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

申请号 CN202011627138.6 申请日 2020-12-30 公开(公告)号 CN112837581A 公开(公告)日 2021-05-25
申请人 黄淮学院; 发明人 李婷;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音乐 和声 基础 理论学习装置,包括:盒体、若干个发声板、若干个 弹簧 、若干个 支撑 块 、支撑杆以及若干个按键等,本发明提供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在支撑杆上套设3‑5个按键敲击各发声板来制造不同音高的乐音,而且为了同时敲击3‑5个特定关系的发声板从而发出和弦声,且各个按键与支撑杆7滑动连接可以调整各按键在支撑杆上的相对 位置 ,以便于使各按键落入不同组合的凹槽内,从而发出不同的和弦声,以便能够让学生自行解构与重组和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和实操体验这一捷径去学习和声基础。
权利要求

1.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上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凹槽(2),各相邻凹槽(2)间均设有连通槽(3),各连通槽(3)与相邻凹槽(2)连通;
若干个发声板(4),分别连接于各凹槽(2)底部,各发声板(4)为内部中空的金属板,且不同的发声板(4)在受到敲击时发出不同音高的乐音;
若干个弹簧(5),各弹簧(5)底端分别与各连通槽(3)底部连接;
若干个支撑(6),各支撑块(6)分别置于各连通槽(3)内,且各支撑块(6)分别连接于各弹簧(5)的顶端;
支撑杆(7),平置于各支撑块(6)上表面;
若干个按键(8),各按键(8)内部开设有水平的通道(9),支撑杆(7)能够穿入各通道(9),各通道(9)与支撑杆(7)滑动连接,且各按键(8)分别置于各凹槽(2)内,向下按动支撑杆(7)便能使套设于支撑杆(7)上的各按键(8)同时敲击到各自下方的发声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弹片(8‑1),各按键(8)的左右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弹片(8‑1),所述弹片(8‑1)下端设有斜面;
若干个凸点(2‑1),各凹槽(2)左右内侧面上均设有一凸点(2‑1),且各凸点(2‑1)与位于同一凹槽(2)内的按键(8)同侧的弹片(8‑1)下端斜面相接触,按下按键(8)时各弹片(8‑
1)会沿斜面滑过对应凸点(2‑1)从而造成按键(8)的段落感,增加按键(8)底部敲击到发声板(4)的度,且弹片(8‑1)与凸点(2‑1)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弹簧(5)弹力,不影响按键(8)的回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7)内部沿支撑杆(7)长度方向设有一排若干个第一磁石(7‑1),各相邻第一磁石(7‑1)间距与各相邻凹槽(2)间距相同,且各通道(9)内侧壁里均嵌设有第二磁石(9‑1),套设于支撑杆(7)上的各按键(8)可通过磁吸的方式定各按键(8)之间的相对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盒体(1)上表面印有五根宽度方向的等间距平行线,各凹槽(2)布设于五根平行线的线段中点以及各相邻平行线的中间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发声板(4)分别按照各自发出的音高从低到高依次设于各凹槽(2)底部,且相邻音高的两发声板(4)发出乐音的音程为半个音。

说明书全文

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音乐教学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和声是指多个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同时发声,从而构成带有特别情感 色彩的重叠乐音体验,而和弦是和声进行的基本素材,但由于组成和弦的多个 音之间的关系和
组合规则较为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学习难度较 高且枯燥乏味,而若要使用
乐器来将和弦分解确实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从感性和 实操层面理解和弦音叠加的规则,但
是乐器的学习耗时耗,将乐器学习普及 至每个学生也不适合现在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上缺乏能 够让学生自行解构与重组和弦的器材,从而无法从感性认
