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

申请号 CN202410187558.9 申请日 2024-02-20 公开(公告)号 CN117742279B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广州诗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申俊; 任向军;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化妆品 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生产信息,其中,生产信息至少包括生产环节以及与生产环节相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生产周期,配置参数用于控制生产单元工作;基于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根据目标检测策略,控制检测单元获取 质量 检测数据;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基于裁决系数与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 阈值 ,判断是否调整配置参数。该方法能够增加检测次数、调整间隔时间以更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从而更及时地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生产信息,其中,所述生产信息至少包括生产环节以及与所述生产环节相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生产周期,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控制生产单元工作;
基于所述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
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所述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
根据目标检测策略,控制检测单元获取质量检测数据;
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
基于所述裁决系数与所述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
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所述配置参数;
所述目标检测策略包括检测方式、检测次数、检测周期与检测平均间隔,所述检测周期用于表征第一次检测与最后一次检测之间的时长,所述检测平均间隔用于表征相邻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长的平均值;
所述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包括:
基于所述检测周期与所述生产周期,确定检测持续占比;
基于检测方式,从数据库获取与所述检测方式所关联的检测精准度;
基于检测次数与检测周期,确定检测频率
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所述裁决系数;其中,所述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所述裁决系数,包括:
其中,为裁决系数,为检测周期,为生产周期,为检测精准度,
为检测平均间隔,为检测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检测数据为多次检测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所述基于所述裁决系数与所述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包括:
其中, 为目标质量数据,为质量检测数据,为裁决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所述配置参数,包括:
若目标质量数据大于等于质量数据阈值,则不调整配置参数;
若目标质量数据小于质量数据阈值,则调整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环节至少包括配方调配环节、基质制配环节与剪裁环节;
所述目标检测策略由第一检测策略、第二检测策略与第三检测策略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策略关联于所述配方调配环节,且所述第一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原料检测的检测策略;所述第二检测策略关联于所述基质制配环节,且所述第二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中间产品检测的检测策略;所述第三检测策略关联于所述配方调配环节,且所述第三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成品检测的检测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策略中的检测方式包括重量检测与厚度检测;
所述根据目标检测策略,控制检测单元获取质量检测数据,包括:
控制称重传感器测量剪裁环节后成品的成品重量;
基于所述成品重量与重量阈值,判断所述成品的合格状态;
响应于成品的合格状态为不合格时,
对成品进行报废作业,并调整剪裁环节与基质制配环节的配置参数;
响应于成品的合格状态为合格时,
控制厚度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厚度检测,判断所述成品的所属等级,其中,所述所属等级包括至少包括第一等级、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相比于所述第二等级的成品,所述第一等级的成品的基质均匀性更高;相比于所述第三等级的成品,所述第二等级的成品的基质均匀性更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策略中的检测方式还包括图像检测;
当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时,控制图像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图像检测,判断成品的表面颗粒均匀度;
当表面颗粒均匀度大于等于颗粒度阈值时,保持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
当表面颗粒均匀度小于颗粒度阈值时,调整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二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图像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图像检测,判断成品的表面颗粒均匀度,包括:
控制图像检测部件进行图像识别,获取识别图像;
对识别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进行颗粒度的特征识别。
8.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生产信息,其中,所述生产信息至少包括生产环节以及与所述生产环节相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生产周期,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控制生产单元工作;还用于基于所述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还用于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所述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检测策略获取质量检测数据,所述目标检测策略包括检测方式、检测次数、检测周期与检测平均间隔,所述检测周期用于表征第一次检测与最后一次检测之间的时长,所述检测平均间隔用于表征相邻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长的平均值;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还用于基于所述裁决系数与所述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所述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包括:基于所述检测周期与所述生产周期,确定检测持续占比;基于检测方式,从数据库获取与所述检测方式所关联的检测精准度;基于检测次数与检测周期,确定检测频率;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所述裁决系数;其中,所述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所述裁决系数,包括:
 其中,为裁决系数,为检测周期,为生产周期,为检测精准度,
为检测平均间隔,为检测次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所述配置参数。

说明书全文

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产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是用于管理和监控化妆品生产过程的信息系统。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包装的整个生产流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0003] 相关技术中的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存在缺乏足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无法及时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导致难以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从而无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有效监控和调整,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控制系统的质量监控灵活较弱、质量反馈及时性不足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发明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生产信息,其中,生产信息至少包括生产环节以及与生产环节相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生产周期,配置参数用于控制生产单元工作;基于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根据目标检测策略,控制检测单元获取质量检测数据;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基于裁决系数与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配置参数。
[0007] 该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能够增加检测次数、调整间隔时间以更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预设的定期抽样监测会限制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而该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更高,可以更及时地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
