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

申请号 CN202210744994.2 申请日 2022-06-27 公开(公告)号 CN115171470A 公开(公告)日 2022-10-11
申请人 唐山师范学院; 发明人 杨洁;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 电子 装置,涉及声乐练习用具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柔性贴合带、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柔性贴合带的两端均滑动套接有等腰梯形架,等腰梯形架相对于连接柔性贴合带的另一端上滑动套接有布带,布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上;两个第一控制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间隙配合的弧形卡套和卡柱,弧形卡套通过连接 块 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远离柔性贴合带的一侧,卡柱的上下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远离柔性贴合带的一侧。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排出外接声音对声乐采集的影响,从而提高辅助练习的效果,同时本装置整体结构小巧,便于携带,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使用,整体实用性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包括柔性贴合带(1)、第一控制盒(4)和第二控制盒(6),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贴合带(1)的两端均滑动套接有等腰梯形架(2),所述等腰梯形架(2)相对于连接柔性贴合带(1)的另一端上滑动套接有布带(3),所述布带(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盒(4)上;
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盒(4)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间隙配合的弧形卡套(407)和卡柱(404),所述弧形卡套(407)通过连接(407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盒(4)远离所述柔性贴合带(1)的一侧,所述卡柱(404)的上下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条(404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盒(4)远离所述柔性贴合带(1)的一侧;
所述第一控制盒(4)的内部至少设置有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转化模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盒(4)中的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一传导线(4011)与机(401)电性连接,同时另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盒(4)中的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二传导线(4021)与麦克(402)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贴合带(1)的一侧面中部粘结有柔性压传感器片(101),且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与其中任意一个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均通过第三传导线(5)与同一信号插头(501)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插头(501)滑动插合在所述第二控制盒(6)上的信号插槽(603)中;
所述第二控制盒(6)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屏(605)和控制键(606),同时所述第二控制盒(6)的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信号插槽(603)和电插槽(604),所述第二控制盒(6)的内部至少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第二转化模块、储存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转化模块、储存模块、供电模块、显示屏(605)、控制键(606)和信号插槽(603)电性连接,且供电模块与电插槽(604)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条(4041)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弧形卡套(407)上开设的弧形卡槽的最小弧形线的两点直线距离尺寸;
在所述弧形卡套(407)和所述卡柱(404)间隙配合时,所述第一连接条(4041)位于所述弧形卡套(407)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402)上固定套接有连接环(4022),且所述连接环(4022)的一侧面上向下延伸设置有弹性卡条(4023),相对于设置有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的所述柔性贴合带(1)另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所述麦克风(402)套接的弧形环带(102)。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连接有所述等腰梯形架(2)的所述布带(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柱(301)侧面上,所述转动柱(301)的两端均滑动套接在第二连接条(406)上,且所述第二连接条(40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盒(4)的外侧壁上;
所述转动柱(3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同时所述转动柱(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30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3)的外侧设置有L形卡板(403),且所述L形卡板(403)的转位置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柱(405),所述第一固定柱(405)的两端均通过第三连接条(40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盒(4)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卡板(403)靠近所述第一控制盒(4)一侧的板体自由端上开设有齿条(4031),且所述齿条(4031)设置在靠近所述柔性贴合带(1)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盒(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柱(602),所述第二固定柱(602)的两端均通过固定片(60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控制盒(6)上,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柱(602)上均滑动套接有绑带(6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捆绑带(601)的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扣合架(6011),同时另一个所述捆绑带(601)上沿长侧边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扣合架(6011)配合限位的通孔(6012)。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盒(6)的内部还设置有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声乐练习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各大艺术院校均开设有声乐专业,为热爱声乐的人群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进修渠道;声乐是具有技巧的一项艺术,普通人在经过专业的指导,长时间的训练后,也能够达到极高的平;