识和实操体验这一捷 径去学习和声基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有趣,直观且不枯燥的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 置,可以让学生在指导下排列按键位置,按下按键以发出和弦声,且能够让学 生自行解构与重组和
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和实操体验这一捷径去学习和声基 础。
[0004]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包括:
[0005] 盒体,上部沿盒体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排若干个凹槽,各相邻凹槽间均设有 连通槽,各连通槽与相邻凹槽连通;
[0006] 若干个发声板,各发声板为内部中空的金属板,且不同的发声板在受到敲 击时发出不同音高的乐音;
[0007] 若干个弹簧,各弹簧底端分别与各连通槽底部连接;
[0008] 若干个支撑,各支撑块分别置于各连通槽内,且各支撑块分别连接于各 弹簧的顶端;
[0009] 支撑杆,平置于各支撑块上表面;
[0010] 若干个按键,各按键内部开设有水平的通道,支撑杆能够穿入各通道,各 通道与支撑杆滑动连接,各按键能够置于各凹槽内。
[0011] 若干个弹片,各按键的左右侧表面上均设有一弹片,所述弹片下端设有斜 面;
[0012] 若干个凸点,各凹槽左右内侧面上均设有一凸点,且各凸点与位于同一凹 槽内的按键同侧的弹片下端斜面相接触,按下按键时各弹片会沿斜面滑过对应 凸点从而造成按
键的段落感,增加按键底部敲击到发声板的力度,且弹片与凸 点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弹簧弹
力,不影响按键的回弹。
[0013] 支撑杆内部沿支撑杆长度方向设有一排若干个第一磁石,各相邻第一磁石 间距与各相邻凹槽间距相同,且各通道内侧壁里均嵌设有第二磁石,套设于支 撑杆上的各按键
可通过磁吸的方式定各按键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4] 盒体上表面印有五根宽度方向的等间距平行线,各凹槽布设于五根平行线 的线段中点以及各相邻平行线的中间位置。
[0015] 各发声板分别按照各自发出的音高从低到高依次设于各凹槽底部,且相邻 音高的两发声板发出乐音的音程为半个音。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在支撑杆上套设3‑5个按 键敲击各发声板来制造不同音高的乐音,而且为了同时敲击3‑5个特定关系的 发声板从而发出和
弦声,各个按键滑动连接于支撑杆7上,可以调整各按键在 支撑杆上的相对位置,以便于使
各按键落入不同组合的凹槽内,从而发出不同 的和弦声,以便能够让学生自行解构与重组
和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和实操体 验这一捷径去学习和声基础。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剖面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剖面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盒体;2、凹槽;3、连通槽;4、发声板;5、弹簧;6、支撑块;7、 支撑杆;8、按键;9、通道;2‑1、凸点;7‑1、第一磁石;8‑1、弹片;9‑1、 第二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 “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包括:盒体1、 若干个发声板4、若干个弹簧5、若干个支撑块6、支撑杆7以及若干个按键8等, 其中盒体1上部沿盒体1
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排若干个凹槽2,各相邻凹槽2间 均设有连通槽3,各连通槽3与相邻凹槽
2连通;各发声板4为内部中空的金 属板,且各发声板4通过改变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使
得不同的发声板4在 受到敲击时发出不同音高的乐音;各弹簧5底端分别与各连通槽3底部
连接; 各支撑块6分别置于各连通槽3内,且各支撑块6分别连接于各弹簧5的顶端; 支撑杆
7,水平置于各支撑块6上表面,且支撑杆7宽度应当小于各连通槽 3,使支撑杆7能够被按进
连通槽3内;各按键8内部开设有水平的通道9, 支撑杆7能够穿入各通道9,各通道9与支撑
杆7滑动连接,各按键8能够置 于各凹槽2内,建议在支撑杆上套设3‑5个按键,因为组成和
弦一般需要3‑5 个音。
[0026] 本发明使用各按键8敲击各发声板4来制造不同音高的乐音,而为了同时 敲击3‑5个特定关系的发声板4从而发出和弦声,需要在支撑杆7上套设3‑5 个按键8,使各按键8置
入能够组成和弦声的各发声板4所在的凹槽2内,此 时克服各弹簧5的弹力,向下按动套设
