表面;
支撑筒2的内壁与断路器壳体1、CT壳体3之间围成第一腔室10,支撑筒2的外壁与
CT壳体3之间围成第二腔室20,第二腔室20与第一腔室10相互独立、不连通;
电流互感器4设置在第二腔室20内。
[0026] 以下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0027] 参见图2,上述套孔3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槽32和若干第二环槽33,第一环槽32内设置有导向环5,第二环槽33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环6;导向环5的内壁下边沿设置有导向斜面51,导向斜面51从上至下的方向呈外扩的趋势。在组装时,导向环5可以实现支撑筒2与CT壳体3安装时的导向作用,使得支撑筒2更容易进入CT壳体3的套孔31;第一密封环6则保证支撑筒2上端与CT壳体3之间的轴向密封。
[0028] 参见图3,上述凸环21的上表面对应CT壳体3下端面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安装槽22,第一安装槽22内嵌设有密封垫7。当锁紧凸环21与CT壳体3时,密封垫7被两者挤压以实现密封效果,从而实现凸环21的上表面与CT壳体3之间的密闭连接。
[0029] 进一步地,上述凸环21与CT壳体3的下端面之间采用螺栓进行锁固。
[0030] 同理,参见图3,上述凸环21的下表面对应对接口11周缘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安装槽23,第二安装槽23内嵌设有第二密封环8。当锁紧凸环21与断路器壳体1时,第二密封环8被两者挤压以实现密封效果,从而实现凸环21的下表面与断路器壳体1之间的密闭连接,保证对接口11处的密封效果。
[0031] 进一步地,上述凸环21与断路器壳体1的上端面之间采用螺栓进行锁固。
[0032] 上述电流互感器4套置在支撑筒2的外周,两者通过环氧树脂浇筑形成一体结构,可以起到防水防潮的目的。
[0033] 上述CT壳体3上设置有呼吸器9,实现第二腔室20与空气对流,并具有防潮的功能。
[003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电流互感器4与支撑筒2组装成一体后,将CT壳体3的套孔31对准支撑筒
2的上端并套入,并将CT壳体3的下端与凸环21的上表面锁紧;
步骤二、将组成一体的电流互感器4、CT壳体3、支撑筒2安装到断路器壳体1上,凸环21锁固在对接口11的周缘。
[0035]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支撑筒2的内壁与断路器壳体1、CT壳体3围成第一腔室10,同时支撑筒2的外壁与CT壳体3围成第二腔室20,并且第二腔室20与第一腔室10相互独立、不连通,实现了将电流互感器4外置于断路器气室(也即第一腔室10),保证电流互感器4与断路器不共气室,满足用户需求;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之间通过支撑筒2与对接口11、套孔31的密闭连接实现隔断,无需使用绝缘子,因此节省了设备成本,并且没有绝缘子也就不会在组装时沉积金属屑,杜绝了产品的零部件被击穿的风险,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0036]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