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装置

申请号 CN202180077380.7 申请日 2021-11-08 公开(公告)号 CN116507989A 公开(公告)日 2023-07-28
申请人 株式会社电装; 发明人 鬼原则泰; 木村纯; 齐藤豪宏; 大雄康弘;
摘要 加速 器装置(10)具备由驾驶员踩踏的踏垫(20)、通过踏垫(20)的踩踏 力 而向加速器打开方向转动的 踏板 (40)、将踏垫(20)与踏板(40)连结的臂(50)和对踏板(40)向加速器关闭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60)。臂(50)的一端部(51)通过压入而被嵌入到踏垫(20)的连结部(22)。踏垫(20)具有使一端部(51)与连结部(22)抵接而消除一端部(51)与连结部(22)的压入方向的游隙的游隙去除部(71、72、73、74)。
权利要求

1.一种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30),其设置于地板(FP);
踏垫(20),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外,由驾驶员踩踏;
踏板(40),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通过所述踏垫的踩踏而向加速器打开方向转动;
臂(50),其将所述踏垫与所述踏板连结;以及
施力部件(60),其对所述踏板向加速器关闭方向施力;
所述臂的一端部(51)通过压入而被嵌入到所述踏垫的连结部(22),所述臂及所述踏垫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使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连结部抵接而消除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连结部的压入方向的游隙的游隙去除部(71、72、73、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一端部位于压入方向的一方侧的防脱部(26),所述游隙去除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一端部处于压入方向的另一方侧且从所述连结部向所述一端部或者从所述一端部向所述连结部突出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设于所述臂及所述踏垫中的硬度较低的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游隙去除部在将所述一端部压入所述连结部时通过发生塑性变形来吸收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连结部的压入方向的游隙。

说明书全文

加速器装置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是基于2020年11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192456号的申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0003] 本公开涉及加速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加速器装置。该加速器装置被设置在坐在车室内的驾驶员的脚下附近的地板上,利用臂将壳体内的踏板和壳体外的踏垫连结,检测驾驶员对踏垫的踩踏量。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1511825号说明书发明内容
[0008]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压入而将臂的突起部嵌入到踏垫的连结部,由此踏垫和臂被组装在一起。但是,由于在设计上需要在突起部与连结部的防脱部之间设定压入方向的间隙,因此压入后会在突起部与连结部之间产生游隙。若存在该游隙,则当驾驶员在“踩踏”和“返回”之间切换踏垫操作时,突起部与连结部的抵接部位会改变,因此存在产生异响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抑制了异响的产生的加速器装置。
[0009] 本公开的加速器装置具备:壳体,其设置于地板;踏垫,其配置于壳体外,由驾驶员踩踏;踏板,其配置于壳体内,通过踏垫的踩踏而向加速器打开方向转动;臂,其将踏垫与踏板连结;以及施力部件,其对踏板向加速器关闭方向施力。
[0010] 臂的一端部通过压入而被嵌入到踏垫的连结部。臂及踏垫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使一端部与连结部抵接而消除一端部与连结部的压入方向的游隙的游隙去除部。据此,能够将踏垫的连结部与臂的一端部设为没有游隙的结构。因此,消除了在切换踏垫操作的“踩踏”和“返回”时因游隙而产生的异响。附图说明
[0011] 通过参照所附的附图进行下述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将更为明确。该附图如下:
[0012]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加速器装置的侧视图,