于支撑杆7上个任意一个按键8,便可 以带动支撑杆7与其上的所有按键8向下运动,从而使
各按键8的底端敲击至 各发声板4上,发出和弦音,使用者松开手后,各弹簧5在此时便可以
向上推 动各支撑块6,从而推动支撑杆7及其上的各按键8回弹;各个按键8使用通 道9与支
撑杆7滑动连接是为了方便调整按键8在支撑杆上的位置,即调整各 按键8在支撑杆7上的
相对位置,以便于使各按键8落入不同组合的凹槽2内, 从而发出不同的和弦声。
[0027]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若干个弹片8‑1以及若干个凸点2‑1,各按键8 的左右侧表面上均设有一弹片8‑1,弹片8‑1使用塑胶材质制作,所述弹片8‑1 下端设有斜面;各凹槽
2左右内侧面上均设有一凸点2‑1,且各凸点2‑1与位 于同一凹槽2内的按键8同侧的弹片8‑
1下端斜面相接触,按下按键8时各弹 片8‑1会沿斜面滑过对应凸点2‑1从而造成按键8的段
落感,增加按键8底部 敲击到发声板4的力度,且弹片8‑1与凸点2‑1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弹簧
5弹力, 不影响按键8的回弹。
[0028] 进一步地,支撑杆7内部沿支撑杆7长度方向设有一排若干个第一磁石 7‑1,各相邻第一磁石7‑1间距与各相邻凹槽2间距相同,且各通道9内侧壁里 均嵌设有第二磁石9‑1,
套设于支撑杆7上的各按键8可通过磁吸的方式锁定 各按键8之间的相对位置。
[0029] 进一步地,盒体1上表面印有五根宽度方向的等间距平行线,各凹槽2布 设于五根平行线的线段中点以及各相邻平行线的中间位置。
[0030] 本发明在盒体上表面设置5根平行线,且将各凹槽等间距均匀布设于每根 平行线及平行线之间,是为了呈现五线谱上各个音程关系为半音的音符位置, 方便在使用本发明
学习和弦时,让学生得以记忆到各和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与 形状。
[0031] 进一步地,各发声板4分别按照各自发出的音高从低到高依次设于各凹槽 2底部,且相邻音高的两发声板4发出乐音的音程为半个音。
[0032] 本发明将相邻的发声板4发出音高关系设置为相差半个音,且将各发声板 4按照音高关系排列,是为了让学生明确组成和弦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比如 需要学习的一个和
弦的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一个全音,即两个半音的关系,那 么套在支撑杆7上的第一个按
键8和第二个按键8之间就需要落在相隔一个发 声板4的两发声板4上,因为相邻发声板4之
间发声的音程关系为一个半音, 相隔一个的两发声板发出的两个音高则是两个半音,即一
个全音关系,表现形 式直观简便,便于操作与记忆。
[0033]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0034] 在使用该音乐和声基础理论学习装置时,先根据需要学习的和弦内各个音 之间的音程关系将多个按键8套设于支撑杆7上,比如需要学习C和弦,C和 弦内三个音为1、3、5,
每个相邻音之间的音程为一个全音,因此需要将三个 按键8使用磁吸的方式固定于支撑杆
上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第一磁石7‑1 处,这样就可以使这三个按键8落入三个特定相对
位置的凹槽2内,这三个凹 槽2内的发声板4所发出音高关系正好满足相邻音高音程关系为
一个全音的条 件,即这三个发声板4可以发出C和弦的和弦声,此时克服各弹簧5的弹力, 
向下按动套设于支撑杆7上个任意一个按键8,便可以带动支撑杆7与其上的 所有按键8向
下运动,从而使各按键8的底端敲击至各发声板4上,发出和弦 音,使用者松开手后,各弹簧
5在此时便可以向上推动各支撑块6,从而推动 支撑杆7及其上的各按键8回弹,即可取出各
按键8和支撑杆7,或进行下一 次发声。
[0035]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只在支撑杆7上套设一个按键8,做为一和 弦的根音,让学生按下该按键8敲击发声板4,使其发出该和弦的根音,并让 学生聆听与记忆该音
符及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再在支撑杆7上套设第二个按键 8,使其位于支撑杆7上能够敲击
到代表该和弦的三度音的那个发声板4的位 置,再让学生按下支撑杆7,同时使两个发声板
4发声,聆听并感受叠加在一 起的根音与三度音,并记忆这两个音的音符关系及位置,以此
类推,对和弦五 度音的学习也如法炮制,便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和实操体验这一捷径去
学习 和声基础,简单有趣,直观且不枯燥。
[0036]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 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