[000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检测策略包括检测方式、检测次数、检测周期与检测平均间隔,检测周期用于表征第一次检测与最后一次检测之间的时长,检测平均间隔用于表征相邻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长的平均值;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包括:基于检测周期与生产周期,确定检测持续占比;基于检测方式,从数据库获取与检测方式所关联的检测精准度;基于检测次数与检测周期,确定检测频率;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裁决系数。
[0009]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裁决系数,包括:
[0010]
[0011] 其中,为裁决系数,为检测周期,为生产周期,为检测精准度,为检测平均间隔,为检测次数。
[001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质量检测数据为多次检测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0013] 基于裁决系数与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包括:
[0014]
[0015] 其中, 为目标质量数据,为质量检测数据,为裁决系数。
[0016]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配置参数,包括:
[0017] 若目标质量数据大于等于质量数据阈值,则不调整配置参数;
[0018] 若目标质量数据小于质量数据阈值,则调整配置参数。
[0019]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生产环节至少包括配方调配环节、基质制配环节与剪裁环节;目标检测策略由第一检测策略、第二检测策略与第三检测策略组成,其中,第一检测策略关联于配方调配环节,且第一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原料检测的检测策略;第二检测策略关联于基质制配环节,且第二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中间产品检测的检测策略;第三检测策略关联于配方调配环节,且第三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成品检测的检测策略。
[0020]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三检测策略中的检测方式包括重量检测与厚度检测;根据目标检测策略,控制检测单元获取质量检测数据,包括:控制称重传感器测量剪裁环节后成品的成品重量;基于成品重量与重量阈值,判断成品的合格状态;响应于成品的合格状态为不合格时,对成品进行报废作业,并调整剪裁环节与基质制配环节的配置参数;响应于成品的合格状态为合格时,控制厚度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厚度检测,判断成品的所属等级,其中,所属等级包括至少包括第一等级、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相比于第二等级的成品,第一等级的成品的基质均匀性更高;相比于第三等级的成品,第二等级的成品的基质均匀性更高。
[0021]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三检测策略中的检测方式还包括图像检测;当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时,控制图像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图像检测,判断成品的表面颗粒均匀度;当表面颗粒均匀度大于等于颗粒度阈值时,保持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当表面颗粒均匀度小于颗粒度阈值时,调整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二等级。
[002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图像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图像检测,判断成品的表面颗粒均匀度,包括:控制图像检测部件进行图像识别,获取识别图像;对识别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进行颗粒度的特征识别。
[002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包括:
[0024]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生产信息,其中,生产信息至少包括生产环节以及与生产环节相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生产周期,配置参数用于控制生产单元工作;还用于基于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还用于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
[0025]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检测策略获取质量检测数据;
[0026]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还用于基于裁决系数与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
[0027]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配置参数。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检测需求增加检测次数、调整间隔时间以更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预设的定期抽样监测会限制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而该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更高,可以更及时地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附图说明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0]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1]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0032] 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层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层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层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层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5] 在下文描述中,探讨了大量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更透彻的解释,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
[0036] 本申请中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应用在生产控制技术领域,执行对象可以为计算机、移动终端或者服务器
[0037]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70:
[0038] 步骤S110,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生产信息,其中,生产信息至少包括生产环节以及与生产环节相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生产周期,配置参数用于控制生产单元工作;
[0039] 步骤S120,基于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
[0040] 步骤S130,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
[0041] 步骤S140,根据目标检测策略,控制检测单元获取质量检测数据;
[0042] 步骤S150,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
[0043] 步骤S160,基于裁决系数与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
[0044] 步骤S170,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配置参数。
[0045] 值得说明的是,该方法通过接收交互界面配置的生产信息,能够根据生产环节和配置参数生成推荐检测策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通过基于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并根据检测需求调整目标检测策略,能够优化质量检测过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该方法通过控制检测单元获取质量检测数据,并根据裁决系数和目标检测策略,实现对生产周期内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异常。此外,该方法能够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配置参数,进而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参数调整,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0046] 步骤S110中,生产环节至少包括配方调配环节、基质制配环节与剪裁环节;
[0047] 目标检测策略由第一检测策略、第二检测策略与第三检测策略组成,其中,第一检测策略关联于配方调配环节,且第一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原料检测的检测策略;第二检测策略关联于基质制配环节,且第二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中间产品检测的检测策略;第三检测策略关联于配方调配环节,且第三检测策略为用于表征成品检测的检测策略。
[0048] 可选地,第三检测策略中的检测方式包括重量检测与厚度检测。可以理解的是,重量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化妆品产品的重量是否符合标准,而厚度检测可以评估化妆品基质的均匀性和质量,以确定产品的等级。
[0049] 在根据目标检测策略,控制检测单元获取质量检测数据的步骤中,包括:
[0050] 控制称重传感器测量剪裁环节后成品的成品重量;
[0051] 基于成品重量与重量阈值,判断成品的合格状态;
[0052] 响应于成品的合格状态为不合格时,
[0053] 对成品进行报废作业,并调整剪裁环节与基质制配环节的配置参数;
[0054] 响应于成品的合格状态为合格时,
[0055] 控制厚度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厚度检测,判断成品的所属等级,其中,所属等级包括至少包括第一等级、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相比于第二等级的成品,第一等级的成品的基质均匀性更高;相比于第三等级的成品,第二等级的成品的基质均匀性更高。
[0056] 此外,第三检测策略中的检测方式还包括图像检测;
[0057] 当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时,控制图像检测部件对成品进行图像检测,判断成品的表面颗粒均匀度;
[0058] 当表面颗粒均匀度大于等于颗粒度阈值时,保持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