[0003] 如现有公开文献,CN213877149U‑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公开了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主机箱,所述主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处理器,所述主机箱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的一侧安装有话筒架,所述话筒架上插接固定有话筒,所述话筒的底端通过数据线与主机箱连接,所述主机箱的四周固定有提手。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方便使用者直观的查看发声音准练习中不足的地方,便于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发声音准练习的效果。
[0004] 现有公开文献中的声乐练习提示电子装置虽然可以简单的实现练习者在声乐练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辅助纠正,提高声乐练习的效果,但现有的声乐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在实际的使用中依然存在以下的不足:
[0005] 1.现有的声乐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在对声音采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麦克进行声音的采集,但因为外接因素的影响,麦克风采集的声音并不准确,很难起到有效的辅助;
[0006] 2.现有的声乐练习提示电子装置整体结构较大,不方便携带,这就导致练习者很难进行随时随地的声乐练习,整体实用性较差;
[0007]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音采集准确,受干扰性小且便于携带的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声乐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声音采集准确性差,易受外界干扰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 本发明为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包括柔性贴合带、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柔性贴合带的两端均滑动套接有等腰梯形架,等腰梯形架相对于连接柔性贴合带的另一端上滑动套接有布带,布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上;
[0011] 两个第一控制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间隙配合的弧形卡套和卡柱,弧形卡套通过连接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远离柔性贴合带的一侧,卡柱的上下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远离柔性贴合带的一侧;
[0012] 第一控制盒的内部至少设置有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转化模块,其中一个第一控制盒中的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一传导线与耳机电性连接,同时另一个第一控制盒中的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二传导线与麦克风固定连接;
[0013] 柔性贴合带的一侧面中部粘结有柔性压传感器片,且柔性压力传感器片与其中任意一个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4] 两个第一控制模块均通过第三传导线与同一信号插头电性连接,信号插头滑动插合在第二控制盒上的信号插槽中;
[0015] 第二控制盒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键,同时第二控制盒的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信号插槽和电插槽,第二控制盒的内部至少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第二转化模块、储存模块和供电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转化模块、储存模块、供电模块、显示屏、控制键和信号插槽电性连接,且供电模块与电插槽电性连接。
[0016]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条的宽度尺寸小于弧形卡套上开设的弧形卡槽的最小弧形线的两点直线距离尺寸;
[0017] 在弧形卡套和卡柱间隙配合时,第一连接条位于弧形卡套的外侧。
[0018] 进一步地,麦克风上固定套接有连接环,且连接环的一侧面上向下延伸设置有弹性卡条,相对于设置有柔性压力传感器片的柔性贴合带另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麦克风套接的弧形环带。
[0019] 进一步地,相对于连接有等腰梯形架的布带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柱侧面上,转动柱的两端均滑动套接在第二连接条上,且第二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的外侧壁上;
[0020] 转动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同时转动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
[0021] 进一步地,布带的外侧设置有L形卡板,且L形卡板的转位置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两端均通过第三连接条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上。
[0022] 进一步地,L形卡板靠近第一控制盒一侧的板体自由端上开设有齿条,且齿条设置在靠近柔性贴合带一侧。
[0023]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两端均通过固定片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盒上,两个第二固定柱上均滑动套接有绑带。
[0024]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捆绑带的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扣合架,同时另一个捆绑带上沿长侧边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扣合架配合限位的通孔。
[0025]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盒的内部还设置有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0026]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 1、本发明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柔性贴合带穿戴在脖子位置,然后将柔性压力传感器片贴合在声带位置,通过声带在发生中的振动大小及振动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信息传输到第二控制盒中,并最终通过显示屏的显示来方便练习人员对自己发声的了解,再配合以歌曲本身应显示的信号进行对比,从而让练习人员知道自己的具体不足,更加便于纠正。
[0028] 2、本发明在使用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麦克风对发声进行采集,练习人员可以通过耳机对录制的声音进行回放,再配合以显示屏上的振动图谱显示,可以提高练习的效果。
[0029] 3、本发明在使用时,柔性贴合带贴合在喉咙部位,卡柱和弧形卡套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在脖子上的穿戴,通过捆绑带上的扣合架和通孔的配合,可以实现练习人员将第二控制盒佩戴在手腕上,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本装置的便于携带,练习人员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练习,从而提高了整体实用性。附图说明
[003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 图1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图1结构的左视图;
[0033] 图3为图1结构的后视图;
[0034] 图4为第三传导线与第二控制盒的待配合图;
[0035] 图5为布带、等腰梯形架和柔性贴合带的待配合图;
[0036] 图6为设置有麦克风的第一控制盒和布带的配合示意图;
[0037] 图7为图6结构中L形卡板和第一控制盒的待配合图;
[0038] 图8为设置有耳机的第一控制盒和布带的配合示意图;
[0039] 图9为第二控制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41] 1、柔性贴合带;2、等腰梯形架;3、布带;4、第一控制盒;5、第三传导线;6、第二控制盒;101、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2、弧形环带;301、转动柱;302、调节盘;401、耳机;402、麦克风;403、L形卡板;404、卡柱;405、第一固定柱;406、第二连接条;407、弧形卡套;501、信号插头;601、捆绑带;602、第二固定柱;603、信号插槽;604、电插槽;605、显示屏;606、控制键;607、固定片;4011、第一传导线;4021、第二传导线;4022、连接环;4023、弹性卡条;4031、齿条;4041、第一连接条;4051、第三连接条;4071、连接块;6011、扣合架;60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3] 实施例一