[0013]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0014] 图3是表示图1的踏垫与臂的组装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 图4是表示图1的踏垫与臂的组装中途的状态的剖面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0016]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加速器装置的踏垫与臂的连结部位的剖面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0017]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加速器装置的踏垫与臂的连结部位的剖面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0018]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加速器装置的踏垫与臂的连结部位的剖面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0019] 图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加速器装置的踏垫与臂的连结部位的剖面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0020] 图9是与图8不同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加速器装置的踏垫与臂的连结部位的剖面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0021] 图10是比较方式的加速器装置的踏垫与臂的连结部位的剖面图,是与图2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多个实施方式。对于实施方式彼此间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23] [第一实施方式]
[0024]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速器装置10被设置于车身的地板面板FP。在图1中,x轴表示车辆行进方向,y轴表示车宽方向,z轴表示铅直上方方向。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是对车身设置状态下的加速器装置10的形状或结构进行说明。例如,“上方”或“上侧”是指加速器装置10被设置于车身的状态下的上方或上侧。
[0025] 加速器装置10具备安装于地板面板FP的壳体30、由驾驶员踩踏的踏垫20、通过踏垫20的踩踏力而向加速器打开方向转动的踏板40、将踏垫20与踏板40连结的臂50和对踏板40向加速器关闭方向施力的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60。在图1中,示出了将壳体30的设于纸面近前侧的未图示的罩拆掉的状态。
[0026] 踏垫20配置于壳体30外,在下端由壳体30的支点部31可转动地支承。在踏垫20的侧部,为了不夹到驾驶员的脚,设有将踏垫20与壳体30的间隙堵塞的保护壁21。
[0027] 踏板40及弹簧60配置于壳体30内。踏板40由与y轴大致平行的支轴41可转动地支承。弹簧60夹装在踏板40与壳体30的内壁面32之间。壳体30具有位于踏垫20与踏板40之间的分隔壁部33。在分隔壁部33,设有供臂50贯通的开口部34、使臂50在加速器全闭位置停止的全闭限位件35和使踏垫20在加速器全开位置停止的全开限位件36。
[0028] 臂50具有设于踏垫20侧的一端部的轴部51和设于踏板40侧的另一端部的卡定部52。轴部51被组装在位于踏垫2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的连结部22。卡定部52卡定在踏板40的前端部42。
[0029] 踏垫20由地板上的壳体30可转动地支承且踏垫20经由臂50连结于踏板40的结构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之间被称为“琴踏板结构”。在不踩踏踏垫20时,臂50与全闭限位件35抵接。另外,若踏垫20被踩踏至全开位置,则踏垫20与全开限位件36抵接。
[0030] 如图2、图3所示,轴部51以向踏垫20的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于树脂制的臂50。踏垫20具有可转动地支承轴部51的一对支承壁23。一对支承壁23以在踏垫20的宽度方向上夹着轴部51而对置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树脂制踏垫20的背面。支承壁23从连结部22中的构成踩踏部分的板状的基部24向壳体30侧突出。
[0031] 在支承壁23上形成有轴承部25。轴承部25凹入地设置于支承壁2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轴部51的一端部53与一方的支承壁23的轴承部25嵌合,另一端部54与另一方的支承壁23的轴承部25嵌合。支承壁23中的比凹状的轴承部25更靠前端侧的部分成为防脱部26。轴部51通过压入而被嵌入到连结部22的一对支承壁23之间。轴部51的压入方向与加速器开闭方向大致相同。
[0032] 在此,对图10所示的比较方式的问题点进行说明。在比较方式中,通过将轴部51压入到连结部22而嵌入于轴承部25,踏垫29与臂59被组装在一起。但是,考虑到尺寸公差等,为了保证将臂59与踏垫29可靠地组装在一起,需要在轴部51与支承壁23的防脱部26之间设定压入方向的间隙80。因此,与间隙80的量相应地,在压入后的轴部51与连结部22之间产生游隙。若存在该游隙,则当驾驶员在“踩踏”和“返回”之间切换踏垫操作时,轴部51与连结部22的抵接部位会在防脱部26侧与基部24侧之间(即加速器打开方向侧与加速器关闭方向侧之间)改变,因此存在产生异响的问题。
[0033] 相对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踏垫20具有使轴部51与连结部22抵接而消除轴部51与连结部22的压入方向的游隙的作为“游隙去除部”的突起71。以下,将突起71记载为游隙去除突起71。防脱部26相对于轴部51位于压入方向的一方侧(即加速器打开方向侧),与此相对,游隙去除突起71相对于轴部51位于压入方向的另一方侧(即加速器关闭方向侧)。