[0059] 当表面颗粒均匀度小于颗粒度阈值时,调整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二等级。
[0060] 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图像检测是一种使用摄像头或其他图像采集设备来捕捉和分析产品表面图像的技术。这可以用于检测产品外观、颜色、纹理等方面的特征。当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时,系统会启动图像检测部件,对成品表面进行图像检测。如果检测到的表面颗粒均匀度大于等于颗粒度阈值,系统将保持成品的所属等级为第一等级。如果检测到的表面颗粒均匀度小于颗粒度阈值,系统会对成品的所属等级进行调整,将其调整为第二等级。该监测手段可以在生产中提供更加细致和定量的产品表面评估,确保生产的面膜在外观和质量上符合设定的标准,并在需要时进行等级调整,以维护产品质量平。
[0061] 步骤S130,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可以理解的是,检测需求可以包括关键性检测需求、重要性检测需求、一般性检测需求以及辅助性检测需求。关键性检测需求通常涉及产品的基本特性、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等,任何不合格的结果都可能导致产品无法通过质量标准,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或处理,故该类检测需求会提高检测频率,增多检测次数。重要性检测需求是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的,但不如关键性检测需求直接影响产品的合格性。该类检测需求可以涉及产品的外观、感观特性、生物水平等,对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有重要影响。一般性检测需求通常是为了确保产品的一般质量水平和合规性,涉及到产品的一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微生物水平等。辅助性检测需求通常是为了了解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或稳定性,有助于优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0062]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检测策略包括检测方式、检测次数、检测周期与检测平均间隔,检测周期用于表征第一次检测与最后一次检测之间的时长,检测平均间隔用于表征相邻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长的平均值。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周期表征了从第一次检测到最后一次检测之间的时长,延长检测周期对于生产周期的占比可以实现更加对整个生产阶段进行监控,减少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险,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平均间隔反映了相邻两次检测之间的间隔时长的平均值,较短的平均间隔可以实现更加密集和持续的质量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减少不良产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0063] 在步骤S150中,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
[0064] 具体地,步骤S150可以包括:
[0065] 基于检测周期与生产周期,确定检测持续占比;
[0066] 基于检测方式,从数据库获取与检测方式所关联的检测精准度。可以理解的是,检测方式可以包括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电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等等。其中,质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面膜基质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通过质谱仪,如质子核磁共振谱(NMR)、质谱联用技术(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可以对面膜基质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面膜基质中的功能性基团和化学键类型。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快速获取面膜基质样品的红外吸收谱,从而帮助确认其化学结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常用于检测面膜基质中的活性成分、防腐剂、色素等。通过HPLC分析,可以定量分析面膜基质中不同成分的含量。电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面膜基质中的化还原反应、电极过程等。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循环伏安法(CV)、安培ometry(DP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UV‑Vis吸收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面膜基质中的色素、保湿剂等成分。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特征,可以确定面膜基质中某些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0067] 基于检测次数与检测周期,确定检测频率;
[0068] 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裁决系数。
[0069]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检测持续占比、检测精准度、检测频率与检测平均间隔,确定裁决系数,包括:
[0070]
[0071] 其中,为裁决系数,为检测周期,为生产周期,为检测精准度,为检测平均间隔,为检测次数。
[0072] 例如,在某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面膜生产过程中的基质制配环节的生产周期为24h,第一次检测和最后一次检测之间的时间差为16h(即,检测周期为16h),此时,采用检测方式为质谱分析,其对应的检测精准度为4,检测总次数为4次,检测平均间隔时间为2h,故,此时的裁决系数 。
[0073] 步骤S160中,基于裁决系数与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质量检测数据为多次检测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0074] 该步骤中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目标质量数据。
[0075]
[0076] 其中, 为目标质量数据, 为质量检测数据, 为裁决系数。
[0077] 步骤S170,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配置参数,可以包括:
[0078] 若目标质量数据大于等于质量数据阈值,则不调整配置参数;
[0079] 若目标质量数据小于质量数据阈值,则调整配置参数。
[0080] 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包括:
[0081]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生产信息,其中,生产信息至少包括生产环节以及与生产环节相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生产周期,配置参数用于控制生产单元工作;还用于基于生产信息,生成推荐检测策略;还用于根据检测需求,基于推荐检测策略,接收交互界面所配置的目标检测策略;
[0082]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检测策略获取质量检测数据;
[0083]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检测策略与生产周期,确定裁决系数;还用于基于裁决系数与质量检测数据,获取目标质量数据;
[0084]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质量数据与质量数据阈值,判断是否调整配置参数。
[0085] 本发明的一种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检测需求增加检测次数、调整间隔时间以更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预设的定期抽样监测会限制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而该化妆品生产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更高,可以更及时地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
[0086] 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3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0087] 如图3所示,计算机系统3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
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在RAM 3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301、ROM 302以及RAM 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 /Output,I/O)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0088]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3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3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3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309。通信部分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3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305。可拆卸介质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308。
[0089]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3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3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009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091]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0092]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0093]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前的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0094]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申请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