[0044] 请参阅图1、图5、图6和图8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包括柔性贴合带1、第一控制盒4和第二控制盒6,柔性贴合带1的两端均滑动套接有等腰梯形架2,等腰梯形架2相对于连接柔性贴合带1的另一端上滑动套接有布带3,布带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4上,从附图可以看出,上述构件组成了本装置的基本构成,等腰梯形架2可以实现柔性贴合带1和布带3之间的自由调整;
[0045] 两个第一控制盒4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间隙配合的弧形卡套407和卡柱404,该设置可以实现两个第一控制盒4之间的可拆卸配合,弧形卡套407通过连接块4071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4远离柔性贴合带1的一侧,卡柱404的上下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条4041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4远离柔性贴合带1的一侧;
[0046] 第一连接条4041的宽度尺寸小于弧形卡套407上开设的弧形卡槽的最小弧形线的两点直线距离尺寸,该设置便于在配合时,卡柱404从弧形卡套407一端的插合;
[0047] 在弧形卡套407和卡柱404间隙配合时,第一连接条4041位于弧形卡套407的外侧,该设置可以实现在配合状态下,卡柱404在弧形卡套407中的自由转动;
[0048] 上述设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柔性贴合带1贴合在脖子喉咙的位置,然后将两个布带3从脖子饶合到后方,最终通过弧形卡套407和卡柱404之间的间隙配合,可以实现使用前的佩戴。
[0049] 请参阅图1至图4、图7和图9所示,第一控制盒4的内部至少设置有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转化模块,第一转化模块可以实现数字信号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一个第一控制盒4中的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一传导线4011与耳机401电性连接,同时另一个第一控制盒4中的第一控制模块通过第二传导线4021与麦克风402固定连接;
[0050] 麦克风402上固定套接有连接环4022,且连接环4022的一侧面上向下延伸设置有弹性卡条4023,相对于设置有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的柔性贴合带1另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麦克风402套接的弧形环带102,该设置可以在使用时,麦克风402套合在弧形环带102中,然后将弹性卡条4023卡合在弧形环带102上,便于对麦克风402的固定;
[0051] 柔性贴合带1的一侧面中部粘结有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且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与其中任意一个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的设置可以实现声带振动时,对振动的强度和位置进行检测,因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为现有技术,故其工作及制备原理不在过多赘述,可以参考专利文献CN106092386B、CN108195491B、CN110346078B中的记载;
[0052] 两个第一控制模块均通过第三传导线5与同一信号插头501电性连接,信号插头501滑动插合在第二控制盒6上的信号插槽603中,该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控制盒4和第二控制盒6之间的信号传输
[0053] 第二控制盒6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屏605和控制键606,显示屏605用于信号的显示,控制键606用于使用人员的手动操作,同时第二控制盒6的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信号插槽603和电插槽604,第二控制盒6的内部至少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第二转化模块、储存模块和供电模块,第二转化模块用于电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供电模块可以对第二控制盒6中的电器元件进行供电,也包括对第一控制盒4中的电器元件进行供电,储存模块可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储存,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转化模块、储存模块、供电模块、显示屏605、控制键606和信号插槽603电性连接,且供电模块与电插槽604电性连接,电插槽604用于外接市电,从而对供电模块进行充电;
[0054] 上述设置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在进行歌曲练习时,柔性压力传感器片101可以对声带振动的强度和位置进行检测,并将该信息通过第三传导线5传动到第二控制盒6中,第二控制盒6中的第二控制模块将信息通过转化最终显示在显示屏605上,同时第二控制模块还将歌曲的标准振动信息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对比,便于使用人员的观察,麦克风402可以同步对声音进行采集,耳机401可以对采集的声音进行播放,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辅助纠正。
[0055]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相对于连接有等腰梯形架2的布带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柱301侧面上,转动柱301的两端均滑动套接在第二连接条406上,且第二连接条406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4的外侧壁上;
[0056] 转动柱3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该设置可以对转动柱301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转动柱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302,调节盘302可以实现转动柱301的转动;
[0057] 布带3的外侧设置有L形卡板403,且L形卡板403的转角位置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柱405,第一固定柱405的两端均通过第三连接条4051固定连接在第一控制盒4上;
[0058] L形卡板403靠近第一控制盒4一侧的板体自由端上开设有齿条4031,齿条4031用于对布带3进行限位卡死,该设置可以在扳动L形卡板403时,实现齿条4031向后拉动布带3,避免布带3出现松动,且齿条4031设置在靠近柔性贴合带1一侧;
[0059] 上述设置在使用时,在实现柔性贴合带1的初步佩戴之后,并调整好柔性贴合带1的位置,通过转动调节盘302可以实现转动柱301的转动,便于转动柱301对布带3的饶合,以便于根据脖子的粗细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转动L形卡板403,可以实现齿条4031对布带3的卡合死。
[0060] 请参阅图1和图9所示,第二控制盒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柱602,第二固定柱602的两端均通过固定片607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盒6上,两个第二固定柱602上均滑动套接有捆绑带601,该设置可以实现捆绑带601以第二固定柱602为轴进行转动;
[0061] 其中一个捆绑带601的自由端上转动连接有扣合架6011,同时另一个捆绑带601上沿长侧边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扣合架6011配合限位的通孔6012,该设置可以实现两个捆绑带601之间的配合锁死。
[0062] 请参阅图9所示,第二控制盒6的内部还设置有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该设置可以实现第二控制盒6与手机、平板等进行无线连接,以实现歌曲的播放,耳机401用于收听,从而实现本装置可以当歌曲收听装置进行使用。
[0063] 实施例二
[0064] 基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声乐教学发声音准练习提示电子装置,第一控制盒4中还可以设置无线收发模块,从而便于第一控制盒4和第二控制盒6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前提下,第一控制盒4中还需要配备相应的供电模块及用于供电模块充电的插孔(附图未画出)。
[0065]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