游隙去除突起71通过从连结部22的基部24突出并与轴部51抵接来消除轴部51与连结部22的加速器关闭方向的间隙,并且通过将轴部51朝防脱部26向压入方向的一方侧按压来消除轴部51与连结部22的加速器打开方向的间隙。也就是说,游隙去除突起71使轴部51在加速器打开方向及加速器打开方向这两侧与连结部22抵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突起
71在轴部51的轴向的中央设有一个。
[0034] 如图4所示,在压入轴部51时,一对支承壁23被轴部51推开,以从根部到前端部翘曲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去除突起71设于臂50及踏垫20中的硬度较低的一方即踏垫20。因此,若从如图4所示那样轴部51刚好与游隙去除突起71接触的位置进一步压入轴部51,则游隙去除突起71发生塑性变形。然后,若解除了防脱部26与轴部51的干涉,则支承壁23弹性复原,如图2所示那样使轴承部25与轴部51的端部53、54嵌合。游隙去除突起71被调整为:在将轴部51压入到连结部22时通过发生塑性变形而使轴部51与连结部22的压入方向的游隙刚好消失。
[0035] (效果)
[0036] 如以上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臂50的轴部51通过压入而被嵌入到踏垫20的连结部22。踏垫20具有使轴部51与连结部22抵接而消除轴部51与连结部22的压入方向的游隙的游隙去除部71。据此,能够将踏垫20的连结部22与臂50的轴部51设为没有游隙的结构。因此,消除了在切换踏垫操作的“踩踏”和“返回”时因游隙而产生的异响。
[0037]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结部22具有相对于轴部51位于压入方向的一方侧的防脱部26。游隙去除突起71是相对于轴部51处于压入方向的另一方侧且从连结部22向轴部51或者从轴部51向连结部22突出的突起。据此,若将臂50组装于踏垫20,则轴部51的压入方向的一方侧与防脱部26变为抵接状态,并且压入方向的另一方侧与游隙去除部71变为抵接状态,因此不会产生压入方向的游隙。
[0038]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突起71设于臂50及踏垫20中的硬度较低的一方即踏垫20。据此,在将轴部51压入连结部22时能够积极地使游隙去除突起71发生塑性变形。
[0039]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突起71在将轴部51压入连结部22时通过发生塑性变形来吸收轴部51与连结部22的压入方向的游隙。据此,能够将踏垫20的连结部22与臂50的轴部51设为没有游隙的结构。
[0040] [第二实施方式]
[0041]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游隙去除突起71以沿轴部51的轴向排列的方式设有两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突起71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这样,能够例如根据轴部51的压入载荷的调整等来变更游隙去除突起71的数量。
[0042] [第三实施方式]
[0043]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游隙去除突起72一体地设于轴部51。游隙去除突起72是从轴部51的本体向基部24突出的突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突起72在轴部51的轴方向的中央设有一个。这样,能够例如根据臂50及踏垫20的材质等来变更游隙去除突起72的形成对象。
[0044] [第四实施方式]
[0045]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游隙去除突起72以沿轴部51的轴向排列的方式设有两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突起72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这样,能够例如根据轴部51的压入载荷的调整等来变更游隙去除突起72的数量。
[0046] [其它实施方式]
[0047]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游隙去除部73也可以是固定于踏垫20或臂50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等的弹簧。在图8中,游隙去除部73嵌插在踏垫20中。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游隙去除部74也可以是固定于踏垫20及臂50的橡胶制等的弹性部件。在图9中,游隙去除部74粘接于踏垫20。这样,游隙去除部也可以使用与踏垫及臂不同的部件构成,另外还可以在压入轴部时发生塑性变形。总之,只要以使轴部与连结部抵接而消除两者的压入方向的游隙的方式发挥功能即可。
[0048]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部也可以被设为通过一体地设于踏垫或臂并具有空洞或缺口等而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0049]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游隙去除部也可以设于踏垫及臂双方。
[0050]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0051] 按照实施方式来描述了本公开。然而,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及结构。本公开还包含各种变形例及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另外,各种组合及方式以及使它们仅包含一个要素、包含更多要素或包含更少要素的其它组合及方式也落入本公开的范畴及思想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